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回 覆 | 返 回 |
實 於 2002/09/07 23:27 | |
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我很納悶,為何今年以來,三不五時在中時、聯合兩大報上面,讀者會被迫讀到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又臭又長的紀念文章??? 中時聯合這種不要臉的助選方式讓我真想罵XXX...... 一、馬英九是直轄市長,是很偉大啦,但謝長廷也是直轄市長,同樣年底都要競選連任,為何謝長廷沒有文章被刊登呢?如果謝長廷也寫文章投稿,中時聯合會登嗎? 二、馬英九要參選台北市長,卻經常在中時聯合寫文章。但是李應元也是要參選啊,為何至今只見到中時刊登李應元的一篇紀念文章?而且聯合連登都沒登過。原來媒體可以這樣不中立?中時聯合記者在報導與評論上力挺李應元還不夠,甘脆讓馬英九親自上場,這種媒體令人唾棄。 三、馬英九酷愛在重要節日寫文章,但五四運動、七七抗戰等議題,難道沒有其他比馬英九更有資格評論的專家學者嗎?為何要刊登官員的文章?官大學問大?而且呢這些議題已老掉牙,不像紀念陶百川雷震來得具意義。 四、馬英九的這些文章又臭又長,像中時今天又刊登馬英九的文章,居然是連載方式呢。這些應景文章卻能佔據全國版重要版面?若要登?為何不放到地方版?或許因為是單純應景文章,所以中時聯合認為可以理所當然刊登不怕被爭議?這樣替馬英九助選的方式,會比較高竿?比較容易魚目混珠?比較不怕被批評? 五、馬英九只是地方首長,一些政策宣示連平常都不易躍上全國版,但樣版的紀念文章卻可有榮寵?地方首長一大堆,台北市長有何特殊?直轄市長有兩個,台北市長就能獨有媒體特權? 六、陳水扁當台北市長連任競選當年,中時聯合有給予陳水扁此文章刊登的特權嗎?為何馬英九可以?馬英九想寫想登,中時聯合就照登不誤? 七、如果是平時就罷,但今年是馬英九連任之年,中時聯合不斷刊登他的文章,豈不奇怪?難道連一點媒體中立的概念都沒有?明目張膽至此,簡直丟人現眼。以後要批政府行政不中立時,請中時聯合先照鏡子唾面自棄。 八、如果中時聯合以後要再登馬英九的文章,請一併請李應元也寫文章來刊登,不然都不要登。 九、中時聯合支持馬英九是路人皆知,但請不要如此不要臉的助選,馬英九又不是選不上,中時聯合為何還要如此呢?不要當大家是白癡! 十馬英九創造了一種新的競選方式,那就是寫長篇文章刊登在報紙上,而且這種方式是馬英九才能獨家享有,因為李應元與中時聯合的交情不夠。 十、中天電視是中時余建新投資的,中時要違反新聞客觀中立,替中天節目頭條大幅宣傳,已是很可悲,如此也就算了。但余建新不是馬英九的競選總幹事,請不要做一些有的沒有的爛事,例如只刊登馬英九的文章,會引起公幹的啦。 |
tiger 於 2002/09/08 00:04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國民黨早給了三百萬...給中時報系了..要他們幫馬先生做形象宣傳啦.. |
Akasaka 於 2002/09/08 08:48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挺馬」是先帝紀忠爺的遺命,建新少主當然要「三年無改乃父之志」啊 |
天生反骨(k c) 於 2002/09/08 13:35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飯濫復辟.就靠這隻馬.不捧.鐵定夭折.難道要看他麻腳露盡嗎? |
Formosan 於 2002/09/08 16:09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人算不如天算....狗鳴黨花再多的錢也救不了無能不舉.爛之又爛的泛爛軍馬鷹狗. 聯合中時臨終....國共親花再多的錢也填不平虧空不賺.偏之又偏的飯桶軍馬前卒. |
