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社論?還是身為泛藍褓姆的婆心之論?
回 覆 返 回


威兒乾  於 2002/09/13 04:37
這是社論?還是身為泛藍褓姆的婆心之論?


眾所皆知,報紙的社論不屬名,代表的是報社的立場,社論有匡正社會得失的責任,因此社論需更加謹慎重要。

如今,中國時報的社論卻淪為泛藍統派的教戰守則,毫不保留的露出諄諄告誡國親兩黨,苦口婆心的叮嚀再三泛藍要合,國親要聯合共推。中國時報將簡單的高雄市長選舉變成2004年國親合的試金石,所以才會說出要「鑑往知來」云云,簡直視高雄市民如糞土,此篇社論到底是要針對高雄市政來談,還是要將高雄市長選舉等同「總統大選」?

更誇張的,整篇社論透著濃濃的教戰守則語法,身為第四權公眾媒體的中國時報終於在一旁看不下去,乾脆起身跨刀充當整合泛藍的教練,竟然指揮起國親兩黨來著,教起國親兩黨選舉來著,訓起國親兩黨基層來著!說勞什子「選舉,有戰略戰術」我的老天媽咪呀!這真的是社論嗎?感覺上,這篇文章好像是網路政論版上統派網友的文章柳。

中國時報平時不是義正言辭批判著陳總統只懂為下一屆選舉嗎?怎的,中國時報的心態也是如此嗎?不也是政黨輪替後自認亡國極欲光復的心態?每件新聞報導上都時時以下一次2004年的總統大選作考量來放大縮小隱善揚惡嗎?連個高雄市長選舉,都可擴大到當作下屆總統大選的流年批命?中國時報愛護之心豈止溢於言表?都滿到社論來囉!還敢恥言政客只為下一屆選舉?有這種極欲拉人下馬的媒體,當然就會有想要穩固政權的政治人物!

唉∼呦∼喂∼∼∼!

認識你中國時報不是一兩天啦,站壁的終究是站壁的?躺賺的永遠是躺賺的,千萬別苦口婆心,婊子勸人別賣淫!

笑歸笑、醜歸醜、噱歸噱、噓歸噓,只提醒一件事,別忘了你是「中國時報」,不是「中國時黨」,可別職業病又犯了,不知不覺中又將腳張開,歡迎光臨四個字脫口而出!說真格的,味道挺難聞!老婊是得不到人尊重的!

還有,別太自我膨脹,當真指揮起兩個政黨來!統派記者都是膨脹到陰吊五百磅嗎?

泛藍褓姆教戰守則


NO:1221_1
威兒乾  於 2002/09/13 04:40
Re:這是社論?還是身為泛藍褓姆的婆心之論?


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2091300229,00.html

2002.09.13  中國時報

由泛藍合作破局看下屆總統大選

中時社論

政治不是算術,一加一不一定等於二,有時其效果也不一定是相加,反而經常是相抵。國親兩黨推動高雄市市長選舉合作機制,就是這麼一道困難、複雜、又變數橫陳的題目,截至目前的發展,國親整合就出現力量相互抵消的結果。兩黨基層幹部無視高層對重塑合作的熱切期待,惡言相向,其影響不僅止於市長選舉,勢將更往上波及高層政治生態。

從政黨政治的角度觀察,親民黨既已脫出國民黨,擁有一定國會席次,甚至地方首長,與國民黨選民結構又有相當程度重疊,彼此的票源衝突超過民進黨,國親合作,本來就是一樁高難度的工程。遑論迄今國民黨內路線紛歧猶未了結,愈是高層選舉,衝突愈大。

國親兩黨面對的政治現實是一個兩難困境:不合作,單一首長選舉勝選機率低;要合作,高層與基層的權力利害考量無法契合。也因此,雖然從總統大選、立委與縣市長選舉的經驗,乃至國會重大政策攻防,兩黨高層已能體會非合作不可,但兩黨基層卻一再重演磨合失敗的戲碼。

