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回 覆 | 返 回 |
媒體人 於 2002/04/20 01:18 | |
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高雄市工務局長吳孟德在回答議員質詢高七一一水災原因時, 脫口而出「外省人太多」,馬上被媒體扣住這句話大加撻伐,斗大標題是「水災怪省藉」,在電子媒體反覆大幅報導下,政客們當然緊隨跟進。媒體對於這則新聞的處理,如果不是再次展現「弱智」行為的笨蛋,就是刻意挑動對立的元凶。 水災和省藉有沒有相關?再笨的人也會說「沒有」,那麼吳孟德為什麼會這麼說?議員沒有讓吳孟德講話機會,可是媒體呢?就算吳孟德解釋是「外來人口太多」的口誤,可是媒體照樣認定吳孟德把水災「歸責外省人來太多」(聯合報頭版照片標題)。 猶記得不久前美國總統布希脫口稱呼台灣為「台灣共和國」,美國白宮沒有對外澄清,許多台灣媒體卻主動說布希「口誤」,不思布希之言是否另有含意;反過來看吳孟德說「外省人太多」,吳孟德對外澄清了,但是,把布希說「口誤」的媒體,這回硬是指吳孟德「歸責外省人」、「怪省藉」。 為什麼媒體對布希和吳孟德用的是兩套標準?可能的原因,一是媒體不專業、不負責任,沒有追根究底,探究事實;二是媒體「弱智」,沒有分辨能力;三是媒體預設立場、故意忽略事實,刻意挑動社會的對立、激化。 電子媒體一而再、再而三反覆播報「水災怪省藉」,再笨的政客也懂得利用機會跟著罵,動員一些人去抗議,製造一下新聞,爭取上鏡頭,然後扣上吳孟德挑起省藉對立的罪名,還可以無限擴張指控是謝長廷為了選舉激化省藉對立。然後政治立場浮現,不同立場者開始聚眾、衝突,社會真的「對立」了。 顯然,台灣社會的對立與激化,首號元凶不是別人,就是媒體;另一個與「狼」為伍的「狽」,就是政客。吳孟德事件,又是一起「弱智」媒體誤國、製造社會亂源的鮮活例證。 |
本週首選 於 2002/04/20 02:36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推薦本週首選文章, 贊成者,請覆議!! 其實只要說外星人、外國人、外縣市人、外鄉鎮人、外村里人,外來人口太多,就不會有事情,外「省」人不能講,也不能口誤,更不准道歉,當然也不准「改口」,台灣統媒「一句話可以殺人」大興文字獄,這是一個典型的教案,當入大學新聞系、大傳系、社會系、人類學系課本之個案研究專題。 |
襠馬 於 2002/04/20 04:03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一篇有趣ㄉ報導,就當它是媒體人的省思吧! -------------------------------------------------------------------------------- 【當「救助」成了「習慣」... 】-今日論壇深入報導-2002/04/19 13:32 宋朝宰相范仲淹,有位同學及縣官因非常欣賞他,於是送給范仲淹很多山珍海味及皮裘,不過范仲淹連碰都沒碰就全數退回,「我不是這一生都能這樣享受。」范仲淹告訴這些送禮物給他的朋友說,他不能確定是否可以這樣過一輩子,等他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再好好享受吧。 當受助人獲得的資源過了頭,成了習慣怎麼辦? 救助的真諦是希望需要幫助的人能藉由外界力量回歸正常生活,他們遇到的不幸,不是用一堆物質、金錢來彌補,當資助者忽略受助者真正需求,就算給予個案再多的金錢資助也無濟於事。 一個簡陋的草寮,放了一個大電視、吃都吃不飽卻穿著耐吉球鞋,這些都不是助人的真義。 另外,媒體處理相關新聞時,總喜歡以個案報導方式,加強「劇情」張力,導致社會一窩蜂的捐款,毫無計劃式的流向個案,結果貧戶變成富翁,社會問題開始出現,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紛紛跳出來與個案攀親帶故,看看是否能分一杯羹。 