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0 12:00 | |
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解讀高鐵風暴
最大的影響是,高鐵案證實台灣近幾年政經發展’不進則退’的原因 ─”國家風險”偏高,特別是”政治的不確定性”這一則,確實讓企業界寒心。 雖然經過立院表決,台灣高鐵只需公佈施工細目,營運不受影響,但是這是一場榮譽之戰,原始五大發起企業集團的商譽,已經受到嚴重的傷害。台灣高鐵副總經理江金山遺憾的表示。 回朔五年前,由劉泰英領軍的中華高鐵,對上由五位第二代企業家組成的台灣高鐵團隊,兩大高鐵聯盟對決。這個高達四千四百四十六億的工程案,比當時全球最貴,由民間主導的”興建,營運,轉移”工程案(簡稱BOT)歐洲的英法海底隧道還要多出五億美元。 當時,在反黑金,反特權的輿論聲中,各方政經勢力暗潮洶湧,台灣高鐵取得優先議約權。卻因遇到金融危機,募款不順利,原本要”知難而退”,當時我門連公司解散的聲明書都寫好了,江金山回憶。 轉戾點是當時行政院長蕭萬長為了振興台灣經濟,擴大內需,毅然下令讓當時的交通部長林豐正和台灣高鐵,銀行團簽訂三方契約台灣高鐵財起死回生﹔此後,台灣高鐵成為站在合法基礎上的BOT工程。 當政治人物大聲質疑高鐵剝削政府,想進特權,拿了公家(行政院開發基金),國營事業(台糖)大筆資金,卻不受國會監督時,她們都只看眼前,混淆了BOT工程原本就不是傳統的政府發包。
高鐵案給台灣最大的衝擊是,一個跨世紀,前所未有的巨大公共工程,最大的困難不在技術或是資金,而在缺乏全民共識,當高鐵已經蓋到一半,為了台灣的未來,讓高鐵排除萬難,繼續蓋下去,也許才是大家應該努力的方向。 |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0 12:18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高鐵最受爭議的四大疑點: 1 台灣高鐵最大股東是誰,股東結構為何? 股東 持股比例% 大陸工程集團 9.7 長榮集團 7.47 太電集團 8.69 富邦集團 6.13 東元集團 9.67 台灣固網公司 5.53 台糖 10.00 行政院開發基金 6.00 台灣新幹線 4.80 其他法人 10.93 自然人(即 21.71 五大財 團,親 友,多達 四萬人) 合計 100 2 台灣高鐵的工程興建合約為何不公開?相關五大財團是不是壟斷所有工程合約? 3 日本新幹線取得高鐵機電合約,日方為何沒有給高鐵出口信貸融資? 4 萬一台灣高鐵垮台,誰將受害? |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0 12:25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很有參考價值,手也很酸,為什麼要把這幾篇打上來呢?因為這是代表企業界的觀感,他們認為某些為反對而反對的人這樣鬧下去只會拖垮台灣,對台灣有負面影響,十分值得參考。內容詳細就事論事解讀高鐵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BOT精神和企業精神,我們可以從此文看出來什麼嗎?答案是,為台灣好的我們就要堅持! |
鬼 於 2002/07/10 18:37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前幾天的經濟有殷琪跟劉億如的對談 沒有細看 不過大概看過發現 其實劉億如(親民黨前三名的不分區立委)是懂高鐵這個案子的 然而當初親民黨口口聲聲說 要把不分區立委前三名都由財經專家擔綱<救經濟><專業立法> 然而再高鐵案裡 劉億如的<專業>到哪裡去了? 逢扁必反的政治考量被放到專業之前 親民黨的支持者要情何以堪? |
Thinker 於 2002/07/10 19:31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不妨介紹一下大陸在這方面的手法: 大陸計劃修北京與上海之間的高速鐵路. 自身的技術還不成熟, 必需引進. 國際上主要有三家, 德國, 日本和法國. 大陸的做法首先是修一段試驗鐵路, 即上海市內到蒲東機場29公裡的鐵路, 由競爭的國家提供政府貸款來修建. 經過對比研究, 選擇了德國. 為什麼: (1) 日本在技術轉讓上非常小氣, 工程投標可能底一些, 但是後續維修費用可能是個無底洞,而且新幹線是70年代的技術, 並不先進. (2) 法國的技術主要是火車本身, 需要大量進口車廂, 費用也是天文數字. (3) 德國的懸浮列車在世界上是最先進的鐵路技術, 但是還沒有進行大規模推廣, 所以德國願意和中方一起完善其大規模應用技術, 而主要設備都在大陸生產,德方主要提供技術指導. |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0 19:47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這個東西建好之後台北到高雄只要40分鐘(四百多公里) |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0 19:59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上面說的是台灣高鐵,事實上新幹線也有此能力做到更高速,而且歐洲這次也有來競標,是經過競標之後選擇日本廠商的。 |
