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
回 覆 返 回


林沖  於 2002/10/13 10:13
署名

一篇是多維新聞網在10/12的文章一篇是中時在10/13的文章
請大家比較一下

多維新聞網 蘇小惠
【多維新聞社12日電】多維社記者蘇小蕙報導/中國沒有讓那些被中國市場的巨大蒙住了雙眼的外國人富裕起來﹐在製造業的戰爭中﹐中國正在獲勝--成為全球的工廠。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影響力正是全球物價下跌的原因之一﹐並在改變全球市場工業的現狀。(chinesenewsnet.com)

21日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發表題為<埋葬競爭>的文章說說﹐當菲利浦(Philips)電子公司在1980年代初期對中國市場的商業機會進行評詁時候﹐這個荷蘭的電子公司制訂的是當時看來一個顯然任何人都會採納的戰略﹕向總數超過10億的中國人推銷它的產品。(chinesenewsnet.com)

但是﹐中國市場沒有按菲利浦的設想發展。中國沒有成為菲利浦電視和其它電器產品的市場﹐而是成為菲利浦製造產品然後將產品輸送到其它地方的工廠一樣的東西。現在﹐菲利浦在中國有23家工廠﹐這23家工廠每年生產的產品價值大約50億美元﹐但是其中將近三分之二是出口到中國以外的市場。菲利浦亞洲部負責人斯普拉特(Johan van Splunter)說﹐菲利浦最初的設想是向中國推銷它的產品﹐但結果卻大相徑庭。(chinesenewsnet.com)

不僅僅是菲利浦如此﹐從美國的通用電器﹐到韓國的三星﹐到日本的東芝﹐到數以千計的中國公司﹐製造商發現﹐同在中國境內推銷商品相比﹐將中國作為出口基地常常是更掙錢﹐而且掙錢更容易。(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說﹐結果是﹐曾經被全球的商業界人士視為未來市場的中國沒有成為他們期望的市場﹐而是成為了全球的工廠。中國具有的對其它國家來

在巴基斯坦有許多專門出售中國商品的店舖,吸引了眾多的巴基斯坦人。圖為市民在首都伊斯蘭堡的一家專門出售中國瓷器的店舖選購。(新華社)

說災難性的競爭力正在幫助重新繪製全球的商業版圖--迫使全球的公司拋棄陳舊的商業戰略﹐有時甚至是拋售整個產業﹐以新的方式參與競爭。(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已經成為僅此於美國﹐日本﹐德國的全球排位第四的最大工業品製造商。全球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相機﹐百分之三十的空調和電視機﹐百分之二十五的洗衣機﹐和將近百分之二十的冰箱都是中國製造。(chinesenewsnet.com)

歐洲市場銷售的微波爐有百分之四十是中國廣東的私有企業Galanz生產的﹐浙江溫州生產的香煙打火機佔全球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七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鋁﹐銅﹐和鋼鐵製造國之一﹔甚至是曾經價格過高在國際市場沒有競爭力的中國農產品現在也開始出現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其它國家家庭的飯桌上--蒙特利爾市場研究公司BCA Research說﹐自1996年以來﹐中國農產品出口價格下跌了百分之十五。(chinesenewsnet.com)

後果之一是﹐作為全球製造業的引擎﹐中國日益具有導致全球通貨緊縮的力量。中國的製造能力在不斷導致越來越多的商品--從工業產品﹐到消費品﹐甚至到農產品--價格的日益下跌。自今年5月開始﹐美國從中國進口額開始持續性地超過美國從日本的進口額。(chinesenewsnet.com)

美國製造高壓鍋等等廚房用品的National Presto Industries公司總裁科恩(Maryjo Cohen)親身體會到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商的導致通貨緊縮的力量。在1998-2001年間﹐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廚房用品價值總額翻倍﹐總值六億四千萬美元﹐結果在短短的3年中﹐她的公司不得不將拷盤的單價從49.99美元消減到29.99美元。為消減成本﹐她的公司不得不關閉了在密西西比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工廠﹐而將製造業務擴展到中國。(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影響到的工業部門非常廣泛。電視機和錄音機等等視聽設備在1998年到2001年以年百分之十三的速度增長﹐到2001年進口總額高達60億美元﹔體育運動產品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六﹐到2001年出口總額高達20億美元。(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報導﹐結果是美國很多商品的零售價格持續下跌。據美國勞動部的數據﹐電視機的價格自1998年以來平均每年下跌百分之九﹐運動設備的價格每年下跌百分之三。(chinesenewsnet.com)

