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Matrix  於 2002/10/16 10:35
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當台北的政客與統媒把台灣裝扮得奄奄一息,有人在南台灣默默地耕耘!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台灣將從南部開出一大片奇美無比的花,驚艷國際。

-----------------------------------------------------------------
請看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文 / 阮銘

奇美人在台灣創造的,不只是經濟的價值、科技的價值,而是一種新的經濟、新的文明。

 在《三論商人有祖國》中,我曾論及奇美創造的台灣新文明。日前應許文龍董事長之邀,與王茂臻、王東琳兩位同學再訪台南。此行的深刻印象,是奇美開創的新經濟新文明,正在南台灣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南台灣的「文藝復興」

 一到達台南科學園區,在進入潔淨無塵的TFT-LCD製造車間之前,首先看到的是綠色草坪、工廠門廳與走廊間自古希臘到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雕塑與繪畫。在園區裡,不但有嶄新亮麗的現代廠房與正興建中的未來工程,還有新發現的古老文化遺址和展出產業文物、動物標本、藝術珍品、歷代兵器的奇美博物館南科館,讓人處處呼吸到薈萃的人文氣息。

 我說過台灣已培育出三代企業家。

 第一代屬於傳統產業文明,王永慶填海建廠的麥寮六輕是其文明象徵。他雖然也重視環保和引進現代先進技術,但仍依靠降低勞工成本強化其競爭力,強調其後續發展必須轉移至低勞工成本國家,或引進低工資外勞,即所謂「水往低處流」。一位學者把王永慶與「投筆從戎」自金門渡海投奔「祖國」的林毅夫並列為「新半山」的先知與前驅,不知可徵得王董事長的同意否?

 第二代屬於知識產業文明,依靠高科技創新、高附加價值的智慧型勞動,展現其產業的競爭優勢。以曹興誠的晶圓專工為此文明之象徵。他到比台灣勞工成本更高的先進國家設廠,展現其高度競爭力。但其競爭目標未超越現代科技、經濟發展的局限。

 第三代屬於人文產業文明,即以人文與自然環境更高層次的追求為目標;而科技、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只是實現其人文目標的手段、工具、策略。這就是許文龍代表的台灣企業新文明。

 令人欣喜的是,奇美文明的種子,已在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在南台灣默默地成長起來。我稱之為南台灣的「文藝復興」。

 歐洲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其核心價值是人為主體的人本主義,區別於中世紀以神為主體的神本主義。也就是復興古希臘的人文精神。在古希臘,人與神是平等的,可以戀愛、可以打架,也可以互相開玩笑。神是人類文明的創造物。但神被人創造出來之後,可以反過來支配人,使人失去自身的主體性,不但成為神的奴僕,而且成為「君權神授」的統治者(君)權力的奴僕。這在哲學上叫做人的「異化」(alienation)。文藝復興的意義,在於克服中世紀教會與君主統治下人的不由自主,恢復古典時代人的自由自主生活。也就是克服人的異化,回復人的自由本質。

 現代化的經濟、科技也是人的創造物,同神一樣,被人創造出來的現代經濟、現代科技,也可以反過來支配創造者,使人成為現代經濟、科技的奴隸。幾年前一位美國朋友Andrew Walder教授請我去史丹佛大學,順便看了全球高科技菁英群聚的矽谷。那裡有第一流頭腦的創新精神和激烈競爭,構成獨特的矽谷文化,從投資創業、管理機制到科技研發都迸發出強大競爭力,在美國高科技產業之戰中擊敗了東部高科技重鎮波士頓。但我也發現矽谷文化的另一面,那裡的高科技菁英在激烈競爭中,雖然財富與地位迅速提升,但生活未必快樂,家庭未必幸福。本來人創造出電腦、高科技,反過來人的生活被電腦、被高科技競爭所支配,失去了自己支配生活的自主與自由。

