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成皇后心得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Chiron  於 2002/09/01 01:22
看明成皇后心得

看明成皇后心得

「大院偉」廢除全國書院貶抑儒生
因為當時朝鮮儒生言必稱孔孟
凡事承仰中國
輕乎自己君王
視中國皇帝如主子

「明成皇后」進一步主張洞開門戶
引西方文化革除孔孟影響

朝鮮為脫離中國影響花了上千年
然而始終剪不斷理還亂
關鍵在文人儒士
在大舉廢除書院以壓制孔孟文化之後
朝鮮才在邁向真正獨立富強之途

各位看官是否也從這段歷史看到現今台灣
過去施於朝鮮文人儒士的思想教育
如今隨台灣教育普及
已深深播入庶民心中

唯有根除教育体系中孔孟文化及中國至上的教條
將中國價值放入世界多元体系一環
如此
臺灣才能真正獨立自主
否則
我們將如同朝鮮搖擺千年


NO:1008_1
kiddens  於 2002/09/01 05:26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就是有超白目地住在台灣的xx人開口閉口見不得別人批評中國渣(文化)
還自以為中文造譯深(可恥又可怕)更可惡的是還要別人研究中國文化優點(自己死不夠拖別人下水)

NO:1008_2
Jane  於 2002/09/01 07:56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離中國越遠越幸福, 看來真的是如此!

NO:1008_3
Thinker  於 2002/09/01 08:39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To: CHIRON,

你的很多產業和經濟觀點我都很佩服, 但是對你的貼子想提一些個人的看法.

(1) 朝鮮的歷史
朝鮮用漢字, 不是中國派兵去要求其全部改學漢語, 而是其本國語言沒有書寫文字形式而借用了漢字. 朝鮮在歷史上的獨立地位難成, 不是因為受了儒家思想的毒害, 而是日本人不斷的進攻朝鮮, 不讓其有獨立的機會. 中國在隋唐以後就停止了入侵朝鮮的軍事行動, 朝鮮實際上已經獨立. 但是其內部戰鬥不斷, 而後又遭到日本的多次入侵, 不得不多次請中國派援軍支持, 最後一次成功的保衛戰是在明朝, 擊敗了豐臣秀吉. 在清末,中國實力衰敗, 已經無力保衛朝鮮, 它才正在失去了獨立的地位, 進行了日韓合並, 全部韓人也改學日語,做二等日本人.
你說的上下國關系確實存在, 我想和現在台灣與美國的關系相類似, 中國並沒有讓其和中國合並, 讓朝鮮人全部改學漢語. 朝鮮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民成皇後的改革, 並沒有改變其被日本合並的命運.
二戰期間, 北韓的遊擊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南韓的流亡政府在上海, 策劃了刺殺侵華日軍司令重光葵上將的行動. 如果中國是要妨礙朝鮮的自決和獨立, 他們會以中國為建國基地嗎? 現在韓國政府還派人尋訪當年在上海流亡政府的舊地, 大陸特別給予了保護.
所以韓國的獨立歷史與儒家文化並沒有太大的關系.

(2) 你批判孔孟之道, 有其道理, 大陸的文化大革命將其上升到綱的地步, 五四運動實際上也是以批判儒家思想為宗旨. 時代是不斷發展和進步的, 當然需要有新的思想來取代舊的思想,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但是我懷疑今人是否有資格今人是否能將古人從墳墓中挖出, 然後再鞭屍. 古人產生那樣的思想有其特點的歷史環境, 當時中國的科技和文化領先世界, 証明孔孟思想對推動社會的進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解決不了, 難道要歸究於古人沒有提供答案嗎?
我覺得今人的失敗要歸於今人的思想匱乏, 而不應將責任推卸到古人身上. 大陸作為其文化母體, 早已發現孔孟之道的缺陷, 所以他早已失去作為國家主體意識形態的地位, 台灣如果全盤接受到是奇怪.
但是, 大陸並不否認他在歷史上的地位, 否則就會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


NO:1008_4
觀瀾  於 2002/09/01 16:08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從一個韓國的連續劇就對孔孟文化作出價值判斷的結論,開欄的未免太輕率了吧。如果要借題發揮,至少要把當時朝鮮的歷史背景,做個瞭解再來評論。比如東學黨之亂的背景為何?當時清朝和日本對朝鮮的衝擊為何?而一個以娛樂為目的、以美女為號召的連續劇能對這些複雜的情勢做出多少說明?還是反映編劇、導演、演員在簡化史實,配合劇情需要之後的「詮釋」或扭曲?