在日本﹐中國的低價格產品導致已經困擾日本將近三年的通貨緊縮問題更加惡化﹐雖然日本利率一直很低。例如﹐曾經被當作高檔佐料品的松茸蘑菇因為從中國大量進口﹐而且價格只有東京批發價格的十分之一﹐現在已經成為很常見的食品。(chinesenewsnet.com)

除了中國和日本﹐亞洲其它國家也都在感覺通貨緊縮的壓力。雖然通貨緊縮最大的原因是全球經濟需求不足﹐但是中國無疑也起了作用。(chinesenewsnet.com)

香港正被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緊縮困擾﹐部分原因就是大量的香港居民不是在香港自己的市場上採購物品﹐而且越過邊界在中國大陸採購﹐因為中國大陸的價格更低。新加坡﹐台灣都在感覺通貨緊縮的壓力。南韓今年的通貨膨脹率遠遠低於2001年的水平。(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說﹐部分原因就是中國奪取了這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在從半導體到紡織品等等商品上的商業份額﹐導致在這些國家中失業率上昇﹐需求疲軟。(chinesenewsnet.com)

中國自己目前也在經歷中國現代史上最強勁的通貨緊縮時期。在過去7年中﹐中國的平均物價已經下降了將近百分之二十。十年前﹐中國21寸彩電的單價超過400美元﹐而現在只有八十美元﹐而且價格還在下跌。(chinesenewsnet.com)

摩根斯坦利香港分部的經濟學家安迪-謝說﹐“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的興起﹐對全球的影響將如同美國的工業化﹐甚至可能比美國的工業化的影響還要大。”(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說﹐很多商業界人士和經濟學家相信﹐中國作為全球工廠的興起的真正影響在於﹐它預示著全球工業在如下方面進行重新調整﹕如何向全球市場提供工業產品和以什麼樣的價格提供工業產品。(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向全球出口商品的將近一半是象摩托洛拉(Motorola)和菲利浦這樣在中國設有工廠的外國公司生產的。進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繼續在增長﹐並且在今年將達到500億美元。(chinesenewsnet.com)

中國競爭力之一是其最廉價而最龐大的勞動力資源。雖然中國的人口已經高達13億﹐但是﹐將近7億人口仍然是農民﹐中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只有

紐約曼哈頓唐人街一名攤販2001年9月16日中午向路人出售印有美國國旗和世貿大廈字樣的車牌紀念品﹐旁邊的標牌上寫著﹕中國製造。(多維社)

大約285美元--而美國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4萬美元。中國家庭的微薄收入嚴重阻礙了中國向消費經濟的轉變﹐但是對於全球在中國的廠主來說﹐這是一個天賜良機--中國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不僅僅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控制生產成本﹐而且常常讓他們可以進一步大幅度消減成本。(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說﹐中國作為全球工廠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力來自在一些人士看來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弱點﹕嚴重的經濟增長不平衡。中國巨大的人口加上廣闊而赤貧的內陸地區給中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來自赤貧的內陸的農民正是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源泉。(chinesenewsnet.com)

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中國對通貨膨脹進行調整後的工資增長速度的兩倍多。而且﹐這種不平衡迄今沒有消退的跡象--在主要城市中﹐通過向更貧困的中國內陸農民敞開勞動力市場的大門﹐外國和中國自己的公司不僅能夠只提供最低工資﹐而且甚至可以將工資水平進一步降低。(chinesenewsnet.com)

這同中國的主要出口競爭對手形成鮮明的對比。日本﹐南韓﹐台灣﹐甚至是泰國都在因為工資上漲和生產成本過高而放棄製造業。但是﹐中國不是這樣。(chinesenewsnet.com)

這種不平衡能夠維持多久﹖很難說。首先在於中國的中共極權政府能否在貧富不均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防止社會動蕩。今年以來﹐中國全國各地已經不斷發生工人的抗議。但是﹐中國還有其它的牌可以打。中國繁榮的私有經濟將增強它的出口影響力﹐吸收過剩的勞動力﹐並能夠降低成本。長遠看來﹐中國政府對貨幣的嚴厲控制--中國不允許貨幣自由兌換--是中國在增強出口能力方面的又一手段。(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認為﹐作為全球工廠﹐中國對全球價格和公司發展戰略的影響可能還會增長。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正在幫助中國不是象中共的國有企業那麼臃腫的﹐而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私有企業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而減輕中國國內的價格壓力。

