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回 覆 返 回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2 13:21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免費垃圾袋大放送!?
德國垃圾處理經驗的借鏡

【背景說明】台北市自實施垃圾費隨袋增收後,每戶人家每月須支出約300元的垃圾費,雖然民眾了解到垃圾問題的嚴重性,但這樣的收費合不合理?近來台北市某位市長候選人提出「垃圾袋減低半價」的政策,事關民生消費問題,我們訪問到德國紐廷根環保科技學院的馬庫斯•泰納森先生,請他來談談德國對於垃圾袋的使用政策。

【本報訊】垃圾袋?很早就不用錢啦!
德國從1991年開始實施全民環保政策,政府只站在監督製造商、商店、民間資源回收中心立場及負責教育民眾工作。垃圾袋免費由製造商和民營資源回收中心提供,因為他們必須負責清理他們製造出來的商品。所有回收標誌的商品裡面已經內含2Cent﹝約新台幣0.7元﹞的資源回收處理費,所以我們買的越多,分擔的處理費就會越多。
到目前為止,我們每個人所花的垃圾費越來越少,主要是人人都懂得資源回收的重要性,目前全德國有94%民眾參與環保工程;民間回收中心所收集的資源可以回賣給製造商,讓現有的資源不斷重生,製造商也就能減少額外資源支出。符合邏輯和經濟效應的環保工程讓大家都能放心消費、認真做環保。
全面回收資源的結果,還能使焚化爐減少混和垃圾焚燒的機會,改善空氣品質。當然要實施這樣的環保工程,最主要是完備政策和有沒有決心去改革的問題。
台北市政府若願意將資源回收全交由民間經營處理,民間機構既然能夠賺錢,相對也提高工作率及回收率;製造商只要遵循環保政策,也就不需要擔心垃圾袋價格會不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了。
垃圾袋的費用其實跟垃圾回收量沒有太大關係。沒有人會想將垃圾堆在家裡;製造商也不會不想多賣點東西。重點是在政策上面和有沒有確實做好每個環節。「垃圾費隨袋徵收」雖然是個有趣的點子,但我看到台北市很多人將垃圾丟到垃圾車上後就以為變乾淨了,市政府疏忽民眾教育,也沒有善用垃圾費,若只拿來燒垃圾的話,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台北的天空。

德國紐廷根環保科技學院學士、「德國經濟辦事處」專案助理
馬庫斯•泰納森

【新聞眉批】:「眼不見為淨」的結果,將來可能連伸手都不見五指!


NO:2007_1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2 13:23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1

台北市民最守法?罰單數占全國1/3!
交通陷阱不合理!半小時開兩百張罰單!

【邀請專家】警政署專門委員 何國榮(前台北市交通大隊大隊長)

【本報訊】台北市一年開單量高達四百八十萬張,裁罰金額亦高達四十四億元,平均北市每戶需繳交4888元之違規罰鍰。而這四十四億的罰金,有百分之六的是交通警察(一年一億二千多萬)的獎勵金,也就是說小市民繳的罰鍰其實變成了警察的「福利金」。罰單開得多真的可以改善交通?還是「變相加稅」?
許多民眾反應,台北市這幾年來交通情況並沒有大幅度的改善,可是民眾被開罰單的情況卻大幅增加了!台北市每年違規告發罰單數占了全國開單數兩千萬多張的三分之一,市民每年平均要收到二至三張的交通違規罰單,是全國平均每人收到○、七張交通罰單的三倍,但不是罰單開得多就表示交通成效高。員警不要為了績效而開單,心態和邏輯應該有所調整,改以「成效代替績效」,不要成為開單的機器,將交通安全及順暢作為開單考量才是改善交通的要點。
台北市的警察在高樓窗口、在捷運高架和在天橋上,照相取締「機車行駛禁行機車道」的違規行為,那些都是在路口入口處、機車騎士不得不穿越「禁行機車道」的「交通陷阱區」。
警察一張照片,可以照到三至五個機車違規!光是這項違規,台北市一年就開了六十多萬張,罰鍰至少六億元。有人甚至一個月就被開了十多張罰單,辛苦的血汗錢都拿去繳了罰鍰。這樣大量開單的結果,對於市民實在是一項相當沈重的負擔。
最近市警局在民生西路、環河北路口照相取締「汽車跨越雙白線」違規,半小時就照了二百多件違規,比全國單個警察一個月開的罰單還多,警察還輪流在該處照相,短短時間已經開了好幾千張罰單。
台北市政府規劃了這麼多的「交通陷阱區」,讓市民跳下去,再要警察拼命開單,市民變成「路邊提款機」。市政府應該是改善該地點的違規情況,無論是豎立警告告示,或是派員疏導警示,擴大宣導,而不是偷偷摸摸的拍照,讓市民不知不覺地犯錯,當了「冤大頭」。

【新聞眉批】:「交通陷阱區」半小時開兩百張罰單!市民成了「路邊提款機」!


