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RIETI 於 2002/09/16 01:01 | |
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下週要去學會作報告,把大綱post上來: 假說一:全球產品與技術的創新速度,追趕不上由於中國生產過剩與內需不足導致的 假說二:獲利減縮反過頭來壓縮下一波投入創新的動能,導致現有大多數技術與商品 假說三:原來作為解決方法之一的低利率政策,因為亞洲各國企業獲利遭到壓縮無法 假說四:隨著亞洲各國加入自由貿易區或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要素價格均等化的 假說五:在中國無法跳脫計畫經濟思維本質並解決就業問題的後果,會呈現出對中國 結論:中國解決問題的手段可為:經濟手段、政治手段、軍事手段,亦可能對外發動 2002/09/15 |
RIETI 於 2002/09/16 01:06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推論一:中國缺乏消費能力的巨大人口是暫時終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股力量? 推論二:中國國情並不適合採行市場經濟? |
RIETI 於 2002/09/16 01:15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解 :中國必須分斷而治,分為六七塊,採更loose couple的統理機制,降低管理難 度,並避免單塊的社經危機快速傳染到其他塊。 課題:如何改變中國人的價值觀以維持亞洲社經安定發展? |
CW 於 2002/09/16 02:55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RIETI 幾個建議(或疑問)提供給你 <假說一:全球產品與技術的創新速度,追趕不上由於中國生產過剩與內需不足導致的 1. 中國生產過剩的大多是低技術和品質低裂的產品,也就是特定的某些產品,你應小心使用 2. 全球 部份 商品價格下滑以及獲利減縮和<中國內需不足> 應無太大關係。 <假說二:.....,導致現有大多數技術與商品的更進一步陷入價格競爭,生命週期更加短縮> 3. <產品的生命>週期和產品的技術或設計進步的速度有最大關係,和<價格競爭>沒有太大關聯。 <假說三:原來作為解決方法之一的低利率政策> 4. 如果你指的是2001-2002這段時間,那你說亞洲各國利率政策尚可接受,但如果你指的是 <假說四:隨著亞洲各國加入自由貿易區或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要素價格均等化的 5. 小心使用<亞洲各國>這名詞 我認為東南亞國家受<中國過剩勞力>影響比東北亞國家 <推論一:中國缺乏消費能力的巨大人口是暫時終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股力量?> 6. <中國缺乏消費能力的巨大人口> 是過去近一百年皆如此,資本主義市場也不見萎縮。 <課題:如何改變中國人的價值觀以維持亞洲社經安定發展?> 7. 請定義一下<價值觀>在此所指為何? 又其如何與<維持亞洲社經安定發展>扯上關係。
|
化明者 於 2002/09/16 06:51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好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 |
RIETI 於 2002/09/16 09:40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CW Thanks for your commnet. 假說一: 重點: |
RIETI 於 2002/09/16 09:55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2. 全球 部份 商品價格下滑以及獲利減縮和<中國內需不足> 應無太大關係。 全球部分商品價格下滑與中國絕對有直接與間接的關係。中國對美國出口的金額 中國內需不足與生產過剩壓迫扭曲了對中國投資企業原有的獲利模式,許多跨國 許多企業必需不短引進新技術與新產品才能維持獲利,但卻反而進一步加速技術 |
RIETI 於 2002/09/16 09:56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4. 如果你指的是2001-2002這段時間,那你說亞洲各國利率政策尚可接受,但如果你指的是過去5-10年,那就不是,至少台灣就不是。 沒錯,是近兩年! |
RIETI 於 2002/09/16 09:59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5. 小心使用<亞洲各國>這名詞 我認為東南亞國家受<中國過剩勞力>影響比東北亞國家 >>大很多。同樣的意見對 <亞洲破產來臨之日亦不遠已> 中的亞洲。 應該說是東亞比較恰當,東亞國家產業發展的基本模式有些原本就很相似,產也屬性也較 |
