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2001/01/10 14:00)
回 覆 | 返 回 |
[路人T代貼]原作者:觀察家 於 2002/06/13 00:58 | |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2001/01/10 14:00) | |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一) EMS 企業,這一群被美國高盛與摩根史坦利產業分析師譽為旭日東昇的黃金寵兒,到底是何方神聖?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他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成長的軌跡與軌道為何?以 OEM 代工王國自許的台灣,以及以低成本大量製造為中心的台灣企業又應如何面對崛起的 EMS 公司?全球一次購足服務(One - Stop Global Shopping )的競爭呢?是衝擊還是機會? 在此特別彙整相關 EMS 企業資料報告,以期提供台灣企業策略經營作參考. 本篇報告分三部份:
(二)EMS 企業綜合分析 (三)啟示 - 衝擊與機會 觀察今日消費者的需求日新月異,產業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科技的創新加速,產品生命的週期縮短,全球 Or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OEMs) 大廠為了加速產品上市,搶佔市場,同時又能降低生產成本,紛紛加重依賴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 (EMS) 公司所提供全球製造與服務代工,也就是在 EMS 廠的支援下,原 OEM 大廠可致力於原有專業的研發,行銷與銷售. 根據 Technology Forecasters 的統計: EMS 產業在一九九八年總產值約為八九六億美元,年平均成長為二六%,預估二○○三將達二八二九億美元.以一九九九年營業額來說,前六大 EMS 公司分別為:
簡介 EMS 龍頭大廠 - Solectron 一九七七年成立,以一個廠起家,廿三年後的今天,Solectron 在全球有四四個廠十三個辦公室據點,廠房遍佈美洲,歐洲與亞洲共計一○○○萬平方英尺,員工共計五七○○○人. Solectron 主要是提供一系列整合性供應鍊服務,由 構想 → 原模 → 測試 Solectron 主要的客戶群分布在: 電腦產業(主機,工作站,中階伺服器,PC伺服器,PC,筆記型電腦,網際網路上網相關設備,零售系統). 通訊產業(手機,基地台,交換設備,傳輸設備,Access設備,網路語音設備,Call機,電傳視訊) . 網路產業(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網路卡,數據機等). 及其他產業(半導體設備,測試/控制醫療儀器). Solectron 公司一九九九年營收為八四億美元,較一九九八年成長約六○%,預估二○○○年與二○○一年分別成長六七%與四三%,為一四○億美元與二○○億美元. Solectron 公司成功之道 - 整合性供應鍊服務( a fully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 與 全球一次購足服務 ( One - Stop Global Shopping ) Solectron 公司總裁 Koichi Nishimura 指出:在長期與 Solectron 的OEM大廠良好的互動下,我們深刻地體會到,OEM大廠在面臨今日產品的熱烈競爭下,Solectron 唯有協助OEM大廠提高供應鍊各流程的效率與降低相關成本,並即時提供創新產品量產上市,Solectron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為了協助 OEM 大廠解決以上的問題,Solectron 勢必轉型.在一九九九年 Solectron 成功地由單純提供製造代工,透過組織重整.策略聯盟與併購快速地晉升為提供整合性供應鍊服務廠商(a global supply - chain facilitator)公司並成立四個主要部門,其功能為: 1.技術解決方案服務 - Solectron 可以協助客戶解決由構想到產品成型,到量產的技術問題解決.Solectron 可以透過子公司 Force Computer 的支援提供嵌入式解決方案 (embedded solution),同時 Solectron 提供晶片設計,PCB組裝,無線產品設計以及一九九九年與 Acer 合作,更進一步提供個人電腦,伺服器主機皮與系統設計.Solectron 產品設計不但考慮品質,可生產性,測試性,功能性等,同時與元件採購,生產工廠的密切合作,以求取得最具成本效益的元件,生產地點及配銷流程最佳化.