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盾」給了大陸,台灣危矣!
回 覆 | 返 回 |
衲 於 2002/06/16 08:11 | |
「矽盾」給了大陸,台灣危矣! | |
代客轉貼 「矽盾」給了大陸,台灣危矣! 黃天麟 總統府 國策顧問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發生大地震,全島電力為之中斷,使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晶圓工廠不得不停產,一時之間全球供應鏈大為震驚,美國紐約科技股價隨之狂瀉。九二一使國人不期然地察覺到台灣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角色。根據估計,全球資訊科技產品之生產有五分之一是完全或大部分在台灣生產(引述Craig Addison矽屏障一書),三分之一的晶片也都在台灣生產,由於這些都是「策略性零件」,只要美國電腦業對台灣的依賴(代工)越深,台海安全的重要性則越重,美國更難輕易放棄台灣,這就是台灣的保障,是矽盾(Silicon Shield)理論的由來。 可惜,台灣所擁有的這一秘密武器「矽盾 」,現在正在由台商轉手交給大陸之中。中國的領導人已瞭解到台灣的產能之威力,其重要性近幾年已超越中東的石油,矽產品成為先進國家無日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如何將此台灣的產業武裝解除,也就成為北京政權宏觀戰略的一環,也是大陸近年來卯足全力引誘台灣科技產業的主因。大陸一波波的招商確發揮了成效,一年平均百億美元的台商對中國投資使中國在去年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資訊產品製造國,次於美日,台灣在產值上即遠落後於中國。雖然中國資訊產業總產值的七成是在中國的台商所製造(中國當地廠商及其他美日歐 外國廠商合計才占三成),但工廠設備、技術在中國是不爭的事實。因中國的最終目標是晶圓廠,兩年半前北京就已動用中國大官的親族,籠絡台商招募台灣的晶圓管理及技術人才,掀起一股晶圓熱,中國政府也想藉此激發歐美廠商的緊張與參與。台灣政府之放任更助長了中國謀略的成功,明明法律禁止,也訂有罰則,但在「查無實據」的遁辭下大案小案總是不了了之。 這已不能單純以「管理之有效性」或「擋也擋不住」可以搪塞的,因為十年來對數萬件偷跑違法投資均「查無實據」是難以想像的顢頇。如今偷跑的台商主導之晶圓廠終於開工,且大張旗鼓,英雄式的回台殺價搶單,炫耀其偷跑的偉業。政府真的拿他沒辦法嗎?果真如此,對守法的台灣廠商而言,實已構成嚴重不公平,也是對國家法治莫大譏諷。 半導體是資訊電子產品的關鍵零件,科技 先進國家將其視為戰略性產業,因之對技術及設備輸出都有所限制,美國限制八吋晶圓零點二五微米以下製程設備輸往中國便是一例。做為美國盟友且依賴美國軍事支援的台灣,對中國之投資晶圓之登陸反而表現得比美國積極,亟思捷足先登,雖屬商業行為,也是對盟友之不忠。台商八吋晶圓之登陸,憑其對台灣人脈之嫻熟,對台灣技術之接觸經驗,配以北京的意圖與協助,若加上台灣方面之不作為,必能在短期內充分發揮群聚效應,提升其製程,擊垮留在台灣之同業,中國取代台灣成為半導體等矽產品的世界工廠,也必成為美國科 技經濟賴以持續發展的夥伴。此時,台灣的矽盾不復存在,而由中國所持有替代。屆時形勢比人強,只要中國要求,美商也必加入中國之遊說行列,迫使美國國會廢棄台灣關係法。正如三十年前上海公報所指:「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說中國只有一個」,來做為拋棄對台承認的正當性一樣,美國仍可如法炮製,將「台灣廠商均已大舉西遷,兩岸經濟的統合業已完成」,做為毀棄「台灣關係法」的正當而充分的理由。美國人不必也不會歉仄,因為這是台灣人自己做出來的。 事到如今,我們甘願坐以待斃嗎?為了國家之永續,當今最急迫的任務應是建構「有效管理」之有效機制,做到經發會「台灣優先、全球佈局、風險管理」的共識目標,永續保有「矽盾」,以捍衛國家之安全、人民之就業與福祉。「矽盾」給了大陸,台灣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