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真及中國時報,偶了解你們在懷念兩蔣戒嚴--ㄏㄏ
回 覆 返 回


花影  於 2002/07/27 13:26
林照真及中國時報,偶了解你們在懷念兩蔣戒嚴--ㄏㄏ

2002.07.27  中國時報
言論自由時代 敢言者何在?
林照真


在威權時代,社會期待知識份子扮演社會敢言的力量,而當時的知識份子也在危險的政治氣氛中,為台灣的言論自由、政治民主諫言。諷刺的是,在台灣發生政黨輪替、政治轉型後,敢言的言論氣氛卻變得消極,知識份子成為久不上檯面的舊名詞,在自由民主的後現代,一切價值都被顛覆,反而聽不到所謂「知識份子」的聲音。

昨日在時報二樓大廳,包括胡佛、楊國樞、李亦園、林毓生、張玉法、瞿海源、黃榮村等多名參加棲蘭會的學者齊聚一堂,當年關懷國是的心情相同,二十年後各人的際遇卻截然不同。有的入朝為官,有的依然到總統府進諫言;有人回歸憲政的論調不變,而在談起年輕時代曾經矢志追求的民主時,已有人以「迂腐」來自我調侃。如果不是棲蘭會二十年,這些學者恐怕不會聚在一起,再談論所謂的「知識份子」。


從既往的威權歷史中似乎較能掌握知識份子的面貌;棲蘭會被認為記錄了學術界與輿論界知識份子相互合作、及共同努力的良好範例,非常值得大家回憶。但時隔二十年,除了可以從當時的報導與照片中進行追憶外,如今時代意義已經淡薄。尤其,在全面被顛覆的後現代中,價值的混淆與方向的迷失,知識份子的角色不再一如威權時代純粹,符號與媒體的消費行為讓知識變得廉價,知識份子亦不復見。

現在,政治民主了,言論自由了,但複雜的情境創造了更多奇形怪狀的政治正確。省籍不對的,會被逼問「愛不愛台灣?」這樣的質問讓人很傷心,即使過去曾經譜下敢於論政諫言的歷史紀錄,也於事無補。

如果不是「棲蘭會」二十年,一群已屆年老的知識群,不會再次於媒體面前慷慨陳言;「棲蘭會」是一段美好的記憶,卻同時讓人擔心,會不會熱情不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黨輪替,自由民主反而倒退了??
政黨輪替,人民反而不敢言了??
林記者跟中屎
偶他媽ㄉ跟你們看法還差真多那
現在這年代可是不需要甚麼四大寇冒生命危險,如花影偶就敢放言無忌那.
想當年偶媽媽可是一聽有人批狗民黨跟兩蔣,就說小孩子有耳無嘴,準備關窗戶那.
小朋友網友,你給偶滾進來.
你崇拜ㄉ林記者寫好文喔.
來看看偶轉貼ㄉ中屎林記者好文ㄅ
偶提供你證據喔
ㄏㄏ



NO:704_1
Akasaka  於 2002/07/27 13:49
Re:林照真及中國時報,偶了解你們在懷念兩蔣戒嚴--ㄏㄏ

當時之所以會「熱血沸騰」,是因為搞不好會被幹掉,冒著生命危險當然會記憶猶新。現在大鳴大放不用帶著一種悲壯的氣氛,這不正是時代進步的表徵?

林照真腦筋還留在十八世紀,為「犯顏極諫」感到「主明臣直」。唉,中國人!


NO:704_2
abt  於 2002/07/27 14:47
Re:林照真及中國時報,偶了解你們在懷念兩蔣戒嚴--ㄏㄏ

統派人士的「人權」定義:
「人權」適用範圍僅限於在台灣的中國人(包括中國船工,妓女,大陸新娘,吳三桂,汪精衛,中國駐台記者等等);學習法輪功的人不論那一族那一膚色,就不能享有人權;主張台灣人民有決定自己前途的人也不准有人權,提倡民主自由的人,既使是中國公民,也不可享有人權;公投絕不是人權之一.

統派人士的「意識型態」定義:
贊成台灣獨立或主張人民自決或公民投票者,均屬於「意識型態」作崇!主張投降中國者,則都是心胸開明,毫無意識型態;理由很簡單,當你一呱呱下地,你就是黃帝子孫,你就是一輩子的中國人!愛中國是基因,愛台灣卻是「意識作崇」;漢語拼音是基因,通用拼音則是意識.支持核四不是意識,反核四是「意識作崇」.

統派人士的「言論自由」定義:
報紙有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就夠了.多了自由時報及台灣日報後,這些報紙有時候會與中時聯合唱反調,妨害了中時聯合的「言論自由」!容許人們宣揚獨派理念,就是言論「不夠自由」的証據.二蔣時期,我們多「自由」,無論講什麼話,有台灣人敢回嘴嗎? 如今還會被逼問「愛不愛台灣?」這樣的質問讓林照真及中國時報很傷心;他們懷念的是:「愛不愛蔣介石?」「愛不愛中國?」


NO:704_3
Michel  於 2002/07/27 16:07
Re:林照真及中國時報,偶了解你們在懷念兩蔣戒嚴--ㄏㄏ

一、《包括胡佛、楊國樞、李亦園、林毓生、張玉法、瞿海源、黃榮村等多名參加棲蘭會的學者齊聚一堂……,如果不是棲蘭會二十年,這些學者恐怕不會聚在一起,再談論所謂的「知識份子」。》
這些人就算不是『漆藍會』20年,仍舊會有其他場合讓他們或多或少地聚在一起,關懷國是及談論「知識份子」(intellectuals),我說中時及林照真不要老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吧。

二、《尤其,在全面被顛覆的後現代中,價值的混淆與方向的迷失,知識份子的角色不再一如威權時代純粹,符號與媒體的消費行為讓知識變得廉價,知識份子亦不復見。》
是你林照真在文中賣弄式地亂用『知識份子』、『後現代』、『浮號與媒體的消費行為』,讓『知識變的廉價』,好嗎?什麼是【知識份子】?什麼是【後現代】?什麼是【浮號與媒體的消費行為】?林照真你真的瞭解其意涵嗎?
為什麼知識份子的角色要純粹?我覺得是你林照真不唸書,所以不知道現在還有哪些「知識份子」吶!


NO:704_4
埋亡人  於 2002/07/29 01:22
Re:林照真及中國時報,偶了解你們在懷念兩蔣戒嚴--ㄏㄏ

符號與媒體的消費行為讓知識變得廉價,知識份子亦不復見

這句話剛好就是這類消費市場上的一次叫賣與拋售。

只不過「變得廉價」的是符號與媒體本身,因為裡面根本沒有知識。


NO:704_5
恆愛台  於 2002/07/29 02:20
Re:林照真及中國時報,偶了解你們在懷念兩蔣戒嚴--ㄏㄏ

所以他們特別喜愛李友邦這位鼓吹台灣獨立,但獨立成功後,要交回中國!

而這位台籍老將軍二二八後,鬱鬱寡歡,也不行!1952年被老蔣判死刑!

平反後,龍應台給李老奶奶扶前扶後,就知政治有多正確!~~~~~

台灣人啊!你們不要吵!不要哭!就算不小心斃了你...........

只要你不吭!你不要哀!你看文化局長都會說你粉偉大!

這就是中國知識份子的正確之道!像屈原.文天祥.........冤死後才算喔!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