透過 Solectron 全球連線,生產可達七天廿四小時不斷線. 2.元件採購服務 - Solectron 成立全球採購運籌中心,以取得低成本高本質的元件,避免元件短缺,加速庫存周轉,同時提升產能利用率,並確保即時配送到客戶端的服務.為了提升供應鍊流程的效率,Solectron 並與超過一○○家的供應商合作設立廠商管理專案 VMI (Vendor - Managed Inventory) 透過網路將需求與供應串連起來,客戶不但可透過網路掌控整個元件採購,庫存,財務與工廠作業系統,同時 Solectron 也可以預估客戶的需求而進行一連串的規劃生產. 3.生產與運作 - Solectron 提供新產品引導服務NPI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以縮短產品發展時間以及協助產品設計量產最大化.Solectron NPI團隊與設計,元件採購作密切合作,提供一系列量產前服務,包括元件,測試,原型,採購與組裝,Solectron透過與子公司Pitch Tech合作提供快速原模的服務,讓OEM大廠在量產前能評估產品的外觀與功能.Solectron 可處理大,中,小量甚至一件特別訂作訂單之生產運作,公司可提供一系列的”Global reach with local assess”組裝服務包括接單生產,客製式生產與計劃生產,以協助OEM客戶可以由訂單→生產→OEM全球客戶端的配送服務. 4.全球服務 - Solectron 全球生產據點與快速服務中心提供產品終生服務,包括產品修護,升級,再生產等.以及最終消費者的 Call - center 全球運籌與元件管理,退貨,倉管,停止生產產品持續維修等服務.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二) SOLECTRON 成功案例
Solectron 的 ASIC 設計團隊與 OEM 公司首先共同定義晶片架構與功能,在六個月內,Solectron 將設計完成的晶片送到晶片製造廠,同一天,Solectron 將晶片焊接到板上,並測試功能.幾小時後晶片送到軟體開發廠商,數天後,軟體開發廠商回報晶片與界面測試成功,最後新產品得以如期上市,同時Solectron 完成新一代 IEEE 1394 晶片的標準. (案例二)某家電腦製造廠新產品的行銷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全球的消費者都期盼公司新一代的桌上型電腦上市,就在產品上市前幾個月,公司的高級主管臨時決定應取消內建式媒體磁碟機.問題是公司的行銷部門需要在三週內參展,亟須新產品能符合外接式磁碟機,同時二個月要量產上市. OEM 廠尋求 Solectron 產品製造與配送完全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 在三週內,Solectron 不但完成符合 OEM 公司要求功能的磁碟機原型,同時與新型電腦的外觀相搭配. 在八週內, Solectron 完成每月 40000 套的量產,之後由於需求大增Solectron 增加月產量為 80000 套,同時透過全球不同的生產據點,就地供應消費者.Solectron 的全球求性服務不但可讓每一個國家,每一地區的 OEM 享有一系列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服務 - 降低生產成本,減少關稅,運輸費與庫存成本,同時滿足客戶全球即時量產上市的需求與售後服務. (案例三)每一家公司在經營上最大的目標就是提高投資報酬率及減少資金積壓,對公司資金作最有效的運用,以一家大型主機製造公司來說,通常需要投資數百萬元來建置客製化的大型系統,而 Solectron 可協助公司資金作最有效的應用. 某家 OEM 大廠接到高階主機系統 - 資料倉儲應用的計算,主機包含 384200 - Mega Hertz 電算處理機,48 disk arrays 包含 3000 個磁碟機具備超過 25 terabytes 資料儲存量,同時必須完成符合客戶需求並配合放置場所.OEM 廠自行設計系統,但是將元件採購,接單生產與事前裝置委託 Solectron. Solectron 專案小組與 OEM 的工程師在 Solectron 廠根據功能,放置場所,開關電源,空調等事先建置整個系統,並將所有的元件都組合起來,焊接,上色,翔實的模板建置完成,並文件化.之後,Solectron 專案小組,拆卸成各模組裝箱運送到客戶端. OEM 廠的工程師依文件在四天內就在客戶端組裝完成測試成功,遠超過業界六週的時間.同時客戶之後將更高階的主機訂單委託 Solectron 來製作.