RIETI 於 2002/09/16 10:01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6. <中國缺乏消費能力的巨大人口> 是過去近一百年皆如此,資本主義市場也不見萎 >>縮。 有所疏漏,我只的是中國本身而非全球。指出中國並不適合採用市場經濟! |
RIETI 於 2002/09/16 10:03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請定義一下<價值觀>在此所指為何? 又其如何與<維持亞洲社經安定發展>扯上關係。 價值觀指的是『必須硬撐去維持中國統一局面』的價值觀,放棄這點,或許中國比較 |
RIETI 於 2002/09/16 10:21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CW兄 有事請教,請惠賜您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
化明者 於 2002/09/16 11:26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放棄『必須硬撐去維持中國統一局面』的價值觀. Good try. |
CW 於 2002/09/16 13:20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RIETI : eamil 已寄出 另,你還是對有些名詞的使用不夠小心 <東亞國家產業發展的基本模式有些原本就很相似> 1. 東亞包含了日本 ,韓國,台灣,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我不相信你可以把日本和
|
CW 於 2002/09/16 13:40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中國內需不足與生產過剩壓迫扭曲了對中國投資企業原有的獲利模式,… 這點可從中國消費者物價以及廠商出貨價格指數連年下滑一窺究竟。>
與一般 產業因對市場過度樂觀 投資過度 或因競爭策略 中國消費者物價之所以下滑也很可能和中國的消費力不振 <價值觀指的是『必須硬撐去維持中國統一局面』的價值觀,放棄這點,或許中國比較不會罹患大頭症。> 民主 自由 法治 應是重點 不然再小的國家也可以窮兵黷武 |
Simon 於 2002/09/21 16:55 | |
Re:亞洲經濟破產之日 | |
RIETI Sorry for late reply. 你的假設一.二. 基本上都沒錯,CW 所提假設一汽車,飛機,生物製藥等等是對的,讓你的報告更完整,不過這幾個項目都不是所謂標準「自由化 全球化」的商品,太多非關稅障礙還有政策影響,對構成總體經濟的權數也不見得那麼重。還有,直接金融股市的不振也影響了全球產品與技術的創新速度,這必須提到。假設一 跟.二確實存在了密切的連動關係,但是,有一點應該要提的,也就是檢驗外在 macro 大環境,『科技創新』能夠對經濟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的商品 ,經濟史上從來就不是很多,90年代的PC是極少數特例。另外『有效需求』應該是著墨的重點之一。 假說三到假設五實際上是一連貫的發展,我認為檢驗東亞諸國的『要素生產力』毋寧是病危開刀房之前徹底的身體檢查。 東亞製造業應該回顧過去: 特別是對 1960 70年代一路蓬勃發展的日本跟四小龍,很輕率地把高成長 take for granted,跟麥克阿瑟當年說日本(其實台灣也一樣)只有十歲的頭腦一樣,更加需要總體檢 review ,現今的問題其實源自於我們過去所形成的觀念、體制跟做法。 對製造業外銷部份,我想,把『有效需求』--各世界主要經濟體及其內部 by block & segmentation ,跟『要素生產力』--by industry & factor做出一個評估與對比;潛在的消費能力跟有真正實質競爭力的產業如果能夠配對,針對自身國內及國際可能的『有效需求』做出回應,我認為這是產學政界可以做的。 至於現在因為中國所引發普遍性製造業的通縮問題,我一直認為台灣是個關鍵,日本應該腰稈挺起來跟台灣官方對官方,嚴正要求台灣善盡『國際責任』,甚至於說難聽點,逼迫阿扁政府做個『負責任的國際成員』,台灣佔中國 IT 產業產值的 七十幾百分點,其他外銷製造業也都從三四成到五六成產值,這些都是害東亞供過於求的極重要原因。台灣自己的內部一大串的『不當補貼』,政治上的推波助瀾跟放任,助長商人對中國過度投資的無賴行為。 短期內日本應該要求扁政府矯正並扭轉過度向中國投資的情形,美國的立場一直不定,但是日本必須要採取行動,拿 FTA 嚴肅要求,否則像 SONY , Toshiba ,NEC 都不得不要台灣的 OEM 廠 鴻海華碩 大眾等從中國深圳廠 蘇州廠上海廠生產出貨。 中期徹底正視『有效需求』跟『要素生產力』,修訂21世紀版的 『南方共榮圈』產業發展。對美國可以深談說明,日美不可能因為小矛盾(例如戴爾Dell, 惠普HP進口商要低價進口電腦)而在大架構上產生誤會,我想日美應該可以溝通出一個辦法。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