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黎智英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阿雷  於 2003/04/21 19:44
這個黎智英

看到蘋果的廣告了,今天在路旁報攤還沒看到影子,所以沒買,
這個黎智英是怎樣?
在網路上逛了逛,看到了他一些好處,心中有些懷疑
以下先來個幾段,給大家推推:)


黎智英,在香港媒體界的地位已難撼動,為何選在景氣不佳的時點轉戰台灣市場?
前《九十年代》總編輯、現為《蘋果日報》等專欄作家的李怡指出,
回歸中共後,香港幾乎所有媒體記者都可以進入大陸採訪,
獨獨對中共政權不太客氣的壹傳媒不行,
在香港媒體的自由與商業空間逐漸窄化後,
黎智英只有朝別的華文市場發展,台灣是唯一適合媒體發展的地方。

雖然台灣媒體集團對黎智英的新聞品味不屑一顧,
但與黎智英私交甚篤的李怡卻給予他相對正面的評價 :
黎智英雖是個手段多、脾氣烈的商人,但對編輯政策倒是相當放手。

在《蘋果日報》看不到捧他的文章 ,甚至還有不少對他個人、報紙和雜誌的批評,
「我在一九九六年替《蘋果日報》開始寫時事評論專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質疑他,
《蘋果日報》還是照登。而四年來,儘管我會批評政權,但我的文章從沒被改過一個字。」

早年因創辦的「佐丹奴」服飾事業相當成功,
黎智英在商場上自然結交不少好友。
但在辦報後,不管舊友新知,只要是新聞就登,
後來有幾位老朋友打電話給黎智英說情,黎智英卻回說:
「不然我報紙賣給你 ,你來辦好了!」

不可否認的,因為黎智英肯做事又不惜血本,
為香港媒體的版面設計、印刷品質帶來一股創新風潮;
用最少的文字、最簡單易懂的大量圖片呈現資訊,
也為香港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閱讀選擇。至於其他媒體罵歸罵,個個還不是全盤模仿。

最重要的是,黎智英的《蘋果日報》,以及另一家的《信報》,
是香港回歸中共政權後,少數不做自我審查的媒體。
其他的報業商人為與政府維持良好關係,大多會對新聞內容先做控制和篩選。
黎智英為了保護消息來源,即使官司敗訴賠償,一切訴訟費用,一律由壹傳媒支付。
黎智英這股gutsy(膽識),
就像他在徵人啟事中強調「為求傳真、不畏權勢」的編輯方針,倒是令人佩服的。

李怡相信,黎智英來台發展,不是Investment(投資),而是involvement(投入)。
但黎智英一向過人的市場取向,高薪挖才、以華制華的手段,
是否能在台灣媒體高度競爭的市場奏效、獲得文化水準略高於香港的台灣社會與讀者接受,這一點不只李怡質疑,不少自信滿滿的台灣媒體主管也抱持懷疑態度!

黎智英在香港幾乎無人不曉,更在中國大陸發生六四事件後,
在《壹周刊》撰文評論大罵李鵬是王八蛋,
叫李鵬「仆街」(去死),
被中共官方視為眼中釘。
現在,黎智英透過奪下詹宏志的媒體光環,
用《明日報》一百五十位新聞尖兵登陸台灣市場,使得台灣媒體界山雨欲來。


NO:161_1
武曲化權  於 2003/04/22 00:59
Re:這個黎智英

期待蘋果日報
能在台灣散射出何種效益

NO:161_2
COW  於 2003/04/22 02:11
Re:這個黎智英

期待
一舉淘汰支那奴報

NO:161_3
freechinaparty  於 2003/04/22 17:36
Re:這個黎智英

我常為了看他寫的社論去買壹週刊覺得比時報週刊好多了那是其它霉體醜化它害怕競爭覺得這個人有點美式作風

NO:161_4
阿雷  於 2003/04/22 19:13
Re:這個黎智英

我是這樣覺得
如果蘋果是道道地地的中國媒體
那我就要看看本土的統派媒體要如何自處
是不是會厚顏無恥的打著本土媒體,關懷台灣的旗子來行銷?

