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回 覆 | 返 回 |
Philosopher 於 2002/10/17 12:18 | |
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很少看到中時編輯群軍隊真誠的發表感言。他們通常都遮遮掩掩的不敢直接批評獨(怕被冠上統媒的大帽子)。 這篇社論卻是少數中時編輯群軍隊,真實情感流露,沒有遮遮掩掩的文章。我覺得這是好現象,公民間以及公民和個別媒體集團間的理性辯論,本來就必須要真誠誠實,表明自己的立場,而不是盡遮遮掩掩的耍小動作。 看我括弧裡的眉批囉。 2002.10.16 中國時報 社論 為失去「節慶感」講幾句真心話 中時社論 十月剛好過了一半,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悶? (中時的編輯群軍隊覺得超悶,所以問一聲,大家悶不悶!!!!) 往年的十月,「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當然也是一種刻意的政治營造,也夾雜某種意識形態信仰和威權色彩。但就像常人過生日,除了一點巧立名目的找熱鬧,總有點自我認同的味道。如今我們似乎失去了這個味道。這個社會失去了認同上的「最大公約數」,成了一個「無節日國家」。 (中時編輯群聞不到自己要的味道,很失落。) 這不只是羅王明珠那段「突槌」的日語賀辭,裡頭到底有沒有刻意的政治安排 (中時編輯群一慣狡詐的手法,輕描淡寫隨手拈來含沙射影的暗示羅王明珠婆婆不小心說日語,可能有刻意的政治安排);也不只是陳總統沒帶頭喊「中華民國萬歲」(抓到ㄚ扁辮子了,再輕描淡寫的帶過,不過在此已經激起了許多反獨人士的共鳴。是的,我就是在和你們說話,先烈陸皓東先生的忠貞支持者們!!),反而講了一句八股但這時聽來有點刺耳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股?嗯,非常真誠的表達不理性的反扁情緒,值得拍手鼓勵);更不只是返國僑胞少了一半,友邦來賀人數、層級大不如前(辦得很爛,不過還是假裝輕描淡寫,因為ㄚ扁還有更更嚴重滴罪狀在後頭);更、更不只是內外政經形勢既混沌又凋敝(這個更嚴重的罪狀,甚至比內外政經人民福祉還重要喔);都不只是這樣。我們知道,大家也知道,這是政治(咦?什麼是政治?如果政治代表鬥爭的話。嗯,中時社論一向都最政治了。是的!!!!我們知道,大家也知道,這是政治。)。如何在政治節日搞氣氛,全看執政者如何搭台唱戲,台上如果意興闌珊,也別指望台下全心投入。 (原來這個超過一切的超級大大罪狀,就是台上獨派辦國慶,表裡不一。也就是這些中時的編輯軍隊心裡非常鬱悶,暗罵在心理的是,你們這些死台獨分子,你們不要在台上裝了。) 只要是「流於形式」,誰講話,講什麼話,有沒有國旗,有沒有煙火,其實都不重要了。過節,要一個氣氛。這氣氛,不能光靠花稍的場面搞,非得要有發自內心的真誠。我們只是想乾脆講清楚:我們到底要不要對「中華民國」真誠? (太花俏=不真誠。ㄚ扁,原來活動辦得很盛大,大家都很開心,沒有用,對方還是有讀心術。) 這塊招牌還在,我們看見每個受邀官員頭上都戴上繡有中華民國國旗圖案的帽子,證明「中華民國」仍然是統獨尖銳對立下,目前政治符號上的「最大公約數」。可是,許多人一方面不斷陳述「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另一面,那種急著脫掉「中華民國」這頂帽子的動作,又讓人感覺,「台獨」跟「中華民國」仍然是敵對的。(許多人,咦,不敢指名道姓,含沙射影,又恢復了中時的狡詐本色。)我們失去了十月的「節慶感」,是因為覺得現在的慶祝,只是不得已做做樣子。 (重點是,為什麼你們會失去節慶感呢,只因為上面辦活動的是獨派嗎?所以,如果換連戰或宋楚瑜在上面,你們才有節慶感嗎?原來歸根究底是藍軍失去政權,不能再像以往在上面辦國慶,所以中時編輯群軍隊非常失落,無法有節慶感。) 當然,也可以這樣講,沒有個什麼節,什麼日,也不會怎樣。頂多只是公眾情感對焦困難(咦?這邊的公眾是誰呢?你們這些中時編輯軍隊是公眾嗎?),不起勁兒,索性淡漠。如果「國慶日」都覺得尷尬,接下去的「台灣光復節」,對大家的「節慶感」更是種煎熬。精省之後,連儀式活動都消失了,以前還有省長、省主席出來在電視上講兩句場面話,這兩年,連這個「提醒視窗」都自動關閉。當官方都還有人堅持說那是「終戰紀念日」,或是「台灣蒙難日」,那「台灣光復節」怎麼可能還有什麼「節慶感」?現在,大家對「日據時代的人和事」,都有種「不知從何講起」的感覺(台灣本來就有不同族群的層層歷史意識多元存在。咦?怎麼藍軍的歷史意識失去霸權,就會不知從何講起呢?你們難道不知如何適應多元社會,只會懷念過去一言堂,只有一種聲音講得津津樂道的日子嗎?)。