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回 覆 | 返 回 |
沒水準 於 2002/10/25 11:06 | |
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看了真是感動 文章有點長 請一定要耐心看完 本文轉貼自 http://home.kimo.com.tw/snews1965/specil_coul/Yuan/Yuan_00/Yuan00052.htm 阮銘先生背景介紹 http://www.democracy.idv.tw/data.htm 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去恐懼集》自序 玉山社魏淑貞女士囑我將一年來發表於Taiwan news等報刊的文字結集,並針對當前台灣社會的「信心」問題作序。 台灣社會存在信心不足或失去信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看出於某種對自身命運不確定的集體恐懼感。而這種恐懼,又來自部分政客、媒體、大牌企業家的製造與散布,諸如「成長極限」論、「財富縮水」論、「中產變窮」論、「窮人世襲」論之類。其實台灣社會需要「恐懼」的,正是這莫須有的恐懼本身。 從製造戰爭恐懼到製造經濟恐懼 在台灣製造與散布集體恐懼的專家,古已有之,于今為烈。我記得的,一回是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前,有一本暢銷書《一九九五.閏八月》,講中國軍隊如何打台灣,台灣如何投降,內容雖極荒唐,卻正符合製造集體恐懼之需要,國防部長孫震還專文推薦。結果是作者發了橫財,移民美國。那時《財訊》舉辦研討會邀我來台參加,邀請函上的主題是「兩岸大和解研判」;甫抵台灣,中國飛彈演習正開始,主題已改成「台海風險大研判」了。 我在會上說:研討會主題從「大和解」改成「風險大」,據我看,兩岸既無「大和解」,台海也無「風險大」,大家既要丟掉「大和解」的幻想,也要去除「風險大」的恐懼,戰爭打不起來。我不說百分之九十九打不起來,讓大家對那剩下的百分之一提心吊膽,我肯定百分之百打不起來,你們放心買股票就是。會場上立刻有人起而反對。 我講百分之百,有百分之百的根據: 那一回台灣人民丟掉恐懼,取得「選票VS.飛彈」的勝利。江澤民的戰爭恫嚇,未能阻止他聲稱要「掃進歷史垃圾堆」的李登輝高票當選台灣第一屆民選總統。 又一回是2000年。中國故技重演,公布《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進行戰爭恫嚇,阻撓台灣選民投陳水扁的票。連戰一反昔日的沉悶木訥,到處揚言「選陳水扁就是戰爭,選宋楚瑜就是賣台」;甚至到高雄說出「三月十八日是定時炸彈」,只有他能「防止炸彈引爆」。我當時指出,連戰的「炸彈」,是恐嚇選民的「詐彈」,已經超出口水戰,如同恐怖分子挾持二千二百萬台灣人民做人質:「不選我,都炸死!」(《評國民黨的戰爭恐嚇術》,玉山社出版《民主台灣VS.共產中國》,第40頁) 結果是台灣人民丟掉恐懼,實現了民主台灣的政權和平轉移。 兩次總統大選,宣告共產中國與聯共反台派製造戰爭恐懼的嚇人戰術已經破產。今天他們轉而採取製造與散布經濟恐懼的新戰略。其核心是摧毀國民對台灣經濟的信心,誤導國民墜入西下中國才能救台灣經濟的迷思。也就是從過去製造國民的戰爭恐懼心理,轉向製造國民的經濟恐懼心理,以適應共產中國對台採取經濟政勢的戰略需要。 台灣成長到極限了嗎? 製造與散布經濟集體恐懼的一個主要論點,是台灣成長已到極限,唯有靠西下中國,與中國經濟「統合」,成為「大中國經濟圈」的一環,台灣才不致被「邊緣化」。有人神經衰弱到聽見「東盟十加一(中國)」,都要驚呼「台灣被邊緣化了!」 這裡附帶說明,我用「西下」而不用「西進」中國,並無輕視中國之意,乃出自對王永慶董事長「水往低處流」一說之欣賞。他極為形象地指出一個事實,企業之去中國,是著眼於中國低廉的勞工成本,如水之向下流;而非著眼於創新求生產力之上進,用「西下」表達,比許信良的「西進」準確。 西下中國可以降低勞工成本,兩岸三通可以節約時間和運輸成本,我一向贊成。但我也一向反對把西下、三通當作台灣的命脈與國家目標。許信良提出「大膽西進」時,我就說不只「西」,東西南北都要;而且都只是手段、方法,是「用」,不是「體」。「體」和目標,是台灣本國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環境、國民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 台灣的經濟發展戰略,過去是出口導向,製造業導向;從勞動密集的傳統製造業出口,到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高科技製造業出口,創造了經濟奇蹟。