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Aoyama 於 2003/03/31 15:15 | |
(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發言人:五股陳, on Sat Mar 29/03 11:17:13 (IP code: 245.19)
【社論集錦】
中國的醫療衛生比較落後,發生上述的疫情並非奇怪之事。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外界很少聽到關於中國發生疫情的消息。為何如此?其原因跟這次的廣東疫情一樣,就是官方為了避免民眾不滿以及嚇跑海外的遊客和投資者,刻意封鎖疫情的消息,讓中國人民與海外人士都被蒙在鼓裡。但是,中國官方的作法,卻得到相反的結果,即每次疫情消息不脛而走之後,便引起更大規模的心理恐慌。為何如此?因為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懷疑,官方所隱瞞的內幕一定遠多於自己獲知的消息。 另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中國的醫療衛生狀況不佳,國內的民眾卻好像毫不在乎一樣。其實,國內民眾並非不在意這個問題,而是國內的統派媒體對中國新聞總是「報喜不報憂」,非得出現嚴重疫情才當作一回事。而在野親中人士與紅頂商人極力施壓政府開放中國投資,更不願意提到中國的醫療衛生條件,唯恐這種負面印象與實際風險讓業者對錢進中國裹足不前。這種作法連基本的告知責任都不顧,簡直就是只想把業者騙上賊船,然後讓他們自生自滅。 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以來,雙方的往來更加便利,但也因此使得香港極易受到中國疫情波及。除了這次的異型肺炎,回歸不久爆發的禽流感也是搞得港人七葷八素。近年來,兩岸的往來益加頻繁,類似的個案也時有所聞,所幸我國的檢疫工作較為嚴謹,台灣的醫療衛生環境也較為進步,不致發生廣泛感染的疫情。不過,政府仍應加強做好把關工作,否則來自中國的疫情大肆猖獗之事遲早會爆發,屆時不僅民眾的健康、生命會遭到威脅,連農漁畜牧業都會遭到致命的打擊。 此外,我們也想提醒朝野人士,中國除了在醫療衛生方面是個疫區,在經濟方面也是一個疫區,台灣經濟必須提防受到感染。十餘年來,中國塑造經濟快速成長的表象,似乎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經濟大國。事實上,中國的經濟成長外衣之下,卻充滿了各種難以解決的危機,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來形容也不為過。然而,還是有人只重外表不重實際,把中國經濟吹捧得無以復加,稱之為所謂的世界工廠、賺錢天堂,幾年之內必可趕過美國、歐盟與日本,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表現出十足的中國熱病症。 其實,這種顯然帶有政治偏見的論調,絲毫掩飾不了中國的內部問題。反倒是,部分中國國內以及國際客觀公正的學者專家,不時公開警告中國經濟充滿危機,必須儘速解決以免氾濫成災。包括國有企業嚴重虧損、政府財政急速惡化、金融呆帳積重難返、官員貪污腐化成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失業加劇犯罪問題等,都在中國的表面穩定之下暗潮洶湧,只要官方稍有差池便會釀成巨禍。何清漣所寫的「現代化的陷阱」,以及章家敦所寫的「中國即將崩潰」,都以統計數據對中國這個「經濟疫區」作了深刻的分析,值得朝野人士拿來參考。 有人會說,既然中國是個「經濟疫區」,為什麼到現在還是好好的呢?答案是,鼓吹「投資中國」的人所製造的中國迷思,讓許多人信以為真從而形成這種論調「自我實現」的效果。現在,國際資金源源不絕地進入中國,等於是為患了血癌的中國大力輸血,讓中國維持生命甚至繼續成長。尤其是,台灣的朝野人士儼然是幫助中國輸血的義工,不計後果地把台灣的產業、資金、技術送往中國,甚至不惜把八吋晶圓廠送給中國進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經濟不「延年益壽」才怪。 我們並不是鼓吹設法讓中國崩潰,然而,當台灣的產業、資金、技術不斷輸往中國之後,我們自己得到的是什麼呢?就像大家已經看到的,是產業持續萎縮、經濟成長趨緩、失業率居高不下、金融危機一觸即發、政府財政能力下降等現象。這些病症顯然是來自中國「經濟疫區」,是從朝野人士的「拚開放」輸血管逆向感染而來的。當前,朝野都說要拚經濟,既要拚經濟便應對症下藥,而對症下藥的第一步,就是要遠離中國這個「經濟疫區」,這與預防異型肺炎感染的道理沒有兩樣。 |
Aoyama 於 2003/03/31 15:16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回信發言人:五股陳, on Sat Mar 29/03 11:20:41 (IP code: 245.19)