如果他是客觀中立的純商業媒體
沒有什麼包袱
那我也希望他趕快在台灣來場歌喉戰
把這些統媒好好的幹掉

報載
回溯一九九五年香港蘋果日報以雷霆之姿出現,
不但讓對手傷痕累累、損失慘重,
卻有更多無辜被「牽拖」的小報因此不支倒地。
當時香港蘋果日報一開辦,
除了高薪挖角,最重要的就是採取降價策略,
利用低價(從「標準價」港幣五元降至兩元)加上贈送大禮,
一口氣瓜分了二十萬的讀者群,
不久更坐穩位居第二、銷售量約卅萬的寶座,
甚至直逼銷售第一的東方日報。
就在東方日報半年後跟進降價的同時,
也順勢觸動了香港報業掀起降價「割喉戰」,
甚至降到根本不敷成本一、兩元的價格。
降價大戰一週後,一些「二線報紙」
如電視日報、
香港聯合報
、快報隨即相繼宣布停刊。
黎智英一場你死我活的「毀滅戰」,
當時還讓香港報業普遍獲利大減,甚至出現虧損,既有生態完全重新洗牌。

看到五年前香港媒體死的這麼慘
如今也期待看到台灣統媒的死狀啊

內有我們謝長廷市長和我們綠色的退報運動
外有蘋果日報割喉
我看你中時聯合囂張到幾時
哈哈哈


NO:161_5
肥肥  於 2003/04/26 22:08
Re:這個黎智英

為什麼大家對蘋果是一片叫好?肥仔倒是有幾點不同見解:
1、香港人花大錢找台灣媒體人參與創辦,雖然黎肥佬行事風格,不會再介入;但是台灣蘋果則不是如此,據了解,黎肥佬從香港找來的幹部愈來愈多,從三月初至今,每個部門都派來大批高幹進駐,這與蘋果暢言,要與要辦一份不一樣的台灣蘋果的說法不一。更何況香港人不了解台灣事務,東指西指,也會常出錯。

2、台灣蘋果在社長杜念中、總編輯陳裕鑫主導,仍然大量引進香港人?看穿了,香港人根本就是不信任台灣人辦報,所以肥佬自己調來大批御林軍主導,這還不是香港人到台灣辦報,用香港人觀點主導台灣新聞走向,所為何來?這不是與當初的說法不一致嗎。
3台灣蘋果從去年九月大量招攬人才,有大批的台灣媒體人出走,所為何來?據肥仔了解,台蘋內部人事極不穩定,到目前為止已有七十餘人離職了;他們是被炒魷魚嗎?本人包打聽後查出,許多人出現「吃蘋果不適應症群」;有些人因為在台蘋陳姓台灣籍高幹主導編務與其無法配合,沒犯大錯就被摘了烏紗冒;台蘋炒人速度像噴射機,常常昨天還坐在辦公室的同事,今天已不見人影,同事之間,傳言不斷…。為什麼台灣媒體人置入香港人辦的媒體工作,就扭曲了人性、與自己當年參與運動、關懷弱勢的風格變味、走樣。

台蘋內部人事更動也常讓人跌破眼鏡;例如前幾個月把一位風評不錯的呂副總給「請﹁走;此事迄今在台蘋內部還是不敢公開談論的「白色恐怖迫害﹁神話;最近又在一天之內,把犯罪中心副編輯降調為資深記者,這名在同業間不論跑新聞、風評不錯的媒體人,在過去一、兩個月飽受降調傳聞不斷,而犯罪中心主任黃柏川也被降資深記者而香港來的總監也常對準某些特定的副總編猛k,會逢迎拍馬、常搭訕香港人的副總輯,日子就好過的不得了。台蘋在出報前,由香港人、高幹主導的人事更動,讓內部恐慌不已。許多蘋果看著報社高幹聽從香港人指令亂砍人,社內高幹一言一行巴結香港人,人心浮動,早已開始在外探路另找去處。

4、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最近台蘋的關係媒體─壹周刊,又開始要搞花樣了。壹傳媒為炒作傳媒量,居然最近想找離開蘋果的人談「為什麼要離開蘋果﹁,這簡直是高招啊!壹想利用離開的蘋果人創造壹周刊公平正義形象,真的別假了吧!



NO:161_6
阿雷  於 2003/04/27 16:08
Re:這個黎智英


謝謝肥肥
如開欄所述
我看了這些叫好文章
心中疑惑
所以貼上來給大家推推

蘋果日報的香港幹部是否以統派居多呢?
他的港版報紙的風格不知如何
這是大家十分關切的事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1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