NO:2007_2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2 13:25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2

走到城門滑一跤?!
【頭版標題】43億元翻新人行道,北市府還喊窮?!(詳見五版)
【內版標題】馬市府更新的人行道,都市景觀的隱形殺手!水災氾濫的強力推手!
【背景說明】鉅資43億高昂費用的人行道翻新工程是北市府自傲的政績之一,可是納莉風災後最需要、也最影響台北市民19.5億基隆河防洪整治工程費卻付不出來,還頻頻向中央喊窮要錢。翻修人行道真的有急迫的必要性嗎?

近年台北市政府在人行道上大作文章,不僅斥資43億更新人行道,還對外讚揚此政績,試圖獲得民眾肯定。但其實我們看到的,除了部分道路一再重複施作、浪費公帑外,還造成了都市環境發展遭破壞的慘況情事,而這些傷害與損失,恐怕不是幾年就可以彌補回來。
以80-90年歷年防洪工程統計數字看來,黃大洲市長防洪工程花費是67億元;陳水扁市長時期規劃119.8億預算;而水災慘重的馬英九市府則只支出14.3億元來整建防洪工程。
北市府拿不出19.5億元來規劃整治急迫性高的基隆河防洪工程,甚至不斷向中央喊窮要錢,眼看43億元打造的低透水率水泥人行道一一完工,變成了馬市府的美德政績,但民眾卻不知道其水泥化提高了水災的風險,也影響地下水管更新工程;不管是水管查漏,或淘汰換新,工程人員的勘查或施工都成問題。
目前人行道鋪面由養工處負責,但路樹卻是公園處負責植栽,彼此橫向聯繫不足、多頭馬車的情況下,北市府保留了表面炫目的政績,而人行道施工造成的樹種死亡率,或樹種植栽後因植穴太小造成路樹成長不易的情況後果卻必須由全民大眾來承擔。
納莉風災後造成台北市的損害,許多市民至今仍餘悸猶存,而防洪工程也應該是市府需著眼著力去整建維護的,如今工程規劃卻將大把公帑花在人行道更新上,而這項工程卻也沒有長遠的實際效益,不禁讓人感嘆害怕,明年颱風來時,全台北市最後會剩下的,大概只有我們堅固的水泥人行道。

台北市都市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 理事長 謝鴻銘

【新聞眉批】北市府的瞎拼讓我們看到炫麗的行頭,可惜卻中看不中用,市民只能大嘆無奈。
防洪新建、整建、維護工程﹝單位:億元﹞
年度及市長 花費額
80-83黃大洲 67
84-87陳水扁 119.8
87-90馬英九 14.3
資料來源:北市工務局統計資料網站


NO:2007_3
阿姜  於 2002/11/22 18:38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本版網友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散佈全球,所以應該有很多人不曉得《台北捷運風報》是啥米碗糕,方才我用Gooble搜尋了一下,也沒發現與之有關的網頁。能不能請欄主大人稍微介紹一下該報的新聞內容和版面定位等呢?

NO:2007_4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3 11:37
台北捷運風報

其實這報紙......是在台北市才會有機會看到。
發報地點也只有在台北市部分捷運大站出口,而且要很早,才會拿得到。
坐車坐到淡水就沒囉!除非你撿到別人看完不要的殘骸。
它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廠商的報導廣告、重點新聞或是民生消費資訊。
因為坐車短短時間,能仔細將整份報紙看完的也沒幾個人....
所以我們的報導就盡量快、狠、準....讓關心這些消息的人可以迅速了解。
說起來還是廣告性質的報導就是了。
它們的網頁是http://www.promedia.com.tw
可以上去看看....不過我自己卻找不到我們寫的報導......>.<~~~~

NO:2007_5
路人T  於 2002/11/24 01:19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捷運報最初是自立晚報搶入這個市場的,本來都只有早上
(後來王世堅把自晚給搞死,自晚這一支就沒了)
後來中屎也加入,現在連傍晚也有了
大家一定遇過路邊發廣告傳單的,常常都不想拿也不想看,但是若是免費的報紙呢?
所以跟廣告單沒什麼兩樣的『捷運報』就有他的市場了!

