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回 覆 返 回


關魚  於 2002/12/13 01:35
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去年在哈哈所寫的那欄「與媒體對幹」的問題,
我曾有感而發寫了下面這些:

關魚 於 2001/10/19 16:02

國、家、人民的基本問題。
以前有首愛國歌曲叫做「國家」,
唱的是「沒有國哪裡會有家」,
真是從小就騙了我,到長大後才知道謬誤。
沒有人民,就沒有家,沒有家,就沒有國,
這才是最最基本的邏輯。
一個充滿暴戾災難的家值不值得待?
一個充滿壓迫人民的國值不值得愛?
大家都會選擇「不值得」的答案吧!
以此觀之,對岸的共產政權不值得選擇,完全是正確的。
但我們台灣政府對自己人民就沒有壓迫了嗎?
以民主憲政的體制來看,不管是哪一個黨執政,
對不起人民、壓迫弱勢的地方都太多太多太多了,
在政府、媒體和各位奢談統獨之前,我實在要請問一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責任盡到了沒有?
如果沒有,那所有的批判和行動不都是本末倒置了嗎?
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其中大半要吃喝拉撒睡和工作,
剩下的時間是很寶貴的,要怎麼運用才能真正改善社會?
請牢記:沒有命,哪有家和一切呀!更不用提國來國去了!
投身媒體工作這五年來,我清楚地讓自己成長為:
沒有政治立場,只有「人權立場,生命至上」!


關魚 於 2001/10/21 09:27

什麼是「人權立場,生命至上」:兼答LKK&SBB; 和TAIWANESE
我對做事情的輕重緩急,向來是保命第一,其他都可以放在後面。
在對別人的言行做「結論式」的話語前,
應先瞭解她或他到底寫過什麼,說過什麼,做過什麼,
這是做所有批判和結論前最基本的功課。
如果大家總認為記者不夠用功,總愛批判記者沒有調查清楚就亂寫報導,
是否也該把同樣的標準拿來要求自己呢?
雖然版主已經將上面某句非常不客氣的話刪掉,事實上我在昨日下午已經看到,
老實說,我覺得對我個人非常不公平,
甚至認為,如果這裡的討論不能夠維持基本的尊重,徹底避免情緒性的話,
遲早這塊珍貴的園地會造成「辱罵勝於理性和認真討論」的反面效應。
用髒話罵人雖然讓自己很爽,但若罵錯人,不但於事無補,
還會讓真正努力讓事情改善的人受到傷害,失去改革社會的熱情。
在媒體工作這五年來,我親眼看到社會和媒體的罵錯人效應有多麼巨大,
深深覺得無法做到「罪大者優先批判」是拖累改革力量的最大關鍵。
再來解釋檢討台灣和中國的問題。要就順序而言,個人會選擇:
「關懷台灣、檢討台灣、檢討台灣和中國、檢討中國。」
我在此版別的話題已經說過,每個人只有二十四小時,時間是非常寶貴的,
如果連「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基本責任都做不到,
談統獨、談省籍、談其他種種不是太奢侈了嗎?

至於什麼叫做關懷台灣?
我曾經在turtle的版寫過以下留言:
===================================================
老百姓真正的需求,不在國家大事,而在民生小事。
從日常生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而不是高談發生率極微小的核災和兩岸戰爭。
最需要注意的,往往最常被忽略。
政治是不會主動變好,政客也不會主動變得善良,
如果整個社會的氣氛能從『放任他們』到『強力監督』,
台灣的民主才會走得更好。
===================================================

以上這段話是因為去年十月底象神颱風來襲造成死傷慘重,
由於象神來襲第一天也造成新加坡航空史上第一件空難,
有網友看到新聞優先順序的不合理處理,寫了一篇文章問我。
我回答如下:
=================================================================
在所謂的「新聞性」當中,往往犧牲「人性」。
在哲學的領域,一條命可以與萬條命享有同等的無價,
但在報導的領域,在多短時間內死去多少人命卻成為新聞性的強弱基準。
(我也認為不合理,但很遺憾,這就是目前台灣甚至世界各地媒體報導的習慣)
於是一件空難死亡人數沒有全台一個月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數多,
但佔去報導的時間或篇幅卻遠遠超過,
追究飛安的相關法令推展也比推動汽機車強制責任險要快上許多。
新加坡航空的空難受到空前的注意,取決於新航空前的無空難記錄。
電子媒體對現場直播車的調度,取決於媒體高層的新聞判斷。

老實說,看了這麼多年的電視新聞,
我也覺得那些高層的判斷是很差的。
我一直認為,有限而寶貴的新聞時段,
不該只是為「驚人的少數」服務,更該為「多數的福利」服務。
象神颱風帶來的嚴重災情,益加凸顯了政爭的無聊和浪費。
要不是台灣那些天一直陷入在核四風暴帶來的政治風暴中,
讓各級政府和媒體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罷免和倒閣的攻防裡,
總該會有一些足以跟象神強度匹配的篇幅,提醒大家要做好防颱工作,
包括盯緊台北縣市和基隆市政府檢查抽水站和下水道功能是否正常。
=================================================================

台灣是個颱風和地震非常頻繁的地方,
颱風每年來,地震幾乎也是每年搖(只是不見得是大地震而已),
政府盡到建好防救災體系的責任了嗎?
自從賀伯颱風之後,台灣每年因風災的死傷和損失是節節升高,
死的都是小老百姓,都是被政府和許多媒體漠視生命財產安全的同胞。
於是在桃芝颱風後我寫了:
【誰準備了「防颱準備」?】,
在今年六月發生的那次地震後我寫了:
【無傷的地震,很傷的危機】
甚至在去年八掌溪事件後我寫了:
不是「見死不想救」,而是「見死不會救」。

八掌溪風波的電視現場轉播因為人在外縣市所以我沒看到,
若是被我現場看到,我一定會努力用我文章裡提到的「記者關說」之法,
致電媒體高層請他們趕快去關說政府高層救人。
可惜,我不在電視前面,也就更痛恨做電視直播的那些媒體為何只顧新聞不顧人命。
此外我非常介意的還有台灣環境問題。
台灣山水非常美麗,但被破壞的非常嚴重,
破壞人不是中國人,就是台灣人自己,包括本省人和外省人。
數百萬年形成的珍貴美麗景觀,這一代台灣人幾個月下來就可以把它破壞殆盡,
請問一下,這對得起我們後代子子孫孫嗎?
再請問一下,一旦破壞光了,要怎麼去彌補挽救?
如果有人口口聲聲說愛台灣,卻只會高談台灣獨立問題,放任寶貴山水環境被破壞,
對不起,我真的認為,這種人才是非常非常虛偽。
每次到國外出差工作或遊樂增廣見聞,
我都會跟外國人說「Welcome to Taiwan! Taiwan is very beautiful!」
說完之後我心裡也會揪起一陣心痛:「寶島的美麗還能撐多久?」
因此我在桃芝颱風的教訓之二寫下:【捍衛台灣,人人有責】。
甚至寫完之後,我就去買了攜帶式的筷子和湯匙還有購物袋,
從此拒絕使用免洗餐具和不必要浪費的塑膠袋。
我所謂的沒有政治立場,只有人權立場,大約可從以下這篇文章說明:
【台灣的希望握在你我的手上】,
我對台灣領導人和台灣未來前途方向的評論,則可從四年前就寫的文章看出:
【變調的國家目標造就變調的社會】。
拼經濟如果是以犧牲台灣環境安全的手法為之,絕非人民之福。
如果跑財經和環保的記者能夠聯手檢驗經發會的結論,
將一條條「短視近利」、「破壞環境」、「保障富人欺壓窮人」的結論指出來檢討,
那才是「批判」所能達到最好的功效,不是嗎?

對我來說,中國太遙遠了,
眼前台灣同胞被自己政府和媒體漠視的身家性命才是我最迫切在乎的。
所以在衡量自己的工作時間(平均每天十到十二小時)和體力(最近正在感冒)後,
我決定排除萬難發行「關魚關懷」電子報,
除了試刊號、創刊號之外,第一期的內容便會是「請牢記在台灣生存的防災知識 」,
裡頭我會把防颱、防洪、防震、防火的各種災害預防整理在一起,
因為在媒體工作這五年來歷經這麼多次風災震災火災,
我實在受不了有同胞再因「欠缺防災知識而喪命」了!
當然最好最能普及的辦法是去盯緊內政部發行防災手冊,教育部做好防災教育,
不過這兩條線都不是敝人負責的採訪路線,
所以我不能「踩線」(記者採訪工作的專有名詞,意指去干預別人負責的路線)。
希望以上的說明,能解答LKK&SBB;和TAIWANESE的疑惑。


關魚 於 2001/10/21 13:01
寶貴時間的使用方法

TAIWANESE:
你說的部分也是我不能接受的,有關那部分的問題,
我會整理成一篇「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
將我認為媒體改革的幾個關鍵問題(包括政治領域)提出來讓大家參考和討論。
想當一個認真負責的記者,要改革和挽救社會是很忙碌的,
所以巴茲光年對唐湘龍的批評是一點也沒錯,
曾經有人找我上電視評論談話節目,
我一口氣就回絕了,
因為我非常清楚我有比上電視之外更多可以做的事情。


關魚 於 2001/10/21 22:54
關懷台灣除了要有心,還要注重優先順序

LKK&SBB;:

對一直談統獨和國家認同的問題不爽,
我絕對不是針對你,是針對整個社會。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
台灣媒體一天花多少時間和篇幅在討論政治(而且是以統獨和國家認同為主的話題)?
又花多少時間和篇幅在討論跟人民生命和環境資源切身相關的問題?
上頭Simon說自由時報跟統派媒體比較,比例為 1:14,
如果也能把媒體討論政治和國際的版面跟攸關台灣生命環境安全的版面統計一下,
也差不多是14:1吧。

以三報為例,頭版到四版,各報通常都是政治新聞為主,
五版通常是話題新聞版,最近都是被九一一後續事件和選舉新聞所佔據,
六至九版若不是廣告,就是社會綜合新聞之類的(最近則是九一一特別報導),
去除殺人放火警察醜聞之類的新聞,
民生小事包括醫療、教育、環保、交通、科技、社團等等,
通常就被放在這裡頭其中一版,
廣告賣不好生活新聞就可以放個一版半或兩版。
至於十至十二版、十三至十五版,有可能是國際版、文化版、北市或北縣版,
各報都不太一樣啦,
十五版的言論廣場,最常被接受的還是政治話題的討論。
很清楚了吧?整個社會為了政治狂熱付出多少忽略生活要事的代價?

問我同事、同業關於中國認同的問題?
歹勢,我真的覺得若有時間去問這種問題,
還不如做好我份內和份外的工作重要,
我最近實在覺得時間不夠用,真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時呢!
至於認同問題的種種,我在此版國家認同問題那篇回應的很清楚啦。
若你能仔細檢視納莉發佈海上警報後的各家媒體報導,
就會發現各報和各電視台對納莉災前的忽略程度有多麼誇張,
納莉會造成那麼慘重的災情,
說實在,政府和媒體都要負很大的殘害人民責任。
納莉造成慘重災害是從十六日深夜開始一直延續至十八日,
我在九月十五日發佈颱風警報後立刻就在新聞台寫出:
「納莉颱風與九一一事件」,
然而看到十六日的早報,颱風新聞是少得可憐,
再看到十七日的早報(也就是記者編輯在十六日晚上十點以前處理的新聞),
三報沒有例外,幾乎完全被九一一新聞淹沒,
只在頭版和另外一版(中時是一版半)做了颱風消息,
對照納莉十七日的淹水災情慘重,真是非常令我感慨。
由於媒體高層完全沒有意識到怪颱從東北侵入的路徑,
加上夾帶的驚人雨勢,對台灣北部有多麼危險,
於是提醒民眾和監督政府做好防颱準備的報導篇幅,
明顯無法與納莉的危險匹配(那些高喊注意九一一的政客是跟著媒體起舞的)。
據我瞭解,不是相關路線的記者沒寫報導,而是被編輯政策丟到垃圾桶去了。
媒體高層若不能打破「只做災情不做預警」的報導迷思,
那就永遠只有報導災情的份。

九月十七日中時的言論廣場右下角有一小塊民眾投書呼籲「重視屏東土地污染」,
凸顯了本土老百姓身家環境不被注意的可憐處境。
很早以前我就想問:
台灣媒體高層為了自以為是的世界觀,
犧牲了多少對自己家園該有的注意力?

關魚 於 2001/10/22 01:00
罵人如釘釘子,即使釘子拔起來,傷人的洞還是在,所以罵人要很小心

給LKK&SBB;:

「如果兩千三百萬人都是你這種想法的話」
你說的是哪一種想法?把人命放在統獨之前的想法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台灣真是有前途,我也會高興到不能再高興了,
兩千三百萬人包括哪些人?
包括各家統派媒體高層和記者和那些只會噴口水的政客和民代耶!
如果他們都是像我這樣把關心小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權益放在前面,
把保護台灣環境的建設和監督責任放在統獨前面,
那還要擔心他們愛中國呀?愛台灣都來不及了。

你質疑我的問題我沒回答?
厚,我上面那些長篇大論是說假的喔?
我沒評估統派媒體?那上面說的各報版面分析,也是分析假的喔?
我沒要求統派媒體?
那「納莉颱風與九一一事件」那篇寫我打電話去罵電視台所為何來?
一個報紙的政治新聞很差,但攸關教育、醫療、交通和文化的生活新聞寫得很好,
一個報紙的政治新聞不錯,但攸關教育、醫療、交通和文化的生活新聞不怎麼樣,
那麼,哪一家報紙對小老百姓會比較重要?
用統派和獨派來劃分報紙會失之偏頗,道理就在這,
老弟,你需要冷靜和休息一下,然後再好好想想啦。

至於罵人的問題,我舉個例子給你聽。
今天如果有一家報紙用很大的篇幅報導,
張三涉嫌殺人,張三是個大爛人,張三是罪該萬死,應該FXXK他一萬遍,
隔天查證發現不對,張三是個好人,還救過很多人,
便用小小的兩行字更正:「本報錯誤報導,鄭重跟張三道歉」,
你覺得如何?
應該會覺得這是很過份的記者喔?怎麼都不查證就亂寫報導罵人?
也會覺得這是很過份的報紙喔?怎麼編輯都不要求一下就登出來?

上頭第一篇哈哈寫的目的其實也在此,
批判要講求實證,不能只是罵得讓自己爽的。
網路是公開園地,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
這時候每個人的角色就像是個不領薪水的記者一樣,
這版也就相當於是一個不用經過編輯篩選的草根媒體(唯有版主相當於總編輯)。
好的批判,就要像好的報導一樣,
得事先做功課,先仔細比較各家說法的長短,然後提出個人的意見和評論。
如果一開始就把醜話說在前頭,將情緒話不分青紅皂白地丟到別人頭上,
那就會發生「原想散彈打惡鳥,結果打到旁邊正在餵小孩的貓頭鷹」等窘況。

專業的報導是講究「厚積而薄發」的,
要做很多的採訪、閱讀很多的資料,加以彙整、思考再撰寫出其中的精華,
專業的媒體評論不也該是這樣嗎?
如果批判媒體的人所寫的批判都做不到這點,
怎麼好去要求媒體記者的報導要做得到?

但另一方面,因為這樣自發的力量很可貴、很值得尊敬,
所以還在感冒且剛下班的我願意犧牲睡眠和休息時間在這裡長篇大論,
不希望因為有些顯眼的情緒話和髒話,就蓋掉了認真的討論,
而將「改革媒體」的好意給淹沒了。


關魚 於 2001/10/22 11:35
我們一起加油

BUNNY:

謝謝你的回應,幫助你們進步實在不敢當,我們都一起彼此學習彼此加油吧。
對於你說:
「有些記者關於地震的報導跟本就是用二三十年前已過時的知識在說~~」
因為你的斷行方式,我差點把「有些」看漏,忍不住又要來辯解幾句呢。
電視記者的專業程度比較差,跟他們出身背景和媒體環境都有關係,
但對三大報紙而言,(當然其他晚報、台灣日報、中央日報也都有不錯的記者),
念大學時出身自理工、醫學相關(如公共衛生)、外文、法商等領域的大有人在。
像三報的科技線記者,就有一位是出自地質系的,他寫地質地震相關報導就相當專業,
搞不好還被你說的那位熱心人士教過呢?
(我也很好奇,究竟是哪位熱心老師?已經過世了嗎?真是可惜呀!)

有一點我一直想講的便是:
大家比較注意到壞報導的影響力,
卻很少注意到好報導的影響力。
我們不是一天到晚覺得媒體怎麼都在報壞事情嗎?
其實媒體也報了不少好事情,可是我們怎麼都不去談論呢?
這就是閱聽大眾長期以來被媒體養壞的習慣了,
一則聳動的社會或政治或八卦新聞,會搶走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和討論時間,
這對其他認真專業可以感動人心、可以教育大眾的好報導是相當不公平的。

然而如果詳加去探究各報各版的閱讀率,
就會發現大眾其實不喜歡看政治新聞,
尤其還沒出社會的學生族群大部分都是只看影劇體育新聞的,
有小孩的父母則最常看醫療和教育新聞,還有各種以小孩為傷害對象的社會新聞,
就像江江(澤民)姊姊在「假如我是唐湘龍」那篇的回應說,
「大陸版的閱讀率只有1%」,這是很可喜的數字,不是嗎?
讀者等於對媒體說:你要塞給我跟台灣不相干的大陸新聞?老娘或老子就不看,哼!
那媒體批判如果都只集中在政治(且多數為政治口水)這一塊,
不就很奇怪又很可惜了嗎?

