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回 覆 返 回


Monkey  於 2002/11/18 13:37
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去年(2001),由好萊塢紅星----羅素.克洛所主演的史詩鉅片-----神鬼戰士(Gladiator)以壯闊的場面與驚心動魄的劇情擄獲了全球無數影迷的心,特別是片中羅素.克洛所飾演的羅馬帝國大將軍麥斯穆斯被迫與陰狠的羅馬皇帝進行一場不公平的決鬥----除了在決鬥前羅馬皇帝已先刺了麥斯穆斯一刀,讓他身負重傷上陣外,更在競技場內事先安排了兩頭猛虎,使其必須兩面作戰,如此的場景相信當時必然打動了無數影迷的心坎深處,而為麥斯穆斯的不公平遭遇而悲奮不已!

同樣的,今天在台灣的政治競爭中,事實上在藍綠對決的政治競技上也是與神鬼戰士一片中的劇情相差無幾.除了早年在國民黨掌控一切的時代中,彼時的黨外人士要進行政治活動時,往往以當選當官,落選被關的悲壯姿態對抗勢力舖天蓋地的國民黨政權外;即令是在2000年已經政黨輪替的此刻,這樣的情況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因為,國民黨及其殘餘勢力,依舊擁有壟斷性的媒體發聲工具的優勢,使得在今日重視宣傳的時代中,在此方面相對之下呈現不對等的劣勢之民進黨與台聯等綠色政治人物,有如神鬼戰士中的麥斯穆斯般面對政治競爭!

在這樣的現實下,吾人可以從最被國民黨所重視的第三屆台北市長選舉當中看出端倪,比方說:在媒體資源的運用與分配上,國民黨籍的馬英九明顯的擁有絕對的優勢,除了過去與國民黨淵源甚深的中時與聯合兩家報社力挺外,國民黨在媒體自由化後憑著雄厚財力所設立的中天新聞台,以及立場上屬於泛藍的TVBS也是一面倒的支持馬英九.

在許多的談話節目中,如汪笨湖所主持的節目,便三不五時地邀請馬英九進行長達一個小時的專訪,卻完全見不到對李應元的相同對待,使得馬英九無形當中擁有每日至少一個小時的片面免費廣告(據估計:每一個小時的專訪若換算成廣告費,便高達新台幣四千萬元之譜!),其不公平性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在平常的政論節目中也是如此----除了諸如:文茜小妹大之類的節目,是赤裸裸地以單方面的攻擊民進黨,台聯,而不敢接受反面的交插辯論與詰問以及觀眾的call-in已是廣為人所週知外;其他較有名TVBS之全民開講,或許有邀請如沈富雄,林重謨等民進黨籍立委到場,唯不論在發言內容與時間上均受到主持人之控制,未能暢所欲言,因此也僅是聊備一格,作為在場的國民黨,親民黨或新黨疾政治人物的陪襯綠葉罷了!

或許,有許多人要責問民進黨:為何自己不爭氣?然而,吾人必須指出一點的是:在國民黨長期的執政下所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公,是造成今日傳播媒體如此差別待遇的主因,而如此的現象絕非在一朝一夕之間即可扭轉改變!

於是,在這樣的現實下,泛綠陣營中的強悍人物絕少能夠被這些由泛藍陣營所掌控的媒體邀請上節目;能夠被邀請上節目的,若非程度不夠或是形象不甚佳者,便是屈服妥協於媒體霸權下的軟弱人士!或許有人要對此批評說:這種人立場不堅定,豈能怪人?

唯吾人必須指出:立場堅定者,這些媒體此後便不再可能邀請他上節目,在今日媒體曝光率與政治生命幾乎成正比的現況下,任何再無私的政治人物,也很難不屈服妥協於此媒體霸權的淫威之下,以先圖生存下去,再談其他!於是,上焉者,成為被拔了爪牙的老虎,不敢在藍色媒體上侃侃而談自己的理念或為所屬政黨與同志辯護;下焉者則意志動搖被收買,拋棄當初的理想變節,甘為藍色媒體所豢養,並倒與以前的同志為敵!

是故,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台灣人民再如何立意良善的無私支持泛綠政治人物,藍色媒體永遠能夠透過其掌握政治人物所最需要的媒體曝光資源直接或間接地繼續控制著台灣的政治,為其所用!

於是,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何以在連續兩場的電視辯論上表現頗佳的李應元,反而會在中時,中天的民調結果中顯示:二辯論會後,馬英九支持度66%攀新高,而李應元相對下滑至一成六(註1)!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被藍色媒體聲稱越辯論民調越高的馬英九,卻為何不敢接受越辯論民調越低的李應元所提出的舉行第三次辯論的要求了!(註2)

台灣政治上的羅馬皇帝,你害怕了神鬼戰士了嗎?

(註1)相關新聞請參考:
http://tw.news.yahoo.com/2002/11/18/polity/bcc/3655242.html

(註2)相關新聞請參考:
http://tw.news.yahoo.com/2002/11/18/polity/ctnews/3655014.html


NO:1964_1
恆愛台  於 2002/11/18 13:44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我試過了同一通電話投兩次,票照常記數!..........豪曉e啦!∼∼∼

★表示馬陣營經費真充裕!專責投票的【特工】還真不少!..........不必在意!

