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意 我才發言
回 覆 | 返 回 |
記者之敵 於 2002/12/25 21:13 | |
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陳水扁屈服於媒體記者的要脅,廉價道歉自嘲,讓我不快。 記者習慣吃香喝辣,稍有不悅就急遽反彈,搞不清楚自身工作定位,在臺灣已經不能用笑話看待,我只能搖頭頓足口吐無恥。記者怎能參與新聞而成為新聞,這真的是臺灣新聞媒體怪談,現在再加上一位對新聞媒體無所適從的臺灣總統,怪上加怪,奈何。新聞局說媒體需要改革,天方夜譚。 我不是媒體從業人員,臺灣媒體要不要改革實在不關我的事。新聞媒體睜著眼睛昧著良心說話才是我在意的。我不會被誤導。因為我有辨識和質疑能力。但這次馬英九的大勝,尤其票數超越前次選舉。自許擁有都會心智的臺北市民怎麼了?這個結果,讓我震驚於「統媒」的影響穿透力,我們的臺北市民是否忙碌於追求形色,忽略了對真相的要求。 在此之前,我深信新聞媒體市場的自然淘汰,其實不然,人為的加碼,改變了這個規則。 媒體或新聞記者在臺灣絕對不是弱勢,是無法被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我們四處飛舞的網路花蝴蝶「記者」關魚要我用功些,推薦了一位熱血青年網站,名字叫做「關懷弱勢受害者」新聞台。我仔細讀了,但我只讀到版主對司法的不滿和對其他相同遭遇者口惠實不達的馬後砲,我無法感受到「記者」關魚強調的版主拼命熱血情懷。這位版主現在也因為友情支持「記者」關魚在本版現身。 我就從「關懷弱勢受害者」談起。是喊口號或抄弄文字口水,我生性魯直,看法與「記者」關魚絕對不同,容我唱唱反調。 「記者」關魚自認是臺灣百分之十裡的優秀記者,叫我好不擔心。就以他為樣板吧。 如果「記者」關魚只是網路匿名,我們不能知道她的真實面,我下面的說法就是我的無理取鬧耍弄嘴皮。 是我先說「記者」關魚不用功的,看了她一些有如五顏六色毛線糾纏不清的網頁群落,現在更加強我的判斷,她真的是很不用功,有如交際花般順手四處勾搭網頁,忙亂中沒有時間消化,舊文一再自薦,剪刀糨糊的看不到重點,臺灣記者的水準真的是如此不堪?要談期刊雜誌也不到書店雜誌部門翻閱一下,月刊週刊新聞財經記憶大鍋炒,「單車誌」「記者」關魚一定沒聽過,還想奢談民生,起個話題就要別人替他作功課,「網路剪貼記者」真是好當。 豁豁豁,要深入報導真難耶。 綜合我對「記者」關魚大作的讀後感,說她要奉獻媒體改革是褻瀆我們這裡的一些認真網友,我只知道她吐了很多進不了電子媒體的酸葡萄皮。一個平面文字記者行文緊跟電子媒體記者身上發言輕視,明眼人當然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她不是改革者,她是在打知名度。-------------<<<魚哥:妹ㄟ,我總覺得你應該可以當個更有名的大記者。>>> 要搞溫情噓寒問暖網路上有很多去處,在「與媒體對抗」版上是有些不宜,這就像統媒給予「龍馬」等人的待遇,我反而認為它們不配稱為新聞媒體或新聞記者之類什麼的。 「記者」關魚要「自高」污辱版主(就像一直以來損譽媒體同業用來造就關魚自己,還一再四處嚷嚷號稱為「媒體改革」一樣可笑又可憐),把我的發言當做屎尿也無不可,請便! 我也很囉唆(NO:2155_126關魚於2002/12/19 19:32 Re:本來不想回應,不過我生性囉唆),「媒體改革」就先從改善記者形象作起,請「記者」關魚先捨棄東拉西扯的五四三方式為自己名譽巧辯,不然跟「蛋頭龍」等人有何不同,謙虛點,不然「記者」關魚你的掛嘴名言將會是:「我是媒體鬥魚,當我為媒體改革拼命時,你在哪裡?」 