 我不清楚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在多大程度上受矽谷文化的影響。但據從竹科遷來南科的科技人反應:他們遠離了北部科技圈比薪水、比股票、比升遷、因競爭激烈而犧牲生活品質,也無心照顧家庭的環境;在南科感到心境踏實,又可照顧家庭,彷彿找到了自己所要而非環境所迫的新生活。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開發籌備處主任戴謙向我們介紹園區情況時,一開頭就談到文化問題。他說:落腳南科的廠商,最早是北部竹科的延伸,積體電路(IC)十七家廠商,是從新竹園區擴散來南科。去年由於鬧高鐵振動問題,本來準備進駐南科的半導體廠紛紛退租。據台積電評估,只要採取適當工桯技術措施,高鐵振動對積體電路生產不致造成影響。所以有些廠商只是以振動問題為藉口轉移投資。但這並未使園區化為南台灣人的「南科一夢」。當Dram廠競相退租之際,奇美主動協助南科招商,使光電產業的許多大廠進駐南科,形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光電產業聚落。

 戴謙說:南科文化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它包涵竹科的高科技創新精神,但更具有奇美帶來的人文價值。奇美不但給南台灣帶來經濟發展的「錢景」,更重要的是給南台灣帶來新的價值觀,實現科技創新與人文精神的融和。

 那天我問許文龍,看來你很有把握台灣的TFT-LCD產業能超越韓國「三星」,成為世界第一,你的信心根據是什麼?他微笑著說出兩點:

 第一、韓國「三星」一、兩年就換經理,我不換。創新就有失敗,失敗了就換人,誰還敢創新?奇美從不追究失敗的責任,失敗了就大家找原因,找出來設法解決,這樣大家才會主動去創新。

 第二、奇美與客戶廠商是命運共同體,所以有把握在競爭中擁有比「三星」更穩定的客戶。你為客戶著想,客戶也會為你著想。譬如奇美知道TFT-LCD面板要跌價,不會急於把手中的貨脫手給客戶,而會告訴客戶只買夠需要的就好,等跌價後再買,不讓他吃虧。這樣客戶自然信任你,不會在別人削價競爭時背棄你。

 許文龍用莊子夢蝶做比喻,是莊周夢見變作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變作莊周,在莊子看來其實是互為一體,奇美與客戶廠商的關係也是如此。

 他說到此,我聯想起以往的兩個故事:一個是許文龍決心投入光電產業時,許多人不看好。他找來主管們商量:如果投入200億都賠光,奇美實業還能不能生存?大家仔細計算的結果,能。於是就投入了。就是說,統統賠光,奇美也不會追究哪一個人的責任,這就是奇美人的氣魄。另一個是有一年年終結帳,奇美賺得多了,主動拿出一部分盈利給客戶,說:「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應當分享。」這就是奇美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奇美人在台灣創造的,不只是經濟的價值、科技的價值,而是一種新的經濟、新的文明。

 什麼是新經濟?高科技、奈米科技、基因科技、網路經濟,是所經濟嗎?不是。新經濟是高科技和人文價值的結合。人是目的,經濟和科技都是手段。如果目的和手段顛倒了,讓科技來統治人,讓金錢來統治人,那就難免有一天讓科技和金錢吞沒人性,走到世界的末日。

 以人為目的,基因科技可以為人治療疾病;背離了人文價值,基因科技可以製造出「超人」來統治人,讓人類失去自由成為「超人」的奴隸。這就是高科技的「異化」。所以科技越發達,經濟越發達,越需要人文精神的提升,以避免與克服「異化」。如果科技與經濟的提升帶來人文價值的下降,那才是真正的「危機社會」。

 正如歐洲文藝復興,不只是古希臘文明的重新發現,而且是近代人類新文明的誕生;南台灣的文藝復興,是現代科技與人文精神結合的台灣新經濟、新文明的誕生。

許文龍的自由主義企業哲學

 大概有人認為許文龍是台灣民族主義者,那就錯了。據我觀察,他是自由主義的哲學家和浪漫主義的藝術家。當然他不是學院派的。他的哲學、藝術,同他的企業觀念一樣,是付諸實踐,為大眾,向大眾開放的。他創辦藝術博物館,設立音樂、美術獎學金。我第一次見到他時,在星期六的家庭音樂會上,他演奏了小提琴、曼陀鈴、吉他三種樂器,在博物館裡看到他的畫作。這回告別時,他贈我一本小冊子,是他的演講《台灣的歷史》,開宗明義指出:

