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回 覆 | 返 回 |
土伯 於 2002/09/29 22:29 | |
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http://news.yam.com/cna/culture/news/200209/200209292050217.html 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台灣師大地理系教授潘朝陽指出,九二八教師遊行呈現出教師的主體性,面對過去政府以宰制心態看待教師,教師集體遊行後,使教師與教育部能平起平坐。 他並指出,教改的諸多缺失,例如協同教學,許多小學校教師與資源根本不夠,教育部卻仍執意執行,教師如何去協同?國教司司長劉奕權應該自己去這些小學校,看看如何進行協同教學。前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前立法委員陳癸淼認為,由李遠哲等一群留洋博士看美國怎麼作就在台灣怎麼作,但他們沒有在台灣國小教過書,結果教改卻延伸出更多問題。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林安梧也說,教改有必要,但反對教改由一群不懂教改的人去執行教改。 台灣師大地理系教授潘朝陽 http://www.life-tech.idv.tw/Article/%E5%9C%8B%E6%B0%91%E6%95%99%E8%82%B2%E4%B8%AD%E7%9A%84%E3%80%8C%E5%85%A9%E5%9C%8B%E8%AB%96%E3%80%8D.htm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國民教育中的「兩國論」 潘朝陽 (台灣師大地理系教授)(一) ************************************************************************************* 陳癸淼 的新黨身分為何記者未註明 ?? |
路人甲 於 2002/09/29 23:37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如果你一定要用政治化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那請便吧。 |
Chiron 於 2002/09/29 23:38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這種犬儒應立刻掃入歷史灰燼! 統派盡出了這些低智學者! 愛上女廁的魏庸 這些蠢材也可執教大學
|
阿窗 於 2002/09/29 23:43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翻來覆去顛三倒四 還不就是台灣主體論刺破了中國殖民者的殖民神話圖像嗎? 攻擊教改成果不彰不過就是個幌子 |
wesley 於 2002/09/30 00:56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九年一貫教改之精神及內涵都沒有錯 錯在一些統派教授及教師中中國文化之毒太深 潛伏在其內心深處中國神話之幽靈讓其難以自拔 這也是九年一貫教改推行困難之處 原諒他們吧 他們真的不知道他們所犯的錯 這是台灣人不可承受之輕 也是宿命 只能盡己之力教育下一代 建立堅強的台灣國家意識 |
土伯 於 2002/09/30 15:03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To 路人甲: 『如果你一定要用政治化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那請便吧。』 可不可以請你較具體地告訴我, 我在何處「一定要用政治化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呢 ? 這個新聞顯然美化了潘朝陽、陳癸淼發言立場的可靠性, 不管記者是有意或無意, 大量使用全稱性名詞的命題: 『 師範體系學者認為.....』、『 學者認為... 』, 而在發言者背景的介紹上, 只使用「出身師範體系的學者」, 而不提如潘朝陽的「打倒台獨黨人」教改意見. 這種列舉資訊的方式, 顯然很大程度地左右了大眾的認知, 失去其整體判斷的能力. |
土伯 於 2002/09/30 15:22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看完「路人甲」的其他貼文, 看來我沒有回覆文章的需要了. 潘朝陽的論說中, 情緒感很強, 如同『 若說需隨同心圓而具有由細到粗的應然式認知結果,則台灣學童就必須連他家巷口的狗屎也需細緻學習,等此屎物學習完畢才能學習山東泰山上面的花岡岩 ! 』, 還是屬於兩極論斷式的思考法, 攻擊一個由自己提出的極端主張。 思維簡陋雜亂, 實在令人訝異, 看來教改果真有大塊盲點 ? |
OGS 於 2002/09/30 17:03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潘朝陽的論說中,是否書商不再有暴利,所以會如此模糊新改革方向呢﹖ |
