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回 覆 | 返 回 |
李俊達 於 2002/09/16 09:26 | |
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 |
九月十二日《聯合報》社會版出現一則標題為「大老闆沒飯吃 路旁賣自製藤器」記者周宗禎的報導,內容是說:二十年前,曾經是兩家藤製藝品公司的大老闆、每月淨賺千萬元的台南縣關廟人士黃添福,因家人沒錢吃飯,只好載著自製的藤具到路旁叫賣,黃先生一生的起落,見證了關廟製藤業的興衰。 《聯合報》的報導重點,不用說,當然是「今不如昔」,聯合報網站上的標題更是誇張:「廿年前曾月賺千萬 大老闆如今沒飯吃」,也難怪看聯合報跑新聞的電子媒體立即跟進,鏡頭下的黃老先生拖著老邁殘肢討生活,讓人不禁又聯想到那句在野黨的口頭禪:「政府無能!」 然而,在同情之餘,更值得我們警惕的是,《聯合報》在報導中提到,民國六、七十年間,關廟竹藤家具出口到歐美日本,賺取大量外匯,黃添福先生設計的產品受日本商社欣賞,訂單接到手軟,公司開了兩家,員工一千兩百人,每月出口一百多個貨櫃,平均賺一千多萬元。黃先生為了找尋高品質藤材,到印尼洽談進口,往來上千次,好不風光…。 記者周宗禎說:「可惜,七十年初,台灣部分業者集體到印尼投資設廠,產品與故鄉同業競爭,甚至回銷台灣,不過一兩年,印尼人學得製藤關鍵技術與管理行銷,即全面禁止藤材出口台灣,讓關廟製藤業在一年內迅速崩潰,工廠一家跟著一家倒閉,黃添福的兩家公司也無法倖免。」 我們試著將這則報導中的「印尼」改為「中國」,「七十」年改為「九十年」,「製藤業」改為「傳統產業」。黃添福老先生如今的遭遇,不正是日後台商的具體寫照!?黃老先生「二十年前月賺千萬,如今沒飯吃」的悲劇,正好提醒我們,在台灣產業尚未升級前,技術外流到中國之後,下場之可怕。如此一來,「產業西進大膽不得」、「八吋晶圓暫緩放行」,不是其理甚明嗎? 看統派報紙其實要這樣看,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大老闆沒飯吃 路旁賣自製藤器 廿年前曾月賺千萬 印尼禁止出口藤材後 老本吃完了 只好「上街頭」 廿年前曾是兩家藤製藝品家具公司大老闆、月賺千萬元的黃添福,自從印尼禁止藤材出口台灣後,隨著台南縣關廟鄉製藤業一蹶不振,十多年來吃老本過活,昨天因家人已沒錢吃飯,只好載著自製的藤家具及飾品到路旁叫賣,認識他的鄉親發現後都很關心,黃添福人生的起落,見證了關廟製藤業的興衰。 |
李俊達 於 2002/09/16 14:59 | |
Re: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 |
TMD 於 2002/09/16 11:02 台灣媒體不敢揭發的真相!!!
|
簡單 於 2002/09/17 09:38 | |
Re: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 |
給俊達兄拍拍手 長期觀察 俊達兄有敏銳的洞察力 反應能力更是好 在台灣眾記者邏輯推理能力有夠差的情況下 可能要請您多費心 把這些劣質記者ㄉ一ㄚ出來了 |
李俊達 於 2002/09/17 15:27 | |
Re: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 |
像這種迎合媒體的執政黨立委 也應該是我們批判的對象 林進興嗯...有王拓的味道
最近發生台北縣議員因無陽明山通行證而與執勤警方發生口角與拉扯事件,身為中央民意代表,對這位縣議員的行為感到相當痛心與不齒。 2002.09.17 中時晚報 |
李俊達 於 2002/09/27 16:08 | |
Re: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 |
《中時晚報》還真能掰, 標題用「窘困」 內文一開頭就先來上兩句「受到經濟不景氣及高失業率影響」 而實情則是: 事實上,不僅是獅子會,連扶輪社也是, 中晚編輯加上陳世宗、程金蘭 窘困 中縣獅子會會員少千人 受到經濟不景氣及高失業率影響,中、高年齡層求職者不斷遽增外,連歷史悠久的獅子會會員人數快速遞減中,獅子會台中縣六十八個分會,去年會員有三千八百多人,今年僅剩兩千九百餘人,除產業外移外,一年四萬多元的會費成為會員的沉重壓力。也是會員人數銳減的原因。 經濟不景氣連獅子會亦慘遭波及,國際獅子會三○○C2區聯誼會主席劉月霞說,獅子會雖然與扶輪社、青商會、同濟會等,名列國際四大社團之一;近幾年來,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及產業外移,很多會員長年在大陸或東南亞,無法參加例會而退出,部分是另起爐灶,退出原有分會。 每位獅子會的會員,一年的年費須高達四萬元左右,很多會員認為事業及生意大不如前,已無多餘的金錢及時間來參加,只好忍痛退出;台中縣極具知名度的分會,高峰期會員人數達一百餘人,目前僅剩五成,甚至還有只剩二十餘人充場面的情形,令人不勝唏噓! 台北各大飯店過去經常舉辦的獅子會和扶輪社例會、交誼活動已經明顯減少許多,受到經濟不景氣,和西進大陸雙重影響,使得商業繁榮的聯誼活動開始減少,許多過去一個人參加獅子會和扶輪社多個社團的會員考量各種因素後,都紛紛退出,據指出有些社團人數明顯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
