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回 覆 | 返 回 |
路人丙 於 2002/08/02 20:43 | |
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港星陳寶蓮自殺身亡,報紙整版整版的報導,電視台不斷重複播出,還不時現場連線,而在此時,一位將下半輩子奉獻給台灣音樂界的指揮家亨利.梅哲因病逝世,電視台完全沒有這則新聞,報紙也只有不到一、二百字刊在報屁股,原來,在台灣,一位以外籍人士身分為台灣奉獻出許多心力的樂壇巨匠,竟比不上一位以三級片成名,負面新聞不斷的脫星。 一九一八年出生於美國匹茲堡的指揮家亨利.梅哲,十七歲即指揮當地合唱團,並成為名指揮家萊納的入室弟子,即使是大指揮將蕭提爵士接掌芝加哥交響樂團期間,也重用其長才聘請出任樂團副指揮。亨利.梅哲自一九八一年首次來台之後,數度擔任客座指揮,最後決定長期留下致力於台灣樂團水準,在一九八五年創立台北愛樂室內樂團,在一九九一年更擴編更名為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為台灣音樂界付出二十年,被國內樂界奉為﹁台灣的音樂神父﹂。 亨利.梅哲二日病逝在台北國泰醫院,在陷入昏迷前,還念念不忘對台北愛樂的期望,這些除了少數媒體以幾乎引不起人注意的篇幅報導,鮮少人知道台灣的樂壇殞落一位巨匠,在此同時,一個因酗酒、嗑藥、緋聞不斷的港星陳寶蓮在上海自殺,媒體大幅報導,在此之前,藝人蘇永康的搖頭丸風波、謝廷鋒的飆車與打人事件、吳辰君的酒後駕車等新聞,只見媒體一刀刀支解這些藝人,卻不見有任何對社會正面影響的報導。 演藝圈原本就是一個夢工廠,一個提供大眾精神寄託的園地,而演藝人員身為公眾人物,具有行為指標,媒體拿放大鏡的標準檢驗演藝人員,有規範矯正的功能,但是當新聞播得過火,只會引起閱聽者的不耐;而藝文對社會文化的提升,對媒體而言,卻有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成為台灣藝文水準難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在歐美國家,藝文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台灣,卻被認為是一種生活奢侈品,難以落實到大眾的生活之中,指揮家與脫星之死,說明了台灣目前的文化生活水平,而自我標榜具有社會教育責任的媒體,能不負一些責任? |
文貝 於 2002/08/02 21:10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為台灣奉獻20年的指揮家梅哲之死哀悼 為台灣媒體良心之死哀悼 |
台灣魂 於 2002/08/02 21:31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絕大部分媒體的良心早已死去,奉獻心力為台灣的人卻如此被沒良心的媒體不知糟蹋幾許,其實我們對於媒體的自甘墮落也是有責任的,因此我們必須盡心與媒體對抗!! |
台灣青年 於 2002/08/02 21:33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台灣的媒體 (統媒) 已死 |
版主(併欄) 於 2002/08/03 18:14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群龍無首 於 2002/08/03 03:30 請媒體尊重陳寶蓮 人死為大,一直播放她吃藥出醜時或鬧機場...等畫面
台灣魂 於 2002/08/03 09:51 媒體若是有水準,也不會有這麼多人幹譙.... |
襠馬 於 2002/08/03 20:47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梅哲辭世紀錄片明播出 (中央日報) (2002-08-03 02:18) (郭士榛.臺北訊)臺北愛樂管弦樂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於八月一日夜間辭世,八月四日晚間十一時三十分,「公視音樂廳」節目,將首播紀錄片「亨利•梅哲在臺灣」,並重播大師生前親自指揮的最後一場音樂會「臺北愛樂精銳系列唐•吉訶德」以緬懷大師身影,並紀念亨利梅哲為臺灣音樂界貢獻近二十年的風華歲月。... (http://tw.news.yahoo.com/2002/08/03/leisure/cdn/3431469.html) |