angelico 於 2002/09/08 23:06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龍大人最喜歡寫很多很多的修飾子句,啊,「那個又臭又長、關於劉銘傳、登載中時藝文版的馬大人文章,很可能是龍應台大人抓刀」的喲!!就像我寫的第一句,示範句啦!! 那篇劉銘傳文章很奇怪噎,不知道為什麼會在這時候寫劉銘傳,又沒有新的意見,也沒有新的資料,就是舊資料編一編而已喲,那個文筆也不太好,還不完整哩,還給他登兩天。作公關的藝文版最差勁了。最討厭政治人物沒墨水還要當老師,要秀歷史知識,寫新東西來嘛,沒有還要佔版面,惹人訕笑說。 |
鳥羽 於 2002/09/09 00:41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講到龍應台 今天在中國時報的發言也是相當爆笑的 她說『有些人談台灣的現代化,只談日據時期的建設,其實仔細整理劉銘傳的台灣八年建設,有很多創新的措施領先於當時的中國大陸』 龍應台可能小孩子都不是台灣人 也都不在台灣讀書 才有這種錯覺 事實上拜國民黨竄改歷史之賜 台灣學生的歷史課本對於台灣的現代化 可是完全沒有提到日治時代的建設啊 倒是劉銘傳沈葆禎鄭成功還有蔣政權寫了很多 所以中國時報記者陳盈珊可能小時候也沒有受到國民黨毒害 才會把龍應台的胡扯當真
昨(七)日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一百六十七歲冥誕,台北市文獻會於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舉辦「劉銘傳與台灣現代化」特展,台北市長馬英九在緊鑼密鼓巡視防災情形的行程中,特別撥空出席開幕典禮,並推崇劉銘傳在位期間,打下台北現代化的建設基礎,也奠定台北一百年來的政經地位,是位極具前瞻視野的政務官。 為了辛樂克颱風來襲取消幾乎原訂所有行程的馬英九,昨日唯一抽空出席的就是「劉銘傳與台灣現代化特展」,以行動表達對心中「偶像」的極高敬意。馬英九表示,劉銘傳一生融合新舊、中西、台灣及大陸三種特質,他的務實作風及國際觀,讓台灣成為中國當時最進步的一省。對於這位台灣首任巡撫的前瞻視野及作為,馬英九說:「值得身在政界者反省思考。」 鳥羽插一句話:在日治時代後期 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也超過日本本土 不知道是否同樣值得身在政界者反省思考 鳥羽再插一句話:你現在才讀完台灣歷史 才開始了解劉銘傳 會不會太晚了一點啊 虧你還建中台大畢業咧 大學時代推崇曾國藩 當了市長才對劉銘傳驚艷 你對台灣歷史了解的程度可想而知 真不愧是香港腳走香港路 馬英九指出,劉銘傳出身寒微、好勇鬥狠、貌不驚人,但後來不斷轉型,棄武從文,不懂英文也沒有留學過的他,開始接觸歐美人士、閱讀翻譯書報,成為中國及台灣歷史上重要的人物,連雅堂更稱他為「足以使台灣不朽」的人物。 馬英九也盛讚劉銘傳許多產業發展策略與現今BOT公辦民營型態相近,例如他當時引進外商興建基隆到新竹間的鐵路,和現在高鐵開發興建方式十分相似。另外,劉銘傳還結合地方仕紳投資、開發台灣,將社會資源轉化為政府資源,在清朝財政困境中闢出另一蹊徑。 文化局長龍應台表示,劉銘傳具有前瞻而現代的建設視野,一百多年前就懂得向英國招商開發基隆煤礦、海外集資興建基隆至新竹鐵路、舖設台灣與福建海底電纜,今日看來仍顯得極具眼光。 龍應台感慨地說,有些人談台灣的現代化,只談日據時期的建設,其實仔細整理劉銘傳的台灣八年建設,有很多創新的措施領先於當時的中國大陸。但劉銘傳高瞻遠矚的創舉,許多都在他辭官後折損,他所倡導的理念沒能留下,整個台灣建設也在他離開後倒退,似乎意味著沒有政策延續與經驗累積,願景不見得能實現,她認為這可能也是後人不太談劉銘傳的原因之一。 鳥羽再多嘴一句:你不知道台灣有個銘傳大學嗎 哪有人不談劉銘傳啊 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特展中除了劉銘傳個人事蹟外,還有林維源、李春生、林朝棟等士紳參與協助的背景,建設業務則介紹了興建鐵路、練兵設防、清理田賦、開辦洋務、開山撫社等,自即日起展出至十月廿日止。今日上午十時,文獻會副主委莊永明更將帶領民眾導覽劉銘傳積極建設、開闢洋務的重點設施,集合地點在北門旁的鄭州路一四五號市立中興醫院。 |