套句法官說的話∼∼∼【請忽略此項證據與證詞,不予參考!】謝謝!


NO:1964_2
恆愛台  於 2002/11/18 14:05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PS:希望不是從台北市政府撥出的佔多數............因為幾萬元也是公孥啊!

NO:1964_3
皇國御稜威  於 2002/11/18 15:05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to 恆愛台:

您這樣一說,還真讓我想到了一個政府組織必須精簡的理由。除了增加效率與競爭力、節省花費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公務員投下的一票,也是一票。

台北市的公務員,還有泛公務系統的雇員及相關人士,甚至其眷屬,到底有多少?這個我手邊是沒有數據,不過據說單純公務員就有數萬之譜,更別說衍伸出去的部分了。這股力量,在台北市可是足以逆轉選舉結果的力量。上次選舉兩邊差距,搞不好就沒有公務員的人數多。

從小老師上公民與道德時,都會拿「人民可不可以投票決定不要繳稅」作為一個反面教材。我們可不要忽視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事實:當公務員休假去投票,他是在票選自己的老闆。這可是一般社會大眾沒有的「福利」。

從人性來看,如果連老闆都可以票選,當然是選一個可以讓我幹的爽,又不會砍我錢解我職的老闆。而公務員本來就不太需要擔心被砍錢或解職,更不用擔心公司營運會不會出問題,自然可以很高興的以「爽」為優先考量。

但是他們選出來的老闆如果爛,爽是爽他們自己,可是慘卻是慘到其他人民。

所以政府組織必須精簡,人力必須刪減,絕不能讓公務員在選票結構中成為關鍵的少數。


NO:1964_4
阿得  於 2002/11/18 17:34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恆愛台 君

>>我試過了同一通電話投兩次,票照常記數!..........豪曉e啦!∼∼∼
你幹麻了錢 拿去餵狗都還比較有意義 或者打0204都比較爽

>>★表示馬陣營經費真充裕!專責投票的【特工】還真不少!..........不必在意!
說不定他有放大計數
Total_Dog_rate = Total_Dog_rate + x*5 之類的等等
然後又吠說 沒有浪費老白姓的錢


NO:1964_5
恆愛台  於 2002/11/18 18:02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皇國御綾威.阿得兩位仁兄

所言甚是!∼包含警察在內的市府公務員看有多爽!............

老闆一年365天中,有一半的辦公時間都是慢跑啦!愛心啦!義賣啦!關懷弱勢啦!.....
【老闆不在家今天不賣酒!】∼∼∼都嘛天不怕!地不怕!..........

萬一出事啦!【真假仙】小吳就跑出來【 甕 】∼∼∼第一時間怪阿扁!第二時間怪中央!

這種毫不干市政屁事的!市長如此熱衷∼相對心不在市政!當然有魚大家摸!......

★自然出一雞嘴的打混公務員∼∼∼會特別【愛護】主子【英明】...........

我猜公車上大聲罵李應元市長,捧阿馬市長的!八九不離十∼是這類好逸惡勞的公務員!

唉∼∼∼說來諷刺!阿扁年初三突檢警察局及市府上班狀況!....太認真了也會得罪小人!


NO:1964_6
威兒乾  於 2002/11/18 19:48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統派媒體是台灣的最大亂源, 如果不逼他們自律回歸公平公正, 台灣遠難寧日!

在統媒的操作輿論下, 台灣人想要台灣風調雨順?可以!

等到外省統派中國人當總統時, 統派媒體就會讓台灣風調雨順!

打獨派政客不如打統派政客,打統派政客不如打統派媒體。

現今,統派政客最大保護傘即是統派媒體,只要將統派媒體擊垮,台灣的造神運動即告中止,統派政客從此變成無牙狼。

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就是打垮統派媒體。垮了統派媒體就能一勞永逸。

等到統派政客崩垮, 再回過頭來就是準備收拾獨派政客, 不再受獨派政客的政治綁架

先幹掉統派媒體令其無法綁架台灣輿論, 再來幹掉統派政客令其無法挾中國以綁架台灣, 再來就是幹掉獨派政客令其無法挾非常時期之名綁架台灣獨派支持者

一步一步來

一步一步進化台灣政治


NO:1964_7
恆愛台  於 2002/11/18 22:26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支持威兒乾將軍!!!

NO:1964_8
蘭陽醒獅團  於 2002/11/18 22:48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認清真相是幸福的!

NO:1964_9
fan  於 2002/11/18 22:54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中華民國=中國
台灣國=無承認
台灣國總統≠中華民國總統
∵台灣屬於中國
∴愛作秀≠會治國
ps:搞臺毒意識=搞分裂臺灣=臺灣内戰=臺灣沉淪

NO:1964_10
大蕃薯  於 2002/11/18 23:24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樓上的
此案因查無實證
故退回

NO:1964_11
芋仔  於 2002/11/19 11:41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Fan腳下踩的sweet potato
士農工商自救大遊行
9/28,11/23,11/10及下梯次的
有報名參加ㄇ?
若不幸錯過,請向扁總報名參戰,戰過才知是硬抑被炸軟?
奉勸早些另找他地要位子!