CW 於 2002/07/12 02:42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這個東西建好之後台北到高雄只要40分鐘 I thought it takes one and half hours. 40 mins means 高鐵 is as fast as air plane?? |
鬼 於 2002/07/12 02:50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高鐵未來北高間最快的列車是83分鐘 中間只停板橋一站 |
魚 於 2002/07/14 00:31 | |
中國人被德國人當強大磁力實驗室白色老鼠 | |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0 19:47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磁浮列車這個東西建好之後台北到高雄只要40分鐘(四百多公里) 德國人磁浮列車為何德國不要先採用??? 中國人被德國人當實驗室白色老鼠 |
台中青年 於 2002/09/27 02:24 | |
轉貼 高鐵公司網站 汗水拼口水-八卦山隧道貫通 | |
高鐵最長的八卦山隧道於八月底時貫通了 對於高鐵建設來說如此重要的象徵意義及實質的工程進展 統派媒體當然刻意淡化.輕輕一筆帶過 轉貼 高鐵抱抱的朋友們好: 高鐵興建工程在BOT機制的運作下,高鐵公司必須承擔工期、成本與營運的風險,加上營運特許期間包含興建期在內只有三十五年,任何工程延誤都將導致財務上的重大損失,因此高鐵公司與各工程承商正在全力以赴,向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底如期、如質通車營運的高難度挑戰。 針對土建工程方面的進度掌控及界面整合,並澄清受上會期立法院決議事項對國際承商產生台灣政府是否有決心執行高鐵興建的疑慮,高鐵公司殷琪董事長特別邀集全部海內外承商的執行長(CEO)來台開會,除了研商配合軌道、車站工程同時動工情形下的界面協調整合事宜外,更藉此次會說明高鐵計畫的既定政策與合約執行不受影響,鼓勵承商全力投入趕工。 高速鐵路興建計劃的本質關乎全民公共利益,因此無論是以BOT或者傳統公共工程模式興建,原本就應受到公眾的關注、監督與批評;只要是有助於高鐵建設,任何客觀的批評都是應該被尊重的。但是高鐵抱抱對立法院在上個會期對高鐵計劃的多項爭議與決議,一直有所遺憾,主要是因為當時攻擊與質疑的出發點純粹是政治性的權謀操作,就舉2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吧:
興建高鐵所依據的法令(如:獎勵民間參與重大公共建設條例)與歷經整個議約過程所產出的興建營運合約,無一不是在國民黨執政期所研擬訂定的,而在政黨輪替後,新政府尊重過去政府的決策,沒有對其中任何一項條款做修改,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是依循既有的機制進行,沒有任何的改變;然而原先制定政策、訂立法令、研擬合約的推動執行者,一旦成為在野黨後,竟然批評高鐵計劃的正當性,指陳高鐵計劃有弊有鬼,當時原本執行計劃核心中的副總統、行政院長、交通部長及審定中長期資金的經建會主委,現在都在國民黨內身居要職,高鐵抱抱在這裡要問的是,如果真的有弊有鬼,請問國民黨的政治擔當何在?基於屁股決定腦袋的政治優先論,在合縱連橫手法高超的政客巧妙運作下,否定自己一手制定的政策,為反對而反對,政黨政治的格局與智慧又在哪裡? 花蓮理想大地及長億集團的月眉開發案與高鐵計劃同屬開發基金參與投資的案例,但是諸多的質疑與責難卻不斷的落在高鐵計劃上欲除之而後快,對於公共利益與基礎建設屬性遠不及高鐵計劃,惟有政黨背景相同的「理想大地」與「月眉開發案」卻高度包容,這種黨同伐異的作為不稱為政治性操作又該稱為什麼?政客又是以什麼樣的道德標準來抨擊別人不道德呢? 對高鐵進度及相關計畫有興趣的.........請點這裡http://www.thsrc.com.tw 轉貼自台灣高鐵公司 高鐵抱抱 |
stander 於 2002/09/27 14:19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高鐵問題的背後,跟新政府的面對的經濟困境一樣,簡單一句話,就是資源的鬥爭,就跟法國大革命的背後是工業革命之後平民中產階級的興起跟不事生產坐享其成的貴族鬥爭;明治維新的背後是西方產品的入侵造成小農經濟的破產。政治權力的變動只不過是經濟勢力移動的結果,並且它的作用即是加速隨著時代的改變將經濟的典範轉移到另一個穩定態。 所以高鐵當局,也應該有此認識,對手勢力藉由政治力介入的攻擊與阻撓,本就是這個Game的一部份,自古皆然。這些攻擊與阻撓,一方面固可以主觀地看做既得利益者的反撲,亦可以客觀地看做是正反雙向力量,邁向穩定態的整合。因此期許這個個案擺脫政治力的介入,乃是無望的期待,唯有認清局勢,做好不敗的準備,才是明智的。不敗的準備就是保持競爭力上的強度,持續給政府壓力,不可加深介入政權轉移的遊戲。以殷琪到目前為止的表現,對付台灣當前幾個主要的政客綽綽有餘,唯一有風險的可能是她對於政治的興趣加深涉入權力遊戲,如果這樣,她將難以脫困,而高鐵也就要變成一個爛攤子。 |