埋亡人 於 2002/09/09 15:40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劉銘傳一生融合新舊、中西、台灣及大陸三種特質 >台灣首任巡撫的前瞻視野及作為 這算不算司馬昭之心? 大捧劉銘傳,可比謳歌兩蔣來得軟調些,也為將來這位融合新舊、中西、台灣及大陸三種特質的台灣首任特首先打好版了。 關於劉銘傳的功績,我一直有個疑問在隱隱作怪。 首先,一個小小巡撫,有那個權限搞跨國BTO? 以清廷那時的窘境,這種搞法不怕被人貼上喪權辱國的標簽? 以清廷官員自稱「奴才」的官場習性,劉的積極作為更是極不合「倫常」的事情。 我不是一個治史者,但這些關節點沒有釐清,我就不能完全接受那段歷史論述。 我大膽假設,這是當時清廷某些高人想出的一種變相租界甚或割讓,以舒解列強在中國本土的進逼,同時藉力使力,阻擋日本謀台之心。劉銘傳不過就是執行這項政策而已。結果卓有建樹,那也是必然,看看當時各租界區就知道了。 要驗證這假設,首先該問的是,那些建設、開發的絕對受益者是誰,我用屁股推想,清廷和台灣官商大不了撿些雞骨頭啃罷了。 再來,查查他辭官前後,有沒有某位閣議大臣,尤其是主管或襄贊洋務的,剛好去職或過世的,而接著清廷洋務政策的基調是否有明顯的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他於1891年離任,四年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六年苦心經營擘劃的成果,旋即落入日人之手。這場劇變,似乎很能間接支持我的假設。 順便批一下龍應台。她說: >但劉銘傳高瞻遠矚的創舉,許多都在他辭官後折損,他所倡導的理念沒能留下,整個台灣建設也在他離開後倒退,似乎意味著沒有政策延續與經驗累積,願景不見得能實現 編年都不稍微溫習一下,就頂著作家局長的光環來放屁。 他離任沒多久,中日風雲日緊,旋即戰爭爆發,台灣給一把搶了去,怎麼個政策延續與經驗累積法?難道要日本人繼續發揚他們打從心中就瞧不起的清國的官員的理念?台灣建設,在日本接手後更是突飛猛進,那時候倒退了? 就算那空檔期的四、五年當中,台灣真的向下沉淪,一路倒退,怎知這不是清廷施展堅壁清野的戰術?也不知這鳥不語、花不香的海外孤島能守住多久,如果早晚要落入賊寇手中,還建設個屁? 龍大人!統派是這麼混法嗎? |
天葬 於 2002/09/14 14:56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關於統派史家尹章義等人吹捧誇大劉銘傳在台建設事蹟,可參閱 幾年前的台灣歷史大系叢書,許雪姬老師有對此提出反駁,事實是 劉銘傳以後的台灣省建設因為財務吃緊就停止倒退了,充其量 劉銘傳也不過是台灣現代化建設的開端,決非立基者.... |
無恥之馬 於 2002/09/15 10:51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古話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馬英九最近「露出馬腳」,阿扁說不是「馬腳」,是「香港腳」。此話一出,引起一些風波,主要在於馬英九對號入座,還有一些沒有常識又沒有知識的人,隨便解讀阿扁的談話,不但不能一針見血,入木三分,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有人膚淺的說阿扁以總統之尊,怎麼可以用「香港腳」來批評首善之區的市長!當然,阿扁所說的「香港腳」絕對不是小毛病的「香港腳」。阿扁是以嚴肅的口吻,慎重的態度,把馬英九認同「一個中國」,執行「一國兩制」公開出來而已。阿扁是在李應元的新書發表會,替代夫人出席,肯定李應元「用香港腳,走台灣路」;然後又補了一句「他沒有香港腳,不會走香港路」。這是反對香港式的「一國兩制」,認為那是對台灣「主權獨立」有害的事情,台灣人無法接受。同時,他批評馬市府無能,強調市政螺絲釘鬆脫;馬英九無法再轉緊,唯有選李應元,換人做做攪。這也是具體事實的陳述,一點也沒有冤枉馬英九,清醒的台北市民有目共睹。 阿扁的這一出擊,好像重重地打了馬英九兩個耳光,讓他痛得哇哇叫,不過,擅長政治鬥爭的馬英九,沒有辦法使用四兩撥千斤的絕招,只有用扭曲毒招,說阿扁又在挑起族群衝突。