唉,可憐。不用功就是不用功,忙碌的像一隻無頭蒼蠅,我們的生涯養成教育是真的出了大問題。 記者不管好壞事件和個人立場,只管忠實記錄報導極可,不能像一隻活蹦亂跳的活龍,儘是表現自己的創作慾或推銷慾,稍有思維或新發現(好像別人都是無知無能者),不經沈澱就急於浮面展示,甚至美(妖)言包裝惑眾,這才是臺灣閱聽者該注意小心防範的地方,也是我最最擔心和無奈之處。 「媒體胡忠信」數不勝數,媒體人丈仗勢知名度變成政客,臺灣在這個比例上算偏高,依本版網友對具(知)名媒體人在本版的發言熱烈回饋,我也不能說些臺灣選民負面的話,因為我們也高不到那兒去。最早前有魚夫和市選前朱立熙的交心之作,朱立熙被質疑時還在「勇敢真實具名」上作了文章,現在本版最熱鬧的又是「記者」關魚。……??? 無法戰勝敵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他們,好吧,讓我們「與媒體為友」,看能不能見面三分情,慢慢影響他們的思維。以「記者」關魚的自以為「是」的填鴉教育出來的僵固思考方式為例,很難吧? 在其他論壇,長久以來我都說「媒抗」與「台日」的好話,讚譽有佳。沒有在本版鄭重發言是我有疑問,我最主要的迷思在於「為對抗而對抗」,結果什麼也沒改善。這就有如新聞媒體本身在檢討王曉蟬的新聞處理,記者本身也顯露對王的不屑,但也不能捨棄王的新聞一樣。 現在回頭看「反共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我們知道是很不切實際,要「與媒體對抗」或「與媒體為友」,版主有權自主,但絕對不能像陳水扁一樣,用熱臉去貼媒體記者的冷屁股,到頭來甚麼也沒得到,只有人民的白眼和嘲諷。或許用中國流行語,「與媒體商榷」還契合些現實吧。 先不要對我敵我辨識。潑本版冷水,請網友不要動怒,這是我對媒體影響力的困惑,也是我個人的檢討。我在意,我才發言。
原貼於 2002/12/25 07:13 |
版主 於 2002/12/25 21:23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本篇文章未經作者同意,從留言欄轉貼 我個人以為,從內容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用心的寫出這篇文章 不論其個人看法是否完全正確,我以為提供大家很多的思考與反省的空間(雖然其中一段話我非常有意見),我私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出更多好的意見。 |
第六次發言 於 2002/12/25 22:13 | |
也在意 才發言 | |
進來沒幾天,來這兒的目的是學習。 至於學習的目的嘛,除了跳脫統媒包圍提昇眼界及思考能力, 第二就是為【拉票】作準備啦!我想這是【與媒體對抗】的功能之一。 這兒有許多精闢的見解,真讓我過足了癮頭。 |
第七次發言 於 2002/12/25 22:18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五四三發言是說我自己啦。大家別公幹我。 另外,對關魚君的糾正及批評先告一段落吧。 |
路犁 於 2002/12/26 01:00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記者之敵