SIRIUS 於 2002/08/05 12:58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媒體良心早已死去? 我抗議! 牠們從來也沒有過良心,支那鬼子DNA有先天缺陷,是不長良心的,說牠們良心死去是錯怪牠們。 支那鬼子的特性就是,到那裡就拆那裡的牆腳;在支那天天叫支那好要愛支那,別人不愛還不行,可是一有機會就往美國跑,卻叫別人往支那跑。 到了美國又罵美國霸道,911還普天同慶,賴在台灣又說台灣是支那一部份,天天扯台灣後腿。 有沒有誰分析一下,這在心理學上是怎麼回事? |
PFCA 於 2002/08/05 13:16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死者已矣,這些媒體實在不必要,也沒資格來批判她!! |
... 於 2002/08/06 00:22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呵呵,我是大陆人。我在大陆论坛时看到骂台湾人很多。把我气的够呛。同是中国人,何必这么骂的恶毒。今天到这里一看才知道台湾人恶毒一点不差于大陆人。 我也不想说什么,我也知道说什么都没用。每个人的环境不同。并且也不一定我说的就正确。我也不怕你们骂,骂也伤不了我一根汗毛。你们也不知道我是谁,我也是偶然碰过,我再看这个帖子的机会是十亿分之一。你们骂了我也看不到。 我只是随便写写。 我实在不清楚你们为什么恨中国人。无论如何仇恨不是一件好事。 从两边论坛情况看,两岸很有可能一战。台湾有独立的理由,大陆也有统一的理由。大家都有一定的道理,我知道台湾人不怕死,但我也知道大陆人也不怕死。他们和你们一样觉的自己恨高尚。对于不怕死的人,死对他不应该算什么惩罚,希望两岸战死的人都是孤儿,因为死人比生人幸福多了。 每样事发生都有他一定的必然性。这就是天理。既然是天理,就不是人力所阻挡。有些事情你毫无办法。只能静静的等待,等待大家厌倦战争。 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运。 生命是多么的美好. |
SIRIUS 於 2002/08/06 00:34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上面的露三點: 你錯了! 我們台灣人很怕死,而且怕得要死;所以才不想被你們統一,才不想跟你們一國,全天下都知道你們殺自己人最行,一旦被統一我們全都死路一條。 |
阿土 於 2002/08/06 01:06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天理,就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同是地球人,不要搞不愉快的事 實在不了解,為什麼中國人不去討厭其他人 卻特別討厭台灣人? 其他鄰近國家是如何佔領中國的領土 約台灣的百倍大 但卻對台灣死纏不放 中國人真的那麼的自卑嗎? 真是令人難以理解中國人的心態啊 |
版主(併欄) 於 2002/08/06 19:37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林沖 於 2002/08/06 19:31 陳寶蓮之死 媒體大眾形同共犯結構?? 林沖看來, 只有媒體才是殺人者吧~
港星陳寶蓮日前自殺身亡,從她憑外貌在影藝圈崛起,之後嗑藥負面消息不斷,到跳樓自殺死亡,戲劇性的一生幾乎全數攤在大眾眼前。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指出,媒體和大眾等於是眼睜睜地看她倒下,難免對陳寶蓮的死產生罪惡感。 王浩威表示,陳寶蓮的一生對大眾而言是一齣「預知死亡紀事」戲碼,她在鏡頭前從最初的美艷動人到割腕、用藥、精神恍惚、鬧事,被封為「話題女王」或「恍神公主」;她失魂落魄的狀況不斷在鏡頭前出現,大眾「消費」了她的一舉一動,眼睜睜地看她枯萎凋零,對於她以自殺悲劇收場,也難掩罪惡感,形同共犯結構的一部分。因此,她死後,媒體一片同情悲憫之聲,彷彿忘了曾經對她私生活無情窺探及批判。 王浩威認為,陳寶蓮一生遭遇代表極端困境,且屢陷困境無法自拔,大眾對她的同情,其實也反映對現實狀況的無力感;而陳寶蓮一生悲劇性格關鍵,王浩威認為陳的母親及曾是親密愛人的黃任中應負最大責任。 陳寶蓮從小由奶奶照顧,未曾享受過來自父母的親情,而黃任中「寵女人」的方式,提供充分物質享受要女人聽話,等於剝奪她學習成長機會,讓她失去面對挫折能力,一旦因不聽話被掃地出門,面對現實生活,陳寶蓮幾乎無法存活,也註定她一生悲劇收場。 【2002/08/06 民生報】 |