 「我們過去所學的歷史,都是以站在權力者之立場所寫的歷史;這種歷史只在強調國家、民族,甚少涉及人民生活。所謂民族,往往會被權力者利用為獨裁專制的道具,例如為民族救國家的口號,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手法。」

 許文龍的歷史觀,以人民的自由、幸福作為判斷歷史的標準。他沒有高學歷,以至奇美發行的音樂唱片,審核機關一度以發行人學歷不夠不予核准。但他比高學歷者更勤於攻讀、更善於思考、更具有獨立見識。他愛讀《莊子》,大概就由於莊子的自由主義人文哲學與浪漫主義藝術風格同他接近之故吧?

 我問他:奇美的方向其實就是今天台灣產業應走之方向,但奇美只是默默在南台灣做;而在台北,各種嘈雜之聲,「增長極限」論、「新半山崛起」論、「重心轉移中國」論、「中產變新貧、窮人世襲」論等甚囂塵上,大牌企業家與政客、媒體沆瀣一氣,為達到各自的政治、經濟目的製造台灣無希望、台灣沒前途的悲觀空氣;奇美能不能也聯合南台灣的企業家發出自己的聲音,去澄清那片淆亂人心的烏煙瘴氣?

 許文龍低聲說:「我還是釣魚吧。」

 我明白他的意思。事實上,對治國方略,如政府改造、產業發展、國家體制、文化教育,許文龍都發表過真知灼見。但正如莊子說「察見淵魚者不祥」。你愈見得深,見到人所見不到的,愈不會叫人喜歡,更不必說被接受了。只有等待事實和時間來作裁判。改變台北的觀念,恐怕需要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壯大到國際關注的時候。許文龍思考的正是這一點。

 許文龍對三通的看法,正是從國際開放戰略高度考量的,台灣不但要靠自己的力量,還要靠世界各國的力量,吸引世界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頭腦到台灣來。奇美在南科租地十一公頃,建設國際村與國際學校,目的就是吸引國際人才來台灣。許文龍原來決定設日本村,因奇美已併購日本IBM的TFT-LCD廠,要讓日本技術人員來台過得舒適;現在打算擴大吸引各國人才,改為國際村。

 目前台灣對三通有兩種錯誤觀念。一種是聯共反台派,借三通之名,拿一中絞索套住台灣。像章孝嚴跑到中國給共產黨獻計,把「大陸是中國一部分,台灣也是中國一部分,在這個中國下的內部航線」寫進三通協議,連錢其琛都覺得他這種做法太笨行不通不屑理他。碰壁回來,章孝嚴又跑到美國去反台,造謠台灣多數人反對一邊一國,要美國國會把「台灣連線」改名「ROC連線」,笑死美國人。另一種反對三通是怕中國磁吸,想把台灣封閉住。其實封不住「新半山」西下之路,卻封住了國際開放之門。

 中國磁吸效應,是靠廉價勞工成本吸引國外資金、技術,是低層次磁吸,而且未必能持久。一旦低層次、低成本製造工廠過量生產,必然導致產品過剩、市場惡性殺價競爭。台灣不必恐懼中國磁吸,應建立目己的高層次、有持久力的新經濟磁吸效應。以現代科技與人文精神結合的新經濟、優良的投資、生活環境和便捷的交通吸引國際人才、技術、資金來台。而對中國開放直接交通,為台灣的國際開放戰略所必需。許文龍正是適當的民間三通談判代表。

 許文龍主張以BOT方式建立台南國際機場與台南國際自由港,使南科成為國際自由貿易區。在台南七股建國際機場,條件優於台中、高雄。高雄機場跑道短、接近市區、午夜後需禁航,台中也有類似問題。而台南七股為魚塭區,腹地大,可建四千公尺跑道的大型國際機場,以國家整體佈局看,桃園、台南南北兩大國際機場的相對距離也最為適當。

