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的社論
回 覆 返 回


酥餅  於 2002/07/23 13:28
台灣立報的社論

這篇台灣立報的社論(附於後)我實在是看不懂,還請各位兄台指教。


>>Stagflation.....而其根本原因在於,閒置資金過多,資本家不願意進行投資。

Stagflation的成因很多,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但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stagflation的主要成因是閒置資金過多。而且閒置資金過多通常都會造成熱錢流竄,過渡投資。把閒置資金過多和資本家不願意投資當作因果關係寫在同一個句子裡我也是第一次看見。

>>雷根總統曾以減稅等方法刺激投資,卻導致美國國債高築的後果。柯林頓上任後放棄了雷根的政策,曾有效地平衡了美國財政赤字。

這和作者要論述的閒置資金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講完這兩句之後的結論是”但閒置資金過多問題,並未真正獲得解決,只是短期被掩蓋住罷了”?

完全看不懂。


>>而高科技股價泡沫化了。根本的原因,在於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若無海外廣大的殖民地或世界大戰的消耗,必將因分配不均而產生過多的閒置資金。

這個句子更是匪夷所思,前提是科技股泡沫化了,推演的結論是會產生更多的閒置資金。股市的泡沫化會產生更多的閒置資金?這是什麼邏輯?

連批評都不知要從哪批起。


作者對企業道德淪喪,以及金融市場賭場化這兩件事將對社會造成的潛在傷害以令人難過卻不憂懼的態度來面對,唯獨視閒置資金過多為洪水猛獸。這樣的態度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不過,我想這篇社論的作者應該慶幸他所擔心的經濟問題已經解決一大半了。因為,對千千萬萬以現金或退休基金投資美國股市或其他股市的人來說,他們手頭的閒置資金,絕對是變少了。

----------------------------------------------
【社論】美股暴跌反映資本主義質變

上周五,美國股市的道瓊指數又下跌390點,跌破了8千點大關。連續兩星期以來,跌幅高達7%,創歷史新高。由於美國是全球資本主義龍頭,世界多數國家股市亦紛
紛下滑,包括台灣在內。股市的跌落,不僅購買股票的投資者看得心驚膽跳,也引起政客與主流媒體的高度重視。

一般分析將之歸因於近日部分大公司公布的當季營收不利,以及自恩隆(Enron)、世界通訊(World Com)到美國線上•時代華納(AOL-Time-Warner)等眾多大企業
作假帳等因素影響所致。首因的公司當季營收不佳,已成近2年來司空見慣的「舊聞」,它的影響股市,已成巴伏洛夫狗的制約反應,雖令人難過卻不憂懼。

至於作假帳問題,雖暫時挫折了投資大眾的信心,但並未將之列入重病的行列中。假以時日,投資者還是會再將儲蓄投入證券市場內,因為一般投資者正如選民般也是
善忘的;而且,銀行利率這麼低,不投入股市還有什麼出路?

因此,雖然美國股市的重挫引起輿論的緊張,但正如賭徒在大輸後,心痛滴血個幾天後,又將故態復萌地回到賭檯般,主流輿論的檢討可能只成了例行公事。是不是美
國股市近日暴落,只是他長期起起伏伏中一次較劇烈的震動?我們認為事情不可能這麼簡單。至少,近一、二十年來,資本主義已默默地進行重大的質變,股市的巨變
很可能反應這個質變。

這個質變可以追溯自70年代末期,美國經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滯漲(Stagflation)現象。這個經濟停滯(Stagnation)與通貨膨脹(Inflation)並存的奇特現象,宣告了
1930年以來,美國羅斯福新政所援用凱因斯經濟政策的破產,而其根本原因在於,閒置資金過多,資本家不願意進行投資。

雷根總統曾以減稅等方法刺激投資,卻導致美國國債高築的後果。柯林頓上任後放棄了雷根的政策,曾有效地平衡了美國財政赤字。但閒置資金過多問題,並未真正獲
得解決,只是短期被掩蓋住罷了。接著,十多年前開始起飛的資訊工業、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帶給社會投資大眾無限的期待。於是,這些過多的閒置資金暫時找到出
口,大量地湧入這些高科技產業。

而高科技股價泡沫化了。根本的原因,在於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若無海外廣大的殖民地或世界大戰的消耗,必將因分配不均而產生過多的閒置資金。於是泡沫
化,以及為追求股價上增而作假帳的的現象,便是自然應運而生的後果了。


NO:662_1
fuckchina  於 2002/07/23 14:39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很用力讀完,他的意思似乎是,股票暴跌、經濟泡沫化、Stagflation、財政赤字、假帳〈應該
還有其他〉種種經濟不妙現象,主因都是〝閒置資金過多,資本家不投資〞,而〝閒置資金
過多,資本家不投資〞的〝根本的原因〞是〝在於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真妙!〝
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是〝閒置資金過多,資本家不投資〞的〝根本的原因〞!

