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轉貼】阮銘 於 2002/06/24 05:21 | |
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阮銘 在紐約,美國國務卿包威爾於「亞洲協會」發表任內首次亞洲政策演說。包威爾說: ──台灣不是問題,而是一個成功的故事(a success story),台灣經濟蓬勃、民主有活力,並對國際社會慷慨貢獻。 在華盛頓,美國總統布希宴請「國際民主聯盟」的晚宴上,對連戰說: ──台灣過去表現出色,希望台灣未來做得更好。布希大概難以想像,幾小時前連戰在「國際民主聯盟」年會的四分鐘演說中,絕口不提台灣民主的成功故事和台灣經濟的出色表現。這位來自台灣的「純正中國人」,不但不希望台灣未來做得更好,而且虛聲恫嚇世界: 在台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玉山科技協會」年會上發表題為《成長之極限》的專題演說。他說: ──過去七、八年生產毛額(GDP)一面停留在一萬三千美元左右,台灣經濟成長已經到達制度所能容許的極限。台灣人才和歐美相比有落差,現在去大陸(注:專指中國,非印度、俄羅斯、美洲等大陸)經營還有優勢,為此要積極往大陸發展。 四個言論兩極立場 一日之內,三地三個年會,四人之言論,正好代表對台灣歷史與未來發展的兩種立場: 一種是,「過去出色,未來更好」,就是在「成功故事」的基礎上再攀新高,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偉大國家。 另一種是,台灣已達「成長極限」,未來走向「潛在災難」與「爆炸性危機」,唯一出路是「積極往大陸(中國)發展」。 四人中最具理論色彩的是張忠謀。他過去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讀過《張忠謀自傳》(上冊)的都知道,張先生深具科學、人文素養,他筆下的自傳,比名記者筆下的名人傳記雋永有味很多。可惜去年以來提出的兩種「理論」,「張忠謀定律」與「台灣成長極限」論,都錯誤而且有害,有違張先生過去對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慷慨貢獻。 關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重心轉移中國」的「張忠謀定律」,我在三評「張忠謀定律」《台灣日報》和三論晶圓西下與國家戰略《Taiwan News》已有詳論。它根本不是什麼科學定律,而是適應共產中國把台灣國家發展命脈高科技產業「統合」過去的政治謀略。 一場晶圓西下大辯論的結果,政府開放的西下幅度顯然滿足不了「重心轉移中國」的偉大目標,所以再創造出「台灣成長極限」論,試圖打開台灣核心產業西下共產中國的新突破口,統派媒體、政客正競相呼應。此一攸關台灣國家未來發展的動向值得注意。 成長極限的觀念已不合時宜 第一,所謂「成長極限」是已被歷史證偽的陳舊觀念。羅馬俱樂部三十年前提出這一「理論」,是立足於人口不斷增長、自然資源日趨枯竭之衝突這一假設。然而三十年來人類智慧發展早已推翻這一假設,人類智慧發展導致的科技創新已經改變成長與資源消耗之間的傳統比例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摩爾定律」即成長一倍、資源消耗減半之證明。未來奈米科技廣泛應用於傳統產業,將從根本上改變「成長極限」觀念,即成長無極限,但隨著人類智慧的發展,將不斷豐富與深化成長的內涵。 第二,台灣的「成功故事」,使國家面臨成長的新起點。即跨過「過去出色」,踏上「未來更好」的新台灣。台灣過去的高速成長,建立在加工出口製造業基礎之上。第一階段是勞力密集型加工出口製造業。第二階段勞工工資提升、社會日趨富裕,發展重心轉向技術密集、資本密集製造業,使台灣從開發中國家進入已開發國家之列。台灣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變了。一些企業家看不到台灣提升到已開發國家高度的優勢,只看到中國處於類似台灣第一階段開發中的優勢,如勞工便宜、土地只要政府一句話就批給你的「高效率」等。王永慶的「水往低處流」,張忠謀的「重心轉移中國」定律、台灣「成長極限」之類,都表露了這種「一中障目,不見世界」的盲點。 從過去出色到未來更好 其實,台灣要在「過去出色」的基礎上繼續成長,踏上「未來更好」的新台階,必須改變成長的舊觀念,找到成長的新內涵。對今日台灣來說,靠廉價勞工、土地成本高速成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也不需要西下中國去重溫舊夢,因為那種夢在中國也做不長久。台灣的成長必須踏上更高一層的新台灣。李白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還」。不去天上找水的源頭,你那點水往下能流多久?要突破成長的極限,不能把你那點水流光在中國,而要到全球先進國家去找比台灣更高的源頭,新的知識,新的技術,再經自己的創新,開發新的成長領域。 第三,台灣處於已開發國家階段,在經濟指標上不必追求開發中階段那種量的增長,而應當把重點放在質的提高。人均國民收入一萬三、四千美元的台灣,去同人均國民收入僅八百多美元的中國比增長數字並無意義。況且張忠謀「成長之極限」演說中的數據並不準確。