因此新聞的內容只要是成本愈低愈好,最好能不用錢就不用錢
所以都是一些不用錢的小常識或星座之類的,當然他們才不會買中央社的線路!
對中時而言很有利
而風報聽說許榮淑是大股東
不過通常捷運報在選舉時都能賺不少

所以買星雲的『人間福報』的,算是很傻的,
因為那份的頭版跟捷運報後面的小常識沒什麼兩樣
而他的二版與民意一天到晚在罵政府與總統
讓人覺得原來他們的教義裡好像是帶著仇恨似的

之前自晚的捷運報一年好像還賺個2000萬,而自晚會和會收攤走人,
是這一間捷運報算是另外的子公司,錢跟自晚的虧損『無關』
所以王老闆接自晚也沒『虧』到什麼錢(這是聽自晚自救會長說的)


NO:2007_6
dodo  於 2002/11/25 04:14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女人別希望妳的丈夫是馬英9 真正對妳好的就妳們身旁的那個人 君不見2次辯論會時夫人滿面歡喜終於能見光了 而9是連看都一臉無奈樣 好好好的真心接受身旁的愛吧 祝福妳「」☆☆☆☆☆☆☆☆☆☆☆☆☆☆☆

NO:2007_7
哨兵  於 2002/11/25 21:03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2002 11 25 首都台北 哨兵

最近有兩次機會上台北過夜,第一次是在新北投,那結合溫泉特色而設計出來的市容,

讓我喜歡,直覺得是學生時代讀的一些介紹歐美日國家的城市景觀設計的書的圖片,

有許多竟然真的出現在眼前的新北投;而後來這一次,則是被誠品敦南店的經營模式

給攪混了,總以為誠品兩字所代表的就是圖書與文具,沒想到敦南店的誠品讓我

在一時之間找不到書的店面,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經營理念呢?

怎麼有人、有企業是以如此的百貨方式在經營書局的呢?

但看清水市區、清水國小北側門前的建國書局,算是清水生意最好的一家書局了,

一樓是以文具及參考書為主,這兩年在二樓另闢一小間專門陳列一般的圖書,

可惜的是書的總類實在是貧乏,也看不出什麼主題與特色,想要買的書常找不到,

找不到而跟書局訂的書卻又常常訂不到,總是很少能在逛書局的過程中帶給自己

一點驚喜的感覺,在清水,至今找不到一家是做文化、傳播文化或甚至是賣文化

的書局,而我們卻常自稱自己是文化鎮!

以往在台北的經驗是交通的塞車問題耗去了我們太多寶貴的時間,這兩次卻都是因為

有了捷運,讓我可以在一夜之間從容的來去萬華及士林夜市之後夜宿新北投,

讓我可以半天的時間遠赴靠近淡水的紅樹林站,悠悠的漫步在新建的水筆仔林間步道,

在這兩次的行旅之間所攜帶的沉重行李,則有火車站的寄物櫃中可以付費寄放,

這樣的旅行經驗,讓我憶起在新加坡及香港自助旅行時地鐵所帶給我們的便利,

也讓我回想起在北歐火車站寄放行李的旅遊經驗,雖然台鐵的行李櫃實在太小,

不能容納我們的行李箱,但這樣的都市旅遊體驗,開始讓我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

當我離開誠品,沿著仁愛路,一路悠悠晃晃的逛著台北市時,

我開始喜歡上這個原本讓我有點討厭的城市,可能是因為那長期遭人忽略的

人行步道真的改善了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有那來自故鄉的台北人做導遊吧,

總之這樣的城市之旅,讓我真正體會到「首都」的感覺,

讓我真正的感受到台北的進步與台北的好,

讓我會在離去時,不自覺得在心理輕聲說「首都台北」 - see you again!

哨兵札記


NO:2007_8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6 10:31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6

客家山歌人人會唱,客家政策有誰會做?!
【頭版標題】客家政策四年牛步化!客家夢遙遙茫茫!
【內板標題】不分青紅皂白,抹藍客家文化,讓人臉都綠了!
【專家學者的話】張鎮堃(前崇正會文化發展委員會主委)
【背景說明】平時忽略客家,每逢選舉的前夕,就會有一拖拉庫的候選人跳出來說客家,目的自然是要騙客家人的選票。客家人在選票被騙走了以後,自己被當成了什麼?

