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期待中國這匹狼?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Monkey  於 2003/04/21 17:58
何必期待中國這匹狼?

台灣的媒體十分有趣,特別是過去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獲得壟斷性利益的媒體,其報紙的「反映輿情」的功能這些年來似乎與台灣社會脫勾,不知道究竟是在反映哪門子的「輿情」,倒是很像是一個政治集團的文宣機構。

這樣的情況可以從這些媒體罔顧事實,臉不紅氣不喘的扭曲事實,甚至於公開說謊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這樣的媒體,除了本身的專業水準已是相當可疑外,連基本的新聞道德都根本不具備,若是在先進的民主國家當中只怕早已被大植眾所唾棄而倒閉,而在台灣他們偏偏還能生存下去,也不可不謂是另一種「台灣奇蹟」!

比方說,中國時報在2003年4月19日有一篇題為:「國際瞭望:美中有了暗盤嗎?」(註1),對於最近北韓對於核武問題立場軟化,暗示願意接受多邊會談乙事,語出驚人的指出:「美國媒體搞不清楚情況,亂猜一通,說北韓之所以同意會談,不外兩個原因,一是發展核武的過程產生突破不了的困難,一是看到美軍在伊拉克戰爭的軍事勝利而心生畏懼。這真是胡說八道,北韓與美國及中共舉行會談在伊拉克戰爭之前便決定」。

事實上,北韓的立場之所以軟化,並非僅是美國的媒體認為一是發展核武的過程產生突破不了的困難,一是看到美軍在伊拉克戰爭的軍事勝利而心生畏懼而已,許多其他的國際知名媒體與國際戰略專家都持相同或類似的看法,如香港「南華早報」前北京分社主任貝克(Jasper Becker)撰寫的評論文章指出,在北韓問題上,中國受到美國強大的壓力,必須勸阻北韓繼續發展核武,而中國領導人也已經得到美國布希政府的警告,在伊拉克問題解決之後,如果中國仍未能勸使北韓改變立場,美國就將把目光焦點從伊拉克轉移到北韓。(註2)。

此外,美國更在第二次波斯灣戰爭期間,一邊對伊拉克作戰,一邊並與南韓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採取軍事鎮懾圍堵的態勢相當明顯(註3)。

而中國時報對於這些眾所週知的事實棄而不顧,竟然說:「北韓與美國及中共舉行會談在伊拉克戰爭之前便決定」,假如果真如此的話,那美國又何必再多費人力與財力與南韓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這不是多此一舉,同時又破壞會談的氣氛,讓北韓有拒絕談判的理由嗎?

再者,中國時報又說:「布希一再說有希望談判解決,就是因為有了結論」,這根本是廢話一句!蓋北韓核武問題之所以布希信心滿滿的表示有希望談判解決,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美國必須植灣注於波斯灣的戰爭,口頭上不能太硬,把話說死後造成美國可能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情況;另一方面,北韓挑著波斯灣戰爭期間把核武問題搞大,趁火打劫對美國要脅的意味相當明顯,但由於其本身的經濟凋敝,根本無力與美國進行軍事對抗,布希當然認為只要透過談判即可解決,這還需要多廢心思妄加推測嗎?

至於中國時報聲稱:「錢其琛之訪問平壤與金正日作了最後決定,北京何以由袖手而改為插手,好像是與美國的敦促有關」則是更為可笑,蓋美國一再希望中國介入北韓核武危機敦促北韓坐上談判桌是確有其事,然而,事實上中國的表現並不積極,更難以讓美國滿意。

而且,從中國大陸的外交戰略分析來看,美國遭受九一一事件恐怖攻擊之後,北京當局表面上與美國一起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但是北京也同時很有技巧地繼續與華盛頓所厭惡的流氓國家友好,從事「漸進式抗美」的活動。這些行為可以視為中國受到九一一對其負面衝擊後所作的全面外交因應中的一環(註4)。而中國時報竟把中國形容為積極幫助美國的好伙伴,未免也太過於自欺欺人了!

