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回 覆 | 返 回 |
henryhus 於 2002/09/11 10:54 | |
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china報為了向china主子邀功,真是什麼喪心病狂的話都敢講 ========================================================= 台下觀眾她的話後,全哈哈大笑。 ====================================================
拿一件損失了三千性命的恐怖事件亂開黃腔,的確不太政治正確。若要作得政治正確,就要向美國老牌藍領歌手布魯斯史賓斯汀學習,他的新專輯既悲天憫人又深思熟慮,還邀請巴基斯坦樂手一起合作,傳送大和解的感人訊息。據說,布魯斯史賓斯汀之所以回錄音室灌歌,是因為九一一之後,歌迷在街上對他大叫,「現在,我們需要你!」另一名加拿大出生的歌手尼爾楊則作了一首《一起幹吧》,向九一一當天墜落的第四架飛機致敬,傳說,他們之所以墜毀在賓州,是因為他們勇敢地拉著恐怖份子赴死,飛機因而沒有抵達原定目的地-白宮。
關於處理困境活下去,其他相比之下比較「不幸福」的國家一直都有其自行消解的方法。比如,幽默與性向來是兩項利器。A片女星安娜寶.鍾選擇在美國展開「事業」,以抗議她母國新加坡的保守主義;香港藝術家梁寶珊一九九七年有個作品叫《愛他媽的國家》,她猛力擊碎一大塊映有紅色五星旗的冰塊-香港回歸後,任何污衊中國五星旗的舉動都是違法的;聽說,大陸異議份子劉曉波演講時向來開口閉口不離髒字。古希臘劇作家艾利斯托芬尼在《雲》一劇中寫,「記住。-無事可恥。」也許,甚至像安娜寶.鍾故意在十小時內與兩百五十一個人做愛的世界紀錄,也不是太驚世駭俗 當一位劇評者在愛丁堡看那齣戲時開懷大笑,周圍觀眾全露出不同意的目光,敵視著他。要哭,要笑,都是一種生命態度的取捨。然,生命的動力在於發出笑聲,我們必須能夠對任何事情微笑,甚至嘲笑,包括對我們自己與我們經歷過的傷痛。 |
路邊社 於 2002/09/11 11:18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胡云:「生命的動力在於發出笑聲,我們必須能夠對任何事情微笑,甚至嘲笑」,這是很高段的一種生命態度。然而高則高矣,卻非可以隨便拿來評論任何人、任何事的。我們不是911的受難者家屬,若不能親切地感受他們的傷痛,就不要自以為瀟灑地陳述高論,替他們指點一條自以為是的「明路」。這就像對溺水者示以悠游之樂、對跛足者展現奔逸之快一樣,是殘忍而無情的。開欄者以「向南京大屠殺微笑」諷之,蓋有因矣。 不知道胡小姐可否也以己為例,說說她如何「對自己與其經歷過的傷痛」發出笑聲?是微笑?嘲笑?還是苦笑? |
阿姜 於 2002/09/11 11:44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有那麼嚴重嗎? 我倒覺得,這個年僅30初頭的胡晴舫,不過是企圖想表現另一種他人所看不到或主流之外的聲音罷了,進而展現她身為「文化評論者」的一種姿態。姿態,就是姿態。姿態的展現,只是形式上外觀上的展現,是否有內容上實質上的意涵,就很難說了。 也就是說,胡晴舫對傷痛本身說的如此瀟灑,是原自她生命的特質,還是對美國的不滿或回教徒的同情,甚至是對中國邀功云云,還是她只是想展現她的另類聰明而已。語不驚人死不休嘛。我覺得,賦予胡晴舫這篇投書過度的詮釋,實在沒有必要。
|
henryhus 於 2002/09/11 12:04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沒有那麼嚴重嗎? 閣下在918仿胡晴舫的說法寫法寫一篇南京大屠殺 |
henryhus 於 2002/09/11 12:06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閣下不妨把henryhus的文章投到中國時報論壇 看看反應如何??? |
路邊社 於 2002/09/11 12:29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阿姜說說的也不無道理,去看看胡的其他文章即可了然。只是覺得他說的忒輕,在此事件上也難免有冒犯死難者之嫌。 |
henryhus 於 2002/09/11 12:34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henryhus貼啦,不到10分鐘就被幹掉, 顯然中國時報認為很嚴重---- |
