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劇院劫持人質事件與台俄關係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Skywalker-Luke 於 2002/10/29 11:24 | |
莫斯科劇院劫持人質事件與台俄關係 | |
★轉載中央通訊社系列報導,此系列報導轉載完畢後開放網友討論! |
Skywalker-Luke 於 2002/10/29 11:25 | |
Re:莫斯科劇院劫持人質事件與台俄關係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10/200210282120392.html 莫斯科劇院劫持人質事件與台俄關係專題系列一 前言:
(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特稿)俄羅斯總統蒲亭宣佈十月二十八日為全國哀悼日,莫斯科的街頭突然變得非常冷清,市場很多商店都關門,莫斯科「黑毛」--車臣與高加索地區人士的統稱,突然都消失不見了。 唯一例外的是書報攤生意特別好,僅開門一個小時攤上所有報紙便全部賣光,莫斯科人似乎想從報章雜誌中,瞭解這次轟動全世界的劇院劫持人質事件真相。 雖然是哀悼日,但是沒有放假,仍然是一般工作日,整個莫斯科人口幾乎少了一半。很多車臣高加索人都沒有上班,一些市場販售水果的小販,甘脆把水果都倒到垃圾場。他們已經做好暫時離開莫斯科的準備。小販阿良表示,車臣恐怖份子惹出這麼大的亂子,莫斯科警察一定會找他們麻煩。 儘管蒲亭曾呼籲俄羅斯人,不要因此次人質事件對車臣人採取報復行動。但是此間包括車臣地區的高加索人(所謂黑毛)認為,雖然蒲亭的話說得很誠懇,但是基層警察執勤方式誤差很大,尤其這次人質事件造成安全漏洞,莫斯科警察需要一些績效補救,所以他們仍然依照自己的生存經驗法則--選擇暫避風頭。 剛進行人口普查的俄羅斯,顯示莫斯科人口有一千萬人,這對住在莫斯科的斯拉夫民族而言,外來人口眾多也造成他們極大心理壓力。前任俄羅斯聯邦國會議長車臣裔魯斯嵐•卡斯布拉托夫是現任普列漢諾夫經濟學院教授,近年來他脫離政治圈,在俄羅斯社會爭取車臣族與高加索人民的權益,普列漢諾夫經濟學院因為他的努力,成為俄羅斯聯邦大學中少數沒有種族歧視的大學院校。他就非常擔心此事件造成俄羅斯族群對立。 卡斯布拉托夫在俄羅斯車臣人中頗有清望,他是案發後恐怖份子第一批邀請進入劇院談判的人士。他對整個事件發展非常關切,卡斯布拉托夫說,他們原想用宗族的壓力,迫使恐怖份子跟政府冷靜下來談判,最後這些努力顯然沒有發揮效果。 卡斯布拉托夫是車臣裔的菁英代表,他在擔任國會議長時是葉爾勤的主要政敵,憑藉他自己的專業知識,在俄國主流社會擁有極大影響力,他也主張車臣獨立,俄羅斯在車臣撤軍。但是他更反對車臣軍閥們擁兵自重不顧民生經濟。 1996年8月31日,俄羅斯與車臣雙方在哈薩維尤爾特簽署「聯合政治聲明」和「確定俄車相互關係基礎的原則」兩項文件,明確宣布雙方無條件放棄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俄車關係以「國際法」為基礎﹔車臣地位推至2001年12月31日後解決。 當時車臣領袖馬斯哈多夫在談判桌上打贏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車臣爭取到準獨立的特殊地位。馬斯哈多夫在1997年10月的車臣總統大選中獲勝,按理應該趁此機會努力車臣建設,但是他卻因無法節制國內藩鎮割據,以及軍閥們對外擴張攻擊,並在莫斯科製造民宅大樓爆炸案,讓俄羅斯有發動二次車臣戰爭的口實。俄羅斯新聞時報資深記者羅曼諾夫表示,1996年的俄羅斯因為第一次車臣戰爭失敗,國家已到了分崩離析國力凋零的地步,如果當時所有車臣人團結一致,將車臣建設得比俄羅斯更進步,就像現在台灣比中國大陸更先進更民主,沒有人會否認台灣的存在一樣,是車臣人沒有把握歷史賜予的機會。多年戰爭之後,車臣民族生存要繫在一個年僅二十三歲,只懂可蘭經與各項武器的年輕人身上,想利用人質事件改變車臣情勢,這是不切實際的。 |