路人T 於 2002/09/30 22:03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讓大家看一看:師範體系學者跟教改有什麼關連好了! 也拜託那位記者,如果什麼都不懂,請用GOOGLE查一下好嗎! 尤其是現在有一些人批評的九年一貫或者多元入學, tps1.knsh.com.tw/C/D31/D19.htm 反應迅速,做事嚴謹 「頭腦清楚,反應快。」是曾和林清江共事過的教育部官員對他的評價。要求快,難免予人急燥之感,可是,林清江對教育政策的形成,絕對不會在未完成之前逕自對外宣布;也不會以顛覆性字眼、誇大飾詞說明他的政策;「他一定是做好一桌菜之後,才一起端上桌,不會一道道出菜。」一位教育部官員形容林清江的行事作風和政策推動的方式。 做事嚴謹,也是林清江的註冊商標;他在還未正式交接之前,因為他覺得部分媒體誤解、曲解他的話,曾透過教育部祕書室發表過兩篇新聞稿。現在,各司處首長為免因誤解而說錯話,都會仔細記下他的指示,再對內、外轉述。 改變「一人教改」的局面 第三度回教育部的林清江認為,早上八點到九點時的頭腦最清楚,因此每天一早這個時段,就是他和同仁交換意見的時間。凡是參與「晨報」的官員莫不認真而緊張,因為,林清江對各項教育問題太熟悉了,他常會聽完報告後,逐一發問,每個問題都針對要害,如果事前準備不周,可就要當場出糗了。 曾任前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的林清江,不但腳踏實地參與了這幾年臺灣教育界的變革;多項教育研究計畫、試辦方案,如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的總結報告、終身教育白皮書草案、教改會的期末總諮議報告書等,也是出自他的主筆;因此,他對民間所期望的教改走向知之甚詳。部分教育部官員認為,他的接掌,可望將原本被「泠凍」的教改總諮議報告書「解凍」,走向教改委員會當初的討論和規畫,也改變「一人教改」、「即席教改」的局面。 ************************************** 十二月廿九日是前教育部長林清江逝世兩周年,教育部長曾志朗除在報端發表紀念 .......................... 這兩年,我們在壓力和反對聲浪中,全力推動這十二項方案,在部內同仁通力合作 |
Simon 於 2002/10/01 12:00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事實上是因抗稅而起,不要再假仙了。 |
許士恩 於 2002/10/01 13:31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教改要正本清源,先改老師: 記得我小的時候,國小一年級的時候班上很多小朋友都有補習第三節下課喝牛奶,我呢!家裡窮不能補習不能喝牛奶,可是我卻被老師指定我和另外一個也是家裡窮不能補習不能喝牛奶的小朋友,每天去提牛奶,姶別的小朋友喝,有一天和我去提牛奶的小朋友生病了沒有來學校,我一個去提牛奶,我的手好痛因為牛奶瓶子很重,第二天那一個小朋友來了,老師卻打他手心,我不怪他,我只怪老師欺負窮人的孩子,我們平常老師不打我們手心,手一樣會痛,我想阿扁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童年呢? 給台灣人些許教訓才不會再沈淪下去了,股市下地獄,老師大地震,也許會浴火重生。 |
11 於 2002/10/02 02:21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學校存在有學生而有意義.老師不過是學問傳播者.媒介者.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非老師. 今天學校老師完全適放能量爭取自身利益.那.學生利益又置於何處. 在這兒多說無益. 再觀察一段時間.看老師搞什麼把戲.最終試試全國學生家長力量大或是全國老師力量大. .................................... 結論.老師.學校.學生.三者關係又回到原點.唯一耗掉台灣媒體.人力.團體....資源.非常可惜. |
OGS 於 2002/10/02 08:55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 中華民國國民應該早在幼稚園就會初初聽聞到的「中國史地」;到國中 生的年齡才接觸「中國」,誰能奢望他們不把「中國史地」當成「外國史 地」?因為已不稱之為「本國史地」了,何況在「中國歷史」單元中最後 一個單元主體不稱為『堅持中國正統的中華民國』,而是李登輝政權制定 的『中華民國在台灣』。>> 潘朝陽 的酸氣是可見到的,讓年輕一代更認識台灣, 以紐約市的教育,只要能夠通過年級的ESL考試, |