當初擁有議會客家多數支持的馬英九,四年前開出成立「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的選舉支票,但卻到了四年任期的尾聲才匆匆成立,顯見「提昇客家人對客家事務的市政決策參與權」並不是馬英九念茲在茲的重要施政目標。
成立台北市客家委員會後,主委的人選就備受爭議,連溫和的客語專家彭欽清教授都公開批判,認為馬市長找了一位「做客家事閃開開,做客家官拼命來」的人來擔任北市客委會主委。
馬英九甚至以所謂擴大辦理「台北客家義民祭典」活動,代替義民廟之興建,同時卻花費43億翻新人行道,顯見在馬英九的心中,義民廟的重要性尚不及人行道。
多年來一年一度的「義民祭典」是我們都會客家人族群認同客家文化的具體表現,也是表達我們對捍衛鄉土的義民爺的尊敬。台北市政府取得今年義民祭典的主導權之卻一反往例,將多年義民祭典所沿用的黃帖(通知會員)、紅帖(通知耆宿)的慣例全部改成藍帖,不知內情的客家鄉親還誤以為是在發訃文!連工作人員的制服也做成藍色的,甚至宣傳海報、舞台布幕、電腦網頁也全是藍色的。市府不瞭解客家的歷史,使得今年台北市辦了一場「全場皆藍」,「只有客家鄉親的臉是綠色」的義民祭典。
很多鄉親在義民祭典的三獻禮大典時問到:「自稱客家人的陳水扁、游錫堃、李應元怎麼沒有來?」我記得過去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時,義民祭典的主祭是國民黨的吳伯雄先生;如今馬市長主辦了,陳總統、游院長都未收到邀請函,至於他的對手李應元那就更是甭談了。
馬市長對客家的誠信與器度是嚴重不足的。尤其是他四年前所開出的選舉支票──「台北市客家義民廟」,不僅沒有兌現,如今連個影子都沒有,據說也從來沒有在市府內部會議中討論過!
雖然客家人在台北屬於弱勢,母語延續及文化保存再再需要公共政策協助;但是我們認為再多的政治承諾都靠不住,只有魄力和誠懇的行動力,加上客家族群要自主意識的覺醒,才能真正維護客家尊嚴。

【新聞眉批】:「做客家官拼命來,做客家事閃開開」,客家人的刻苦耐力不是拿來等下個四年的。


NO:2007_9
Labyrinth  於 2002/11/26 12:44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給哨兵:
那是台北市的門面啊。
下次來時有空到別的地方看看,
如果下午五點以後,從捷運淡水線中山站出來往西走,
看看整個髒亂情形,鋪好地磚幾個月的人行道,滿是攤販佔據
絕對沒法讓您「悠悠晃晃的逛著」。例子還很多,略過不表。

台北市在陳水扁當市長前,滿地垃圾,街道臭不可聞,
陳水扁的鐵腕作風下,環境衛生及交通都得到大幅改善。
本來捷運建設已成為台北市最大的爛攤子,
但在陳水扁的嚴厲整頓下,才一年一條地建好,
您搭的淡水線就是這樣建成的。
在馬英九執政下,整體狀況開始倒退,
尤其在大家(尤其是媒體)比較不會注意的地方。
而台北市政府的負債四年來還急速增加!!!

台北市集中了大部分的資源,當然建設比其他縣市進步。
馬英九還要跟別的縣市爭,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北市民覺得很可恥。
每次到資源遠不如台北市的外縣市,看到建設落後的情形,
都讓我這個台北市民覺得很不安。

根據調查,台北市是台灣人最想住的城市,
馬英九也拿這來打廣告,這證明他很無知。

一個多世紀以來,台北市作為台灣首府,本身就一直吸引外來移民,
1950年台北市人口約70多萬,今天260萬。
外來人口中包括我們家(1950年代從南部遷移到台北市)。
道理很簡單,什麼好東西都集中在台北市,當然大家想要來。
這是結構性因素,所以就算台北市狀況最糟糕的時候(1990年代初),
人口還是繼續增加。
拿「台灣人最想住的城市」作政績吹噓,簡直把人民當白癡看待。

不過,當這麼多人口擠在台北市,台北市的生活品質其實不會高的。
很多台北市的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就是鼓勵市民移居到外縣市,
要吸引他們外移,就得挑幾個地方,砸錢下去,好好建設。
像清水這樣的地方,如果建設得好,該有的都有,為何不搬去住?
人口多起來,有市場,還怕誠品不去開分店?