張忠謀以「過去七、八年生產毛額(GDP)一直停留在一萬三千美元左右」來論證「台灣經濟成長已到達制度所能容許的極限」,前提就是錯的。 據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的計算,從1990年到2000年,台灣經濟平均成長率6.37%,按國際標準為上中,屬高度成長。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1990年為8111元,1994年為11806元,2OO0年為14188元,1994至2000前後七年共增長20.11%,並非過去七、八年一直停留在13000美元左右。台灣經濟下降只有去年(2001)負成長1.9%。如同「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重心轉移中國」的「張忠謀定律」一樣,他的「台灣成長極限」論毫無科學根據,只是配合共產中國鼓動台灣核心產業西下的文宣罷了。 第四,台灣應當確立二十一世紀新的成長目標。西下中國、直接三通之類都是手段不是目標。某些企業需要利用中國廉價勞工降低成本,當然可以西下,但不必把中國描繪為世界的中心,因為它不是。直接三通省時省錢,節約成本,只要不附帶政治條件,不被套上「一中」、「九二」絞索,當然該通,但不必誇大為台灣經濟的救星,因為它不是。重要的是台灣成長的目標究竟在哪裡? 台灣主體成長正在開始 我看台灣豈止未到成長極限,台灣主體的成長,正在新的開始。過去的「成長故事」,台灣只是世界經濟舞台上的一個配角,偏重發展面向國外的外向型出口加工製造業,以提升本國國民所得。今天台灣無論「經濟蓬勃、民主活力、國際貢獻」,都達到了獨立的現代開發國家水準,具備了充分條件選擇台灣獨立自主的成長目標。這個時候提出「成長極限」,主張西下依附中國,實在是極為有害的錯誤選擇。 台灣的成長目標,應從外向型轉為兼顧內外,發展提升國民生活品質的現代內需產業。積極開放不只要放出去,重點應先放進來,建設出色的國內環境以滿足國民需要並吸引國外的人才、資金、技術進入台灣。 台灣對外開放不排斥中國但不侷限於中國,中國不是唯一的大陸。台灣應廣開眼界看到中國之外同台灣互補互利的其他大國。一種是先進的自由國家,如美國、日本、歐洲,台灣應擴大交往,大量引進亟需的人才、技術、資金建設台灣。一種是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大國,如印度、俄羅斯,科技、教育、文化各方面都未必不如中國,制度也比中國更接近台灣,應擴大交往,增進相互了解,發展合作關係。台灣定將創造新世紀的成功故事,作為對張忠謀「成長極限」論的回答。(http://snews.8k.com) (2002.06.21) |
Matrix 於 2002/06/24 09:59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阮銘先生為台灣寫下一篇篇歷史性的佳作,都是為自由、民主、人權信仰的實踐。 台灣能擁有此人才,證明了台灣的發展現在才開始! |
Simon 於 2002/06/24 10:05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Just be careful! 阮銘政治上他支持台灣主權立. 但是另一方面他支持三通, 這並不是正確的. |
Matrix 於 2002/06/24 10:20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Simon兄 三通當然不通! 但我認為阮銘先生在三通的陳述邏輯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重要的是他點出了台灣資本家的「一中障目,不見世界」的盲點。 |
Simon 於 2002/06/24 10:56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恕我直言, 我認為阮銘先生三通的陳述邏輯上是有問題的。 就以貼文第四段為例: >>>>第四,台灣應當確立二十一世紀新的成長目標。西下中國、直接三通之類都是手段不是>>>目標。某些企業需要利用中國廉價勞工降低成本,當然可以西下,但不必把中國描繪為>>>世界的中心,因為它不是。 1. 價格跟利潤是因 供需關係 而決定, 不是因為成本. 三通更會加重全球 供過於求 價格崩跌 的惡果. 這是中國投資環境特性使然. 2. 三通手段跟 台灣經濟發展目標 是否一致 ? 阮銘沒有說明, 這是他的盲點. 3. 阮銘雖然一再說台灣對外開放不排斥中國但不侷限於中國, 但是,現狀的認知如何呢 ? 套用克魯曼的說法, 這不是原則, 而是數字問題, 台灣今天已經是全球對中國依存度最高的, 在當前過度向中國傾斜的狀況下, 三通必然使得台灣經濟跟中國更密切, 台灣因與中國經貿密切而受害, 從學理從歷史從近年實證都如此. 阮銘沒有說明 三通對台灣是否有利? 阮銘的主張三通論述是有問題的. 我不樂見台灣人對阮銘的信賴是 概括承受, |
Matrix 於 2002/06/24 11:07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To Simon Good points! |
讀讀樂 於 2002/06/24 11:51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SIMON大哥, 小弟來幫大哥推一推∼∼∼CCC |