李俊達 於 2002/09/27 16:21 | |
Re: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 |
夏韻芬的這篇報導 可以拿來比較一下 失血 四大企業家俱樂部 常見會員繳不出錢 夏韻芬/台北報導 「聚會少了、活動不辦了,連會費都收不到了」,這是長期被認為「有錢人俱樂部」─獅子會、扶輪社、青商會的現況。 根據調查,連同濟會在內,共有四大團體,涵蓋國內中小企業、集團家族以及區域性的組織,總共約三、四萬人,由於企業經營不善以及外移企業日益增多,目前會員至少流失了以上,即使是未退會的會員也不乏欠繳會費者。 以三大商會來說,獅子會以老年人口居多,一年年費大約五萬左右,還有其他的捐款以及聚會費用,扶輪社是目前企業家族最多的組織,每月月費約八千元,加上餐費、聚會以及服務費用,一年的花費約在15-20萬元之間,至於青商會因為限定不能超過四十歲,在年齡壓力以及事業壓力之下,流失更劇烈。 根據調查,目前獅子會的成員流失最多,全台分會大約一千多個,不過以北市博愛分會來說,現在只剩下三十個人,外移以及失去認同是主要原因。 青商會的會員流失也是十分嚴重,根據一位青年創業家指出,過去參加青商會主要是人脈結合,不過網路時代來臨、競爭快速,使得人脈累積趕不上商業競爭速度,尤其許多青年創業公司這兩年經營陷困,連會費都繳不出來,是主要原因。 扶輪社雖然會員流失較少,不過壓力也有增強現象,長期以來,扶輪社以企業家族為組織成員,不過也難掩會員流失的壓力,根據一位會員指出,目前所有生產事業已經移往大陸,光在大陸就有三個廠,一年中至少有六個月以上的時間在大陸,因此根本沒有時間參加聚會,而類似這樣的情形,早在三年前就開始,部分成員都以「出國忙」為理由,現在大家還常在飛機上見面,這一年多以來,大家都去大陸,除非在大陸成立分會,不然也難免面臨會員流失的壓力。 |
李俊達 於 2002/09/29 12:23 | |
Re: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 |
只要把最後兩句話去掉 聯合報大概就不會登出這篇報導 像不像我們小時後寫作文 反攻大陸一定成功 就對了
「什麼是台幹(台籍幹部)?就是被人家『抬起來幹』;什麼是台商?就是『抬回來療傷』」,到大陸工作的台籍幹部溫蒂,直接了當地說出一年來工作的心得。 三十歲的溫蒂,一年前眼看台灣經濟不景氣、工作不好找,加上媒體大篇幅報導大陸商機無限,讓她覺得大陸工作市場很大,應該趁年輕去見見世面。於是透過人力網站,找到一個在廣東東莞小鎮的台商工廠,擔任台籍小主管。 「由於大陸社會治安的問題頻傳,父母並不同意我到大陸工作,我告訴他們,台灣現在工作不好找,而且,過去台商工廠比在台灣多付一倍薪水,才能把人找去大陸工作的年代已經過去,現在他們給的幾乎是跟台灣一樣的薪水,大家還不都搶著去,因此『寧可去大陸找死,也不願在台灣等死』。父母終於勉強同意我去大陸工作」,溫蒂說。 「剛去那邊,真是欲哭無淚。兩岸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落差實在很大」,坐在台北新光三越的一家咖啡廳,溫蒂品嚐著熟悉的咖啡接著說:「不但生活機能遠不如台灣便利,什麼都只能達到生活基本所需而已,就連買個東西,離我們工廠最近的熱鬧市區,走路要走上一個小時。從機場到我們工廠,搭公車也要兩個多小時。就算是辦公室設備,也比不上台灣現代化,唯一比得上的是網路。」 她笑著說,網路上流傳一個笑話:現在有一種時光機器,可以帶你回到台灣數十年前的情況,那就是飛機。如果你要回到十年前,就搭機到上海、北京;如果你要回到二十年前,就搭機到我們那個小鎮;如果你要回到三十年前,就搭機到西安等內陸城市。 到大陸工作的頭兩個月,溫蒂形容「含著眼淚來適應」。尤其是工廠的基層員工來自四川、湖南居多,為了適應他們的口味,每餐飯菜都辣得要命。加上為了安全,大家集體住在工廠,「簡直像極了待在鳥籠內,真的是度日如年。只是想到回台灣可能又要面臨失業,只好忍下來」。 文化差異及大陸員工工作習慣,也是溫蒂在東莞那段日子難忘的經歷,「大陸員工的做事態度仍然相當被動,遇到事情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也不懂得變通,經常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不過,溫蒂認為,大陸人的發展潛力很強,接受訓練後,台籍幹部交代他們做什麼,他們都能達到目標。「把大陸員工從什麼不會訓練到能上手,是一年來工作最大的成就感」。 談到在大陸工作的休閒生活,溫蒂說,許多台商在大陸的公司或工廠,都是周休一日。平常工作時間也是從早上八點半到晚上八點半,下班休閒就是看盜版光碟片,「許多都還是美國的院線片呢!」,或者寫寫電子郵件,與親友聯絡。禮拜天就是走上一個小時,到城裡逛逛超市、吃個麥當勞,再花一個小時走回工廠。 雖然一年來的工作充滿挫折,目前回台渡假的溫蒂認為,至少「印證了大陸真的工作機會很多,也見到世面了」。未來她會繼續留在大陸發展。 【2002/09/29 聯合報】 |
過客 於 2002/09/29 13:37 | |
Re:看「統派媒體」要這樣看! | |
幾乎全部都是在敘述中國大陸的落後與辛酸, 文末一轉,還真是硬ㄠ啊...... 媒體豈是「送信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