大家都說巴黎漂亮,有文化
但大部分法國人都不喜歡住巴黎,人太多、車太多、空氣差、物價房價太高。
法國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
但人家二十年前就懂得去集中化,把很多機構遷至巴黎以外地方,
適度平均財源分配,很多中小型城市建設得不錯,
所以不會所有的人都往巴黎集中,否則人口多個兩三倍,
巴黎保證變成一個恐怖的地方。

其實任何一個地方都要靠自己的住民去疼惜、付出、建設與維護。
小城反而容易經營,只要有足夠的財源。
希望未來有一天到清水,看到的是一個讓我眼睛一亮的地方。


NO:2007_10
Papagino  於 2002/11/26 16:19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謝謝Labyrinth

想想真可怕,要不是像我們這種中南部人移入台北市,台北市之族群生態及政治環境可能比現在更畸形


NO:2007_11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6 20:43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7

【頭版標題】台北馬戲團連續四年大公演!?市民叫好不叫座!
【內板標題】市長中看,市政不中用?!四年偶像劇還會演多久?!
【專家學者的話】林芳玫(青輔會主委、前政大新聞系、新研所教授)
【背景說明】台北市長馬英九建立在各大媒體上的個人魅力與完美形象,足以媲美當今歌壇偶像F4。美麗外表真的與市政能力成正比?還是只是拿來操控事實的工具?

歷史上著名的列寧、史達林、墨索里尼、希特勒、毛澤東等政治人物,除了使用威權高壓統治國家之外,也懂得運用其獨特的領袖魅力獲致全國人民的高度支持。不過如今時代變遷,在媒體高度影響、滲透市民社會後,想要獲得民眾掌聲,無疑的,必須精修傳播學。當今台灣政壇上,擁有高度民意支持的政治人物不在少數,然而馬英九卻有其獨到的路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當今政壇上,包括陳水扁、游錫堃、連戰、宋楚瑜等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民意支持度。然而風靡台北市婦女選票的市長馬英九,在面對媒體時所採取的策略,的確擁有長袖善舞的驚人魅力。
馬英九所走的路線,有別於其他政治人物所採取的累積模式。分析馬英九所採取的路線,其實相當接近時下「偶像歌手」所採取的媒體宣傳路線。當前台灣政壇不少人開始採取此一路線,不過馬英九卻屬箇中翹楚。
「偶像歌手」大多以美麗俊俏的外型裝扮、貼近流行文化的肢體語言、淺層搧情的速食情歌來魅惑歌迷的心。「偶像歌手」尚有一種特色,就是在歌迷群聚的舞台前獨享掌聲,面臨花邊八卦緋聞時,由經紀人、律師、友人出面擋駕。
當「偶像歌手」文化滲透進入政治圈的時候,就是人民該當戒慎惕勵的時候。他不會告訴大家自己帶來了什麼,也不會說明自己將領我們走向哪裡。
當流行速食的包裝文化進入政壇之後,選民在自己的「偶像歌手」面前,是否要質疑一下自己的未來將走向何方?還是仍舊暫時忘記一切,沈浸在偶像崇拜的搖頭迷幻中?

【新聞眉批】如果俊美的馬市長能夠推出「小馬哥玩偶」,相信又能刺激景氣回升,重現民眾漏夜排隊購買熱潮。


NO:2007_12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7 10:07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8

世界級台北專題報導系列﹝六﹞
【標題】氣筏、砂包、礦泉水!台北新興民生必需品!您家買到了沒?
【專家學者】蔡丁貴 (經建會副主委)
【背景說明】納莉風災讓台北市成了「水鄉澤國」,砂包供不應求,價格三級跳,抽水機就地喊價,民眾還怕買不到,是近年來台北市從來沒有出現的「經濟奇蹟」!粗估計,台北市至少使用了一百萬個砂包,市政府大門口象徵馬市長的駿馬雕像,其腳下踩著的砂包彷彿譏諷著市民無奈的心情。