至於這個罪魁禍首的〝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指的是〝默默地進行重大的質變〞前或
質變後的,則又完全沒說,顯然所謂近一、二十年來〝默默地進行重大的質變〞並無關資本
主義制度作為〝根本的原因〞的〝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既然如此幹嘛扯上〝默默
地進行重大的質變〞,既然是那麼〝重大〞又為何本質不變?

還有更絕的是,要解決〝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這個根本原因所帶來的〝閒置資金過
多,資本家不投資〞這個所有經濟問題的主因,方法是〝殖民地或世界大戰的消耗〞,雖然
文章是沒說是否能徹底解決,不過這確是全文唯一提到的解決〈暫時?〉之道。

真的超級艱深,如果媒體主筆記者都這麼搞,極可能會對本版構成巨大危機,因為實在
無從批起!


NO:662_2
ROACH  於 2002/07/23 15:56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目前世界潮流似乎不是 stagflation,而是通貨緊縮,不曉得為什麼立報要提 stagflation?

又:「殖民地或世界大戰」是古早的講法吧。現在沒有殖民地了,但資本家還是必須要新的目標,比如「中國市場」,才能支撐起資本主義可以不斷成長的幻象。


NO:662_3
酥餅  於 2002/07/23 21:35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真的超級艱深,如果媒體主筆記者都這麼搞,極可能會對本版構成巨大危機,因為實在
無從批起!

F.C.兄的這句結論真是搔到我得癢處,妙絕!妙絕!


NO:662_4
trance  於 2002/07/23 22:24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台灣立報雖號稱為關懷弱勢團體的報紙但實際上很多文章皆有反資本主義的傾向

NO:662_5
酥餅  於 2002/07/23 22:43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要擁抱或是反對資本主義,那是信仰的問題,我都願意尊重。但是立報的這篇社論,讓我讀了之後不知所云,經濟論述的邏輯又東缺西漏。讀完這篇社論之後,我對台灣媒體工作者隨隨便便亂寫文章的工作態度實在無法苟同,也對立報輕忽社論重要性的作法感到非常失望。

NO:662_6
弦月之影  於 2002/07/23 22:51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這個質變可以追溯自70年代末期.................以後的內容我看了半天還是搞不懂

似乎是講一個產業成熟後,由於當初有利可圖而導致一窩鋒的投資造成產量過剩銷價競爭,而使大家沒錢賺(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使人看到利潤而趨之若鶩),因此企業主就暫停加碼,而他在股價高點時從証券市場所募集的資金就變閒置資金,這些閒置資金有股東們期盼獲利壓力,在為了維持股價與自己的利益,所以就藉由做假帳或投機的業外收益來美化帳面,但這是在骨架不堅實的情況下長出來的肥肉(經濟泡沫化),於這種虛耗的金錢遊戲下物價上漲,但經濟實際上並沒有增強,最後泡沫吹破了,雷根總統試圖以減稅來增進企業的競爭力和民眾的購買慾望可是失敗了,錢還是沒又真正地投入生產活動,還使政府債台高築,柯林頓上台狂徵暴斂使的資金浮濫稍微減少^_^,終於新興的電子和資訊產業使企業家彷彿看到希望(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使人看到利潤而趨之若鶩)於是大筆地投資,現在又生產過剩銷價競爭而使大家沒錢賺,因此企業主就暫停加碼,而他在股價高點時從証券市場所募集的資金就變閒置資金,這些閒置資金有股東們期盼獲利壓力在,為了維持股價與自己的利益所以就藉由做假帳或投機的業外收益來美化帳面,但這是在骨架不堅實的情況下長出來的肥肉(經濟泡沫化),於這種虛耗的金錢遊戲下物價上漲,但經濟實際上並沒有增強,除非能找到產品新的銷售市場(廣大的殖民地)或世界大戰的消耗(消耗生產力)必將因分配不均而產生過多的閒置資金。於是泡沫化,以及為追求股價上增而作假帳的的現象,便是自然應運而生的(過程)(後果了)。

不過這也說不通.........