襠馬 於 2002/08/22 11:03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今早在便利商店看到中時頭版封面一篇小小的訃聞: 臺北愛樂管弦樂團,將於08/24(六)上午,在台大新生南路側門對面的懷恩堂,為前不久病逝的音樂總監亨利•梅哲舉行追思禮拜. |
襠馬 於 2002/08/23 15:39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 陳總統明令褒揚亨利.梅哲 】 (中央社 2002-08-23 13:12) (中央社記者范正祥台北二十三日電)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美國籍音樂總監暨指揮亨利.梅哲不幸辭世,將於八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時在台北市懷恩堂舉行追思禮拜,陳水扁總統特明令褒揚。 褒揚令全文如下: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美利堅合眾國籍音樂總監暨指揮亨利.梅哲,資賦穎異,學養深淳。早歲精研樂團指揮,才華洋溢,夙著聲華。曾任美國各大交響樂團副指揮、指揮、音樂總監等,超群拔萃,蜚聲樂壇。民國七十年來華擔任客座指揮,獻身我國樂團發展,七十四年「台北愛樂室內樂團」創立,膺聘音樂總監暨指揮,碩畫藎籌,益創宏規,旋擴編為「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多次率團赴歐美等地巡迴演奏,佳評如潮,盛譽揚輝。晚癭痼疾,猶致力訓練音樂人才,傳薪弘藝,成材綦眾;提升音樂藝術水準,美化人生,尤著清芬。遽聞溘逝,軫悼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910823 (http://tw.news.yahoo.com/2002/08/23/polity/cna/3480674.html) |
襠馬 於 2002/08/24 05:53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 梅哲大師 全台灣向您致敬! ◆陳郁秀 】 (台灣日報 2002-08-24 03:00) (http://tw.news.yahoo.com/2002/08/24/polity/twdaily/3481951.html) 頂著台北的烈日,亨利梅哲先生在十七年前踏上這塊少有綠洲的文化沙漠;靠著手中魔棒,譜出這個美麗島嶼的動人樂章。今天他離開了,但他的身影卻將長存於樂迷的心中,而他的音樂也將迴蕩在樂迷的耳邊。 .台灣樂手站上歐美演藝廳 當台灣向全球證明自己的經濟實力之際,許多文化界的精英和新秀也都不斷向世界展現我們的藝術成就,而用西方世界的語言告訴他們的,就是「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透過梅哲的指尖,一群優異的樂手向歐美的大眾傳遞著音樂的美好。奧地利維也納愛樂廳、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廳、芬蘭赫爾辛基西貝流士廳、捷克布拉格之春藝術節,梅哲打造的台北愛樂一路成為台灣文化的驕傲。 亨利•梅哲先生1918年出生在美國匹茲堡,早年曾專攻鋼琴,後來轉學指揮。十七歲即開始指揮當地合唱團,而備受指揮大師萊納(F.Reiner)的注意,並被其選為「入室弟子」學習指揮,經過嚴格訓練後,梅哲自1948-58年應邀擔任西維吉尼亞州維林交響樂團(WheelingSymphonyOrchestra)指揮,1958-65年擔任佛羅里達交響樂團音樂總監,1966年起擔任匹茲堡交響樂團副指揮,輔佐威廉•史坦伯格(WilliamSteinberg)多年;1970年春,史坦伯格突患重病,無法登台,由梅哲臨時接替指揮樂團,並於卡內基音樂廳演出,獲得當今首屈一指的樂評家荀白克(HaroldC.Schonberg)的由衷讚譽。 這期間梅哲曾多次與大師級演奏家合作演出,包括:鋼琴家塞爾金(RudolfSerkin)、卡薩底修(RobertCasadesus)、魯賓斯坦(ArthurRubinstein)、聲樂家安德森女士(MarianAnderson)、小提琴家史坦(IsaacStern)等人,極獲肯定。蕭堤(SirGeorgSolti)接掌芝加哥交響樂團後,鑑於梅哲的長才,於1970年力邀他出任該樂團副指揮,負責樂團之排練及訓練等工作,期間亦替代蕭堤擔任指揮,也深獲好評。 