納莉風災讓台北市號稱全東南亞最大的抽水站陣亡,忠孝東路成了塞滿垃圾的「塞納河」,捷運系統也變成地下排水溝。整個台北市一瞬間成為水鄉澤國,還造成二十七人死亡。市府單位在整個風災投入硬體設施維修將近九十億、民間損失將近三千億,連後續的民生支出、修復工程,小市民的財產在一夕間「泡湯」。
曾幾何時,平日不起眼、經濟價值不高的砂包,在颱風來襲時,也和蔬菜價格一起飆漲,成為另一種民生必需品。現在台北市家家戶戶自備砂包、抽水機和發電機自保,市政府是不是應該更有魄力先為市民將防洪設施做好、防洪抽水站管理好?不要重點不做,老是要市民扛砂包自力救濟!
一次納莉就損失三千億的教訓不能簡化到要求市民每個人用砂包自己保護自己,市政府每年的預算有一千六百億,若不能從正確的防洪政策去努力,沒有花在刀口上面,就應該向市民說聲對不起。台北市民可以選擇要不要再忍受這種委屈!
要做好防洪,相關單位須負責做好管理,對策要正確,市政府更要替市民從社區做起,市區的排水要通,社區的大水溝也要通,河川要疏濬,抽水站要預備,每棟大樓每個社區,市政府要提供技術協助,確定洪水不會再淹到地下室去,這樣才是好管理!不是平時只顧自己練身體,下雨時卻要市民自求多福照顧自己。砂包再好用也不能到處丟滿地,連市政府前駿馬的第四隻腳都沒有地方踩下去。

【新聞眉批】台北市民三大運動:慢跑、游泳、扛砂包,缺一不可活命!


NO:2007_13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8 17:33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未公開版﹞

世界級台北專題報導系列﹝七﹞
【標題】台北人的夢想在哪裡?我的夢想你會說,可是誰能實現?
【背景說明】有人說「台北的未來不是夢」,但是這個夢是全台北市民的夢嗎?還是只是說的比唱的好聽?我們邀請三位海外留學歸國、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在這次市長選舉期間也來談談他們的留學經驗與對台北的期待夢想。

李介茹
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巴黎第四大學)土地規劃碩士
Universite de Paris-Sorbonne(Paris 4)

我希望台北市將來能像許多歐洲城市一樣,鋪設舒適、優雅、無噪音和廢氣污染的輕軌電車,減少汽、機車的使用,讓機車退出騎樓和人行道,讓道路的兩旁不再佈滿停車格,不僅市區內的交通不再擁塞,整個台北市的街景,也將變得更為寬敞與舒適;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優美的路燈等街頭公共設施,可以是舒適的人行空間,可以是綠樹草坪,以及飄香的露天咖啡座。在這樣季節的午後,享受冬暖的陽光與片刻的悠閒。
李蘊芬
德國波昂大學交換學生Rheinischen Friedrich-Wilhelm-Universität in Bonn
德國首都柏林光綠地佔了全市面積的三分之二,其中最大的動物公園﹝Tier Garten﹞就是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兩百萬人參與「愛的大遊行」的舉辦場地。
這個座落在市中心、沒有圍牆的大公園,常常可以看到情侶、家庭、一群朋友、或帶著午餐,尋求安靜的上班族,坐在草地上、樹蔭下或分道的人工溪水旁休息嬉戲。公園內有美術館、各國大使館及德國各政黨黨部,開車經過時可以欣賞建築藝術,還得小心可能會突然跑出來的小動物。
我認為台北市需要一個這樣的環境,讓大家可以從工作中跳出來喘口氣。休息時不該只有電視、電影、KTV,我們可以選擇能更接近自然的地方。

趙天德
日本台僑、台灣安保協會祕書
我希望將來台北市能有法令來管理騎樓空間利用,讓我們的老人家也可以逛街散步;市政府能有魄力做好社會教育,說到做到。台北不要只是個裝國際化的城市,那跟領有高級血統證書卻把屎拉在鄰居門口的狗沒兩樣,有面子卻沒有裡子。
我逛街時常會被高低的騎樓台階「嚇到」,人行道雖然翻新,但仍然凹凸不平;體貼盲人的導盲磚卻不見了,誰又能負責?另外很多人都把垃圾問題推到別人身上,或任由有血統的狗在別人家門口大小便,其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家會說卻做不到。


【新聞眉批】台北市若要成為國際化的都市,小人物的夢想需要力量來實現!


NO:2007_14
大東亞決戰機  於 2002/11/28 17:58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讓我會在離去時,不自覺得在心理輕聲說「首都台北」 - see you again!

毎個捷運站出口都有攤販的「首都」?
在這個地球上的確不多…


NO:2007_15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2/02 20:43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世界級台北專題報導系列﹝七﹞
【頭版標題】讓我們來搞軌吧!台北交通搞了四年什麼鬼?!
【內版標題】輕便、安全、乘載量高的市區輕軌電車
【專家學者的話】楊子葆﹝中華鐵道協會顧問、中央大學土木系助理教授﹞
【背景說明】天天擠公車或捷運的人都知道,那種早餐還塞在牙縫、噴過濃的劣質香水、又油又亮的髮油味通通撲進呼吸道時,車子還突然煞車的感覺。某位台北市長候選人提出「輕軌電車」的想法,可能會為將來台北市交通現況改善多少?