NO:662_7
弦月之影  於 2002/07/23 22:53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有誰能了解這篇社論在講什麼?我被搞的都不知道我在講什麼了。

NO:662_8
CW  於 2002/07/24 01:55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唉 報紙 雜誌 胡說八道實在是天天發生
上次天下雜誌的「微利時代」也是亂寫 語無倫次

>>這個質變可以追溯自70年代末期,美國經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滯漲(Stagflation)現象。這個經濟停滯(Stagnation)與通貨膨脹(Inflation)並存的奇特現象

Stagflation 就是高失業率與高通貨膨脹率同時發生 因而違反 Philips Curve 定律: 即
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成負相關 在美國史上也就那麼一次 原因即1970年代初的石油危機
因石油價格上漲導致物價上漲 而經濟衰退使得失業率上升 當然美聯邦儲備局馬上遇到一
個難題 倒底要提升利率以降低通貨膨脹 還是要降低利率以提升經濟降低失業率
這當然有很大的爭議 不過 當時聯邦儲備局主席決定先提升利率以降低通貨膨脹 經過一段
時間美通貨膨脹才降下來

了解上述歷史 我們就發現作者的下一句成了笑話
<<宣告了1930年以來,美國羅斯福新政所援用凱因斯經濟政策的破產,而其根本原因在於,閒置資金過多,資本家不願意進行投資。>>


這是美國大學總經原理一定會提到的 社論的作者顯然連經濟學原理的程度都沒有
接下來的兩段 作者也是自編美國經濟史 我就不費力打字了


NO:662_9
酥餅  於 2002/07/24 02:31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感謝CW兄對Stagflation成因及背景的解釋。石油危機的確是美國70年代Stagflatoin的主要原因。

寫社論的作者犯錯就算了,將這篇文章以社論形式發表出來的編輯在幹嘛呢?台灣立報以前的評論還有一定的水準。由此看來,台灣媒體和媒體工作人員墮落的速度還真快。


NO:662_10
CW  於 2002/07/24 22:07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酥餅兄 你客氣了 其實下一段才離譜

<<雷根總統曾以減稅等方法刺激投資,卻導致美國國債高築的後果。>>

減稅也可以刺激經濟成長 然後增加稅收 雷根時期的財政赤字 有一部份來自雷根的
經濟幕僚高估經濟成長率因而錯估歲收 所以就高編了預算 導致赤字 而且連續幾年犯錯
才累積了些赤字 當然可能還有克魯曼在 模糊的數學 書中所提是為了縮小政府規模

減稅 並非主要因素

<<柯林頓上任後放棄了雷根的政策,曾有效地平衡了美國財政赤字。>>

廢話 民主黨的總統為什麼要執行共和黨的經濟政策 當然放棄
但是平衡赤字卻不是因為<柯林頓放棄了雷根的政策>,而是經濟好轉與控制支出

<<柯林頓上任後放棄了雷根的政策,曾有效地平衡了美國財政赤字。但閒置資金過多問題,並未真正獲得解決,只是短期被掩蓋住罷了。接著,十多年前開始起飛的資訊工業、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帶給社會投資大眾無限的期待。於是,這些過多的閒置資金暫時找到出
口,大量地湧入這些高科技產業。>>

這一段最有趣也是許多記者易犯的毛病---自相矛盾

柯林頓上任是1992年,到他能平衡赤字已是90年代中或末期的事了 結果作者說
<但閒置資金過多問題,並未真正獲得解決(假設是95年)>,接下來說
<十多年前開始起飛的資訊工業、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帶給社會投資大眾無限的期待。於是,這些過多的閒置資金暫時找到出口>,十多年前不就是1992年以前
1992年以前既然<過多的閒置資金暫時找到出口> 怎會1995又<但閒置資金過多>
還是作者以為柯林頓上任是1984 或88年 所以柯林頓主政超過12年哦


NO:662_11
酥餅  於 2002/07/25 17:01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感謝CW兄的耐心與毅力。能將這篇粗製濫造的社論批的頭頭是道,真是辛苦你了。