就像街頭小提琴手陸伊潔的故事一樣,事件演變是伊潔圓夢了,但當初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探討兒童工作權的議題被模糊了,大家只關心伊潔怎麼了,卻沒有人問兒童工作權問題解決了嗎? 陸伊潔靠雙手想完成音樂夢,這和許多靠打工買想要的衣服、買手機、出國唸書的孩子動機及訴求沒什麼兩樣,只是是會評價不一樣而已,今天伊潔幸運的曝光在媒體面前﹔這個事件也讓部分社福團體擔心,每個孩子以後是否會用同樣方式爭取想要的東西,但兒童工作的安全問題,有誰在乎? 社福團體、媒體、資助人環環相扣,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都有自己的責任,社福單位希望各界伸援手,媒體希望藉由事件喚起各界注意,資助人則希望捐出的每一分錢都能被妥善運用,但如果編排的戲碼演過了頭,結果就會變調。 |
反統派媒體 於 2002/04/20 04:09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那個笨蛋局長明明沒有說「當年撒退的人太多了」,只有說「外省人來太多了」,可是今天各統派媒體,尤其是趙少康電視廣播節目抓住前一句話猛炒。 這個笨蛋局長問題在於話出口了(「外省人來太多了」),卻沒有馬上更正。,即使他真的是口誤(該講的是外來人口太多了),從他前後文的確是在講外來人口太多了。這笨蛋局長沒有馬上更正,卻呆在那裡;事情才會鬧大。 我是贊成這個笨蛋局長該下台。 還有各位可能不認識楊色玉是什麼人。她原本是老師,她父親裡開土木營造廠,由她先生在經營。過去包了很多高雄左營海軍的一些海岸工程,如防波堤、岸勤設施,還傳出過弊案(蘇澳軍港工程)。她原是黃復興黨部,目前已是第二任,宋出來選總統,她就挺宋,後來選立委時,她也有出來選,但高雄北區親民黨就提三個(林壽山、前新黨梅復興、楊色玉),北區還有謝啟大、王天競、國民黨的江綺雯,這六個算統派的出來拼,結果只有江綺雯選,高雄北區有左營眷村,本來票數集中再加上候選人多而混亂時,是可以上一點五至二個,這麼多人出來,當然是全死。 這個工務局長大概老早就看楊色玉不太爽快了,我想很可能這個開營造廠的楊色玉以前有求過什麼被拒。再來就是楊色玉引用711水災資料是用宋營的前省府水利局長的報告,這個報告偏坦台北市,卻打高雄市,讓這個局長覺得很不公平所致。 |
apollo 於 2002/04/20 04:09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東森還播了一個布希歷次口誤的專輯, 巴不得全世界都認為"台灣共和國"是布希的口誤! |
黑熊 於 2002/04/20 04:17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東森最最可惡的是 拿刀殺人之後 還大打標題 "東森呼籲 請勿挑起族群對立" 配著靳大姐的偽善笑臉 覺得 真恐怖 |
magic johnson 於 2002/04/20 09:28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即使吳孟德說外來人太多,也該被譴責,他是工務局長,不是一般學者專家,高雄市人就是那麼多,他既然敢出來當工務局長,就該提解決方案,而不是把水患怪到人口,況且,高雄是身為國際港口,是台灣第二大的都會區,吸引外來人口集中是很自然的事,況且外來人口對高雄市的繁榮也出了不少力,好的歸高雄是本地人,把錯誤推到外來人身上,寫到這裡好像又扯到本土非本土上去了,原來吳孟德是李登輝學校的關門弟子,哈哈,我泛政治化了,但想想,這其中的精神似乎差不多. 吳孟德是該下台了,他忘了他的老闆就是外來人口. |