NO:1964_12
大蕃薯  於 2002/11/19 23:43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在許多的談話節目中,如汪笨湖所主持的節目,便三不五時地邀請馬英九進行長達一個小時的專訪,卻完全見不到對李應元的相同對待,使得馬英九無形當中擁有每日至少一個小時的片面免費廣告(據估計:每一個小時的專訪若換算成廣告費,便高達新台幣四千萬元之譜!),其不公平性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馬因酒可以在辯論會上大言不懺說 我廣告費花的很少
至於被我踩在腳下的taro
我已學會 馬 的那一套 不會對你惡言相向 高格調嘛


NO:1964_13
軟弱無能馬  於 2002/11/20 00:12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我認為馬英九已經完完全全誤解民主的真意
甚至藐視民主
像他這樣要求對手不能批評他
那別人還要選什麼?
乾脆由他自動連任一年不就好了
而且照他這種邏輯
電視辯論會是應該辦個十場 這才對市民有交代 也才讓對手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而他 又不願意
他完完全全抹煞對手公平競爭的機會與權利

當年他不也是批評陳水扁施政哪裡哪裡不當才選上的嗎
甚至在市場等地到處造謠 我也聽了很多 這他都不知道嗎
而現在怎麼又變得好似清高起來了

唉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無能 迂腐 懦弱 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
不過虛偽這點可又不一樣喔
虛偽這一點可是一路走來 變本加厲

我看到馬英九 不敢為他自己四年施政負責任

笨連戰 當年馬英九可以在非法聚眾當時仗著現場群眾叫囂要李登輝下臺
他就能再叫囂連戰下台讓賢一次
因為要李登輝下台的民眾
就是會要求要宋馬或馬宋配的那群人
你連戰算什麼 在他們眼裡可不是正統的



NO:1964_14
poster  於 2002/11/20 02:38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這是謝金河在總統府的大論,不過談的很不錯,值得仔細看看,數據是很有說服力的。


攤開全世界的地圖,台灣只是一個微渺的小島,可是島上二千多萬人經過半世紀胼手胝足的努力,台灣已從一個小島變成了經濟大國。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 (UNTAD)在日內瓦公布的世界百大經濟體排行榜,台灣是全球排行第十六大的經濟體。台 灣二千三百萬人,享有一千五百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是全世界第三大的外匯存底大國。還有台灣的電子資訊產品競爭力逐漸躍升為國際級的水準。根據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的統計,二○○一年全球排名前三大的台灣工業製品已達四○項之多,其中排名第一的產品有十八項之多,排名第二的產品也有十四項。台灣從早年的陽傘、遊艇、味精稱霸全球,到今天晶圓代工在全球市占率高達七二•九%,筆記型電腦產值占全球四九%,LCD監視器產量占全球四一%。即使連後起之秀的IC設計、數位相機、TFT/LCD等,台灣也挺進到了世界第二的地位。台灣的產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仍保有競爭的優勢。
  

更值得一提的是,二○○二年台灣的人口是二千三百萬人,每年的產值是三○八○億美元,相較於中國大陸十二億四千萬的人口,創造的一兆二千億美元的產值,中國大陸的人口是台灣的五十四倍,土地面積是台灣的二六七倍,但是產值只有台灣的三•九倍。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生產力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過去半個世紀來,台灣的經濟曾寫下輝煌成就,不過進入新世紀,台灣正遭逢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一是廠商大舉西進,產業外移,造成失業率居高不下。今年八月台灣的整體失業率上升至五•三五%,廣義的失業率更達七•四%,創下了歷史新高。二是資產持續縮水,造成台灣金融體質的持續惡化,為了解決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問題,政府擬擴大金融重建基金的規模到一兆五百億。三是全球經濟猛烈向下調整,尤其是美國科技泡沫吹破,台灣電子代工產業也遭遇到困難,這個在九○年代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主流產業也面臨了空前挑戰。四是景氣持續悲觀,造成民間投資持續衰退,繼去年衰退三成後,今年上半年又有一三
%的衰退。由於股市挫跌,全球消費減少,台灣投資情況的惡化,是數十年來僅見。
  

第五是中國搖身一變已成僅次於美國、日本及德國的全世界第四大工業生產基地,在兩岸同時加入WTO後,以製造見長的台灣產業開始遭逢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而中國廉價商品開始回銷台灣,也使台灣本土企業面臨壓力。
  

過去幾十年來,台灣經濟屢屢遭到困難與挫折,卻又屢創奇蹟,如今遭遇的困難,都是前所未見的難題,政府一方面要解決國內資產緊縮造成銀行不良資產問題;一方面要克服全球經濟陷入困頓,台灣電子代工產業面臨的瓶頸;還要正視中國崛起,造成的產業空洞化危機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問題。這是一場台灣新世紀所面臨最具挑戰,也是最艱鉅的經濟戰 ,只有衝破橫逆,才能重現新台灣的活力。