這種類似日本的外向型發展模式,在國民收入不斷提高,國內工資水準、消費能力相應上升之後,需要逐步把發展的重心轉移到本國,即轉向美國模式。 美國是以本國為中心的開放經濟,開放全球的資源、人力、財力、物力,來發展本國,為國民創業和消費服務,也吸引世界各國來美國創業的消費,使全球優秀人才薈萃美國,積累起雄厚的國力和競爭力。 我初到美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正是日本模式稱霸全球之際。我在哈佛大學的房東Ezra Vogel(傅高義)教授寫了一本《日本第一》,暢銷全球。那時有人說,日本可以買下四個美國,我開始難以理解。原來他們以日、美兩國的房地產價格來計算。 日本沒有警覺到:第一、他們的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已經泡沫化了,一個日本膨脹到了四個美國大,豈不荒誕?第二、他們以製造業出口為主軸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的確已到了「增長的極限」。日本的國民收入和工資均已達到美國水準,亟需把增長目標轉向本國國民需求,創造國民消費,提升國民生活和國內環境品質,引進國外人才、技術、資源,強化本國經濟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也就是轉向美國模式。
但當時美國自己也不認識這一點,他們恐懼日本,日本也確實買去不少紐約的標竿資產。美國人還寫書預告「美國的沒落」。我同樣難以理解,因為我所看到的,是全球的人才、資金(包括日本的)都正源源不絕地流入美國;美國的大學、研究機構、實驗室;匯聚了全球第一流的知識精英,他們來自印度、中國、俄羅斯和歐洲各國。我向來服膺熊彼得的理論,創新能力是增長的源泉。美國擁有全球最多、最具創新能力的人才,美國怎麼會「沒落」? 今天的台灣,類似當年的日本。 台灣走過的,也是以製造業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過去依靠低勞工成本的勞力密集製造業(服裝、鞋襪、玩具等),已經大量轉移到勞工成本低廉的開發中國家。近十幾年發展起來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製造業,也正競相轉移到中國。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龍頭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還為此發明了一條「張忠謀定律」,斷言「全球半導體產業重心將轉移中國」。當然這不是一條科學定律,中國半導體產業按其目身的發展,與國際水準還有一段差距。但這可以是一條政治定律,假如以政治力量把達到國際水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聚落(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整個「統合」到中國去,中國就有可能取代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世界的地位。 所謂中國磁吸效應,就是以全球最低價勞工與土地等國家資源的特殊優惠(甚至無償提供土地與平整土地的勞力),吸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科技製造業,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由於中國是共產黨專政國家,其勞工非自由勞工,其土地等國家資源非由自由市場價格決定,憑藉其黨國對勞工工資與國家資源的控制力,已經成為製造業的「世界工廠」,以其大量超低價產品在全球市場競爭,對於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製造業工人就業的巨大衝擊,是「史無前例」的。 但這只是台灣出口製造業面臨的一大威脅,而非台灣經濟成長已到極限。而且這威脅本身,相當程度上也是台灣出口製造廠商自己造成的。今日全球市場上大量Made in China的商品,從服裝、玩具、鞋子到家用電子,相當部分過去是Made in Taiwan,是台灣轉移到中國的,只是價格殺得更低而已。
