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RIETI  於 2002/06/29 13:56
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接 HitCat 所開的欄﹝因為太長了打開要花時間﹞: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09

==========================================================================

太多想說,且讓我跳躍的敘述重點。

如Simon所提,我認為沉淪的不光是台灣,東亞各國只要跟中國在經貿上關係越密切,
向下沉淪的機會就越大。

沒錯,中國是生產大國、外貿大國,但最重要的中國並不是『消費大國』,光是這點,
就會把環繞在中國的東亞週邊國家一起往下拉﹝中國無法取代美國成為最終消費市場﹞。

勞動薪資故然有下方僵固性,但到最後只要中國無法成為最終商品的消費大國,
東亞各國最後會被逼的必須不斷提昇資本分配率,來強化其對本國國內投資的能量,
﹝因為外資都被中國吸去了﹞,否則企業無法維持其原有之獲利機制。

勞動薪資下調自然造成各國國民所得縮水,東亞的資產型通貨緊縮就隨著原有的
商品價格型通貨緊縮而來。你能說中國不是黑洞?


目前東亞經濟最大的共同特徵之一是堂堂正式進入『低利率』時代,同時也宣告了
以往『高獲利』時代的終結。背後的原因就是升產過剩,根據聯合報5月30日的報導,
在中國的台商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危機。

現在印度的10億人口尚未加入全球競爭市場就已如此,更何況是五年十年後印度這些
不具消費能力的人口如過大舉加入全球生產行列,各位可以想像削價競爭將會何等慘烈。


中國巨大人口指說明了一件事『你不來就是等死,來了是找死』!再說一次,這會讓
東亞各國經濟中原有的獲利機制大幅扭曲。

與中國經貿結合的夢在於『13億人口最終消費市場的幻想』,這正是日本企業20年來
投資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所在,其間存在著個體與總體間的巨大矛盾,但個別單獨的
企業永遠無法看清投資中國造成總體經濟的巨大風險,而且絕對不不是個別企業所能
單獨面對。

圍繞在中國週邊的東亞國家,必須揚棄過去『政經分離』的做法,透過『政經統合』
來制定新的對中國投資與貿易策略,並且要相互合作,才能避免下一次的東亞經濟危機。



NO:284_1
HitCat  於 2002/06/29 16:09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我手邊的資料顯示,中國的產能在1995年左右就已經過剩了。

NO:284_2
RIETI  於 2002/06/29 16:22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謝謝。

那中國的產能過剩會如何影響東亞經濟呢?


NO:284_3
毛巾  於 2002/07/03 13:29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推一下!

NO:284_4
THINKER  於 2002/07/05 02:26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既然又開了一欄, 我想談一點個人看法

(1) 生產過剩對東亞的經濟產生的作用從短期來看, 與其說是吸金黑洞, 還不如說是市場擠壓. 技術水平低的印尼和越南將淪為石油,天然氣,橡膠和農產品的供應地. 技術比較高的日本和南韓將不得不放棄一些中低層次的勞動密集行產業, 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業轉移. 我說不好台灣目前的技術層次, 估計和南韓差不多, 所以也必須向上走, 保持在某些產業對大陸的技術優勢. 總之對日本的雁行體制是毀滅性的打擊.

(2) 從長期來看, 大陸的人口決定他不可能依賴出口型經濟來發展,畢竟世界市場的容量有限. 必需轉向以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整體經濟競爭力的發展模式. 這時大陸仍然是個黑洞,不過是個吸收進口產品(高技術,設備,中高檔消費品)的黑洞. 這個過程至少要30-50年. 在此過程中, 能在特定領域保持對大陸的技術優勢,能大陸所不能的經濟體生存無礙, 但是不可能達到10%的經濟增長率. 在這以後, 東亞經濟仍然會兩極分化. 個人估計, 南韓和台灣由於經濟的靈活性, 和大陸的經濟關系緊密,可能已經主導了大陸的部分行業,有如目前的荷蘭與德國(日本並沒有給南韓與台灣主導其某個產業的機會). 日本在整個東亞洲經濟體系中的比重會比現在下降, 但是以匯率計算仍然超過中國, 印尼和菲--, 可能仍然沒有多大進展.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 上不上, 下不下, 日子將會比較難過. 中美日三個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將會更為均衡, 不同於現在中日兩個經濟體同時對美保持大幅順差的情況. 日本有可能牽頭正式成立亞元,中央銀行設於日本, 但是首任行長可能會讓給中國. 屆時, 東亞各經濟體可以避免集體向美國的印鈔廠做貢獻.

