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化 2001/11/23 00:16
回 覆 返 回


Steve(巴茲代貼)(代代貼  於 2002/06/14 22:22
新聞廣告化 2001/11/23 00:16

Steve(巴茲代貼)  於 2001/11/23 00:16
新聞廣告化

《中時》會搞出「新聞廣告化」的東西一點都不意外,因為他們不賺錢,但是我想知道唐湘龍是否會在廣播、或者電視上批評呢?!真好玩,亞太廣告會議剛剛在台北落幕,《中時》立刻就爆發「新聞廣告化」的風波。
說到「新聞廣告化」「節目廣告化」的話題,箇中高手是邱復生,TVBS玩了許多夾帶廣告主、或者把活動內容包裝為廣告主贊助的活動多不勝數,為什麼大家都不反彈?!只能說電視的手法高明,《中時》的業務不靈光,挑到一的燙手山芋?

舉例(說)吧,「一步一腳印,大家愛台灣」是TVBS的形象廣告(裡頭甚至沒有公益的訊息),但是邱復生請來李登輝配音(宣揚愛台灣、台灣的地理之美是很好的藉口啊)。播出時卻在李登輝的聲音結束時,打上廣告主的字幕。於是整個廣告看起來好像是廣告主出錢、請李登輝配音,TVBS播出的廣告。事實上,正好顛倒,是邱復生TVBS製作播出,請李登輝配音,廣告主付錢購買的是與李登輝扯上邊、以及播出這支廣告片所需的時段費用。

至於「節目廣告化」,TVBS-G更厲害囉。「娛樂新聞」一直是各大唱片公司不得不購買的打歌費用,張小燕光靠唱片工業的文宣費用,就製造出比TVBS-N更驚人的利潤,廣告收入也超過TVBS-N。為何?因為成本低廉,無須龐大記者編制與SNG,歌手的演唱會都在自己的場地舉辦、出動小燕家族的藝人主持造勢,TVBS-G出動設備轉播取得演唱會的播放權,但是演唱會的廣告收入是轉給TVBS-G,成本則全數由唱片公司負擔。

《明日報》結束時,Kimo盧大為說《明日報》的競爭對手不是《中時》《聯合》,而是「Kimo」。奇怪嗎?他指的是從網路廣告收入來看,入口網站瓜分了絕大多數的廣告、行銷費用。同理,《中時》的競爭對手是《聯合》《自由》嗎?不,是電子媒體(不過電子媒體也得要像邱復生那樣高明才行,不是每個有線電視都可以一直收取廣告主的行銷預算)。

因為邱復生跑在三台前、聰明地利用衛星電視新聞局「無法可管」的空窗期,想出了許多辦法突破原本廣告主迷信三台的局面。比方說,三台的廣告檔次秒數都硬性規定,還要強迫搭配購買;有線電視起步時收視戶少,怎麼可能去跟有廣大收視人口的三台拼呢?所以邱復生想了許多招數,做了一些三台不做的事情,至今都非常管用。

TVBS-G的玩法是一種,另外一種是「電視大抽獎」。邱復生跟生活飲料以鋁泊包截角玩抽獎活動,廣告主把全部的預算都放在TVBS,TVBS負責在電子媒體打廣告、吸引大家參加,也負責開獎轉播、公佈得獎名單。而這種抽獎節目就夾在晚間新聞與氣象間的廣告時段。按照廣告主原本的規劃,你得花一筆錢打廣告造勢、再花一筆錢刊登得獎名單(通常是買報紙廣告),但是用邱復生的方法,同樣的活動可以節省許多經費,而且天天抽獎就天天造勢。

好了,所以《中時》也想玩一些這種花樣,只可惜……

話說回來,如果先在報紙上曝光的是「京華城專題」,再來「國民黨專題」,大家的反應會不會比較緩和呢?或者,如同我說過的TVBS-G跟娛樂工業的打歌、打片行動如此密集掛勾,「節目廣告化」的行為更明顯,為什麼大家都不會反感呢?

難道我們對於「非政治類」的新聞廣告化,就習以為常,無所謂囉?那麼,這算不算另一種形式的「雙重標準」?

有一點好笑的是,其實《中時》刊登的「國民黨廣告」裡頭,圖片部分非常清楚地註明「照片取材自中時影像資料庫」,所以可見得應該是編輯部門自己有唉與製作的(就像TVBS-G製播歌手的新歌演唱會一樣);假使一切都是廣告部門、廣告公司自己的製作物,怎麼會需要「取材自中時影像資料庫」?要不要經過《中時》的同意呢?

也許這會成為明年的「時報廣告金像獎」的熱門討論話題呢?!


--------------------------------------------------------------------------------


KSC  於 2001/11/23 12:43
Re:新聞廣告化

是啊!唐湘龍,夏珍,俞正,桑品載,馬維敏,這批"評論家"對中時的"廣告報導",怎麼不討論討論?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