台灣經濟戰略轉移的歷史機會 面對中國對台灣出口製造廠商的強大磁吸,應當怎麼辦?可以有兩種選擇。 一種主張是堵。但正如王永慶說「水往低處流」,你要堵也堵不住。何況堵本身就是恐懼的表現,只會更助長集體恐懼心理。不是有人說「在台灣等死,不如到中國找死,五年後你想找死的機會都沒有了」嗎? 再一種是把台灣經濟發展戰略,從出口製造為重心的日本模式,轉移到以提升國民生活和環境品質為重心的美國模式。 照我的看法,今天正是台灣經濟戰略轉移千載難逢的歷史機會。假如沒有中國這個「全球製造工廠」的威脅,台灣出口製造業持續發展,產能需求不斷擴大,勞力短缺尚需引進外勞補充,那樣一種經濟快速增長的環境中,恐怕難以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而今天由於中國大量廉價勞工的供應,由於台商、日商、世界各國廠商源源不斷向中國投入資金、技術,提供全球行銷通路,中國出口製造業迅速蠶食全球市場的趨勢正持續發展。即使全球經濟景氣回升,也不可能再回到過去台灣出口製造業的普遍榮景。所以現在正是台灣經濟戰略轉移的最好時機。 願意西下中國擠進「全球製造工廠」的,不必去堵。今天去中國的大致是兩類產業:
最近看到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強力推薦」的一本書《中國,出租中》(大前研一著),第一章開頭﹝活力奔騰的中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作者訪問深圳的電子零組件製造廠,約有萬名員工,月薪約八十美元,員工都是年輕女性,沒有一個人戴眼鏡。 作者如此津津樂道他所謂「名副其實的資本主義天堂」,卻讓我讀得毛骨竦然,心中感到的是「人的地獄」和作者的冷醋。這個故事道出了中國強大磁吸的祕密。中國經濟的金字塔,正是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農村少女們失去的視力與青春堆砌而成的。這也就是世界「自由」資本趨之若騖的「磁極」。 這種情景發生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時,還有雨果和恩格斯寫出《悲慘世界》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發出人道的呼籲;而發生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時,卻被「世界知名的經濟戰略專家」、「日本少數對中國大陸有深刻認識的權威人士」(引自蔡英文推薦序)譽之為「史無前例」的「理所當然」! 在中國專制政府、全球跨國資本和世界經濟戰略專家的合作下,以十九世紀歐洲模式壓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國少女們的「世界工廠」,果真是值得世人膜拜或恐懼的二十一世紀文明典範麼?
不。十九世紀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模式在共產中國的再現,不過是人類歷史上短暫的「返祖」現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國少女們也會有覺悟到爭取自己「人的權利」和「平等待遇」之日。自由的台灣人應當有自己的選擇,別讓中國磁極干擾了目標。台灣需要,而且正在製造的,是二十一世紀國家發展的新典範,台灣主體的新經濟戰略。 第一、國家發展以人為目的。不但發展的目的是為人的自由,而且發展的手段也必須符合人的自由與人道原則。中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勞工壓榨違背人道原則,並非「理所當然」。二十一世紀的國家競爭力不能靠無限壓低勞工成本,剝奪人的自由、幸福來達到;而要靠人的自主創新精神,靠人的智慧和創造力的充分發揮。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的智慧和創造力的競爭。 第二、國家產業結構從出口製造業導向轉到台灣主體的全方位發展,提升國民生活和環境品質,吸引全球「投資台灣」。台灣有《投資中國》雜誌,卻沒有《投資台灣》雜誌。台灣主體的全方位發展戰略,不但台灣產業要向全球發展,到世界找商機;更要在國內創造商機吸引全球來台灣發展。中國「磁吸」靠廉價勞工,台灣要有自己的區別於中國的「磁吸」,靠出色人才、優美環境、健全法制、高效行政,國際化高水準的教育、科研、金融機制和舒適便利的生活服務設施。而這些內需的服務、教育、文化產業,可以創造大量的國內消費和就業機會,又可以吸引全球人才、資金、技術來台灣創業。 第三、台灣二十一世紀的國家發展,應走科技與人文結合之路,創造現代海洋國家的新經濟、新文明。這種新經濟、新文明,已經在南台灣誕生。本集第三部分《去成長極限恐懼》中,【奇美的台灣新文明】、【台灣的希望在哪裡?台灣的未來在哪裡?】、【以自由與智慧屹立世界】等篇,都是討論這一主題的。台灣不需要恐懼一個靠剝奪多數人的自由和幸福、靠壓榨廉價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青春生命構築起來的「資本主義天堂」。