(3) 我的以上看法借鑒了歐元之父訪問上海時的一些談話, 歡迎指正.


NO:284_5
HitCat  於 2002/07/05 04:55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To Thinker

誰是歐元之父?我怎麼從來沒有在文獻裡頭看過。


NO:284_6
THINKER  於 2002/07/05 07:47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TO: HitCat

You are a tougher on me than my supervisor in university.

蒙代爾1932年生於加拿大,195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作為當今世界“最優貨幣區域理論”的首創者,蒙代爾教授曾擔任聯合國、世界銀行、美國財政部等多個世界金融組織和政府機構的高級顧問。他因倡議並直接設計了世界第一個區域貨幣──歐元,而獲得了“歐元之父”的美稱。他對於不同匯率體制下的貨幣、財政政策分析和最佳貨幣區域分析做出過巨大貢獻;在開放型經濟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中奠定了主導應用政策的理論基礎。(完)

羅伯特?A?蒙代爾博士個人簡介

  羅伯特?A?蒙代爾博士教授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教授,是最優貨幣區域理論的首創者,被譽為“歐元之父”,同時也是財政與貨幣政策合理配制理論、從貨幣角度研究國際收支理論及供給學的先驅。多年來,他先後擔任過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拿大政府、美國聯邦銀行、美國財政部及歐洲經濟委員會的高級顧問。1999年,蒙代爾博士教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蒙代爾博士作為金融專家,多年來對中國的經濟金融改革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在過去25年中一直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

  1965年、1974年、1998年和2000年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著名學府講學一直擔任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和加拿大、歐洲國家政府及美國聯邦儲備局顧問

  因倡議並直接設計了區域貨幣──歐元而獲得了“歐元之父”之譽

  1997年獲美國經濟學會頒發的傑出人士獎

  1998年被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

  1999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NO:284_7
HitCat  於 2002/07/05 08:48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To Thinker

你說:「Mundell因倡議並直接設計了世界第一個區域貨幣──歐元,而獲得了『歐元之父』的美稱」。你可能是從某個辭典援引出這段文字,但是這段說明並不正確。

Mundell在學術上的貢獻,大致可以區分為:Mundell命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浮動與固定匯率下的相對有效性);政策搭配(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Market Classification);最適貨幣區域;以及一般所通稱的The Incompatible of Trinity。

Mundell的學術貢獻中,跟歐洲單一貨幣有直接相關的,就是最適貨幣區域(optimal currency areas)。Mundell的最適貨幣區域理論,給予貨幣整合提供理論基礎。但是,Mundell本人並未「倡議並直接設計了世界第一個區域貨幣──歐元」。你只要翻閱歐盟整合的歷史即知。Mundell提出最適貨幣理論是1961年,發表在AER的文章。歐洲經濟暨貨幣聯盟的構想,是首度於1970年的Werner-Plan報告上提出的。該報告是由當時盧森堡總理Pierre Werner接受歐洲共同體執委會委託草擬。該計畫預定在十年之內,分三個階段完成經濟暨貨幣聯盟。但是該計畫並未被執行。真正落實歐洲單一貨幣的,是1989年歐洲執委會Jacques Delors所領導的貨幣委員會所提出的Delors報告。Mundell的重要作品,大多發表於1960年左右,之後就沒有什麼重要作品。他的最適貨幣區域理論,在七零年代與八零年代鮮少有人提及。歐元是在1990年代時才變成迫切的議題。關於歐洲貨幣整合的學術文獻也都出現於此時。Mundell寫於1960年代的作品,也在此才被重新引用修正。對於歐元的實行,他也沒有提供多少的實質討論。IMF在1997年時曾經舉辦過一場回顧optimal currency areas的研討會,也肯定Mundell在理論上的貢獻。研究歐元的人都知道,政治考量才是決定歐洲單一貨幣實施的關鍵,不是經濟考量。比起Mundell,法國總統密特朗與西德總理柯爾,都更有資格被稱為歐元之父。