但是觀察在 Solectron 一九九九年的年報中也列出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以作為提醒注意.這些風險是大部份公司所可能面臨的風險,所以在此儘量詳列,以作為評估其它 EMS 公司的參考與後續資料的追蹤:
(2)公司雖然與大各戶有長期供貨的合約,但卻沒有最低訂購量的限制,所以客戶實際的訂購量可能產生波動(也許當我們聽到某公司接大廠訂單時,也許我們應該更深入探討合約的內涵). (3)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電子產業 OEM 大廠,而電子產業技術不斷創新,產品生命週期縮短,Solectron 技術也必須不斷提升,並持續降低成本,否則公司業務發展將受限. (4)由於 Solectron 所提供的服務之一就是元件採購,所以元件的短缺與元件價格的上漲,對公司的影響相當大.二○○○ 年 第二季 Solectron 因受挫於元件的短缺,使得營收少增加二億美元,預估到 二○○一 年中情況才會紓解. (5)在 一九九八 與 一九九九年 Solectron 公司已完成併購 Ericssori, NCR, IBM, Mitsubish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與 Sequel Inc,二○○○ 年也宣布併購 SMART Modular Technologins;二○○○ 年 四月 也宣布計劃併購 Nortel 廠,而這些併購除了增強公司的技術,全球產能與服務外,公司亦面臨以下的風險: [1] 整合與管理
(6)在 一九九九 公司 36% 的營收來自海外的市場,使得公司的營運暴露在國際市場: [1]匯率
(7)公司可能無法完全保護公司相關的智財權,並可能涉入相關的訴訟. (8)任何違反環保法規都可能讓公司停止生產並受損(例如去年台灣績優產業長興的環保案件就是很好的警示). (9)公司股價易受以下公司不能掌控因素的影響,公司客戶經營與業務,競爭者新技術,新服務與新增客戶整體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各國的政治與經濟…一般市場狀況. (10)重要成員的離職亦可能影響公司的營運.
由以上 Solectron 潛在風險分析中,我們可以了解其主要的風險為: [1] 客戶集中 (P.S.尤其在過去幾季以來). 但華爾街的產業分析師如何評估 Solectron 未來的發展潛力與投資評等: 在 外資 二○○○ 年七月報告中,評 Solectron 公司為強力買進(Strong buy)主要的理由: (1) Solectron 營收與盈餘表現持續超出分析師預期,盈餘成長超過20%.公司的盈利率居產業之冠.同時公司 OEM 客戶都是國際知名廠商,隨著 OEM廠商的成長 Solcetron 自然獲利.Solectron 的經營團隊也是同業中最優之一. (2)國際知名大廠外製的比重逐漸加重,這對 Solectron EMS 龍頭廠商來說,更具競爭優勢取得更多的業務.未來幾年內,通訊產業因資料傳輸與寬頻鋪設的急速增加,外包會逐漸增加,分析師認為,這將是財務健全的 Solectron 未來最大的成長動力.而來自日本 OEM 大廠的訂單可望逐年增加,Solectron 也是第一家在日本設立 NPI 中心的 EMS 大廠.自一九九八年 Solectron 購併了日本 Mitsubishi 在美國喬治亞的手機工廠,Solectron 相較其他 EMS 大廠,對日本有更豐富的經驗. (3)全球供應鍊的支援者(The global supply chain facilitator),Solectron 為客戶提供由構想→設計→原型→測試→試產→元件採購→量產→配送→售後服務,加以全球遍及美洲,亞洲與歐洲的五十七個據點的服務,Solectron已經為OEM大廠提供全球一次購足服務(One - Stop Global shopping)的服務,為任何國家,任何地點,任一廠商提供任端對端客戶到府配送與售後服務. (4)不斷地併購是公司未來成長動力.自從公司宣布併購 SMART Modular Technologins,Solectron 積極致力於併購,包括 OEM 廠商的廠房及設備,二000年 四月 Solectron 宣布計劃併購 Nortel 數個廠同時與 Nortel 達成 100 億美元的供貨合約.六月 宣布二項策略性的併購案,IBM 在 巴西 的製造廠 - 生產IBM 的PC,Netfinity 伺服器,儲存設備及 POS 系統;另外併購 Bluegum Group,澳洲 與 紐西蘭 最大的 EMS 廠同時取得大客戶 IBM 與 Alcatel 的同作,本次併購案可望為公司帶來每年至少 3.50 ∼ 3.75 億美元的營收.