一、面對全球資產大減值要有體悟
  

「中華民國,你真的快樂嗎?」,中華民國正在歡渡建國九十一年生日,不過總統府對面的國民黨大樓卻打出這幾個大字,看起來很有創意,不過如果只從股市下跌,資產縮水來看快不快樂,那麼全世界大多數人都很不快樂。中華民國慶祝國慶日的當天,全世界股市正處在一片愁雲慘霧中,這其中,美國道瓊指數跌至七一九七,回到五年前新低;S&P;五○○指數跌到七八六點,也跌到一九九五年的位置。而與科技股有關的NASDAQ指數再創一一○八的新低價,NASDAQ從五一三二跌到一一○八,掉了四千多點,跌幅高達七八•四%;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慘,從一三六二跌至二○九點,跌幅高達八四•六五%。如果從股市的漲跌來看,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五•六%,高於台灣),科技股跌得比台灣還慘,照國民黨的說法,美國人一定很不快樂。

  
回到我們比較熟悉的亞洲來看,日經指數把一九八九年三八九五七前面那個「三」去掉了。
  

一九八○年,日本股市從六三五○起漲,日經指數回到八一九七,正好回到一九八三年的位置,換句話說,日本股市重回十九年前的原點,假如台灣用日本的標準來看,台灣的加權指數要跌至四百多點。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日本人退回廿年前的位置,日本人快樂嗎?照國民黨的講法,日本人鐵定比台灣人不快樂。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全球股票市場總市值持續下跌,歐美、亞洲等九個主要市場總市值較兩年前的顛峰水準足足少掉十二兆美元,等於是將二○○一年全球GDP的三十一兆美元,跌了四成。股市總市值大跌,繼之而起的是房地產開始一蹶不振,股市跌,房地產下挫,最終會把一個經濟體長期累積在身上的泡沫,一次清乾淨,這個去泡沫化的過程,通常都非常漫長。日本已調整了十三年仍不見起色,看來台灣也難逃避資產泡沫吹破後的長期調整 。
  

這兩年來,科技泡沫全面引爆,二○○○年三月是個重要的轉折點,科技股把泡沫吹得最大的時候,美國NASDAQ指數漲到五一三二點,創下了六•三兆美元的市值,如今市值縮水剩下一•八兆美元,已經少掉七一%,即使災情看起來沒有那麼嚴重的道瓊指數,市值也從一一•八兆美元縮水到九•四兆美元,市值縮水二○%。
  

隨著美國股市猛烈向下調整,歐洲股市災情也十分慘重。英國股市在歐洲三大市場表現相對比較出色,英國股市從六九三○跌至三六○九,跌幅為四七•九%,總市值從二•八兆美元跌到一•七兆美元,市值減少三八•四%;法國股市從六九四四跌至二六六六,跌幅高達六一•六%、德國法蘭克福股市從八一三六跌至二七七四,跌幅高達六五•九%,市值從一•六兆美元跌到剩下七千億美元,市值少了五五•七%,成千上萬家的德國百年老店,都在今年關門大吉。
  

而在亞洲股市,一九九○年日本股市曾創下六•六兆美元之市值,到二○○○年三月,日本股市還有四•九兆美元市值,如今剩下二•二兆美元,兩年之內市值少掉五○•八%。其他亞洲市場,香港從七千億美元滑落到四千億美元,市值少掉三四•五%,台灣與南韓都只剩下二千多億美元。
  

在二○○○年以前,全球股市市值的減少,多半與資產縮水有關,二○○○年後股市市值的縮水則與科技股泡沫化有密切關係。在IT產業最顛峰的二○○○年三月,全球九大股市市值達三○•七兆美元,最近跌至一八•一兆美元。科技泡沫吹破,美國受到的影響最大,根據美國統計局的統計,去年符合窮人定義的美國人增加一三○萬人,到達三一九○萬人,再加上中產階級減少,貧富差距愈形擴大。
  

可見,股市市值縮水,造成的財富效應,是進入新世紀全球經濟面臨調整的重大原因之一。台灣先是隨著日本引爆了資產泡沬,到了九○年代又跟著美國引爆了高科技泡沬資產縮水,再加上科技產業的調整,台灣經濟豈能不受到重大傷害。台灣經濟發生困難與全球資產大縮水顯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金融改革:重建台灣的第一步
  

回顧過去二十年,台灣股市先是在一九八○年代,從六三六點大漲到一二六八二,就在十信事件,台灣發生金融風暴,人心惶惶的時候,股市引爆了一段五年大漲二○倍的行情,當然房地產大漲,也不下於一○倍,台灣人過著閉著眼睛也能賺錢的快感。進入九○年代,電子代工業崛起,華碩、廣達、鴻海、台積電、聯電開始享受十倍速財富成長的快樂。從華碩、威盛、廣達到禾伸堂,大家爭先當股王,電子股又成了創造財富的象徵。不過,這個賺錢超速快感的年代,隨著日本一九九○年的資產泡沫吹破,再到美國二○○○年三月的網通股泡沫幻滅,全世界進入到新的調整年代。回頭細數過去二十年,有多少人不自覺地掉進金錢遊戲的大錢坑?
  