你如果不同意我的判斷,可以寫信去台大經濟系問問陳昭南教授的意見。他是Robert A. Mundell的學生。


NO:284_8
Thinker  於 2002/07/05 10:07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記得有一段時間, 朱經武在超導體上有很大突破, 很多人估計他要得諾貝爾獎, 可是最後獎給了兩位在50年代最先提出超導現象的瑞士科學家. 可見有時候, 在學術界首創是非常重要的. MUNDELL這個稱譽有沒有資格和歐元哪一年具體實現是沒有必然聯系的,另外,他1999年獲獎對他的成就也是很好的肯定.
政治家主要是將專家們的建議付諸實施, 而且那麼多元首可能也不好說那一個是父親. 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另外, 你覺得日韓台灣香港新加坡加上大陸組成亞元區, 與歐元和美元競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美國會不會反對?

NO:284_9
Simon  於 2002/07/05 13:20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Hitcat

RIETI 跟你的對談:
那中國的產能過剩會如何影響東亞經濟呢?
接下來呢?

相信很多網友都在等著你的 讜論,
別離題岔開.


NO:284_10
RIETI  於 2002/07/05 14:18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成立亞元區的要件之一是要有相當的域內消費市場,目前亞洲有吸引外資的條件,
但還沒有充分的消費條件,別忘了中國之外還有南亞地區....................
很困難的!

NO:284_11
HitCat  於 2002/07/05 19:21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what is 讜論?

NO:284_12
Thinker  於 2002/07/05 21:41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To Simon,

生產過剩是個相對的概念.
大陸粗鋼產量已超過億噸, 但是大量特種鋼材卻需要進口. 例如汽車鋼板和橫跨4500公裡的西氣東送工程所需要的管道都需要從日本和韓國進口. 同樣,三峽工程所需要的26台發電機組關鍵設備也需要進口.
所以如果周圍經濟體的技術和大陸嚴重同質,肯定生存艱難. 如果高出一截,卻可以從大陸的發展中獲利.
另外即使大陸的技術以後有了長足進展, 周圍經濟體系仍然有發展空間. 例如, 日本技術再先進, 他也不可能在電影工業上打敗HOLLYWOOD, 韓國再玩命, 他也拼不過法國的葡萄酒. 所以關鍵還是選擇有自身特色的產業和發展模式.


NO:284_13
HitCat  於 2002/07/05 23:10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To Thinker

沒有人否認Mundell的學術貢獻(最適貨幣區域理論是其一),大學部國際金融理論教科書中的第一個模型,就是Mundell-Fleming Model。但是,Mundell本人沒有「暢議並直接設計了歐元」,請你不要張冠李戴。

歐洲經濟暨貨幣聯盟的推動,主要是基於兩次歐洲大戰的慘痛經驗,希望避免歐洲在未來重複同樣的錯誤。歐洲的政治家,不是先讀到最適貨幣區域理論,再根據理論模型推導出歐洲必須成為單一貨幣區域。最適貨幣區域理論,只是經濟學家用來檢驗歐元成立的各種利弊的思考架構之一。你如果跟歐洲人說Mundell(一個加拿大人)是歐元之父,肯定會被他們笑死。你可以到歐洲中央銀行的網站上找歐元的簡介,看看他們是否稱呼Mundell是歐元之父。www.ecb.int。

我很肯定的是,如果你有機會到歐洲央行演講,而且有勇氣提說Mundell「暢議並直接設計了歐元」,Duisenberg先生一定會拒絕發給你車馬費。


NO:284_14
Thinker  於 2002/07/06 01:04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http://www.columbia.edu/cu/news/99/10/mundell.html

To: HitCat

You can check this site to see whether this title is my invention.