例如昨天有個民間的「醫療改革基金會」成立,
對於醫療體系和醫病關係長期以來的失衡,
企業界和學術界將出錢出力協助病人伸張正義。
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受惠的基金會,只要你遇到醫生的不合理對待。
據我瞭解,醫改會的重要幹部多半是家裡有人受醫療迫害者,
贊助的鄭董事長,太太因乳癌過世,而且他太太還是加拿大人,
卻在得乳癌前就常贊助台灣的公益活動。

這則新聞很重要也很感人喔?
可是昨天的中時和聯合晚報都有登,
今天的中國時報卻寧願登黃義交的前妻再婚等「社會綜合」新聞,
而「很遺憾」地把這條新聞的版面給擠掉了。
至於自由、聯合大家可以去查,到底有沒有登。
我跟你拍胸脯擔保,像這種重要而感人的新聞,
常是三報記者都有寫,沒有登就是被「政治狂熱的編輯政策」所犧牲。


關魚 於 2001/10/22 18:19
Re:與媒體對幹的問題

LKK&SBB;

我最近真的是很忙,也還在劇烈咳嗽當中,
有什麼文字敘述用語上不夠適切的地方,
就請你多加包涵。
我想強調,上面那段以媒體錯誤報導為例的真義,並不是不接受你的道歉,
而是期許這個「改革媒體」的園地,
能夠走上更理性、更符合民主討論的道路。
所以今天如果有一個媒體作了錯誤報導,
或說一個首長作了錯誤的決策,
我們該要求他們的不是只有道歉和更正而已,
為了往後同胞的福祉,更該要求媒體和政府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看得出來你是個熱血份子,這是很難得的優點,
所以我才會花那麼多時間跟你解釋,
希望以後你在討論事情之前,
不要先把情緒話說在前頭(例如一開始你對我的回應),
希望以後你能像我一樣學會,
在寫報導之前多多探聽、多多採訪、多多閱讀再多多思考才下筆,
我也是靠著不斷學習,努力耐下性子接受別人的批評,
才變成現在這樣一個記者的。
(小時候我聽到別人批評馬上會掉眼淚,大學聽到批評則是馬上生氣,哈哈)

在此版「國家認同」另一個話題有個網友這樣寫著:
『支持統一,要求別人支持統一,都不是罪過.
但「把不支持的人就視為罪人的人」,才是最大的罪過.』


大家都是愛台灣的人,所以我們的討論和行動都應該把矛頭一致對外,
對著那些不專心建設台灣的政客和民代,
對著那些不好好報導台灣好人好事的媒體。
如果我們都覺得台灣的民主還不夠好,
那就一起抱著民主的態度,努力把台灣建設的更好,
(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但多數更應尊重少數)
我堅信,唯有這樣攜手走下去,
大陸人民有朝一日終會瞭解台灣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


關魚 於 2001/10/24 12:51
大家一起加油,不是反覆漏油

致LKK&SBB;
給你良心的建議:
修理別人解決不了事情,請把你的熱情留給「提出能夠解決問題的具體步驟」。

哈哈:
個人認為你的觀點真的很好,
也切中此版和整個社會泛政治化的缺點,
可是如果你一開始是用理性的、包容的態度,
把你的觀點很禮貌的說出來,我想接受的人會更多,也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很多人是來亂的」是個需要統計的結論,

有多少人、多少留言(還要統計字數)是來亂的?又是哪一種亂法?
1.存心亂的
2.思考不週才變亂的
3.態度不週才變亂的

對於這些亂法又要怎麼解決?個人認為:
如果是1.,我們可以團結把他趕出去,或者努力化解他的仇恨心,
若是2.,其他人提出不同的思考角度來增加討論,
若是3.,就平心靜氣把他導引到態度周詳維護基本尊重的道路來。
因為看到好心人士為此版的努力,我也在努力中,更誠願你跟我們一起努力。


NO:2226_1
關魚  於 2002/12/13 01:38
補充說明

一、謝謝代理版主寄來舊檔給我。

二、上面所提到我寫的文章,在「關於關魚」新聞台都能找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index.html

這些跟媒體改革有關的文章,
我會陸續整理到「關於媒體改革」新聞台去。


NO:2226_2
關魚  於 2002/12/13 01:4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覺得很抱歉的是,
後來關懷電子報一直沒有整理出防災知識篇,
主要是需要蒐集的資料很多,所以很難立刻推出來,
後來又因為一頭栽入棒球改革,
就擱置再擱置了。

等到我把媒體改革的文章寫到一段落,
我一定會去整理出防災篇的。


NO:2226_3
關魚  於 2002/12/13 02:44
Re:補充說明

其實我很好奇在這個網站上,
版主有沒有做過統計分析。

哪些領域的新聞討論佔最大宗?
哪些次之?
哪些領域從來沒有被討論過?

如果哪天管理群有時間來做這樣的事,
我相信統計結果將能明顯看出我這篇指出的問題。


NO:2226_4
關魚  於 2002/12/13 02:46
Re二度補充

唉呀,按太快了。

老實說,我很受不了在標題就以非常難聽的字眼,
指名道姓罵某某人的文章。

這些侮辱別人(不管這個人是誰)的標題,
看到我就會拒絕點進去看。

沒有人有權利侮辱別人,
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這是我堅持的。


NO:2226_5
電視兒童  於 2002/12/13 03:1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這是很詭異的說法
在野黨基於自身偏狹意識型態
因而大肆炒作工時案核四案
導致國內經濟秩序大亂國內民眾失業
這不知道跟民生有沒有關係?
還是又是被說成XX歸XX政治歸政治??
五十年以來的加害與污名化到現在還在持續著
還那麼多理由狡辯
算了
船鑿沉了大家一起死而已
除了那些美國人的爹娘如宋楚瑜馬英九李慶安之輩
白色恐怖就再繼續吧
只是這次是霉體下手而非警總

NO:2226_6
關魚  於 2002/12/13 03:57
Re:請不要亂扣別人帽子

電視兒童:

老實說,
我並不知道你所謂的「這是很詭異的說法」,
以及「還那麼多理由狡辯」,
這兩句話的精確意涵到底是什麼。

你說:
>在野黨基於自身偏狹意識型態
>因而大肆炒作工時案核四案
>導致國內經濟秩序大亂國內民眾失業

我想強調,你也犯了跟你所批判的對象一樣的毛病:
「把經濟不景氣和失業問題」太過簡化了。

在野黨把「經濟不景氣和失業問題」怪罪在扁政府頭上,
你把「經濟不景氣和失業問題」怪罪在媒體炒作工時和核四案上,
真的都太小看「經濟不景氣和失業」是如何受到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了。

經濟不景氣是全球現象,
當經濟龍頭的「美國」不景氣的時候,
台灣想要社會普遍的經濟景氣,
那是不符實際經濟市場的「奢望」,
「失業」則是在經濟不景氣下,
必然會產生的一種反應供需的現象,
但為了避免財團和企業主因只顧自我利益,
而罔顧勞工權益下所造成的「結構性失業」,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就需要進行必要的經濟改革政策,
包括徹底執行勞基法的相關法令,
至於在野黨的職責絕不在「怪罪都是執政黨的錯」,
而是需要仔細想想如何「監督和協助」執政黨做好經濟改革,
並且付諸改革行動,不是在旁邊扯後腿。


你還說:
>船鑿沉了大家一起死而已

你是指台灣的滅亡嗎?
老實說,我認為台灣這艘船永遠不會被鑿沉的,
台灣永遠存在,
政權卻是世代更替,
與其去維護任何一個政權,
都沒有保護台灣來得重要。

至於怎麼樣算是保護台灣?
我想我上面說的很清楚了,
精神在於:「生命優先,重視環境」,
只是不知道你在以相當刺眼的句子回應我的時候,
有沒有仔細讀過。

如果你去審視一下每年台灣因為交通意外死亡的統計數字,
再去瞭解一下每年台灣有多少家庭淪為「犯罪被害人」,
甚至去瞭解一下每年台灣有多少美麗山河被污染破壞,
也許,你就能稍微體會我的憂心。


NO:2226_7
關魚  於 2002/12/13 04:01
Re:補充推薦


想知道交通如何改善,請參考「讓愛傳出去,行人優先」新聞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157263j/index.html

想知道環境該如何保護,請參考「綠灣Club」: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greenbaytw/index.html


NO:2226_8
關魚  於 2002/12/13 04:32
Re:再補充推薦一個台灣國寶

去年我在「國家認同問題綜合討論」那一版,
就曾提到「曹永和院士」的觀念。

這位年高德劭的院士在台灣史研究是學界公認的「台灣國寶」,
也是中央研究院人文組第一位專長為「台灣史研究」的院士。

曹永和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台灣島史」概念,
目前已廣為各界接受。
他指出:
「過去台灣史學研究過分注重漢人觀點與政治變遷,
但應該把台灣當成一個獨立的歷史舞臺,
超越政治史的限制,跳脫國家單位的範圍,
將台灣放在世界的座標上,
探討從史前時代以來,
不同種族、文化的人群跟這塊土地互動的歷史。」

這位只有高中學歷卻自學苦讀終獲我國最高學術桂冠肯定的有德學者,
獲選院士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如此表示:
台灣人眼睛要看世界,千萬不要變成「本土沙文主義」。


NO:2226_9
電視兒童  於 2002/12/13 04:4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詭異的說法是指你的開欄文章
狡辯是泛指所有的XX歸XX政治歸政治的鄉愿思維
至於句子刺眼
這是互相的吧?
別人看著你的句子
又何嘗不感到刺眼?
沒有了國家主權的保護
你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問題要如何有解決之道?
我看不出來
有什麼理由不會因此變得更嚴重
我更看不出來
許多東西是不能憤世嫉俗自命清高的
你開欄文的這種說法
我們天天都被大半個國家機器跟霉體轟炸洗腦著
要鄉愿要息事寧人的話
反正看到不講話就好
時時刻刻被統支暴力強灌這種謬誤觀點
哪差得了再多一篇?
但是版上前輩對你有著如此高的期待
我私心感覺你應該是可以do a lot better才是
真的
許多事情如果連起碼的基礎都要打糊塗仗無法正本清源
那麼沒有基礎的建設
再多的努力也是沒用的吧
無根的浮萍風一吹就流走了
所以日治時代的夜不閉戶
半世紀之後還不是變成了盜匪橫行??
諸如此類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以上
有冒犯之處尚起見諒
但是你以上觀點種種謬誤與媚俗觀點
(這不是誰的問題,我們大家都是這樣被洗腦長大的)
我真的無法保持沉默

NO:2226_10
電視兒童  於 2002/12/13 04:46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台灣人眼睛要看世界,千萬不要變成「本土沙文主義」。

在一個本國棒球要發展卻仍尚須承受政治污染名詞如中華隊,中國兒女,chinese taipei等等的這種情況來看,我是看不到什麼本土沙文主義,只是看到不斷的言語暴力與污名化在對著本國人民打,打,打......

看世界應該不包括要被逼迫謊稱什麼我們中華兒女...這樣子的意識型態吧?還是只是一種偷換觀念,中國變成了全世界??


NO:2226_11
電視兒童  於 2002/12/13 04:5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精神在於:「生命優先,重視環境」,

如果連政權都只能聽天由命的去任由它「世代交替」
那麼你怎麼去保護生命保護環境?
當中的價值觀劣幣驅良幣你有何良方?
一個例子
日治時代的人民公德心如何?
對自然的尊重如何?
改朝換代半世紀後的今天又怎樣?
我們可是多出了太多之前看不到的問題喔


NO:2226_12
電視兒童  於 2002/12/13 05:4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這個純屬對事不對人
我是感覺這種什麼觀念
說得不好聽一點
這種溫情主義只是讓自己感覺很好,很舒服
但是對於大環境的改善是絲毫沒有幫助的
無論對環境的愛護,對人命的尊重,乃至於對人民幸福的關切
這些都是很嚴肅的課題
不是一些吃飽沒事幹的都市資產階級拿來自我包裝用嘴說說的
真的那麼愛護環境的話
為什麼不會用選票制裁把興隆公園跟仙跡岩給徹底水泥化的馬英九或是推動濫墾南投的宋楚瑜?
就讓大自然在水泥的窒息包覆人類濫墾之下嗚噎?都還無動於衷?
還有核四
有什麼比這個對自然的戕害還要大?
為什麼,我們需要你們奧援你們聲援的時候
你們都不見人影?
真的有心
就好好的作
不要老是半調子
或甚至是拿來作為偷換觀念或是污名化那些你不喜之人之用!

NO:2226_13
崇文  於 2002/12/13 09:4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對關魚言論不以為然的網友們,不用對她大加韃伐,她自己曾經寫過『這就是我前頭說的--
被罵的壞人有市場,被忽視的好人通常連市場的邊都沾不上。』(見關魚於2001/10/30 17:41Re: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關魚理性探討媒體問題但卻避談國家認同的議題,這就是所謂的十分強調民生場域但放棄在政治場域的發言權,放棄為台灣主體性在政治場域辯護,跟日本人限制台灣人進入法政領域,放鬆台灣人進入醫學領域的政策有異曲同工之效.

關魚在本版的形象是理性的,各位不要氣極敗壞地漫罵,這樣只會成就她的市場,排在點閱的優勢地位,加強她的影響力.

民生的議題我們應該加強,這就是所謂軟性內容,應該在本網站再建構出討論的版面,以吸引一般人的到訪,而且軟性內容的份量應該是媒抗版的十倍,讓一般人浸淫在豐富的軟性內容中,解除了防備的戒心,解決了親中媒體加諸一般人的迷障,心窗那開,才能重生.


NO:2226_14
關魚  於 2002/12/13 12:48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崇文:

我不喜歡回答情緒化的人的問題,
所以電視兒童的咚咚我懶得浪費寶貴的時間氣力了。
至於你說的,我回答如下:

我並沒有避談國家認同問題,
我的國家認同很簡單,兩國論是不必要去爭論的事實,
中國太遙遠,台灣是我永遠的家。

我也沒有說軟性內容的份量應該是媒抗版的十倍,
事實上媒體改革的道路本來就是殊途同歸,
親中派的媒體佔多數,這是台灣媒體的怪現象,也是需要改革的部分,
但是不是最迫切的部分呢?
對獨派意識非常強烈的人來說,的確是的,
但對我而言,就不是,人命攸關和環境攸關的才是。

我上頭不是講的很白嗎?
在政府、媒體和各位奢談統獨之前,我實在要請問一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責任盡到了沒有?
如果沒有,那所有的批判和行動不都是本末倒置了嗎?
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其中大半要吃喝拉撒睡和工作,
剩下的時間是很寶貴的,要怎麼運用才能真正改善社會?
請牢記:沒有命,哪有家和一切呀!更不用提國來國去了!

我想你跟電視兒童可能很幸運,
一、身旁沒有因為交通意外過世的親朋好友,
二、也沒有因為環境污染而生病的親朋好友,
三、大約也沒有別人的惡意犯罪而淪為「犯罪被害人」的親朋好友,
所以你們有時間氣力去談國家認同,
而我,雖然也很幸運的,親朋好友都活得好好的,
但我的採訪對象和網路上的朋友有很多位是上面三種的其中之一。

叫一個自己的兒子被公車撞死的媽媽去關心國家認同?
她會覺得關心交通制度和設施如何改進比較實際;
叫一個自己的爸爸因長期喝了環境污染水而陷入長期臥病狀態的兒子去關心國家認同?
他會覺得關心如何保護環境不再遭受污染比較實際;
再舉一個例子,叫美濃的居民去關心國家認同?
他們會覺得如何確保政府不會興建美濃水庫來破壞他們美麗的家鄉比較實際;
叫一個自己的女兒被別人殺害到重傷的爸爸去關心國家認同?
他會覺得如何改善社會治安比較實際............

如果你們實在覺得這些跟人命和環境有關的問題,
應該被擺在討論國家認同之後,
那麼,我們就不用再對話下去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不奢求獲得每一個人的認同,
我只希望能找到理念相同的人一起努力往前走。

讓一般人浸淫在豐富的軟性內容中,解除了防備的戒心,解決了親中媒體加諸一般人的迷障,心窗那開,才能重生.


NO:2226_15
關魚  於 2002/12/13 12:49
Re唉呀,版主,怎麼出現這一句?

上面那則留言,最後一段:

「讓一般人浸淫在豐富的軟性內容中,解除了防備的戒心,解決了親中媒體加諸一般人的迷障,心窗那開,才能重生.」是多貼的。

煩請版主或代理版主幫忙刪除,謝謝。


NO:2226_16
關魚  於 2002/12/13 13:22
Re:我倒是樂意談談如何實踐國家認同

喔對了,既然談到國家認同問題,我還不妨多講一點。

任何事情,我都覺得不該空談,應該要努力實踐,
所以除了努力保護台灣人民的生命和環境,
我是這樣實踐我的國家認同的:

一、去旅行時,我會努力跟不同國家的外國人解釋「台灣」和「中國」的不同。

(批ㄟ司:最遠的一次,我在阿拉斯加北極,跟有牌照的耶誕老人介紹台灣在哪裡,哈哈!)