廣東謠言瀰漫 比肺炎更流行 鄭漢良/香港十四日電 廣東省第一天傳出發生致命的肺炎病例,馬先生就帶同他二歲的小孩離開他在東筦開設的工廠到了香港。他說他怕的不是甚麼肺炎,而是不斷傳出的謠言。事實上,從本周初廣東一些城市發生非典型的肺炎以來,謠言就層出不窮,包括廣東不夠白米供應、食鹽可治病、河水遭落毒等,儘管廣東官方公開駁斥不少這些毫無根據、甚至是荒謬絕倫的小道消息。 令人意外的,就是廣東,特別是深圳和珠海的一些城市,毗鄰香港,不但是最早開放改革的城市,而且是最容易取得外間第一手消息的地方,幾乎人人都可以看到香港的電視,但謠言硬是一發不可收拾,不能不使人懷疑僵化的官僚體制已經追不上生活越來越富裕的大陸城市。 廣東省官員歸咎這是一些不法商人炮製謠言製造恐慌從而抬哄物價牟利。香港城市大學傳播系教授李金銓則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政府的透明度不夠,官員欠缺現代公關手段。《亞洲華爾街日報》昨天的社論,認為“廣東的病毒恐慌”是由於官員的概念已經追不上生活日漸富裕、消息管道靈通的人民。 首先大篇幅披露廣東發生致命肺炎的是香港一些報紙。當香港媒體追問廣東衛生官員有關情況時,記者所得到的回應是『情況已經受到控制』,還說患病人數不多。但當天香港電視台和電台在廣州採訪時,卻目睹一些醫院床位已經飽滿,街上幾乎人人都帶了口罩。廣東省於是才臨時召開記者會,面對媒體,企圖平息外界的謠言。 馬先生星期二到達香港時,他聽到的謠言是致死的流行病並非官方所說的肺炎,而是本世紀的黑死病、光是深圳就有三百多人死亡、病死的驗屍報告發現整個肺部焦黑、香港和深圳之間即將封關、湖南已經擋架來自廣東的旅客云云。 在謠言紛紜之際,廣東各地已經掀起搶購據說能預防肺炎的白醋以及有預防流感效用的中藥板藍根。一瓶本來是八元的白醋被炒到一百元,儘管香港衛生署已經強調白醋不能預防肺炎,甚至大陸的媒體還報道了有兩個人在佛山因為在室內燒白醋而中了一氧化碳死亡。 馬先生說,大陸人看了燒白醋致命的新聞後,會更加相信白醋的效用,因為他們認為新聞是假的,用意只是嚇阻人民搶購白醋。 李金銓教授說,就是因為大陸政府多年來缺乏透明度,缺乏公信力,才使得謠言不徑而走。他說,就算在美國或者在台灣,都會發生這種事,但只要經過政府出面澄清,事件頂多在一、兩天後就會平息。此外,生活富裕並不等於教育素養,人民在恐慌下很難分辯事情真相。 不法商人很可能目睹民眾的盲目心態,從而製造其他謠言牟利。在肺炎恐懼還未完全消失時,忽然間又有謠言說食鹽能治肺炎,另有消息說美國即將攻打伊拉克,廣東省的白米供應不夠。結果是廣東很多地方都出現搶購食鹽和白米的人潮,不少澳門和香港人都應大陸朋友和親戚的要求,也紛紛購買食鹽和白米到廣東應急。炒完了白醋、板藍根、食鹽、白米後,廣東又有謠言說河水遭人下毒,於是人人搶購瓶裝水。香港電視採訪廣州排隊的民眾時,很多甚至不知道買些甚麼。 李金銓表示,事件本身再明白不過,政府需要提高透明度,才能完全平息民眾的疑慮,才可以謠言止於智者,而大陸目前缺乏一個獨立而有公信力的媒體,也使得民眾寧願聽小道消息也不相信政府媒體。 |
Aoyama 於 2003/03/31 15:17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回信發言人:五股陳, on Sat Mar 29/03 11:22:35 (IP code: 245.19)
中國時報 焦點新聞 920320 杯弓蛇影 虛驚病例一波波 張文/台北報導、施鈺文/綜合報導、鄒清朗/嘉義報導 因為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恐慌,許多從中、港返台的國人一旦出現感冒症狀,就杯弓蛇影、人人自危,台大醫院不到一天之內,連續接獲兩個自認為是疑似病例的患者,後來都證實是虛驚一場。至於住院中的勤姓夫婦,台大醫院表示兩人病情穩定。 北京驚傳兩人死於「非典型肺炎」。一對來自山西省的夫妻,日前在北京因「非典型肺炎」死亡,但中共衛生官員表示,無法證實這兩人的死因是否和最近全球各地傳出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疫情有關。 疑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王姓患者,經隔離治療,發燒、肌肉酸痛、咳嗽等症狀,十九日都已改善,主治醫師林明憲說,檢體已送疾管局檢驗,無法排除或確定患者是否為SARS病例。 |
Aoyama 於 2003/03/31 15:17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回信發言人:五股陳, on Sat Mar 29/03 11:23:38 (IP code: 245.19)