自信的、智慧的台灣人能夠,而且正在自己的國土上構造讓每一個國民的自由、幸福都得到尊重,讓每一個國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都得到發揮的「自由人的天堂」。 泡沫不是水,財富沒有縮 謊言永遠成不了真理。所謂「謊言千遍成真理」,只是表明不斷重複的謊言可以使人暫時迷失,摧毀人的信心。製造集體恐懼的謊言,如「選陳水扁就是戰爭」,可以利用一部分人對戰爭的集體恐懼,阻止他們去投陳水扁的票。今天集體恐懼的製造與散布重心已從戰爭轉到經濟,創造出「財富縮水」論、「台灣變窮」論等等,天天在立法院和媒體上不斷重複,製造與傳播經濟恐懼症。 重複最多的,是所謂台灣股市從一萬多點跌到三、四千點,台灣的資產已縮水三分之二,人民荷包縮掉三分之二!房地產不景氣,房價下跌,「社會大眾財產又縮掉三分之一!」等等。 構造這種謊言的基礎,是混淆了空氣和水這兩種不同的東西。水面上的泡沫,裡面是空氣不是水。所以「泡沫」不是實際存在的財富,「泡沫」破滅,不是實際資產的「縮水」。一所工廠,經營不好,虧損了,屬於資產縮水。一個人或者失業,或者減薪,屬於收入縮水。你的房屋失火倒坍了,失去原有價值,也屬於財富的損失或「縮水」。假如你的工廠既未虧本,你的薪水也未減少,又沒有通貨膨脹,物價也沒有漲,你住的房子也沒有縮掉一間,怎麼能說「財富縮水」、「大眾變窮」了呢? 對於百分之五失業人口來說,是變窮了。這個問題在產業轉型期還會存在甚至擴大,需要政府完善從職業培訓到生活救濟一系列制度妥善解決。對於多數社會大眾,並不存在財富縮水、荷包和房子縮小的問題。 至於股市漲跌、股民賺賠,即屬於空氣與水的消長問題。股市漲到一萬多點,升上去的大部分是空氣不是水。因為上市公司的實際資產、營利,並沒有增長那麼多。所謂市值,只是股票的牌價,不是資產的實際價值。股票牌價隨股市買賣漲跌,與實際資產的增減並無直接關聯。也就是說,股票暴漲時,那牌價中的大部分是泡沫,裡面是空氣不是水,不是實際的資產。你那時買來,股票暴跌時縮掉的是泡沫中的空氣。你把空氣當水買來花掉的錢,是被把空氣當水賣給你的人賺去了。有些大牌企業家,不是常藉媒體放話,先說景氣要來了,騙你去買他的股票,他則大量高價賣出;接著又說,看來不景氣還要延長,讓股票大跌,他又大量低價買進。這樣,你把他的空氣當水買進,你賠,他就賺了。 這是一群語言魔術家,用語言的魔術製造集體恐懼。嘴裡他們最關心台灣經濟,實際是打擊台灣經濟,讓社會大眾失去信心,不敢消費,不敢投資。而他們自己時放時收,從中漁利。
去除恐懼,建立自信
曾幾何時?膨脹到四個美國大的日本,縮小到十分之一中國了?其實日本沒有縮小,還是那個日本,是日本人的信心縮小了,被把握不住自身命運的恐懼壓縮了。
按大前研一的邏輯,台灣更小,只是對方(中國)六十分之一的小國,當然更得「邊綠化」了。何況有人連台灣是不是一個「國」都未認定呢! 一個國家的力量,同一個人的力量一樣,不在於大小,而在於她的價值。古代希臘是小國,波斯是大國;自由的希臘擊敗了波斯帝國的侵略。這就是自由的價值。象徵自由戰勝強權的馬拉松之戰的故事,寄托於馬拉松長跑流傳至今。美國發表《獨立宣言》、制訂《聯邦憲法》時,只是大西洋沿岸十三個州,總共三百萬人口的小國。她擊敗了統治她的大英殖民帝國,這就是自由的價值。從波斯帝國到蘇聯共產帝國,歷史上多少大帝國覆滅了,瓦解了;而自由的價值是不可戰勝的,自由與人類共存。 台灣是自由國家。而恐懼是自由之敵。集體恐懼的製造與散布者,是要讓國民失去維護自由國家的信心與勇氣,他們不願意看到這個自由國家的獨立成長。 我初到台灣那一年(一九九七),發現台灣一部分人士不認同自己的自由國家,不認同自己的自由國民。我把他們的言論概括成六個字:懼共、畏美、輕己。懼共懼到一言一行都怕「挑釁」共產中國。一位言論「大師」在電視上嚷:「現在全世界都怕中國,連美國都怕,你敢說不怕?」那時美國總統柯林頓,常同江澤民站到一起壓李登輝;台灣這些人也拿美國來壓自己國家的總統,要台灣服從柯林頓、江澤民的「世界新秩序」,奈伊的「台灣交易」,李侃如的「五十年中程協議」,把自己套進「一中」絞索。對自己的國家民主台灣,他們看得一錢不值;《紐約時報》說了句「麻煩製造者」,不但不駁,還接過來羞辱自己。 2000年台灣和平轉移政權,美國也換了總統,不再欺侮台灣了。我以為這些人會有所反省,豈知不但沒有反省,還變本加厲。懼共變成聯共,聯共反台。畏美變成反美,「九一一」賓拉登發動對美恐怖襲擊,他們歡呼賓垃登;布希總統支持民主台灣加強對中國戰爭威脅的防衛能力,他們污衊美國把台灣當做反中「馬前卒」,公然助中反美。輕己變成譭己,不但在國內媒體天天譭謗台灣,還跑到美國去譭謗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總統。 可惜他們生不逢時,美國國家戰略已改變為有利於自由的均衡戰略。連中國都不敢再肆無忌憚地動輒以戰爭恐怖主義威脅台灣人民了。於是他們也不得不改變策略,把製造集體恐懼的重心從戰爭轉向經濟了。 我的集子,可以說是反映這個時代變化的一面鏡子。總題就是「去恐懼」,包括「去國家認同恐懼」、「去國際環境恐懼」、「去成長極限恐懼」、「去政治分裂恐懼」、「去中國崛起恐懼」五個部分。民主台灣正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實在沒有任何恐懼的理由。唯一需要「恐懼」的,正是這莫須有的恐懼心理。去除恐懼,建立自信,才能開創台灣更加自由、幸福的未來。 |