美林 2000 年 7 月 投資報告評為長期買進 (Long - term Buy),所羅門史密斯邦尼 7 月報告評為 中風險/買進 (1 M/Buy, Moderate Risk);所羅門史密斯邦尼的分析師認為 Solectron 股價所受抑的原因是因為元件的短缺,一旦相關問題解決 EMS 生產將更呈欣欣向榮之景.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三) EMS 企業綜合分析 ※SOLECTRON※ 【Solectron (I)】 【Solectron (II)】 ※SCI※ SCI 是世界第二大的 EMS 公司,提供廣泛的 EMS 服務,包括系統組裝,主要客戶有 Compaq,Dell,HP 與 IBM,一九九九年營收達 67 億美元,全球有三六個生產服務據點,遍及 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巴西,蘇格蘭,愛爾蘭,法國,匈牙利,荷蘭,芬蘭,瑞典,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 與 中國(PRC)昆山 (中國僅僅是 SCI 全球佈局的國家之一).SCI 是全球最大的合約製造商(Contract manufacturer)擁有最大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產能.
PC(40%),通訊(25%,年底為 30%) ,消費性(14% 因取得 Ericsson 新訂單,未來比重為上升),工作站/伺服器(6%),醫療(5%).一九九九年營收為 67 億美元,較一九九八年成長 25%,二○○○ 年營收為 84 億美元.
2000年 八月,SCI宣布兩項策略性併購: 【I】.EOG Incorporated(年營收 5000 萬美元),EOG 在 巴爾多摩 是一家提供電子設計與製造公司,主要的客戶為醫療設備,通訊 與 光纖網路公司. 本併購案為 SCI 帶來新的客戶包括: Marconi Medical,General Instuments (Motorola) 及 光纖網路公司. EOG 在 一九九九年的營收為 5000 萬美元,但在 SCI 的協助下, EOG 未來的全年內總營收可望呈二倍,甚至三倍的成長.
由於 Ma’a lot 廠房主要是提供 Telrad 本身與 Nortel PCB 組裝與其他產品,本併購案更加強了 是 SCI 與 Nortel 的合作關係.以上二項併購案將提升 SCI 在通訊產品的營收比重,在二○○○年底與今後二年可望提升為 30% 與 40%,SCI 加重在通訊的比重,除了可提升毛利外並可減少受 PC 產業 變動的影響,而公司未來的毛利會上升.
【SCI 在經營上所擁有的機會】 1.SCI 在 PC 大量生產,PCB 組裝與系統整合方面的規模大,同業較難競爭.公司 50% 的營收來自系統的整合與 「box build 的服務」,大部份 HP 的產品在美國組合,部份在歐洲.SCI 已發展 PC 生產-「單一窗口服務,分區生產 」,並提供個人化的 EMS 解決方案.SCI 新的客戶如 Dell,NEC 與 IBM 的持續成長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收入. 2.生產全球化,自一九九九年六月以來,SCI 在全球十五國家有三十六個廠,300 條組裝線.SCI 已在低成本製造區域設廠 - 墨西哥,馬來西亞,泰國,匈牙利 與 中國(PRC).
1.營收成長低於同業.SCI 的經營階層預估公司長期本業營收成長大約 20% 與 25% 包括併購,本業毛利大約 4% 落後於同業. 2.40% 營收來自 PC 的銷售,集中度比其他 EMS 領導廠商 9% ∼ 27% 還高.