防疫也政治 工商小社論 這個世界,實在無奈得緊。大家都說人命無價、愛護同胞,但,搞起攸關民眾生死健康的防疫,也是「政治」得一塌糊塗。 當國內SARS疫情已在媒體上炒開,國內外病例紛傳時,衛生署不動如山,審慎得很。焦急的台北市衛生局疾呼列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時,衛生署炮口卻對準市府。儼然是中央與台北市、民進黨對馬英九的政治病又發作。 好啦!情況不妙,加上總統親自關切,行政院終於宣布SARS列入法定傳染病,禁止公務員赴疫情嚴重地區,勞委會也針對與勞工權益相關之事宜召開緊急會議。但,政治還是不退位。衛生署痛批中共隱瞞疫情,挺行政院的立委,則對衛生署是否警覺不足、有失職守不提,倒是重提我國加入WHO,因中共干擾阻撓而被拒的事。 國內搞防疫,搞得如此政治,國際社會也政治得很。WHO不論如何,就是不讓台灣加入,唯一因素就是政治嘛。至於WHO成立的崇高目標,不是要讓世人都享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嗎?碰到政治,算了吧。台灣的兩千萬人好像就「不是人」了。 至於對岸的北京政權,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祖國」、提到台灣人就左一聲「同胞」,右一聲「大家都是中國人」。結果呢?為了政治因素,硬是讓台灣進不了WHO。 防疫也政治,大家只有怨嘆、無奈。國內,還有政黨輪替,台灣之外,哎,只有認命了。 |
Aoyama 於 2003/03/31 15:18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回信發言人:五股陳, on Sat Mar 29/03 11:24:26 (IP code: 245.19)
記取這次疫情防治延誤的教訓 中時社論 不論關鍵時刻是行政院主動,還是總統府關切,台灣這波針對SARS防疫作戰的決策,真的還應了大陸昔日流行的一句順口溜:「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一通電話」。衛生署官員日前下午尚在堅持SARS還不需要列為法定傳染病,晚上卻馬上改口將其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上午還重申學校不用停課,晚上又宣布若發生疑似感染就可以停課,從「堅持」到「改口」,不是因為相關部門決策時機抓得穩,而是高層體察了問題的嚴重性。換句話說,沒有由上而下的介入,衛生署恐怕到現在還在將智慧心力用在怎麼與北市衛生局打口水戰上。 雖說「朝有錯,夕改又有何妨?」雖說官員經常用後一次的發言推翻前一次的發言,但碰到這類涉及全體國民身體健康的大事,如果所展現的卻是這樣的決策品質,怎麼會不令人害怕?特別是事態還要發展到高層都驚覺嚴重後,才彷彿大夢初醒,才想到要「明快處置」,這其間的治理機能難道沒有透露重大的隱憂與危機? 事實上,因為衛生署的慢半拍,台灣已經為此付出可觀的代價。由於沒有在第一時間有效掌握,結果本月十五日到廿一日四班往返於台、港、北京「SARS班機」上的近三百名台籍乘客遲到現在才認真追查,已然喪失了疫情控制的黃金時間。如果這兩百多人中有任何已遭病毒感染者潛伏於其中,等於已有充分時間可以傳布了,何況近三百名乘客分布在廿個縣市,到現在才危機總動員,再去大費周章的追查班機上有那些乘客,範圍肯定必須再放大。 再加上,由於事發初期衛生署一直以「避免引起恐慌」,拒絕公布所謂「SARS班機」班號,結果因為當天返台的班機都被懷疑,反而引起更大的恐慌,等到禁不住外界壓力公布了,又漏了搭載中鼎員工的那班班機,等到中鼎工程發現員工患病,社會恐慌更進一步擴大。心理恐慌之外,其他看得到的影響,除了部分醫療人員已知疑似感染以外,商務、旅遊、展覽等都受到嚴重衝擊,如果疫情愈演愈烈,甚至發展到WHO將台灣列入疫區,那台灣今年也甭想再拚什麼經濟了。 我們不否認從SARS在境外爆發開始,衛生署相關官員確實一路追蹤,這幾天在疫情防治上也做得很辛苦,但我們還是要說,在時機掌握的警覺性上,衛生署這次還是犯了不可原諒的缺失。從SARS在廣東、香港與新加坡陸續傳出肆虐的訊息起,其實已經說明台灣絕不可能置身事外,從勤姓台商傳出發病開始,也已經預示這絕不僅是單一的個案,再等到出現SARS班機時,就已經需要「危機總動員」了;換言之,它早已經超越了衛生醫療技術官員的專業判斷範疇,必須邁入「高度政治」(high politics)的考量了。理由很簡單,隨著鄰近國家疫情的訊息,隨著國內染病案例的不斷上升,民間已經開始恐慌,尤其是知道部分感染病毒者已經進入台灣,卻不清楚究竟在那裡,這種高度不確定性當然會讓許多人焦慮,但主管部門卻一直老神在在,非等到中鼎工程員工染病訊息傳出後,才見大動作出現,誰都知道為時已晚。 台灣必須認清一個現實,隨著兩岸民間交流日盛,乃至台灣與東南亞往來的密切,一旦出現任何流行病的傳布,台灣不可能會是唯一的淨土。算算每天有多少班機起降,多少船舶往來,多少貨品進出,一個地方發生重大疫情,所有地區可能都籠罩在被傳染的危險下,這其實往昔在腸病毒、禽流感、登革熱等都早有教訓。沒錯,大陸初始隱瞞疫情的舉措確實令人氣結,香港一再延誤的處理不當也令人跳腳,WHO臨在當口不願伸手援助更令人無奈,但現在埋怨這些並不能降低疫情,唯一能做的還是只有「可操之在我」的部分,特別是據了解到下周疫情還有可能再擴大,說不準就要演成全民戒備的狀態了。 說到最後還是那句話,相關部門的風險管理意識還是嚴重不足,阿里山鐵路意外是一次,這次的防疫是另一次,沒有風險意識,最後就是危機處理,花了許多的工夫善後,贏不到任何掌聲,還得招致一堆批評與指責。 |