NO:1008_5
Chiron  於 2002/09/02 00:23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觀瀾

1.不曉得何謂“輕率”?,不曉得“配合劇情需要之後的「詮釋」或扭曲”有何道理?

單一結果可能由眾多成因組成,特定成因可能影響多重結果。在數學上可能容易計算出影響結果主要成因,可稱為「定量分析」;但是在社會科學問題上確一直為無法做「定量分析」困擾。這也就是許多社會科學議題容易流於紛爭與莫衷一是之故。

連續劇的演出即在表彰特定精神與價值。縱有花俏處;謹是綴飾枝節,無傷大雅。您又看過什麼歷史連續劇徹底背離歷史事實的精神?

「明成皇后」一劇所表達者畢竟代表當今韓國主流價值與觀點;至於中國人有不同詮釋只不過從萬花筒另一角看世界罷了,看得再仔細;也脫離不了各說各話!


2.沒錯;我舉「明成皇后」一劇的確是借題發揮;但這又如何?
劇中對儒生誤國諸多情景與我國目前狀況極類似;以韓據對照台灣現實又有何不妥?


NO:1008_6
Chiron  於 2002/09/02 01:13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中國人常嘲笑在西方人找零錢計算呆板;並據此認為西方人不夠聰明。實際上在找零錢行為中;西方人所表現者是一種「數」的解構;中國表現者確是「數」的背誦。前者是一種邏輯思維;後者是一種直接意識反射。

在中國文化影響下;多數臺灣人思考仍以情緒性的意識反射為止。觀察所有報章電視;罕見邏輯顏謹論述。多數議論空泛,莫名其妙的原因推出莫名其妙的結論;論述破綻百出;不知所云。這種現象尤其以統派人士最嚴重。台灣統派露臉人士中;大概只有李傲一人稱得上邏輯分明。

古西方哲學的發達,建構嚴謹的辯證科學,邏輯精神與方法從自然科學貫徹至社會科學。因此各種學門發展得以有秩序;各種學說得經嚴謹檢證。中國之所以不能將各種知識導入秩序發展,就是缺乏嚴謹邏輯思維;即所謂「科學精神」。

我之所以對韓劇「明成皇后」有所感觸;就是認為今天的台灣受傳統中國文化與思考影響仍然不合理的巨大。如此;導致多數大眾無法即時明辨統媒各種垃圾文章或言論,這就是缺乏邏輯思考能力造成。要加強邏輯思考能力;則必需清除傳統文化記憶。


NO:1008_7
aa  於 2002/09/02 03:51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中國表現者確是「數」的背誦--
中國我是不了解他們,但臺灣決絕不是背誦
如傳統市場的攤販,他們是靠經驗習慣來解決金錢問題
至於「數」是否要背誦?見仁見智
如九九乘法個人就認為要記(背),
我發現有年輕人九九乘法沒背又不了解乘法,只會用計算機
當然有人會說,會用計算機就好了,但如果連3*6都要使用計算機
對於講求效率的公司(工廠)是一種負擔
邏輯思維與意識反射並不會衝突,只在於你如何運用
如學開車,你要先學起動.前進.後退.轉彎.燈號使用.煞車等車子簡單原理
等練習熟悉,就已進入意識反射,此時就能駕馭車子
如修理機械,首先要了解機械構造及原理(邏輯思維),再來還要靠經驗(意識反射),
才有辦法快速修理機械,以提升工廠生產力
「科學精神」不只是嚴謹邏輯思維(事實上這也是要訓練),
仔細觀察.不斷實驗記錄也是非常重要,這其中意識反射
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很多科學發現都是無意間發現
記憶重不重要,個人認為跟邏輯思考一樣重要
如文字.數字等這些無法解釋而大家公認的東西就要記
還有生活.工作或求學時重要事項也是要記憶
尤其是朋友名字也是要記
常常練習接觸自然就記起來,但不是說記憶不重要
想想老年癡呆症就知道了,你想要嗎?

