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回 覆 | 返 回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2 13:21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免費垃圾袋大放送!? 德國垃圾處理經驗的借鏡 【背景說明】台北市自實施垃圾費隨袋增收後,每戶人家每月須支出約300元的垃圾費,雖然民眾了解到垃圾問題的嚴重性,但這樣的收費合不合理?近來台北市某位市長候選人提出「垃圾袋減低半價」的政策,事關民生消費問題,我們訪問到德國紐廷根環保科技學院的馬庫斯•泰納森先生,請他來談談德國對於垃圾袋的使用政策。 【本報訊】垃圾袋?很早就不用錢啦! 德國紐廷根環保科技學院學士、「德國經濟辦事處」專案助理 【新聞眉批】:「眼不見為淨」的結果,將來可能連伸手都不見五指!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2 13:23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1 | |
台北市民最守法?罰單數占全國1/3! 交通陷阱不合理!半小時開兩百張罰單! 【邀請專家】警政署專門委員 何國榮(前台北市交通大隊大隊長) 【本報訊】台北市一年開單量高達四百八十萬張,裁罰金額亦高達四十四億元,平均北市每戶需繳交4888元之違規罰鍰。而這四十四億的罰金,有百分之六的是交通警察(一年一億二千多萬)的獎勵金,也就是說小市民繳的罰鍰其實變成了警察的「福利金」。罰單開得多真的可以改善交通?還是「變相加稅」? 【新聞眉批】:「交通陷阱區」半小時開兩百張罰單!市民成了「路邊提款機」!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2 13:25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2 | |
走到城門滑一跤?! 【頭版標題】43億元翻新人行道,北市府還喊窮?!(詳見五版) 【內版標題】馬市府更新的人行道,都市景觀的隱形殺手!水災氾濫的強力推手! 【背景說明】鉅資43億高昂費用的人行道翻新工程是北市府自傲的政績之一,可是納莉風災後最需要、也最影響台北市民19.5億基隆河防洪整治工程費卻付不出來,還頻頻向中央喊窮要錢。翻修人行道真的有急迫的必要性嗎? 近年台北市政府在人行道上大作文章,不僅斥資43億更新人行道,還對外讚揚此政績,試圖獲得民眾肯定。但其實我們看到的,除了部分道路一再重複施作、浪費公帑外,還造成了都市環境發展遭破壞的慘況情事,而這些傷害與損失,恐怕不是幾年就可以彌補回來。 台北市都市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 理事長 謝鴻銘 【新聞眉批】北市府的瞎拼讓我們看到炫麗的行頭,可惜卻中看不中用,市民只能大嘆無奈。 |
阿姜 於 2002/11/22 18:38 | |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本版網友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散佈全球,所以應該有很多人不曉得《台北捷運風報》是啥米碗糕,方才我用Gooble搜尋了一下,也沒發現與之有關的網頁。能不能請欄主大人稍微介紹一下該報的新聞內容和版面定位等呢?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3 11:37 | |
台北捷運風報 | |
其實這報紙......是在台北市才會有機會看到。 發報地點也只有在台北市部分捷運大站出口,而且要很早,才會拿得到。 坐車坐到淡水就沒囉!除非你撿到別人看完不要的殘骸。 它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廠商的報導廣告、重點新聞或是民生消費資訊。 因為坐車短短時間,能仔細將整份報紙看完的也沒幾個人.... 所以我們的報導就盡量快、狠、準....讓關心這些消息的人可以迅速了解。 說起來還是廣告性質的報導就是了。 它們的網頁是http://www.promedia.com.tw 可以上去看看....不過我自己卻找不到我們寫的報導......>.<~~~~ |
路人T 於 2002/11/24 01:19 | |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捷運報最初是自立晚報搶入這個市場的,本來都只有早上 (後來王世堅把自晚給搞死,自晚這一支就沒了) 後來中屎也加入,現在連傍晚也有了 大家一定遇過路邊發廣告傳單的,常常都不想拿也不想看,但是若是免費的報紙呢? 所以跟廣告單沒什麼兩樣的『捷運報』就有他的市場了! 因此新聞的內容只要是成本愈低愈好,最好能不用錢就不用錢 所以買星雲的『人間福報』的,算是很傻的, 之前自晚的捷運報一年好像還賺個2000萬,而自晚會和會收攤走人, |