台灣魂 於 2002/10/25 11:24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昨天一大早就看過了!!真的粉感人,在下也用力推薦嘍!! |
Kima 於 2002/10/25 12:32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讚! 阮先生硬是要得! 用力拍手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 這是那一本書?上市了嗎?我要多買幾本分贈親友,以解統霉之毒。 |
PO-A 於 2002/10/25 12:47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Impressive! |
天葬 於 2002/10/25 12:47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阮銘先生還有一本<共產中國V.S民主台灣>也是相當不錯喔 |
威兒乾 於 2002/10/25 17:51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本文重點中的重點 就是這一句 {{{{{{{從製造戰爭恐懼到製造經濟恐懼}}}}}}} 現在{中國政府+統派媒體+統派政客}搞的就是這一套手法! |
windy 於 2002/10/25 19:28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 |
在水一方 於 2002/10/25 19:37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雖然不懂經濟 但是真的很感動 |
ElmerFudd 於 2002/10/25 23:19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will fear no evil, for you are with me; your rod and your staff, they comfort me. (Psalm 23:4) ~~~~~~~~~~~~ 即使要走過死亡幽谷, 我無所恐懼, 因(民)主與我同在! (詩23:4) ~~~~~~~~~~~~ 與台灣同胞 共勉之.... |
酥餅 於 2002/10/26 02:12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本文對有心人士如何操縱恐懼感已獲取政治及經濟上的利益,有非常透徹的剖析。但是文中有關台灣應該放棄製造出口的「日本經濟發展模式」改採提高內需品質的「美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立論我個人有些不解之處。 下面這段話是阮先生有關由「日本模式」轉移到「美國模式」的主要論述。 「亟需把增長目標轉向本國國民需求,創造國民消費,提升國民生活和國內環境品質,引進國外人才、技術、資源,強化本國經濟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也就是轉向美國模式。」 以台灣來講,要以本國國民需求,創造國民消費的方法維持每年5∼6%的經濟成長,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對日本也不可能。事實上,連美國也不可能只靠本國國民需求,創造國民消費達到經濟成長的目標。 這兩年,美國的經濟不景氣,但是各項消費者消費指標都顯示美國的消費者還是勇於消費。但是勇敢的美國消費者仍然挽救不了美國的經濟。這就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僅靠本國國民需求及創造國民消費達到經濟成長的明證。 另外,「引進國外人才、技術、資源,強化本國經濟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聽起來像是個好主意,但是重點是,國外的人才,技術,資源憑什麼要白白挹注於強化台灣的創新與競爭力?