NO:284_15
HitCat  於 2002/07/06 04:35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To Thinker

I know it is not your invention. My point is, awarding that title to Mundell is not correct.


NO:284_16
RIETI  於 2002/07/15 12:54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看了這篇社論式報導後發現有些地方寫的很其怪,懷疑這篇社論的執筆者是不是看過本欄。
先貼上來免的忘記,改天抽空再批。

RIETI


==========================================

讓台灣成為資金逃亡潮中的方舟

社論 【2002/07/15 聯合報】

台灣的存款利率一跌再跌,已經跌破了百分之二的低水準,卻似仍未見底。大家開始為零利率時代的來臨憂心忡忡。另一方面,隨著美元貶值,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又節節升高,不但已讓許多廠商蒙受匯兌損失,出口商外銷美國的競爭力受損,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商品跌價,也將助長通貨緊縮的壓力。

這兩個同時發生的現象是幾項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最為重大而且影響也最深遠的因素,就是全球經濟正逐步走向通貨緊縮的局面。不僅包括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在內的若干國家已經明顯見到通貨緊縮的陰影,觀察全球工業化國家的物價走勢,也可清楚看出,其變動方向正從兩位數以上的正成長向零趨近。順著這個走向,未來幾年之間即會有愈來愈多國家陷入通貨緊縮困境。當通貨膨脹率降到零的上下時,名目利率必定隨之俱降。大約二十年前,國內兩位經濟學家的王蔣大戰,其焦點即在於政府能否將名目利率降到通貨膨脹率之下;易言之,當時扣除了通貨膨脹率的真實利率並不見得比今天高多少,只是偏高的通貨膨脹率讓大家誤以為利率甚高而已。

但此次通貨緊縮不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所造成,其根源在於國際市場快速湧現大量廉價勞工,一面增加工業產品的供給,一面下殺其生產成本,使全球發生供過於求的局面。由於廉價勞工多達數十億,而其工資僅及台灣的數十分之一,因此全球市場可能在未來半世紀之內都很難自此局面超脫出來。不過,遵循傳統的智慧,各國都不斷擴張貨幣供給以求刺激需求,反而導致資金氾濫、利率下滑的後果。

供過於求的後果之一自是企業的獲利受到壓縮,尤以在先進國家為然,但是能夠有效利用廉價勞工使其生產成本之下降快於價格下降者,反而能夠享受更高的利潤。今天中國大陸正以其眾多而優質的廉價勞工成為世界工廠,因此最佳的投資機會也將集中於能夠有效利用此一世界工廠的企業。

美、日等先進國家在此新的競爭架構下原本即未掌握充分的優勢,最近美國企業以財務槓桿、美化財務報表等手段攫取短期利益的手法曝光,恐慌的投資者紛紛抽回資金投向海外,掀起瘋狂的資金逃亡潮,使情勢更加惡化。對於原本資金已甚寬鬆的國家而言,這許多逋逃而至的資金一面迫使利率進一步下降,一面則促其貨幣對美元加速升值,台灣正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

然而資金尤其是自美國湧入的外匯並不是禍水,其實若用之有道,它是極其可貴的資源。兩年來國內需求不振導致經濟嚴重萎縮,其原因即在於政府的資金已經枯竭,但民間大量苦無出路的資金,卻不能有效利用。其關鍵則在於,政府處處設限,多方管制,將運用之途堵塞,讓民間企業動彈不得,只能千方百計鑽漏洞逃出牢籠;只是守法守分的人居多,因此還有大量資金淤積於國內。

只要政府高抬貴手,民間的資金會立刻大展身手。隨便舉個例子。近來行政部門宣布明年自由貿易港區將正式開放,立刻有地方首長願意結合民間資源開發一千公頃土地做為自由貿易港區,運轉之後,其利益還可部分回饋中央政府。這將直接、間接動用多少資金、帶來多少商機、增進多少景氣繁榮?

