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對台灣而言, 真的是"學者專家" 嗎?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Simon 於 2002/07/01 13:26 | |
中研院院士對台灣而言, 真的是"學者專家" 嗎? | |
自由廣場 2002.7.1 誰來監督院士? ☉林陽生 除非,像李遠哲院長一樣,有了問鼎諾貝爾獎的實力之後,方能登堂入室;或者,如信仰台獨的類固醇荷爾蒙大師廖述宗,直等到本土政治勢力抬頭後,才搭順風車擠進院士之林;或者,必須發出如美國科學院士葉公杼之獅子吼,以辭退中研院士頭銜方式,抗議兼藐視院士選舉的荒誕不經,終能「義助」夫婿一臂之力;此外,還有一種辦法,如林榮耀「師以生貴」,先教出一位院士學生後,再來個「裡應外合」,總算在垂暮之年驚險地拉到火車尾,「僥倖」取得入場券。 簡而言之,中研院士的選舉,被一群學術表現平平、卻又私慾難捨的院士們長期操控之下,早已呈現類似台灣基層選舉的亂象。有志於院士功名的人,只要智商上差強人意,但情商上卻要高人一等,乖巧地把那一小群「主流派」院士們侍奉得服服貼貼的,則中研院的桂冠遲早是囊中之物。若說台灣學術黑金體系的形成,中研院士們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也不為過!難怪在本次院士選舉的熱頭上,納稅人除了不齒知識份子的墮落和心痛學術資源被濫用外,只有改寫一下李後主「虞美人」詞,來冷嘲熱諷一番:「院士選舉何時了?斯文值多少!殿堂今朝又頹風,學術不堪回首功名中。濫竽蛋頭應猶在,只是身價改。 問君能有幾多期?恰似一池秋水映殘紅!」 位居權力頂峰的人,理應本著宗教的情操、以道德的高標來自律。否則,「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結局,將無可避免。這個說法,當然適用於中研院士身上。何況,傳統價值體系裡,對知識份子更多出了一份「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尊敬。因此,如果掌舵台灣學術方針的院士,少了自律的約束,則台灣的學術研究不擱淺在滿佈暗礁的險灘上也難;連帶著台灣知識經濟產業也會深陷泥淖中而動彈不得。容我們舉個事實,來印證這個論點。半世紀來,總計我們選拔的院士人數,可組成一個步兵營。然而,檢討一下臺灣學術戰鬥力,是令人難堪的。國內科研人員不爭氣,固然難辭其咎。但是,遠來的和尚亂唸經,卻把問題弄得更大。我們接受了海外院士們的建議,投入龐大資源,進行了一個又一個所謂的重點或國家型計劃。但成效如何呢?在基礎生物學研究上,我們跟不上日本或新加坡暫且不說,但比起韓國,我們竟也露出疲態,難道不是個警訊?至於在生技產業上,台灣居然瞠乎古巴之後,更是不可思議了! 當然,把一切責任推到院士身上,是未盡公平之事。 但是,挾院士頭銜在台灣社會所具有的莫名其妙影響力,任意安插不成材子弟兵到大學及研究機構,攻占學術版圖;或把個人情有獨鍾的研究計劃,不問合不合台灣的需要,硬拗成重點或國家型計劃,以遂其搶奪學術資源之私心;或人云亦云地趕搭國外潮流,盲目引進熱門題目,卻疏於考慮台灣客觀環境及人才資源,結果往往以失敗收場,徒留下一個個爛攤子,成為學術界不可承擔之重;或親自赤裸上陣、或透過代理人成立所謂的科技公司,掏空國庫與人民資產;或到中國講學,路經台灣,卻叫台灣當冤大頭,支付絕大部分的旅費等等,不都是院士們對台灣人民的「盛情回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研院士當然不例外。 然而,放任錯誤的決策再三重演,卻足以說明了中研院士這個團體已無自律和自省能力!因此,台灣社會投資在院士身上的敬重與資源,不但有血本無回之虞,甚至已突變成一個結構性的障礙,束縛了台灣後起之秀想在學術研究與知識經濟領域上奮力高飛的翅。