文貝 於 2002/04/20 11:43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第一, 我不贊成吳孟德局長該下台,個人言行的危機處理不好,不代表他工務危機處理也會做不好,做事的不一定要會說話,如果都用會說話的來選政務官,那找一堆像親民黨那樣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政客,台灣只會更糟糕,因為政客只會撒謊,隱瞞實情,問題被隱蔽,爆發時就不可收拾. 第二, 第三 第四. |
Duronglee 於 2002/04/20 11:58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我看到某位女性專家(不記得名字)是說, 高雄原有大貝湖(今澄清湖)和小貝湖(原位於左營), 本來可以互相調節水源, 但因後來海軍遷入, 就把小貝湖填掉, 在上面蓋了海軍眷村。從此, 澄清湖就少了小貝湖的調節, 雨季時比較容易淹水。 把上面這段話簡化到極點(因吳局長說議員不給他把話講清楚的餘地), 就變成「外省人來太多」了。平心靜氣的講, 要把這件事擴大成族群對立, 是沒有必要的啦! |
反統派媒體 於 2002/04/20 12:40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小貝湖跟左營,跟海軍眷村應該是沒啥關係的。我是海軍工程預官,那一帶的水文、海文及眷村座落位置,及楊色玉這個人是在幹什麼的,還算有點了解。 左營距澄清湖很遠,大概有十公里。左營有蓮池潭,水域約是澄清湖一半。左營的眷村是全台灣最大的眷村,左營也是全台灣軍人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台灣40萬大軍大概有4萬在此,海軍3萬5,陸戰隊5千,左營的聯勤收支組,發餉的,是全國軍收支額最高的地方)。左營的眷村有幾個地方,一個是在左營舊城內(好奇怪喔,清朝時期的舊城內竟住著外省人,原來當年舊城完工後,因風水不好就不住了,另往鳳山建新城),還有大部份是圍繞在海軍軍區之外圍,另蓮池潭附近也有一批。左營眷村也早在二十年前陸續有在改建成約十幾層的國宅。民國三十八九年時,那時候左營荒涼得很跟高雄市區是有一段很大距離,不像現在連在一起,地多的是。 蕃薯藤查「小貝湖」 http://google.yam.com/bin/gsearch.dll?k=%a4p%a8%a9%b4%f2 還有這個「貝」不曉得哪個豬頭取的,應該就是台語的「埤」。 |
反統派媒體 於 2002/04/20 14:36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magic johnson, 要說台灣的族群紛爭、挑起省籍情結。昨天去市政府、市議會那群中國暴民,有沒有責任? |
隱君子 於 2002/04/20 16:23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其實,口誤或失言,都不是問題. 問題在媒體心中那一把隱隱作痛的尺 他們聽到外省人三個字 就要神經過敏 政治人物聽到外省人三個字 就知道(撈魚)的時刻到了 不激化族群 那些政客怎能生存? 問題更是,現在還有誰自認是外省人? 出生 而且住在台灣數十年的泛藍軍及其支持者 如果還在自以為是外省人 這才是真正可悲 |
大青蛇 於 2002/04/20 20:23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外來人口和一個城市的生活品質當然有關係, 小弟在另外一欄提到, 中國政府為了2008年奧運,下令全北京市戶籍不設在北京市的居民都得全部遷走, 而且要成為北京市民可不容易,想買還買不到呢, 雖然北京沒有上海市繁華,但身為北京市民的中國同胞們都非常自豪, 好像比其他地方的中國人(請注意不包括台灣人)都來得高尚, 那種階級觀念真是另人不敢茍同, 當小弟我向我認識的留英中國人質疑中國政府干涉人民遷徙的自由時, 這些中國人不管來自廣東還是上海抑或北京, 異口同聲地告訴我,為了首都的生活品質,政府的作法是對的, 面對這些'紅衛兵',你有什麼輒? |