若 愚 於 2002/06/24 19:28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好文章,小弟也來推囉!! |
某人 於 2002/06/24 19:54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Simon 兄: >1. 價格跟利潤是因 供需關係 而決定, 不是因為成本. 三通更會加重全球供過於求,價格崩跌的惡果. 這是中國投資環境特性使然. 這段話說的好,許多人其實曲解了成本與利潤間的關係,經濟學所談不過供需而已,只是大家在討論到經濟問題時,似乎都沒能看到市場需求的問題,事實上我以為全球需求市場的萎縮趨勢已然形成,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加入之後,更是雪上加霜,目前最大的問題應是如何擴大市場需求才是,但結果多數的企業主卻還在想降低成本的事,實在是令人搖頭嘆息啊! |
Thinker 於 2002/06/24 22:52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Maybe my memory does not serve me well. But isnt Mr. Ruan a political exile from mainland? Is he a Mainland version of Lin Yifu? |
Salem 於 2002/06/24 23:06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某人兄: >全球需求市場的萎縮趨勢已然形成,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加入之後,更是雪上加霜,目前最大的問題應是如何擴大市場需求才是. Yes, the demand side of world economy is at least stalling if not shrinking, relatively speaking to the supply side of world economy. At this stage of the game, many high-tech products have literally been equivalent to low-tech products as far as profits are concerned. Unfortunately, China has joined the high-tech bandwagon pretty late and now is begging for a Hail-Mary play (referred to desperate play in American football) in high-tech investment to bail out its financial mess. Another serious problem on top of the oversupply currently plaguing world economy is that the Chinese are using their uniquely closed financial system to |
Thinker 於 2002/06/24 23:17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Some facts about other continents India is a heavily protected country. The immature democratic system enables vested interests to drag down the development of whole country. Except for pharmaceutical and software industries, there is nothing to speak about in India. India labour laws are among the stringest in the world. Owners cannot fire workers without inducing major strikes. Even in the capital city, power shutout is a daily routine. Railway and highway are ramnants of the colonial period and officials are most corrupt in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the motivation of corruption is to pin you down rather than to lubricate the business operation. This is my personal experience, vindicated by the lectures of a India-born economist. It is a terrible lesson to be surrounded by scores of beggars wherever you go.