二、我開始工作後,就不花錢買聯合報,我在網路、報社和採訪單位看免錢的。

三、有一家週二週五出刊的「麗台運動報」,自從它把陳金鋒寫成中國人我就拒買了。

(批ㄟ司:我一直覺得這家運動報實在是莫名其妙,應該叫「賣台」運動報才對)

四、在任何一個選舉中,我的票絕不投給大中國主義者。

五、對已知赴大陸投資生產的企業,購買他們的產品時會持審慎保留態度。

六、我想去捐印十本由「總統府國土保育與開發諮詢委員會」出版,
名叫做「福爾摩沙:Wise or Stupid」的2003年記事本,送給各方朋友。
因為這是台灣第一本以「反省國土保育問題」為主題設計的記事本,內容超棒!

(批ㄟ司:該諮委會由李遠哲擔任召集人,賀陳旦好像是執行長還是總幹事之類的)


-----------------------------------------------------------------------------

其實關心國家認同問題的朋友,
不妨另外開一個版面談論:
「大家如何實踐自己的國家認同?」

像之前不是有個「我不投馬英九的理由」大調查嗎?
那正是一種對國家認同的實踐。
但在投票之外,
我會很有興趣看看大家在別的方面是怎麼做的,
有更好的方式,我絕對會樂意效法學習。


NO:2226_17
Leopard Cat  於 2002/12/13 13:2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我不當調人只是發表個人看法

單刀直入好?

還是迂迴側攻好?

都好!都好!

兩者並行,分進合擊。

現代版項羽劉邦誰先攻入咸陽城呢?

不對!不對!

我們要的應不只是咸陽城•••呵呵∼


NO:2226_18
PFCA  於 2002/12/13 13:2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補充一點:
我加油只加中油的汽油!!

NO:2226_19
關魚  於 2002/12/13 13:30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Leopard Cat:

你說的對,這也是我想強調的「殊途同歸」,
改革的道路不會只有單線道,通常是多線道的,
只要大家都是抱著熱誠在努力往前走,
總有一天台灣的媒體改革能走上康莊大道的。


PFCA :

哈哈,但我不開車也不騎車。


NO:2226_20
關魚  於 2002/12/13 14:29
Re:補充說明


「福爾摩沙Wise or Stupid」紀事手冊『助印』請參考:
http://www.e-charity.com.tw/news/news_Show.asp?serial=98

NO:2226_21
關魚  於 2002/12/13 15:40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民生方面的新聞,有幾個領域個人認為需要特別重視:

一、醫療新聞:

因為跟人命健康直接相關,
一則錯誤的醫療新聞之殺傷力遠多過一則錯誤的緋聞報導。

二、環保新聞:

因為跟寶島美麗環境直接相關,
一則盡責的環保新聞之作用力遠強於一則政治口水新聞。

三、教育新聞:

因為跟未來每個世代的人民直接相關,
一則妥善的教育新聞之影響力遠大於一則殺人放火新聞。


NO:2226_22
崇文  於 2002/12/13 16:1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一、去旅行時,我會努力跟不同國家的外國人解釋「台灣」和「中國」的不同。
--------------------------------------------------------------------
關魚文筆流暢,key in 速度快速,掛在網上的時間長,一人可當十人用,影響力遠大於一般人,若是有心為台灣的主權奮鬥,在台灣跟台灣人多談台灣與中國的不同才是,台灣要團結就是要像您這樣的人去跟自己人解釋台灣與中國的不同.

二、我開始工作後,就不花錢買聯合報,我在網路、報社和採訪單位看免錢的。
-----------------------------------------------------------------------
有那麼多時間看免費的親中媒體新聞,又有清晰的頭腦,為何不多寫寫評論文章,若僅止於不買或不看,只不過是獨善其身.

三、有一家週二週五出刊的「麗台運動報」,自從它把陳金鋒寫成中國人我就拒買了。
(批ㄟ司:我一直覺得這家運動報實在是莫名其妙,應該叫「賣台」運動報才對)
-------------------------------------------------------------------------
除了自己拒買,有否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去誘導旁人也拒買,或以這種例子機會教育旁人.


四、在任何一個選舉中,我的票絕不投給大中國主義者。
-------------------------------------------------------------------------
相同的,善用任何機會影響旁人,分析何謂大中國主義者.

五、對已知赴大陸投資生產的企業,購買他們的產品時會持審慎保留態度。
--------------------------------------------------------------------------
自己做到了,也要把自己的經驗體會告訴旁人,購買中國生產的產品有甚麼不良的影響.

六、我想去捐印十本由「總統府國土保育與開發諮詢委員會」出版,
名叫做「福爾摩沙:Wise or Stupid」的2003年記事本,送給各方朋友。
因為這是台灣第一本以「反省國土保育問題」為主題設計的記事本,內容超棒!
-------------------------------------------------------------------------
前面五項您如果善用您的長處,發揮了影響力,會比您捐印十本福爾摩沙:Wise or Stupid 更有用,人是主動,書是被動,很多人書是拿來擺著好看的.
您的實踐法實在不相稱於您的實力與影響力,如果台灣人像您這樣的都如此,不如讓共產黨直接統治.


NO:2226_23
關魚  於 2002/12/13 16:14
Re:實踐國家認同的補充

承NO:2226_16,補充如何實踐國家認同:

七、我用工作空檔和休假來發行「關魚關懷電子報」:

http://enews.url.com.tw/aboutfish.shtml

(批ㄟ司:這份電子報的介紹請參考下一則留言)


八、我將利用工作空檔和休假再發行一份「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

(批ㄟ司:以後會談種種媒體改革問題,當然也會包括媒體的國家認同問題囉)


NO:2226_24
關魚  於 2002/12/13 16:37
Re:崇文,我必須這樣回答你

留完上則才發現崇文的留言,茲回應如下:

敬答崇文:

這兩天的掛網時間長,
是因為我這兩天在家休假養病,
(感冒拖了一個月還沒好,最近氣溫變冷又加重......)
至於打字速度快,
是工作訓練加上這三年在網路大量寫文章的結果,
所以我一分鐘可以打一百多字,用的還是自然注音法喔。


這樣說好了,崇文,
你覺得我應不應該先做好我的本職工作?
我是一個報社記者,
我想我比許多其他報社記者都要認真投入我的本職,
所以我平常工作時間,每天平均是十至十二小時。

然後呢?

我每天花二到四個小時,經營幾個網站:

一、關於關魚新聞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index.html

二、關於詩歌新聞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1/index.html

三、中華隊加油!台灣棒球向前走家族
http://tw.club.yahoo.com/clubs/twbaseball

四、五暫時省略,主要是用了別的名字在做其他有利台灣的事,目前不方便透露。

(這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報社主管發現,等我不去作記者去作老師時就可以公佈了)

六、關於媒體改革新聞台
http://mypaper3.ttimes.com.tw/user/aboutfish2/index.html

是這兩天在休假養病狀態下,仍需要犧牲睡眠時間才能好好經營的討論媒體台。

--------------------------------------------------------------------------

然後我每個星期要花八到十個小時的時間編兩份電子報:

一、台灣棒球電子週報:

http://enews.url.com.tw/etwbaseball.shtml

二、關魚關懷電子報:

http://enews.url.com.tw/aboutfish.shtml

可預見,將來「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
我每個星期要再多出兩個小時的負擔。

---------------------------------------------------------------------------

在身心狀況都允許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不想做事的低潮期,你說是吧),
我幾乎是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發揮個人所長在為台灣做事,
有時熬夜還被我父母和好友勸告:「請你趕快去休息..........」,
所以我非常「問心無愧」。

我並不是在說自己有多偉大,
只是回應你的質疑,我必須要一一舉證。


我喜歡災區民間組織的領導人所講的兩句話:
「互相協助,反求諸己」,
「多看看別人做了些什麼,而非沒做什麼」。

可不可以讓我這樣反問你,
你在要求我的同時,
你自己又做了哪些呢?
我真的很希望知道,
很希望在這裡看到你的答案。


NO:2226_25
關魚  於 2002/12/13 16:42
Re:還要回應介紹關懷電子報的留言

承NO:2226_24,補充「關魚關懷電子報」的介紹。

生命因關懷而有光采:記【關魚關懷電子報】的發行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422510_2001-10-18_14-28-57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你看到了什麼?
口水爭論、殺人強暴、災難眼淚、八卦緋聞佔去絕大部分的篇幅。
媒體傳播的內容是社會教育最廣大也最重要的一環,
但我們每天從媒體得到了什麼教育?
媒體一天到晚告訴我們台灣的人事物有多壞多壞,
但台灣真的有那麼壞嗎?
平均說來,這問題的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只要你把自己所碰到的好人和壞人數目算一下就很清楚。

我們常常對那個昨天踩痛自己腳的人罵上好幾天,
對今天好心扶跌跤者起來的人卻是轉個身就遺忘,
一般頂多說聲謝謝,甚至懷疑那好心是另有居心。

社會病了,是因為我們的心都病了。
因為病了,我們看不見別人的好,看不見台灣的好。
因為病了,我們對周遭事物的抱怨責怪遠多於關懷。

投身媒體工作這五年來,我一直在思考:
為什麼主流媒體散佈關懷訊息的篇幅總是這麼有限?
要如何才能培養出大眾的關懷心,並採取有效行動?
此外,關懷個案是比較容易的,
要如何關懷出一個可以顧及廣大弱勢的制度?

在媒體歷練這些年來,
我非常感謝能當上一個記者,
跟採訪對象和資深記者不斷學習,
並激勵出我目前的能力和視野。
這份感謝和我從小愛多管閒事的個性,
促成了「關魚關懷」電子報的誕生,
藉由這份電子報,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相信:

「生命因關懷而有光采,世界因光采而有希望。」

當你感到世界充滿黑暗無望時,
關懷周遭便是點燃火苗的起點。

關魚
2001/10/18

批ㄟ司
「關魚關懷」電子報原則上一週發行一次,
但遇工作忙碌或靈感充沛時會變成不定期。
頭三期將會密集發行,以確認本報風格。
在十月十九日之前就訂閱的朋友,
將會在十九日凌晨收到一份實驗性質的試刊號,
內容是「納莉風災後,讓我們學會牽起同胞的手。」
此電子報風格的最大特色在於附有插圖,
每一個插圖都是我根據文章內容用小畫家所畫的,
萬一大家時間太忙沒空看文章,仍可瞄一眼圖片。

圖文版權所有,請勿剽竊和另做商業用途。
只要附上作者正確姓名,每篇都歡迎轉寄。

在此先預告未來兩個月可能發行的內容:

一、請牢記在台灣生存的防災知識
二、心中有陽光,窗外有藍天
三、「提振社會低迷士氣,傳承台灣世代才情」之夢幻企畫書
四、你的一票就是改革的契機
五、選前仔細考慮,選後用心監督
六、知識份子,請回家鄉帶動民主憲政教育
七、「尊重生命、愛惜環境」的關魚式教育
八、犯罪被害者和加害者的人權天秤


NO:2226_26
關魚  於 2002/12/13 16:46
Re:至於如何做好一個記者本職


至於我如何盡到一個記者的本職呢?
請參考關魚的記者新兵手記欄: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2&type;=show_post&post;=2217

NO:2226_27
關魚  於 2002/12/13 16:48
Re對於崇文的不公平評語

囉唆補充一句:

崇文說:
>「如果台灣人像您這樣的都如此,不如讓共產黨直接統治.」

這頂帽子恕我實在無法接受,
因為我實在巴不得有更多台灣人像我這樣。


NO:2226_28
關魚  於 2002/12/13 17:04
Re:還有一點,打字慢的人大概不太能體會

這點是剛剛因為手腕突然有點發痛,我才想到的。

算一算,我每天在報社寫的報導、在網路發表的文章、回應別人的留言,
還有在網路上「開會」(於聊天室討論台灣改革大計),
這個月,平均是每天要打「一萬字」。

剛為何手痛?因為昨天打了兩萬字,唉唉。

我還是先把編輯「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的事情擱著,
出門去看國術館的筋骨老師父檢查一下比較好。


各位回頭見。


NO:2226_29
關魚  於 2002/12/14 02:20
晚安囉各位


包著膏藥打字感覺挺特別的。
關心我的人別急著催我去休息,
我今天會提早睡覺啦,
啊順便廣告一下:
那個「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現在開始接受訂閱,
創刊號預計下週一推出喔:
http://enews.url.com.tw/aboutfish-1.shtml

(批ㄟ司:那個創刊日期是系統錯誤的關係,要等到下週一才能改過來)


各位,晚安囉。


NO:2226_30
關魚  於 2002/12/15 22:20
Re:台灣之美之最

承NO:2226_23,補充如何實踐國家認同:

十、無法出國旅行時,我樂愛在台灣度假,以發現更多台灣之美。

我常跟朋友說,
如果你這輩子沒去過太魯閣,
你就白住在台灣了。

幾年前,朋友送我一本書叫「永遠的太魯閣」,
裡頭有首陳黎寫的「太魯閣•一九八九」,
一讀完我就深深的愛上這首詩,
直到現在,它還是我讀過的詩裡最喜歡的一首。

以下的詩取自網路版:
------------------------------------------------

太魯閣•一九八九

1

在微雨的春寒裡思索你靜默的奧義

那寬廣是一親密的貼近

萬仞山壁如一粒沙平放心底

雲霧推抹

濕潤中流轉、靜止的千綠

那溫柔彷彿呼吸

如一葉之輕落,如一鳥之徐飛

又彷彿一樹花之開放

在陡峭光滑的巖頂絕壁

那深沈納苦惱與狂喜

莊嚴若蓊鬱的雨林

墨藍的星空,那激越

如兔脫禽動

穿過去夏滂沱的山洪

奔躍於陽光的早晨

我彷彿聽見生命對生命的呼喊

在童年遊戲的深潭

在昨夜驚覺的夢境

我彷彿看見被時間扭轉、凝結的

歷史的激情

在褶皺曲折的岩面

在亂石崩疊的谷底

那紋路如雲似水

在無窮盡山與山的對視間

在無窮盡天與地的映照裡


然而你仍只是不言不語地看著我

行走過你的山路

看著我,一次又一次地

在你的面前仆倒

一如千百年來那些在你懷裡

跌倒的,流血的,死去的


2

多少次,你讓你的孩子在你的懷裡

跌倒,受傷又站起來

多少次,你讓他們在腐葉四佈的密林

行進並且迷路

你看見青春像飛瀑急濺

隨澗水流入遙遠的大海

你看見浮雲負載夢幻

緩緩消失於更巨大的夢幻

你讓他們尋覓一塊磐石靜坐沈思

你讓他們攀倚著鐘聲進入黃昏

在暴雨中成長

你讓他們佇立在斷裂的崖邊

看滴水穿石

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你讓紅毛的西班牙人到你的峽口採取砂金

你讓紅毛的荷蘭人到你的峽口採取砂金

你讓被滿州人驅逐過海的中國人到你的峽口採取砂金

你讓驅逐走滿州人的日本人到你的峽口採取砂金


到你的峽口築壘,架砲,殺人

到你的山腰築壘,架砲,殺人

到你的溪頭築壘,架砲,殺人


你聽走進來的漢人對刀下的人說:

「投降吧,太魯閣番!」

你聽走進來的日本人對槍下的人說:

「投降吧,太魯閣番!」

你看著紋身的他們漸次從深山遷往山麓

從山麓遷往平原

你看著他們漸次離開他們的家

不言不語


3

你看著他們漸次離開他們的家

來到你的身邊

那些被中國人驅逐過海的中國人


帶著戰餘的炸藥,鄉愁,推土機

他們在你糾纏的骨骼間開鑿新的夢

有的失蹤於自己挖掘的隧道

有的跟著落石沈入永恆的深淵

有的留下一隻手,一隻腳

學堅毅的樹站立風中

有的脫掉舊袍,拿起鋤頭

在新開的路旁釘立新的門牌

跟著新認識的異鄉女子,他們學習

接枝,混血,繁殖

一如一遍遍種下去的加州李,高麗菜,二十世紀梨

他們把自己種進你的身體


他們把新的地名掛在新開的路上

春天的時候

他們偉大的領袖,戴著勛章

到一個叫天祥的地方撿賞落盡的梅花

他們把御榻鋪在溫泉的小徑,頂著熱氣

大聲朗讀正氣歌

但你不是華清池,不是馬嵬坡

不是迢遙朦朧的中國山水


那有名的大千居士,顫巍巍地扶著

比山間雲霧還虛無的美髯

在你具體的臉上

用半抽象的潑墨揮霍鄉愁

他們在你的山壁上畫長江萬里圖

但你不是山水,不是山水畫裡的山水

從你額際懸下的不是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不是范寬的谿山行旅圖

對於那些坐著冷氣巴士遊覽你的人

你是美麗的風景

(就像四百年前乘船經過東邊海上,用奇特的聲調

呼喊福爾摩莎的葡萄牙人)

但你不叫福爾摩莎,雖然你是美麗的

你不是帶走的、掛著的、展覽的風景

你是生活,你是生命

你是偉大真實的存在,對於那些

跟著你的血脈一同顫動、一同呼吸的你的子民


4

我尋找濃霧的黎明

我尋找第一隻飛過峽口的黑長尾雉

我尋找隙縫中互相窺視的木藍與大戟

我尋找高聲讚頌海與旭照的最初的舌頭

我尋找追逐鼯鼠的落日的紅膝蓋

我尋找跟隨溫度變換顏色的樹的月曆

我尋找風的部落

我尋找火的祭典

我尋找跟著彎弓響起的山豬的腳步聲

我尋找枕著洪水睡眠的夢的竹屋

我尋找建築術

我尋找航海學

我尋找披著喪服哭泣的星星

我尋找吊鉤般懸起血夜與峽谷的山月

我尋找以鐵索綑綁自身,自千丈高崖垂下將自己與山一起炸開的手指

我尋找鑿壁的光

我尋找碰撞船首的頭顱

我尋找埋魂異鄉的心

我尋找一座吊橋,一條沒有鞋帶的的歌也許是

我尋找回聲的洞穴,一群意義豐富的母音子音:


