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閥,媒閥,沒有辦法?
回 覆 | 返 回 |
阿姜 於 2002/10/31 21:53 | |
媒閥,媒閥,沒有辦法? | |
2002年1-2月合刊編號第18期的《誠品好讀》,有點芭樂有點媚俗但又有點前瞻的辦了個年度趨勢的「面向2002」的議題,其副標題是「崛起中的議題,不可忽視的人物」,編選了十大議題和十大人物,我對這種趨勢的東西不是很感興趣,我有興趣的是哪幾個單位合辦來遴選的。主辦是誠品好讀、《中時》人間副刊,還有《新新聞週報》,協辦則是香港的《明報》世紀副刊。如果我的印象無誤,新新聞曾和明報合辦過華人五十大影響人物,而中時也常常和新新聞合辦活動,目前的誠品講座則是有新新聞的兩大寫手楊照和南方朔策劃的講座,這透露出媒體之間的結盟與合作所產生的團結力量大。 佔據一方擁有軍事武力的被稱為「軍閥」,財團之間的聯姻有所謂的「財閥」,學術圈的門派底下的徒子徒孫的窩聚則有所謂的「學閥」,那麼,像中時、新新聞,乃至轄下的中天,甚至海外的明報,他們聲氣相通的相互合作和支援,或許可以說是「媒閥」。他們不僅侷限於媒體,還有出版社、基金會,乃至文化團體的外圍組織,所以媒閥凝聚起來所爆發的戰鬥力,比起軍閥財閥學閥實在剽悍太多太多了,簡直是一隻永遠打不死的黃金小強,因此我們看到壹周刊狂吠抵台,中時報閥的《時報周刊》深怕被咬的慘不忍睹,以致於中時在初期根本就不直呼「壹周刊」而說是「某周刊」,就像是當初他們稱民進黨是「X進黨」(諧音為差勁黨)是一樣的,而壹周刊明年就要推出台灣版的《蘋果日報》,中時可不像蘋果樹下的牛頓因此而發現地心引力,而是怕被這顆比椰子還硬還大的蘋果,一砸就砸的頭破血流,一命歸西,嗚呼哀哉,所以在中時企劃的「操縱媒體座談會」裡,新新聞的王建壯拿起西瓜刀一剖,剖出兩種媒體,一種是優質媒體(也是主流媒體),代表是自家的新新聞和中國時報,一種是煽情媒體,自然就是蘋果日報了。在蘋果日報尚未上市之前,優劣高下的斷然二分法,早就讓蘋果日報污名化了。 這期間,其實還有一點弔詭性。蘋果日報的總編是陳裕鑫,陳裕鑫先前幹過勁晚報的總編,再之前則幹過明日報的總編,而明日報的創立則是由PCHOME詹宏志和新新聞聯手打造的,當時陳裕鑫就是新新聞的總編,那時的新新聞無論是質感和內容以及各大寫手都是堪稱一流,算來王建壯和陳裕鑫也是同事關係,但王建壯為了捍衛他們的「媒閥」地位,一柄西瓜刀就這樣無情的對陳裕鑫砍了下去,讓他背上了煽情媒體、非主流媒體的臭名。難道為了鞏固媒閥獨斷地位,昔日的交誼就這麼煙消雲散了,政治人物很愛說的「政治是一時的,朋友是一世的」,對照來看還真的是「朋友是一時的,媒閥是一世的」哩。 這裡所說的「媒閥」,主要是指媒體人和文化人之間的交相助(或交相賊?)所形成的一股龐大勢力,這股勢力壟斷甚至宰制所謂的文化詮釋權,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99年引起風風雨雨的「台灣文學經典名著」的三十本爭議,這是由文建會委託聯合副刊所舉辦,所選的著作當然是由佔多數的媒閥精英分子所評比遴選,其過程和結果當然也就相當符合媒閥的意識型態底下的美學觀感,這一點都不讓人覺得意外。聯合副刊,和中時人間副刊,是我國報業的兩大文學寨寮,不僅每年都會辦文學獎,還會評選十大好書,再加上各自有其出版事業的挹助,所以無論是新秀培植和老秀資助,都有其順通的管道來傳輸和傳播,在這樣新舊相互扶持提攜和吹捧迎噓之下,本屬於媒體界的媒閥,於焉與文化界結合。 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在此我沒能力也沒時間說明。我只想簡單說一下,為何所謂的本土媒體沒有這樣的媒閥出現? 報禁解除之後,雖然報業開放,但中時和聯合在數十年的經營之下,早就結合上中下游的共生系統。