由於梅哲所特具的訓練專長,對於芝加哥各學校音樂活動所付出心力,獲得非常優異的效果,同時也大幅提昇該地各校的音樂水準;1986年時,芝加哥市長HaroldWashington特別頒發獎狀,感謝梅哲對芝加哥市的貢獻,並將5月24日訂為「亨利•梅哲日」,對音樂家而言,是項極為難得的殊榮。 梅哲在1981年首訪台灣,深深被本地的音樂潛能所感動,遂在1985年出任台北愛樂室內樂團音樂總監,並在次年定居台灣。台北愛樂在他的訓練之下,迅速達到國際級的演出水準,分別在1993年和1995年進入名列世界五大音樂廳的「維也納愛樂廳」及「波士頓交響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獲得國內外樂評極高的讚譽。其中維也納愛樂廳的音樂會,更是華人團體在該廳的首次演出。台北愛樂曾兩度擴大編制,成立「管弦樂團」和「大眾樂團」,都維持一貫的高水準。樂團在去年赴瑞典、芬蘭巡演,並受邀在2002年參加歐洲最重要的音樂盛會「布拉格之春藝術節」,於捷克布拉格的「魯道夫音樂廳」舉行演出。 .十八年無私奉獻台灣樂壇 梅哲的指揮具有濃厚的歌唱性,以及深刻的人文氣息,聽眾往往能夠從他的音樂中感受到無比的溫暖。他以忠實的態度面對樂譜,不刻意扭曲音樂去「製造」特殊的效果,而是將音樂中最深沈的情感自然地呈現出來。樂評家陳國修認為梅哲的指揮代表的是一種逐漸失去的音樂傳統,能使音樂充滿情感;楊忠衡則說他的音樂能讓人感受到五、六零年代錄音黃金時期大師的遺風,既有音樂素養,又注重管弦樂發揮出來的華麗效果。 擔任台北愛樂音樂總監十八年間,梅哲並不領取薪水,以奉獻精神帶領樂團,也無私地將所有的音樂與藝術精髓傳授給本地音樂家。近年來梅哲年事日高,體力衰退,又長期為膝關節的宿疾所苦,但他依然堅持邁著蹣跚的步伐走上舞台,用全部的生命力演出一場又一場音樂會,令觀者無不動容。 梅哲在去年春天因輕微腦中風暫別舞台,今年春天因病情有所變化,住進國泰醫院,今年8月1日晚間十點十三分病逝於國泰醫院,享年八十五歲,闔上他人生的最後一個樂章。 台灣擁有梅哲最多的愛,他比許多生長在寶島上的人更瞭解建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性。他鼓勵大家要用台灣製造之鋼琴,921大地震時,他與大家同哀,傾囊捐款。他常帶領台灣音樂家走上國際並告訴年輕人「這是你們應得的!」大師晚年的努力都是在培育台灣音樂家們的自信、創意和獨立。身為一位音樂家和全國文化最高首長,對梅哲先生的愛心與奉獻,對他的人格特質,我想要大聲的說:「大師,全台灣向您敬禮!」 (作者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
ZhiNaRen 於 2002/08/26 12:20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總統府的褒揚令很奇怪,故意咬文嚼字,讓人看的不知所云。 為什麼這樣的東西,就不能寫的人性化一點,有感情一點?像老外的墓誌銘那樣不是很好? 本來還差點脫口而出罵這份文件搞支那化,可是想想,其實連真正的支那人也早就不搞這套。所以更正確的說,應該是支那流亡政權蔣幫所謂「復興中華文化」式的文痞手段。所以說支那化是沒錯,只不過連在支那也是非主流。 就像以前法院的判決書一樣,寫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不知道是給誰看,只是他們自己寫給自己爽,好像這樣就很了不起一樣。一般人是寫不出那種怪東西,肯定是花錢專門養個寫手來搞的。 新政府實在應該徹底消滅包括這一類在各種公文書還有公家文件上寫一堆怪異支那腔調冷詞的習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文件就是要給人民看的。我們為什麼要養一批人專門寫外星語找自己麻煩? |
GLEN 於 2002/08/26 13:17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昨天(8/25)在公視有看到介紹亨利.梅哲的節目,真的另人感動,我想他已經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家,甚至不想回到美國O一些口口聲聲愛台灣,私底下卻幹一些出賣台灣勾當的人,是不是應該感到慚愧,愛台灣是要用行動來表現,不是用嘴巴講講.... 台灣是我們唯一的家,台灣人沒有第二個家.... |
whiskas 於 2002/08/26 13:44 | |
Re:轉貼:指揮家與脫星之死 | |
有報就不錯了, 民生報那天還標題出烏龍 享利.梅哲 這年頭電腦排版還會出這種錯還真是扯呀 還是那一版最大的標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