Celestica 是全球第三大的 EMS 廠商,全球有三四個生產與設計據點分佈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英國,愛爾蘭,義大利,捷克,泰國,香港,巴西,馬來西亞 與 中國(PRC),員工共計 23000 人. Celestica 提供廣泛的服務包設計,原型,組裝,測試,產品保證與售後服務,客戶以電腦及通訊大廠為主,光纖(13%),無線(6%) ,網路(8%) ,高速傳輸(5%) ,產品 - 伺服器/主機(31%),通訊產品(28%) ,工作站(17%) ,個人電腦(9%) ,週邊 及 其他(15%) ,一九九九年營收為 53 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 63%,根據 Celestica CEO Eugene V. Polistuk 研究報告預估二○○一年營收將躍升為 100 億美元. 一九九七 ∼ 一九九九 年 Celestica 完成18項併購案,公司的願景為: 【1】客戶滿意滿分服務
二○○○ 年 一月 Celestica 宣布購併 IBM 在 Rochester 與 義大利 的廠,並簽訂三年 15 億美元(年)供貨合約,六月廿三日 Celestica 宣在與 日本 NEC 達成五年/12 億美元的供應合約,包括購買 NEC 在 巴西 SaoPaulo 的廠房,占地 65000 平方英尺,(年營收為 2 億 5000 萬美元),主要生產 交換機設備(50%) ,RF 設備(30%,CDMA 基地) ,光纖網路設備(25%) 等 較高階的通訊產品;提供的服務包括 設計,PCB組裝,機殼製造,全系統組裝 與 Cable組裝,Celestica 併購了這家廠房將更具吸引通訊 OEM 公司訂單的能力,七月十二日 Celestica 宣布取得全球通訊 與 Cable TV 產業光纖元件最大供應商 JDS Uniphase 外包製造光纖放大器合約,生產地在 美國 與 加拿大多倫多. JDS Uniphase 是 Celestica 第十三個光纖客戶,同時也是第一個模組組裝的客戶,此項合作進一步證實了 Celestica 具備生產光纖相關產品的能力,同時相信未來 JDS Uniphase 將釋放出更多外包製造,這對 Celetica 是長期的營運利基(摩根史坦利添惠在二○○○年八月四日的投資報告中,就推薦強力買進). 根據 美林證券 Tom Astle 的研究預估,光纖元件將由 一九九九 年的 66 億美元產值,每年呈 40% 成長,二○○三 年可望增長為 230 億美元.二○○○年八月初 Celetica 宣布併購在 Lowell MA 的 Bull Electronics(年營收 4000 萬美元)員工 200 人,廠房占地 130000 平方英尺,專業於高階 PCB 組裝,全系統組裝,測試與供應鍊管理,主要的客戶群分布於網路,醫療,工業,本併購案增加了 Celestica 在 新英格蘭 的產能(原為 37000 平方英尺,一九九九年一○月 Celestica 併購 HP Meacical Group 而來). CELESTICA 公司營運觀察
1.公司管理階層信守諾言完成自一九九八年上市時所規劃的目標,公司致力於生產據點全球化,不但毛利提升,客戶群也較分散. 2.受益於: 【1】通訊OEM大廠對高階產品外包的求大增,尤其是光纖設備 3.Celestica 具有取得更多訂單的競爭優勢.目前成長主要來自新客戶而非併購,顯示 Celestica 善於經營與客戶長期的關係.公司通訊產品營收在一九九九年成長 163% 為 13 億美元,通訊業客戶超過三十家業務涵蓋包括光纖網路,無線與高速 access.Celestica 公司於二○○○年取得 Cisco,NEC,Nokia,JDS Uniphase 等國際大廠訂單.二○○○年 Celestica 公司通訊產品將占總營收的 40% ∼ 50%. 4.公司目前透過改進產能利用率,元件採購成本降低等為 Celestica 提升年盈餘一%.
2.由於公司持續進行併購,如果併購,重整的過程不夠順暢,公司盈餘將受損. ※FLEXTRONICS※ 總部設於新加坡,Flextronics 是提供 EMS服務的領導廠商之一,也是美國地區以外,最大的 EMS 廠商,服務涵蓋一系列的整合性服務 - 產品設計,量產及送貨到客戶端.客戶群以通訊設備,網路消費電子與電腦 OEM 跨國大廠為主,提供全球製造服務(A total global manufacturing solution). Flextronics 全球共有三十八廠房,員工 36000 人,廠房面積計 960 萬平方英尺,分佈澳洲,愛爾蘭,波蘭,蘇格蘭,瑞典,英國,法國,以色列,義大利,挪威,德國,丹麥,瑞士,匈牙利,美國,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與中國(PRC).同時為了極大化公司全球大量大規模的製造,Flextronics 發展八個整合性的工業園區 - 捷克,波蘭,匈牙利,墨西哥,巴西及中國(PRC)珠海鬥門縣. 二○○○年四月三日完成與 DII Group 43 億美元的購併,員工已增為 49000人,分佈全球 23 國 82 點,其中 28 點是 New Prouduct Introduction Center,預做二○○○年營收將跳升為 90 億美元,成為全球前三大 EMS. Flextronics 公司 2000年重大併購案與合作案: 二○○○年四月 Flextronics 宣布併購 Palo Alto Products(營收 3.5 ∼ 4 億美元),主要是以小型電腦機殼製造.二○○○年七月三十日 Flextronics 宣佈以價值 5 億 9000 萬元股票併購私人企業 Chatham Technologico(年營收為 6 ∼ 7 億美元,100% 來自通訊大廠,年成長 40%). Chatham Technologico 全球生產據點分佈八個國家: 美國(2)
以上二項併購案,使得 Flextronics 成為 EMS 公司中最大機殼製造服務公司,營收可增加 10 億美元.
