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答案與外星人>_楊照又錯了
回 覆 | 返 回 |
argentum 於 2002/10/30 00:26 | |
<數學答案與外星人>_楊照又錯了 | |
楊照在【 2002-04-02/聯合報/39版/聯合副刊 ]寫了<數學答案與外星人>,說的是對數學家納許的故事的評論。可惜的是,楊照在該文又犯了基本知識的錯誤。 楊照誤把費爾茲獎(Fields Award)得獎者的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規定,上昇成為命題,而下結論說:上了四十歲以後的數學家,就做不出什麼了不起的成績了。四十歲是最寬鬆了的上限。換從另一方面看,數學界大家都相信:如果在四十歲前沒有完成什麼驚天動地的貢獻,這個人我們從此也就不必再注意他了。 這樣的錯誤還不嚴重,最多只能解釋楊照的頭腦簡單,邏輯粗糙。 但在提到高斯,把高斯拿來做例證時,所引述的知識,就全然是荒唐可笑的誤導了。 楊照說:數學界充滿了少年天才的傳奇故事。十幾歲的小朋友,誤打誤撞不小心就解出了難倒多少專家教授的超難題。這種故事的原型是高斯的故事。他高中時在學校圖書館讀到一本專業數學期刊,看到裡面提及一個難題,他不小心就把它解出來了。高斯寫信給那本期刊,以為那是專門給中學生看的教育讀物! 基本上這一段故事,荒唐的如同遙遠神話。楊照絕不知道,在數學上專業期刊的最初刊印時間,其實是蠻晚的,我們羅列最初刊行的幾個專業數學雜誌: 1826, 德國Journal fuer die Reine und Angewandte Mathematik 1839, 英國The Cambridge Mathematical Journal 楊照還記得高斯的生卒年是(1777-1855)吧,高斯高中時期是1795年以前,當時德國最早的專業數學期刊還沒創刊,試問高斯怎麼讀?更何況,根據權威的Walter Kaufmann Buhler的Gauss : a biographical study(1981),高斯根本因為常常無法獲得相關資料,而一直再發現一些定理。
在所有的學術領域裡,數學顯然是最戲劇性的。納許的故事,以及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美麗境界》,再次提醒了我們這件事。 數學比所有其他學問,都更偏重,甚至依賴直覺、靈感與天份。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費爾茲獎(Fields Award)每四年頒發一次,而且規定得獎者的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這樣的規定,並沒有讓費爾茲獎變成「新人獎」;不,這規定背後反映的是數學界根深柢固的年齡概念。 上了四十歲以後的數學家,就做不出什麼了不起的成績了。四十歲是最寬鬆了的上限。換從另一方面看,數學界大家都相信:如果在四十歲前沒有完成什麼驚天動地的貢獻,這個人我們從此也就不必再注意他了。 其他學科多多少少都有對年資、對經驗的尊重。其他學科多多少少都有「沒功勞也有苦勞」的獎勵辦法。其他學科裡打滾打混的人,至少總可以在心中留著一份自我安慰的預期:「五年十年後,我可以做出更好更了不起的成績了!」 數學卻沒有這種心理安全墊。數學家們面對的是和極有限時間競賽的絕對壓力,一切都得趁年輕,時機一逝,直覺與天份能力就開始逐年、甚至逐月逐日遞減。 數學界充滿了少年天才的傳奇故事。十幾歲的小朋友,誤打誤撞不小心就解出了難倒多少專家教授的超難題。這種故事的原型是高斯的故事。他高中時在學校圖書館讀到一本專業數學期刊,看到裡面提及一個難題,他不小心就把它解出來了。高斯寫信給那本期刊,以為那是專門給中學生看的教育讀物! 真正了不起的數學家幾乎都不是靠什麼了不起的訓練,他們往往一眼先看到了答案,然後才慢慢找到理由。