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兩個台商掉入大陸投資陷阱實例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台灣人 於 2002/11/07 13:13 | |
[轉] 兩個台商掉入大陸投資陷阱實例 | |
• 查稅、搶商機、官員輪流扮黑白臉 去年下半年,台灣一家上櫃公司,在昆山投資三百萬美元的廠房才剛落成 ,不到一個月,有一天,兩位自稱是「昆山城北的工商大隊」的制服查緝 員,「闖進」工廠,聲稱這家工廠因人舉報違反「投機倒靶」條例,有逃 漏稅以及走私之嫌,工商大隊人員前前後後查扣市價八百萬元台幣的印刷 電路板上游設備,台灣派去的楊姓財務主管負責善後工作。 這位主管目前已返回台灣,轉任銀行界襄理,他強調,經過這波查稅的風 波,他才體認大陸官員招商是一個樣,當投資金額已經落實的時候,又可 能讓不熟悉大陸稅法的台商,誤落陷阱。 • 兩面安撫 深刻體會一國兩制滋味 查稅事件發生後,這位楊姓財務主管被昆山城北的工商大隊約談,他向大 陸官員解釋,工廠是新蓋的,還無法量產設備,工廠存放的設備,是由廣 東的代理商運來昆山儲放,市面上的產品,都是過去代理商銷售的產品, 昆山工廠根本還沒有生產能力,因此也沒有所謂「逃稅」的問題。 這樣的理由並不為大陸查稅官員所採信,甚至強調他必須有完整的關稅核 可證明,不時還語帶威脅地提出,要他坦白從寬,查稅官員斥喝著說,「 不要以為你是台灣人,過去就有台灣的主管,被軟禁好幾個月」,當時楊 姓主管心裡好生害怕,不過因為他認識昆山市長張雷,以及豐沛的人脈, 並不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在經過幾次偵訊、釋放,他決定要透過自己的 人脈來解決這樣的糾紛。 當時找了一位熟悉大陸查稅官員的「白手套」,此人一開口要價五萬元人 民幣,聲稱可以擺平問題,事先已經給這位「白手套」幾千元人民幣當運 作資金。某日,這位官員邀請工商局副局長與楊姓主管在一家 KTV 見面 ,在座者酒酣耳熱之餘,楊姓主管送走所有來客後,只剩下兩人在場,此 時,楊姓主管塞了一個內有兩萬元人民幣的信封給副局長,副局長看了看 ,當場退還,口中叨叨絮絮念些酒話搖搖晃晃離去。這樣的情況讓楊姓主 管深感錯愕,事後觀察才知道,副局長只是給這位「白手套」官員面子, 表示可以請得動「官員」,但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稍後,楊姓主管也透過人脈找到昆山市長張雷,張雷指派招商局外商糾紛 事務處處長來協助處理,這位招商局官員相當和藹,後來查稅單位也由昆 山城北的工商局,提升到昆山市工商局接管,原以為事情至此應該可以很 快解決,但事實出入卻很大。這段期間,楊姓主管一會兒得面對不時口出 惡言的工商局官員,一會兒又得安撫招商局女性官員的心情,讓他有「一 國兩制」的深刻體認。 一日他巧遇招商局官員,對方對他說,「楊先生,你們公司那件事鬧大了 沒」,「鬧大了」表示事情要結束了。正當他為官員口氣而納悶時,過幾 天,他與昆山市長張雷在昆山賓館(昆山最好的飯店)喝了咖啡,張雷保 證事情可以解決,叫他們放心,不出幾天,大陸官方通知,要該公司補繳 二十萬元人民幣稅款。 • 盤球盤到六碼處 由夠分量的官員踢球掛網 這招被台商形容為「盤球盤到六碼處」(盤球:足球術語),最後由夠分 量的官員踢球掛網。招商局的官員唱白臉,工商局官員唱黑臉,之前與楊 姓主管接洽的官員都只是為人作「價」,探探水溫而已,最後則由有決定 權的「長官」拍板定案。 昆山市長的一頓下午茶咖啡,台灣小企業得花二十萬元人民幣「埋單」, 經過這樣查稅的波折,讓這位楊姓台幹深刻體認,台灣人在大陸經商的辛 苦,台商發生這種情況者不在少數,台商朋友多笑稱,當作是繳學費買經 驗! 台商投資大陸的障礙不僅是查稅而已,中共當局說變就變的政策,官員間 的暗搶商機,也都造成台商在大陸經營事業的困擾。 位於蘇州道前路、蘇州人民議會正對面,一排長百餘公尺的空店鋪,宏宇 房地產開發總經理陳柏輝常帶著工人,整理一千五百坪的店面。