Aoyama 於 2003/03/31 15:19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回信發言人:五股陳, on Sat Mar 29/03 11:34:49 (IP code: 245.19)
因應大陸廣州地區疑似非典型肺炎,不適應就醫,切勿迷信偏方延誤就醫時機 據報載大陸廣州近日爆發肺炎流行,引發該地區台商恐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已密切注意廣州地區之不明原因疫情,並呼籲民眾注意防範。醫師如發現疑似個案,請針對個案通報至疾病管制局,以便衛生單位儘早採取防疫措施。學校老師及校護發現疑似類流行性感冒的學童病例增加,也可透過學校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向地方衛生單位通報。 疾病管制局已密切注意廣州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每日均蒐尋大陸傳染病資料庫,瞭解當地肺炎流行情形。民眾如果發現親友疑似有呼吸道感染聚集的情形,也可以利用疾病管制局的疫情通報專線0800-024-582通報,以便衛生單位及時掌握疫病情形。台商及其眷屬返國,若有不適,可於入境時填寫「症狀聲明表」,投於機場的投單箱,以便及早防範。 有關報載廣州地區傳出以白醋消毒殺菌及服用所謂「板藍根」成藥等偏方,預防肺炎傳播,並無確切的醫學根據,衛生署呼籲民眾,如有疑似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的不適症狀,切勿輕信偏方,應儘速就醫治療,以維護自身的健康。 |
Aoyama 於 2003/03/31 15:20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回信發言人:深藍, on Sat Mar 29/03 11:42:04 (IP code: 120.44)
一槍就命中目標, 厲害厲害. 看統派心虛羞愧的找別的話題亂講, 可見這回賣台中國盆栽可是丟臉丟到東筦去. 來看看所謂的 真實情況 中國疫情知多少: 當病毒來源的中國, 這個國家的衛生單位都說不出疫情狀況, 甚至刻意隱瞞疫情時, 你能指望別國能更清楚中國的疫情? 講這種話究竟是裝傻還是低能到極點? 台灣防疫不力:中國人自己都會說 對症下藥, 連病症相關特性都不清楚時, 還侈言防疫? 講這種話究竟是裝傻還是低能到極點? 再來, 疫情跟高利貸和海珊政權有關嗎? 這種話究竟是裝傻還是低能到極點? |
Aoyama 於 2003/03/31 15:21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回信發言人:五股陳, on Sat Mar 29/03 14:56:06 (IP code: 245.19)
涂醒哲本身是公共衛生專家、也是醫生,面對疫情,自然有專業的判斷與認知。可是,自從SARS在台灣現身以來,衛生單位的處理實在有點荒腔走板。
而直到昨天為止,廿一日CX510班機入境旅客究竟有多少人?衛生署先說有二百八十五人,國泰航空昨日告知是二百八十九人,但衛生署的數字又變成二百六十人。連個入境旅客人數都搞不定,疫情追蹤能沒有漏洞嗎? 更離譜的是,疾管局局長陳再晉昨天表示,WHO宣布中、港、越是「疫區」。但WHO的網站公布的明明是「受感染地區」,和「疫區」有極大的不同;一旦列為疫區,所有人貨進出都要嚴格管制,對觀光旅遊、貿易貨運有極嚴重的打擊。陳再晉局長事後竟然只表示「說錯了」。不客氣的說,以全國疾病管制局局長的身份,「疫區」的英文可以看錯嗎?如果WHO有這樣的重大宣布,官員可以不進一步查證就宣布嗎?這個說法在昨天的晚報及電子媒體中發出後,效應立即產生,無數旅行社接到退團、退費的電話,交通部甚至被迫表示考慮對旅遊業給予紓困!官員發言豈能如此輕率!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在台的恐慌與發展才開始,回顧過去幾天官方的處理,恐怕真正「嚴重急性」的是衛生防疫單位的心態與能力。 |
Aoyama 於 2003/03/31 15:22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回信發言人:五股陳, on Sat Mar 29/03 15:09:33 (IP code: 245.19)