 實現南台灣的國際開放戰略,國家體制的不適應部分應當改革。沒有了省,但省的權力並沒放到地方。省不存在了,全國縣市均直轄中央,卻還有直轄、省轄之分,有的縣還在爭「升格」直轄,豈不荒唐?一國之內這種不平等待遇應取消。適應新經濟的國際開放需要,中央和過去省的經濟權應大部分下放縣市,稅制等都需相應改革,以利地方的自主自由發展,創造各具特色的新經濟、新文明。

 一個國家體制,一個文化教育,今天均落後於經濟、社會的需要。陳總統的競選諾言,有一條是設立文化部。我提醒許文龍曾自薦文化部長,該是出馬的時候了。文化工作不是每年發發文化獎,而是亟需提升全國的文化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創造台灣的文化奇蹟,正需要許文龍這樣自由主義企業哲學家的新思維。

台灣經濟發展的新起點

 那天中午在奇美電子的食堂就餐,自助式選菜,菜肴頗豐,也有羊肉麵線等台南小吃,都無人收費。原來是「白吃的午餐」。不但午餐、早餐、晚餐、宵夜四餐都白吃。後來許文龍告訴我,這四餐的福利,高收入者也許無所謂,但對相當多低階員工來說,卻解決了他們生活所需的重要一部分。這使我想起台北常聽到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和不久前某機構減薪、無論收入高低一律減6800元福利的新聞。對月收入20萬元的高階主管,減了3.4%,微不足道;但對月收入三萬元的低階員工,則減了23.7%,非同小可,這就是人支配錢與人被錢支配的兩種企業哲學的區別。

 奇美把企業的目標放在人而不是錢,放在鼓勵創新而不是苛扣員工,卻沒有比別的廠商少賺多賠。去年國際市場TFT-LCD跌價,有關廠商都賠,奇美賠得少些;今年奇美還能賺得多些。奇美人在遭遇暫時挫折時不會對未來失去信心,原因就是把目標放在人和創新精神上,相信自己的目標能夠達到。

 最近只要打開電視,表面號稱「拚經濟」的節目不少,說客多屬已變成立法委員的前學者、前新聞節目主持人之類,說來說去都是過去怎麼好,現在怎麼壞;中國怎麼好,台灣怎麼壞,經濟負增長,股市低迷、財富縮水、「中產變新貧」、「窮人成世襲」等等。救命稻草只有一根「去中國」,幾十萬菁英已走,留在台灣只能等死!

 從另一角度看,世界經濟也出現了問題。其中核心因素有兩個:一個是美國泡沫的破滅,一個是中國廉價勞工的磁吸。這兩個因素都衝擊到台灣。

 我初到美國,是老布希政府時,道瓊指數是兩千多點,那時美國很少炒股票。柯林頓的八年,道瓊指數上升到一萬多點,翻了幾番,美國經濟可沒有翻番啊,這就是泡沫。高科技產業泡沫最厲害,大家以為錢這麼好賺,都去炒股票,盲目投資,過度消費,叫做「非理性繁榮」,把泡沫當做「高成長高獲利的新經濟」。美國的泡沫經濟影響到全球,包括台灣。可是台灣的媒體說:「老百姓的財富縮水了多少,中產變新貧,窮人成世襲了」。其實那一萬多點不是水,是泡沫;所以縮掉的也不是水,是泡沫。

 你不去買股票,財富不會縮少;你買股票,是把泡沫當水買進,你的財富是被賣給你泡沫的人賺去了。這種財富縮水的說法,是欺騙民眾,嚇唬民眾。有人在電視上講,陳水扁選總統時股票多少點,現在多少點,全國財富縮水多少;好像是因為陳水扁當了總統,國家財富就消失了。要那麼說,美股市值與2000年三月相比,縮水七兆美元,布希把這七兆美元弄到哪裡去了?其實這縮掉的是泡沫不是水。美國的泡沫還沒有縮夠,S&P;五百指數本益比仍高達四十,遠高於過去四十年歷史平均值二十。