多維新聞網http://www.chinesenewsnet.com
[【多維新聞社12日電】多維社記者蘇小蕙報導/中國沒有讓那些被中國市場的巨大蒙住了雙眼的外國人富裕起來﹐在製造業的戰爭中﹐中國正在獲勝--成為全球的工廠。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影響力正是全球物價下跌的原因之一﹐並在改變全球市場工業的現狀。(chinesenewsnet.com)

21日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發表題為<埋葬競爭>的文章說說﹐當菲利浦(Philips)電子公司在1980年代初期對中國市場的商業機會進行評詁時候﹐這個荷蘭的電子公司制訂的是當時看來一個顯然任何人都會採納的戰略﹕向總數超過10億的中國人推銷它的產品。(chinesenewsnet.com)

但是﹐中國市場沒有按菲利浦的設想發展。中國沒有成為菲利浦電視和其它電器產品的市場﹐而是成為菲利浦製造產品然後將產品輸送到其它地方的工廠一樣的東西。現在﹐菲利浦在中國有23家工廠﹐這23家工廠每年生產的產品價值大約50億美元﹐但是其中將近三分之二是出口到中國以外的市場。菲利浦亞洲部負責人斯普拉特(Johan van Splunter)說﹐菲利浦最初的設想是向中國推銷它的產品﹐但結果卻大相徑庭。(chinesenewsnet.com)

不僅僅是菲利浦如此﹐從美國的通用電器﹐到韓國的三星﹐到日本的東芝﹐到數以千計的中國公司﹐製造商發現﹐同在中國境內推銷商品相比﹐將中國作為出口基地常常是更掙錢﹐而且掙錢更容易。(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說﹐結果是﹐曾經被全球的商業界人士視為未來市場的中國沒有成為他們期望的市場﹐而是成為了全球的工廠。中國具有的對其它國家來

在巴基斯坦有許多專門出售中國商品的店舖,吸引了眾多的巴基斯坦人。圖為市民在首都伊斯蘭堡的一家專門出售中國瓷器的店舖選購。(新華社)

說災難性的競爭力正在幫助重新繪製全球的商業版圖--迫使全球的公司拋棄陳舊的商業戰略﹐有時甚至是拋售整個產業﹐以新的方式參與競爭。(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已經成為僅此於美國﹐日本﹐德國的全球排位第四的最大工業品製造商。全球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相機﹐百分之三十的空調和電視機﹐百分之二十五的洗衣機﹐和將近百分之二十的冰箱都是中國製造。(chinesenewsnet.com)

歐洲市場銷售的微波爐有百分之四十是中國廣東的私有企業Galanz生產的﹐浙江溫州生產的香煙打火機佔全球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七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鋁﹐銅﹐和鋼鐵製造國之一﹔甚至是曾經價格過高在國際市場沒有競爭力的中國農產品現在也開始出現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其它國家家庭的飯桌上--蒙特利爾市場研究公司BCA Research說﹐自1996年以來﹐中國農產品出口價格下跌了百分之十五。(chinesenewsnet.com)

後果之一是﹐作為全球製造業的引擎﹐中國日益具有導致全球通貨緊縮的力量。中國的製造能力在不斷導致越來越多的商品--從工業產品﹐到消費品﹐甚至到農產品--價格的日益下跌。自今年5月開始﹐美國從中國進口額開始持續性地超過美國從日本的進口額。(chinesenewsnet.com)

美國製造高壓鍋等等廚房用品的National Presto Industries公司總裁科恩(Maryjo Cohen)親身體會到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商的導致通貨緊縮的力量。在1998-2001年間﹐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廚房用品價值總額翻倍﹐總值六億四千萬美元﹐結果在短短的3年中﹐她的公司不得不將拷盤的單價從49.99美元消減到29.99美元。為消減成本﹐她的公司不得不關閉了在密西西比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工廠﹐而將製造業務擴展到中國。(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影響到的工業部門非常廣泛。電視機和錄音機等等視聽設備在1998年到2001年以年百分之十三的速度增長﹐到2001年進口總額高達60億美元﹔體育運動產品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六﹐到2001年出口總額高達20億美元。(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報導﹐結果是美國很多商品的零售價格持續下跌。據美國勞動部的數據﹐電視機的價格自1998年以來平均每年下跌百分之九﹐運動設備的價格每年下跌百分之三。(chinesenewsnet.com)