Skywalker-Luke 於 2002/10/29 11:28 | |
Re:莫斯科劇院劫持人質事件與台俄關係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10/20021029104033.html 莫斯科劇院劫持人質事件與台俄關係專題系列二 俄報刊李遠哲俄總理合照顯示俄重視台灣成就 (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特稿)十月二十八日俄羅斯全國哀悼日所有報紙媒體重點新聞國內為人質劫持新聞,國際新聞是二十七日在墨西哥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非正式會議閉幕。俄羅斯發行量最大的消息報以重要版面刊登李遠哲與俄國總理卡西亞諾夫照片。 除了「消息報」外,俄羅斯全國公眾電視台,日前在介紹墨西哥APEC簡介時,還特別介紹江澤民與來自台灣的陳水扁總統代表李遠哲博士。俄羅斯學者表示,俄羅斯主流媒體如此突顯台灣,顯示台灣的成就已經得到俄羅斯的高度重視,雖然俄羅斯行政系統嚴守一個中國政策,他們因為台灣的經濟成就、民主成就,以務實態度尊重台灣的存在。 在國民黨執政時代,當時有部分民間要邀請車臣人士到台灣訪問,曾引起俄羅斯外交部門的強烈反彈。俄羅斯學者表示,台灣部分人認為車臣想獨立於俄羅斯聯邦與台灣情況類似,這種想法把車臣與俄羅斯問題簡單化。事實上,俄羅斯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從來沒有把車臣與台灣劃上等號。 這名學者表示,經過十年來的戰亂,車臣根本沒有獨立的條件,沒有錢,沒有人,真正優秀的車臣裔菁英都在莫斯科,但是他們不敢回鄉,他們被叛軍醜化為替俄羅斯服務的漢奸。而台灣經濟繁榮,人才國際化,民主化社會,台灣比中國大陸更進步,所以車臣與台灣是截然不同,從這問題被突顯就可以知道台灣非常不瞭解俄羅斯,台灣對車臣獨立印象還停留在蘇聯剛解體之初,當時車臣菁英獨立建國的理想早已被戰火給破壞。 俄羅斯每當國家出現重大事件時,所有全國電視台都會停止播放常態節目,播放新聞與二次大戰「俄羅斯所謂衛國戰爭」的可歌可泣愛國電影,以激發全國人民的愛國心,據說這方式在蘇聯時代很盛行。 這次劫持人質事件這種現象又再度出現,電視台除了新聞外就是播放愛國電影,果然發揮重要影響力。這次劇院人質劫持事件,雖然俄國特種部隊成功救出人質,但是攻堅時使用氣體武器與採取手法有極大爭議,但是羅斯國會對此事沒有任何批評。人質出院接受訪問,說如果特種部隊不採取行動,所有人質都會死亡。他們為特戰部隊的作為感到驕傲。 俄羅斯所有主流媒體一致肯定政府對恐怖份子所採取的強硬態度,整個社會對人質重大死亡都深表哀痛,但是他們也認同俄羅斯政府所說的,為成功解救人質所採取的特殊方法,人質死亡是為國犧牲,所以總統頒布全國哀悼日命令,政府並提供撫恤金。俄羅斯獨立電視台二十八日晚間,特別在時事論壇中,以這次人質劫持事件,俄國記者與外國記者的報導內容為何會有明顯不同?做為節目討論題目,此間外國記者認為獨立電視台在此敏感時刻選擇這種題目討論,就顯示俄羅斯媒體環境跟西方媒體環境有很大區別|西方民主國家的媒體是監督政府的第四權,俄羅斯媒體經過民主化十一年仍未改變為權力核心宣傳服務的本質。 ★本議題暫不接受回應,待系列報導結束後再開放討論★ |
Skywalker-Luke 於 2002/10/31 21:04 | |
