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媒招供!
回 覆 | 返 回 |
皇國御稜威 於 2002/11/24 22:52 | |
統媒招供! | |
請注意最後一段:跟當年520遊行比起來,「透過傳播的力量,這場遊行比十四年前對執政者的殺傷力更大」,嘿嘿,嘿嘿嘿嘿!
記者楊羽雯 十二萬人活生生地集聚在政治人物眼前,遠比十二萬張選票來得驚心動魄。昨天下午的凱達格蘭大道,便上演著這樣的教訓。如果說十四年前的「五二○」農民遊行是解嚴後民間衝撞執政權威、啟動民心的第一次解嚴,那麼昨天的遊行連帶先前幾次大規模遊行,將標誌著台灣社會第二次解嚴的先聲,象徵人民跳脫政黨框架,逐漸從政策面思考民主政治下個人的角色與抉擇。 陳總統一周前面對農漁大軍北上,直覺想到十四年前的流血悲劇;但昨天現場理性平和,以及自救會一週來的堅持和自主,其實是相當值得執政者省思的對比。執政者要慶幸的是,這場遊行沒流血、沒暴力,意味著人民還在期待政府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阿扁的改革承諾還有兌現的機會。執政團隊如果仍我行我素,那麼人民的自主性必會反應在兩千零四年的大選結果。 近一年來從澄社諍言到農漁民北上,士農工商各階層無一不在挑戰綠色執政神話:打著改革旗幟就能改革?單有宣傳改革願景的能力並不足以致民於富強。阿扁務必警惕的是,在景氣艱難、信心潰散的現實中,人民同時也學會解構「改革者神話」。 也許有人以為,只要泛藍陣營持續分裂,泛綠繼續以扁為共主也不會丟掉政權。但泛綠陣營不會有更具能力的人出來挑戰阿扁嗎?更何況這十二萬人不是來去無痕:透過傳播的力量,這場遊行比十四年前對執政者的殺傷力更大;農民可以跳脫政黨框架表態,每個人都有能力自我反省,掙脫政黨對立的束縛,從自身利益去思考政治抉擇,政黨必須有此覺醒與提升。 【2002/11/24 聯合報】 |
威兒乾 於 2002/11/24 22:57 | |
Re:統媒招供! | |
瞧瞧統派媒體掩藏事實煽動成功後, 聯合報這幅自得意滿得驕傲口氣! |
dodo 於 2002/11/25 04:02 | |
Re:統媒招供! | |
♁】【』『』」,。(☆) |
皇國御稜威 於 2002/11/25 07:59 | |
Re:統媒招供! | |
統媒在當年五二零,拼命強調遊行群眾是「暴民」 統媒在今年1123,則不斷強調遊行群眾的「平和理性」 |
林沖 於 2002/11/25 08:42 | |
Re:統媒招供! | |
第二次解嚴? 莫明奇妙,鬼扯一堆. |
KSC 於 2002/11/25 08:45 | |
Re:統媒招供! | |
另一方面,又回頭拚命挑撥民進黨人的情緒,說這些都是李登輝的錯!中時那位羅如蘭今天再來一篇,大家看看她怎麼摻砂子: >>此次危機也再度暴露李扁體制缺乏正當性基礎與合法化建制,其間摩擦,動輒造成政壇動盪,付出巨大的決策成本。如果不是李登輝的起手式挑起政府和農民的對立,衝突迅速升高,既得利益者很難見縫插針,星星之火不至於燎原,游內閣可能會有較大餘裕處置善後。<< 如果農漁民的訴求是正確的,有道理,那麼最大功臣不就是李登輝嗎?怎麼他又是[挑起政府和農民的對立,衝突迅速升高,既得利益者很難見縫插針,星星之火不至於燎原}? 事實上,[11/23遊行]幕後就是李登輝與國民黨的鬥法.如果不是李登輝的安排委託,遊行總召集人,怎麼會在有些群眾還未出中正堂時,就宣佈訴求已達目的,提早一個多小時宣告遊行和平完畢!令那些在場國親立委記者打手們[錯愕]? |
崇文 於 2002/11/30 11:51 | |
Re:統媒招供! | |
中時羅如蘭: 如果不是李登輝的起手式挑起政府和農民的對立,衝突迅速升高,既得利益者很難見縫插 針 聯合報楊羽雯: 透過傳播的力量,這場遊行比十四年前對執政者的殺傷力更大...人民同時也學會解構「改革者神話」。 ---------------------------------------- 李登輝kia出來替農民kong一句話,就是挑起對立,besu李登輝是既得利益者e代言人,反抗 政府e改革政策. 另一方面又koh kong 遊行透過媒體傳播e放大,人民學 e-hiau 解構改革者神話, besu 政府e改革是騙人e . Tui-che lan e-tang 看出,媒體搞鬥爭分化e邪惡居心; 1-peng 抹烏李登輝kap遊行e農民 Chit-koa 媒體ti威權統治時期受國民黨豢養,做in-e傳聲筒, chit-ma 國民黨落台, so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