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回 覆 返 回


好奇寶寶  於 2002/06/17 01:37
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好奇寶寶  於 2001/12/04 04:47

日前與同學閒聊的過程中,由於選舉的關係漸漸的話題轉到政治方面,令我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讓我對媒體的力量感到相當吃驚,尤其在場相當多位同學極為欣賞某位初次當選的北市南區女立委,尤其是她的在節目中論述,同學A還認為她所提出的相關數據及議題都相當公正的同時,最後在場竟只剩我一個人提出反駁的意見,包括數據來源的取得與正確性,新聞議題的制定,她與執政和反對黨的關係等等都有可能影響節目的公正與否,結果當然寡不敵眾連番被同學們砲轟

當然最令我失望的當然並不是被批評,而是傳播學院出身的學生竟也失去判斷的能力,傳播教育中明白告訴各位許多媒體是如何任意操控議題及與政治的關聯性,結果畢業後全部還給學校並對於媒體及政客明星深信不疑,從他們身上只看見又是一群被操控的愚民,可悲的是竟還是聽過操控之術的傳播學院學生,自認為自己沒有被操控而樂在其中,媒體的力量真是超乎想像

再者想問問各位網友大人在遇到下列問題時該如何回答?

我想應該會有些許的人會遇到和好奇寶寶一樣的困擾就是與友人在談論有關於政治與媒體的問題,由於大伙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加上某些"根深蒂固"的認知問題(當然包括我在內),因此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爭執,問題是當我以相當嚴肅的語氣提出質疑而導致同學話接不下去的同時,各種不可思議的用詞就會紛紛出籠,包括"你是不是有省籍情結","你想太多了","媒體沒有亂搞"等等,最後甚至講個笑話,不小心提到某位政治人物,馬上就有人說"你又泛政治化",到了最後總是為了不破壞彼此的友誼而匆匆帶過政治議題的話題

不知各位是否有相同的困擾,如果有各位大人會如何解決,還是說為了不破壞友誼而不在談論,導致所謂年輕人對政治冷感?



NO:208_1
飛雲覆月  於 2002/06/17 07:23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我沒猜錯的話
你說的應該是陳文茜

我倒覺得貴同學是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認同感
倒不是真的看不出來她在做什麼

這位女士的操縱媒體功力可謂出神入化
而且利用媒體獲得了不少資源
從權力慾的角度來看,會讓人崇拜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雖然很令人不爽就是

至於跟同學的交情
一開始就要先說好
辯歸辯
不傷感情就是
不過辯論首重邏輯
用資料與証據
加上合理的証據
朋友還不信的話
這就是認同情感問題了
(就是不願意相信)
這個無解
只能用理性和時間來慢慢說服

如果人家要扣你「省籍情結」帽子的話
就告訴他「我哪一句是省籍情結啊?」
要他提出証據
不然就把帽子扣回去「愛說別人有省籍情結的才是有省籍情結」


NO:208_2
大青蛇  於 2002/06/17 17:59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好奇寶寶,

歡迎你來到與媒體對抗版,
個人覺得台灣傳播系的學生多半只想當主播做個人秀而已,
真的懷有大志的人不多,
尤其長期被泛藍統派的主流媒體洗腦了都不知道,
你可以建議你同學到版上來看看,
多和這裡的大大交流一下,少看一點台灣的垃圾節目,
台灣未來記者的素質應該會高一點吧?


NO:208_3
好奇寶寶  於 2002/06/17 22:56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回大青蛇
其實傳播學院學生想當主播的人就我認識與知道的人並不多,反而是非傳播學院學生相當嚮往進入傳播圈,尤其是都市的私立女學生(這僅是個人臆測,因為小弟的表妹就讀某私立女中,在她眾多同學中,聽聞小弟就讀北市南區某私立傳播學院,竟全部投以羨慕的眼光,並說那是她們的目標學校之一),再者,以敝人班上同學進入傳播圈(廣義)的比例還不到一半,傳播學院外系朋友與學長姐班上亦是如此,不知是因為看太多傳播圈黑暗面,還是無法忍受廉價的薪水起跳(記者除外),這小弟就不得而知?日前小弟曾看過一項調查,似乎傳播圈中,有高達一半比例是非傳播學院出身......
至於
"你可以建議你同學到版上來看看,
多和這裡的大大交流一下,少看一點台灣的垃圾節目,
台灣未來記者的素質應該會高一點吧?"
基本上已經努力過,結論不用多說.......
他們看的下去的話(本版),小弟又何必浪費口水苦苦相勸(長期洗腦加上不肯相信事實,或是外省家庭的政治立場因素)......
當初會post這篇文章,純粹是因為對於同學的深深感觸,只好來本版獲得些許的慰藉,但今年年初再度跨回傳播圈(非新聞圈啦),也再度見識到傳播的功力,對於同事的洗腦有多深,唉.......