特稿:人道與防疫孰重 黃庭郁 SARS疫情全球警戒,衛生署長涂醒哲前一天才基於防疫專業立場公開籲請台商「不要急著返台」,隔天竟又逆勢操作,開了一扇人道救援的善門,迎接疑似境外感染美籍外僑之子來台就醫,點點滴滴看在台商及其家屬眼裡,箇中滋味恐怕不只是辛酸二字可以形容。 這一波的SARS疫情儘管來得離奇,但多數國家都直指鄰近的中國大陸、香港地區是疫情集中地。在周遭怪病疑雲環繞之際,衛生署從本地疫情爆發至今不到一週內,就展現積極應變與病原分析專業,用心值得肯定,但涂醒哲個人幾次不當的發言,卻讓衛生署的專業成就蒙上陰影。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緊急旅遊建議,涂醒哲從善如流過了頭,竟要台商先別回來;立委促請政府考量台商包機往返以避開中、港區域,涂醒哲則公開表態,質疑立委們是想藉機闖直航的關。 衛生署同意駐越美僑包機來台就醫的爭議四起,衛生署又說,要是擔心感染的台商們有能力自行包機,不用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往返,同樣可以回台看病。令人不解的是,如果衛生署認為國際防疫的焦點只在於包機與否,又何必大肆宣揚人道救援的功德? 這次政府「人道救援」讓人最無法接受的地方,在於對台商和美籍人士的雙重標準。另外對方提出申請時,衛生署有沒有先去了解在越南當地的醫療病況?如果事後真的証實非SARS病症,我們的人道救援豈不成了國際笑談。涂醒哲一邊高喊醫療無國界,一邊又對台商在家門口築起防疫高牆,犯眾怒的衛生署長在談國際防疫,恐怕得先將自己心中的國界給消除。 |
cloning 於 2003/03/31 15:25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中時晚報 影視娛樂 920329 大陸採訪SARS 記者遭扣留 文/洪宇軒 前往大陸採訪SARS疫情,電視台記者也受波及?某有線新聞台的兩位記者,日前在北京一家軍醫院擬採訪疫情時,不料卻意外遭大陸公安扣留,拍攝帶不僅被沒收,還要求兩人寫悔過書。 這兩位有線電視台記者,是於本月19日前往北京某軍醫院,試圖採訪被大陸官方封鎖已久的SARS疫情最新進展,未料不到10分鐘時間,兩人便引起軍醫院人員注意,並當場要求兩人將拍攝帶交出。 軍醫院人員並隨即找來公安為兩人進行筆錄,長達3小時;同時也警告其他台灣電視記者同業,不得再對SARS做進一步採訪。事後,這兩名記者隔天即返台,電視台主管對此事相當低調,只希望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
ALEX 於 2003/04/01 01:21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華爾街日報社論籲隔離中國 才能逼它對SARS負責 【中央社/紐約31日專電】 眾所周知,非典型肺炎源自中國南部,因為北京政權封鎖消息、故步自封才外傳,美國一家大報今天社論呼籲「全球隔離中國」,以逼迫北京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華爾街日報說,非典型肺炎(又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不是北京第一次把問題「掃到地毯底下」,佯裝沒事的傳染疾病,它處理民眾輸血感染愛滋病已有往例。 社論說,關於非典型肺炎,對大家來說仍是一團神祕,但為何它迅速傳遍全球則不是什麼神祕-就是中國政府在它初發時期以掩飾態度處理。 華爾街日報說,「中國拒絕對這疾病發佈警告,這是至為明顯的怠忽職責;接著,它又對自己的公民壓抑有關資訊,也不屑要求外國幫忙找出病源。即使到了今天這步田地,它仍不讓世界衛生組織取得它所需要的資訊」。 社論表示,鑑於北京連最基本的公共防疫措施都拒絕採取,防止非典型肺炎擴散的最佳方法實在也是非不得已-所有國家都取消前往中國的旅行,直到中國實施透明的公共衛生政策。 它說,旅行禁令得包括香港才有效,因為過去兩週以來,大家都看出香港是這怪病的主要傳染路徑,而不幸的是,香港政府太晚才體會到隔離病患及接觸病患者的必要。香港今天終於開始隔離患者,新加坡上周已開始隔離。儘管如此,為慎重計,進出香港的班機仍宜暫停。 社論從好幾個層面解釋暫時禁航的道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唯有暫時禁航才是保命之道,因為非典型肺炎比當初大家所想像的還更具傳染性,患者咳嗽噴出的口液很久過後仍帶菌,患者觸碰過的東西也可能傳染。 華爾街日報說,隔離中國這麼大的國家,當然會對個人與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可是,不這麼做的代價是不是更高,這是大家必須衡量的問題-從香港的例子看紐約、倫敦和東京就可明白,若不及早採取防疫行動,後果將會如何。 它指出,香港的學校已經關閉,商店和餐館乏人光顧,公司行號要員工在家上班,有些乾脆外移他遷。就算這場病疫可很快控制的住,香港承受的損失,已經高達數十億美元。 |
噓噓 於 2003/04/01 22:55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To Alex: 可否提供原文之網址連結?謝謝! |
Aoyama 於 2003/04/02 17:46 | |