第一個大錢坑是台灣跟著日本而起的瘋狂資產大炒作。日本從二次大戰的戰敗國重建經濟,並且利用越戰及韓戰快速崛起,成為美國最大進口國!日本企業利用每年賺進的龐大外匯,在八○年代展開瘋狂大投機潮,最狂熱的時候,東京市區內的土地每坪喊到一億日圓,銀行眼看有利可圖,也大舉融資炒高地價,再炒高股價。當時號稱「一個日本,可以買下四個美國」。
  

台灣的土地狂潮從民國七十四年國泰人壽以每坪九十萬標下國有財產局位在華航大樓旁土地後,開始展開土地投機熱,當時忠孝東路的辦公大樓從每坪七、八萬跳升至五十萬元,房價最貴的時候,引來無殼蝸牛的示威抗議。在民國七十八、九年之際,當時有人粗略估計全台灣房地產總市值高達五十兆台幣以上。
  

在土地大投機的年代,炒房地產幾乎成了全民運動,建商四處推案搶建,結果在民國七十八年政府祭出「二二八選擇性信用管制」後,房地產泡沫吹破,如今營建業奄奄一息,所有高價購地或向銀行舉債,以債養地的大財團都在資產泡沫後殞落。今年法拍屋、金拍屋、銀拍屋全部蜂湧而出,台灣的房地產行情進一步受到重創,昔日天母地區一坪三、四十萬的房子已跌到十幾萬,如何遏阻房市繼續挫跌,應是解決目前資產緊縮的最重要課題。
  

台灣消耗國力的另一個大錢坑是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股市掀起掏空公司大風暴,從一九九七年迄今,掏空大案一直不斷,這其中較有名的例如:順大裕的曾正仁,以五家空殼公司向台中商銀違法借貸七四.五億元,並以順大裕現金增資募得的九八億元鉅資,購買廣三集團旗下的廣三建設與廣三百貨股票,再加上後續違約交割的四○億,曾正仁令二百億資金在空氣中蒸發。
  

另一個大案是國產汽車的張朝翔、張朝喨兄弟。禾豐集團出了問題,涉及銀行債權六○○億,國產汽車質押股票三百億,民間借款三百多億,合計債務高達一千三百多億。還有吳祚欽拖垮了新巨群集團,令亞瑟、台芳、聚亨、普大受到重創,掏空的資金達四六.五三億;另外范芳魁掏空東隆五金,金額達五六.九六億;國揚的侯西峰掏空公司金額六一.七四億;再來是峰安金屬朱安雄與吳德美夫婦,六年之內挪用公司資金二二七億元;桂宏的謝裕民掏空公司三十三億元;陳政忠掏空宏福六○多億元;其他還有中興銀行、尖美建設、宏總建設、台鳳等掏空公司事件。五年之間,上市公司被掏空的金額達二○五一億,這些被掏空的公司,股票幾乎都變成壁紙,投資小股東只能自認倒楣,幾千億巨資全部泡湯了。
  

還有更惡劣的是:銀行競爭激烈,大家紛紛從銀行搬錢,有本事的人在銀行大玩五鬼搬運的遊戲,從一九九七年之後,銀行逾放金額急遽暴增,台灣的銀行壞帳約二兆左右。這其中案情嚴重者如中興銀行放款一二五○億就創造了八八五億的不良債權,台鳳集團從中興銀行搬走了一三○億巨資,鄭周敏有自己的亞洲信託,但仍從中興銀行掏走了三十七億,還有鴻禧集團也從中興銀行拿走三○億。銀行呆帳居高不下,不肖財團以能從銀行搬錢為能事,且能從銀行搶錢的人鮮少因此坐牢,台灣堪稱是金融大盜的天堂。銀行搞掉二兆呆帳,這是台灣經濟力嚴重倒退之癌。現在政府準備搬出一兆五百億的金融重建基金來幫銀行擦屁股
,例如金融大盜沒有受到嚴懲,在老百姓眼中這恐怕又是一齣肥了金融大盜,瘦了全國老百姓的戲碼。
解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問題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問題。以日本解決資產泡沫的問題為例,日本銀行業宣稱有五二.四兆日圓的壞帳,但根據日本金融專家估計,實際數字是官方版本的四至五倍。台灣的銀行不良資產,根據央行及財政部的統計,到今年上半年為止,逾期放款加計應予觀察放款總額是一兆五三○五億元,再加上信合社及農漁會信用部的基層金融逾放約一八○○億元,總合計算得到的不良資產達一.八兆台幣,逾放比高達一一.二五%。面對國際媒體頻頻論斷國內將發生本土型金融風暴之際,政府財金首長一面滅火,一面積極整頓。去年六月通過金融六法,尊定金融改革的法源依據。日本歷經十三年金融改革仍
待勞無功,台灣跨出關鍵的一大步,必須全力以赴,改革到底。
  

總統在國慶日致詞時呼籲國人要支持金融改革,令人印象深刻。總統以「刮骨去毒」來形容政府推動金融改革的決心。總統說:「過去累積的金融弊端已經沈痾甚深,推動改革猶如刮骨去毒,必然要經歷一時的陣痛。今日不做,未來只會腐化更深,拖累更重。改革的工作要加速完成。」有了總統堅定的改革信念,我們看到政府整頓基層金融機構的決心。

  
去年八月財政部率先發動整頓三十六家基層金融機構,今年再度整頓包括台南五信等八家基層金融。即使面對李前總統提出不顧農民利益恐怕會失去政權的呼籲,但總統仍堅持「寧失政權,也要堅持改革」。我們相信這是台灣重建新經濟秩序的第一步。因為金融沈痾不除,台灣將如同心肌梗塞病人,全身乏力,今年各大銀行全力打消呆帳,中興銀行已由土銀接管,台灣金融改革已跨出一大步,未來如能將金融大盜繩之以法,重整金融網紀,金融改革更能贏得全民共鳴。而且只有金融改革成功,台灣才能清除身上的寒毒。
三、正視通貨緊縮的嚴重性
  