sekwisd 於 2002/04/20 22:46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請問一下 發現原作 這一篇在網路上轉貼中 作者用的名子是 (作者為XX日報記者) (同上) 這確為原作者嗎 |
TR 於 2002/04/21 08:31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看清楚誰才是此事件真正引爆點的元兇!? 這幾天部分媒體唯恐台灣不亂,利用剪接現場新聞處理, 結果吳孟德就變成了政客選舉前的犧牲品! 想要真了解過程,證據在此,
|
TR 於 2002/04/21 08:48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明明是楊色玉"先有不當比喻"的前因,才有吳孟德"回答被截斷"的結果, 看看東森電視新聞台畫面的字體編排,與主播的選擇性攻擊要點, 是如何轉移並加強字句陷吳孟德於不義! ettoday!........Go your head !! |
TR 於 2002/04/21 08:51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楊色玉問:"台灣是不是曾經生出太多人來?"》
|
TR 於 2002/04/21 10:51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政客與統媒--食人魚一族!........見縫插針,聞血而群體啃食之. 轉貼 ☉李筱峰 (作者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台灣北社副社長)
果然,吳局長話一出,統派媒體、泛藍集團的一些立委立刻逮住機會,大肆撻伐,發動群眾包圍高雄市議會,紛紛指責吳局長是在製造省籍對立、挑撥族群衝突。統派的報紙還以頭版頭題煞有介事地來渲染吳局長的話。他們當中,就是沒有人會懷疑這是不是吳局長一時的口誤。 說也奇怪,前一陣子美國布希總統以「台灣共和國」稱呼我們,並且明講台灣與中國是兩個國家時,這些統派媒體及政客,就急忙一口咬定那是布希一時的口誤。也沒有任何一家統派報紙會將布希的話放在頭版頭題。直到現在白宮的發言紀錄並沒有訂正布希的話,但這些統派媒體與政客們,就是不願意以解釋吳局長的動機來解釋布希的話。從他們對這兩件事的雙重反應,看得出他們這些人好像很擔心吳局長不是真的要挑撥族群對立、好像很擔心布希總統真的把台灣看待成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這樣的媒體人,這樣的政客,不論是不是「外省人」,真的是嫌太多了。 其實,他們真的反對族群歧視嗎?真的不能容忍族群衝突 嗎?我不太相信,否則,以前我在講我的母語而被打嘴巴、被罰跪、被羞辱的時候,他們怎麼沒有感覺這是族群歧視?當宋楚瑜擔任新聞局長限定電視台一天只准播放兩首本土歌曲時,他們怎麼沒有感覺這是族群歧視?在蔣家政權時代,重要官位、警察局長,乃至於中學校長絕大部分都由「外省人」擔任的時候,他們怎麼沒有感覺這是族群歧視?當高普考的分配名額,台籍名額只佔三十五分之一的時候,他們怎麼沒有感覺這是族群歧視?當年的「萬年國會」,由一群來自中國大陸的老人把持的時候,他們怎麼也沒有感 覺這是族群歧視? 也許他們又說,那些都過去了,何必再提?問題是,對於那些過去的事,他們可曾有過悔意或認錯嗎?吳孟德局長對自己的失言,在幾小時之後就認錯道歉了,猶得不到他們的諒解,媒體的羞辱、群眾的包圍依然進行。但是,我們不曾經看過他們對過去佔盡台灣一切便宜、造成族群對立的錯誤有過任何道歉和悔意。 