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以退休給付為例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Lancu 於 2002/12/04 09:53 | |
計量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以退休給付為例 | |
以下先轉貼兩則新聞,其後,再貼一文,提出合理解決方法. ================================================== 公務員撫慰金 領取人須有我國籍 〔記者吳明杰、蘇永耀╱台北報導〕大陸新娘來台申請定居 此外,因退休公務人員往生而領取撫慰金的配偶或子女等, ----自由時報2002.12.04 14年後 大陸人入籍台灣 將逾百萬 〔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政府高層官員昨天表示,大陸配偶 ========================== |
Lancu 於 2002/12/04 09:54 | |
Re:計量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以退休給付為例 | |
計量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以退休給付為例
現代知識社會的基礎是計量管理(Quantitative Management). 台灣目前在社會經濟各方面,急需要昇級的,就是風險管理 即拿上面引文中的新聞,這種婚姻在退休金管控制度中的 以下就以此事提出看法,希望台灣派的立法委員能加以參考: 1.退休制度是社會風險管理的一環,台灣急需建立精算責任制度 退休制度應該是就業者在工作期間,為未來老年的收入作儲蓄. 但是,因為人生本身就是風險,到底存多少錢才不會是犧牲今天 一個老年多病的社會的退休保險制度,成員在年輕時就得交較多的 計量一個社會的合理退休生活費和年輕時定期儲蓄量,要立基於 台灣急需建立起社會精算責任和制度. 就退休制度而言,各個退休基金都應該由精算師定期認證和查核.
集體退休基金的給付應該立足於成員對基金的貢獻,不能立足 3.退休基金成員的配偶的退休給付,也應立足於「貢獻」 一個退休者去逝後,其配偶的老年生活也必須得到照顧,但是 什麼是「該配偶對退休者生前的生命的貢獻」呢? 目前西方社會的立法主要是依「該配偶和退休者生前在工作時期 4.實例和原則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立法,是因為社會離婚情形普遍,以下是一個 a先生從二十五歲起在某公司工作到六十五歲退休,共工作了 他在三十歲時和b女士結婚,到了六十歲時兩人離婚,三十年 離婚的原因是a先生愛上了一位年二十歲的c女士,a和c 這一例中案中,b女士對a先生的晚年退休生活有3/4 簡化來說,西方國家目前的立法精神是:a先生在退休時, 實際運作上,有時各個離婚案會有各別的法院判決,而有各別 ==>很重要的原則: (1)只有立基於實質貢獻(Contribution),退休制度 較複雜的情形,比如,有五次結婚和離婚者的已逝退休者的 5.台灣應該重新檢討和重建公平又可長可久的退休制度 依此精神,一個老兵在已經退休才娶的配偶,不應得到任何 台灣應該以此精神,解決多婚者和晚年婚者的退休給付.特別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