下一個更棘手的挑戰是必須正視通貨緊縮問題的嚴重性。美國一九二九年股市下跌後造成的通貨緊縮長達廿年之久,這次不景氣,也許跟上次不一樣,但是國人的危機意識仍不夠。從社會呈現出來的氣氛,大部分的人還是沒有意識到通縮的殺傷力與毀滅性,欠缺充足的禦寒準備。感覺上,這次的通貨緊縮好比一場不知道要下到何時的冰風暴,當風雪漫天蓋地而來,會把整個經濟體困在冰天雪地中。
  

日本十三年的不景氣,利率降到零,政府事後採取了許多的挽救措施,都沒有效果,仍然改變不了通貨緊縮命運,反而飽受通縮的摧殘,究其底是日本企業未能趁著經濟還未陷入惡性循環之前,整頓本身的財務狀況,沒想到寒流又冷又長,企業、政府來不及因應,經濟體的活力卻早已經被嚴重凍傷;而且現在看來,政府其實並沒有力量阻止各種泡沫的發生與破滅。
  

過去我們習慣把經濟景氣變化當作四季氣候起伏,用一年兩年的節氣變化來預測經濟或企業活動,但這次可能是數十年一次的長線大循環。因為台灣從靠傳統工業生產品出口賺外匯,到靠晶片電子產品拼經濟成長率,幾十年發展的內涵與架構都已經起了不同的變化。從經濟櫥窗來看這個變化最明顯;當國壽從七十八年一九七五元的歷史高價到今年十一月上旬股價剩下三十幾元,花了十三年;台積電卻已不到三年的時間,股價從每股最高二百二十二元到一度跌跛四十元,蒸發掉近一兆的市值,財富或資產價值的變化速度,遠非過去經驗能夠想像。
  

過去幾年來高唱的全球化發展可能是一大導因。從戰後工業化發展以來,蒸汽機、電力的發明,帶來了新的動力能源,啟動了一波一波的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創新技術與商業化提供了人類致富機會,緊接著蒸汽機發明而來的火車鐵路發明改變了地域藩離,帶動了人口與貨品的流動,資金也跟著流動,都市因應而生。此後,每一次的創新技術,如核能、電子通訊、網路等技術的創新都在不同時間點上扮演推升經濟的動力。
  

但是越到現代,創新技術吸引了瘋狂的投資,以為可以帶來驚人的財富,不料榮景幻滅得卻是越來越快, 三年前的三 G 執照吸引上千億美元競標權利金,但是迄今還沒有半家業者敢將之商業化;網路十年的成長超過了過往百年來所奠下的基礎,而網路的投資泡沫卻僅在瞬間就煙消雲散; 台灣 DRAM、TFT LCD 大廠加起來六、七千億的投資,卻連基本的損益兩平都是奢求;台灣台積電、聯電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晶圓代工公司,但是第二名聯電去年都虧損,今年仍然不能賺錢,顯示過去傳統商業競爭法則與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了。過去台商在全球舞台上,追求生產力的競爭力,如今面臨了挑戰。
  

特別是電子科技相關產業:半導體、通訊、網路,原本是集中政府資源,從土地、資金等資源供應以及台灣優秀的勞工人力支撐起來,但台灣經濟賴以發展的成本製造力優勢現在反成夢魘。殺戮競爭使優勝劣敗更形慘烈,糟的是台灣從事製造代工,賺的是辛苦錢,更是殺戮下的犧牲品。
  

過去十年中,所有原本被視為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都進入了成熟期,當市場一旦進入成熟期,產品又因普及化、低價化,奢侈品逐漸變成必備品,加上投資過度、生產供給過剩,導致產品價格下降,廠商利潤減少。台灣過去幾年仰賴大陸,利用當地廉價勞工土地,努力從事生產設備投資,極力擴大生產規模。如今,大陸成為世界工廠,全球企業進入大陸設立生產基地,有人估計過,現在全球投資在大陸的產能已經是全球需求的兩倍。過去台灣代工 made in taiwan  的地位恐將由made in china取而代之。
  

最近頂新集團表示將把康師傅產品回銷台灣,這原是兩岸在加入 WTO,勢必可能面對的結果。一旦台灣市場對大陸產品全面開放,對留在台灣在地的工廠來說,承受得了大陸低成本產品的競爭嗎?而台灣是否做好市場開放的準備?是否了解到兩岸的交流雖然有利於台商在當地發展,卻會對大部分還留在台灣本地的勞工、中小企業造成一些後遺症。

  
首先是大陸製造的低價商品的入侵:如果康師傅等大陸製造的產品回銷台灣,在台灣市需求不可能大幅成長下,豈不意味著在與台灣的工廠所生產的產品競爭?形成自相殘殺?一旦大陸的低價品在台灣市場有了佔有率,原有在台灣的工廠哪裡還有競爭力?哪裡還有繼續在台灣設廠投資的意願?過去資本家還會受政府力量的限制,但在全球化後,資金可以自由移動,資本家或企業家的決策會越來越不受政治的約束,反而越來越容易與政策衝突。

  
類似問題,政府當局是否已有了因應的對策?看看香港在回歸大陸之後,香港人的薪資從曾是大陸的三、四十倍;房價是大陸的三十倍左右,現在差距已經縮小到十倍,這個差距的拉近是香港人縮水的樓房薪資換來的。台灣有可能步上香港後塵。

  
現在台灣一些量販賣場,已經可以看到一台只要三、四千元冰箱、電視機,現在這些製造地來自中國大陸的低價家電產品,接下來可能是家飾家具、食品、手機……,台灣工廠或市場禁得起大陸貨的考驗?
  

