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視&台視內部人事不變(尤其是新聞部),那麼公共化或民營化,又會和現在有何差異?◆華視&台視,以華視新聞的作風最肆無忌憚,堪稱扯政府後腿的「第一把交椅」,其記者報導新聞時囂張的程度不下於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中視。
新聞局:台視華視至少1家公共化
【胡立宗/台北報導】
新聞局長葉國興上午向立院教育委員會報告「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財務評估」時表示,在台視與華視兩者「一公(共化)一民(營化)」的原則下,初估台視公共化、華視民營化將花費四點四八億元,而華視公共化、台視釋出官股則需十九點八六億,意即選擇前者將可節省十五億政府支出。但葉國興也強調,台視與華視那一家公共化、那一家民營化,政院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不過原則很清楚,就是「至少要有一家先公共化」。
但對多位立委在質詢要求說明公共化時間表,葉國興則迴避正面答覆,僅表示待立院審議完成「廣播電視法」後,政院一定會儘快推動公共化及釋股。不過,雖然教育委員會下午已經排定審查廣播電視法修正案,但由於其中包括「政黨、政治人物全面退出媒體」等具爭議性的條款,在朝野之間仍無共識的情況下,修正案恐難順利過關。
針對一公一民的成本評估,葉國興在口頭報告時表示,如果選擇台視公共化、華視民營化的方案,以買進台視民股將花費十九點六三億、賣出華視官股可收入十五點五億為基礎,政府支出約四點四八億;而將華視公共化、台視民營化,依買進華視民股花費廿六點五三億、賣出台視官股收入六點七七億,政府支出則會達十九點八六億。
由於台視公共化明顯比較省錢,因此親民黨立委李慶安等多人在質詢時也一再追問,此報告是否代表新聞局已經確定將釋出華視官股?不過葉國興則是再三強調,政院目前並未決定由華視或台視釋股,「兩家誰民營化都可以」,但政院的態度很明確,就是「至少要有一家公共化」。
葉國興並指出,雖然台視公共化初期購股花費較低,但是由於華視經營體質較佳,未來公共化後財務負擔應該較輕。
另外,多位立委也質疑新聞局對成本的評估太樂觀。台聯立委羅志明就表示,新聞局現在所做的只是靜態股價評估,一旦政策確定誰公誰民,則股價可能因為期待因素而大漲、股東也有可能瞞天開價,成本將不只新聞局所評估的四點四八億或十九點八六億。
對此葉國興則坦承,新聞局在短短一個月裡面的確是無法全面考量。他表示,股價的確會有因此波動的可能,而以台視股權分散的情況,未來收購上可能會面臨較多困難;不過由於華視股權較集中,因此收購難度應該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