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媒體生病了,病因是缺乏土地認同和人文關懷
回 覆 返 回


台北學生  於 2002/04/29 22:25
我們的媒體生病了,病因是缺乏土地認同和人文關懷

陳水扁昨(二十八)日透露,他和許多人一樣,常常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可是「在三十分鐘的新聞裡,有二十多分鐘都是殺人、放火、車禍、自殺的消息」,讓他不禁質疑「難道這就是社會的全貌嗎?」陳水扁並以大陸為例,指台灣「不是只能報好不報壞,但也不能相差那麼多」,呼籲媒體加強自律,多做正面、平衡的報導。
  陳水扁昨日上午出席台灣第一家電視公司四十周年台慶典禮。回顧台灣電視發展過程,他頗有感慨地表示,從寡佔封閉到八十二年起陸續開放至今,電視由三家無線台擴張為五家無線台與近一百三十個衛星頻道,數量上雖有驚人成長,但當前電視內容充斥負面訊息,卻令人不得不擔憂媒體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媒體的社會責任,值得進一步深思。

  陳水扁以自身經歷指出,他和許多人一樣,常常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可是在三十分鐘的新聞裡,幾乎有二十多分鐘都是殺人、放火、車禍、自殺的消息,讓他不禁質疑「難道這就是社會的全貌嗎?」他認為,雖然台灣不能與大陸「只能報好不報壞」相比,但也不能相差那麼多,希望媒體未來在報導時能夠多一些平衡,也就是追求正向與負向的平衡、速度與深度的平衡、自由與自制的平衡、本土與國際的平衡、災難與幸福的平衡。

  陳水扁表示,媒體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面貌,其實也同時在塑造社會的面貌與價值觀。如果媒體所呈現的是一個扭曲過的社會面貌,而且依舊沉溺於速食片斷的文化,沒有致力於建立理性對話的空間,那麼下一代的未來必然黯淡,社會向上提昇的力量也將蕩然無存,一個民主且充滿人文關懷的公民社會更不可能誕生。


襠馬  於 2002/04/29 22:33
Re:我們的媒體生病了,病因是缺乏土地認同和人文關懷

哪裡抄來ㄉ
一點禮貌都沒有
陳總統或阿扁總統都可以
至少加個"總統"ㄉ稱呼

Skywalker-Luke  於 2002/04/29 22:44
Re:我們的媒體生病了,病因是缺乏土地認同和人文關懷

這是在聯合新聞網的聯合知識庫,以檢索方式找到的新聞,也是陳總統出席台視四十週年台慶典禮的報導。順便比較一下,這兩則新聞的報導方式。

首頁 | 標題頁 |內文頁  
台視40年慶 總統來致詞
陳水扁:新聞不平衡 媒體要深思

記者劉子鳳/台北報導

陳水扁總統昨天上午出席台視四十周年慶典時地表示,他和許多人一樣,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三十分鐘新聞裡有二十多分鐘都是殺人、車禍的新聞,雖然我們不能跟大陸相比,電視只能報好不報壞,但也不能相差那麼多,失去了平衡,他建議媒體加強正面與負面、災難與幸福、速度與深度、自由與自律的平衡。 陳總統的一番話,確有一番深意,因為台視過去素有「新聞王國」之稱,這次台視慶祝周年慶,特別在台視地下一樓建立了「國家書坊─台視總店」,專賣政府出版品,文明、美術、藝術等書籍羅列,趁著昨天周年慶,台視在一樓樓面還成立了「台視藝文沙龍」,首次展示的就是台視成立四十年珍貴的歷史照片,陳總統為這個意義非凡的沙龍剪綵。 陳總統在致詞時強調,媒體反映社會面貌,媒體也塑造社會面貌與價值觀,媒體如果呈現的是扭曲過的社會面貌,我們要給下一代的會是怎麼的未來?如果媒體仍舊沈溺在速食片斷的文化,社會如何向上提升? 陳總統表示,台視發展四十年,從寡占、封閉到八十二年陸續開放至今,電視由三家無線電視台到五家無線電視台、近一百三十衛星電視,台灣電視在「量」上有驚人成長,但就像許多家長在阿扁電子報上的投書,對當前電視充斥殺人放火、自殺等訊息感到憂心,媒體的社會責任值得大家進一步省思。

【2002-04-29/聯合報/27版/發燒星樂園】


台北學生  於 2002/04/29 22:46
Re:我們的媒體生病了,病因是缺乏土地認同和人文關懷

那是看到一個中國網民貼的 覺得的確是如此病狀 不過我的確有看到這則新聞
沒加總統大概是中國人給他去掉了ㄅ 我貼來這篇文章是贊同阿扁總統說的話

Skywalker-Luke  於 2002/05/01 08:41
Re:我們的媒體生病了,病因是缺乏土地認同和人文關懷

台北學生
是在「政經論壇」的這篇中國網民(CIP)貼的吧!


中國龍  於 2002/04/29 04:07
Re:共產黨的誠信 vs 西方人的誠信


 陳水扁昨(二十八)日透露,他和許多人一樣,常常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可是「在三十分鐘的新聞裡,有二十多分鐘都是殺人、放火、車禍、自殺的消息」,讓他不禁質疑「難道這就是社會的全貌嗎?」陳水扁並以大陸為例,指台灣「不是只能報好不報壞,但也不能相差那麼多」,呼籲媒體加強自律,多做正面、平衡的報導。
  陳水扁昨日上午出席台灣第一家電視公司四十周年台慶典禮。回顧台灣電視發展過程,他頗有感慨地表示,從寡佔封閉到八十二年起陸續開放至今,電視由三家無線台擴張為五家無線台與近一百三十個衛星頻道,數量上雖有驚人成長,但當前電視內容充斥負面訊息,卻令人不得不擔憂媒體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媒體的社會責任,值得進一步深思。

  陳水扁以自身經歷指出,他和許多人一樣,常常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可是在三十分鐘的新聞裡,幾乎有二十多分鐘都是殺人、放火、車禍、自殺的消息,讓他不禁質疑「難道這就是社會的全貌嗎?」他認為,雖然台灣不能與大陸「只能報好不報壞」相比,但也不能相差那麼多,希望媒體未來在報導時能夠多一些平衡,也就是追求正向與負向的平衡、速度與深度的平衡、自由與自制的平衡、本土與國際的平衡、災難與幸福的平衡。

  陳水扁表示,媒體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面貌,其實也同時在塑造社會的面貌與價值觀。如果媒體所呈現的是一個扭曲過的社會面貌,而且依舊沉溺於速食片斷的文化,沒有致力於建立理性對話的空間,那麼下一代的未來必然黯淡,社會向上提昇的力量也將蕩然無存,一個民主且充滿人文關懷的公民社會更不可能誕生。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文章內容使用HTML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