我寫了EMAIL去立報想問一問寫這篇社論的人的Background。到目前為止還沒接到回信。如果這篇社論的作者能來這個版Defend自己的話,必定是美事一件。


NO:662_12
熱帶人  於 2002/07/26 10:32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要讀得懂台灣立報
有幾個脈絡可能必須掌握

1.學術精英外省人的反本土思維,
2.左派的反台灣主體性立場
3.象牙塔社運的大學生式的幼稚啟蒙病

綜合這幾種脈絡
你就可以理解,他的社論又要反對戰爭的帝國主義,又要譴責資本家的投資不足

不過你們不是他的讀者,他也不是要寫給你們看的
他的讀者是大學生或研究生,特別像是台大城鄉所的,世新社研所等等
左派又自命前衛的台灣紅衛兵

你們不懂他們的語言的
他們自有一套貫穿理解學術/社會/實踐的浪漫語言......


NO:662_13
熱帶人  於 2002/07/26 11:08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而高科技股價泡沫化了。根本的原因,在於為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若無海外廣大的殖民地或世界大戰的消耗,必將因分配不均而產生過多的閒置資金。於是泡沫
化,以及為追求股價上增而作假帳的的現象,便是自然應運而生的後果了。
------------------------------

將高科技股價泡沫化的原因歸咎於沒有廣大的殖民地以及世界大戰的消耗
歸咎於分配不均而產生過多的閒置資金......(請注意殖民地與世界大戰兩詞)

這種左派,不是幼稚就是白吃
但非常有可能作者正是我們台灣學術界裡面大教授
獲得無數紅衛兵景仰的眼神,也是他們的啟蒙導師
這些學生家長省吃節用地每學期負擔接近十幾萬元的學費與生活費
去讓他們的孩子接受這些左派大教授的薰陶.....

這個我看才是台灣的階級問題


NO:662_14
酥餅  於 2002/07/26 13:29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熱帶人兄,首先歡迎你加入我們的討論。這篇社論的確如你所言,有被意識型態沖昏頭,胡言亂語之嫌。台灣立報的立場,的確也有偏左的傾向。但是貿然斷定台灣立報的作者和讀者都有一定的意識型態和出身背景,恐怕也不太妥。

民主的社會,重在多元。不同的信仰間若是彼此能夠提供完整又合理的論述,事實上反而有助於社會共識的形成,也更能讓一般大眾瞭解問題的全貌。從這個觀點來看,鼓勵完整合理的論述,譴責意識型態帶頭的胡言亂語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這也是本版設立的初宗。

其實立報有些社論寫的還算可以,下面這一篇有關英文學歷測驗的社論,論述的過程就還可以接受,雖然左傾的立場依舊明顯,結論也下得太快、太偏激。但是至少讓我讀了之後,也會靜靜的想一想,經濟環境的落差,是不是真的影響了受教的公平性?還有教改後的徵試制度,有沒有使階級之間的流動,更加困難。

再一次感謝你的指教與發言。也歡迎你繼續參與我們的討論。

---------------------------------------------------------

【社論】英文的雙峰

在社會理論中對於現代教育存在著2種立場的對立:現代化論者樂觀的認為,現代所興起的普及教育,對於社會階層的流動具有正面效果,從而將使得現代社會成為成
就取向的社會,有別於「前現代」社會之個人位置,乃是取決於血緣、性別等原初性(primary)因素。另一種批判的觀點則認為,普及教育其實只是個假象,現代教育
機制仍舊複製原先社會的不平等結構,甚至這種普及教育由於其普遍性,反而使得不平等結構的複製更加具有全面性。

這2種爭論只要稍微唸過教育社會學或教育理論者皆知,然而,由於意識型態的偏好,人們總會選擇相信現代化理論的樂觀見解;不過,客觀的事實總不會隨著人們的
喜好、意志而轉移,必會隨著事實的呈現而大白於眾目之前。去年和今年2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英文一科,由於在統計圖上出現了所謂的雙峰趨勢,使得人們開始將
注意力轉移至這類大型考試所隱含「城鄉差距」的問題上,便是一例。

在基本學測實施前,研發學測的單位便一再表示,學測題目的製作原則之一,就是受測的學生有50%到75%的通過率,因為檢測的是基本能力,所以可稱為所謂的「基
本學力」測驗。照此理論而言,基本學測最理想的統計曲線,應是呈現接近常態分配。如今英文一科出現了雙峰分配的狀態,便說明了統計理論的應用若脫離了社會結
構因素,將會存在相當大的盲點。