台中青年 於 2002/09/28 00:27 | |
林信義等人主持高鐵新竹車站動土典禮 | |
近幾個月來 高鐵車站陸續動工 當然的統媒當是刻意淡化 (中央社新竹縣二十七日電) 台灣高速鐵路新竹車站今天在竹北市芒頭埔地段舉行開工動土典禮,由行政院副院 林信義致詞時指出,高鐵新竹車站動土,除讓高鐵工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也是 殷琪表示,高鐵工程目前已進入全面施工的高峰期,土木、機電、車站建築各項工 殷琪強調,高鐵新竹車站由姚仁喜建築師所設計,將現代高科技的概念,融入新竹 鄭永金致詞時特別感謝林信義及殷琪,他說,高鐵通車後將對新竹區域發展產生正 另外,鄭永金也特別向林信義爭取增闢高鐵橋下道路,希望能在九十四年與高鐵通 |
南十字星 於 2002/09/30 15:37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這裡來說個題外話 磁浮電車的技術在90年代初期就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即是已有具備商業 化營運的能力,但是為何世界各國皆不採用,原因是成本的問題。 因為磁浮電車的速度雖然較傳統高鐵來得快,但是其縮短的時間效益並 無法彌補多出來的成本,所以才遲遲無法商業化營運。 我相信中國在決定採用磁浮系統時應該考量過上述的問題了,只是不知 |
SK2 Outside 於 2002/10/02 16:13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中國在決定採用磁浮系統 recent reports suggest that the Beijing-Shanghai high speed train route may use Japanese 500 series trains instead of the Germany product due to cost and technology problem |
apartheid 於 2002/10/02 16:29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recent reports suggest that the Beijing-Shanghai high speed train route may use Japanese 500 series trains instead of the Germany product due to cost and technology problem Does it mean that the TGV system(France) is ruled out from competing for this contract? As a member of WTO, China obviously offended against the regulations of WTO. I just wonder why the pro-China media in Taiwan kept silence till now? |
SK2 於 2002/10/02 18:43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well, France hasnt contact PRC, and even they contact, the chance of choosing them is slim, no matter in technology term or price term. The reason for PRC choosing 500 series instead of the more advance 700 series is because of its higher speed |
apartheid 於 2002/10/02 20:58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台灣高鐵用的是700系,既然速度比不上500系,舒適性以我個人乘坐RailStar的經驗,好像也不如舊500系,700系勝過500系的理由何在? |
SK2 於 2002/10/02 21:24 | |
Re:天下雜誌解讀高鐵風暴(企業界對高鐵事件觀感) | |
省電 另一原因使PRC選日本500系是因為(PRC)中國科學研究院跟鐵道部之爭。 中科院建議磁浮系統, 而鐵道部則建議輪軌系統。 鐵道部的建議除了因為技術及價格外, 還考慮到日後的管理權。 若用輪軌系統, 當然由鐵道部管理, 但若用磁浮系統, 便很大機會由其他部門(如中科院)甚至外商管理。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