我們何嘗反對所謂「外省人」,像認同台灣的廖中山教授、張忠棟教授辭世時,多少台籍朋友為他們悲痛落淚。最近來自中國,極力肯定台灣的主體地位及民主成果的阮銘教授,我們歡迎都怕來不及,絕對不會嫌多。相對於許多泛藍軍政客,當年效忠蔣家統治集團,要我們消滅共匪、檢舉匪諜,現在卻扮演起「匪諜」的角色,破壞台灣的國家安全,動不動就製造議題,進行政治鬥爭。這種人管他是土生土長還是「外省人」,一個都嫌多。 容我吐句真言給這些好鬥的政客與媒體人,當我看到你們對於吳局長的失言表現得如此煞有介事的時候,其實我已經看到你們內心的興奮與竊喜,因為吳局長的失言,提供你們一個有力的鬥爭的著力點,讓你們又增加揮灑表現的機會。還不趕快謝謝吳局長! |
Simon 於 2002/04/21 21:38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任何一個國家突然一夕間湧入近 20% 的外來難民, 又是統治者. 不可能不對當地原來的生態造成浩劫, 包括都市計劃基礎設施等等. 看歐陸怎麼面對波士尼亞難民? 吳孟德讓大家中性地面對台灣過去的歷史, 不是蔣匪說的那樣. |
襠馬 於 2002/04/22 22:38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別再拼湊對中國的認同】周邊有事-陳柔縉專欄 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770/770-039.html 民進黨和台聯的勝利及新黨的挫敗,完全反映選黨不選人的特質,即意味選民在意的不在行政政策,也不遷怒不景氣,反而是為更根本的問題投下一票。李登輝「台灣是我唯一的祖國」和新黨的「一國兩制」、國民黨的打擊「台獨」強烈對峙,選舉結果因而藏有強烈的政治表示。 選前不久,中國熱瀰漫全台,民調也顯示向中國傾斜的認同有上升現象。國民黨敢於把台聯和民進黨綁在一起,以台獨之名嚴刑拷打,基本上多少也為前述現象所惑。選票證明,台灣本土化運動已到達另一里程碑,自我認同為中國人的中國派受到選票無聲的抗議,將被迫要消聲匿跡一陣子。 然而,中國派的政治人物和選民會謙卑反省本土票無聲的吶喊嗎? 對外省籍民來說,他們不認定自己是「移民」,恐怕形成認同上最大的障礙。中國人移民到美國、移民到澳洲,有人會發奇想,強要既有的美國人、澳洲人當中國人的嗎?絕對不會。但遷來台灣的外省民眾卻是如此。 帶領他們移來台灣的是強勢的軍隊和統治力,他們大概祇認為那是中國境內的一種人口流動。他們既要臥薪嚐膽,把台灣建造成反攻復國的根據地,對台灣土地的認同自然更減少一分主動積極的意願。 但是,半世紀過了,五十多年的時空變化,那個最早的初衷若不隨之改變,苦的是自己,也苦了別人。 對外省籍民來說,台灣真是寶島。當他們一遷入,絲毫沒有文化認同上的壓迫。語言上沒有壓迫,祇有反壓迫。本省人被迫學習北京話時,他們連一句難過都叫不出來。這麼長的時光過去,外省籍厭棄所謂「本土化」、自覺受擠壓時,是否對本省人痛苦的歷史輾壓,有過同情的理解?即使到了台灣人當總統,本省人也沒有絲毫報復的心,要求更改官方語言。而且,當外省籍政治人物在講台語猛操福佬話、客家話拉攏選民的時候,台下的笑聲和掌聲是多麼溫和與謙卑。 俯身傾聽這片土地及稍早住民的心聲吧!中國觀點把鄭成功捧成民族英雄,但對以台灣土地為主體的觀點,鄭成功非為解放荷治下的台灣人而渡海來戰,而是逃來台灣,以台灣為軍事基地。百年前,中國政府再把台灣棄予日本,做為賠償的禮物。異族統治50年後,蔣介石軍隊又來此生聚教訓,準備反攻大陸去。這些歷史已經老練了本省人的心,他們忍耐,也生盼望,嘴上卻不大講的,要講成篇的大道理,他們也講不上來。但是,他們明明白白想要追尋擁有自己的國家,盼望台灣島上不再人來人往。這也就是為什麼李登輝要大家勇敢說出來,而他說出「台灣是我唯一的祖國」時,評論家會寫下「令人動容」的字句。 台灣經濟發展功臣、前經濟部長、湖南籍的尹仲容曾勸華僑:「由於不忘本,能團結太過,於是僑胞便自成一個社會‥‥‥要外人不排我們,我們也要能容外‥‥‥容納他們的思想、觀念與行動,與居留地社會打成一片。」看似那麼簡單的當然之理,外省人士是否也能謙遜容納多數台灣人的思想與行動?而不再硬梆梆以高姿態要本省人拼湊對中國的感情與認同。 |