桐卡荖,旁給揚,塔比多

礑翁乾,洛韶,托魯灣

托博閣,斯米可,魯玻可

可巴洋,巴拉腦,巴托諾夫

卡莫黑爾,卡魯給,玻卡巴拉斯

喀拉胞,達布拉,拉巴侯

卡希亞,玻希璃,達希魯

希黑干,希達岡,希卡拉汗

卡奧灣,托莫灣,普洛灣

伏多丹,巴支干,欣里干

得呂可,得卡倫,得給亞可

沙卡丹,巴拉丹,蘇瓦沙魯

布拿俺,玻魯琳,達布可俺

烏歪,陀泳,巴達幹

達給黎,赫赫斯,瓦黑爾

斯可依,玻可斯伊,莫可依希(註)


5

我尋找回聲的洞穴

在微雨的春寒裡思索這卑微地上

居留的秘密

秋天的時候,他們結伴行走於峽谷的山道

在樹林間、溪水邊等候的

也許是一群忽然湧出的獼猴

也許是兩間沒有主人的竹屋,靜立在

荒廢的耕地旁

在更遠的古道,他們跨過一叢蔓草

再一次遭遇埋伏的日軍戰壕

更遠處是一座茅草搭建的山胞獵寮

以及兩三塊,最近一批考古隊員

留下來的陶片


我們繞過迴頭灣

行至九株老梅所在的吊橋

在日本警察駐在的地方,一個現代郵差

愉快地把郵件分投進不同的信箱裡

取走它們的也許是走兩小時路,過吊橋來的

蓮花池老兵

也許是坐著搬運車一路顛簸而下的

梅村婦女


你們顛簸地走進黃昏的村落

一個強健的村中男孩興奮地跑過來迎接

矯捷的身影彷若五十年前他外祖父

追獵的山鹿

「爸爸已經燒好茶等你們了!」

竹村,他們家園的名字

多麼像他父親年少時讀過的唐人的詩句

一如五十年前在此耕獵的泰雅族人

他們過海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種植他們的果樹,養育他們的兒女


6

在微雨的春寒裡思索這卑微地上

居留的秘密

鐘聲推移鐘聲

群山在群山之外

我拾級而上,暮色中傾斜走近

巖頂禪寺的梵唱

彷彿那反覆的波浪

彷彿你寬遠的存在

這低迴的誦唱何其單純又何其繁複啊

包容那幽渺的與廣大的

包容那苦惱的與喜悅的

包容奇突

包容殘缺

包容孤寂

包容仇恨

一如那低眉悲慈的菩薩,你也是

不言不語的觀世音

無緣、同體地觀看天開地闢,樹死蟲生

山水有音,日月無窮

我彷彿聽見生命對生命的呼喊

穿過空明的山色,水色

穿過永恆的回聲的洞穴

到達今夜


萬仞山壁如一粒沙平放心底

陳黎,一九八九.三

註:這些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的古地名,在泰雅族語裡皆各有所
指。如塔比多,今之天祥,原意為「棕樹」;洛韶,原意為「沼
澤」;達布可俺,原意為「播種」;巴支干,原意為「必經之路」;
普洛灣,原意為「回音」。參閱廖守臣著《泰雅族的文化》(台北,
一九八四)。


NO:2226_31
關魚  於 2002/12/15 22:22
Re我最感動的一段

在這首超級長詩中,
這段是讓我最感動的:

---------------------------------------

但你不叫福爾摩莎,雖然你是美麗的

你不是帶走的、掛著的、展覽的風景

你是生活,你是生命

你是偉大真實的存在,對於那些

跟著你的血脈一同顫動、一同呼吸的你的子民

---------------------------------------


NO:2226_32
S.I.  於 2002/12/15 23:00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我也喜歡這一段

************************************
但你不叫福爾摩莎,雖然你是美麗的

你不是帶走的、掛著的、展覽的風景

你是生活,你是生命

你是偉大真實的存在,對於那些

跟著你的血脈一同顫動、一同呼吸的你的子民
******************************************

反過來講,

上海的繁華, 還是九寨溝的奇美,

只是可以輕易帶走、掛著、用來展覽的風景,

不是生活,不是生命

更不是跟著島嶼蕃薯的血脈一同顫動、一同呼吸的子民真實的存在.


批A酥: 我不反對有人罵髒話, 因為[禮失求諸野]是我的人生體驗.


NO:2226_33
broca97  於 2002/12/15 23:40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瞭解愛護孕育自己的地方,
自然就會產生認同,
當他發生事情,
就會想去保護他。
過去教育和媒體灌輸下,
大多數人對中國遙遠的土地與文化,
比我們真正生活的土地與四周的文化來得熟悉許多。

我們的媒體已經太過泛政治化了,
連核四這樣民生議題都完全餡在政治對決的框框,
或者是,他們就是刻意想那樣搞得一片烏漆嘛黑,
如果隨著他們起舞,在他們設定好的框框內,
要玩得過莊家有這麼容易嗎?

從生活四周與大家息息相關的地方破除媒體常見錯誤,
讓看的人很容易接受,進而增加判斷力的話,
他在其他領域的見識自然也會有所進步。
每個人在自己關心的領域求進步,
累積起來就會有大的進步。

與媒體對抗有許多高手,
有很多欄如果偏離媒體太多,
還是該放到政經論壇比較好。
如果有太多情緒性文字集中在太政治方面,
那會非常可惜,也會嚇跑不小心循線來的網友,

我一直認為環境比人一時的輸贏重要,
人的成功失敗是一時,
自然有後來的人繼續努力下去,
環境沒了,就沒後來了,
更對不起其他生物,
嗯,扯太遠了。


NO:2226_34
S.I.  於 2002/12/16 00:1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贊成把焦點集中在媒體常見錯誤, 本站如果足以讓高中以上學校做為通識教育中, 解讀媒體技巧的範例網站, 影響力之大不止足以會讓統媒尿濕褲子, 也可以在根本上加強臺灣人的公民教育.

NO:2226_35
正常人  於 2002/12/16 00:1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這才是真正的與媒體對抗ㄚ...
理性的面對問題
希望大家能正視媒體的亂象
而不是只在意識形態裡鑽牛角尖

有空一定會去關魚大大的網站裡拜讀您的大作


NO:2226_36
關魚  於 2002/12/16 00:2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broca97:

你說的太好了,你說的就是我想表達的。


正常人:

叫我關魚就好,不用加敬稱了,歡迎你到我各網站來坐坐。


NO:2226_37
關魚  於 2002/12/16 00:27
祝福台灣,我美麗的母親

樓下這篇是我去年十月寫的,
記得是因為以前在媒抗討論國家認同問題時的有感而發,
那版被炸掉還沒恢復,
我就先補充在這裡。


〈祝福台灣,我美麗的母親〉by 關魚,2001/10/22


至今我去過十多個國家,包括中國大陸。
我的護照上,國籍寫著ROC,
每個海關問我「Where are you from?」
我當然都回答「Taiwan.」
只要回答我是來觀光或度假的,通常就不會被刁難,
但如果說是來「採訪工作」的,
就會問比較久,這是海關的常態。
跟外國人和中國民眾聊天的時候,只要聊得愉快,
我都會跟他們說:
「歡迎有朝一日來台灣玩,台灣山水和人民都很棒喔!」
如果有時間介紹得比較久,我還會拿紙畫個圖跟外國人說明:
台灣本島旁邊有金門、馬祖、澎湖、蘭嶼、綠島,
後面三個小島的海域都有珊瑚礁,
是潛水的好去處,海底風光美得不得了。
除了馬祖還沒去過,其他離島我至少都去住過一個晚上了,
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馬祖看看。


這些年在媒體工作,
親眼看到台灣有很多好人好事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發生著,
讓我打從心底深深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我常常跟外國人介紹:

台灣各族原住民的歌舞真是棒極了,
不聽聽原住民的音樂會很遺憾;
台灣的山脈有雄壯有秀麗,
不去親眼看看親自爬爬會很可惜;
台灣東海岸是人間淨土,
有全球最美麗神妙的太魯閣國家公園;
台灣還有慈濟,
在世界各地幫忙貧窮和苦難的人,散佈台灣的愛心。
台灣的人民通常對外國人都很友善很熱情,
也都會說幾句英文,
台灣有環島鐵路,交通非常方便,
所以不怕在台灣迷路。


在台灣史研究中,有一位國寶級人物「曹永和」院士,
在國際學界只要提到研究台灣早期歷史,
無人不知曹院士響叮噹的名號,
然而他的謙和與飽學,卻是數十年如一日,
像個卑微的老人在漫無止境的學路上默默耕耘著。
(他的事蹟用google搜尋「曹永和」就可以在網路上跑出一串,
聯經出過他的傳記「自學典範」)

他曾說:
「不管時代環境怎麼變化,只要是生活在台灣的人,
跟台灣的關係是不會變的。」

曹永和研究台灣史最大的貢獻,
在於首創「台灣島史」的概念,
強調過去台灣史學研究太注重漢人觀點與政治變遷,
卻不曾徹底看清「台灣是一個獨立的歷史舞臺」,
早從史前時代,
就有不同種族、文化的人群在台灣島上創造歷史,
台灣島史的中心主旨便是:
「只有超越政治史的限制,跳脫國家單位的範圍,
朝人民、區域的歷史發展,
才更有助於顯露台灣歷史的真貌。」

感謝曹永和院士的教導,
我不再糾纏於政治和國家的思考架構裡,
而是同土地和人民站在一塊,深切體認:
「土地是我的故鄉,人民是我的同胞。
至於政權由誰統治,是我們要齊心去選賢與能的。」


出自「關於關魚」新聞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454055_2001-11-09_16-34-30


NO:2226_38
關魚  於 2002/12/16 14:17
Re:台灣詩人李敏勇

一年前承蒙好友送了李敏勇的漢英對照詩集「如果你問起」(圓神出版),
在火車上襯著島嶼的風景閱讀,
在每首特別有感覺的詩旁,
皆以詩寫下讀後感。
樓下這首,剛好討論到詩人眼中的國家認同問題:

----------------------------------------
《國  家》 李敏勇,1997


我的國家
只隱藏在我心裡

沒有鐵絲網
沒有警戒兵

用樹葉編成的旗幟
飄揚在風中

樹身就是旗桿
遍佈島嶼的土地

有鳥的歌唱在樹林裡
隨著風的節拍回應自然的呼吸


NO:2226_39
關魚  於 2002/12/16 14:18
Re:我在火車上寫感想

樓上那首詩當時我襯著窗外的台灣風景讀了好幾遍,
立刻寫了感想如下:


【手詩】詩人的國家

有一個國家
用自由當邊界
以包容為領土
凡有生命皆是子民

那個國家實行自然主義
信奉平等
共同的語言是


那是詩人的國度
是我的
希望也是
你的


關魚
2001/12/8


NO:2226_40
關魚  於 2002/12/16 17:28
Re:看到某人開某話題後的感慨

剛剛又看到有網友談媒體人的國家認同問題。

我想起一件在去年納莉風災期間發生的真實故事。

MARK是我乾妹妹的好朋友,他是加拿大人,女朋友是越南裔英國人。

納莉將台北淹成水鄉澤國那天,
MARK說早上醒來看窗外淹水淹得嚴重傻了眼,
突然聽到對門有人在哭,一看是鄰居老阿婆。
老阿婆的兒子是殘障者,
看著大水她沒力氣把坐輪椅的兒子搬到樓上去,
於是無助的哭泣著。

MARK一聽,馬上請女朋友一起幫她忙,
搬阿婆的兒子也搬阿婆家的重要物品。

我想問:
MARK會是第一個聽到阿婆哭聲的鄰居嗎?
如果不是,那些聽到哭聲的台灣鄰居為何不伸出援手?

現在的我還想問:
如果欠缺對生命的基本悲憫,
到底有什麼資格談國家認同?


批ㄟ司:(樓下這段是去年九月十七日水淹台北城當天寫的)

大安區大概是全台北最幸運的一區了,
這裡有水有電也沒怎麼淹水,
可是看著新聞惦記著北部同胞們的平安,
家族住北部和中部的朋友都還好嗎?
颱風現在滯留中部,務請中部朋友嚴加戒備,
尤其草嶺潭面臨潰潭邊緣,下游已開始緊急疏散,
請中部居民不要嫌麻煩,務必配合保命要緊。

七十年來最大雨量又適逢滿潮,
總統府前面也淹水,台北車站和捷運地下站的軌道全部變成小河流,
台北的災情之慘,
一如我前天寫預警文章時的預期,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377769_2001-09-15_13-03-11)
我沒有預言家的欣慰,
只有對政府高層和媒體高層聯手輕忽人命和防災的憤慨和無奈。

例如自由時報今日從頭版到六版通通做九一一新聞,
只在頭版、七版上半和八版做了颱風消息,
對照今日的淹水災情慘重,非常令我感慨。
不是只有自由時報這樣做,中時也一樣,
但中時多了第三版做颱風消息,
並在十二版做了總統查勤首長不在指揮中心的報導,
配上首長們那些擺明不懂災害防救法的辯解。
今日聯合報我沒看,但想來情況是差不多的。

那昨天呢?昨天的早報,報導颱風的消息更少,
媒體高層完全沒有意識到怪颱從東北侵入的路徑,
加上夾帶的驚人雨勢,對台灣北部有多麼危險。
我前天就貼出的那篇納莉颱風與九一一事件,
罵的是電視,但報紙,真的也好不到哪裡去。

明天早報,颱風災情報導會多一點,
我預測至少會多三、四個版,應該是更多。
但媒體高層若不能打破「只做災情不做預警」的報導迷思,
那就永遠只有報導災情的份。
中時言論廣場今日右下角一塊「重視屏東土地污染」的呼籲,
凸顯了本土老百姓身家環境不被注意的可憐處境。
很早以前我就想問:
「台灣媒體高層為了自以為是的世界觀,
犧牲了多少對自己家園該有的注意力?」

今天下午想打電話去自由時報和中國時報的讀者反應專線表達不滿,
但......響了很多聲沒人接,
後來才知道有好幾家電視台和三大報都成了泡水受災戶。

我不想幸災樂禍,我只想對所有媒體高層說:
「你們也嚐到受災戶的滋味了,
下次懂不懂得事前防災警告報導的重要?」


NO:2226_41
關魚  於 2002/12/16 18:34
Re:關於我差點被馬團隊的意識型態謀殺一事

我一直很想寫篇名叫「意識型態如何殺人」的文章,
因為我在去年納莉風災過後,
因馬團隊和中央之間存在意識型態之爭,
而差點被馬團隊愚蠢的災後交通政策「謀殺」,
這是我死也不選馬英九最重要的理由。
(但之前在寫我不選馬英九那欄時,一時沒有想起來)

那是台北城水退之後的第二、三天,
沒有捷運的台北城陷入空前交通紊亂,
馬團隊不接受中央交通部釋出的配合善意,
換句話說就是:
「你說的政策再好我都不要,我一定自己規劃才行」。

然後呢?
我家門口那條馬路在上下班時間,
靠行人道的那個線道被畫成公車專用道,
所有車一律不准停靠,
包括計程車在內。

對於我這個老是用計程車在趕時間跑新聞的人來說,
我去哪裡招計程車?
我得冒著生命危險跑到第二線道去招車,
結果真的差點被橫衝直撞的摩托車撞倒,
而且這個「差點」,兩天之內發生三次!!!!

這是為什麼我在媒體改革觀念篇,
寫到記者遇到的鳥事時,
我會特別寫了「差點被車撞死」這一句,
因為那是我被馬團隊氣到七竅生煙的親身經歷。



NO:2226_42
關魚  於 2002/12/16 19:23
Re:補充說明

後來為什麼沒能寫「意識型態殺人」那篇?
因為當時我還在忙著寫別的東西,
包括本職的報導和在各常去網站的救災呼籲。

一週之後,我對馬團隊的氣憤已經逐漸淡化,
取而代之的是樓下這篇的心情:

◎心中有陽光,窗外有藍天◎ 關魚,2001/10/6


在納莉颱風後,住台北的我出於本能地對每次豪雨都很敏感。
利奇馬颱風期間,除了默禱上蒼垂憐這塊土地和我的同胞,
便不時哼著以下的歌曲鼓勵自己:


《Because of you》
====================================================
就要下雨,今天將是一個憂鬱的天氣
但我知道雨後會天青
因為我相信陽光,就像我信任你

你看烏雲已散去,陽光再度照映綠草地
你看那彩虹,像夢一樣直達到天際

我不知道人間的事有多少的永恆不渝
我不知道人間的路有多少的曲折崎嶇
只知道愛像陽光給我溫暖,不分四季
Because of you
====================================================


我邊唱邊想著那群可敬的還住在危險區域的中寮老人,
眼前浮現他們困苦半世卻助人為樂、感恩圖報的臉龐;
我邊唱邊想著九二一大震後努力重建家園的埔里農民,
趕在利奇馬前搶收兩千多公斤蔬菜水果送給南港災民;
我邊唱邊想著幫忙老阿婆搬兒子輪椅上樓避水的外國人......