至於最後中國時報指稱:「中共出了力,能從美方得到什麼好處?這倒真值得注意,但看伊拉克問題在聯合國安理會吵鬧時,中共立場曖昧,不難想見美中關係最近似有不尋常處。」,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謊言!

中國在伊拉克問題上不但自始自終立場從未「曖昧」過的旗幟鮮明的反對美英聯軍對伊拉克動武,甚至於在後來更十分可笑的點名日本與台灣不得對美國過份支持,儼然將台灣與日本視為自己的藩屬國一般的下命令,如果這叫「立場曖昧」的話,只怕俄、德、法三個反對美英出兵伊拉克的國家可以說是對美國的出兵「立場支持」了!

那麼,中國時報如此不惜毀壞自己公信力的目的究竟何在呢?說穿了,不過想營造出一個氛圍──「美中兩國有暗盤喔,台灣最好小心美國為了北韓核武問題出賣台灣給中國哪!」,以此來嚇唬許多搞不清楚狀況的台灣人!

只不過,這種總是藉著喊「狼來了」來嚇唬台灣人的老把戲,在招式玩老之後,究竟還能有多少作用?就讓人不能感到懷疑了,中國時報又何必總是期待中國這匹狼?
【相關新聞】
(註1)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041900049,00.html
(註2)http://tw.news.yahoo.com/2003/03/29/international/infotimes/3899882.html
(註3)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keri20030207163338
(註4)http://fnnews.yam.com/cnafn/china/news/200301/2003011818555605.html


NO:160_1
威兒乾  於 2003/04/21 18:10
Re:何必期待中國這匹狼?


猴兄:


您這句(很遺憾,對中時,聯合等報社而言,中華民國在2000年3月8日那天就已經滅亡了!)

正是重點中的重點!


NO:160_2
Monkey  於 2003/04/21 19:26
Re:何必期待中國這匹狼?

威兄:
請看看中時如何不屈不撓的找出了一堆”國際戰略專家”出來背書硬拗!

明明是美國在戰後的單邊主義霸權已經獲得各個列強的承認,中時竟然還和這些”專家”把他搞得好像美國唯中國馬首是瞻!

http://tw.news.yahoo.com/2003/04/20/international/ctnews/3942659.html

戰前卡好位 中美關係提升

  陳希林/台北報導 編按:美伊戰爭已大致結束,美英聯軍未獲聯合國授權堅持出兵,卻以區區三周成功扳倒哈珊政權,美國單邊霸權地位益獲確認。此項發展將對國際社會運作機制產生何種衝擊?北韓、伊朗乃至敘利亞是否將是下一個戰場?以及美中台三邊關係會有何變化?在戰火之外,勢必對全球產生更深遠影響。 中國時報與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針對上述眾所關切的議題,舉辦了「美伊戰後的國際新秩序」論壇,邀請該基金會特約研究員暨國研中心研究員吳東野、淡江大學美研所所長陳一新、副研究員謝福進、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鄧中堅、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劉德海、清雲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顏建發,深入進行剖析。座談會由遠景基金會執行長李英明與中國時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共同主持。以下是座談會重點。

  美伊戰事開打前台灣鮮明表態支持美國,中國雖反戰但表達得十分技巧。參與「美伊戰後的國際新秩序」論壇的學者們都指出,戰事結束後隨著東北亞局勢受到關切,國際局勢基本上是向中共傾斜的,台灣雖然沒有輸,但中共贏了。不過,台灣可以從經濟問題上著手,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上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地位。

  遠景基金會特約研究員吳東野說,美伊戰後的美、中、台三邊關係將向中國方面傾斜。戰後的美國還是強調反恐、反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等基調,北韓的核武問題可能在相當程度上需要依賴中國來協助解決。而且中共的大國外交空間加大,台灣問題相對將變成小問題。