這一結構性因素目前一般皆以「城鄉差距」名之,然而事實上,台灣係一發展繁盛的小島,並無任何社會學意義上的「城鄉」存在,此一「城鄉差距」,究其實乃是
「經濟能力」的差異,或甚至是階級差異。英文做為一種語言,對於語言掌握的熟稔程度,取決於日常生活中的接觸頻率。目前,台灣已存在著許多收費昂貴的全美語
貴族補習班,這類補習班提供了經濟能力優渥者,更頻繁的英語接觸頻率,自然是造成英文考試呈雙峰現象的主要因素。

對於此一現象,教育部表示將組成研商小組提出解決方案;但在目前學校教學條件下,教育部所能使力的部分,其實極其有限。學生家庭的社會經濟位置,也因此對學
生的學習成果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說明了,若要改變教育問題,僅從「教育」面著手是無濟於事的,社會經濟的改革,方是這一切的根本之鑰。


NO:662_15
熱帶人  於 2002/07/26 16:21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欄主酥餅兄

或許我的發言有太多我對台灣立報的個人惡劣觀感吧
許多前提是我對那批自命為左派者長期觀察的印象
而台大城鄉與世新的社發所似乎是其大本營......
其論述語言的策源地

如果模糊了你開欄討論的原義,在此向你道歉

不過我還是必須說明
1 我不是反對左派
2 社論 就是報社立場的言論 台灣立報社論的作者當然有其立場與特定的意識型態
我不是指他的讀者是什麼樣的人,我所謂他不是寫給你看的意思是指,他要溝通的對象
決不是要合理尋求社會共識的你,他關心的只是要複製他們象牙塔般的語言

不過,以上純屬個人觀感


NO:662_16
酥餅  於 2002/07/26 21:39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熱帶仁兄,你太客氣了。你的觀察,事實上也有一些根據。由你對我的貼文的回應,也看得出你其實是一個有度量,可以心平氣和討論事情的人。很高興能在這裡遇見你。也非常期待你的高見。

NO:662_17
酥餅  於 2002/07/26 21:47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對了,好像沒什麼女性朋友回應,如果是因為我的開版文章裡「請各位兄台指教」這句話讓女性朋友們感到不快,那我就在此謝罪了。我絕對沒有歧視女性,或只歡迎男性發言的意思。

NO:662_18
Kim  於 2002/07/28 19:19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這篇社論的結論到底在哪?

採用資本主義->閒置資金過多->泡沫經濟 ->閒置資金過多->
->假帳問題,但不重要

->所以須要廣大殖民地或世界大戰來消耗其閒置資金

這是他的結論?


NO:662_19
j-6  於 2002/07/28 20:08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號稱左派的報, 卻是在反台灣.

這種文章不多, 還不就是那些人編的, 文章內容有名詞沒骨幹, 一定是寫得讓人看不懂在反台灣.

這位 酥餅 該不會是立報/苦勞網來探頭的吧?


NO:662_20
酥餅  於 2002/07/30 00:56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你可以針對我的發言有何不妥之處於已批評,但是推測我的背景,用看是質疑,其實另有所指的語氣發問,這和我們要對抗的媒體有什麼差別?這樣的發言對事實真相的發掘有什麼幫助?

再說,你的質疑也未免太沒頭沒腦了一點,實在無從回應起。


NO:662_21
熱帶人  於 2002/07/30 09:58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to Kim

中華左派羞於啟齒,遮遮掩掩的用意是
希望資本家投資中國啦,不要閒置資金
投資中國,否則會泡沫化.....
這就是中華左派的意思


NO:662_22
阿窗  於 2002/07/30 18:29
Re:台灣立報的社論


閒置資金過多,不見得是因為資本家不願意進行投資

以英美為主強調退休金由隨收隨付制改採基金形式所創造出來的龐大游資

早已經比個別資本家的投資能量加起來更為巨大

加上原來個人儲蓄被誘導轉為股市投資的助力

這些才是近年來造成歐美股價持續推昇十年榮景的最重要力道

有這麼龐大的便宜資金的幫助

正恰好是推動各種高科技跨越籌資門檻大放異彩的原因而非結果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