利奇馬外圍環流在台北的雨下個不停,
我也一遍一遍地唱個不停。
當一個段落唱完了,雨勢未歇,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看到政客們你爭我吵,
看到好多更該做的事情,
被放在利益和意識型態的爭奪之後,
更看到好多該被關心的台灣災區角落,
被九一一事件的後續外電報導擠出鏡頭之外,
我感慨地想起陳建年所唱的:


《我們是同胞》
====================================================
山地人也好,平地人也好,我們都是這裡的人民
先住民也好,後住民也好,我們都是這裡的住民
我們不是敵人∼所以,請你要尊重我,讓我來欣賞你
因為,你曾在佛前跪,求千年的緣
我更在主前,應許萬年的諾
我們是同胞,ho-hai-yan∼ho-hai-yan∼
====================================================


我忍不住把前兩行歌詞改成下列來唱:
====================================================
本省人也好,外省人也好,我們都是這裡的人民
執政黨也好,在野黨也好,我們都是這裡的選民
====================================================


曾幾何時,不同的意識型態,不同的政黨偏好,
讓許多台灣人在自己前面築起一座比柏林圍牆還高的牆,
把明明是同胞,只因意識型態和政黨偏好不同的人都擋在牆外?
不論對方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一律反對駁回到底,
就算對方身陷在水深火熱之中亟待援手,也懶得將手伸出牆外?

我們是同胞,不是嗎?
我們是一起生活在福爾摩沙島的人民,不是嗎?
怎麼會因為意識型態不同,就失去了對生命最基本的悲憫之心?
今日人們不關心和分擔別人的苦難,
他日要如何奢求別人來關心和分擔自己的苦難?
人有旦夕禍福,誰是下一個受災受難者,
絕不會因為意識型態的不同而有機率上的不同。
人類是為了什麼共組一個社會或一個國家的?
難道不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之道,需要更多雙手牽起來互相幫助?
於是我又想起了二十三歲就辭世的學長歌手蔡藍欽所唱的:


《這個世界》
====================================================
在這個世界,有一點希望,有一點失望,我時常這麼想
在這個世界,有一點歡樂,有一點悲傷,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關懷,和所有的愛,為這個世界,添一些美麗色彩
====================================================


是啊,我一直篤信不疑,台灣並不像多數媒體報導的那麼壞。
台灣有比起各國都不遜色的美麗山水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台灣有天性純樸、歌舞超棒、善於與大自然共處的原住民,
台灣有鄉村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和許多善良不爭的老百姓。
台灣還有你,還有他,還有我,
只要有更多人付出實際關懷的行動,
那些美麗山水就有機會留給世世代代的子孫,
台灣也有機會變成一塊人人安居樂業的淨土。

十多年前,那首膾炙人口提振人心的歌是這樣唱的:


《明天會更好》
====================================================
輕輕敲醒沈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看著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的轉個不停
春風不解風情,吹動少年的心
讓昨日臉上的淚痕隨記憶風乾了

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候鳥出現它的影跡
帶來遠處的饑荒無情的戰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
使真情溶化成音符,傾訴遙遠的祝福

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臉孔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

誰能不顧自己的家園,拋開記憶中的童年
誰能忍心看他昨日的憂愁,帶走我們的笑容
青春不解紅塵 ,胭脂沾染了灰
讓久違不見的淚水滋潤了你的面容

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臉孔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

輕輕敲醒沈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看著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的轉個不停
日出喚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
讓和風拂出的音響,譜成生命的樂章

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臉孔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


當時我才國二,不懂得裡頭包含什麼政治意義,
更沒有看到報紙說知識份子批判這首歌在為國民黨宣傳,
批判羅大佑失去了以前的理想淪為政黨打手云云,
唯一有印象的是「明天會更好」和「明天要更好」的爭論,
然而單純的我只是感動於那歌詞、那旋律、那大合唱,
多年以後當我懂得批判藐視人民生命權益的各政黨,
但每回到KTV偶爾想重新點唱這首歌時,
還是一樣被它不同於氾濫情歌的關懷感動。
好歌就是好歌,用意識型態去解讀只是侮辱了好歌。
更進一步地說,好的人事物就是好的人事物,
用意識型態去解讀或分類都是對這些人事物的侮辱。


就這樣,我反覆唱著、反覆思索著,直到雨停。
颱風過去了,烏雲散開了,藍天出現了。
下一個颱風和下一波豪雨什麼時候來誰也不知道,
我望著心中那顆不用插電的小太陽,
耳際響起齊豫天籟般的歌聲唱著:


《窗外有藍天》
====================================================
如果我的祝福,能夠讓你不再感到孤獨
這屬於春天的音符,我最美的祝福
是送給你成長的禮物

如果我的付出,能夠讓你不再徬徨無助
我願將所有的希望,化成亮麗的陽光
照亮你心靈最深處

愛就是對明天的期待,對生命的關懷
擦亮你心窗,抹去塵埃
喔∼∼∼你將會看見
窗外依然有藍天,窗外依然有藍天
====================================================


親愛的朋友,我想分享我的生活經驗給你:
只要呵護心中的陽光,窗外即使不是藍天,
世界就會比任何時候都來得可愛。

關魚
2001/10/6

批ㄟ司
本篇文章所引用的歌曲資料如下:

「Because of you」
詞:陳桂珠,曲:Donald Ashley,演唱:CHYNA出自【答案】專輯,
附註:「友善的狗」發行的【女生向前走】專輯也有收錄

「我們是同胞」
詞:林志興,曲和演唱:陳建年,出自【海洋】專輯

「這個世界」
詞曲演唱:蔡藍欽,出自【這個世界】紀念專輯

「明天會更好」
詞曲:羅大佑,演唱:滾石歌手,出自【明天會更好】合輯

「窗外有藍天」
詞曲:梁弘志,演唱:齊豫,出自【有沒有這種說法】專輯
附註:舊版的錄音帶沒有,再版的CD才有收錄


NO:2226_43
關魚  於 2002/12/17 01:24
Re:剛回到家

習慣性的來這裡報到。

需要注意的民生新聞實在太多了,
教育新聞也是很重要的,
這裡有個反省目前教育制度的真實案例:
請看: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221221/file_combine.php?File=1904644_2002-12-14_22-36-26


NO:2226_44
關魚  於 2002/12/17 13:06
Re:還有呢

嗯,這條算是政治加旅遊新聞:
http://www.monkey.com.tw/young/bbs1/bbsresp.asp?idx=1149

NO:2226_45
關魚  於 2002/12/17 14:16
Re:政治和人命,那個重要?

為了省錢買棒球給離島的小朋友,
以前每個禮拜必買的「新少年快報」漫畫週刊改用租的了。

裡頭有篇安童夕馬&朝基勝士所畫的「王牌至尊」,
常讓我想到「麻辣教師GT」的政治版,
男主角目前是議員選市長的「秘書」,
但被第一選舉智囊和很多其他怪人看好,
他將是改變日本的大人物。

在2002/第51期中,男主角跟送外快而車禍死去的拉麵店老闆有段對話:

死去的拉麵店老闆是因為地方搞一些無益的道路建設被迫搬遷。

老闆的鬼魂忿忿不平地說:
「在我們這裡,人命還沒有道路,或什麼碗糕會館重要咧!」

男主角說:
整個國家好像都是這樣,政府成天只混喊口號,
說要讓國家更豐裕,實際上卻老是做浪費錢的事!
聽我們家議員說,國家現在到處負債累累,
到處都是垃圾、公害!
.......................(太長省略)

現在這個國家所需要的,
根本不是讓居民能方便去遠方的高速公路,而是....
即使有點不方便也無妨,
即使不能快速到達遠方、卻能熟絡地與鄰居打招呼的...
溫暖的社會,不是嗎?...........


NO:2226_46
關魚  於 2002/12/17 14:18
Re:修正

上面寫「麻辣教師GT」少了一個O

NO:2226_47
關魚  於 2002/12/17 16:05
Re: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

請見【捍衛台灣,人人有責】: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326391_2001-08-03_15-42-04

NO:2226_48
關魚  於 2002/12/17 16:38
Re:美的教育問題

前年寫了一篇對「美的教育」的看法,
裡面也提到了媒體問題呢: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7&type;=show_post&post;=217

NO:2226_49
關魚  於 2002/12/18 00:48
Re:教育是百年大計


[教學日記]請到山上來: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wish/file_combine.php?File=1909942_2002-12-15_22-55-59

NO:2226_50
關魚  於 2002/12/18 06:27
Re:一個牧師對中國的體會

練習與記事新聞台,是旅外台灣牧師昆布的文字集散地,
日前他首度到中國去訪問一趟,寫了篇「中國雜感」如下: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ookseeker/file_combine.php?File=1885031_2002-12-11_03-11-39

NO:2226_51
AIR  於 2002/12/18 08:2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關魚 小姐

唉、跑這來了﹗

媒體改革 — 。意識型態,不關乎改革

。對象應找編輯、總編輯、大老闆

。統派網站看不到

。改革內容磨糊了焦點

民生報導 — 。可找版主另開網站以“與意識型態對抗”

。文化交流雙重標準 有用心編排

。基因印記有亂碼

。統派網站看不到

。民生報導轉移了目標

小姐的說法都對、都很正面,我都很贊同,因為你熱愛台灣,容我大聲說出﹕

“關魚我愛你﹗”

版主取名“與媒體對抗”,本就有單邊立場,進出者龍蛇混雜,大多應為 一 ﹕四十九

裡的少數“一”,來此 消氣化痰 幹公堵媽、都是可憐人也。何況大船一轉彎,一死又

是一大票。


NO:2226_52
關魚  於 2002/12/18 08:31
Re:你是讚美還是

AIR  

謝謝你的贊同。

媒體改革是多方面的,
本來就不侷限於政治議題呢。
要知道媒體改革是一場長期抗戰喔,
不了解敵方情勢你要怎麼打勝仗呀?

個人認為:
解決問題的重心,
是「閱讀大眾」和「媒體改革分子」的各種媒體素養都要均衡發展,
後者更有責任教育大眾了解媒體實際狀況,
可是這部分過去真的作的很少,
因此在初期的戰略中,
我會很著眼在媒體教育這一點。

改革路,本來就有很多條,
每一條都有關鍵的人物在領導發揮,
台灣就會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努力。
我們,真的要一起加油!


NO:2226_53
關魚  於 2002/12/18 08:3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意識型態不關乎改革。

這句話懇請解釋,謝謝。


NO:2226_54
關魚  於 2002/12/18 08:4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樓上落落長的留言中有個重點
----------------------------------
現在的我還想問:
如果欠缺對生命的基本悲憫,
到底有什麼資格談國家認同?
----------------------------------

應該改成這樣:
「如果欠缺對生命和環境安全的基本悲憫,
到底有什麼資格談其他種種?(包括媒體改革、意識型態、任何事物)」

此刻我誠懇在電腦前唸出上面那句話,
以紀念我身旁那幾位四十歲不到,
就已經就過世的好友和採訪對象。


NO:2226_55
AIR  於 2002/12/18 11:0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謝謝你的贊同”放第一行,很聰明﹗我的贊同是禮貌,我的不贊同條列於上段,請參照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已關站,活著作用也不大,問題吧 ﹗

意識型態改革很難:敵對矛盾、與虎謀皮,不難嗎 ﹖。不過方法如下﹕

。革命

。對抗 — 隱 或 顯。 台灣目前正是如此,一:四十九(形容)重力嚴重偏頗。

如果無“國家認同”問題的話,台灣媒體會有正面發展,對“生命的悲憫”的報導才得以

佔主要篇幅。 四十九是以鬥倒鬥臭台灣為目標,參照我的條列,小姐可以另闢戰場。

你覺得 媒體需要改革嗎 ﹖ 爽的人很多,你應該知道,“牌”並不在“生命的悲憫”

手上。


NO:2226_56
關魚  於 2002/12/18 13:23
Re:敬答AIR

AIR

你的話真的有點難以理解。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已關站,活著作用也不大,問題吧 ﹗

但取而代之的,是「新聞公害基金會」(有實體,有沒有網站還不知)。
媒體觀察基金會關站,應該是因為沒有經費找專職人員去做。
若活著作用也不大,那當然是關的好。


>你覺得 媒體需要改革嗎 ﹖ 爽的人很多,

我當然覺得媒體需要改革,而且我相信不爽的人遠比爽的人多。
要不要來調查一下,
我保證對目前媒體表現爽的人是少數,不爽的人是絕大多數。


>你應該知道,“牌”並不在“生命的悲憫”手上。

生命的悲憫對我而言不是「牌」,
是不能拿來當成籌碼的「真理」。

任何人,
拿「別人的生命」當成籌碼者,
就是我的敵人。

而「別人的生命」這個大族群,
請你謹記:總有一天會包括你自己的。


NO:2226_57
AIR  於 2002/12/18 15:1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關 魚

——希望你是﹝新聞公害基金會﹞的一員,有你的參加,成功機率較大,那是你的根據地。

——爽的多數或少數 ﹕其實這個問題最有趣﹔打字太累,不想深談。

——“生命的悲憫”的相對詞是“鬥倒鬥臭”,讓我這麼說 ﹕“牌”在“鬥倒鬥臭”的手

上。你去找四九宣揚,正主兒(敵人)就對頭了。

——肯定包括我自己 ﹗救救我 ﹗快去找四九。如果你堅持“真理”的話。


NO:2226_58
記者關魚  於 2002/12/19 14:0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一、我可能會成為他們的一員,但最近身體和工作狀況尚無餘欲讓我跟基金會的領頭談。

二、對啊,這問題很有趣。打字的確很累,可是多管閒事的我這個月每天打一萬字以上。

三、其實我不太瞭解你說的「四九」到底是什麼。而且我覺得人權和生命問題在此宣揚並沒有什麼不好。

四、同第三點。



NO:2226_59
記者關魚  於 2002/12/19 14:08
Re:耶,終於看到我非常想看的東西了


由醫學院學生主動發行的「醫學之愛電子報」:
http://enews.url.com.tw/MedLove.asp#11

NO:2226_60
AIR  於 2002/12/19 14:5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一、我很感興趣他們如何運作

二、辛苦 辛苦(共用),跟補絲襪一樣,不過與你“吐劍光”進步很多,謝謝 ﹗

三、壹 ﹕四九 == 臺灣 ﹕ 統媒 —— 形容而已,抄自前人貼文

四、在此宣揚 很好,不過在四九那邊我要看你流更多汗,答應我嗎 ﹖


NO:2226_61
關魚  於 2002/12/19 14:56
Re:我比較有興趣知道的

一、我也很有興趣,但目前抽不出身。

二、吐劍光有時候是必要的,哈哈!

三、原來如此。

四、早已分身乏術的我,比較有興趣知道的是:

那AIR先生是在哪幾個地方流了多少汗呢?


NO:2226_62
AIR  於 2002/12/19 15:36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1.我是新手,也不想成熟手,搞不完耶

2.所謂“生命的悲憫”﹕有“鬥”的狀況存在就只有“生靈塗炭”,因此根頭是 ﹕四九,

不 ﹖正確的形容應是 ﹕九八,改革九八,改革統媒,告訴你,沒人進得去。

唉 ﹗ 癢的不抓,老抓不癢的,我貼的 要點 你都不提,我也沒辦法 ﹗


NO:2226_63
關魚  於 2002/12/19 15:39
Re:要求別人時請先要求自己

一、九八又是什麼咚咚?

二、癢不癢的狀況是:我問的問題你也都不答,我也沒辦法啊!


NO:2226_64
關魚  於 2002/12/19 15:4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參考一下我的三個願望: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7&type;=show_post&post;=217


NO:2226_65
AIR  於 2002/12/19 18:1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一、貳 ﹕ 九八 == 台 ﹕ 統

二、小—姐—、太極拳— ﹗

另有一文不關本站, 兩小時垂頭猛敲兩次,兩次失敗,pls ifm me ur e-mail address

again (short better) to < [email protected] >

。願望第四段和我的二﹕九八有無關係 ?


NO:2226_66
關魚  於 2002/12/19 18:2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第四段?我願望不是只有三個嗎?