事實上,最會利用族群衝突的全是在台灣自認為是中國人的那些人,馬英九當然是其中的一分子。他們就是利用此一手法製造選舉對立,凝聚新住民族群的團結。他們屢試不爽,因此,在一次被打中要害之後,忍著傷痛轉移話題。只是這一次阿扁不容馬英九的詭計得逞,馬上提他曾經反對「台生條款」的事實,證明他沒有炒作族群的議題。實際上,他根本就是人家挑撥族群對立的受害者,也是他市長連任失敗的主要原因,他再笨也不會操弄對自己不利的話題。馬英九想要得到便宜又賣乖,這一次好像不能如願。 馬英九利用族群選上市長後,市政不只乏善可陳,和阿扁當政期間相比,可以說有壤之別。但是他有不少的特長,其一是敢於鬥爭,以市府團隊敢與中央鬥爭,利用哀兵之計騙取台灣人的感情用事,然後與中國共產黨暗通款曲,徹底的實踐「一國兩制」。像加拿大世界女子壘球賽,僑胞可以拿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進場加油,使我們的球員越打越勇,終於取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參賽資格;在台北舉行的女子亞足賽,馬英九嚴禁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進場,我們的球員無精打采,該勝未勝,可以說是被馬英九打敗的,可見馬英九在替中國共產黨辦事。還有教育部採用「通用拼音」,馬英九就單獨採用「漢語拼音」;中央要與世界接軌,馬英九偏要與中國接軌,這不是馬英九以「香港腳走香港路」的具體事實嗎?他還想強辯,一點道理都沒有;還有,馬英九府對市政不關心,才有納莉水災造成慘重的損失,才讓台北市變成台灣的色情大都會,才使台北市警紀敗壞,執法者變成犯法者,全台沒有其他的地方比得上。 因為馬英九只重視台北市與上海市的情同姐妹,更暗中或光明正大地到香港與中國共產黨人員接觸。香港回歸中國之後,成為馬英九與中共幹部接觸的中途站。在去年,馬英九親訪香港,曾經造成一陣旋風,港政府以最高規格的接待,會晤董建華特首時,更被視為「台港兩地最高層次的官員會面」,當然引起國內的側目。只因為馬英九在香港的拜訪內容秘而不宣,國內統派媒體又擴大渲染為統派未來的領導要角。馬英九回國後,阿扁多次召見他,想了解他訪港情形,都被馬英九拒絕了。一個直轄市長竟然敢拒絕國家元首的召見,不是有向「天公」借膽的味道嗎?現在馬英九不斷推銷「上海、松山機場直航」的訴求,不是已把台北視為中國的一部份了嗎?阿扁把馬英九的「馬腳」抖出來,讓台北市民做選擇,看要用「台灣腳走台灣路」或是要用「香港腳走香港路」絕對是必要的一件事,不然,他就不配做為「台灣的總統」。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香港腳走香港路」的終點站是「中國腳走中國路」,不得不當心! |
黑暗過去 於 2002/09/18 03:27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教育部曾指馬英九為職業學生 發言人:渡江, on Mon Sep 16/02 23:24:03 (IP code: 174.52) -------------------------------------------------------------------------------- 1984年參加教育部留學講習時聽到這段話;大家要學馬英九爭取擔仍任政論性校園刊務的收稿工作,一方面可以事先抽掉台獨言論的文章,另方面把投稿者的真實姓名轉告駐外單位,以維護國家安全。當年馬英九可是職業學生的樣板。 |
金劍銀貂 於 2002/09/22 01:55 | |
Re:中時、聯合違反新聞中立 經常刊登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紀念文章 | |
紀念,這個字眼不是死去的人在使用的嗎? 以前當學生的時候,不事都有紀念某某講弓屎去紀念日,或者是蛋生紀念日 而放假一天的不是嗎?請大家告訴我紀念文章和紀念日的廣義是不是一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