更進一步,如果政府容許台灣產業挾其地理優勢、產業特質、產銷鍊中的獨特地位,以最高效率利用大陸這個世界工廠,則台灣將成為資金逃亡潮中的諾亞方舟,大量汲引各國的資金,與台灣企業結合共同創造優渥的投資報酬,屆時我們恐怕反要擔心資金不足、利率太高了。


NO:284_17
RIETI  於 2002/07/15 13:01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先小小批一下最後一段:

>>更進一步,如果政府容許台灣產業挾其地理優勢、產業特質、產銷鍊中的獨特地位,以最高效率
>>利用大陸這個世界工廠,則台灣將成為資金逃亡潮中的諾亞方舟,大量汲引各國的資金,與台灣
>>企業結合共同創造優渥的投資報酬,屆時我們恐怕反要擔心資金不足、利率太高了。

許多廠商與大企業家都提出類似看法,像什麼產業鏈中的獨特地位云云.....這根本是掩耳盜鈴的做法,大有問題....... 聯合報太樂觀了............


NO:284_18
EMP  於 2002/07/15 16:42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中國不是消費大國,那是只看平均所得才1000美元才會這麼說,如果仔細分析沿海大城的居民
年所得已經是幾千美元以上,這些人加一加也幾千萬人,何況再幾年後.

NO:284_19
RIETI  於 2002/07/15 17:03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你只看這點就這著說是相當武斷的。

NO:284_20
Thinker  於 2002/07/17 08:30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Probably, this article could provide a clue to the real black hole in world market.

2002年4月11日于香港出版的《亞洲時報》刊登了亨利﹒C.K.﹒劉(紐約劉投資集團主席)題為《美元必須退出舞台》的文章,認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通過激烈的出口競爭,向美國出口通過极度傷害勞動力和環境而生產出來的廉价商品,以支付美元標价的外債和積累美元儲備以支持貨幣的匯率,這形成了美元霸權。美元霸權導致美國經濟長期低通脹地增長,資產被高估,最終拖累世界經濟。因此必須結束美元霸權,實行多邊貨幣体制,使亞洲等出口國勞動者受到應有的補償,從而啟動世界經濟。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經濟學教科書上常常說外匯匯率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并且傾向于討論影響市場供求的社會政治因素。

目前國際金融体系以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已從十年前的51%上升到了現在的68%。然而在2000年,美國進出口額分別僅僅占全球的18.9%和12.3%。世界人均商品出口量2000年為1094億美元,而全球30%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用不到1美元。

從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放棄布雷頓森林金本位制度以來,美元成了美國能通過法令制造的全球貨幣工具。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并成為最大的債務國,美元作為法定貨幣卻一直保持強勢。2002年4月,美國國家債務為6.021兆美元,而國內總產值為9兆美元。

世界貿易成了一种游戲,在這個游戲中,美國生產美元,而其他國家生產美元能購買的產品。世界經濟体相互貿易不再是尋求比較优勢,它們出口競爭是為了尋求必需的美元,以支付美元標价的外債和積累美元儲備以支持它們貨幣的匯率。為了防止對它們貨幣的投机性和操縱性攻擊,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必須獲得和持有与流通中的本國貨幣數量相應的美元儲備。一國貨幣市場貶值的壓力越大,該國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儲備的數量就越多。

這對美元的強勢產生了內生的支持,這反過來又迫使世界各國中央銀行尋求和持有更多的美元儲備,使美元更加堅挺。這种現象就是眾所周知的美元霸權,這是因為關鍵性商品例如石油都是以美元標价的,而各國都接受美元,也是因為美元能購買石油。

美元儲備必然投資在美國資產上,對美國經濟產生資本項目盈余。即使經過了一年急劇調整,美國股票价值仍是25年的最高,和新興市場相比,溢价高達56%。

貨幣數量論仍在起作用。美國資產的增長和美元數量的增長并不同步。盡管所有部門的价值下降了80%,美國公司仍占全球市場資本的56%。美國資本項目盈余反過來彌補了貿易項目赤字。進而言之,所有的資產,無論處于何地,衹要以美元標价,本質上都是美國的資產。當美國政府采取措施使石油以美元標价時,美國本質上就無償占有了世界的石油。美國印刷的美鈔越多,美國資產价格上升越高。