還有,這些願望是我早就想要的,
看到寶兒台長的文章才一口氣倒出來,
跟你無關。

信,我等一下寄,還在忙著整理東西。


NO:2226_67
關魚  於 2002/12/19 18:50
Re:看到一篇舊文真的太適合貼來這兒

我還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哈哈。
又找到一篇前年回應某個學生網友言論的咚咚:

《言論自由本應以尊重為前提》
雖然很忙還是忍不住跳出來為朋友說句公道話的關魚 (2000/5/18)
http://www.im-lost.com/board/read_post.asp?postid=78860&forumid;=4


讓我們談一下言論自由。
舉個可能不是那麼恰當的例子,
但因為時間不多,我暫時無法想出其他的。

假設老師今天指定你交一個作品,
你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耗費無數心力弄好。
在這段期間內,
你還需要每天打工貼補家用,
你的情人不斷要求你抽出時間陪他,
好幾個失戀的朋友都需要你聆聽他們的苦,
其他科目的老師紛紛限期要你交報告作業,
父母要求你這個月的每科小考都要九十分以上。
而你的身體又不是太好,期間感冒兩次和失眠十來天。
ok,你把作品完成了。
雖然你也知道若再有多一點時間,作品會更好,
但天不從人願,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

在你把作品帶到學校的途中,有位路人甲看到了。
他批評你的作品這裡不夠好那裡也不夠好。
你認為這位路人甲有沒有資格,
對你的作品評論批判,直言所謂的〔老實話〕?
你認為他對你的作品,能否享有〔客觀不帶情緒〕的評論自由?
如果你也認為這位路人甲的評論屬於無理,
那我不得不說,在研究室精華區這件事情上,
我覺得你就是這位路人甲。

假設,在你完成作品的過程裡頭,
有好幾個同學和朋友幫你。
有人提供你要的材料,有人帶宵夜來慰勞你,
有人打電話給你加油,有人提供你創意idea,
等你作品完成了,這些朋友看後,
說了一些不同的意見,乃至客觀的批評和建議,
我想你會接受,甚至相當感謝他們。
因為你知道他們關心你,說的意見是誠心誠意的,
而且他們還是你完成作品的參予份子,
享有自由評論的資格是人之常情。

(中間實在太長所以省略)


伸出巴掌要打人之前,
先要想想自己有沒有伸出巴掌的資格。
為了每個人都享有言論自由,
前提是以尊重的態度和基本的思考再說出。
對於朋友,言論之前更應該放著體諒。

以上,還是我個人的看法和判斷,希望對你有些參考價值。


NO:2226_68
AIR  於 2002/12/19 20:20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補遺 ﹕ 你的問題我都有回答 ﹗

NO:2226_69
關魚  於 2002/12/19 20:59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哈哈,哈哈哈。
是啦,你有回答啦,
可是我出的是申論題,
你是用填充題來答。

>那AIR先生是在哪幾個地方流了多少汗呢?

你這樣回答:
1.我是新手,也不想成熟手,搞不完耶


那對你說的:

>四、在此宣揚 很好,不過在四九那邊我要看你流更多汗,答應我嗎 ﹖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回答:

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我答應你呢?
我想做的事情已經夠多了,搞不完耶!


NO:2226_70
AIR  於 2002/12/19 21:49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嘿嘿 有回答吧 ﹗申論 填充都好,這種地方其實不適申論,你想虐待兒童 ﹗可恨 ﹗

我來此對抗媒體 沒想媒體是 狐仙

汗﹕沒有,一滴滴在別處,看嗎 還不錯 ﹖吾非網民也 狐仙

你最後的答案我可以,你不行,你要 改革媒體 也

我想你在此等同 打電動 過癮 而 無產出,精力放錯處

那不叫 願望,叫 白日夢, 另擬﹗

信快來 有另文


NO:2226_71
關魚  於 2002/12/20 00:08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看了你以上的留言後,
我根本不想寫信給你。

因為我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
何需浪費我的力氣和時間?

你說:
>想你在此等同 打電動 過癮 而 無產出,精力放錯處
>不叫 願望,叫 白日夢, 另擬﹗


這句話太過份了,我看了就非常火大。

原來在此發表文章,
叫做「打電動、過癮、無產出」喔?
原來在此做媒體改革,
「不叫願望,叫 白日夢」喔?

你是罵到所有在此認真寫文章和回應的人囉!
更罵到辛苦經營這個網站的版主和管理者囉!

請容我這麼說:

當所有熱心於媒體改革的人士已經在流血流汗的時候,
不想流汗的你,還想叫別人按照你的理念做些什麼,
不但叫做「白日夢,休想」,
還可以這麼說:
「你跟那些高高在上,成天只會叫人去改革自己卻不思長進的媒體高層沒什麼兩樣」。


以後你再以這種態度、文字寫東西,
我一律不回應了!
尊嚴被污辱,一次就夠了。


NO:2226_72
關魚  於 2002/12/20 00:10
Re:時間寶貴,繼續推薦


4成台灣民眾,自認生命沒價值
http://tw.news.yahoo.com/2002/12/19/leisure/udn/3712110.html

NO:2226_73
路過  於 2002/12/20 02:16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都是高人, 看不懂.(可以不用理我)

基本上認同環境人命優先的觀點. 但也會有人說經濟才是重點, 沒錢沒工作, 命不值錢, 錢比命重要.

不過觀於媒體, 有些人反駁開欄者, 我大膽推測意思應是, 說的很好, 可是在這裡無法影響這些統媒改變做法. 這是整個統派勢力在操作, 包括人, 錢, 還有其支持者. 最終還是會回到認同問題, 並比較誰比較強.

簡單說意識型態之爭避不掉, 須先解決到底誰勝.(目前台北統派勝了, 即使納莉颱風造成那麼多人損害不滿都會變的不重要)


NO:2226_74
關魚  於 2002/12/20 03:07
Re:防災真是個大學問

路過

謝謝你的回應,比這版的某些人有營養多了。

你說
>意識型態之爭避不掉,須先解決到底誰勝

個人看法是,
媒體的「意識型態之爭」所以避不掉,
是因為許多人也跟著媒體的「意識型態之爭」起舞,
不管從統獨或省籍,你只要堅持某一方而不聽某一方,
就是讓台灣社會和媒體繼續陷入「意識型態之爭」的幫凶。

要解決意識型態之爭,
最基本的就是從自己做起,
先問問你自己是否也堅持著統獨或省籍的意識型態?


再來談納莉風災台北市民慘死的問題。
我幾乎是最早在網路上批判各級政府事前防災做得太差的人,
再比對台北市政府在災前和災後內幾天的表現,
若比照八掌溪事件弄掉一個行政院副院長,
馬團隊實在應該至少要下台幾個人,但為何沒有?

可以說是聯合報、中國時報和各家電視新聞對阿扁任內災難強力批判,
對馬英九任內發生的災難卻只是輕輕拍兩下,
導致沒有足夠強的輿論壓力,讓馬團隊官員下台。

以上是個人觀察,但基於對防災和人命的關心,
我的觀察是持續的。

納莉風災是全台都受難,
很多縣市都有死人(包括台北縣),
哪個縣市政府事後的檢討做得最勤?
而且有切實回饋到防災系統去?

根據我之後側面打聽台北市、台北縣和高雄市之後對防災的總檢討和落實,
我必須公平的說,這三者裡是台北市政府檢討最勤,且的確注意落實。
而由民進黨執政的台北縣,大家可以去打聽看看(尤其是台北縣民),
台北縣的防災指揮和救災系統目前落實的程度如何了?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
應該是事前能避免錯誤政策,
但一旦政策有失,
就應該從失誤中不斷學習改進,
缺乏學習改進能力的政府,
是不值得人民支持的,
不管它是哪一黨,哪一派。


NO:2226_75
AIR  於 2002/12/20 09:0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關魚

我的回文在你之先, 當機 又須重想 重打 ,惱也 ﹗

—網路實在無法表達情感 我的語氣其實偏向 搞笑,懶打 與 文亂 也是原因,你的感受

誤會了我,我的首貼在“子弟描素”,那才是我 請看 ﹗

打電動 與 願望 應分開 ﹕

—打電動 ﹕過路第三段 很清楚 很完整的說出了我的意思,非常非常好,真正高人,

“沒有認同問題 媒體發展會是正面的”這句話 很深刻 很痛澈, 其實在這裡

我並不是 根正苗紅,冷淡的眼 不用情的心,對誰都相同,釐清的結果,亂源就是在

此。

—外省族群甘冒中國傳統之不諱 清醒的人很多,兩邊不討好 如我,我覺得非常不捨,

名字你都知道 我不列舉

—願望 ﹕ 我列印了出來 看得很有趣,說 □○★是搞笑 不要生氣,也讓我分享你得以

實現的願望 好嗎 ﹖

—路過第一段、 你所談、 我所列印第一頁(十二月十七日),錢 、美、 命 ﹕天啊 ﹗你

說的是我 ﹗就是我 ﹗花鳥蟲魚 琴棋書畫,不食煙火 天涯流落,你——你—你—

你你…… 深深刺痛了我……


NO:2226_76
冇心  於 2002/12/20 12:4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我眼中最美麗的魚
『一步一腳印』....我支持妳...
【AIR】與【路過】的問題我來回答
請進入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221221/file_combine.php?File=1904304_2002-12-14_21-24-40

NO:2226_77
路過  於 2002/12/20 15:1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我是土人, 看不懂文雅造.

我是做數位 0 或 1 的, 就是真或假, 每件事會用跑程式的方式在大腦 RUN 一遍, 如果為真就肯定, 如果為假就否定. 無論肯定或否定都會堅持, 沒有妥協.

你說的意識型態堅持, 我不知算不算, 但我推論統派很多事情後都為假, 我否定且堅持.(篇幅關係要舉證再說)

政治就是眾人的事, 眾人的事不只關懷弱勢環境一樣, 當然我也自身做起, 小孩亂丟垃圾, 會立刻要他撿起來, 也經常捐錢給學校, 乞丐. 但這只是單一面向.

你說弱勢族群不會關心國家認同, 沒錯. 那不是弱勢族群的人, 他們關心什麼? 我是肯定你的用心, 我的意思是還有非常多複雜的事情, 不只這一樣.

如果只談環境, 那核四呢? 只為守護那中華民國憲法, 核廢料要放那裡, 怎麼處理, 貢寮鄉親的權益有那位統派人士關心過, 願意討論過? 只要表決, 建與不建. 當然多數還是決定一切.

算了, 不說了.


NO:2226_78
AIR  於 2002/12/20 15:2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某心 + (過路)

你和關魚的URL 我都打不進 貼不進,請教我其他方法。

關魚都不和我說話 怎麼辦﹖其實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臺灣的希望,她是如此的 認真 堅持

與 努力,很高興能看到她三個願望,給她的回文 應該要錦心秀口,我文章不好,打字又

爛,因此文字從簡 有減字 減標,是一指神功,儘可能 一劍勝負,她無法理解。

我有一點東西 無關此站,能豐美她的生命 就貼此處吧 ﹗


NO:2226_79
AIR  於 2002/12/20 15:3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某心

上文貼出 看到 路過,你的內容已然瞭解,我認同 路過, 謝謝﹗


NO:2226_80
關魚  於 2002/12/20 15:35
Re:如果,你曾經目睹生命的消逝

路過、AIR:

我想問一些問題,如果能夠,請你們誠實回答我。

一、你有目睹過你們親朋好友過世的模樣嗎?(講白一點,就是屍體)
二、你們有沒有去醫院做過志工?

我有。兩個都有。

我親眼看過屍體解剖,親眼看過大量的血從身體湧出,
那一刻我深深體會證嚴法師說「人身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是怎麼回事,
我親眼看過我那不滿四十歲的好友,躺在棺材的模樣,
我親眼看過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因車禍變成植物人躺在加護病房,沒幾天就過世,
我親眼看過一個兒子被公車撞死的母親,是如何痛澈心扉但仍堅強為行人權奮鬥著,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157263/index.html)


人命,你平常感覺不重要,
但死到臨頭時(不管是你自己或身旁的人),你才大悟那就是一切,
沒有命,你就什麼都沒了,錢啦、權啦、政治啦,全部不用談。

我為什麼這麼在乎生命(不只是人命)?
因為在這世上,只有生命是一去不回的,
其他,幾乎全部都可以重新來過。

但從以前到現在,
我們的政府和媒體是如何忽視生命?
每一次災難看到同胞傷亡,我都痛。非常痛。
我都想吶喊:「是誰給你們踏著別人屍體前進的權力?」

這個問號,將是我媒體改革電子報正式創刊號的標題。


NO:2226_81
AIR  於 2002/12/20 15:4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某心

我必須說這一句 ﹕“有一天,你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


NO:2226_82
關魚  於 2002/12/20 15:4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請不要用這種語氣責怪有心,雖然你是好意。

在檢視一個人所做的事情時,
我會先嘉許他的熱誠、道德勇氣和行動力,
因為這正是現代人和知識份子最缺乏的(歹勢必須這麼說,尤其是後者最缺乏行動力),
至於他採用的方法夠不夠正確?
如果你覺得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就和顏悅色地跟他建議,讓他能做得更好,
因為你必須先自問:「對社會的付出,我比得上他嗎?」


NO:2226_83
關魚  於 2002/12/20 16:05
Re:再加一段

(尤其請你想像一下,在槍林彈雨之中,
「有心」曾衝去救的那個人,若是你的小孩或好友的小孩或就是你)

當我講知識份子的時候,
指的是一般的定義「高學歷者」,
大約也就是學歷有大學以上的。

如果,你可以用鼓勵的方式讓他做得更好,
為什麼你一定要丟出「刺人」的字眼批評,
即使你是好意的?

這是我想表達的重點所在。


NO:2226_84
路過  於 2002/12/20 16:25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To: 關魚

我沒有責怪你, 我是肯定你的.

誠實回答你的問題:

一、我見過屍體, 還抬過他. 正確說是我害死他(至今尤自責), 因為年輕領隊, 有前兆沒特別注意到他, 以致溺斃.

二、沒有去醫院做過志工.

感謝你為台灣做的事. 但我是在說其他的事也很重要, 影響最大的就是國家認同, 弄不好死的更多人.(領域不同)


NO:2226_85
關魚  於 2002/12/20 16:35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路過

我也認為目前影響最大的就是「國家認同」或所謂的「統獨省籍爭議」,
但我觀看的角度和認為的影響不一樣。

我的邏輯和觀察是:

因為有太多的時間、注意力和資源,
都浪費在「國家認同」、「統獨省籍」之爭上,
以致於「關懷台灣生命和環境」的時間、注意力和資源,
就重要性來說實在少得可憐,(可憐到我非常心痛)
所以我才想大聲疾呼:
「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樓上我在去年納莉風災後所寫的落落長留言中,有一段可證實我的觀察:
---------------------------------------------------------------------
以三報為例,頭版到四版,各報通常都是政治新聞為主,
五版通常是話題新聞版,最近都是被九一一後續事件和選舉新聞所佔據,
六至九版若不是廣告,就是社會綜合新聞之類的(最近則是九一一特別報導),
去除殺人放火警察醜聞之類的新聞,
民生小事包括醫療、教育、環保、交通、科技、社團等等,
通常就被放在這裡頭其中一版,
廣告賣不好生活新聞就可以放個一版半或兩版。
至於十至十二版、十三至十五版,有可能是國際版、文化版、北市或北縣版,
各報都不太一樣啦,
十五版的言論廣場,最常被接受的還是政治話題的討論。
很清楚了吧?整個社會為了政治狂熱付出多少忽略生活要事的代價?
---------------------------------------------------------------------


NO:2226_86
關魚  於 2002/12/20 16:48
Re:人命直接相關的新聞

舉例來說吧,各位知不知道台灣民眾目前的十大死因?

你可能有模糊的印象,
大概舉的出前面幾項,
但也許不是那麼肯定。

我也是。但我知道:

十年來國人的頭號殺手一直是癌症,
腦血管和心臟方面的疾病一直排第二或第三,
意外事故(包括車禍、風災、震災、被殺害....)本來排第四,
在九二一大地震那年升到第二名,去年好像也是第三名。

癌症、腦血管疾病能不能預防?某種程度可以。
但你能從媒體得到多少預防癌症的正確資訊?很少。

意外事故能不能預防?很大的程度都可以。
但你能從媒體看到多少呼籲預防意外事故的正確報導?很少。


NO:2226_87
AIR  於 2002/12/20 16:59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關魚 某人 同觀

—對不起 同樣的 刺眼語氣 在另文又說了一次。

—你的長文讓 路過 回,他會回得比我好。

—實在說 你對生命的體會並不夠深刻,你不能生氣,我的體驗比你多得太多,我認知

得比你透澈,雖然我和你一樣熱情,但我比較冷靜。我看事情保持 冷淡,我思考事情

基本 無情。

—你長文內涵的行動,應該包括中國,因為我們台灣正在“香港化”,那將是統治

我們的政權。


NO:2226_88
關魚  於 2002/12/20 17:0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當你說你對生命的體會比我深刻時,
我比較希望看到的不是只有這句話,
而是實際的例證、清楚的邏輯推演。

而且我一直認為,體會生命的深刻是無須去比較的,
沒有誰的人生比其他人的人生深刻或重要,
應該是「顧好自己的人生,對得起手中這張生命的車票」,
那就夠了。
我不想干涉別人的人生,
但我會想去詳細說明我使用生命車票的方式,
如果有人認為這樣的方式是好的,他可以效法跟進,
如果有人認為這樣的方式不適合他,那我會鼓勵他走適合他的路。

請參看我以前寫的「如一根羽毛飛浮在世界」: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271977_2001-06-13_13-50-24

及「一張叫做生命的車票」: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271690_2001-06-13_05-07-13


這兩篇我不知你看過沒?
先前你說我很值得觀察,
我就給了你這個新聞台的網址,
沒多久就聽你說「觀察完畢」,
我是挺驚訝的。

畢竟要看完我那台一百多篇文章,
沒有兩三個小時應該是做不到的。


NO:2226_89
關魚  於 2002/12/20 17:1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還有一句話是我常說的。

社會需要三種人。

一種是悲觀的人,負責看問題所在,才不會不切實際,
一種是樂觀的人,負責維持良好的社會氣氛,也才有心力付出行動關懷。

我們不能只靠樂觀的人去看問題,會容易忽略大趨勢和小細節,
也不能只靠悲觀的人去解決問題,因為悲觀的人通常只會坐而言不會起而行。

台灣社會當前最需要的也許是第三種人。

是能在思考時以悲觀的角度出發,
又能在行動時以樂觀的角度著手。

我正在努力做第三種。


NO:2226_90
路過  於 2002/12/20 17:29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哈哈

我知道預防癌症的正確資訊, 但我煙抽的很兇耶, 我知道抽煙會得癌症, 可是還是抽, 抽死算了.