就「與媒體對抗」這個網站而言,她所設定的打擊對象是「媒體」而不是記者,因為「與媒體對抗」是一個陣地,就如同「媒體」也扮演著陣地的地位是一樣的形勢。 在文化工業(媒體是文化工業中極其重要的區塊)這個領域,到處充斥著對台灣意識抱持敵意的陣地,具有台灣意識的陣地大概不到5/100,如果單就電子媒體來看,甚至不到1/100。 當大家在抱怨媒體亂象之時,一般人總是抱怨具有台灣意識的記者怎麼那麼少,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具關鍵性、決定性的重要因素,那就是我們提供了多少可供台灣意識的記者一個足以揮灑的陣地。 文字戰將也需要生活無虞,才能發揮戰鬥力,中時、聯合幾十年來就是提供了這樣的條件,才供養了無數的文字打手,今天朱立熙、漁夫、關魚之所以不是或者還不是「大中國主義者」的打手,一方面在於還不需要依賴那些「大中國主義者」的供養,另一方面在於我們給予必要的友誼回饋。 敵人的形成,除了敵對陣營善用手段(技巧)使得他的對象感受到「拉力」之外,「推力」更是將朋友推向敵人重要因素,假如我們從今天開始,一律不給朱立熙、漁夫、關魚...等記者(媒體工作者)以好臉色,請問我們會不會是正在扮演著那股「推力」的腳色? 有幾個活生生、血淋淋例子可以作為參考,林文義、鄭麗文就是一步步陷入了「大中國主義者」供養的境遇中,同時也因為不斷的相濡與沫而滋長出那樣「集體意識」。 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大中國主義者」建立的媒體陣地,同時呼籲具有台灣意識的資本家提供一個良好的陣地培養自己的文字戰將,我們的戰術對象是強力還擊「大中國主義者」的文字打手,另一方面與具有台灣意識的的媒體工作者結為盟友。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搏感情!革命更不是不講方法的蠻幹。 |
李俊達 於 2002/12/26 09:34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我很欣賞「記者之敵」獨立判斷的能力 不過我卻有「要拿60分或100分」之嘆! 或許有人要質疑: 然而我從這裡讀到的是「勇於反省,以最高標準督促彼此」的台灣精神 |
大蕃薯 於 2002/12/26 11:22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勇於反省,以最高標準督促彼此」的台灣精神>>>> 給俊達大大贊聲 也希望愛台灣的各路英雄好漢大大們 能以督促代替批判 免流於意氣之爭 |
Canon minor 於 2002/12/26 16:38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為與先前的Canon區別,我改用Canon minor署名. 台灣媒體在專制威權的時代是政治傳聲筒與打手,進入民主自由的時代後沒有高度的責任感與自律,濫用新聞自由,被批評是國家社會的亂源.改革媒體遂成為社會的顯著議題,可是媒體監督政治人物是天經地義的使命,媒體的新聞自由也被高呼入雲宵,這種情形之下,傳統台灣人透過選舉進行所謂寧靜革命以改革台灣的方式, 對媒體的改革而言變得無法適切運用. 唯媒體是亂源依然是我們深切體會而且即刻需進行改革的目的,這個改革不能從政治人物尤其是不能由總統來發動,因為這樣會引來迫害新聞自由的罪名,總統之於媒體就像象棋的帥之於卒,這是不能更改的遊戲規則. 媒體的改革也同樣不能寄望於媒體自身,尤其是台灣的媒體其本身原本就是接受專制威權政權的豢養長大的,今天台灣民主政府無法控制所以亂來,他日中國合併台灣後,這些媒體就自動接受共產黨的政治指導,放棄新聞自由,無法捍衛台灣人權. 改革不能起於內部,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必須起於外部,尤其是報告新聞變成製造扭曲與運用新聞時,受害者應該起來控告媒體要求巨額賠償,因此媒體與記者才會謹慎而非為所欲為.