 一面是美國的泡沫會繼續破,一面是中國的廉價勞工會繼續磁吸。這兩個國際因素未來還會影響台灣。而台灣就是要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中,找到經濟增長的新起點。

 過去十五年,台灣經濟年增長率達到6.4%,經濟以出口為主導,追求高成長率、高外匯存底,創造台灣經濟奇蹟,使台灣在國際孤立處境下憑經濟實力在世界上生存下來,是那個歷史階段的目標。

 今天台灣的經濟實力、科技產業實力、國際貿易實力、人均國民收入,均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準。台灣以已有的實力與競爭力,需要目標的轉移。不是「重心轉移中國」,而是轉移到台灣主體,建立以台灣為中心的增長觀念。目的是建設好台灣這塊美麗的國土,為了每一個國民的自由、幸福、安全,讓台灣成為世界上美好、吸引人的現代自由國家。

 在經濟指標上,不必追求開發中階段那種量的增長,應把重點放在質的提高。人均國民收入一萬三千美元左右的台灣,去同人均國民收入八百多美元的中國比增長率並無意義。台灣的國家發展,應從以錢(財富增長)為目的,轉到以人為目的。錢(國民財富)也是為人,沒有錢,人難以過有尊嚴的生活。但人的生活進一步提高,需要建立人文與自然環境的增長指標。

 第一、台灣的發展戰略,應從外向轉到內外相輔相成,把全國建設成世界第一流的城市和鄉村。政務委員林盛豐說:「為了賺外匯,民眾把花園變工廠,政府把公園變工廠,於是整個台灣變成了一個醜陋且污穢的大工廠。」現在世界大工廠轉移中國。

 台灣的新工廠,應與晴朗的天空、美麗的大地、青翠的樹林、清澈的河流媲美共存,實現經濟、科技與人文、自然環境的完美融合。這就是已誕生於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第二、保持與繼續開發世界第一流的高附加價值農業。台灣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物種多達二十萬種,幾乎與全歐洲相當,比鄰國日本、韓國多好幾倍,其中約廿五%是其他國所無的台灣特有種。過去國家產業政策重工經農,對高附加價值農業開發重視不夠。台灣農業未來發展方向應著重生態維護提供國內外市場高質、有機農產品,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服務,展現台灣生態優勢,吸引國內外旅遊、觀光。

 第三、發展文化、教育、服務產業。台灣過去偏重發展外向型第二產業,對第三產業重視不夠。重心轉移台灣主體,必須加強文化、教育、服務產業。美國高等教育每年接收五十萬世界各國留學生,好萊塢電影行銷全球,紐約百老匯戲劇吸引全球觀眾,一齣戲可以每天演出連續十幾年。不但為美國經濟作出重大貢獻,而且為美國網羅全球菁英、在全球傳播美國價值是美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源泉。台灣要增強國力與國際影響力,必須重視第三產業,尤其文化教育產業。台灣文化教育有基礎,但亟需銳意改革以適應自由國家的發展需要。

 第四、保持與繼續開發世界第一流高科技產業,同時提升傳統產業。藉由自動化、高科技化、品質高級化、產品差異化等方式提升傳統產業品質,開發新產品、新服務,使傳統產業高附加價值化。

 第五、人才培養和引進,無論高科技產業之開發或傳統產業、農業之提升,關鍵是培育、引進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優質人才。一是國內培育;二是從國外引進。眼光要放大,像印度、俄羅斯、東歐國家高級人才充沛而薪資低廉,可大量引進。美、日等先進國家人才,即使薪資高,也應引進。但不必引進不平等待遇的「外勞」,有損自由國家形象。要引進,必須平等待遇。民主台灣不應有奴工或變相奴工。

 「拚經濟」本身不是目的,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目的是人。印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martya Sen在《Development as Freedom》中指出,人的自由不但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手段。拚經濟不但不能忘記目的是為了人的自由,而且選擇的手段也不能違背自由,即選擇合乎自由的手段才最有利於達成發展的目標。這也就是誕生於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它是台灣的希望,是台灣的未來。


NO:1459_1
CW  於 2002/10/17 13:12
Re: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阮銘也是台灣的國寶啊!