或許有人會抗議,這樣的說法未免以偏概全,對部分學問與人品俱佳的院士不公。答覆如下:這些獨善其身的院士,袖手旁觀同儕翻雲覆雨、糟蹋學術與社會資源的作風,難道不算是鄉愿嗎?而鄉愿,乃德之賊也,在道德層次而言,是辜負了社會給予院士的禮遇與尊崇! 總之,身為台灣知識份子中最精英的集團,享有崇高的學術地位與權力,中研院士理應做為社會的標竿和後進的模範才對。 可嘆的是,從最顯而易見的院士選舉一事,納稅人觸目所及的,豈只是一個哀字了得!其他比較細緻的部分,更不足為外人道。有志者為了造勢,或來台煽動國人要主持「公道」,還她個諾貝爾獎;或虛與委蛇地暫當個中研院所長或計劃主持人,院士一選上,拍拍屁股就走人;或等而下之地當個小廝、提皮包、執弟子之禮,謙卑地等待關愛的眼神;或當個聖誕小財神,循例美東、美西送禮作揖繞一圈等等,洋洋灑灑地足可寫成一本新儒林外史。 所謂物必自腐而後蟲腐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如果不是中研院士的紀錄太過糟糕,豎子豈敢在此冠蓋雲集的盛會上來動太歲爺頭上的土?事實上,如果中研院士想要重拾國人的敬重與信心,則捨火鳳凰浴火重生之路外,別無他途。人民正睜開眼睛等著看,這次又有那些公關草、交際花、過氣的政務官或政客型學術官僚魚躍龍門成為院士俱樂部之成員?院士們是否能發動自律,將聲名狼藉的郎中型院士、金光黨型院士及元嘉草草型院士除名?是否制定個辦法,考核院士的成績或貢獻?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以台灣有限的資源,不可能漫無節制地增選院士。我們應制定院士名額上限,去蕪存菁,讓院士名實相副,足以代表國家的資產、社會的典範與個人的無比榮耀。同樣地,以台灣有限的資源,也不可能漫無目標地什麼研究都想做。唯有選出少數幾個有利的目標,持之以恆地奮力以赴,並把商品化當成台灣R&D的終極目標。如此,我們的學術研究才是社會裡的一個有機體,才能成為台灣知識經濟的火車頭,以利國計民生的發展。這也應是國人用來檢驗院士如何貢獻其知識、經驗、熱情與愛心於國家社會的最基本、有用準則。 (作者林陽生╱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 |
Simon 於 2002/07/01 13:27 | |
Re:中研院院士對台灣而言, 真的是"學者專家" 嗎? | |
林陽生文摘 如果不是中研院士的紀錄太過糟糕,豎子豈敢在此冠蓋雲集的盛會上來動太歲爺頭上的土? 事實上,如果中研院士想要重拾國人的敬重與信心,則捨火鳳凰浴火重生之路外,別無他途。 人民正睜開眼睛等著看,這次又有那些公關草、交際花、過氣的政務官或政客型學術官僚魚躍龍門成為院士俱樂部之成員? 院士們是否能發動自律,將聲名狼藉的郎中型院士、金光黨型院士及元嘉草草型院士除名? 是否制定個辦法,考核院士的成績或貢獻?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以台灣有限的資源,不可能漫無節制地增選院士。 我們應制定院士名額上限,去蕪存菁,讓院士名實相副,足以代表國家的資產、社會的典範與個人的無比榮耀。 同樣地,以台灣有限的資源,也不可能漫無目標地什麼研究都想做。唯有選出少數幾個有利的目標,持之以恆地奮力以赴,並把商品化當成台灣R&D的終極目標。 如此,我們的學術研究才是社會裡的一個有機體,才能成為台灣知識經濟的火車頭,以利國計民生的發展。這也應是國人用來檢驗院士如何貢獻其知識、經驗、熱情與愛心於國家社會的最基本、有用準則。 |
Simon 於 2002/07/01 13:29 | |
Re:中研院院士對台灣而言, 真的是"學者專家" 嗎? | |
>>>> 郎中型院士、金光黨型院士及元嘉草草型院士. 李亦園. 許倬雲. 曾志朗. 于宗先. 算得上吧! 橫跨台灣 跟中國兩邊的 院士, 該不該除名? 中研院新院士的評選是要由 老院士 連署提名.投票通過. 院士是終身職. 越上層的往往是越封閉的, 特別是在支那社會.