連慰安婦、釣魚台,這種其實無涉統獨的問題,都講不大聲,放任某些怪異的殖民遺緒到處流竄 (這句話非常非常嚴重,有非常嚴重的省籍傲慢,每次有人在罵所謂殖民遺續的時候,他們罵得很爽,但是細心一想,殖民情緒,一律針對的都是本省人,而且只會在本省人裡亂竄喔,只要你是本省人,什麼時候都有可能被殖民遺續亂竄到。這是不是在暗示,只有絕沒有殖民遺續的外省人比會被殖民遺續亂竄到的本省人優越呢?所以本省人比較可能有奴性??當我看到電視螢幕上某些外省人大罵李登輝是皇民時,我就禁不住有這種聯想。甚至覺得,那些被認為有殖民遺續的人也同時都是有二二八記憶的本省人,所以在那些攻擊殖民遺續的外省人意識底下,是不是其實是在怕二二八的這個記憶呢?)。台灣人的尊嚴大事,彷彿日本人說了算。(根本沒有任何台灣政治人物,會認為日本人說了算,這句話又是含沙射影,在暗鬥抹黑李登輝以及那些有二二八記憶的又有日本統治記憶的本省人。)歷史本身到底是什麼,難道真的只是解釋權轉手的問題? 節慶感是政治社會化之後的集體記憶。集體記憶是個有趣的課題,它既是一個群體相互辨認身分的情感印記,又可能是內部衝突的能量來源。一旦放任個人記憶的偏頗、遺忘與可偽造,記憶中的歷史一出現解讀的巨大差異,往往就順勢擴大成相互的徹底否定。 (這段好像假裝很中立,不去說哪一派的集體記憶比較對,可是,注意,上一段在攻擊有二二八記憶和日本統治記憶的人。下一段在攻擊民進黨,所以,他們在暗示誰的歷史記憶解讀正確,不是很明顯嗎?就是我們先烈陸皓東先生的子民們。而且中時還覺得歷史意識只有自己對,其他人,那些有二二八記憶和日本統治記憶的人都是偏頗、遺忘與可偽造。) 我們的社會,政治對立非常嚴重。政治的節慶感,被兩種極端政治訴求撕裂得很厲害。除非民進黨「表裡一致」,對「中華民國」表現誠意,並用真誠感動人民,否則,那種「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的感覺是不會回來。 (中時編輯群軍隊啊,不要再假裝自己不在極端對立的兩端的任一邊了,你們這整個言論,都徹底傾向其中一邊,為什麼還可以假裝自己是中立的,而高姿態的罵別人是撕裂呢?)
|
威兒乾 於 2002/10/17 12:55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幫Philosopher轉色。括弧裡的藍色文字為Philosopher對此篇中時社論的眉批。
為失去「節慶感」講幾句真心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2101600188,00.html 十月剛好過了一半,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悶?(中時的編輯群軍隊覺得超悶,所以問一聲,大家悶不悶!!!!) 往年的十月,「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當然也是一種刻意的政治營造,也夾雜某種意識形態信仰和威權色彩。但就像常人過生日,除了一點巧立名目的找熱鬧,總有點自我認同的味道。如今我們似乎失去了這個味道。這個社會失去了認同上的「最大公約數」,成了一個「無節日國家」。(中時編輯群聞不到自己要的味道,很失落。) 這不只是羅王明珠那段「突槌」的日語賀辭,裡頭到底有沒有刻意的政治安排 (中時編輯群一慣狡詐的手法,輕描淡寫隨手拈來含沙射影的暗示羅王明珠婆婆不小心說日語,可能有刻意的政治安排);也不只是陳總統沒帶頭喊「中華民國萬歲」 (抓到ㄚ扁辮子了,再輕描淡寫的帶過,不過在此已經激起了許多反獨人士的共鳴。是的,我就是在和你們說話,先烈陸皓東先生的忠貞支持者們!!),反而講了一句八股但這時聽來有點刺耳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股?嗯,非常真誠的表達不理性的反扁情緒,值得拍手鼓勵);更不只是返國僑胞少了一半,友邦來賀人數、層級大不如前(辦得很爛,不過還是假裝輕描淡寫,因為ㄚ扁還有更更嚴重滴罪狀在後頭);更、更不只是內外政經形勢既混沌又凋敝(這個更嚴重的罪狀,甚至比內外政經人民福祉還重要喔);都不只是這樣。我們知道,大家也知道,這是政治 (咦?什麼是政治?如果政治代表鬥爭的話。嗯,中時社論一向都最政治了。是的!!!!我們知道,大家也知道,這是政治。)。如何在政治節日搞氣氛,全看執政者如何搭台唱戲,台上如果意興闌珊,也別指望台下全心投入。(原來這個超過一切的超級大大罪狀,就是台上獨派辦國慶,表裡不一。也就是這些中時的編輯軍隊心裡非常鬱悶,暗罵在心理的是,你們這些死台獨分子,你們不要在台上裝了。)