Re:莫斯科劇院劫持人質事件與台俄關係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10/200210301240129.html 莫斯科劇院劫持人質事件與台俄關係專題系列三 解救行動45個人質死於槍傷的烏龍新聞 (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特稿)十月二十九日俄羅斯全國哀悼日的第二天,莫斯科已經逐漸脫離劇院劫持人質案的陰影,股市與匯率都維持正常指數,中午時分莫斯科一個新聞網站,引用莫斯科總檢察官阿甫久科夫就人質解救行動發表談話時宣佈有45名人質死於槍傷。 稍後阿甫久科夫總檢察官自己也提出澄清,他所說45 人死於槍傷是包括恐怖份子。是記者搞錯他的說法。阿甫久科夫的槍傷烏龍新聞,在莫斯科只有兩個小時的壽命,但是卻在國際滿天飛。 二十九日下午俄羅斯杜馬國會一些議員,還搞不清楚狀況,就拿這個最新外電批評俄國特戰部隊解救人質不擇手段。俄羅斯媒體觀察家說,現在杜馬國會議員他們為了明年的國會選舉暖身,根本不是在為人質講話。而且批評政府的國會議員都是親西方的右翼聯盟與蘋果黨。國會最大反對黨共產黨一向以愛國主議自我標榜,解救人質事件他們反而站在克里姆林宮這一邊。他表示,這是俄羅斯國會非常特別現象。 最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俄羅斯民意調查中心,公佈最新民意調查資料,根據資訊顯示該中心對2000人做電話調查指出,俄羅斯蒲亭經過這次人質危機民間聲望已經高達82%,此間政治觀察家說,蒲亭保全大多數人質生命安全,他利用這次人質危機反敗為勝的機會,有效團結社會各階層,贏得全民愛戴已經為2004年總統連任奠定基礎。 由於全民的支持,蒲亭賦予軍方與警察安全單位對付恐怖份子更大的權限,原本外界認為,這次莫斯科市中心區發生如此重大恐怖份子劫持人質案,將會有重要安全官員下台。事實上,卻是因這次事件獲得擴大業務權限,根據最新消息,從今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外國公民發放邀請管理將由原外交部轉移到警察的主管單位內務部,莫斯科市政府也開始加強外來居民的登記管理。 對於車臣問題,國際間甚至於俄羅斯民間都有聲音,希望蒲亭總統利用此時機以政治方式處理車臣問題,事實上第二次車臣戰爭已持續3年多,截至目前為止,俄羅斯軍隊已殲滅大部分非法武裝份子,俄聯邦政府軍也為此付出沉重代價。2001年11月,蒲亭總統特使曾與馬斯哈多夫的代表在莫斯科機場舉行談判,但談判雙方條件南轅北轍,車臣要俄羅斯撤軍並要求絕對獨立,但俄總統蒲亭明確表示,馬斯哈多夫等人除了無條件投降外,別無選擇,雙方談判破裂。 如今在人質事件後,由於俄羅斯情報單位掌握消息劫持人質的恐怖份子頭子莫夫薩爾•巴拉耶夫向談判代表說他們是配合前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現在俄羅斯已經把馬斯哈多夫列為此事件的共犯,蒲亭總統在車臣問題上的態度十分堅定。 他說,「我們不會在恐怖分子的挑戰下屈服。」這表明俄國政府不會停止在車臣的軍事行動,更不會承認恐怖事件的製造者為車臣人民的合法代表。一位親克里姆林宮的政治觀察家透露,經過這次事件及整個世界情勢發展,未來車臣仍然有可能獨立,但一定會在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體制下進行。 二十八日俄羅斯全國哀悼日,在丹麥哥本哈根開幕的車臣國際會議,有來自車臣、俄羅斯和歐美的上百與會者參加,會議的宗旨是推動車臣和平程序。克里姆林宮認為丹麥的作法在羞辱俄羅斯。莫斯科警告說:「在丹麥國土上召開支持車臣恐怖分子的大會必將令人懷疑丹麥當局與俄羅斯發展友好關係的誠意」,顯示俄羅斯利用此次危機事件從國內國際雙管齊下加強對車臣施加壓力。一位俄羅斯歷史家說,斯拉夫民族與車臣都是著名強悍民族,他們有自己的相處之道,外人的干涉介入只是會使問題更複雜。這絕對是俄羅斯式的觀點與思維,想與俄羅斯發展關係的台灣應該深切瞭解此問題。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