Re:(轉)由前後的新聞來檢視敵視台灣的中國時報 | |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31, 2003 REVIEW & OUTLOOK Quarantine China The latest news on the killer pneumonia that has so far shown up in 15 countries includes the death of the doctor who first identified it in Hanoi, the closure of two Toronto-area hospitals, and a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warning that travelers stay away from China,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Vietnam. As of Saturday, 54 people had died. Theres still a lot of mystery about this disease, which originated in southern China and has no known cure. But theres no mystery about why it is spreading world-wide. This is the price of Chinas initial cover-up. Its clear that China was grossly negligent in refusing to sound the alarm about the disease, actively suppressing information from its own citizens and not bothering to ask for outside help in identifying it. Even today it refuses to giv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ull access to the information it needs. Now health officials outside China are researching the virus on their own and trying to stop the spread. But individual travelers continue to carry the disease from China. For example, a 29-year-old Singaporean woman returned to the island state last week after being infected on a business trip to Hong Kong and Beijing. These new carriers threaten to negate the best efforts of the worlds doctors. Given Beijings refusal to take even elementary public health measures, some hard choices are called for.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halt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would be for other countries to suspend all travel links with China until it has implemented a transparent public health campaign. Such travel bans would need to include Hong Kong in order to work. In the past two weeks, Hong Kong has proved to be a major transit route for the disease, and unfortunately the territorys government was slow to realize the need to quarantine those exposed to the virus and tell people how to avoid the disease. It now has started to educate the public and will start a quarantine program today. (Singapore did so last week.) But until these measures have had a chance to work, it would be prudent to suspend flights into and out of the city. Such a policy is justifiable on several levels.