dodo 於 2002/11/25 04:14 | |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女人別希望妳的丈夫是馬英9 真正對妳好的就妳們身旁的那個人 君不見2次辯論會時夫人滿面歡喜終於能見光了 而9是連看都一臉無奈樣 好好好的真心接受身旁的愛吧 祝福妳「」☆☆☆☆☆☆☆☆☆☆☆☆☆☆☆ |
哨兵 於 2002/11/25 21:03 | |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2002 11 25 首都台北 哨兵 最近有兩次機會上台北過夜,第一次是在新北投,那結合溫泉特色而設計出來的市容, 讓我喜歡,直覺得是學生時代讀的一些介紹歐美日國家的城市景觀設計的書的圖片, 有許多竟然真的出現在眼前的新北投;而後來這一次,則是被誠品敦南店的經營模式 給攪混了,總以為誠品兩字所代表的就是圖書與文具,沒想到敦南店的誠品讓我 在一時之間找不到書的店面,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經營理念呢? 怎麼有人、有企業是以如此的百貨方式在經營書局的呢? 但看清水市區、清水國小北側門前的建國書局,算是清水生意最好的一家書局了, 一樓是以文具及參考書為主,這兩年在二樓另闢一小間專門陳列一般的圖書, 可惜的是書的總類實在是貧乏,也看不出什麼主題與特色,想要買的書常找不到, 找不到而跟書局訂的書卻又常常訂不到,總是很少能在逛書局的過程中帶給自己 一點驚喜的感覺,在清水,至今找不到一家是做文化、傳播文化或甚至是賣文化 的書局,而我們卻常自稱自己是文化鎮! 以往在台北的經驗是交通的塞車問題耗去了我們太多寶貴的時間,這兩次卻都是因為 有了捷運,讓我可以在一夜之間從容的來去萬華及士林夜市之後夜宿新北投, 讓我可以半天的時間遠赴靠近淡水的紅樹林站,悠悠的漫步在新建的水筆仔林間步道, 在這兩次的行旅之間所攜帶的沉重行李,則有火車站的寄物櫃中可以付費寄放, 這樣的旅行經驗,讓我憶起在新加坡及香港自助旅行時地鐵所帶給我們的便利, 也讓我回想起在北歐火車站寄放行李的旅遊經驗,雖然台鐵的行李櫃實在太小, 不能容納我們的行李箱,但這樣的都市旅遊體驗,開始讓我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 當我離開誠品,沿著仁愛路,一路悠悠晃晃的逛著台北市時, 我開始喜歡上這個原本讓我有點討厭的城市,可能是因為那長期遭人忽略的 人行步道真的改善了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有那來自故鄉的台北人做導遊吧, 總之這樣的城市之旅,讓我真正體會到「首都」的感覺, 讓我真正的感受到台北的進步與台北的好, 讓我會在離去時,不自覺得在心理輕聲說「首都台北」 - see you again! 哨兵札記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6 10:31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6 | |
客家山歌人人會唱,客家政策有誰會做?! 【頭版標題】客家政策四年牛步化!客家夢遙遙茫茫! 【內板標題】不分青紅皂白,抹藍客家文化,讓人臉都綠了! 【專家學者的話】張鎮堃(前崇正會文化發展委員會主委) 【背景說明】平時忽略客家,每逢選舉的前夕,就會有一拖拉庫的候選人跳出來說客家,目的自然是要騙客家人的選票。客家人在選票被騙走了以後,自己被當成了什麼? 當初擁有議會客家多數支持的馬英九,四年前開出成立「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的選舉支票,但卻到了四年任期的尾聲才匆匆成立,顯見「提昇客家人對客家事務的市政決策參與權」並不是馬英九念茲在茲的重要施政目標。 【新聞眉批】:「做客家官拼命來,做客家事閃開開」,客家人的刻苦耐力不是拿來等下個四年的。 |
Labyrinth 於 2002/11/26 12:44 | |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給哨兵: 那是台北市的門面啊。 下次來時有空到別的地方看看, 如果下午五點以後,從捷運淡水線中山站出來往西走, 看看整個髒亂情形,鋪好地磚幾個月的人行道,滿是攤販佔據 絕對沒法讓您「悠悠晃晃的逛著」。例子還很多,略過不表。 台北市在陳水扁當市長前,滿地垃圾,街道臭不可聞, 台北市集中了大部分的資源,當然建設比其他縣市進步。 根據調查,台北市是台灣人最想住的城市, 一個多世紀以來,台北市作為台灣首府,本身就一直吸引外來移民, 不過,當這麼多人口擠在台北市,台北市的生活品質其實不會高的。 大家都說巴黎漂亮,有文化 其實任何一個地方都要靠自己的住民去疼惜、付出、建設與維護。 |