路犁(轉貼) 於 2002/04/22 23:23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吳孟德新聞稿全文
感謝各位關心、疼惜、支持的朋友們: 在我說明之前,我必須先做一個開頭。我知道今天有很多朋友到議會,到市府表達對我的關心與支持,我感謝大家但同時我也要呼籲:不論是支持我或反對我的朋友,大家都不要在聚集鼓譟,「一個人都不要來,一朵花也不要再送了」,所有這些行動都只會讓問題更複雜,讓社會更不安,讓少數人攫取政治利益,也讓問題失焦。 我希望大家共同讓這一場風波平息,建立一個我最期待的理性討論公共議題的空間。 我是下港人、高雄人、從小在高雄長大,念過高市二中、高雄中學、高雄工專等3所學校,又經高考,特考及格,擁有建築師、土木技師、建構技師等專業資格,而我的太太亦是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所以我們對高雄的感情、熱愛和關懷,絕對不亞於任何人,以致後來工作地點雖在台北,但因工作主要係從事重大建設計劃之規劃設計業務,自然於30餘年來的工作經歷中,就先後參與或負責辦理,帶動高雄經濟繁榮發展,並讓台灣經濟起飛的相關計劃。 高雄地區及比鄰至少包括加工出口區,臨海、大社、仁武、林園等工業區以及中鋼、中油、台電、捷運、中區南區焚化爐….等興建時部分規劃設計事務,均有我的足跡。可以說,高雄進40年的實質發展,主要建設計劃內容均有親自參予或負責執行。所以對高雄人文、環境、歷史、建設歷程的了解程度,還有高雄都市興起時的興奮心情和高雄逐漸衰退時的切身之痛,絕對可以和任何一位真正熱愛高雄的智者深談。 高雄是我這輩子的故鄉,若宗教界的輪迴說存在的話,高雄極可能亦是我前幾輩子的故鄉,否則我對高雄的每吋土地或一草一木,不只是現況甚或自荷蘭人、明鄭、清朝、日據、國民政府、民主政府等各階段的遺跡,在心理上的感覺,總是那麼親近和容易瞭解。以致對於爭議性之個案或較具前瞻性的計劃,均習慣於從現在了解過去、展望未來,作為全方位的深度思考。 正因為如此,本次議會質詢衍生的風波,或與我的深度思考有關。 在我的想法中,戰後的移民潮確實對台灣的都市計劃及公共建設,造成極大的衝擊,也影響的日後城市與社會的發展,脫口而出「外省人來太多」,在我這個工程師的口中,就是「外地人來太多」,都只是普通、中性的描述,心理並沒有偏見或歧視。甚至,像當年的政府,天天高喊反攻大陸,沒有前瞻性長遠的都市規劃,人口暴增所需的公共設施均無法即時建設,向高雄愛河幾十年來因此淪落為大排水溝,非但家庭及各類污水全部排入,臭氣沖天,其排洪標準只得採取5年或20年之暴雨頻率,碰到711水災近300年暴雨頻率,怎能不淹水?反觀台北市河川防洪標準採200年暴雨頻率,卻還淹大水!這不但是工程問題,也是歷史問題,按照我原來的說法,也可以說是「外省人政權做不夠」。「外省人政權做不夠」就因為那個時代確實在客觀上是外省人在執政嘛。 我在議會沒有機會將這些想法說清楚,才會讓大家產生誤會,而我的切急,則是為了市府同仁叫屈。711水災高雄市政府,「1天解決7條地下道積水,台北市政府7天才解決1條」,經過監察院調查,高雄沒問題,台北市有人為疏失,結果卻仍遭部分議員不段污衊為有人為疏失,叫我們不眠不休的同仁如何能平。 3天來的思考,真正讓我感到歉意與難過的是,我的「工程師語言」經過道歉解釋後,仍不罷休,那些真正存有族群偏見的政治人物,仍見縫插針,挑撥、煽動群眾,激起衝突。 政治我是外行,但我卻有下港人的骨氣,我絕不願意見到一句誤會的話,讓他們繼續挑動社會情緒,所以即使謝市長慰勉安排,我仍堅定地認為要離開工務局長的職位。我也希望我的辭職,是最後1位為了「外省人」字眼辭職的政務官,社會恢復平靜和諧,我也呼籲那些支持愛護我的朋友,也不要再到議會聚集,以免再給有心人製造對立。 我願意以更自由的身分,組織工程師改革聯盟,讓公共政策的討論、議會的問政都能回歸專業討論,我也將在年底的北高選舉中揭發真相,為政治及議會的改造盡一份力。 |