他們所受的訓練,其實只是幫他們將答案解釋讓別人了解、接受,而不是去尋找答案。所以我們也會看到許多有趣的例子:答案早就在那裡,卻遲遲找不著理由;或答案是對的,但證明過程錯誤百出。 擁有這麼強大的直覺能力,帶給數學家們另一層悲劇的戲劇性。世俗的證據、邏輯,無法挑戰、質疑他的直覺。他對直覺過度自信、過度依賴,使他很容易走上和平常人很不一樣的路。 我們都活在被種種世俗常識修正、限制的環境裡。所謂「健康的心靈」,其實就是壓抑自我、尊重常識。會壓抑自我、尊重常識,則是因為在社會化過程中,我們慢慢學懂了自己的感覺感官,大部分時候沒那麼正確,常常禁不起反覆測試考驗。 然而強大的直覺卻領著數學家們衝過常識的羈絆。他一再在心版上看到數學答案,別人看不到的神秘訊息;又一再地最終證明那答案是正確的。有一天他在心版上看到外星人的信號,雖然其他人都看不到、都不相信,就無論如何無法否定他主觀的信念 了。 這是數學家的悲劇。這就是納許的悲劇。
|
虎尾人 於 2002/10/30 00:38 | |
Re:<數學答案與外星人>_楊照又錯了 | |
楊照好像不是數學系的吧! 這年頭只要曾在媒體工作過都成無所不知的「仙角」啦! |
截稿來逛逛 於 2002/10/30 01:35 | |
Re:<數學答案與外星人>_楊照又錯了 | |
又是一個靠常識寫文章的人。 |
sugar 於 2002/10/30 02:43 | |
Re:<數學答案與外星人>_楊照又錯了 | |
在所有的學術領域裡,數學顯然是最戲劇性的。納許的故事,以及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美麗境界》,再次提醒了我們這件事。 是電影的表現手法太戲劇性,而非數學顯然是最戲劇性,數學就是1+1=2,很規則性的 四十歲前沒有完成什麼驚天動地的貢獻,這個人我們從此也就不必再注意他了 數學家有所謂「四十歲大限」的概念,我覺得應該是因為「數學家天份」與「數學本質」的關係 所謂「四十歲大限」應該是基於「統計」結果吧? 不過這並不是說數學家的頭腦四十歲以後就會漸漸不行 而是關於數學家的特質中,所謂的天份的那部份 而數學的本質又不像其他音樂、文學或科學, 但基本上數學界的難題多是歷史難題 他們往往一眼先看到了答案,然後才慢慢找到理由 擁有這麼強大的直覺能力,帶給數學家們另一層悲劇的戲劇性。世俗的證據、邏輯,無法挑戰、質疑他的直覺。 我們都活在被種種世俗常識修正、限制的環境裡。所謂「健康的心靈」,其實就是壓抑自我、尊重常識
奇怪,他一開始挑戰了一個數學大難題,別人認為他不可能成功,但當他成功了大家還是給他肯定 看到外星人只是純粹他的精神狀況出問題,關直覺太強屁事?關數學家的悲劇屁事?
|
sugar 於 2002/10/30 03:09 | |
Re:<數學答案與外星人>_楊照又錯了 | |
拆段回應有些零零落落 回到楊照的題目「數學答案與外星人」 顯然楊照認為納許一度固執的認為他看到外星人是因為, 但,不是所有的妄想症精神病患都是如此嗎?就算對數學一竅不通亦然 所以,精神異常跟數學家的直覺,數學家的悲劇何干?這是人格特質與環境壓力造成的吧? |
sugar 於 2002/10/30 03:13 | |
Re:<數學答案與外星人>_楊照又錯了 | |
拆段回應有些零零落落 回到楊照的題目「數學答案與外星人」 顯然楊照認為納許曾經一度固執的認為他看到外星人是因為, 但,不是所有的妄想症精神病患都是如此嗎?就算對數學一竅不通亦然 所以,精神異常跟數學家的直覺,數學家的悲劇何干?這是人格特質與環境壓力造成的吧? |
arbitrageur007 於 2002/10/30 04:55 | |
Re:<數學答案與外星人>_楊照又錯了 | |
He doesnt have the faintest idea of mathematics. Just another article with his naive mi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