縣市長選舉國親兩黨一些合作失敗的例子,都是敗在基層惡言放話和民調公正性遭到質疑。這次高雄市市長選舉協商機制破局也是如此。鑑往知來,我們預料未來國親兩黨主席連戰與宋楚瑜,雖然可以熱情地相互禮讓對方一客冰淇淋,但卻很難相信二○○四年總統大選時,兩黨的基層主管幹部會輕易地禮讓該黨競逐總統大位的機會。
不過,高雄市市長選舉不愉快地合作經驗,對比台北市市長選舉毫無爭議地取得共識,其中原因,頗值得國親兩黨檢討與思考。人的因素,往往是政治變數極核心的一環,協商失敗,幾乎都敗在了人的權力考量;成功則往往是因為角逐者個人的政治實力。

親民黨在台北市的立委席次多,得票率也高於國民黨,但黨內幾無異議支持國民黨籍的台北市市長馬英九,原因無他,就是無人能攖馬鋒,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和施政滿意度都在六成以上,親民黨即便有適選人才,現階段卻無法超越馬英九,泛藍選民支持馬英九連任的高度共識,使得台北市市長選舉,兩黨不談都勢必合作。

相對的,高雄市市長選舉在野陣營從國親兩黨,乃至兩黨之外的無黨籍參選人,參選者眾,卻無一擁有三成五以上的支持度。國民黨最早的登記參選人包括現任議長黃啟川、黃俊英和姚高橋,民調支持度最高的是黃啟川,黃俊英的支持度敬陪末座,只比墊底的無黨籍參選人施明德高;至於親民黨先後支持的張昭雄與張博雅,雖然在過去的民調中顯示有與謝長廷一拚的潛力,但其支持度都遠遠落後謝長廷十個百分點以上。

詮釋選舉現象,民調數字容或有其侷限性,但輔之以高雄市特殊的選民結構和政治生態,即使不能論斷截至目前為止,高雄市市長參選人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第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野陣營中不要說固守泛藍基本盤,國親兩黨推薦人選要固守各自黨的基本票源都有問題,不但出現交錯支持,還有一定比例的票源可能流向民進黨參選人。換言之,沒有一位足以服泛藍之眾的人選,就不可能擺得平國親兩黨間從路線到權力的矛盾衝突。

選舉,有戰略戰術,但無論如何,候選人的條件才是最根本的輸贏關鍵。從高雄市市長選舉合作受挫的經驗,推演二○○四年總統大選,情況其實極為類似,即使執政者的施政表現未能得到過半多數民眾的支持,但是,在野政黨有意競逐大位者,又有誰能取得泛藍群眾無異議的支持?以兩黨主席不到百分之廿和十的民意支持度,或許,不能責怪基層不能配合高層的合作意向,兩黨高層反倒應花下大功夫,重新塑造、培養或尋覓能凝聚泛藍支持共識的人選。至於爭議合作過程中,那個黨受的委屈多,其實無益於勝選目標,更無益於政黨政治的品質。


NO:1221_2
高雄的純路過  於 2002/09/13 06:05
Re:這是社論?還是身為泛藍褓姆的婆心之論?

中時這麼「苦口婆心」,那誰要來關心高雄市民的需要啊?這些只不過住過三天高雄就想空降的人渣,有那麼值得他們呵護的嗎

NO:1221_3
伊甸  於 2002/09/13 07:07
Re:這是社論?還是身為泛藍褓姆的婆心之論?

還好啦,反而我覺得這篇社論有點挖苦,且對連宋兩人不具善意.

NO:1221_4
威兒乾  於 2002/09/14 12:44
Re:這是社論?還是身為泛藍褓姆的婆心之論?


繼中國時報後, 聯合報也下海!

請這兩家報社別偽君子般的再批評政治人物只想下一屆選舉,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正是事事只想下一屆總統選舉的報社!