當年,土財主林榮三《自由時報》,憑著賣地送賓士送黃金的高額獎品行銷下,自由時報訂閱和購買人數越來越來,形成有利潤的商品之後,傳統派報系統為了賺錢才不得不回頭主動接洽,衝破中時聯合所形成的傳統派報系統勢力,但這是需要大把大打的銀子,才可以辦得到啊。反觀《勁報》就沒這麼好運了。99年7月29日創報的《勁報》,8月9日的頭版標題是「同業夾殺,勁報搏性命」,就是在控訴聯合中時恐嚇派報系統不准替勁報發送,一連好幾天頭版的血淋淋圖文控訴,根本一點屁用也沒有,中時和聯合根本就把你當作是屁,屁放完之後,就飄失於空氣中了,別說是冷處理,連處理也不屑,當然現在已倒掉的勁報不能完全怪罪於兩大報的夾殺,但曾經是中天電視老闆的江道生,看到曾擁有過的中天,現在卻被中時入股,而且讓余建新當上老總位置,或許只能在自家的幼稚園看到小朋友天真無邪的彩色笑容,才能忘懷這場媒閥以卑劣手段夾殺和壟斷的黑暗歲月吧。這輛共生系統大車,哪裡是其他報業的螳螂手臂所能抵擋的,能衝網決羅突圍而出,已經夠了不起了,哪還有餘力組成媒閥呢?這是其一。 其二是,由於媒閥早就站穩了政治詮釋權,所以他們有能力去拓展其他的文化版圖,而所謂的「本土媒體」卻還是僅能在政治版面上突圍,而且這裡的突圍,只是一種被動的防禦,也就是說,媒閥他們是主動撩起一些敏感議題或製造話題,小媒們(讀者聽眾也是)就只能像條狗一樣,啃著媒閥拋出的這根骨頭,所以我們看到了《台灣日報》(自由也有一點點)在舔耳朵案時,就以數篇社論和「路邊社專欄」批評媒閥的操作和舞弄,但這樣事後的批評到底用處有多大,我實在很不想去思考,因為,以前的狗只能乖乖的啃骨頭,現在的狗雖然會反彈骨頭不好吃,對著拋出骨頭的財閥汪汪大叫,但狗就是狗,永遠只是被動,而無法主動,被媒閥用狗項圈牽著脖子走。本土小媒就算是政治版面處理較為公正好了,但會因為政治而去閱報的讀者會有幾成呢?雅虎奇摩有個數據,只有8%的網友喜歡去點選政治新聞來看,政治是越來越讓人覺得反感,但本土小媒卻還是一味的往政治鑽,這樣是不是一種自我邊緣化、小眾化的趨向呢? 本土小媒,無法成就為報閥,強勢媒閥的上中下游壟斷是很難突破沒錯,但過於強調政治以致市場萎縮了或打不開,是不是需要自我警惕和負責呢?其他的版面不說,單就媒閥勢力中的文化版圖──副刊──來看,自由時報主編,那位鹽田兒女蔡素芬雖然在「花編副刊」以生活化趣味化的生活小品打開市場,但較為嚴謹有料的「自由副刊」還是比不是聯副和人間,更別提報閥他們不時舉辦的講座、獎項、遴選和趨勢預測的種種活動了。台灣日報的主編,就是那位很會寫歌填詞的路寒袖,雖有跟台中縣政府合辦文學獎,但這種地方小規模,畢竟比不是報閥金光閃閃大場面。這樣說來,難道我們對媒閥,真的是沒有辦法了嗎? 不是,當然不是,絕對當然不是。台灣的北中南東四社是幹啥的啊,台灣文學雜誌是好看的呀,台灣較為本土的出版社只是在賣書啊,既然有這些同樣理念的周邊團體,為何沒有進一步與其合作同盟,讓他們能有園地能夠抒發己志,也能藉此拓展報業版圖,但是,這樣的合作不能太過偏頗,也就是說,一些專欄的寫作不要都是羅榮光李筱峰彭瑞金等這些獨派寫手,而是人數上要一定的比例,最好統與獨是4比3,而且所談的議題,不能只侷限在政治,就像文學大老李喬為何不談談文學,而老是在專欄裡聊政治,浪費了他一身高深武力在這種雞巴鳥毛勾當。可以談環保,聊美食,說旅遊,屁媒體,以多元性的版圖,開拓多元讀者,就像目前的我雖然對新新聞的內容和編排的墮落感到不快,但他們最新的兩位寫手,蔡珠兒的食物,和王浩的媒體,我都很喜歡啊。 當然,我不是希望,所謂的本土小媒,一定要變成媒閥,而只是想說在目前兩大媒閥的既競爭又互助的宰制之下,本土小媒必須要有效結合其他資源,也要開拓其他領域,別再故步自封,也不要只談政治,否則明年蘋果日報抵台,這些本土小媒,恐怕只能打包解散,互道沙喲娜啦,然後從此對看到蘋果,就嚇得躲在床底下皮皮挫。 |
酥餅 於 2002/10/31 23:50 | |
Re:媒閥,媒閥,沒有辦法? | |