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i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life. We now know that the disease is much more contagious than initially thought. It spreads through water droplets that linger in the air long after an infected person coughs. Victims can also leave the virus on objects they touch, so that others who touch the same objects can be infected if they then touch their eyes or mouth. The disease leaves its victims in serious condition, dependent on intensive medical care for their survival. The symptoms can be brought under control, but only if the disease is caught early and even then victims who suffer from other conditions are at grave risk of dying. Isolating a large country would certainly cause economic losses for individuals and corporations. But these have to be weighed against the likely cost of doing nothing. For that we have to look at Hong Kong, which shows what could happen in New York, London or Tokyo. Schools are closed. Shops and restaurants are deserted. Companies are asking staff to work from home or even moving them abroad. The costs in this one city alone will likely be measured in the billions of dollars even if the epidemic is quickly contained. As to panic, information and resolute action are the best antidotes. In transparent Hong Kong, people are angry that their government waited so long to decide on strong measures but there are no signs of panic. Families and businesses are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based on the latest facts. The start of a quarantine is actually having a calming effect. If restricting movement out of China causes alarm there, Beijing always has the option of following Hong Kong and belatedly adopting measures that would show the population that their leaders have a plan to resolve the problem. This isnt the first time that Beijing has swept health problems under the rug. When AIDS spread in the late 1990s as a result of blood sellers extracting plasma and then reinjecting pooled blood back into donors, Beijing suppressed information and did nothing even as the foreign media reported the horrific death toll. This time Chinas problem is also the worlds, and a global quarantine may be the only way to get it to act responsibly.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