AIR 你怎麼會認為長文讓我回, 會比你好? 我只對看的懂的表達個人意見. 坦白說我只看的懂關懷弱勢與環境要多報導, 也對. 那些詩我看不懂.

我們台灣正在“香港化”,那將是統治我們的政權。 沒錯這正是我另一個在意的事。


NO:2226_91
關魚  於 2002/12/20 17:35
Re:我非常討厭二手煙

路過

癌症不是只有抽煙會得的那種。
若你有家人小孩,勸你還是少抽點。


NO:2226_92
路過  於 2002/12/20 17:5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對不起, 不知妳討厭二手煙.

不過我早已不受歡迎, 被趕到陽台去了. 在公共場所也已無我的立足空間了


NO:2226_93
AIR  於 2002/12/20 17:5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關魚

—不用舉證與推演,要也無何不可,免了。我不在跟你比,比有何意思,看你的文章 我只

能如此瞭解。

—你這麼好的女孩子,我實在不知如何繼續,說重一點 怕你受傷,說輕一點 你永遠是

文學少女 。救命啊 ﹗ 過路。

—有民族仇恨,不過還是介紹你一齣日劇“櫂”松隆子、 仲村 徹 主演,日本很早就

無 鶵妓,試著消除排斥感,看一看。


NO:2226_94
AIR  於 2002/12/20 18:08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關魚

你說的是 選舉,其實你知道我的意思 我說過 你 ﹕模糊交點 轉移目標


NO:2226_95
AIR  於 2002/12/20 18:2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加上 避重就輕, 在那裡都一樣。

NO:2226_96
關魚  於 2002/12/20 18:34
Re:突然覺得何必浪費時間,吃飯去好了

AIR

哈哈,哈哈哈。

在要對一個人下評論之前,
請先瞭解他到底做過多少事。

我為什麼對你說話的方式很感冒?
因為我覺得「講話避重就輕」的人明明是你,
你卻拿這句話套來戴在我頭上。

你想推說,那是因為你打字慢的影響,
那好,我也可以根據事實說,
我打太多字了,手腕都已在輕微發炎,
何必浪費力氣回應你呢?

>你永遠是文學少女。

這句評語,請實際認識我的人來幫忙頂回吧。
破病還沒好的我,
實在沒力氣跟這種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解釋。

簡單說來,若用推動棒球改革做例子,
說實在,我所灑下的種子都已經慢慢開花結果了,

棒球改革實例,請見:

一、棒球家族成立週年大事記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er?cid=twbaseball&fd;=59&e;=0&r;=965612

二、球迷連署挽救基層棒球行動各項紀錄
http://tw.msg.club.yahoo.com/msg/msger?cid=twbaseball&fd;=51&e;=0&r;=965612

當許多棒球界人士和球迷,還在兩聯盟合併問題打轉,
我和其他熱心於改革棒球的朋友,
已經一步一腳印的做了許許多多。

而兩聯盟合併問題說穿了,也是卡在「意識型態」。
意識型態之爭,其實是種意氣之爭,
各個領域都在發生,也是各個領域的悲哀所在。


批ㄟ司

AIR,我想警告你,
這是第二次我覺得被你的評語侮辱了,
事不過三,再有第三次,我真的永遠不會回應你。


NO:2226_97
AIR  於 2002/12/20 19:15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關魚

—我當然不會必重就輕 我當然看過 死人,志工作過 不過不是醫院,肯定沒你驚心動魄

就是了。

—文學少女不表示不做事 或 不會作事,你的認真 在你網上都很了解,我佩服你 也同時

敬佩太多太多為這世界付出努力的人。

—政治 是人類行為的最高形式(非褒詞),球界種種 各處均同 我不訝異,無法逃避。

—接受你的警告,我不認為我侮辱了你。你可要求我離開。我願意繼續在你的開欄 提供

我的寶貴意見。


NO:2226_98
冇心  於 2002/12/21 02:28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優遊自在的魚
成功也需要具有敢於冒
不被他人贊同的風險的勇氣
所有超越一般標準的獨立的思想
新穎的見解`或者努力.皆會招致非難
這些非難包括懷疑`嘲弄`
乃至述諸暴力的傷害
要堅持做任何超乎尋常的事情
都需要內在的力量
而且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正確的

AIR
文盲並不可怕
心盲才是可怕又可憐

我對於無法體會出『一步一腳印』含意的可憐蟲
致上最無奈的憐憫


NO:2226_99
關魚  於 2002/12/21 02:38
Re:ㄟ,你出現啦

「冇」這個字到底怎麼念?

因為不會念,又覺得你很有心,
所以都用「有心」代稱。

有心,你不必為我擔心,
我的信念很堅強的,
而且隨年紀的增長是越來越強。

前年我在「一旦可以賣,多貴都是廉價。」這篇文章中有提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364075_2001-09-02_20-47-25

-----------------------------------------------------------------
之四

有位朋友跟我提及他覺得世界充滿虛假。
我反而覺得世界充滿真實,虛假只是比例稀少的表象。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覺,
也許是我命好,碰到的都是真實的人。
在我工作和生活所觀察的世界,
惡劣的人性有之,但好人好事真的比較多。
「別人的虛假懷疑無損於我的真心誠意」是我的信念,
「別人的惡劣打擊不撼動我的真心誠意」是我的努力。


之五

我曾在失戀雜誌的愛情研究室裡頭說:
***************************************************************
有的時候,人會不合,
很單純就是STYLE不同,沒有誰對誰錯。
我從來不想強迫別人接受我的STYLE,
而我努力尊重不同的STYLE。
只要他或她的STYLE,
並沒有妨礙別人的自由或傷害別人的真心。

看著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同STYLE的人,我真的覺得很有趣。
我也相信,就是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才要生出這麼多人來,
也更凸顯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


這是我當時投入社會四年的體會。
如今踏入社會已經六年多了,
我更堅定不移的這麼相信著。


NO:2226_100
AIR  於 2002/12/21 03:26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某心 ﹕關魚一起來

這一類 一步一腳印 不是在這個地方,我沒有 懷疑 與 不贊同,更無意 嘲弄。

—錯誤的場和— 讓我質疑 題目 的居心。軟骨功 必須接受我 一劍勝負 的挑戰。

我不會 算了不說,文雅的造字、高尚的議題,我了解你們的情調。

我不想只看你們的文章,我更想看你們的生活細節,


NO:2226_101
關魚  於 2002/12/21 04:06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有心:

你跑去睡了嗎?
我剛想在你的版子上點一首「順應著」歌給你,
結果網頁當了,哈哈。
我大概要下禮拜才能跟你聯絡,
我有東西要送你喔!你應該可以從那本書上學到很多。

對了,有心,出身自社會黑暗面的你,
日常說話一定常用到江湖字眼喔?

在網路上,我不敢太放肆,
但其實在生活中我也會罵一字經說(中英文都有)....你很難想像吧?
只是我都是轉身罵,不會當著別人面前罵。

在網路上,我會寫的字眼頂多是「某某人放屁」吧?
剛在另一個我常去逛的版子上寫的:

說明一下為什麼我對「永遠的文學少女」會有受辱的感覺。


一、永遠....那就代表這個人不會成長。

所以:這句話真是放屁。

「成長」是我這輩子永遠在追求的。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1858866_2002-12-06_02-59-13


二、文學....這是什麼咚咚啊?

所以:這句話真是放屁。

我根本不懂文學,我只懂漫畫。(文學書我沒看過任何一本,除非哈利波特也算)
http://www.monkey.com.tw/young/bbs2/bbsresp.asp?idx=643


三、少女.....你馬幫幫忙,我已經三十歲半了。

所以:這句話真是放屁。

我是黃金時代的女人,不屑裝青春,好嗎?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boutfish/file_combine.php?File=1873436_2002-12-08_23-15-58


NO:2226_102
冇心  於 2002/12/21 05:0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還沒睡
江湖味的口語..需看你所接觸的環境..所接獲的人為何
妳有沒有發覺我們穿不同的衣服..不同的的鞋..
在不同的場所見不同的人所表現出來的特質就不同

我不喜歡假的人
曾經有些成大..好像航太科技還是什麼系的學生
不知道為什麼很喜歡跑到我家找我閒聊
就算我能夠在生活經濟條件還不算很差的時候
我的老朋友們不管是剛出社會的黑手小學徒
還是辛苦工作忙了一整天想在休息後
三兩好友一起喝杯小酒的朋友一定會想到我
我的朋友不管是老闆`學徒`高材生
總之大家〔喬喬侯平大〕
我也不會吆喝比較沒社會地位的小學徒去買東西
當然處於社會底層的人難免會有一些通俗的口頭語
但我是不會把與性有關的字眼掛在嘴巴


NO:2226_103
冇心  於 2002/12/21 05:0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我再這兩年才真正完全捨[經濟]拼[目標]

NO:2226_104
關魚  於 2002/12/21 05:1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有心:

我曾到監獄訪問過一次。

親眼看過曾經殺人放火、犯下刑案的受刑人,
是怎麼專心聆聽宗教團體義工們的心得分享。

分組座談時,有個受刑人問我:

「女兒快十七歲了,我也快出獄了,
我想送生日禮物給她,應該送什麼?
你可不可以教教我,怎麼樣才不會被女兒討厭?
我很怕她不接受我這個爸爸.......」


我當時的感想:

「真是天下父母心,走到哪兒都一樣啊.......」


NO:2226_105
冇心  於 2002/12/21 05:1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哇∼∼

NO:2226_106
冇心  於 2002/12/21 05:19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的發音正確
冇=某
ㄇㄡ三聲

NO:2226_107
Johnny  於 2002/12/21 07:00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感同身受, 另加五字:『悲哀與矛盾』(因我愛台灣, 但......唉!)

NO:2226_108
關魚  於 2002/12/21 07:12
Re:這裡有個被漠視的邊陲例證

當大家講台灣的時候,
心裡有沒有想到離島居民?
就是澎湖、綠島、蘭嶼、金門和馬祖等地的。

上面這些離島,我只有馬祖還沒去過。
離島居民,長期被台灣漠視,
「本島人享有的資源遠超過離島」是常態,
在醫療、天災資訊和其他很多方面都是。

看看這則吧,澎湖亟需第一手颱風消息:
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ee883/file_combine.php?File=1535862_2002-10-01_21-04-02


NO:2226_109
Johnny  於 2002/12/21 07:2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愈看火愈大, 實有點忍不住要送你幾句.
你講話還蠻會轉彎的嘛, 不怕ㄌㄟㄔㄢ嗎?
評論別人之前, 請先照鏡子照久一點.
我知道關魚或許沒你久, 但卻肯定比你更瞭解她.

NO:2226_110
Johnny  於 2002/12/21 07:35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離島被大陸人嘲笑比大陸內地還落後.
講難聽一點, 其因就是中央高層又不住在那些島, 而那些離島又無太大政治勢力. 雖已規劃為國家風景區, 但各項建設卻極其牛步化, 經費又少的可憐, 於是便只聞樓梯響. 當年捐給科索夫的台幣90億可是澎湖一年歲收.

NO:2226_111
勿說謊  於 2002/12/21 10:16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當年捐給科索夫的台幣90億可是澎湖一年歲收.

有捐過台幣90億給科索夫?別胡說八道!


NO:2226_112
AIR  於 2002/12/21 13:5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JOHNNY

罵沒關係﹗ 請列轉彎句 以便說明


NO:2226_113
AIR  於 2002/12/21 14:2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JOHNNY

請快,否則潛泳去了


NO:2226_114
AIR  於 2002/12/21 16:05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JOHNNY

暫不潛泳 候你大駕。 你九十億說 就是意識形態。


NO:2226_115
Johnny  於 2002/12/21 17:08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科索夫戰時不是為了外交關係而捐了90億嘛! 本人仍在台灣時每日看新聞, 雜誌, 上網, 且不止只看一家(比較), 此乃事實且為冰山一角, 大部人皆知, 何來說謊與意識形態. 就算捐獻至科索夫是假的好了, 亦有太多的外交例子如出一轍. 我乃出於民生立場, 也請別忘了, 那些效果有限的金錢外交也包含了你我所納的稅, 諸位繳稅無非希望政府能回饋於民生吧!

NO:2226_116
勿說謊  於 2002/12/21 17:19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科索夫戰時不是為了外交關係而捐了90億嘛!本人仍在台灣時每日看新聞, 雜誌,
>>上網, 且不止只看一家(比較),

不用講太多家媒體,只講你自認有捐過90億新聞的一家媒體報導就可以。
新聞看仔細一點!別人也看在媒體。你自己慢慢找啊!還嘴硬。


NO:2226_117
看報者  於 2002/12/21 17:23
Re:多管閒事

當初是李登輝阿伯這麼說的,三億美元援外風波:
http://216.239.53.100/search?q=cache:3DIcdu8NK4YC:forums.chinatimes.com.tw/report/diplomacy/main.htm+%E9%87%91%E9%8C%A2%E5%A4%96%E4%BA%A4+%E4%B8%89%E5%84%84%E7%BE%8E%E9%87%91&hl;=zh-TW&lr;=lang_zh-TW|lang_ja|lang_en&ie;=UTF-8

NO:2226_118
Johnny  於 2002/12/21 17:2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我皆陳述於事實, 會搞意識的應是你吧! 你的口舌很強嘛, 去當政客不錯哦! 應很適合你. 轉彎句? 哈!你每句都嘛轉彎句, 避重就輕, 不過是不願認輸而已, 此乃更為意識也. 請談些實際點的東西吧!別老是只會逞口舌之快.(你真的很像政客)

與你的辨論無意義也, 我不會與無聊人爭無聊的口舌, 樓上的勿說謊講話也比你有意義. 故我言至此, 不願與你同流, 也請無需再浪費時間與我爭辨, 你愈爭辨不過愈加深眾人之怒而已.


NO:2226_119
看報者  於 2002/12/21 17:28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這則報導不知真的假的,新新聞548期之李登輝帶了兩百億元大紅包到中南美:
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548/article046.html

NO:2226_120
勿說謊  於 2002/12/21 17:3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有講過和有捐過,完全不一樣!我鄰居說他想要中彩券頭獎,和我鄰居中過彩券頭獎,兩者差別有多大!

NO:2226_121
Johnny  於 2002/12/21 17:3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勿説謊:

請就事論事, 也請客氣點.
當出那90億風波, 很多家都在討論這問題, 因是事實, 並非哪家媒體直言.

謝謝樓上的看報者


NO:2226_122
Johnny  於 2002/12/21 17:40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但效果有限的金錢外交可是事實, 這你認同吧!

NO:2226_123
關魚  於 2002/12/21 17:4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一個小建議:

若要談外交新聞的問題,
可以另外開欄討論,
否則是討論不完的,
這一版我還是希望留給推薦民生方面的報導,
謝謝。


NO:2226_124
勿說謊  於 2002/12/21 17:4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當年捐給科索夫的台幣90億可是澎湖一年歲收.
>>當出那90億風波, 很多家都在討論這問題, 因是事實並非哪家媒體直言.

事情很簡單,有沒有捐過90億??有講過和有捐過是不是一樣?怎麼會是事實呢?


NO:2226_125
勿說謊  於 2002/12/21 17:45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尊重關魚意見,不再發言。

NO:2226_126
關魚  於 2002/12/21 17:52
Re:在別版推薦了,但這欄也很合適

人命哪,人命實在脆弱。

年輕生命的殞落,講一個記者之死: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19690906/file_combine.php?File=1137027_2002-07-03_21-39-02


NO:2226_127
Johnny  於 2002/12/21 18:0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也許我真不正確吧! 這本來爭論性便很高.
尊重可敬可佩的關魚, 我也停止發言

NO:2226_128
飛俠阿達  於 2002/12/21 19:5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看過這篇打死一個少一個-----卜大中

覺得關魚可以把題目改成
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法案,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拿去給那些立委諸公看看


NO:2226_129
關魚  於 2002/12/21 21:17
Re:立法院跟媒體是共犯結構

飛俠阿達  

你讓我想起一個資深記者說過的話。

那是在去年本屆立委選舉結果揭曉後不久,
我問了一個資深政治記者,
對本屆立委選舉結果及往後立法院生態的看法。

他回答說:
-------------------------------------------------------
不管選舉結果如何,立法院生態不會有什麼改變。
因為媒體報導立法院新聞的方式,
短期內看不出來會有什麼改變,
尤其是電視媒體,
他們如何報導立法院新聞,
是立法院生態會不會改變的關鍵。
-------------------------------------------------------

當時我還未能深刻體驗他的話,
但我問完他一、兩個月後,
才結實體會:他說的真是一點都沒錯。

如果觀眾都懂得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
都懂得要求媒體多報導民生法案的消息,
立委們敢不在民生法案上多下功夫嗎?

可是目前的狀態呢?
立委們要上電視有三種最簡單的方法:

一、暴力

不管是言語暴力或肢體暴力,總之越暴力越容易上新聞。

二、暴露

減肥或增重都沒關係,只要你像阿霞一樣敢掀衣服,鏡頭就乖乖跟過來。

三、揭弊

最好是跟「性犯罪」有關的弊案,舉凡舔耳、性騷擾、強暴或外遇緋聞等。


唉唉,上述三種都跟民生法案沒有太大關係。


NO:2226_130
Johnny  於 2002/12/22 03:17
Re:立法院存在的虛與實

看電視最討厭看到的便是立法院~~~~~~口水口水口水.