NO:1459_2
一世一代  於 2002/10/20 00:52
Re: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各就各位,繼續加油吧!1、2年級的宏觀與寬容下,願景會實現的。

NO:1459_3
stander  於 2002/10/20 01:51
Re: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許文龍是偉大的經營者,他的不同流俗的管理方式,也有相當成果,值得管理學者探討。不過對TFT-LCD這個產業,奇美光電與台灣廠商友達、華映、翰宇彩晶大舉投入,基本上將是一場流血的廝殺,奇美式的經營哲學(或許應該說投資哲學較適當,因為奇美光電股票上市等等作為,已經超出許文龍原本的一貫作法)也將面臨嚴重的考驗,也就是說傳統的老派企業家介入高科技產業,跟新生代企業家一開始就在這裡面二十年的如李昆耀者流較量,鹿死誰手將見分曉。王永慶曾經在投資台積電、記憶體產業上錯失數次機會,所以在記錄上,變動快速的高科技產業,恐怕未必是許文龍能夠再悠哉垂拱而治的。
至於阮銘這個角色,原本在台灣、對中國都是不僅在象徵意義,而且實質效果上,都可以用來爭取彼岸的開明派,不僅因為他在趙紫陽的幕僚裡曾沾到了點邊,更重要的是以他的背景來做發言,基本上就是反映大陸開明派的言論。但是自從阮銘一面倒地向李登輝言論、陳水扁政府靠攏,這個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不論他這樣做的原因是甚麼,是確實覺得今是昨非,台灣樣樣都好,還是迷惑在資本主義底下的豐饒生活,還是為了在張建邦底下的淡大混口飯吃,給老闆面子。總之,政客用讀書人只是用一用,讀書人最好言論不要一面倒,只跟某些人混在一起,那就不易再保持知識份子的獨立性了。
我是南部人,工作一直在台北、新竹,混了那麼久,就是沒有歸屬感,南科這麼好,有機會我也想回去。不過搞產業、建設國家,憑的不是到奇美博物館參觀一下就開始「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出爐,這讓人想起共產黨的宣傳調調,靠的是捲起袖子,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現在離甚麼「南台灣文藝復興」還太遙遠,南科震動問題解決了沒?南科園區員工宿舍旁邊養雞的臭味解決了沒?南科員工抱怨生活機能不良解決了沒?如果還沒有,就不要請學者去當喇叭,只取材一部份,開始「南台灣文藝復興」起來了,我們已經渡過李登輝時代「自滿的年代」了!當日對台灣經濟奇蹟的自滿,對今日的諸多問題卻沒有準備,雖然幾年前李登輝也宣稱他在看杭亭頓還是誰寫的「自滿的年代」,不過顯然他是沒讀到要害,要不然不會留下今天這個爛攤子。今天這個時機更沒有條件瞎吹「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南台灣文藝復興」。還太早,學許文龍做點實事才是真的。

NO:1459_4
Matrix  於 2002/10/20 12:56
Re: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不知道阮銘先生寫的文章哪哩一面倒地向李登輝言論、陳水扁政府靠攏!我尊敬阮銘先生是因為他總是能以歷史的宏觀切入,指出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價值,並且不斷地捍衛它們。阮銘對台灣的肯定與期許在這裡,對許文龍先生的肯定與期許也在這裡。特別是相對於極權的中國,以及在台灣的貪婪資本家,阮銘的的文章只是代表知識份子的一點良知而已。

文藝復興發生在歐洲大陸最黑暗的時刻,持續了幾百年才孕育出西方的文明。台灣的政治經濟在政客與統媒舖天蓋地的輓歌下一片黑暗,阮銘指不過劃亮一根火柴,告訴大家還有像許文龍先生這樣的企業家為台灣默默耕耘,文藝復興的種子正在撥種下去。阮銘這樣的文章也可以讓你想起共產黨的宣傳調調!!!

南科震動問題、養雞的臭味問題… 這些舊新聞!有空帶家人回到南部走走看看就知道。高鐵2004年10月會如期試車,振動與噪音的問題都會控制在標準以下,這會是台灣新經濟、新文明的另一個指標。

請拭目以待!