XYZ 於 2002/10/02 11:35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尊 嚴 與 威 嚴 ──解讀一場沒有訴求的遊行 ◎史英 928全教會辦的遊行,不能說沒標語和口號;但大家共同的感覺是,看不出主要的訴求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認為,這是為了動員教師,故意模糊焦點的必然結果。 或曰,「尊嚴」不就是主訴求嗎?然而,尊嚴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你要不就有,要不就沒有,有的時候當然很好,沒有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也許可以假裝有,這是阿Q的辦法;或者願意慢慢來「建立」,但這需要相當的努力,而且不能在一夕之間見功。 不管怎樣,尊嚴這個東西,就是不能向別人要。因為,一旦向別人開口,不管要的是什麼,首先付出的,恰好就是自己的尊嚴;進一步來說,相反的,尊嚴往往是建立在「不要」之上,「不食嗟來之食」就是這個意思。 全教會其實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從一開始,就說的很明白,說絕對不是為了抗稅;乍聽之下,我們會覺得真是有尊嚴,但接著就不明白了,因為並沒有誰說不准繳稅啊!相反的,整件事情的起因,不就是因為要取消免稅嗎?然後,全教會說,要爭的是「課多少、補多少、實質所得不減少」,這一下,人們就更糊塗了:如果繳稅,「實質所得」一定會減少;如果「不減少」,難道是由全教會代繳? 然後,「全教會」就生氣了,說怎麼可以抹黑我們?那是游錫坤說的,不是我們要的;好吧,這之間一定是有誤會。然而, 當游錫(方方土)專程跑去溝通,在各大媒體上低聲下氣地一再宣稱「課多少、補多少」的時候,卻不見全教會出來反對他,反而「換個話題」,說不是為了和行政院抗爭,而是為了和「社會對話」。 這下人們更更糊塗了,因為這個社會,包括許多教師,幾乎沒有人贊成「補多少」那個主張;放著明目張膽抹黑教師的游錫(方方土) (這並不是反諷,事實是,大多數人認定「教師抗稅」都是因為游的談話) 不理,卻跑到街上去大聲嚷嚷,辜不論內容是什麼,這種一方面大喊,另一方面靜聽 (黃榮村說大家都聽到了) 的場面,怎麼能稱之為「對話」呢? 而最奇怪的是,最後和「社會對話」的重點之一,竟然是「還我納稅權」!也就是一口咬定,是社會大眾不讓老師繳稅,剝奪了老師納稅的「權利」!玩弄文字以至於斯,真是叫人嘆為觀止!然而,這也不全是文字遊戲,原來這個「還我」附帶的有條件,是「必須有配套措施」;這似乎很對,然而關於這個關鍵的「配套措施」全教會有什麼訴求呢? 那個訴求是,別管我的訴求,但要和我商量!問題是,無論是教育部或行政院,都和全教會商量了不知多少次,在那些商量的過程裡,全教會到底提出了什麼偉大的配套措施(如果不是「實質所多不減少」的話),我們並不知道;但現在既然和和社會對話,為什麼又一直密而不宣呢? 其實,這次遊行所引伸出來的不滿,無論是針對「九年一貫新課程」,或「各種教改政策」,或其它的數不清的什麼,全教會都沒有提出具體主張:是主張九年一貫停辦嗎?似乎又不是;是要求恢復聯考嗎?好像也不然。我們猜想?,如果追問下去的話,答案一定又是「要有配套措施」,但到底是主張怎樣配,怎樣套呢?答案一定又是「要和我商量」。至於組工會云云,也看不出是要爭什麼具體的權益,而只是為了「勞資要協商」。 這實在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勞師動眾要和人對話,但喊了半天,所說出來的卻只有一句「我要和你對話」。看起來就是,除了「我要和你對話」之外,我其實並沒有要和你對話。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一旦提出任何具體訴求,就無法動員一般的教師參與;而動員教師上街,不管他們各自的心意如何,就是全教會唯一的目的。看起來,所有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讓全教會,而不是廣大的教師,可以「實踐我尊嚴」!──自從說出「實質所得不減少」那天開始,教師僅剩不多的尊嚴,就被全教會掃除殆盡了。 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實踐一個他沒有的東西;所以,幾萬教師大集結的結果,其實無法爭回「尊嚴」,只是「展示」了全教會的「威嚴」──這恰是「示威」兩個字的正解! |
ddkk 於 2002/10/02 12:06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想轉貼史英的文章, 可否告知出處. |
阿窗 於 2002/10/02 13:08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其實,這次遊行所引伸出來的不滿,無論是針對「九年一貫新課程」,或「各種教改政策」,或其它的數不清的什麼,全教會都沒有提出具體主張:是主張九年一貫停辦嗎?似乎又不是;是要求恢復聯考嗎?好像也不然。我們猜想?,如果追問下去的話,答案一定又是「要有配套措施」,但到底是主張怎樣配,怎樣套呢?答案一定又是「要和我商量」。
沒錯 宋楚瑜以降發展出來的制式政治語言 「要有配套措施」等於「要和我商量」 屢試不爽 |
11 於 2002/10/04 10:49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先不談教育理念 1.試想你家的孩子給老師罷課一個月 別縣市孩子正常上課.你做何感想. 2.又沒人把刀架在老師脖子上.為何學校不能常態編班. 教育改革.尊嚴............空口說白話.這次928遊行訴求.看扁了老師. |
山孩子 於 2002/10/05 01:15 | |
Re:師範體系學者認為教改成果不彰導致教師遊行 | |
ddkk 尊嚴與威嚴──解讀一場沒有訴求的遊行 ◎史英 出處/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