http://udn.com/NEWS/OPINION/SOCIAL-FORUM/UDN/991007.shtml

劇本是台下觀眾寫的


社論

其實,連宋二人皆是政治列車過站未下的旅客。現在「泛藍」這個局面,與其說是台上的演員有什麼風靡萬眾的真本事,不如說是台下的觀眾不相信這齣戲就此草草收場。

現在來談誰正誰副,欲在連宋之間論出個高下,其實沒有著力點。因為,泛藍的觀眾不允許任何人砸了這場戲,誰硬要論出高下,誰就是泛藍的罪人。

何況,就歷史因果而言,連宋二人的軒輊,恐怕亦是形勢使然,不論毀譽,可謂皆是身不由己。回顧二○○○年那次總統大選,天地浮沉,皆繫於李登輝一人之手。連戰是因李登輝而落敗,宋楚瑜是因反李而崛起,陳水扁則是因李登輝拆散了「連宋配」而當選。倘若,像陳水扁如今回過頭來向呂秀蓮低頭,李登輝當年也能適時回過頭來向宋楚瑜示意,歷史就必然改寫。連戰的形象不致扭曲至此,宋楚瑜亦仍在國民黨中,陳水扁則無緣嘗試他的「新中間路線」,而李登輝也不會變成台聯的精神領袖。亦即:連宋的毀譽軒輊,全在李登輝誤判形勢,說來只是造化弄人。

國民黨放出「朝連宋配方向努力」的風聲,宋楚瑜則回以「我已配給了陳萬水」。這雖是攤牌的態勢,但在距大選尚有一年半之前打出底牌,卻無疑也提供了調和折衝的必要縱深。如果這是連宋之間終須解決的問題,爆發得早,解決的機會相對亦大。而解決的主要壓力仍是來自泛藍的群眾,不願見到有人砸場。

「泛藍」其實是一個可分可合的概念。當宋楚瑜說「我已經配給了親民黨」,連戰也可以說「我已經配給了國民黨」。從「分」的方向看,朝二○○四年大選望去,宋楚瑜想要洗刷重恥,親民黨想要更上層樓;但連戰亦是誓雪大辱,國民黨也不甘土崩瓦解。倘若各有堅持,也就「分」了。但從「合」的方向看,泛藍群眾卻是將連宋二人及國親二黨的恥辱看成一件事,民意既已定型,且距大選僅一年半的光景,連宋二人及國親二黨,勢無足夠的時間再將泛藍群眾分化為一黨一己之用。何況,過去曾有「泛橘」、「泛宋」的試探,皆是曇花一現。

「泛藍」更是一個飽經滄桑的概念。早年,新黨崛起時,原來極有可能發展成一個中產階級運動,但後來喧賓奪主的「義工」卻將新黨變成了一個「外省黨」。更堪玩味的是,泛藍群眾在二○○○年大選中大批湧向宋楚瑜,但宋楚瑜卻曾是李登輝御前的首席護法。可見,十餘年來,如今被稱作「泛藍」的這一股群眾,不斷在尋找一支能夠扭轉局面的政治槓桿,卻亦閱盡政治人物的褊淺自私。但是,這一回,泛藍群眾好像掌握了決定劇本的權利。如果泛藍群眾認定「連宋合」是扭轉大勢的槓桿,國、親的檯面人物恐就很難逆勢操作。

連宋二人應當皆知劇本已經定案,除非兩人都棄選,絕不可能出現一人選一人不選的情勢。因而,現今的選擇有二。一是繼續為爭取角色而相持不下,一直鬧到以民意調查一決軒輊而倒盡選民胃口的地步;另一是早日決定各自的角色,開始籌備二○○四年大選泛藍的政策架構。而倘若不能及早救治泛藍總目標論述及政策思維的貧弱,二○○四年恐怕難有打動人心的台詞。

正如前述,連宋二人已是政治列車過站未下的旅客。但除非二人一起棄選,泛藍群眾在連宋二人之間很難有棄一人保一人的餘地,而連宋在二人之間似也沒有另作選擇的餘地。倘若陳水扁能回過頭來找呂秀蓮,再譜「陳呂配」,則二○○○年由上而下破局的「連宋配」,終能在二○○四年由下而上成局,大概也不是不可想像之事。

歷史會不會「跳接」?竟在二○○四年上演二○○○年被撕破的「連宋配」劇本。不過,屆時的「連宋配」,恐是船過水無痕卻已非前水了!(下)

【2002/09/14 聯合報】


NO:1221_5
KSC  於 2002/09/14 13:14
Re:這是社論?還是身為泛藍褓姆的婆心之論?

>>泛藍的觀眾不允許任何人砸了這場戲,誰硬要論出高下,誰就是泛藍的罪人。<<

這種[祖母般的關愛],肉麻得令我起雞皮疙瘩了!


NO:1221_6
閃電5騎士V3  於 2002/09/14 18:29
Re:這是社論?還是身為泛藍褓姆的婆心之論?

嘿~
不意外~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