強勢美元政策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它通過低成本的進口保証美國低的通貨膨脹率,并且使美國的資產昂貴。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作証時稱之為美國金融霸權,這种安排使美國經濟在世界其他國家面臨周期性金融危机時仍能高速增長。通過剝削低成本勞動力和全球環境過度破壞而生產出的產品被出口到美國市場以尋求全能的美元。美元霸權將全球化扭曲,這种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利影響顯而易見,它搶走了發展中國家出口果實,使發展中國家國內經濟發展嚴重缺乏資本,因為所有剩余美元必須再投資到美國國債上,以防止相應發展中國家自己的貨幣崩潰。

這种全球化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日益清楚。為了扮演全球最終消費者的角色,美國經濟已經被推到了因炫耀性消費和欺詐性會計而繁興的債務泡沫中。沒有收益或利潤支持,美國資產价格非理性的上升導致美元貶值。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前美國資產价格的下降反映了美元更加強勁的趨勢,因為它能買更多的縮水的股份。

世界經濟通過技術進步和沒有監管的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生產能力過剩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總需求管理是明顯的解決辦法。然而,目前情況是,生產這些產品的人買不起這些產品,從商品生產中獲得利潤的人消費不了更多的商品。美國市場規模盡管很大,但也不足以吸收全球不斷增長的新的生產力。隨著世界經濟的增長,全世界人口需要公平地參与消費。然而,經濟和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卻繼續將充分就業和工資上漲視為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而通貨膨脹被認為是貨幣穩定的威脅。

凱恩斯主義的出發點是,充分就業是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礎,在适當工資水平的充分就業情況下,它通過權變的貨幣政策將經濟的無效率處理好。薩伊定律(供給創造需求)將這個原則顛倒了,它將偏愛轉向供給(生產),貨幣主義者支持薩伊定律,對通貨膨脹十分恐懼,他們宣稱失業是反通貨膨脹的一個必要工具,從長期看,合理的貨幣供應將產生最高的可能的就業水平,但一直存在著一定水平的失業率,他們稱這种失業率為“自然失業率”。

當失業是維持合理貨幣供應的必要條件時,很難看到合理的貨幣供應是怎樣導致充分就業的。失業傷害老百姓,通貨膨脹損害貨幣,如果貨幣是為人服務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沒有全球的充分就業,世界貿易的比較优勢理論僅僅是薩伊定律的國際化。

沒有哪一個單一的經濟体能以犧牲世界上其他相互依賴的國家為代价長期獲利,目前迫切需要重新构建全球金融体系,回到以購買力平价為基礎的匯率制度,使世界貿易体系回到建立在全球不斷上升的工資和生活水平的充分就業基礎上的真正的比較优勢理論上來。做到這一點,關鍵的出發點集中在美元霸權上。

為了將這個世界從日益迫近災難的道路上拯救出來,我們必須做如下努力。

促使全球政策制定者認識到過度依賴服務于美元債務的出口對任何經濟体都是自我毀滅。

促成一個新的全球金融体系,擺脫美元霸權。美元霸權強迫世界各國不僅向美國出口商品,而且向美國出口美元貿易盈余。

促進應用國家貨幣理論(該理論宣稱貨幣的价值最終取決于一國政府征稅的能力),為合理的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國內信用,將發展中經濟体從過度依賴外資中解脫出來。

向總需求管理方向轉變,重組國際經濟關系,擺脫目前掠奪性的供給擴張的政策(通過多余競爭達到)。

在全球充分就業并達到工資和環境標准的條件下將世界貿易調整到真正的比較优勢上。

目前,主要的出口國家幵始可以做的是,要求所有的出口商品必須以它自己的貨幣支付,這樣全球金融体制一夜間就會轉變為多邊貨幣体制,就不需要儲備貨幣,匯率也就能反映世界貿易的市場原則。

就總需求管理而言,亞洲在生產能力過剩和消費能力不足兩方面均在全球領先。目前是亞洲實現它的市場力量的潛能的時候了,如果亞洲人民的勞動得到合理的補償,全球經濟將快速增長。


NO:284_21
西門慶  於 2002/07/17 09:04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REITI兄

可能聯合報也派人剪輯網路文章, 以作為它社論的材料.
可以注意一下他們是否剽竊噢.