雖然,到大陸投資仍然是台灣企業保持製造生產優勢的方式,不過這個優勢不會持續太久,畢竟全球的企業、資金都前往大陸報到,何況大陸本身也是競爭激烈。

  
通縮冰風暴來臨,只有保持活動,經濟體或個人才不致於凍睡不醒;在政府,可以築起匯率的高牆,哪怕讓新台幣兌換美元回到當年四十比一的水準,以此導引資金回台灣,這個方法,朱鎔基在九三年時用過,讓人民幣大貶六成,讓東南亞的工業品根本無法和大陸產品競爭。而在個人,不要多抱無用的資產,戒貪戒債,保留適當的現金因應這場冰風暴,等待新的動力來融冰化雪。不過,美國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伴隨廿年的通貨緊縮,再看看日本,通縮一起就是十二年漫漫長日,台灣從政府到民眾,對這場可能的通縮恐怕也要有十年的最壞打算。


四、中國的崛起:台灣的大挑戰

  
面對金融壞帳,通貨緊縮的壓力外,台灣在未來十年還有一個不可能逃避的命題,那就是如何面對中國經濟的新挑戰。就在中國即將召開十六大前夕,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在十月三十日舉行重要記者會正式表示,兩岸三通技術性、業務性的商談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意。中共一改昔日非回到一個中國不可的三通態度,反而主動提出在不涉一中的前提下,船機掛公司旗皆可直航。中國加大三通訴求,也使台灣必須直接面對三通議題。
  

在中國提出三通議題不久,立法院馬上為三通議題展開一場大論戰,很多在野黨立委準備修改兩岸關係條例,賣力為三通催生。而在民間,從學術界到企業界也都一面倒地支持三通。
  

例如,統一企業集團的高清愿,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等工商大老,還有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動輒以語帶威脅的強烈口氣要求三通。在商人的眼中,大家只看到三通可節省一年二、三百億的旅費支出,都把三通視為解決台灣經濟問題的萬應靈丹,卻完全忽視三通後對根留在台灣的二千三百萬同胞造成的巨大衝擊,以及兩岸三通後台灣資金大規模外流造成重大傷害。總統說「三通非解決經濟問題的萬應靈丹」,大家必須慎重評估三通對台灣的利弊得失。
  

從中共出招到民間壓力,似乎三通是一個擋不住的趨勢,從全球化的觀點趨勢,三通是不得不的趨勢,但是三通得利的是到大陸設廠的台商,傷害的是留在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政府如何取捨,這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大事。我們認為兩岸直航涉及金流、人流及物流,在金流的部分,政府要監管,在物流的部分,可以試點直航,但是在人流上面絕對宜慎重處置 。


進入新的世紀,中國的崛起成了全世界共同面對的議題,因為中國走上經濟改革之路,中國加入世界市場:中國提供幾億低價勞工,再加上廉價土地,低廉設廠成本,使中國在廿一世紀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的生產基地。大家賣力在中國擴廠,競相擴張產能,工業產品的跌價速度遠超乎預期。另一方面,中國勞工加入資本市場,也使鄰近國家如日本、香港、新加坡及台灣,都面臨高失業率的危機;台灣就在中國大陸旁邊,已難逃避中國崛起對台灣經濟造成的衝擊。
  

從九○年代迄今,台灣的企業從傳統產業登陸,再到二○○○年起電子資訊業大規模在中國大陸設立生產基地,短短十幾年之間,台商運用各種方式將資金匯往中國投資的金額,根據非正式統計,金額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以上。台灣也因為廠商紛紛出走,留下的工業廠房乏人問津,房地產跌跌不休,失業勞工紛紛走上街,台灣的經濟也愈來愈困難。
  

往前看下一個十年的台灣經濟發展,以八○年代的日本,九○年代的美國,台灣都可以找到經濟發展的主動脈來看,目前日本陷入資產沫泡已進入十三年的調養期,而美國的科技泡沬才剛調整兩年,這時中國正從貧窮走出來,中國每年維持七%至八%的經濟成長,在全世界經濟面臨大調整中,中國成了最受矚目的焦點。
  

對台灣來說,中國已成台灣經濟未來十年發展的最大變數。台灣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被中國大陸這個大吸盤,將半世紀以來的經濟發展成果一口氣吸乾,台灣澈底邊陲化。另一條路是台灣保持八○年代跟著日本,九○年代跟著美國的那種彈性,能在中國崛起中盡取中國經濟成長的日月精華,使台灣人搖身一變類似猶太人在美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成為廿一世紀最具機動性且主動進取的生意人,這正是台灣未來十年面臨的最大課題,如何妥善面對三通議題正是面對這個問題的第一步。
  