NO:1008_8
Chiron  於 2002/09/02 09:41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aa

你這回應就是標準的意識反射行為

雞同鴨講,牛頭不對馬嘴

回應與本文精神要義完全不同

徹底轉移焦點


NO:1008_9
觀瀾  於 2002/09/02 19:13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所謂輕率是指你對朝鮮當時的歷史背景沒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就作出結論。何謂東學黨?何謂“乙未事變”?弄清楚了再來發表評論。

「您又看過什麼歷史連續劇徹底背離歷史事實的精神?」想當年,周遊製作個連續劇叫“陳圓圓”,為了配合周遊的一貫作風:女主角必須玉潔冰清,加上劇情配合收視率,結果陳圓圓由妓女變成聖女,吳三桂由賣國賊變成有情有義的俠士。這個例子夠不夠?


NO:1008_10
SIRIUS  於 2002/09/02 19:33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Chiron兄:

其實,李敖的邏輯是所謂李氏邏輯,只有在李敖嘴裡時才是邏輯,立論證據都薄弱得很,通常也都是片面之詞經不得仔細推敲。

主要是:一分邏輯,三分恐嚇,六分膨風!

不過我同意他至少有一分,其它統派連這一分都沒有!


NO:1008_11
aa  於 2002/09/02 21:38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傳統中國文化可以訓練邏輯思考能力
記得讀書時,國文老師就常編組辯論
何況中國文化不只孔孟思想,還有其它思想
雖然我是讀工科,不是文科,但我還知孫子兵法
世說新語等
孔孟邏輯思考能力不會輸給你喔
孟子是主張以民為貴,這就非常適用臺灣民主
並沒有新.舊思想之衝突發生
因此加強邏輯思考能力;不必除傳統文化記憶
這根本沒衝突,何必多此一舉
如果你仔細看我上篇文章並認真思考
你就會發現我在強調什麼
1.經驗傳承的重要性,不必完全背棄不用
2.邏輯思維與意識反射並不會衝突,只在於你如何運用
換句話說西方文化可與孔孟思想融合,並不會衝突
更何況西方文化可與孔孟思想彼此都含有邏輯思維與意識反射及.經驗傳承
孔孟思想也不會影響科學發展,反而加以應用學說,是一助力
如因才施教.有教無類,可培養各式各樣的人才
有人說因才施教.有教無類互相衝突,可見此學說還是可讓人訓練邏輯思考能力
國民教育就屬於有教無類,目的訓練基礎教育
大學.職校.研究所教育就屬於因才施教,目的訓練專科教育
可見西方文化與孔孟思想也有相同之處,因為臺灣目前教育體系
是學習西方教育體系
千萬不要鑽牛角尖,甚至走火入魔就不好了

NO:1008_12
11  於 2002/09/02 22:38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中國學說是有優點
但口是心非 說是一套做又是一套
中國人並非不知 起而行道理但是就做不到

NO:1008_13
aa  於 2002/09/04 18:40
Re:看明成皇后心得

---說是一套做又是一套---
美國.臺灣.日本等國家都一樣
因為人類自始至終都活在矛盾當中
這就是為什麼要保留人文學說(中.西文化都有)
不能說有了工業科技就不要人文關懷
不是說有科學就不要宗教
這些東西看似衝突矛盾,但事實上是可和睦相處
可以說彼此制衡也彼此幫助
如自由(民主)與法治一樣
我們只需找一個動態平衡點即可
無須根除教育体系中孔孟文化
因為孔孟文化也是人文學說之一

--將中國價值放入世界多元体系一環--
可見中國文化還是有一定的價值
臺灣目前也有討論『孝順』.『判國』.『尊師重道』等議題
是否要根除教育体系中孔孟文化相信大家心理有數

建國跟文化歷史無關,請不要為了跟統派人士辯論或區分
扭曲了孔孟思想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