其實, 新黨豬, 中共同路豬, 中時聯合天下商週等喜歡為匪宣傳的媒體們,
每次要鼓動台灣人進一步輸血給大陸時,
都嘛愛說這種話:
>如果政府容許台灣產業挾其地理優勢、產業特質、產銷鍊中的獨特地位,以最高效率利用大陸這個世界工廠,則台灣將成為.....

他們都喜歡說台灣可利用大陸的產能, 然後如何如何.

其實, 關鍵思考點只有一個 : 兩岸能不能形成良性產業分工 ????

中共讓不讓你形成良性產業分工 ? 還是中共希望掏空你產業,讓你在經濟上更依附於它?

中共會幫某些台商成就其產業帝國, 但中共會不會幫台灣 ?
中共可以讓小我的台商利用其產能,但中共會不會讓大我的台灣利用其產能 ?

你台灣有本事跟中共喊啪啦ㄎㄣˋ嗎 ????
你台灣能壓的過中共的霸道嗎 ?

今年初中共片面限制漁工出海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

要跟中共談合作, 要有相當的心理準備,
一味的以期望心態去盼望中共合作, 只會被中共掐住脖子.

這是不是新黨豬,中共同路豬, 天下商洲等媒體的目的 ?


NO:284_22
Simon  於 2002/07/17 10:48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美元必須退出舞台》?

>>>>生產這些產品的人買不起這些產品,因為從商品生產中獲得利潤的人消費不了更多的商品。

不去從自己的內在問題著手, 不去問問為何人民幣不能,甚至抬舉一下,為何不願成為世界貨幣或區域貨幣? 把問題歸諸美元債務形成的生產消費型態, 符合中國習慣把所有不好的歸諸外國人欺負.

沒有人說現在的美元經濟是完美的, 需求與供給有它背後的邏輯, 美元貨幣亦如是.

亞洲週刊這篇藉機提升中國霸權跟撫慰中國脆弱心靈, 有其功效.
卻改變不了自己的內需不振源自於自己體制不良的事實.


NO:284_23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7 11:37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中國時報

三成大陸城市兒童鉛中毒,20年後智力低美人5%

根據調查,大陸有超過三成的城市兒童血內含鉛量過高,主要是工業污染、尤其是汽車廢氣所導致。大陸鉛毒專家警告,大陸應該及早防治兒童鉛中毒,否則二十年後中國人的平均智力將會低於美國人百分之五。一個由北京多個組織聯合發起的「零鉛工程」團體的調查發現,大陸城市兒童血內含鉛量超標準的佔百分之三十以上,部分工業污染區超標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逐年增高。北京至少三分之一的兒童受鉛毒侵害而不知。大陸鉛毒專家(蘇銀琥)說,早在三年前,(國際消除兒童鉛中毒聯盟)的專家就警告,大陸如果不進行兒童鉛中毒的防治,二十年後中國人平均智力將比美國人低百分之五。這意味著,二十年後,一億多長大後的中國人中,約有三百萬到五百萬人因為智力低而成為社會負擔,約一千萬到一千三百萬人從平常人變為「庸才」,更有約兩百萬的高智商者變為平常人。 廣 告

高速發展的負面效應還沒算呢!


NO:284_24
RIETI  於 2002/07/19 01:19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小批一下

>>次通貨緊縮不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所造成,其根源在於國際市場快速
>>湧現大量廉價勞工.........