首先感謝阿姜兄的好文。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文中提到中時與聯合以派報系統夾殺其他報紙。這種以其市場佔有率導致不公平競爭的行為,顯然已經違反公平交易法。難道無法循法律途徑解決嗎? 另外,文中提到本土報紙將資源集中在只有8%的人有興趣的政治版是一種邊緣化、小眾化的作法。但是,如果政治新聞的報導與解讀正是本土報紙與中時,聯合報系最大的不同點,以「商品區隔」的觀點來看,本土報紙將資源挹注在政治版,倒也還在情理之中。 不過阿姜兄文中提到,媒體的終極影響在於文化的詮釋權而不在於政治新聞的報導與解讀,這的確是一個大格局的想法。對於本版的網友,關心台灣媒體的有志之士,及本土報紙,都是很好的提醒。 |
阿姜 於 2002/11/01 00:29 | |
Re:媒閥,媒閥,沒有辦法? | |
酥餅兄,沒有啦,我只是發發牢騷而已啦。藉由踢一下台日自由的老屁股,順便亂棍K了幾下中時聯合和新新聞。 一,的確,中時聯合夾殺勁報,已違反公平交易法,但弔詭的是,勁報投訴的公平會委員是鄭優,鄭優是由工商時報的副社長轉任的,這段勁報備夾殺的報導,請見1999年9月出刊的第13期《目擊者雙月刊》中,張旻寫的〈兩大報「夾殺」通路大車拚──勁報,夠勁嗎﹖〉。至於後續結果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補充一下,蘋果日報目前就打算在台灣設立自己的派報系統。 二,你提到的從政治立場的不同屬性的「商品區隔」是很好,但一份報紙不只只有政治版啊,就以我目前較為認同的台日好了,她就只有政治版可以看,民意論壇還稍微可以看,其他版面,不要說是中時聯合了,就連自由也遠遠不及。台日10塊,自由也是10塊,但自由的花編副刊很白爛,影劇體育新聞八大彩色版,生活副刊也頗為精采,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買自由?還是台日呢?如果政治以外的版面,大家的版面都一樣,水準也差不多,很自然的,政治版就能決定市場,但台日不是這樣子的啊。嘆啊∼∼∼∼ 三,媒體的恐怖,是在於她的影響力,而其影響力的大小,則決定在於她是否是「媒閥」。大媒閥,大大的恐怖啊∼∼∼∼ |
阿姜 於 2002/11/01 06:39 | |
Re:媒閥,媒閥,沒有辦法? | |
開攔文,字打快了,發現有錯誤的地方: 原文是:「而是人數上要一定的比例,最好統與獨是4比3....」 要改成:「而是人數上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統與獨是3比4,或2比5....」 這樣才能符合文意脈絡。 |
崇文 於 2002/11/01 10:10 | |
Re:媒閥,媒閥,沒有辦法? | |
NO:1785_2 阿姜 於 2002/11/01 00:29 -------------------------------------------- |
阿加 於 2002/11/02 04:02 | |
Re:媒閥,媒閥,沒有辦法? | |
附和阿姜的看法。 自由電子報上的自由廣場上,常常出現幾位寫手ㄉ文章。但問題是,太過頻繁,反而失去反應民眾意見的多元性。此外,寫手幾天就得寫一篇,似乎匆促些,而且也不容易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
KSC 於 2002/11/02 21:10 | |
Re:媒閥,媒閥,沒有辦法? | |
香港東週刊,因為刊登一位女明星被黑道綁架時,被脅迫拍下的裸照,引起各界譴責抗議.該週刊馬上登報道歉,三名主管編輯引咎辭職,週刊老板也立即下令停刊. 看看咱們台灣那些報閥;做錯事,造謠,毀壞無辜者的名譽,卻恬不知恥若無其事,不要說[登報道歉],連[登報更正]都不可求!更不用提引咎辭職. 台灣媒體真該好好反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