有人說這會引起寒蟬效應,抑制新聞自由,這其實不然,醫界常發生醫療糾紛,譬如最近的北城打錯針事件或是以前時有所聞的醫師醫死人事件,醫界最常見的辯護之詞是醫生不是神,醫生也是人,醫生也會犯錯,如果動輒對醫生處以刑責,會對醫療的執行者產生威脅而不敢盡力救人,因此要求免除醫療糾紛刑責(這部分在法律方面並未被認同),而對求償部分則提出社會保險補償方式,亦即每位從業人員繳納一些金額,做為醫療糾紛給患者的補償金. 所以我覺得媒體也要有此認知與制度,也就是說媒體記者也是人也會犯錯,不能躲在新聞自由保護之下為所欲為,當受害者自覺權益受損不論身份均可對媒體記者提出告訴,要求賠償,賠償金就由每一位新聞從業者提供部分金額組合的賠償基金付出,對於經常犯錯者提高其繳交基金的費率,以收警惕. 醫生不是神,對於非過失的醫療糾紛都要被要求負所謂的道義責任,自掏腰包了事,記者媒體也不是神,毀人名節製造新聞難道就可消遙法外. |
版主(併欄) 於 2003/01/06 20:54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NO:2155_154 記者之敵 於 2002/12/28 10:50 讓我躲在這裡和路犁兄等人交談,我會自在些。 讓媒體人來談媒體改革,就像政黨人談反黑金一樣的冷笑(效)果。當我們都知道政商交構下的黑金不公不義之害,卻只能在旁束手,找不到著力點,這和我們深刻感受現代不良媒體帶來的災禍,卻很諷刺的,李慶安和李豔秋她們這些人不是也在大聲嚷嚷也要監督媒體改良,也成立了機構。媒體要如何改善,我們閱聽者只能展示消費者的抗議和拒絕購買在惡質媒體刊登播放廣告的廠商產品,用間接方式淘汰它們,或者就只能期望不帶功利思考的有智慧的新一代媒體尖兵快快產生。 雖然我認為具有臺灣或中國意識情結和統獨思考並沒有對錯之分。我贊成「與媒體對抗」用臺灣意識對抗大中國主義者在親中國媒體上的反(害)臺言論為本網站宗旨。這是網路市場區隔,版主只有熱情沒有利益包袱,不用去討好不同意識形態的五色人等,集結相同理念的人,發揮的力道才能一致,效果也較好,大可忽視其他論壇有人在叫囂指為綠營反統什麼的。 記者與其所屬的媒體能否作一個切割,我不是當事者,我無法體會他們的內心掙扎,愛情與麵包或魚與熊掌只存在於當事者現實取捨的一念間,不會有是非價值觀在裡面。談論他人比較簡單,我試著在下面說明我的看法,有可能是錯誤的,請指正。 在我個人認為,記者應該替他的媒體背黑鍋。我無法接受對外公開辱罵自己公司的人,這和我們無法忍受住在臺灣的國人對外國媒體大肆批評我們政府無能一樣,雖然我們知道有些事是事實陳述。 以前我常打電話到報社和電視台,雖然我指名要找某某,但經過驗證過慮我一定無法和我要抗議的對象溝通,在血氣方剛之際,和我爭吵的絕對是接電話的服務人員,剛開始事後我會很內疚,怎麼可以對著不相關的人開罵,後來隨著犀牛皮媒體越來越多,我罵起接電話者越來越爽快俐落,因為我已經把他們視為一體,雖不是共犯,但相信這些第一線的接電話者,如果難以招架,一定會下情上達。 要將記者與所屬媒體脫鉤是很難的。但相反的,我也不會因為某人是台灣日報記者就被我欣賞。 記者是否具有台灣意識或中國情結我不認為是應該在意的。記者最重要的應該是報導真實,不能誤導,最基本的是不能有記者自己或媒體老板的意識形態在新聞報導裡面。本板網友打擊最力和最反感的也就是意識形態掛帥的記者,不是嗎?而且有些統媒記者已經被本版定型,網友也因這些具名記者而叫陣的。 高市議長選舉,民國親三黨都不是在檢討,他們都是在做詆毀同志成就個人的事,以為先嚷先贏。賄選只是媒體傳聞,當然我也認為其真,但這些黨政領導者發言處置未免過快,說不是虛應新聞媒體我才不信。