  清雲技術學院企管系副教授顏建發也說,美伊戰爭打下來,中國佔了一個不錯的位置。中國近年來在國際政治的多邊關係上發揮了很好的角色,表現很受到肯定,已經成為國際強國。但美國與中共之間仍然潛藏著可能的衝突,布希政府的風格直接,對中國的政策也相當清楚,就是延續布希上台之後比較不妥協的作風,加上內部鷹派的意見很強,兩國之間的意見仍會相左。

  戰事結束後,美國的經濟也需要發展,有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議題上對中共施壓。此外,反恐、人權等議題也是美中之間意見歧見的焦點,美國也可能繼續指摘中國在背地助長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

  遠景基金會副研究員謝福進指出,尤其是在東北亞地區中共的戰略壓力最大。歷史上從未見過中、日兩強並存的先例,最近日本藉著北韓試射飛彈的機會發展偵察衛星的發射技術,並將與美國在夏威夷海域進行海基及陸基的飛彈攔截演習,種種事跡都令中共不安。中共尤其擔心若北韓擁有核武之後,日本也跟進,則日本的強大將令中共感到擔心。

  因此,若將眼界放回兩岸問題上,顏建發說,未來中共的政權將面臨一些內部意見衝突的尷尬場面。美伊戰後若求經濟發展,兩岸之間必須要在和平對話的基礎上才能看見經濟繁榮,但台灣的正名運動及獨立意識,以及美國持續對台軍售等事情,將刺激中國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導致北京本身的不穩定。

  北京於是處於尷尬的情況:既要和平來拚經濟,又得安撫內部鷹派份子的情緒。顏建發表示,如果北京的集體領導還不能夠完全掌握政權,則中共的不穩定情況就會持續下去。

  政大外交系教授兼主任鄧中堅認為,未來的兩岸關係中我國應該著重經濟的發展。他解釋,國際間的霸權其實是與其經濟實力相搭配的,美國如是,上個世紀八○年代也曾有人討論過日本在經濟強權之後會不會成為國際霸權。所以我國應該強調經濟的發展,在和平對話的環境中求取生存。

  他說將兩岸的三通比擬為兩個國家之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行為,他建議我國朝著與中國大陸三通的方向思考,如此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之利也可成為我國的利益,讓台美中三邊關係朝著正面方向發展。

  政大外交系教授劉德海也呼應經濟發展的重要。他指出,中共已經取得了區域內經濟上的優勢,去年成為全球獲得外資最多的國家,也是南韓對外投資的最大國家,並成為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在冷戰時期,劉德海說,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國家安全,但「經濟」已經成為後冷戰時期最重要的事項。只是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有時相衝突,例如台海兩岸的情況就是如此。不過,劉德海仍然認為,大陸未來仍是世界的經濟火車頭,在後冷戰時代經濟可以作為減少衝突的方式,這點不能忽略。

  劉德海還提醒,美、中之間的關係發展值得注意。中共對美國現在打出的是南北韓牌、俄羅斯牌,也就是利用南韓國內的反美情緒,以及俄羅斯想要在東北亞擴展勢力等兩個情勢來壓制美國。

  美國對中共打出的則是日本牌,亦即容忍北韓擁有核武,但是同時也讓日本發展自己的核子武器。而中共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日本坐大,擁有核子武器。

  他認為,中共不欲日本擁有核武,因此若美國要以武力來解決北韓發展核武的問題,則中共的底線會在「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也就是美國不越過卅八度線,但是以精準武器來打擊北韓。至於中共容忍美國攻擊北韓,就必定會以台灣問題來交換,要求減少美國對台的軍售。

  劉德海說,北韓問題的另一個解決方法是透過美國、中共等國家的主導及合作,讓北韓核武危機化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共在此區域的影響力將大大增加,對我國也不利。

  遠景基金會特約研究員陳一新也說,在北韓問題不存在的情況下,美伊戰後的台、美、中三邊關係對我國較為有利,可以盡力爭取我國需要的武器。

  但如果將北韓這個變數放進來,美國為了兩面討好,可能一直向我國推銷一些我國並不需要的武器,既可滿足軍售台灣的要求,又可向中共交代,則最後會變成美、中皆大歡喜,但台灣當了冤大頭的局面。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1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