五年前, 陳柏輝因為蘇州官員的介紹,花了上千萬元台幣,取得位於蘇州市區中心 點一千五百坪土地的開發權,當時陳柏輝能率先搶到這塊黃金地,還相當 高興,原本想等蘇州市經濟發展更為完善時,才來開發這塊地,讓資金做 有效利用。 去年亞太經合會( APEC )財長會議在蘇州議會舉行,就在陳柏輝所開發 的土地正對面,為了面子問題,「蘇州市政府」要求陳柏輝出資開發,把 門面做起來,後來陳柏輝又花了千餘萬元,蓋了三層灰瓦白牆的高級商鋪 ,為蘇州市政府做足面子,陳柏輝希望在 APEC 會議結束後,可以將一千 五百坪的商鋪,開發成類似台灣錢櫃的卡拉 OK 店。不過在 APEC 會議結 束後,這樣的商鋪開發計畫,遲遲無法通過審批,陳柏輝也很納悶。 • 台灣中小企業主啞巴吃黃蓮 幾經波折,陳柏輝才發現,批准 KTV 設置的是文化局,不是之前與他接 觸的工務局官員,又因為文化局官員已與大陸業者合作,先批准由中資設 立的 KTV,搶走商機。 • 五年前黃金地的發財夢正面臨嚴重考驗 而他的申請案,在競爭對手的運作告發,民眾抱怨建築物距離後面的民宅 「太」近,恐怕會影響鄰居安寧,讓申請批文遲遲無法下來。五年來,這 塊耗資一兩百萬美元的土地開發案,並未替陳柏輝賺進一塊錢,還好這兩 年蘇州地價飆漲,閒置的店鋪還有潛在開發價值,讓陳柏輝可以借錢運轉 ,現在陳柏輝只能苦撐待變,五年前黃金地的發財夢,正面臨嚴重考驗。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台商企業主說,台灣媒體所刊登的大陸經驗,都是台 灣上市的大公司,這些公司投資大陸是坐「豪華頭等艙」,地方官員將他 們奉為招商的活樣板,遇到投資問題時,也會熱心協助。反觀許多台灣中 小企業主,坐的是「經濟艙」,常常被表象蒙蔽,又摸不清楚法令,經常 吃虧上當,也只能啞巴吃黃蓮,要投資大陸,必須詳細評估隱性成本,至 於評估方式的偏差與盲點,可能會讓大陸投資付諸東流,不可不慎。 • 數十萬台籍幹部面臨查稅威脅-劉曉慶、仰融、楊斌是台商的「樣板」 金雞獎影后劉曉慶,因為逃稅問題遭到拘捕;大陸富豪華晨中國汽車控股 公司創辦人仰融避走美國,富豪排名第二的歐亞農業集團主席、原被任命 為北韓新義州經濟特區長官楊斌,也因欠稅風波被捕等等消息接連曝光之 後,過去每個月都得跑大陸考察的台灣企業主,目前已經「自動」降低到 大陸考察的次數,免得誤觸逃稅「陷阱」。 一九八九年就赴大陸經商的安信國際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胡蔡安表示,為 增加稅收,平衡財政赤字,中共中央規定地方政府每年上繳的稅收,必須 隨經濟成長而有五%到一○%以上的增幅,這樣的規定,迫使地方政府積 極「創收」。中共當局規定舉報查稅的獎金制度,最高獎金達稅額的一半 ,查稅獎金千百倍於一般民眾的收入,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定律下,查 稅幾乎已經成為大陸的全民運動,其中「高」所得的台商與外商,自然成 為地方政府主要查緝的目標。只不過這波查稅行動,已經由過去查核公司 的逃漏稅,進一步到個人所得的查稅,影響遍及大陸的數萬台籍幹部。 過去台商處理個人所得申報,大都採取扣除各項費用後所得不超過四千元 人民幣,可以規避大陸的個人所得稅。由於中共官方對此作法幾乎睜一隻 眼,閉一隻眼,現在為了創稅,不得不拿這些台籍幹部開刀,加強查稅。 胡蔡安強調,在廣州,外商總經理每月得繳交一千五百元人民幣,高級主 管一千兩百元,一般台幹也要交九百元的所得稅,但到了蘇州吳江縣,則 打三折,總經理月繳五百元所得稅,一般台幹則以三百元為基準,不過大 陸各地都不同調,這些稅收的調整,台幹得特別注意,免得誤觸稅法陷阱 而惹上麻煩,被罰高額補稅款。 • 大陸投資決策十大陷阱: 一、被表象蒙蔽 二、財務與稅務操作不當 三、遇人不淑,選錯夥伴 四、地方官員避重就輕 五、法令政策不穩定 六、投機取巧,不務正業 七、錯誤移植台灣經驗 八、評估方式偏差及盲點 九、台商與友人誤導 十、不了解當地人的習慣與思惟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