NO:208_4
少年台灣人  於 2002/06/18 01:21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基本上,我也遇過與你類似的狀況,講到最後,就很容易傷了朋友彼此間的情感。我自己認為,當對方開始對你理性提出的證據、說明感到不耐煩時,就表示著對方是以「情感認同」作為取向。例如,對方一開始可能會先引用一些政治評論節目者所說的資料內容,作為批評特定人士的依據,而當你對之舉出反證證明該資料內容的不真實時,對方若無其他再反證的情況下,就可能會說出一些非理性的言論。以去年納莉颱風所造成的台北市水災為例,我和同學A辯到最後,認為北市淹水災應該是要討論馬英九的責任,而非陳水扁的責任(中間辯論過程就省略),A提不出更有力的證據時,他就開始說台北之所以會淹大水就是因為陳水扁的名字當中有「水」字;最近台北地區缺水,A又說是陳水扁被「水」扁。當時,我聽到他說出這樣的話之後,我就已經不願意再跟他說下去了,因為他已經是情感上的反扁情緒,這時我多說也無益。從那次之後,我和那位A同學就顯少談論政治話題,應該是說我不主動去跟他談,因為他很容易就情緒化地批評我說的內容,又不願意提出有力證據。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當我對另外一個同學B說,宋楚瑜在省長任內因為他個人的「散財」將省政府的債務大大提高,而宋楚瑜在興票案上也是觸犯了侵占罪等等。但當我同學B聽我講完後,他說:「只要會做事,貪污有什麼關係?」這一點讓我真是啼笑皆非。第一點,我說的是侵占罪,而不是貪污瀆職罪,也就是他曲解我的意思;第二點,「只要會做事,貪污有什麼關係?」這句話本身就有所矛盾,我想我也不必多做說明,大家應該知道這道理才對。

總之,這是我自己的一些經驗談,不知道其他人本身還遇到過哪些更滑稽的評論或批評?說出來給大家分享吧!


NO:208_5
預備黨員  於 2002/06/18 02:01
台灣同胞

台灣同胞
國家要富強,靠的是我們年青一代的理智,健康的思想,你們難道不知道,新一代的共產黨正在以民主,穩定,創新的方式建設著我們的國家,台灣人是中國人,大陸人也是中國人,甚至蒙古人我們也要他變回中國人..日韓,尼泊爾..美國...都等著我們年輕共產黨來收復.這不能急?未來是屬於中國的,我們將勇往直前!台灣的年輕一代,我們共同努力吧!讓我們實現大中國的輝煌!
16-----24歲的中國預備共產黨員
06/18

NO:208_6
截稿來逛逛  於 2002/06/18 03:18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一般來說,台灣的大傳學院教授、老師們多數欠缺新聞實務經驗。他們對於新聞如何生產出來,少了第一線的經驗。這是非常糟的。畢竟,這個領域,特別是對學生來說,如果師資無法提供第一手有用的經驗及反省的話。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是當花瓶主播,就是進報社、媒體後,被老鳥當學徒操。操的只能跟他們一樣。

幾年前,我無意中接到一通某傳播學院的電訪,學生訪員問我,你最常聽的電台是哪一家?
我告訴他TNT寶島新聲。那位小妹妹再問一次,哪一家。我回答TNT寶島新聲。她問,這是什麼電台?

我訓了她一頓,連這個電台都不知道,你們老師叫你們做什麼民調。

基本功課不足,學生當然沒有反省的能力。


NO:208_7
弦月之影  於 2002/06/18 06:35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版主可以把預備黨員的文章刪了嗎?他還佔了其他話題的版面,都是同一句話,文不對題
順便把我這篇一起刪了

NO:208_8
恆愛台  於 2002/06/19 10:45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好奇寶寶

台灣媒體有三大特性[少數本土平面媒體例外]

<<睜眼說瞎話>>
<<眛著良心幹>>
<<對台灣沒貢獻,卻天天嫌台灣骯髒沒衛生>>

通常罵人誰都會!但發現問題同時把解決的辦法告訴大家!
是曰:善意的批評!

心態上~~~自己家髒亂,有良知的人,會拿起抹布把它擦拭乾淨!
反之則否~~~有人住在你家卻天天嫌你家髒,你感受如何?
跟著他嗯啊~~~ㄥ啊~~~嗎?鄉愿不是解決辦法!

上述幾位大哥都言之有理!但我覺得替對方想要互相才有意義!
不替你想稍不合他意!就惡言相向~~~正是這類陳欠.李狗的人物!
我專找這種人挑!因為你不挑~~~這些人就是看你[衰曉]!看賤你!
所以何苦退讓?這也是判斷周遭朋友的檢驗良方!不是嗎?


NO:208_9
不清  於 2002/06/19 11:14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我也碰過,被噴了滿頭滿臉的"奶水",我才發覺到,政治跟宗教的認同感,不是用理性可以辨明的,陳 X X 那一套就是 (一)斷章取義. (二)放大觀察. (三)細細評論.用此招術啥"相關數據""相關證據"--會找不到???

NO:208_10
文貝  於 2002/06/19 13:28
Re:媒體的力量可真是超乎想像驚人

>>大伙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加上某些"根深蒂固"的認知問題

好奇:
你是學傳播的,應該可以去追根究底的問出這些根深柢固的認知,是從家人來的比較多還是大眾媒體來的比較多.
人際傳播至今仍是所有傳播方法最有效的一種
我大膽的猜測
這些具有相同認知問題者都來自有相同認知的家庭(參考團體)
而這些家庭也以類似的電視或廣播節目當做自己解釋公共政策或政治議題的來源
所以根深柢固就在這個過程中被內化
由他們的反應中可以看出和這一類的政論性節目一樣的邏輯
一是會有一些數據來增加可信度(通常部份引用,或忽略其它數據)
二是再加一些宮廷政治學來深化他們的邏輯(如記者爆一些內幕)
三是用一個矛盾但似是而非的常理,(如做官的哪個不貪污)
這其實是很有趣的研究議題,抽掉自己的情感及立場來探討,也許你會發現出意料不到的結果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