兩岸三通茲事體大,台灣如何因應值得深入思考。在政治的層面,兩岸直航意味了兩岸敵對狀態逐漸和緩,但對國家安全來說,台灣門戶洞開,馬上面臨迫切的危機;站在企業界的立場,直航可以減輕成本負擔,多數贊成,不過對留在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來說,兩岸的護城河消失後,台灣資金可能更快速出走,台灣與大陸之間差距可能日益縮小。以香港來說,在九七年以前,香港的房地產與工資一度是大陸的四十倍,如今逐漸縮小到十倍以內,香港人開始面臨極痛苦的調整,台灣勢必也難逃這個壓力。在未見到三通大利之前,台灣可能反受其害。
  

廿年前,中國還是貧窮落後的國家,如今升級為全球製造廠,中共積極擁抱資本主義,加上廉價勞工充沛,外來投資大量湧入,引發製造業爆炸式的成長,全世界都感受到這個衝擊。首先是低工資是帶動中國大陸製造業起飛的主要源動力,大陸工人平均工資只有美國人的四十分之一,日本人的廿分之一,台灣人的十分之一,中國的崛起,已使日本、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面臨龐大失業潮。香港在九七之前,失業率只有二•一%,如今升高到七•八%,台灣未三通,失業率已升高到五•三二%,三通之後失業問題將更難解決。
  

目前中國資訊電子產業從業人員達六二○萬人,已對九○年代台灣最具競爭的電子代工產業構成嚴重威脅。中國的崛起,已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大問題。而三通更是台灣經濟最具關鍵的一大變數,絕對必須審慎評估。


結語與願景:改革台灣才有契機

  
誠如行政院游院長日前大談執政苦水,感嘆台灣當前面臨全球競爭,大陸磁吸效應及歷史包袱等三大課題,如不加速改革未來發展會很困難。新世紀台灣面臨的是全球化的挑戰,面對全球化衝擊 :


第一個要務是把競爭力擺中間,不斷加增強台灣競爭力,不僅企業要有國際競爭力,政府及國營事業的行政效率也要名列前茅,將競爭力擺中間,政府團隊應思考台灣的稅率、匯率、利率有沒有全球競爭力,尤其是中國崛起,出現的磁吸效應,台灣更要加緊自由化與國際化走步加速升級,使競爭力遙遙領先,才不致被邊陲化,同時台灣應修改不合時宜金融法則與稅法,努力引進外資注入活水,才能改善目前資產縮水的情勢。
  

第二是台灣面臨了一場最嚴厲的經濟戰,只有加速改革才能再創新的經濟奇蹟。擺在我們眼前的難題是資產持續縮水、通貨緊縮大敵迎面而來,台灣電子代工產業逐漸面臨瓶頸,還有中國大陸的追兵,總統、副總統,及行政院團隊在新世紀中承受了嚴厲的考驗。台灣面臨的資產縮水危機,政府必須全力挽救土地與房地產的跌勢,穩住資產價值,才能使金融改革步入坦途。面對通貨緊縮問題,全民都共體時艱,政府資源必須做最有效率的運用,公務人員的所得與績效,也必須公平合理。至於面對中國經濟崛起的問題,我們認為三通茲事體大,政府絕不能在企業大亨極力要求三通之下,亂了分寸。這一場經濟的硬仗特別難打,但我們相信台灣終必可以在總統的睿智領導中脫穎而出。


NO:1964_15
Monkey  於 2002/11/20 10:34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在這個以知名度維繫政治生命的時代,媒體這個超級大舞台,肯定是對政治人物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也因此,使得掌控龐大媒體的支那人很容易藉此封殺許多民進黨敢於堅持台獨理念,立場堅定辯才又佳的政治人物(如:羅文嘉);更容易以此迫使許多個性較軟弱的人妥協,自廢武功以換取曝光率(如:沈富雄);更容易藉此挑撥分化,利用不了解狀況的人砲打中央製造矛盾(如:段宜康);最厲害的則是對於意志不堅定,見錢眼開的予以收買倒戈(如:陳文茜).

在一個需要宣傳曝光的時代,統支可以利用龐大媒體資源控制民進黨人,成為現代垂廉聽政的慈禧太后!要予以反制的話,要嘛,根本的改變政治制度,仿照荷蘭的國會選舉一般,選黨不選人,政治人物的個人秀的重要性將因此消退,而讓政黨的理念突顯出來,廢掉媒體操縱政治的武功!

再不然,便是正面迎戰,以統支媒體的相同手法還治其身!


NO:1964_16
paul  於 2002/11/20 11:08
Re:政治上的"神鬼戰士"

反正媒體的一貫作法是: 凡是對有支持言論的民進黨員,登的版面一點點。甚至不報導! 若是有黨員, 在民進黨的內部會議,有反對批評的話 [民進黨向來如此] 則登在頭版, 若是此民進黨員, 因為瞭解情況後改口, 媒體絕對會說,被摸頭了. 不過這次事件,讓在野黨想要在遊行中,趁機煽動反政府,恐怕不太敢了!!否則總統大選520非法集會數天事件不知會不會重演, 畢竟現在還是馬英九執政!!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