Papagino 於 2002/11/26 16:19 | |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謝謝Labyrinth 想想真可怕,要不是像我們這種中南部人移入台北市,台北市之族群生態及政治環境可能比現在更畸形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6 20:43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7 | |
【頭版標題】台北馬戲團連續四年大公演!?市民叫好不叫座! 【內板標題】市長中看,市政不中用?!四年偶像劇還會演多久?! 【專家學者的話】林芳玫(青輔會主委、前政大新聞系、新研所教授) 【背景說明】台北市長馬英九建立在各大媒體上的個人魅力與完美形象,足以媲美當今歌壇偶像F4。美麗外表真的與市政能力成正比?還是只是拿來操控事實的工具? 歷史上著名的列寧、史達林、墨索里尼、希特勒、毛澤東等政治人物,除了使用威權高壓統治國家之外,也懂得運用其獨特的領袖魅力獲致全國人民的高度支持。不過如今時代變遷,在媒體高度影響、滲透市民社會後,想要獲得民眾掌聲,無疑的,必須精修傳播學。當今台灣政壇上,擁有高度民意支持的政治人物不在少數,然而馬英九卻有其獨到的路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新聞眉批】如果俊美的馬市長能夠推出「小馬哥玩偶」,相信又能刺激景氣回升,重現民眾漏夜排隊購買熱潮。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7 10:07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11/28 | |
世界級台北專題報導系列﹝六﹞ 【標題】氣筏、砂包、礦泉水!台北新興民生必需品!您家買到了沒? 【專家學者】蔡丁貴 (經建會副主委) 【背景說明】納莉風災讓台北市成了「水鄉澤國」,砂包供不應求,價格三級跳,抽水機就地喊價,民眾還怕買不到,是近年來台北市從來沒有出現的「經濟奇蹟」!粗估計,台北市至少使用了一百萬個砂包,市政府大門口象徵馬市長的駿馬雕像,其腳下踩著的砂包彷彿譏諷著市民無奈的心情。 納莉風災讓台北市號稱全東南亞最大的抽水站陣亡,忠孝東路成了塞滿垃圾的「塞納河」,捷運系統也變成地下排水溝。整個台北市一瞬間成為水鄉澤國,還造成二十七人死亡。市府單位在整個風災投入硬體設施維修將近九十億、民間損失將近三千億,連後續的民生支出、修復工程,小市民的財產在一夕間「泡湯」。 【新聞眉批】台北市民三大運動:慢跑、游泳、扛砂包,缺一不可活命!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1/28 17:33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未公開版﹞ | |
世界級台北專題報導系列﹝七﹞ 【標題】台北人的夢想在哪裡?我的夢想你會說,可是誰能實現? 【背景說明】有人說「台北的未來不是夢」,但是這個夢是全台北市民的夢嗎?還是只是說的比唱的好聽?我們邀請三位海外留學歸國、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在這次市長選舉期間也來談談他們的留學經驗與對台北的期待夢想。 李介茹 我希望台北市將來能像許多歐洲城市一樣,鋪設舒適、優雅、無噪音和廢氣污染的輕軌電車,減少汽、機車的使用,讓機車退出騎樓和人行道,讓道路的兩旁不再佈滿停車格,不僅市區內的交通不再擁塞,整個台北市的街景,也將變得更為寬敞與舒適;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優美的路燈等街頭公共設施,可以是舒適的人行空間,可以是綠樹草坪,以及飄香的露天咖啡座。在這樣季節的午後,享受冬暖的陽光與片刻的悠閒。 趙天德
|
大東亞決戰機 於 2002/11/28 17:58 | |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讓我會在離去時,不自覺得在心理輕聲說「首都台北」 - see you again! 毎個捷運站出口都有攤販的「首都」?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2/02 20:43 | |