中研院是台灣的學術機構還是中國的? 中研院花的經費用在跟中國學術交流, 再把成果發表在期刊上薯名 中國.台灣, 他們說這是學術自由. 李遠哲去北京參加楊振寧八十大壽, 不知是否也是 兩岸交流 公費出錢 ? 台灣出錢研發, 成果給中國享用, 產官學這樣案例太多太多. 學術脫離台灣眾生, 啥麼小也不是. |
恆愛台 於 2002/07/01 13:39 | |
Re:中研院院士對台灣而言, 真的是"學者專家" 嗎? | |
的確有檢討必要! 尤其[中國.台灣]大剌剌的張掛~~~,我覺得被侵犯了!我會很不爽喔!!! |
鬼 於 2002/07/01 14:52 | |
Re:中研院院士對台灣而言, 真的是"學者專家" 嗎? | |
To Simon: 你文章的大意 我沒有太多意見 不過舉的例子有些有待商榷 >>>> 郎中型院士、金光黨型院士及元嘉草草型院士. 如果要純粹談學術研究的<價值> 我不覺得李亦園這個中研院院士資格當之有愧 越上層的往往是越封閉的, 特別是在支那社會. simon你所指出的現象並沒有錯 但是現象的成因似乎論證的有點跳躍了 |
Simon 於 2002/07/01 20:24 | |
Re:中研院院士對台灣而言, 真的是"學者專家" 嗎? | |
對於所舉例的院士, 我一直抱持的看法是: 學術脫離台灣眾生, 啥麼小也不是. 所以我不會限縮在 純粹談學術研究的<價值> .
1. 228 固然殺害了很多台灣精英,但是否台灣就此沒人?答案是否定的。 2. 以台大經濟系鼻祖張漢裕老師為例,雖戰前任教於東京帝大,當然都是以日語教學,但是戰後在台大到退休都還用北京話教學著作。同時其很多台灣老一輩的也都很努力學習北京話,無礙表達。關鍵點是蔣匪統治集團容不下日式教育的「理性知識份子」,關鍵點是蔣匪集團所能容納的最多就是胡適好人政治跟他當時的阿山學術附庸。排擠台灣人是他們的「自利行為」, 否則顧應昌院士跟張漢裕怎麼比? 3. 1960 70年代多少中研院院士都是先當官之後才出任,以台大歷任校長閻復興、錢思亮、虞兆中等、享譽世界的蛇毒泰斗李慶源博士當選中研院院士都還要他們新住民後輩提攜才能被提名。 新住民學術成就二分就當院士,台灣人要非常非常傑出,才能外銷轉內銷。 這已經是整個系統性的既得利益者把持,幾年前曹永和當選院士,雖然是遲來的正義,但是整個中研院士的組成方式, 老院士終身職無限額, 跟新院士要新住民為主的老院士提名, 不是很諷刺跟邪惡嗎 ? 林洋港也曾說過, 是因為中國的精英人才都來到台灣, 所以才有 『台灣經濟奇蹟』,我說他是狗屁不通。 228 屠殺是一回事,之後數十年的體制排擠、制度性的保障新住民既得利益,持續性的學閥壟斷污染,我想不能光拿 228跟黑名單來解釋何以中研院成為新住民的地盤。 持續性地為惡,up to now. |
Simon 於 2002/07/01 23:08 | |
Re:中研院院士對台灣而言, 真的是"學者專家" 嗎? | |
correction 享譽世界的蛇毒泰斗李鎮源博士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