癥結還是在於台灣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需要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做戰位置,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阮先生所提的「引進國外人才、技術、資源,強化本國經濟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其實是掌握正確經濟戰略後所能獲得的好處,而不是戰略本身。 本文在台灣媒體一片唱衰台灣聲中,對台灣人民的確是一個鼓勵。而且文中許多的政治分析也非常的準確而且有價值。但是有關經濟的論述,我個人是覺得不太完備,歡迎各位網友先進參與討論。 |
boa 於 2002/10/26 02:21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個位可以到kkcity的bbs政治討論區火力支援一下嗎?? 那裡被統派佔領了~~ |
yl 於 2002/10/26 05:17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但是有關經濟的論述,我個人是覺得不太完備,歡迎各位網友先進參與討論。 Yes, I agree that Mr. Nguen was mistaken (or was not ....) on this point. The problem with the global deflation we are facing is due to the over capacity of production installed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I remember I read an article in the Nation (www.thenation.com) a few weeks ago on this subject. |
csfood 於 2002/10/26 06:25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個人是建議不需太關心BBS上的政治版, 會浪費時間的。 我會去也只是看在打「飯桶」太容易罷了! 另外.... 別說我太閒喔,就像,不景氣時愛用國貨(當然也是要挑良品), 別小看國民黨洗腦教育,想想一路學生走來未接受另外想法之前, 若有人想體會的話,可以去看看某些傳銷商的新進人員講習會, |
帝國 於 2002/10/28 03:18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我個人倒認為這篇文字稿,只不過是作者嫌吃的不夠好,跑去吸收了一大堆垃圾資訊後,再把它集合起來胡縐一通,騙取一些稿費吃好一點而已。雖然以台灣目前的狀況,確實有必要存在於一些類似安定愚民的文宣,但也不能為這些毫無正規學術理念的文案叫好啊! 建議各位還是先多閱讀研討一些,以正規學術為基礎的政治與經濟叢書;之後,再來嘗試了解評估現今真正的社會情勢,而不要只是看一些是是而非的言論,在以訛傳訛的大肆叫好,要不就是一付反社會情節的姿態,在那胡說八道,因為這樣做並不會讓你一步登天的成為人才,反而會把自己弄得越來越像政、經體制下的愚民而已。你們可別看作者今天叫你安心喔,哪天啊你真的安心的時候,他就又會危言聳聽的告訴你,危機它就藏在你身上!其實人嘛,都要吃飯的。 |
帝國 於 2002/10/28 04:20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唉呀!很抱歉,貼錯地方了,請站務人員刪除上面哪篇。 |
Flying 於 2002/10/28 07:04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阮銘沒有正式的政治經濟學的訓練背景,是對的。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對台海的判斷和台灣的診斷,會因為沒有正式學術訓練而有根本的偏差。我想,阮銘的長處在於,他在中國的高官處有很多人脈,對中國共產黨頗為了解,對中國現在整個政權面臨的危機和採取的策略也頗熟悉。這種實際現實政治經濟面的各種資訊和知識,對於判斷而言是有關鍵重要性的。其重要性,不亞於正式的學術訓練。以台大教授朱雲漢為例,即使朱雲漢每次為文,淺詞用字都學術到令人讚嘆,他對整個中國和台海的判斷,卻離譜到極點,竟然一廂情願地寄望剝削中國低廉勞工的台商,可以促進中國民主化,然後再回到台灣,當過去的半山,統治台灣?有正式經濟學訓練的學者,九個學者,對於一件事的判斷,常有十種意見,而結果每種都不對。原因,可能是。現實生活的每一面都緊緊地彼此牽動,獨立為學問的政治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都無法正確理解複雜的現實。 我並不是反對學正式的學術訓練,相反地,正式學術訓練有其非常的重要性,恕我在此因為篇幅關係,不解釋了。只是,要人不要去讀這些對複雜地實際現實資訊和生活和感觸有積極關照的文章,而只去唸所謂的學術,恐怕也是緣木求魚了。 而你所謂學學術,才能不變成愚民,真的是學術的傲慢了。歐美國家的知識份子,社會分析家,在六零年代高舉平等人權反戰大旗的大學生,都很不學術。作為一個有積極懷疑主義,又思考清晰的公民,需要的不是學術訓練,而是從小的啟發。 |