鳳 於 2002/04/23 00:00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這不但是工程問題,也是歷史問題,按照我原來的說法,也可以說是「外省人政權做不夠」。「外省人政權做不夠」就因為那個時代確實在客觀上是外省人在執政嘛。” 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原來他一直是在想說「外省人政權做不夠」,或許還有外省官員太多太爛,情急之下引申成了[外省人太多]。他當時堅持不肯改口,也應是認爲自己邏輯並無錯誤。沒有外省人,自然也沒有外省政權,自然不會有他所痛心疾首的市政建設疏失。只是,從此文文意上看,他真是沒有太多“口誤”。以他“下港人的骨氣”,承認口誤只是不要給謝長廷太下不來台罷了。 “我也希望我的辭職,是最後1位為了「外省人」字眼辭職的政務官,”他真心要說的是[我也希望我的辭職,是最後1位為了“說真話”而辭職的政務官]。而這當然只有在臺灣人真正當家做主以後才可能。我們在見證歷史, --- 台聯黨一顆耀眼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如此看來,媒體報道正是成就他未來事業的借力好風。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好玩。好笑。 |
TR 於 2002/04/23 06:00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以前戒嚴時代有這麼一句朗朗上口的警示標語 : 『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台灣解嚴後,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先生,小姐們們,當你面對記者採訪時,眼睛千萬放亮一點 : 記者是不考慮職業道德的問題,只有--唯恐沒有獨家報導!!! 轉貼 【「外省人來太多」風波】 風波目錄 高雄特區 /2002.04.20 吳孟德在議會的口誤風波發生後,曾接受東森電視的訪問,但是,結束訪問之後私下談話的內容,卻被當作新聞拿到新聞節目中報導出來,指稱吳將辭官參選市議員或台北市長,造成風波在吳道歉後繼續發酵。 吳孟德20日因而在他的辭職聲明中表示,【受訪被節錄並散播】,他很遺憾。 吳孟德在口誤風波後總共有兩次接受東森電視台記者的訪問,一次是19日在工務局長室,第二次是20日上午接受電話訪問。 【在受訪者完全不知情的情怳下所做的採訪錄音並公佈向大眾做報導,這是媒體採訪新聞的重大禁忌。】吳孟德表示,他不諳政治,更缺乏事發後的警覺心,想不到受訪會被節錄與渲染。 吳孟德20日下午關閉大哥大,對受訪被偷偷錄音覺得記者的手法感到不解。 「他出身工程師,此事會不會在年底選舉發酵,他不懂政治敏感度,如果真的會,也是有心人炒作出來的,因為這件口誤風波發生的時間,是在監察院調查報告證明納莉颱風高雄市沒有人為疏失的隔天,時機太敏感,很明顯有黑手在背後炒作。」 「這完全是連戰、宋楚瑜聯合護馬的行為,他說,他現在還沒有向謝長廷市長遞書面辭呈,如果他一旦辭官,將要參選台北市長和馬英九進行一場辯論。」 |
襠馬 於 2002/04/23 07:39 | |
Re:布希「口誤」?吳孟德「失言」?媒體「弱智」! | |
>>『小心!記者口袋內的錄音機!!!』.......(是可以剪接擷取功能的喔) 面對記者須自備錄音機並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