NO:1459_5
RIETI  於 2002/10/21 14:11
Re: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有文化歷史的地方,通常過去歷史所產生的徑路依存性格會越強,南科設在台灣
最有文化氣息的台南,希望過去的好能夠為南科帶來一片美景。

NO:1459_6
stander  於 2002/10/21 19:10
Re: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到南科、奇美博物館參觀一下就開始「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南台灣文藝復興」起來,這樣都還不能讓你想起共產黨的宣傳調調,我看大概要請阮銘先生把他們二、三十年前寫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改寫成「沒有民進黨就沒有新台灣」,「毛主席是鋼是鐵是紅太陽」改寫成「李登輝是新台灣之父新台灣之神」才能讓你明白甚麼是共產黨的調調。可能你太年輕,不要說共產黨,連他的孿生兄弟國民黨的宣傳你都沒被餵過,自然是體會不出甚麼的了。這種調調我看連許文龍自己看了都會不好意思,也讚賞不起來,倒是被宣傳者如閣下就飄飄欲仙了。

這邊我要強調的是,建設國家靠的是踏實的建設,像許文龍先生的風格,至於胡亂冒出個新經濟、新文明的口號,我不曉得南科沿襲自竹科的科技園區代表甚麼新經濟?奇美博物館收藏世界各國文物又代表甚麼新文明?有料、有做到甚麼才說,沒料、還達不到就不要亂說一通,自己一夥人爽爽,卻不值識者一笑。如果新政府主事者,或是對台灣未來還有期許的人,滿足在這種不入流的自滿思想之中,那才真正是台灣迫切的危機,也非許文龍先生所能贊同的。你聽聽許文龍平常提的是甚麼意見,「政府需要改造,公務員最好減少一半」,兢兢業業做事,提改善的方案,可不是做一點講一堆跟真的一樣。你們可能沒經歷過國民黨的教條宣傳時代,不過以你們這種對資訊的理解判斷能力、受感染力來看,生活在過去那種時代,莫名其妙、糊里糊塗的忠黨愛國份子也大致就是這種思想層級的人。許文龍說「造成時代進步的是人的觀念的改變」,如果台灣的民主化、自由化還不能改變人民腦袋,停留在這種對資訊沒有理解力、判斷力的狀態,那所謂「新經濟、新文明」「文藝復興」還真的是一場笑話。


NO:1459_7
Matrix  於 2002/10/21 21:06
Re: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到南科、奇美博物館參觀一下就開始批評說 : 比起外國哪裡哪裡,沒有收藏什麼嘛!

其實自己也沒見識過什麼博物館!

聽到有人稱讚李登輝是民主先生,就馬上想到「毛主席是鋼是鐵是紅太陽」!

其實自己也沒受過文革的浩劫!

說別人沒經歷過國民黨的教條宣傳時代,其實自己就是過去這些教條的捍衛者!

就像彭明敏先生說過:沒經歷過白色恐怖卻指責新政府白色恐怖一樣荒謬!

李登輝和台灣有過什麼「自滿的年代」? 這些過時的時髦術語大概就是統媒一貫用來唱滖台灣的技倆吧!

許文龍的管理哲學能不能讓奇美在TFT-LCD這個產業賺錢根本不重要,因為10、20年後奇美不一定還在,但許文龍在奇美開創的人文精神對台灣的影響一定在,他的影響不是一個企業的興衰,而是台灣人對物慾金錢與人文價值的反省與改變,這就是文藝復興。


NO:1459_8
stander  於 2002/10/21 21:30
Re:南台灣的新經濟、新文明

了不起!原來真的有南台灣文藝復興了!爺咻!扯來扯去還是許文龍的博物館。
那能不能順便告訴我新經濟、新文明是哪些東東?
我這樣講你心情的不爽是可以想見的,不過你如果去問問許文龍,他聽到這些旁人替他吹喇叭打手槍的東西,心裡是甚麼感想,大概就能瞭解我的話了。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