內幕 於 2002/10/28 10:12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在中共國就是缺少阮銘先生這樣的知識份子,以致於無法恢復人性化的面貌,也無法加入世界 民主潮流;這實在是令人遺憾的地方..... |
Leopard Cat 於 2002/10/28 11:13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耐心地看完阮銘先生的大作,很敬佩,也頗有同感. |
唉 於 2002/10/29 23:58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真是一篇夠水準的好文..這才是懂民主自由真義的人所能寫的出來的.. 也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深刻瞭解的人才能寫的出來的.. 更是深懂人權真義的人才能寫的出萊的.. |
Infant 於 2002/11/03 20:10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To酥餅: 「以台灣來講,要以本國國民需求,創造國民消費的方法維持每年5∼6%的經濟成長,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對日本也不可能。事實上,連美國也不可能只靠本國國民需求,創造國民消費達到經濟成長的目標。」 要長期維持每年5-6%的經濟成長是不可能,但是以活絡國內消費為手段,達到經濟轉型的目標卻是可行的。韓國本身就是一個實例,金融風暴之後,韓國政府鼓勵民間消費,活化國內金融,創造了大量的國內需求,韓國廠商也由過去的代工、製造導向,轉為重視品牌、服務、通路、消費者至上等導向。 內需的放大,有助於拉近生產廠商對消費者的距離,台灣廠商將更往附加價值更高 「引進國外人才、技術、資源,強化本國經濟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其實是掌握正確經濟戰略後所能獲得的好處,而不是戰略本身。」 這點我完全同意,如果台灣能培養一個具國際觀(而非狹隘的中國化)環境,同時也注重衛生、品質、與美觀(恕我直言台灣的城市實在又髒又醜),並全面提昇人文水準(我們的社會和公眾水準仍與先進國家的文明氣質有段距離),則吸引全世界人才、技術與資源的目的可達。 |
PFCA 於 2002/11/03 22:11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這點我完全同意,如果台灣能培養一個具國際觀(而非狹隘的中國化)環境,同時也注重衛生、品質、與美觀(恕我直言台灣的城市實在又髒又醜),並全面提昇人文水準(我們的社會和公眾水準仍與先進國家的文明氣質有段距離),則吸引全世界人才、技術與資源的目的可達。 PAPAPAPAPAPAPA |
hi 於 2002/11/04 11:36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即使要走過統獨幽谷 我無所恐懼 因兩本護照與我同在 ~~~~~~~~~~~~ |
love china 於 2002/11/05 14:14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幾年前 連戰在一次外國外交場合說.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像跳探戈.要兩人情投意合有默氣.才能成事. 本人在此嚴正駁斥此種娘娘腔比喻. 台灣有其人格與自尊.絕對不是君子好逑之女人. 對於民進黨不思反省與批判.也將台灣與中國之關係比喻男女關係.誤用國民黨此種陰陽怪氣之窩囊廢說法.深深引以為恥. 愛台灣之人們.請勇敢站出來.台灣人坦蕩蕩.光明磊落.決非性格如國民黨之女人. |
總書記 於 2002/11/06 16:08 | |
Re:好文推薦---台灣,你沒有恐懼的理由 | |
好文 樓上諸位大大 正港台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