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話、抨擊、否認 聯合報系抹黑三部曲
回 覆 | 返 回 |
李俊達 於 2002/06/13 12:30 | |
放話、抨擊、否認 聯合報系抹黑三部曲 | |
正當電子媒體每個整點播出,考試院正副院長提名人在立法院接受「無情審問」的畫面;SNG車忙著連線報導,北高市長選舉,藍綠陣營人選紛紛浮上檯面,開始發表各種「競選語言」,……有一則關乎弱勢團體權益的新聞,悄悄出現在政治社會版之一隅。《聯合報》六月十日報導:「勞委會有意在現有基本工資制度外,增訂適用於外勞和身心障礙者的『次』基本工資」(<次基本工資 勞團殘盟齊聲強烈反對>記者徐國淦報導)。 《聯合晚報》立即發表社論<次等國民領次等工資?>譴責:「不知道勞委會有沒有想過,所謂的『次基本工資』,其實已經違反憲法規定的平等原則。」聯晚社論還說:「通過之後,如果將來勞工團體或殘障團體聲請釋憲,這項帶有歧視性質的基本工資案,極有可能被判定違憲。」隔天的《聯合報》社論再補上一槍<既無「次基本人權」,何來「次基本工資」>把阿扁總統的「新中間路線」也硬是扯了進來。 聯合報系「為弱勢申冤」,聯合報的讀者也深受「感召」,立即在「民意論壇」發出小市民的心聲:台北市的法務人員朱言貴痛責<不公不義 政府帶頭!>;另一位也住在台北市的工程師潘宇杰更是直指:「政府主張人權立國,但殘胞真的有被平等對待過嗎?」標題為<次等公民?欺殘胞太甚!>。在同一標題下,三重市的公務員周弘裕則略為保留地建議:「勞委會擬訂『次基本工資』方案應該只就外籍勞工做為考慮範圍,不管「要不要」(這三個字是疑問句)實施『次基本工資』方案,都不應該把身心障礙者牽扯進來!」 看到這裡,一般人大概都會產生如下的反應: 民進黨政府怎麼會這樣?勞委會怎敢如此?創黨十幾年,加上「黨外時期」數十年,這個唯一台灣本土出身的執政黨,過去一直是站在弱勢團體這一邊,對抗「黨、政、軍、特、媒體一把抓」財大氣粗的國民黨(即使失去政權之後依然是全世界最有錢的政黨);怎麼執政才兩年,就「歧視殘障者」,拿弱勢開刀,討好資本企業家?勞委會主委陳菊才剛被「報派」可能接替李應元高升行政院秘書長,怎麼馬上「忘本」,將弱勢勞工、殘障同胞棄如敝屣? 有趣的是,在聯合報系「日夜夾擊」(日也操,瞑也操)之餘,旗下另一大報《民生報》卻不同調,記者高泉錫報導說:「勞委會強調,外傳『次基本工資』已作成政策決定完全不確實」,標題為<勞委會:次基本工資未定案>。 該篇報導的第一句話是:「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將於今天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議』,……」啊!原來「基本工資審議」今天(六月十一日)才要召開,聯合報系實在「手腳真快」,真可謂「未演先轟動」。報導內容也說明:「學者評估研究報告中提出基本工資改進方向建議,其中確有提到其他國家實施的『次基本工資』規定,……「如訂定『次基本工資』,固然有利於降低外勞薪資水準,但弱勢族群權益也會受損,勞委會官員保證,絕不會犧牲本國弱勢勞工權益。」 這下總算弄清楚了,所謂的「次基本工資案」根本只是某位學者「評估研究報告」中的「改進方向建議」。台灣話說:「說一個影,生一個仔」,聯合報系又為我們做了一次「精采」的示範,迂迴轉進又一次製造阿扁政府「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的負面 形象。 