Re: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世界級台北專題報導系列﹝七﹞ 【頭版標題】讓我們來搞軌吧!台北交通搞了四年什麼鬼?! 【內版標題】輕便、安全、乘載量高的市區輕軌電車 【專家學者的話】楊子葆﹝中華鐵道協會顧問、中央大學土木系助理教授﹞ 【背景說明】天天擠公車或捷運的人都知道,那種早餐還塞在牙縫、噴過濃的劣質香水、又油又亮的髮油味通通撲進呼吸道時,車子還突然煞車的感覺。某位台北市長候選人提出「輕軌電車」的想法,可能會為將來台北市交通現況改善多少? 馬英九在捷運板南線開通後,為提高大眾運輸率,特意減少台北市的公車班次,以為民眾會轉乘捷運系統,進而改善交通,可是台北市的大眾運輸率卻從89年的43.2%,降低到90年的37%;公車專用道長度超過50公里,但幾乎每一條運量都逐年下降,整體大眾運輸系統的服務效能隨之降低。 【新聞眉批】不斷進步的城市需要的是有理想與遠見的市政建設。羨慕歐美都會之餘,其實我們也有選擇進步的機會,這機會正等待我們。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2/04 19:25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八﹞ | |
市長選幾號?民調吊胃口?! 六十、五十、二十,最新民調?!還是菜市場喊價?! 【本報訊】今年選舉與往年一樣,各家民調紛紛出籠,選民應該如何判斷各大媒體與各黨的民調?還是只要看看就好,不要信以為真!?各大媒體所做的民調,李應元均落後現任的馬市長20到40個百分點,但是民進黨市黨部所做的民調卻大異其趣,李應元僅落後十個百分點。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2/04 19:26 | |
台北捷運風報刊登的系列報導﹝九﹞ | |
世界級台北系列報導﹝九﹞ 【頭版標題】天灰灰、地黑黑!台北的天空在哪裡? 我家住在焚化爐旁,有空來坐坐! 【內版標題】垃圾費淨額回饋我們市府?!垃圾毒塵埃回饋我們身體?! 垃圾焚化爐所排放的戴奧辛及其他有毒害物質不是肉眼就能看得見的。加上交通、空調等廢氣,住在台北市的人每天呼吸進來的空氣,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垃圾焚化爐燃燒後排放的氣體。 【新聞眉批】市政府應該搬到焚化爐旁,體驗實際民生苦痛! |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12/04 19:29 | |
台北捷運城市快報刊登的系列報導 | |
【報頭標題】百萬做後盾,泛藍新領袖!? 【內版標題】馬英九要痛扁民進黨 幕僚立刻痛扁馬英九 【背景說明】馬英九在1123農民大遊行時,撂下「衝高選票破百萬、讓民進黨反省」的狠話,此舉不但拉高藍綠兩大陣營敵對的緊張關係,徒增綠營團結,更讓泛藍龍頭之間的心結浮現。無怪乎馬幕僚立刻痛斥馬市長,不該說出如此「失察」的言論。 1123農民大遊行後,泛藍軍士氣如日中天,台北市長馬英九當天在回應媒體時即表示,「要給民進黨一個反省的機會」、「衝高選票破百萬」。不過核心幕僚面對馬英九如此說法皆一片錯愕,認為此種說法「氣燄高張」,不但會助長泛綠支持者危機意識,團結爭取選票,更會造成泛藍陣營內部「龍頭矛盾」的裂痕提早浮現。宋楚瑜的鐵票支持群甚至已經出現「不要投票給馬英九,以免害死宋楚瑜」的說法。 連戰雖是國民黨黨主席,但支持度始終遠遠落後中生代的馬英九;至於寧為雞頭不為牛後的宋楚瑜,在退出國民黨籌組親民黨後,雖然是泛藍陣營裡民意支持度最高的,但其政黨基層實力仍落後國民黨一大截,如何蠶食泛藍版圖,才是親民黨首要目標。因此泛藍陣營當中,連、宋、馬三人之間,檯面上雖是泛藍一家親,但檯面下卻始終暗藏著競爭的敵對關係。 國民黨馬英九因省籍而受到親民黨支持者高度青睞,但對親民黨高層而言,他又是最讓他們又愛又憎的人物。馬英九的存在,擴大了泛藍的民意版圖,但是身處「敵營」的馬英九未來倘若接手國民黨,屆時親民黨口中「正統國民黨」的理由消失,豈非大大威脅親民黨的存在?因此,逐步茁壯的馬英九對於親民黨高層而言,實是芒刺在背。 而當馬英九以泛藍軍第一戰將之姿,策馬挺立藍營陣前,揮刀遙指敵營,大聲斥喝將取下敵軍元帥首級之時,馬英九背後森森圍帳中的國、親兩黨主席只會頭皮發麻,不約而同地憂慮還能駕馭此一戰將多久,何時他又會來個回馬一槍。 所以對於親民黨真正的支持者而言,兩位台北市長候選人當中,李應元並非首要敵人,真正的敵人反而是馬英九!無怪乎坊間親民黨陣營裡已經傳出「支持宋楚瑜,就別讓馬英九衝太高」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