Brazil is country dwelled by people who know the best to enjoy life. However, life is not as rosy as football. Like its neighbours Argentina and Mexico,Brazilians can never work out a recipe to root out super-inflation and debt crisis. If you are afraid of financial collapse of China in next 8-9 years, bankers have already sent out warning signals about the imminent debacle of the Brazil in the coming months. (check Financial Times) |
Duronglee 於 2002/06/24 23:27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阮銘的評論十分中肯而且有道理。他確實是中國來的,但他並不是林毅夫。追求自由民主的學者,和敵前叛逃的軍人,怎可相提並論!?就像許信良的兩個兒子都在北京求學,都是大中國主義的追求者,台灣人也未曾把他們和他們的爸爸拿來與林毅夫相提並論。 我在阮銘的文章中並未看到他對三通的鼓舞。如果中台兩國沒有政治上的問題,那麼中國和世界其它各國就沒有兩樣,直接通航通商就不再需要禁止。我想阮銘對此交待得很清楚。 |
Thinker 於 2002/06/24 23:35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To salem Globalization advocates free flow of captial but discourages free flow of labour.You blame China is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closed capital market. However, the country is not competiting on capital but on cheap labour. They are paid one-tenth the salaries of Japanese counterparts(engineers). This is the real asymetric advantag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country is not sophisticated enough to play the money game as you exaggerated. Many multinationals have identified this problem and are moving their manufacturing and increasingly R&D; centers to tap the cheap labour. Nobody can say for sure it is blessing or bloodletting for China. These young engineers and farmers will grow older like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Who are going to pay for their pensions and medical bills? Their current low salaries could not prepare them well for retired life. Importing countries bear increased unemployment among the unskilled population but enjoy the standard of life otherwise impossible. |
弦月之影 於 2002/06/24 23:42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需求不能自己控制,但是成本可以自己降低,商人追求自己利益,政治家追求群眾利益,我個人認為阿扁沒有平衡兩者的能力,宋仔更別提了,不過產能擴充到最後害人害己,現在講管理.講分工,就是產品已經接近成本,開始在其他方面動腦了,這是產業成熟的必然,不過中國這個變數實在............ 我認為阮銘和林義夫及何新是不能劃上等號的 |
Simon 於 2002/06/24 23:49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阮銘不是林毅夫. 我只是對他主張三通有不同意見. 我們只能怪台灣自己, 錯誤的資源配置過度集中投資中國. 即使台灣獨立跟中國建交, 台灣對中國的經貿投資都應該有所限制, 這才符合台灣的利益. |
Salem 於 2002/06/25 00:18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This is a vivid example how the Chinese supported by their communist government are violating the rules of free-market practiced in capitalism.
轉貼自LKK&SBB; 我不是學經濟的, 也非經濟系畢業的. 但是,我知道臺灣晶圓一去中國,臺灣的晶圓就全都關廠. 我先告訴大家一個事實: 臺灣製造醫療用手套的十個左右的大廠這一年來全部關廠了, 因為我買不到了. 我醫院的醫療用的手套 *七號半八號 手術無菌手套* 本都是採用臺灣製造的 *採用國貨*. 至於MRI等大機器都是奇異果美國公司製造 *彌補核四*.幾個月前, 事務主任說: 奇怪了 怎麼都進中國製的貨 叫來問之前的廠商 怎回事? 廠商的業務代表小陳就到會議室說: 臺灣的手套工廠都收起來了, 敵不過中國的報價. 私下, 我好奇的詢問 : 臺灣的橡膠手套技術, 中國怎麼會了呢? 小陳就娓娓道來: 中國本來沒有製造高級醫療手套的實力. 臺灣有十家手套公司供應全世界醫院, 市場很大很賺錢. 幾年前, 高雄的一家橡膠公司, 兄弟擋的, 看到臺灣飯桶媒體說中國市場勞工便宜,去中國投資更賺錢的美話. 該兄弟就想 一個勞工便宜十分之一的話 一千個勞工 一年就多賺三千萬喔, 所以就把廠一部分移到中國東南. 工廠移到中國後, 剛開始三個月賺了錢. 他就擴充生產線到河北, 嬸陽. 很快的, 就連在臺灣的橡膠工廠, 也敵不過中國的國營橡膠廠, 一個一個倒閉了. 臺灣的像膠工人的工人, 幾千個被資譴了,幾千個臺灣的工人失業了.幾千個家庭就失業了. 失業率提工了, 桶媒會回過頭罵政府. ***鼓勵台商去中國赴死的桶媒, 是製造臺灣失業率的原兇,還敢厚顏的罵政府**** 後來, 石家莊這個書記高幹, 把橡膠生產線變成六條,變成自己經濟---- 由國營的虧損來造成他自營的工廠賺大錢, 把錢匯款給美國他的子女. ******中國人的策略就是偷竊到技術後, 以國家的力量壓低價格, 並以水災稅, 飛彈稅, 環保稅, 狗屁稅 @等等各式各樣的怪稅把台商壓死.***** 臺商永遠玩不過中國政府 一個臺幣一百元的垃圾桶, 中國政府叫你台商以十萬元買一百個小垃圾桶, 你就給買; 否則就開五百萬的罰款,你買不買? 中國要你台商死, 只要一渣眼, 只要一揮手,台商就死. 土地說好免錢的,只要中國說土地現在要收錢了,一坪租金一千, 你台商馬上撐不下去. 更恐怖的是 不只是台商死掉 就連臺灣的廠商, 也敵不過中國瘋狂的低價報單. *****美國為什麼沒有把八寸晶圓移到中國?***** |