每每不是淪為政黨角力的場所便是淪為羞辱修理官員的地方, 又或做秀舞台, 真的就事論事並為民著想的好像不多. 雖然有些官員或許真的無能, 或有不恰當地方, 但立委諸公呢? 真是半斤八兩, 龜笑龞無尾(請用台語念). 也難怪, 如同關魚妳所說, 媒體愛那樣報, 立委諸公也就愛那樣做.

本想立院已注入不少新血, 或許情況會不一樣, 但結果呢......真是一個又大又黑的染缸啊!

可能只有一種情形立委諸公會真下功夫在民生法案, 那便是當某一民生法案與其有利益牽涉時.


NO:2226_131
Leopard Cat  於 2002/12/22 07:4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TO 關魚

妳真的很有心也很棒
借用 冇心 的話

優遊自在的魚
成功也需要具有敢於冒
不被他人贊同的風險的勇氣
所有超越一般標準的獨立的思想
新穎的見解`或者努力.皆會招致非難
這些非難包括懷疑`嘲弄`
乃至述諸暴力的傷害
要堅持做任何超乎尋常的事情
都需要內在的力量
而且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正確的

但我一點都無法同意 冇心 對 AIR 心盲才是可怕又可憐 的評語。

或許AIR『一劍勝負 的挑戰』 的方式令人不舒服,但是『心盲』的批評同樣令人難以接受。

對妳文筆意境及身體力行的讚賞並不代表『國家認同』可以有絲毫妥協。

只追求經濟發展民生樂利而忽視(或是錯誤的)『國家認同』的香港,下場卻是付出追求經濟發展民生樂利之權利的代價。

共勉之∼


NO:2226_132
冇心  於 2002/12/22 11:09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AIR
冇心於86年6月1日凌晨〔第二次〕死亡
全身四肢全斷`內臟外露`頭顱破裂`腳趾缺失
死狀還不算太慘脖子沒斷
他早已死
死亡是沒有煩惱憂愁

Leopard Cat
相信在座沒有人比我學歷更低吧
原來現在的人唸書是唸假的
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如何對人說教
連最基本的〔溝通與人際關係〕都不懂
連基本的〔士可殺不可辱〕也不懂

你可舉出對方思想的盲點你可以給予適當的意見
你也可以用任何方式打擊對方
但是對於努力為理想而奮鬥的人說出以下言論
這種極度不尊重他人尊嚴的人
有何資格再下誑語

「說重一點,怕你受傷,說輕一點 你永遠是文學少女。」
很明顯的以軟性方式打擊對方
看似軟性其實帶著打擊`恥笑之意


NO:2226_133
冇心  於 2002/12/22 11:1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漏了一句 沒針對誰
對於[明顯的敵意]通常我不會浪費精神時間回應二次

NO:2226_134
記者關魚  於 2002/12/22 16:51
Re:某心真的很有心

補充說明給各位:

「冇心」說他五年前死了第二次,不是在開玩笑的,是他的真實經歷。
他是個只有小學學歷,念了五所國中都沒畢業的人,
卻是我生平僅見最有道德勇氣和行動力的新朋友。
我將會在「關於台灣」新聞台的「關於特寫」單元中,
將他的故事寫出來,跟各位分享。

至於之前他所述說的他的過去,詳見: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221221/file_combine.php?File=1904644_2002-12-14_22-36-26


NO:2226_135
AIR  於 2002/12/23 05:59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JOHNNY

—關於錢,也容我最後一句 能捐是好事,效果不錯。如何看,其實意識形態才是關鍵。

—把離島和九十億放一起, 那好, 蘭嶼核廢料呢﹖ 還是意識形態﹗

—我不喜歡政治議題, 但媒體有嚴重偏差,某不得已也。

—轉彎句 ,我想可改為 直言句 較準確。

飛俠阿達

報導改成法案, 提得很好, 可惜就是只有負面回應。 機制上來說, 吾等升斗小民 要改

變立院狀態,只有靠選舉,而這可又回到了意識形態(ETC,)這是正常國家所沒有的。

宣揚“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 而非陷入意識形態之爭”我不曾反對。

LEOPARD CAT

這(意識形態)是很可悲的,但為了追求生命的尊嚴與價值﹙無關統獨﹚也只有承受。雙向

觀察、交叉比對、我也很希望能借用某人之話語贈與關魚,可惜我仍舊保留。因為在與其

交談中,對我的重點她一律避開。恕我直言,她給我以“媒體”的感覺,方法在前貼已有

提及,不重複。“獨立思想”一詞何其孤高、神聖豈能輕易授予。

關魚

我的疑問不想再提。“與媒體對抗”網站與其它同性質者相同﹙不分左右﹚,有單邊色彩,

理所當然,對人體有減壓作用,是落難民眾休養憩息之綠洲,統獨﹙其實肌理非常複雜﹚雙

方均應擁有。改革媒體之處並非在此,你知之甚詳。我的質疑難以釐清,感覺是兩極的。

某人

第一段恕我感覺甚為突兀,吾友二十多年前牢獄橫死,哭訴無門,我為其所受的皮肉煎熬

深覺不忍,結局如此也無可如何,正所謂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我眼中是無罪人的。

是否勸我 白雲蒼狗,以和為貴,不應逼人太甚﹖我的原因在上語中已有提及。關魚是個

愛做事 能事的人,當然是寶,而此欄一路下來,得以知曉 是有問題存在。而無人點

出 關節 ,我只有秉筆直書。因為她有行動、有綱領,茲事體大。

關魚坦然承認追求成就,我很高興,而要無私心,這很不容易。多頭馬車,彼此執肘。其

實仍舊難脫 政治 牽扯。應加入 新聞公害基金會,方為得力,如為自樹一幟,我也就不再

多言。

關於所謂軟性打擊或恥笑之句,這是讀其文後之直感,是得以鋪衍成章的。蒼鷹何其高遠

,欲再上層可說無望,何來成長之余地。其實多所衝撞,反能 火樹銀花,令生命更為具足

,沙龍形式 何足道哉。

各位 ﹗本人無私、無慾、無情、無恨。打擊、恥笑、拐彎抹角,宵小技巧,無可如何而

已。非我所為。祝福各位﹗


NO:2226_136
關魚  於 2002/12/24 01:47
Re兩性平等,基本原則只是互相尊重而已

有關言語傷害這件事我原本不想再回應,
但這兩天碰巧婦幼醫院爆發大規模性騷擾疑雲事件,
讓我深深覺得還是需要花時間做一點「性教育」,
以免許多人再犯一樣的錯誤而不自知。

-------------------------------------------------------------------
「性騷擾」反應的是一種權力地位差異,
重點在「騷擾」,而不只是帶有情愛和性別意識成分的「性」,
只要權力地位高者(諸如男對女、長輩對晚輩、上司對下屬、醫生對護士),
對權力地位較低者做出帶有性別歧視意涵的言行,
導致受害者覺得尊嚴受傷、產生諸多不愉快情緒時,
就算是一種「性騷擾」。
而且性騷擾判別時,
絕大多數都是以「受害者的主觀意識為準」,
因為當初在美國有很多案例,
法官問加害者,幾乎每個加害者都會說他沒有惡意,
但問題是加害者的言行明明造成了受害者心理上的不舒服,
法官可以因為加害者沒有惡意而不還給受害者公道嗎?

因此後來美國的女權運動揭示:
性騷擾的認定應該以受害者的感受為主,
尤其強調一個觀念是:
「女人的受害感受就是女人的受害感受,
不需要經過男人或其他人的標準認定後,
女人的受害感受才算是真實。」

也因此,有些男生在言行中無意做出「性騷擾」,
但對於他所言所行的女生來說,
只要該女生覺得有性別意味上的不舒服,
向該名男士反應後,
該名男士仍然繼續做出令該名女性不舒服的言行,
就已經構成性騷擾的要件,
這是清楚的性騷擾判決定義,
我看過不少國內外案例,
懇請各位男士未來要多注意。

再者,兩性工作平等法已在今年年初公布,
界定職場上的性騷擾有兩種:
一種是「敵意環境」,一種是「性交換」,
前者是男性或權位較高者持續對女性或權位較低者,
做出帶有性別歧視意涵的敵意言行,
後者則是要求對方用性愛行為來交換保住工作、升遷或其他利益等。
雇主必須要維持一個讓員工免於受到此兩種性騷擾的工作環境,
若員工持續反應而雇主相應不理,
使得性騷擾事件持續發生,
則在法律上的判決,雇主需要跟加害者一起負連帶責任。

----------------------------------------------------------
參照「兩性工作平等法」條文:
第三章「性騷擾之防治」

第十二條

本法所稱性騷擾,謂下列二款情形之一:

一、受僱者於執行職務時,任何人以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對其造成敵意性、脅迫性或冒犯性之工作環境,致侵犯或干擾其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影響其工作表現。

二、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做為勞務契約成立、存續、變更或分發、配置、報酬、考績、陞遷、降調、獎懲等之交換條件。


以上內容請參考去年十二月的新聞:「兩性工作平等法」三讀通過


NO:2226_137
關魚  於 2002/12/24 02:03
Re:三則相關報導

上百醫護指控,婦幼醫院爆性騷擾疑案

涉性騷擾,呂姓醫師暫停職

想婚了頭,愛上印傭,強迫嘿休,判刑一年


NO:2226_138
怕熱進廚房  於 2002/12/24 10:08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有關言語傷害這件事我原本不想再回應,
>>但這兩天碰巧婦幼醫院爆發大規模性騷擾疑雲事件,
>>讓我深深覺得還是需要花時間做一點「性教育」,
>>以免許多人再犯一樣的錯誤而不自知。

其他網友對妳的批評,怎可有意或無意地用婦幼醫院性騷擾疑雲事件類比呢?


NO:2226_139
tunjen  於 2002/12/24 11:15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只要權力地位高者(諸如男對女、長輩對晚輩、上司對下屬、醫生對護士)

性騷擾和(權力+性)有關,和性別無關
男對女沒有defult的權力關係,請從您的字典裡刪除這一項
換成老師對學生,或者老鳥對菜鳥(軍中),好不好?


NO:2226_140
關魚  於 2002/12/24 17:43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怕熱進廚房:

子非魚,焉知魚之痛?


tunjen:

在傳統男尊女卑的東方社會中,包括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等等,
女性相對於男性,在人格自主和身體自主權至今仍處於相對弱勢,
從性犯罪的統計中,遭到強暴和猥褻的女性,遠多於男性,
這點我想沒有人能夠否認。

而國內過去對性騷擾的調查統計,
依照受害者比例排行,
女生受到男生性騷擾比例超過八成五,
男生受到男生性騷擾的比例約一成,
男生受到權位較高的女生性騷擾比例則屬個案,
目前在台灣的性騷擾調查統計比例非常少。

換句話說,性騷擾本來就存在兩種差異,
一種是「性別差異」,一種是「權力地位差異」,
因此恕我不能把男對女這項刪除,
這是個現實趨勢,並非指所有男生都會對女生性騷擾,
就好像當我講長輩對晚輩時、醫生對護士時,
也不是指每個長輩(醫生)都會對晚輩(護士)性騷擾。

今天若有一個東方女生在公車上被色狼不當觸碰,
(注意:公車色狼事件在美國等女權較高的國家並不常見)
會有許多東方女生選擇隱忍閃躲,而非反抗,
導致東方國家,尤其是日本公車色狼橫行,為什麼?
身為男生大概很難理解為什麼女生不反抗吧。

我的瞭解是:

一、怕丟臉。

性犯罪受害者跟其他刑案受害者在心態上很大的不同,
就在於明明是加害者的錯,
為什麼受害者會認為檢舉受害者是自己丟臉?
乃至其他旁觀者也要加入認為受害者丟臉的行列?


二、怕受到進一步傷害。

東方女子多半從小就不被鼓勵運動,
因此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女子很多,
很多女生會怕被加害者進一步傷害,
導致不敢反抗。

一般定義「性騷擾」還屬於較輕微的性犯罪,
如果今天女生是遭到強暴呢?
請男生盡量將心比心的想想:
她為何會不敢報案?
明天等我有空時,
我再來舉幾個實際發生過的個案跟大家說明,
有心想多瞭解的人,
就建議去看看女人勇敢站出來描述受強暴經驗的「暗夜哭聲」這本書。


NO:2226_141
關魚  於 2002/12/24 17:50
Re:上面寫錯字,更正一下

在怕丟臉那段,

>就在於明明是加害者的錯,
>為什麼受害者會認為檢舉受害者是自己丟臉?

應該是受害者會認為檢舉「加」害者是自己丟臉?


NO:2226_142
怕熱進廚房  於 2002/12/24 19:44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負責任點回答!妳憑什麼用性騷擾新聞類比此地網友對妳的批評!

NO:2226_144
毒舌派  於 2002/12/25 15:31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關魚 君

頗感奇怪,就是您的觀點,常跟事實有點距離,可惜呀!這麼優秀的人,誤入歧途,讓人扼腕。


NO:2226_145
OBS  於 2002/12/25 16:2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我曾到監獄訪問過一次。
親眼看過曾經殺人放火、犯下刑案的受刑人,是怎麼專心聆聽宗教團體義工們的心得分享。 分組座談時,有個受刑人問我:
「女兒快十七歲了,我也快出獄了,我想送生日禮物給她,應該送什麼?
你可不可以教教我,怎麼樣才不會被女兒討厭?
我很怕她不接受我這個爸爸.......」
-------
作文是寫得很不錯,可惜你又如何知道,南監管訓出來的情況呢﹖
借問殺人放火,是真的犯罪記錄嗎﹖ 要膨風請自愛,自己的用詞。
這些人渣是囂張,真以為台灣人不會反撲嗎﹖﹖﹖那才是笑話。

NO:2226_146
第五次發言  於 2002/12/25 17:18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大哥們稍安勿躁。
關魚君不過要我們看看『性騷擾』啥子的,
您們卻爭先恐後對號入座,真是笑死我嘍。

NO:2226_147
tunjen  於 2002/12/25 18:37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在傳統男尊女卑的東方社會中,包括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等等,
>>女性相對於男性,在人格自主和身體自主權至今仍處於相對弱勢,
>>從性犯罪的統計中,遭到強暴和猥褻的女性,遠多於男性,
>>這點我想沒有人能夠否認。
不只東方 西方國家女性被強暴的情形也很嚴重 我看過一本書寫到 在美國女性被強暴的時間間隔以分計 但男性被強暴的時間間隔以小時記 這一點超乎一般想像 而且男性被強暴者報案的 比女性受害者比例更少 因為認為沒人會相信他 受害的創傷和女性類似 但較不自責 男人通常不覺得自己有錯 當然男性被強暴的加害者通常也是男性比較多 除了監獄之外 未成年男性被性侵害的情形並不罕見
但這不是重點
強暴雖然也是性犯罪 但是不是性騷擾

>>今天若有一個東方女生在公車上被色狼不當觸碰,
>>(注意:公車色狼事件在美國等女權較高的國家並不常見)
這個我沒數據 但東西方女性被強暴的情況 我印象中並無太大差別
所以想像中這方面

>>會有許多東方女生選擇隱忍閃躲,而非反抗,
>>導致東方國家,尤其是日本公車色狼橫行,為什麼?
>>身為男生大概很難理解為什麼女生不反抗吧。

強制猥褻和性騷擾最大的不同在加害受害雙方有無權力階級關係
性騷擾之所以是性和騷擾 是因為加害者不尊重受害者的感受 一而再的重複騷擾行為
並且在被害人明顯拒絕之後 操弄權力不利於受害者的工作或學習
說難聽點 受害者在明確表達不悅之前 加害者至少有一次機會 但是當然是言語傷人的機會
不是摸屁股的機會

以暴力威脅並意圖達到猥褻的目的類似公車之狼之類事 和性騷擾不同的是威脅的方法不同
這類事件自有律法以來即有處罰的依據 性騷擾處罰是新玩意兒 加害者的報復威脅手段非常迂迴 操控階級優勢已達目的 因此更容易得逞 受害者更不敢張揚 證人更不敢站出來

不過我的觀念來自我自己對性騷擾的認知 台灣一般女性的觀念可能來自女性團體間的訊息傳遞 我知道女性意見領袖有意在台灣的性騷擾法律定義上 將公共場所的魔手納入 並且已經快要成功 或許已經成功 我孤陋寡聞不知道而已 一如擴大解釋少年兒童性犯罪防治法 將網路一夜情一網打盡 儘管沒有兒童參與其中 也是違反少年兒童性犯罪防治法


NO:2226_148
Johnny H.  於 2002/12/26 03:52
Re:請多注意民生方面的報導,而非陷入意識型態之爭

以個人長住美國的經驗, 洛杉磯及紐約性犯罪的情形其實頗嚴重. 最近美國洛杉磯及紐約許多女性皆陷入恐被強暴的恐懼中, 因兩地皆發生不少強暴案件, 尤以洛杉磯為最------某一男性洛城警方粗沽已連續強暴20多位女性, 但仍未落網. 而性騷擾和公車騷擾事件多寡則應看哪一城市, 東岸, 西岸或內地, 因美國太大種族太多, 各種族聚集地又不太一樣, 東岸西岸內地, 其文化, 民情又有差, 再加上各州法律也不太一樣, 所以實難下定論美國性騷擾和公車騷擾事件嚴重與否.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