Flextronics 將提供 Motorola 包括 塑膠,印刷電路板,背板及全系統產品全球供應鍊服務,以確保產品成本降低,即時量產全球上市. 本合作案所帶來的營收效益將在二○○一年下半期顯現,在本合作案值得一提的是,Motorola 將投資一億美元以取得 Flextronics 1100 萬股股票(現值 4 億5000 萬美元). 雖然 Flextronics 將損失 3 億 5000 萬美元,但這是十分聰明且富創意的交易,因為 Flextronics 多付 3 億 5000 萬美元以取得價值 300 億美元的代工合約,而根據了解如果 Motorola 沒有達到合約上所訂最基本訂單量,還需賠償 Flextronics 公司 3 億美元.同時相較其他競爭者的併購案是有利多了.而 Motorola 成為 Flextronics 的股東,勢必會為公司盡心盡力. 二○○○年八月十日 Flextroncis 宣佈以價值 6 億 4000 萬股票併購 JIS Holdings,JIS 將由新加坡股市下市.以一九九九年營收計,JIS 是全球第十七大 EMS 公司. 一九九九年營收為 5 億 3000 萬美元,二○○○年為 5 億 6,200 萬美元,淨利為 1575 萬美元,主要的客戶為 Motorola(15% 手機 與 Pages),HP(40%,印表機,掃描器,繪圖機),其餘的客戶包括半導體製造廠商 Kulicke & Soffa. JIS 目前全球擁有五個廠,包括馬來西亞與匈牙利,中國(PRC)上海等,員工4500 人,廠房超過 100 萬平方英尺.
2.公司在二○○○年已完成在墨西哥,匈牙利與中國(PRC) 設立低成本工業製造園區 ( Industrial Park ),以求週邊元件廠交貨快速與彈性化,同時減低成本. 3.Flextronics 致力於垂直整合的策略.Flextronics公司是目前 ESM 公司中經營最集中化的,以 PCB 組裝,ASIC 設計,PCB 生產 與 塑膠機殼 為主,公司亦宣布兩項新的服務,包括 Flextronics System Group(諮詢服務)與 Flextronics Networking(網路架設),這二項新的服務短期內不會帶來太大營收,但可增加與客戶之間緊密的合作關係.
2.Ma’a lot 廠商主要是以 PCB 組裝 及生產其他 Telrad 網路 與 Nortel 網路產品,目前 Nortel 是 Ma’a lot 廠最大的客戶,此併購案更加深 SCI 與 Notel 的合作關係,Ma’a lot 廠每年產出約為 1 億美元,在 SCI 的援助下,營收可望快速增加.
一九六六年成立,Jabil Circuit 是 EMS 的領導廠商之一.公司二十個高自動化生產據點分佈於美國,蘇格蘭,馬來西亞,墨西哥,巴西,義大利,最近並擴展至匈牙利與中國(PRC),員工共計18000人. 一九九九年營收為 20 億美元,較一九九八年的 13 億美元成長 57%,預估二○○○年成長 75% 為 35 億美元,二○○一年為 49 億美元;庫存週轉率與每位員工銷售額 ROE 持續領先同業. Jabil Circuit 公司 2000年重大併購案 : 二○○○年七月初 Jabil Circuit 宣布購併 Telenor Technology Services - 以維修與全球運籌服務為主的一家挪威公司,Telenor Tech 主要的客戶為 Cisco,Marconic Communications,Lucent 與 Compaq,本購併案強化了公司在美國以外的服務據點.