小明 於 2002/06/25 00:46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當台灣投資中國持續變大時, 請問是台灣可以藉以要求勒索中國更開放?還是變成中國逼迫統一併吞台灣的籌碼? 當兩岸人民交流日益頻繁時, |
恆愛台 於 2002/06/25 01:41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Simon兄 您的論點沒有錯!台灣經驗過很多此類價格崩潰的現象! 如高麗菜放在田裡發臭發爛當肥料!因為不夠付採收工錢, 大陸的確此萷價搶單很嚴重!...........會害死台商~~~ |
Max 於 2002/06/25 02:26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小明, excellent questions which you have projected proper answers. Hoping Taiwanese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China would eventually pressure China to accept democracy has been the popular words constantly preached by pro-unification advocates. However, it appears to be less compelling politically, in my opinion, although China might be forced to become more open economically since she is so desperate to ask for more capital to continue her relentless growth campaign. Will the money game be able to overwhelm the political game of Chinese communists attempt at taking over Taiwan? I would bet just the other way around. Taiwanese will more likely to be losers if they think they can use their money to politically outplay the Communist China. As a matter of fact, China has not yielded much in terms of political freedom since it adopted economic open policy two decades or so ago. Tienanmen Massacre has ended the only window of opportunity to start a genuine political reform. Taiwanese wildly enthusiastic at contacting China are not only worsening the economy of Taiwan but making more excuses for China to continue its irrelevance to democracy and freedom. Pacifism always does not work to redirect bullies unrepentant course. Before launching all out military campaign, Hitler became more complacent as the rest of Western countries were resigned to honor his ambitions. So does the case of Taiwan vs. China. Money will not buy out the Chinese aggression towards Taiwan.
|
Duronglee 於 2002/06/25 13:17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中國是否進入民主階段端視其國民的自覺。我不覺得中國人有真正民主化的決心。台灣若不是媒體解嚴,不會有今天的民主。中國媒體扮演什麼角色,大家心裡清楚。中國的民主又在哪裡,想必大家心裡也清楚。 |
Simon 於 2002/06/25 14:49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即使中國是個民主國家,台灣跟中國的經貿投資往來,也應該設限. 還記得1999 陳文茜邀請被稱美國最聰明的人, 紐約時報國際專欄記者 Thomas Friedman ,【橄欖樹與凌志 Lexus】 作者,上陳文茜年代產經台節目,問說你支不支持李登輝的戒急用忍. 他老兄的回答是,如果美國對外投資有百分之三十集中在加拿大,即使是一個對美國毫無敵意的國家,美國政府一定毫不猶豫地做出管制. 因為這已經限制了美國選擇的空間. |
Matrix 於 2002/06/25 16:09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根據陸委會統計台灣從1991到2000由政府核准對大陸直接投資金額是 US$ 44.06 Billion 佔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 38.82% ! 遠東經濟評論就表示過這些還不包括間接投資金額。 |
Akasaka 於 2002/06/25 20:34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還記得1999 陳文茜邀請被稱美國最聰明的人, 紐約時報國際專欄記者 Thomas Friedman ,【橄欖樹與凌志 Lexus】 作者,上陳文茜年代產經台節目,問說你支不支持李登輝的戒急用忍. 他老兄的回答是,如果美國對外投資有百分之三十集中在加拿大,即使是一個對美國毫無敵意的國家,美國政府一定毫不猶豫地做出管制. 因為這已經限制了美國選擇的空間. >>
|
H. K. 於 2002/06/29 07:53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Timely article and nice responses from viewers. |
鬼 於 2002/07/01 14:01 | |
Re:台灣國家發展之兩極判斷 | |
前胡耀邦文膽阮銘將取得台灣身分證 曾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文膽、現為淡江大學大陸研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