在這個黑金賄選的熱門話題上,媒體記者除了轉述式和捉雞相啄的報導,我們是否有讀到某一記者自己調查而掌握證據的獨家報導?其實在這個熱門新聞裡,平時用功的記者是可以凸顯出線的。這就是我看輕臺灣記者之所在,因為看輕他們,批評起來就比較不客氣。 再以對本版很友好很多人認為具有台灣意識的何姓記者為例,剛好最近他在本版有回應。何姓記者不是菜鳥,為何一再困於執筆新聞被斷章取義胡亂剪輯而解釋,他的報社編輯也不因他曾經強烈抗議過而加以小心處理。其實很簡單,若暫時不論新聞被扭曲,掛名「本報記者」就可解決。在我看來這裡面妙不可言,他的報社很會利用何姓記者的成份,大玩新聞誤導把戲,只要掛牌何姓記者參與執筆的新聞,一些具有臺灣情結的讀者就鬆了心防,新聞洗腦工程就事半功倍。我這樣說是有些把事情嚴重化,其實我的疑問是:何姓記者自己是甘於被利用的?若以麵包為理由,我們也就不得不以相同的角度來看待林文義、鄭麗文兩人了。 所以讓我們將記者與所屬媒體的切割或捆綁關係歸零,我們只要注意各別記者和其評論的表達方式,然後說出自己的直接感受最為實際。 路犁兄,我先小人,媒體人的善變我們要防。
俊達兄,不要在乎我的潔癖,在這媒體失衡狀態下,能掙五分也是勝利。 |
路犁 於 2003/01/06 20:55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記者之敵兄: >>在我個人認為,記者應該替他的媒體背黑鍋。我無法接受對外公開辱罵自己公司的人,這和我們無法忍受住在臺灣的國人對外國媒體大肆批評我們政府無能一樣,雖然我們知道有些事是事實陳述。 公務機關辦事效率低落,導致這個社會普遍瞧不起公務人員,如果說「記者應該替他的媒體背黑鍋」,指的是這個意思的話,那麼我是同意的。 至於「對外公開辱罵自己公司的人」、「國人對外國媒體大肆批評我們政府無能」,我稍有不同看法。 公司與員工、國家(政府)與人民,既是一體又是對立。 比如,事涉員工權益,員工除可以向資方爭權益之外,也可以跟親朋好友抱怨,更可以向勞工運動團體乃至於政府主管單位控訴;國家(政府)與人民也是這樣的情況,相信你一定記得當初的黨外(黑名單)人士,曾被執政的國民黨痛罵告洋狀,我比較在意的是「控訴」與「告洋狀」是不是基於事實,是不是合乎常理。 要將記者與所屬媒體脫鉤是很難的。但相反的,我也不會因為某人是台灣日報記者就被我欣賞。 這又與上述情況不同,因為當某媒體一則新聞有嚴重瑕疵(錯誤、不當),就如同消費者購買某項商品出現瑕疵,該公司任一員工面對這位消費者的反應,在態度上都必須承擔該公司的錯誤的事實,而不能以此商品非他所生產製造而推委、搪塞、卸責、敷衍。 假設台灣的食品業者所生產的產品普遍品質低劣,我們必然會瞧不起整個食品業,當然也就連帶的瞧不起食品業的從業人員,就如同我們目前普遍瞧不起台灣的媒體業者,連帶的也瞧不起媒體從業人員是一樣的道理。 但有一個事實是不容我們否認的,台灣的確也還存在著具新聞專業與新聞良知的記者,比如東森的陳增姿、張希夷、中時的何榮幸、台日的林朝億……..,或許我們可以說,記者本來就該秉持新聞專業與新聞良知來採訪、報導新聞,問題是當秉持新聞專業與新聞良知來採訪、報導新聞的記者是少數甚至極少數的時候,我個人認為絕對需要給這些少數的好記者予必要的鼓勵與讚賞。
你以林文義、鄭麗文角度來類比中時記者何榮幸,就麵包這個理由而言還真不是普通的洽當。^^ 不過如果我們認真檢視還是有本質上的差異,除了所謂的利用他們的名號之外,其差異在於林文義、鄭麗文的談話內容根本已經違背他們之前的價值觀,甚至在評論內容中還加了一些對事態的扭曲以及討好主持人的意向,反觀何榮幸個人所採訪的新聞,就少了對事態的扭曲以及討好報方、編輯的做法。 總而言之,我還是認為,在媒體普遍扯烏濫的當下,有好的記者我們不應該吝嗇給予必要的鼓勵以及適時的伸出友誼之手。 記者之敵兄,謝謝你的提醒,我想,只要掌握好自己的做人處事原則,不出賣自己的原則,就不容易被外在的善不善變所左右,如果你情況允許,我還是期盼你能撥點時間協助這個網站做點事情,這裡真的非常缺人手^^。 |