2.自一九九三年以來,Jabil Circuit 年營收複合成長都在 37% 左右,營業收益則成長 44%,而大部份的收益成長是來自長期客戶,由此而知 Jabil Circuit 是十分善於經營與客戶的關係.公司宣布增加九家新客戶,包括 Alcatel,Nokia,Ericsson,Scientific Attantic,S3 Inc,Adtran,Vistean 與 Kestral. 3.一系列的服務 - 設計,模型 PCB,大量組裝,測試,全系統組裝及貨到 OEM 客戶端服務.
一九八○年成立,Sanmina 是 EMS 的領導廠商之一,其服務範圍包括高階多層印刷電路板,客製式基板(大型電路板,多用在通訊,網路設備上,用以連接印刷電路極與控制電源)及 其他電子產品組裝.公司服務的對象以通訊,數據傳輸,工業用與醫療用儀器設備及其他高階電腦系統的 OEM 廠商為主. Sanmina 在全球共計有 20 個生產據點,分佈於: 美國,加拿大 與 愛爾蘭 等國家.
二○○○年七月初 Sanmina 宣布以現金 6500 萬美元購併在中國(PRC)的 Qcean Manufacturing 公司 ( 員工 2800 人,廠房占地 270000 平方英尺,十五條 SMT 生產線,年營收為 1 億 3500 萬美元 ),這是 Sanmina(除了購併 Hadco 外)在亞洲的第一個生產據點,由於中國(PRC)政府只允許 20% ∼ 30% 的製造產品內銷,Sanmina 目前正與中國(PRC)政府協調提升內銷比重. Qcean Manufacturing 主要的客戶為 Alcatel,Ascom,Dell,Fujitsu,HP,NEC,Nortel 與 Siemens. 二○○○年七月底 Sanmina 宣布併購一家以模組設計與製造為主的小型企業 Inter Work.而完成與 Hadco 的合併案(每一股 Hadco 換 1.4 股 Sanmina 股票),二○○一年的營收預估調高 13 億美元(二○○一 年營收預估達 46 億美元). 併購 Hadco 將為 Sanmina 帶來以下的效益: 增加公司在多層 PCB 的製造能力,Hedco 在高階 PCB 市場具競爭優勢,60% 的營收來自生產超過 8 層的電板,這使得 Sanmina 成為 Mega - EMS Prouder( 強化Sanmina 垂直整合,增強 Sanmina PCB 製造技術,產業入門檻已提高為至少需要投資 2 億美元來建廠,1 ∼ 2 年才會獲利,同時要生產埋孔,盲孔與微孔的高階 PCB 的技術也是入障礙之一 ) 帶來新的客戶使得客戶分散,Hadco 目前有 700 個客戶,在 1999 年 4Q,公司前五大客戶為 Solectron, Celestica, Nortel, Compaq 與 Lucent, 佔 43% 的營收,在一九九九年,Solectron 是 Hadco 唯一營收超過 10% 的客戶. 併購 Hadco 使得 Sanmina 進入高階通訊產品的服務市場,增加 Sanmina 在亞洲的生產據點(包括馬來西亞).
2.由於公司完整的垂直整合服務(電路板製造與組裝),以及生產高階,多層基板與印刷電路板的生產,平均獲利率高於同業. 3.為了使公司服務完整化,Sanmina 在 2000 年以來已完成了七項併購,2000 年的諸多併購案已強化公司在基板組裝及通訊上 RF工程與機殼製造等方面的實力. 4. Sanmina在併購整過程中,成功地降低成本(包括人力,採購)與利息支出(每季達 US$ 100 萬).
2.最近通訊與網路公司流行合併整合,是否影響外製業務量值得觀察. 3.公司併購 Hadco 的風險:產業景氣跟著電子產業走( Sanmina 公司併購 Zycon 與 Continental Circuits,需要大量的現金支付利息與企業的成長,Sanmina公司在 1999 年 4Q 負債比為 128% ).