馬英九在捷運板南線開通後,為提高大眾運輸率,特意減少台北市的公車班次,以為民眾會轉乘捷運系統,進而改善交通,可是台北市的大眾運輸率卻從89年的43.2%,降低到90年的37%;公車專用道長度超過50公里,但幾乎每一條運量都逐年下降,整體大眾運輸系統的服務效能隨之降低。
輕軌電車並不是新的交通系統,但它不像公車因使用汽油而造成空氣污染,而且它行駛於軌道上,比公車安全,承載量也高。雖然輕軌電車系統在先進國家並非新的建設,但就它對交通進步的流暢性與實用性來講,我們需要「魄力的做法」來賦予它在台北市一個新的意義。
前任市長陳水扁時期建設的「公車專用道」讓市民了解秩序及公共交通的優先性;而捷運系統強調了大眾運輸的效率及運輸量。而這兩個改革奠定了台北市的交通基礎。但自此後台北市的交通就似乎停滯不前,所以我們需要再建設「輕軌電車交通網」,台北市擁擠的交通需要大刀闊斧地更新轉型。
親地且人性化的綠色及銀色性格的輕軌電車會是台北市的未來。它除了輕便、安全、乘載量高外,還有都市防災的效果。布拉格今年八月水災造成地下鐵的損害要到明年六月才能復原,但是輕軌電車在災後三天就能開始啟動,並加掛車廂增加運輸量,不致讓整個城市停擺。
台北市不斷在進步,而進步是不能停擺的。交通也要改善,不能只停留在原地,有都市計畫、長遠前瞻、有納入都市環境的輕軌電車才是現在台北市民追求進步最需要的。

【新聞眉批】不斷進步的城市需要的是有理想與遠見的市政建設。羨慕歐美都會之餘,其實我們也有選擇進步的機會,這機會正等待我們。


NO:2007_16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2/04 19:25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八﹞

市長選幾號?民調吊胃口?!
六十、五十、二十,最新民調?!還是菜市場喊價?!

【本報訊】今年選舉與往年一樣,各家民調紛紛出籠,選民應該如何判斷各大媒體與各黨的民調?還是只要看看就好,不要信以為真!?各大媒體所做的民調,李應元均落後現任的馬市長20到40個百分點,但是民進黨市黨部所做的民調卻大異其趣,李應元僅落後十個百分點。
這次的台北市長選舉,各大眾媒體無不以自家的民調作為題材,選擇性報導媒體老闆想要的結果。各大媒體向來對於現任市長馬英九過於友善,對於馬市府施政不當的事件總是低調處理,去年的納莉風災所造成的損失就是最好的例子,月前的警紀問題更屬佳作;而只要馬市府稍有「政績」,各媒體就會誇大處理。相較於前任的陳水扁市長,媒體都是以顯微鏡觀察陳市長的一舉一動,二者的待遇可以用「天差地別」形容。
國策顧問杜文正指出,從民調的過程分析,當電訪者說出「民進黨市黨部」時,受訪者會比較願意表明自己支持李應元。也就是說,受訪者對於訪問單位的屬性,有相當的戒心,如果是友好的單位,就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支持傾向。
再從民調的方式分析,民調是以電話為訪問工具,對於選區內的選民做「抽樣調查」。「抽樣」就會有誤差,不論是抽樣的方式、抽樣的時間、抽樣的對象,以及問題的設計,甚至最後統計的方式,都會有誤差產生。一連串的誤差下來,所謂的「最新民調」其實也不過只是「偶然的結果」,所謂的「真實」其實已經不太重要了。
民調固然有其科學方法作為基礎,但是「僅供參考」才是選民應該抱持的態度。對於候選人,深入認識候選人的人格特質,以及其所提出的城市願景,才是認識候選人的正確管道。民調只是別有用心的有心人士,用來吊吊選民胃口的玩具罷了。


NO:2007_17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2/04 19:26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九﹞

世界級台北系列報導﹝九﹞
【頭版標題】天灰灰、地黑黑!台北的天空在哪裡?
我家住在焚化爐旁,有空來坐坐!