在日本﹐中國的低價格產品導致已經困擾日本將近三年的通貨緊縮問題更加惡化﹐雖然日本利率一直很低。例如﹐曾經被當作高檔佐料品的松茸蘑菇因為從中國大量進口﹐而且價格只有東京批發價格的十分之一﹐現在已經成為很常見的食品。(chinesenewsnet.com)

除了中國和日本﹐亞洲其它國家也都在感覺通貨緊縮的壓力。雖然通貨緊縮最大的原因是全球經濟需求不足﹐但是中國無疑也起了作用。(chinesenewsnet.com)

香港正被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緊縮困擾﹐部分原因就是大量的香港居民不是在香港自己的市場上採購物品﹐而且越過邊界在中國大陸採購﹐因為中國大陸的價格更低。新加坡﹐台灣都在感覺通貨緊縮的壓力。南韓今年的通貨膨脹率遠遠低於2001年的水平。(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說﹐部分原因就是中國奪取了這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在從半導體到紡織品等等商品上的商業份額﹐導致在這些國家中失業率上昇﹐需求疲軟。(chinesenewsnet.com)

中國自己目前也在經歷中國現代史上最強勁的通貨緊縮時期。在過去7年中﹐中國的平均物價已經下降了將近百分之二十。十年前﹐中國21寸彩電的單價超過400美元﹐而現在只有八十美元﹐而且價格還在下跌。(chinesenewsnet.com)

摩根斯坦利香港分部的經濟學家安迪-謝說﹐“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的興起﹐對全球的影響將如同美國的工業化﹐甚至可能比美國的工業化的影響還要大。”(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說﹐很多商業界人士和經濟學家相信﹐中國作為全球工廠的興起的真正影響在於﹐它預示著全球工業在如下方面進行重新調整﹕如何向全球市場提供工業產品和以什麼樣的價格提供工業產品。(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向全球出口商品的將近一半是象摩托洛拉(Motorola)和菲利浦這樣在中國設有工廠的外國公司生產的。進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繼續在增長﹐並且在今年將達到500億美元。(chinesenewsnet.com)

中國競爭力之一是其最廉價而最龐大的勞動力資源。雖然中國的人口已經高達13億﹐但是﹐將近7億人口仍然是農民﹐中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只有

紐約曼哈頓唐人街一名攤販2001年9月16日中午向路人出售印有美國國旗和世貿大廈字樣的車牌紀念品﹐旁邊的標牌上寫著﹕中國製造。(多維社)

大約285美元--而美國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4萬美元。中國家庭的微薄收入嚴重阻礙了中國向消費經濟的轉變﹐但是對於全球在中國的廠主來說﹐這是一個天賜良機--中國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不僅僅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控制生產成本﹐而且常常讓他們可以進一步大幅度消減成本。(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說﹐中國作為全球工廠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力來自在一些人士看來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弱點﹕嚴重的經濟增長不平衡。中國巨大的人口加上廣闊而赤貧的內陸地區給中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來自赤貧的內陸的農民正是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源泉。(chinesenewsnet.com)

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中國對通貨膨脹進行調整後的工資增長速度的兩倍多。而且﹐這種不平衡迄今沒有消退的跡象--在主要城市中﹐通過向更貧困的中國內陸農民敞開勞動力市場的大門﹐外國和中國自己的公司不僅能夠只提供最低工資﹐而且甚至可以將工資水平進一步降低。(chinesenewsnet.com)

這同中國的主要出口競爭對手形成鮮明的對比。日本﹐南韓﹐台灣﹐甚至是泰國都在因為工資上漲和生產成本過高而放棄製造業。但是﹐中國不是這樣。(chinesenewsnet.com)

這種不平衡能夠維持多久﹖很難說。首先在於中國的中共極權政府能否在貧富不均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防止社會動蕩。今年以來﹐中國全國各地已經不斷發生工人的抗議。但是﹐中國還有其它的牌可以打。中國繁榮的私有經濟將增強它的出口影響力﹐吸收過剩的勞動力﹐並能夠降低成本。長遠看來﹐中國政府對貨幣的嚴厲控制--中國不允許貨幣自由兌換--是中國在增強出口能力方面的又一手段。(chinesenewsnet.com)

遠東經濟評論認為﹐作為全球工廠﹐中國對全球價格和公司發展戰略的影響可能還會增長。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正在幫助中國不是象中共的國有企業那麼臃腫的﹐而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私有企業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而減輕中國國內的價格壓力。