路犁 於 2003/01/06 21:02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Canon minor兄: 我以為,改革是需要外部力量,同時也需要內部力量。 記者是內部力量還是外部力量?相對於媒體經營階層(資方),記者作為勞方,是外部力量可以結合的對象。 不知你認為是否有道理? |
Canon minor 於 2003/01/07 15:33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路犁兄: 媒體內部生態我不是非常瞭解,僅能以常理分析來談媒體改革的問題.不過滿清末年國政腐敗,慈禧與親王大臣們最清楚自己的問題,但是只能靠門外漢孫中山革命才能結束繼續腐敗,展開改革,雖然改革也未必成功,但是總是有轉機. 醫學生畢業後有兩條主要的生涯類型,一是醫療系統,一是公共衛生行政系統,會進入公衛系統的一般是比較不重視金錢收入的,因此比較能從民眾的公共衛生需要著眼,像是醫藥分業,總額預算等等,都是公衛系統較熱心推動的. 台灣媒體腐爛至此,是無能自行改革的,改革派記者關切的往往是自身權益問題,認為記者的待遇越好,越能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民眾知的權利越能獲得保障.正如醫界認為醫生的待遇越優厚,醫療疏失免除或減輕刑責,才能吸引人才投入,如此民眾的健康就能獲得更好的服務.醫藥分業中醫生真正關心的是收入變少的問題,雖然表面的理由是民眾取藥不方便等等. 台灣記者想改革媒體,就必須跳出媒體,從外部推動改革,就像公衛體系改革醫療體系那樣,如果成功了不影響自己的收入又能在歷史留名,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大部分醫生拒絕醫藥分業,因為這樣減少自己的收入,但是如果提高健保總額預算,他就會贊成.記者也是這樣的,總希望新聞自由的保護網越大越好,報導責任的負擔越小越好,如此從中謀各人私利就更方便. 醫療體系裡也有很多有良心的好醫師,但是他能發揮的改革影響力比較小,必須有公衛系統的出來統合才能進行改革,台灣媒體缺乏像醫界公衛系統那樣的體制,所以容易自腐. |
十六 於 2003/01/07 19:02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在此逐項列舉媒體與記者的惡劣行徑; 與打電話至報社或電台開罵,何者較具效用? 這邊真的有媒體記者會來注意嗎? 擱來媒獎若是能上電視或報紙就好了!(有沒有?) 改革,通常是由「不知所以然」的外部促成。 |
路犁 於 2003/01/07 19:44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Canon minor兄: 你說的也有道理,這個網站成立兩年多來,一直都在扮演著外部力量,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來擴大對媒體改革的影響力,但步伐似乎都呈現相當緩慢、不顯著的狀態。
你的問題我暫時無能力回答,真的很抱歉。 |
十六 於 2003/01/07 19:56 | |
Re:我在意 我才發言 | |
對不起,我問了幾個智障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