【內版標題】垃圾費淨額回饋我們市府?!垃圾毒塵埃回饋我們身體?!
【專家學者的話】吳秀菊﹝台北市社區婦女協會理事長、律師﹞
【背景說明】內湖、木柵垃圾焚化廠已經設立多年,基於服務市民,市政府不該只是每年提撥數額與用途甚至未予公開的回饋金給地方使用,應該是廣為教育民眾相關資訊,有效分類回收資源垃圾;增設當地空氣品質檢測站,定期檢測環境評估資料,並建立有效的社區監督機制;定期對不同區域的居民、土壤及植物抽檢,做長期追蹤與研究改善。

垃圾焚化爐所排放的戴奧辛及其他有毒害物質不是肉眼就能看得見的。加上交通、空調等廢氣,住在台北市的人每天呼吸進來的空氣,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垃圾焚化爐燃燒後排放的氣體。
許多人只知道將垃圾包一包,丟上垃圾車,看著垃圾車開走了,就以為垃圾也就這麼消失了。事實上由於台北市人口眾多,大量製造出來的垃圾並不是掩埋或焚燒就能夠完全清乾淨。這些燃燒後的灰塵,最終其實都進入了我們的身體。
台北市的焚化爐就屬內湖區所產生的污染值最高,其有害落塵污染涵蓋了內湖許多國中、小學校、幼稚園、家庭、公司……,健康問題值得所有人擔心。
既然市政府甚至將焚燒垃圾產生的熱能賣給台電發電,每年淨得八億多元,而內湖居民卻天天飽受有毒廢氣戕害,欲求市政府撥發經費保障自身健康而不可得,豈合情理?這些都是我們全體市民該得的,加上垃圾袋所徵收的垃圾費,市政府究竟有為我們的健康與環境改善了什麼?
為了我們的孩子與我們自己,為了我們有個能夠自由呼吸的未來,台北市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手來推動環保工程,讓所有台北市民清楚認知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不是個只會用甜言蜜語安撫我們的耳朵,用錢塞住我們嘴巴,不在乎我們健康的人。

【新聞眉批】市政府應該搬到焚化爐旁,體驗實際民生苦痛!


NO:2007_18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2/04 19:29
台北捷運城市快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報頭標題】百萬做後盾,泛藍新領袖!?
【內版標題】馬英九要痛扁民進黨 幕僚立刻痛扁馬英九
【背景說明】馬英九在1123農民大遊行時,撂下「衝高選票破百萬、讓民進黨反省」的狠話,此舉不但拉高藍綠兩大陣營敵對的緊張關係,徒增綠營團結,更讓泛藍龍頭之間的心結浮現。無怪乎馬幕僚立刻痛斥馬市長,不該說出如此「失察」的言論。

1123農民大遊行後,泛藍軍士氣如日中天,台北市長馬英九當天在回應媒體時即表示,「要給民進黨一個反省的機會」、「衝高選票破百萬」。不過核心幕僚面對馬英九如此說法皆一片錯愕,認為此種說法「氣燄高張」,不但會助長泛綠支持者危機意識,團結爭取選票,更會造成泛藍陣營內部「龍頭矛盾」的裂痕提早浮現。宋楚瑜的鐵票支持群甚至已經出現「不要投票給馬英九,以免害死宋楚瑜」的說法。
連戰雖是國民黨黨主席,但支持度始終遠遠落後中生代的馬英九;至於寧為雞頭不為牛後的宋楚瑜,在退出國民黨籌組親民黨後,雖然是泛藍陣營裡民意支持度最高的,但其政黨基層實力仍落後國民黨一大截,如何蠶食泛藍版圖,才是親民黨首要目標。因此泛藍陣營當中,連、宋、馬三人之間,檯面上雖是泛藍一家親,但檯面下卻始終暗藏著競爭的敵對關係。
國民黨馬英九因省籍而受到親民黨支持者高度青睞,但對親民黨高層而言,他又是最讓他們又愛又憎的人物。馬英九的存在,擴大了泛藍的民意版圖,但是身處「敵營」的馬英九未來倘若接手國民黨,屆時親民黨口中「正統國民黨」的理由消失,豈非大大威脅親民黨的存在?因此,逐步茁壯的馬英九對於親民黨高層而言,實是芒刺在背。
而當馬英九以泛藍軍第一戰將之姿,策馬挺立藍營陣前,揮刀遙指敵營,大聲斥喝將取下敵軍元帥首級之時,馬英九背後森森圍帳中的國、親兩黨主席只會頭皮發麻,不約而同地憂慮還能駕馭此一戰將多久,何時他又會來個回馬一槍。
所以對於親民黨真正的支持者而言,兩位台北市長候選人當中,李應元並非首要敵人,真正的敵人反而是馬英九!無怪乎坊間親民黨陣營裡已經傳出「支持宋楚瑜,就別讓馬英九衝太高」的說法!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