Hadco主要的客戶都是知名的電腦,通訊設備 與 EMS 廠商.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完) 啟示 - 衝擊與機會 【衝擊】 科技不斷創新,產品的生命週期縮短,EMS 產業受惠於國際知名 OEM 大廠在面臨全球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紛紛增加外包的比重以期降低成本,並便利產品即時上市,就地服務客戶. 而且一向以自製為重占全三分之一以上電子產品製的的日本公司-Casio,Fujitsu,Hitachi,日本 JVC,Kenwood,Matsushita,Mitsubishi,NEC,Pioneer,Sanwa,Sanyo,Seiko,Sharp,Sony,Toshiba 與 其他日本公司也在面臨全球國際市場激烈競爭下,被迫加快尋求海外生產服務據點(尤其是在美國與西歐)以求降低成本,加速庫存與就地服務. 二○○○ 年 Celestica 與 NEC 完成五年 12 億美元的供應合約,是繼 Solectron 與 Misubishi 手機工廠,以及 Natsteel 與 NEC 合作案的第三椿,這代表全球的 EMS 公司已逐漸進軍日本市場,而規模愈大者將愈具競爭優勢. 回顧 二○○○ 年中雖然諸多 EMS 企業因受 PC 與 元件 短缺而影響營收,但觀察 二○○○ 年每季的營收與盈餘報表來看,仍呈高度成長;同時市場對EMS 的產品與服務的需求遠超過供給,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 EMS 的產業是 「 旭日東昇的黃金寵兒 」,產業正處青春期. 其實由以上所分析的公司,Solcetron,SCI,Flextronics,Celestica,Jabil Circuit 與 Sanmina 都是全球最知名的 EMS 大廠,他們是集全球大量生產,採購,配銷,服務於一身所謂 Mega - EMS 公司,除了以大量生產,低成本取勝外,更強調高附加價值的服務品質.所謂高附加價值,就是在生產的前端,與生產完的後端提供 OEM 大廠全球便利即時的服務. 以巴西市場為例,目前 PC 與電話普及率分別低於 1% 及 10%,巴西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投資 900 億美元來發展國家的電信基礎建設.全球通訊 OEM 大廠無不虎視眈眈,而在巴西擁有生產據點的 EMS大廠,除了可以提供就地服務外,並為 OEM 大廠省下運費,關稅(巴西 的 PC 與 電信產品 關稅為 20% ∼ 40%),庫存等費用. 擁有就地生產服務的 EMS 大廠,在搶食 OEM 大廠訂單就具絕對的優勢.全球一次購足服務(One - Stop Global Shopping )不但吸引美歐 OEM 大廠的合作,也是日本廠商就地服務最佳的供貨夥伴. 以 EMS 龍頭大廠 Solectron 來說,過去五年來不但享受每年營收成長 77%,同時未來二年的成長也預估超過 138%(一九九九年為 83 億美元,二○○一 年預估為 200 億美元).而能促成 Solectron 這快速的成長,無論是技術,生產規模,Solectron 公司營收與企業規模的擴張就是透過不斷地全球性國際併購,併購,再併購.
佔出口大宗的台灣本國資訊產業主要是以硬體製造為主,我們台灣本國資訊產業的競爭優勢也是低成本. 然而畢竟如 Solectron 總裁 Koichi Nishimura 所說的: 「 企業的永續經營不外是創新價值與降低成本,而大量低成本的競爭是有限的,因為資技的進步一日千里,競爭者任何生產技術的大突破,將使公司處於劣勢.Solectron 唯有在預知客戶的需求而非反應需求的前提下,不斷地提供高附加價值整合性便利的服務,再服務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訂單與併購以利互惠經營規模】 如本文所說的,科技發展神速,產品生命週期急速壓縮,造成 OEM 大廠為了搶時間量產上市,保持市場領先性,所以需要藉助 EMS 大廠的合作.其實 EMS 產業的興起,美國華爾街的投資人是扮演著重要的推動力 - 盈餘,高成長與專業(唯有專業才能面臨科技與市場的挑戰). 而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緊盯著每一季各公司所公佈的營收與盈餘作為調升降公司股價的標準,而這些股價又攸關著公司 CEO 的職場生涯,所以各公司的 CEO 莫不卯足全力,力求下一季的營收與盈餘亮麗,再亮麗,處分低毛利或非專業領域的資產(機器,設備,廠房與人員)除了可贏得專業的形象外,更可創造短期的收益,極盡美化帳面之能事. OEM 大廠一手交訂單,一手賣資產;EMS 右手併購接收資產擴大企業規模經濟,左手拿訂單增加公司營收,這是「 魚幫水,水幫魚 」最佳的經營互助策略. 現階段看來是雙贏,而長期呢?也值得我們追蹤觀察.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