當然,也可以這樣講,沒有個什麼節,什麼日,也不會怎樣。頂多只是公眾情感對焦困難(咦?這邊的公眾是誰呢?你們這些中時編輯軍隊是公眾嗎?),不起勁兒,索性淡漠。如果「國慶日」都覺得尷尬,接下去的「台灣光復節」,對大家的「節慶感」更是種煎熬。精省之後,連儀式活動都消失了,以前還有省長、省主席出來在電視上講兩句場面話,這兩年,連這個「提醒視窗」都自動關閉。當官方都還有人堅持說那是「終戰紀念日」,或是「台灣蒙難日」,那「台灣光復節」怎麼可能還有什麼「節慶感」?現在,大家對「日據時代的人和事」,都有種「不知從何講起」的感覺 (台灣本來就有不同族群的層層歷史意識多元存在。咦?怎麼藍軍的歷史意識失去霸權,就會不知從何講起呢?你們難道不知如何適應多元社會,只會懷念過去一言堂,只有一種聲音講得津津樂道的日子嗎?)。連慰安婦、釣魚台,這種其實無涉統獨的問題,都講不大聲,放任某些怪異的殖民遺緒到處流竄 (這句話非常非常嚴重,有非常嚴重的省籍傲慢,每次有人在罵所謂殖民遺續的時候,他們罵得很爽,但是細心一想,殖民情緒,一律針對的都是本省人,而且只會在本省人裡亂竄喔,只要你是本省人,什麼時候都有可能被殖民遺續亂竄到。這是不是在暗示,只有絕沒有殖民遺續的外省人比會被殖民遺續亂竄到的本省人優越呢?所以本省人比較可能有奴性??當我看到電視螢幕上某些外省人大罵李登輝是皇民時,我就禁不住有這種聯想。甚至覺得,那些被認為有殖民遺續的人也同時都是有二二八記憶的本省人,所以在那些攻擊殖民遺續的外省人意識底下,是不是其實是在怕二二八的這個記憶呢?)。台灣人的尊嚴大事,彷彿日本人說了算。(根本沒有任何台灣政治人物,會認為日本人說了算,這句話又是含沙射影,在暗鬥抹黑李登輝以及那些有二二八記憶的又有日本統治記憶的本省人。)歷史本身到底是什麼,難道真的只是解釋權轉手的問題?
(中時編輯群軍隊啊,不要再假裝自己不在極端對立的兩端的任一邊了,你們這整個言論,都徹底傾向其中一邊,為什麼還可以假裝自己是中立的,而高姿態的罵別人是撕裂呢?) |
威兒乾 於 2002/10/17 12:56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Pa |
tunjen 於 2002/10/17 13:13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歡迎中時多多發表類似文章,因而得以早日結束營業。 |
溪邊 於 2002/10/17 13:13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作者應是唐湘龍. |
巴茲光年 於 2002/10/17 16:50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Philosopher君, 好久不見!我也來當啪啪熊,啪啪∼啪啪∼哈哈∼ 溪邊君, 我太同意你啦!哈哈哈哈∼能這樣桶桶鮮明,「悶」得讓人發慌的東東,大概真的是那鍋唐湘龍寫的。 |
巴茲光年 於 2002/10/17 17:08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實在忍不住笑。我來貼一篇東東,讓大家玩味玩味。 這裡是台灣記者協會《目擊者雙月刊》24期(2001年8月出刊)的「封面故事」,一篇和唐湘龍有關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前後其他各篇文章的脈絡,看看唐葛格的話是顯得多麼滴、多麼滴「突出」。經濟不景氣 記者上節目賺外快──談媒體記者頻上有線電視談話性節目現象。 |
阿奇 於 2002/10/17 20:31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讚~~~~~~~~ |
巴茲光年 於 2002/10/17 20:51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溪邊君, 好眼力!這篇果然是唐湘龍寫的。請看→「關于失落的「節慶感」講幾句真心話」 |
溪邊 於 2002/10/17 21:48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這並不太難, 沒有其他人是這樣用散文寫社論的啦. |
A 於 2002/10/17 22:19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我們還要重回威權時代那種「薄海騰歡,普天同慶」嗎? 真是頭殼壞去! |
皇國御稜威 於 2002/10/18 00:11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要是台派有媒體,這時候就可以抓著他那句「殖民遺續」痛批他挑撥省籍情結,製造族群衝突,妨礙全民團結拼經濟,非把他批倒批臭跪在街上哭爹喊娘不可。 然後再找一些民眾進行訪問,聲淚俱下的痛批「難道身為台灣人就是原罪嗎?」,「台灣人就得接受殖民嗎?」、「外省人是不是都要把我們趕到日本去?」 媒體的妙用,真是令人讚嘆啊! |
胖胖腳 於 2002/10/18 01:16 | |
Re:這篇社論,因為情感流露,實在是需要多說幾句 | |
哈哈∼∼我也簽名致敬,這篇我有看到,可是沒聯想到唐湘龍,因為現在中時的小唐湘龍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