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公視用心製作,關於核電爭議的紀錄片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路人甲  於 2002/10/10 00:34
推薦公視用心製作,關於核電爭議的紀錄片

同床異夢--關於核電的十個短篇----花了一整年時間用心製作的紀錄片,是一部議題性紀錄片的嘗試,紀錄並追索了台灣自1955年決定發展核電廠的歷史源頭,以及80年代政治轉型後,反核運動20年來的關鍵變化與爭議。

核電問題已經被政治化太久了,以至於做為公共議題討論參與者的我們,總習於以政黨色彩來選邊站,並做出意識型態濃厚的判斷。也許,我們應該花一點時間認真思考攸關自己,與後世子孫的問題....

這部紀錄片中有豐富的歷史影像,在地抗爭人民的聲音,以及從業者與學者以較為純粹的專業技術觀點做出的分析。

如果妳/你也關心台灣的歷史,人民與自己的前途,請在中華民國國慶當天(10/10)的晚上10點打開公共電視(53頻道),共同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未來。(10/11日早上10點重播)若有意見感想發表,請至公視網站http://www.pts.org.tw討論區。

--------------------------------------------------------------------------------

● 播出時間 每週四晚間十點
● 重播時間 每週五早上十點

10月10日

同床異夢--關於核電的十個短篇
http://viewpoint.pts.org.tw/

作者簡介: 廖錦桂

現職:公視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

導演: 廖錦桂.王興中

攝影剪接: 陳立峰 王興中


作者的話:

核電到底安不安全, 是台灣反核運動20年來, 一個爭論不休的主題; 1986年蘇聯發生的車諾比爐心核熔事故, 是台灣反核運動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對擁核人士來說, 核四機組的技術來自美國, 和俄羅斯根本不同, 發電原理也不相同, 核四不會發生像車諾比一樣的事件; 但對反核的人來說, 車諾比造成了核廢荒原, 見證了人類科技把地球當作實驗室的代價。

核電科技的發源國蘇聯和美國, 都發生過爐心熔毀和部份核熔的事故, 核電技術完全依賴進口的台灣, 憑著什麼樣的信心, 認為台灣不會有核事故風險? 即使根據台電的邏輯(就技術設備來說), 車諾比或許在台灣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但三浬島的部份核熔, 可能性卻無法排除......。


故事大綱 :

從1980年政府決定興建核四, 到2001年二月新政府宣布停工核四再復工, 在台灣社會或政治史上, 核四案引起的喧鬧與對抗程度, 大概絕無僅有。核四的複雜, 決策的困難與反覆, 除了技術上有一定的專業難度, 尋常人難以一窺科技的堂奧, 它確實牽涉更高難度的社會價值根本衝突: 科技的、經濟的、環保生態的、人文的, 以及到底像這樣牽扯數千億鉅額成本、一塊土地興衰、人民生活安全,與後代子孫福祉的重大公共政策, 到底應該有怎樣的決策過程。

公共政策的形成, 難道只是政治菁英(政治人物與核電專家)之事? 民間社會是空掉的嗎? 台灣到底有沒有civil society, 有沒有公共空間討論的可能性? 核四建與不建的政治過程中, 一個經常的現象是, 政治人物與主流媒體,對於政治/政黨利益的關注, 顯然遠多於政策本身的討論, 以及與民意(不等同於代議政治)對話可能, 因為與民間對話的企圖, 在整個核四是否復建的過程中, 神祕的消失了--如果不是被有意義的排除的話。

同時, 不管擁核或反核, 在探討核四這項政策時, 通常也示範了<把對方妖魔化>的策略: 只問立場, 不問知識, 到最後不靠拳頭, 就數人頭。這實在是台灣民主轉型近14年來, 一個值得記錄與系統觀察的現象.....。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