聯合報系的惡質還不僅於此,在《民生報》作出澄清的同時,《聯合報》的標題卻還是出現<勞委會:次基本工資 非次等公民>這種「死不認錯」的解釋,記者徐國淦的報導說:「行政院勞委會今天舉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議,會中將討論青少年、殘障者等特殊族群另訂次基本工資議題。勞委會昨天發表聲明指出,增訂次基本工資並不是把弱勢勞工當成次等公民,日本和美國也有類似作法。」 直到下午開會前,《聯合晚報》出刊了,標題赫然是<次基本工資 勞委會煞車>記者林怡秀、單厚之台北報導,內容竟強調:「由於勞工團體對此強力反對,加上高層的關切,在各方壓力下,勞委會態度轉趨保留,僅強調,一切交由審議委員會委員討論後才會定案。」 更離譜的是,在《聯合報》的民意論壇也登出勞委會勞動條件處<次基本工資不會倉促決策>澄清讀者「誤解」的同時,前兩天不動聲色的《經濟日報》(聯合報系的另一員大將)卻在最後一天加入戰局,以「專業」的立場批評勞委會的不是。 林燕翎報導:「行政院勞委會『原擬』(注意看這兩個字)制訂次基本工資,勞工團體昨 (11)日抨擊,另訂次基本工資拉低外勞、身心障礙人士工資,簡直是大開民主倒車,勞工團體要求儘速調漲基本工資,否則將串連各團體,發動長期抗爭。」,標題正是<勞工團體籲提高基本工資 否則將串連發動長期抗爭>。 徐國淦則是和其他,包括《台灣日報》在內「被迫」報導此一新聞的電子及平面媒體一樣,「一臉無辜地」以<基本工資暫不調 次基本工資叫停> 作為結束。(台日記者陳秀枝六月十二日的報導<次基本工資 暫不實施>。) 在這場由聯合報系四報聯手,以三天的時間自導自演的「放話」、「抨擊」、「否認」抹黑三部曲中,民進黨政府的形象又再度受到斲傷,同時也加深了弱勢團體對執政者不滿的情緒。 附帶一提,在六月十一日《中國時報》<次基本工資 陳菊反對>記者陳鳳蘭的報導中提到:「學者黃仁德在最新的基本工資研究報告中建議,勞委會宜仿效外國對青少年、殘障者、老年勞工及學徒建立不同的『次最低工資制度』(這才是「次基本工資」的正式「學術」名詞)。」陳鳳蘭報導說:「勞委會基本工資委員會已將此一建議列入題綱,但勞委會主委陳菊昨天表示,她個人反對這類『易造成次等勞工誤解』的制度。」 哀哉陳菊!除了表示「反對」,還能說什麼呢?在聯合報系如此不顧新聞專業,以「逢扁必反」「見縫插針」的心態扭曲政策,並透過其「徒子徒孫」左右輿論生態下,台灣何來公共政策的討論空間? 台聯提出「總統選舉台生條款」,親中統派媒體眾口鑠金:「那是意識型態,現在要拚經濟」;如今一個「多元基本工資討論案」,還沒有開始討論就被冠上「歧視弱勢」的罪名,政府官員不得不反對在先,這是個多元民主的國家嗎?也難怪,聯合報系是如此「親中抑台」,對於一個在戒嚴體制下壯大的報業集團而言,「專制獨裁最好!」不是嗎?
<次基本工資 勞團殘盟齊聲強烈反對> |
predator 於 2002/06/13 12:40 | |
Re:放話、抨擊、否認 聯合報系抹黑三部曲 | |
這些媒體的手法就是,先放假消息,例如我們可以 在本版發布如下新聞:「聯合報企圖 引進中國共產黨黨組織成立聯合報黨部」,然後再發文批判 ,例如我們跟著發表版論「痛斥聯合報這種叛國行為」。 然後再發消息「聯合否認投共以及設立共黨組織」,然後我 們又發表評論「聯合報在本版強大輿論下緊踩剎車, 放棄設立共黨組織」。 這種抹黑模式可套用在所有人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