阿姜 於 2002/09/11 12:43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向九一一微笑」是胡晴舫投書的篇名,乍看之下,給人一種錯愕,怎麼是微笑,而不是我們早就在腦海裡既定的印象--哀悼。但看完全文之後,胡晴舫根本就不是我們看到篇名之後的所產生的反美帝、挺回教,而是傳介美國的劇場的一些另類的聲音,再藉由這些另類聲音,表達出她對傷痛的豁達。 說她是向中國邀功,我看不到。說她可能會冒犯死難者,似乎也沒有,因為她只是一位事不關己的第三者。在我看來,她只是在玩弄聳動標題,製造讀者的第一印象,還有展現她與時論迥異的另類姿態。就只是這樣。 或許她有反美擁中的立場,但這篇投書,我倒著看了兩次,也看不出來。 |
yl 於 2002/09/11 20:28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NO:1191_7 阿姜 於 2002/09/11 12:43 |
august0638 於 2002/09/11 20:51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同意阿姜兄之說法
但是也有人反向操作 刻意雲淡風清 總之 風格之型塑罷了 |
阿姜 於 2002/09/12 00:27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嗯嗯。 我對胡晴舫的認識,在於她某次投書自稱為所謂的「文化評論者」,不曉得是她自己攀附,還是他人比擬,胡晴舫跟也是稱為文化評論者的平路相提並論。對此我是相當不以為然的。平路她以小說見長,純文學的作品還不少,雖然有論者對她近期的寫蔣宋美齡的《美齡箋》、寫宋慶齡的《行道天涯》,和甫新出版的敘述鄧麗君之死的《何日君再來》,表達出平路特地操縱輿論焦點的文學創作的不滿,但平心而論,就胡晴舫和平路相比,平路在文學創作的功力,是現在的胡晴舫遠遠所不及的。 胡晴舫是個外文系畢業,再去美國拿到戲劇碩士的30來歲的新銳寫手,她因為多次的投書,而受到媒體青睞,進而轉聘她為專欄作家。她的評論,老實說,我只看過一兩篇。印象非常不深,甚至毫無印象可言。 我覺得,她這篇〈九一一的微笑〉表現出來的豁達,只是一種造作的豁達,為的是展現另類觀點,贏得他人的注目,我很難想像還算年輕的她怎麼可能有如此的胸襟,更何況她之前還幹過中文版PLAYBOY的總編輯哩。她這種造作的豁達,我不喜歡。同樣,有些網友對她的「微笑」看法硬是理解成舔中之類的陰謀,我也不喜歡。 好像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歸咎於媒體,訴諸於陰謀,這樣的理解太過狹隘,也很難影響到所謂的中間地帶的網友。 大夥兒一起經營的媒抗版,好不容易有現在的成績,難道非要把自己政治化,邊緣化,狹隘化嗎?現在我實在很不喜歡「統媒」這個字眼。有統媒,相對的,就有獨媒。統媒獨媒,只是統獨之爭的另一種戰場。當我們老是用統媒如何如何、統媒該死該死的語彙時,有沒有發現自己已經被侷限為獨媒分子了。對現在的我來說,沒有「統媒」,只有報導歪七扭八、評論不三不四、外電缺頭斷腳的「爛媒」「亂媒」,我們對爛媒亂媒的批評,不在於他們的立場是主統,而是他們的專業是爛、態度是亂的。 話又說回來,如果胡晴舫真的是親中統派。但至少我在這篇評論看不出來。至於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
YEBISU 於 2002/09/12 00:54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我覺得,她這篇〈九一一的微笑〉表現出來的豁達,只是一種造作的豁達,為的是展現另類觀點,贏得他人的注目 這句話是重點 >>有統媒,相對的,就有獨媒。統媒獨媒,只是統獨之爭的另一種戰場 不盡然 其實 很多事情 |
yl 於 2002/09/12 01:21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很多事情 只要擇善固執 心無所愧就好 凡事還要擔心是否傷害了加害者的感情 日子要如何過呢? 傷害了加害者的感情? Who cares about what the culprit felt or feels? |
光頭 於 2002/09/12 02:13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因為你們不再自由, 所以我們必須毫無怨尤去背負這個十字架, 如何面對不合理的生命經驗 看在那兩顆原子彈的份上 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pico 於 2002/09/12 04:17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說她是向中國邀功,我看不到。說她可能會冒犯死難者,似乎也沒有,因為 >她只是一位事不關己的第三者。在我看來,她只是在玩弄聳動標題,製造讀 >者的第一印象,還有展現她與時論迥異的另類姿態。就只是這樣。 難怪台灣的媒體喜歡當「永遠的反對者」。像報導空難的標題 |