只提『國際間』出現『大量廉價勞工』,卻不說大量廉價勞工到底從何而來,根本就是模糊焦點,藉機轉化反中情緒。


再看這段更荒唐

>>供過於求的後果之一自是企業的獲利受到壓縮,尤以在先進國家為然,但是能夠有效利
>>用廉價勞工使其生產成本之下降快於價格下降者,反而能夠享受更高的利潤。今天中國
>>大陸正以其眾多而優質的廉價勞工成為世界工廠,因此最佳的投資機會也將集中於能夠
>>有效利用此一世界工廠的企業。


又來這一套,居然以全球面臨通貨緊縮為藉口來呼應大家都該去中國?明明是對中國過度投資造成通貨緊縮,卻被經濟日報用來當作鼓吹前進中國的口號?設下這種連環計陷阱讓大家越陷越深無法自拔,根本就像是吃太多搖頭丸所引發中毒症狀居然要再吃搖頭丸才能醫治一樣,荒唐到極點!看清這篇社論陷阱的人誰會不搖頭?

>>如果政府容許台灣產業挾其地理優勢、產業特質、產銷鍊中的獨特地位............

台灣的地理優勢?三通後誰要到台灣來轉口?日前與某位台商總經理會談,他說只要三通,台灣地理優勢所擁有的時間會加快短縮,因為大家到上海就可以了,何必繞導台灣?且讓我非跳躍思考一下,東亞經濟中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東亞各國的土地成本到最後都要收歸國有才行,不然大家都沒的玩。

再說產業特質,台灣的產業特質是中小企業,沒足夠的錢作研發,新一代的國家創新系統還沒扶起來就要到中國去,因為獲利機制大幅扭曲,導致除了日本以外環繞在中國週邊的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到最後沒錢玩研發,姚維持投資能量就是靠調降勞動分配率,外資已被中國吸乾了。

說什麼產銷鍊中的獨特地位,以往有工研院撐腰,現在的奈米、微機電哪個是中小企業能玩的?台灣要改變本身處在微笑曲線中的位置,舊得靠新欣產業技術,但研發需要依靠企業的獲利以及國家財政補貼來支出,現在政府財政狀況不佳加上企業獲利緊縮,產銷鍊能獨特到哪裡去?


NO:284_25
RIETI  於 2002/07/19 01:45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to EMP

>>中國不是消費大國,那是只看平均所得才1000美元才會這麼說,如果仔細分析沿海大城的>>居民年所得已經是幾千美元以上,這些人加一加也幾千萬人,何況再幾年後.

何況幾年後?知道中國經濟問題嚴重的研究人員學者,都在擔心中國能否撐道2006年,更
別說撐到北京奧運了!

大量外資的湧入可以暫時掩蓋或是稍微緩和中國通縮更大的潛在問題,但過度湧入的外資導致的生產過剩,卻又反過頭來更加深了通貨緊縮的病情,這也跟我前面講的:

『搖頭玩服用過度產生的中毒症狀卻又要靠服用更多搖頭玩來醫治』

所形容一般,根本是個惡性循環,讓對中國投資的資金變成許多很不經濟的損耗與浪費。


NO:284_26
RIETI  於 2002/07/20 00:49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西門慶兄

您說的對,小地頗有同感。

總而言之,中國在整體對台的政經攻勢上有相當的規劃,政經策略的背後還夾帶了軍事面與國民心理層面的各種效果,相當伶厲。台灣需要不斷的在獨立與統一之間進行辯證,整個社會在『正』與『反』之間不斷進行促進『合』的對話。有機會要請媒體版路釐指教。


NO:284_27
chih  於 2002/07/20 01:21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中國擴張軍備就是中國經濟的領先指標
經濟危機愈大則解放軍愈活耀
一個人錢愈賺愈多愈來愈好 他應該不會準備買很多武士刀
除非他知道好日子不多了...

NO:284_28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20 01:41
Re:再談中國經濟﹝一﹞『黑洞說』﹝接 HitCat 欄﹞

軍訓課本第一章:現代戰爭的主要模式∼經濟........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