多維新聞網http://www.chinesenewsnet.com

中時10/13陳旭華
中國製造商品 助長全球通貨緊縮
陳旭華/台北報導


在全球製造業的戰爭中,中國印證了他的勝利。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影響力正是全球物價下跌、通貨緊縮的主因之一,並且改變了全球產銷的供應現狀。

遠東經濟評論報導指出,八○年代荷蘭飛利浦在中國設廠的目的是看上了這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但時至今日,飛利浦發現,與其在中國境內推銷商品,不如將中國作為製造的出口基地要來得更容易賺錢。現在,飛利浦在中國有二十三家工廠,這些工廠每年生產約五十億美元的產品,但是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是出口到中國海外的市場。


中國這個原來被全球商人視為未來市場的希望並沒有成真,反倒使中國成為了全球工廠。中國強大的競爭力正迫使全球的公司拋棄舊有的商業戰略,而以新的方式參與競爭。報導說,現在不僅荷蘭飛利浦如此,美國的通用電器、韓國的三星、到日本的東芝,數以千計的中國公司、外國製造商都在中國設立生產線,然後行銷其海外市場。

如今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日、德的全球排名第四的最大工業品製造商。全球有超過半數的相機,百分之三十的空調和電視機,百分之二十五的洗衣機,和將近百分之二十的冰箱都是中國製造。

歐洲市場所銷售的微波爐有百分之四十是中國廣東順德市的私人企業「格蘭仕」所生產,浙江溫州生產的金屬打火機佔全球七成市場;甚至是過去價格過高的中國的農產品,現在也開始出現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其他國家家庭的飯桌上,因為根據市場研究調查報告指出,一九九六年以來,中國農產品出口價格下跌了百分之十五。

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的引擎,日益具有導致全球通貨緊縮的力量。中國的製造力使得工業產品到消費品,甚至到農產品的價格日益下跌。今年五月,美國自中國進口的貿易額已經超越日本。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影響到的工業部門非常廣泛。電視機和錄音機等等視聽設備在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以年百分之十三的速度增長,到去年進口總額高達六十億美元;體育運動產品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六,到去年出口總額高達二十億美元。這使得美國很多商品的零售價格持續滑落。美國電視機的價格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平均每年下跌百分之九,運動設備的價格每年下跌百分之三。

同樣地,中國的低價商品導致已困擾日本十三年的通貨緊縮問題更形惡化。例如,曾經被日本當作高檔食品的松茸菇因為從中國大量進口,現在中國的松茸菇價格在東京的批發價格只有日本松茸菇的十分之一。

報導也指出,除了中國和日本,亞洲其他國家也都感覺到通貨緊縮的壓力。雖然通貨緊縮最大的原因是全球需求不足,但是中國無疑助長了通貨緊縮的作用。

香港正被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緊縮困擾,部分原因就是大量的香港居民不在香港自己的市場上採購商品,而是越過邊界到中國大陸採購,因為中國大陸的價格更低。新加坡和台灣也都感覺到通貨緊縮的壓力。南韓今年的通貨膨脹率遠遠低於二○○一年的水平。中國取代了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從紡織品到半導體等商品的製造機會,導致在這些國家失業率上升,市場需求疲弱不振。

不過,報導說,中國自己也遭逢史上最強勁的通貨緊縮時期。在過去七年中,中國的平均物價已經下降了將近百分之二十。十年前,中國二十一吋彩電的要價超過四百美元,而現在只要八十美元,而且價格還在滑落。

香港摩根史坦利的經濟分析師謝國忠指出,「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後,對全球的影響將一如美國的工業化,甚至可能比美國的工業化的影響還要大。」

中國競爭力的優勢就是其廉價而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報導說,雖然中國的人口已經高達十三億,但是,將近七億人口仍然是農民,中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只有大約二八五美元,而美國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四萬美元。中國家庭的低收入嚴重阻礙了中國朝向消費經濟的轉變,但是對於全球在中國的廠主來說,中國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不僅僅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控制生產成本,而且常常讓他們可以進一步大幅度削減成本。

報導認為,中國作為全球工廠對全球價格破壞和公司發展戰略的影響可能還會更久遠。尤其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無異是幫助中國境內具有競爭力的外資和中國私人企業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而非消費力尚差的中國市場。

大家評論一下吧~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