小明 於 2002/09/12 06:49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嘲笑是一種權力,只是在中國你得不到。 |
小明 於 2002/09/12 06:53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中國人在去年911幸災樂禍第一時間反映之後,經過漫長的一年之反思,決定用嘲笑來總結他們的心情,強忍雀躍。 |
Madeyes 於 2002/09/12 19:03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我同意阿姜在這篇文章看不出胡有向中國邀功之嫌的意見。 但是說豁達?真是太抬舉了。只能說這是一篇不倫不類,有欠 思慮的文章。 胡文提到的安娜寶.鍾選,香港藝術家梁寶珊,大陸異議份子 沒錯,可笑的事有時很可悲,的確,也可以嘗試另一個角度來看 |
馨 於 2002/09/12 21:29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局外者清? 畢竟胡晴舫不是當事人親友家屬,中國時報也不是美國媒體,所以才能豁然寫出與刊出? 我不曉得作者若是當事人親友家屬,或中國時報是美國媒體,是否還能有如此胸懷? 但我可以保證中國時報絕不敢刊登類似向南京大屠殺微笑之類的文章. 其實會有向災難微笑的生命觀,不一定是所謂冷血野蠻的中國人才會, |
黃葉 於 2002/09/17 10:15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阿姜先生說道:話又說回來,如果胡晴舫真的是親中統派。但至少我在這篇評論看不出來。 關於這一點我要說說我的看法, |
黃葉 於 2002/09/17 10:23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修改一下: 連我這麼少接觸電影的人都知道【【奈沙馬蘭導演的新片《驚兆》,梅爾吉勃遜飾演一名傳教士,在妻子莫名其妙死去後嚴重失去信仰,最終又能重新拾起人與上帝的對話。】】這部電影在台灣的片名叫做靈異象限,他身為一個所謂的「文化評論者」竟然連這一點都要做到他對prc的《去中華民國化》政治正確這還不夠說明嗎! 再補充一下資料, 中文片名:靈異象限 英文片名:Signs 北美上映日期:2002/08/02 台灣上映日期:2002/08/02 類型:靈異、驚悚 導演:奈夏馬蘭(靈異第六感、驚心動魄) 編劇:奈夏馬蘭(靈異第六感、驚心動魄) 演員:梅爾吉勃遜、華昆費尼克斯(鵝毛筆) 發行公司:博偉 製片預算 / 全美票房:7000萬 / 2億569萬(6週) 北市票房:4250萬 英文官方網站:http://signs.movies.com/ 中文官方網站:http://www.bvi.com.tw/sign/ |
襠馬 於 2002/09/17 12:06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 南京毒早餐/個案意外值得同情 陳明通表哀悼 (2002/09/16 11:24) (http://www.ettoday.com/2002/09/16/278-1352081.htm) (記者陳增芝/台北報導) 有關中國大陸南京湯山鎮發生的早餐重大意外事件,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16日上午表示,那是個很不幸的事,相關後續的調查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他不便評論。 陳明通指出,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多年有成,但是,貧富懸殊、社會矛盾等不安或不穩,以及因此引發的相對剝奪感,也潛伏在社會各角落。 因此,對於湯山鎮毒早餐事件,陳明通認為,這是個個案,但是,這個不幸可能也反映出大陸社會矛盾與不穩的狀況,值得大家關心。 # • 南京毒殺案嫌犯陳正平河南落網 (中廣新聞網 2002-09-17 10:30) (http://tw.news.yahoo.com/2002/09/17/twoshore/bcc/3537868.html) |
內幕 於 2002/09/17 18:28 | |
Re:向南京大屠殺微笑--- | |
胡晴舫雖然說她是中國人也住中國,可是她在一篇專欄中也承認她從中國大陸到國外旅遊時 ,她都拿台灣護照,以免跟她拿共產中國護照的中國同胞一樣被外國海關盤問個半天都不能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