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導彈  於 2003/05/08 14:59
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前開欄 {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回應以逾140
為熱心關心SARS問題之網友參閱貼文方便,特開此延續欄
另外下列網站值得大家參訪:
http://wiki.newzilla.org/index.php?page=SARS

NO:879_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08 17:16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5/200305080112.html
美CDC主管首次詳細評述台灣SARS疫情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七日專電)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主任葛伯汀表示,台灣防制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起初成效良好,但很不幸的,一名SARS感染者前往台灣,引發了一系列在不同環境的連鎖傳染;她認為,目前SARS在台灣的情況,對台灣來說,是「非常大規模」的狀況。

葛伯汀在一項視訊記者會中,首次詳細評述她對台灣處理SARS疫情的看法,她特別強調,SARS目前在台灣所呈現的情況是一個明顯的例證,說明如果沒有偵測和隔離的能力,疫情會很快失去掌控。

葛伯汀指出,起初台灣的SARS防疫工作非常好,控制第一回合在台灣出現的SARS疫情,但非常不幸的,一名旅行者在感染了SARS之後到了台灣,引發了一系列在不同環境的連鎖傳染。

因此台灣已經採取大規模偵測行動,追蹤連鎖傳染途徑,以及最終感染人數,但葛伯汀說,實情尚未呈現,範圍非常之大。

同時,感染最初是在醫療照顧院所開始,提供醫療照顧的人未被保護而感染SARS,然後再成為潛在傳染媒介將SARS傳染給其他人;葛伯汀指出,這是一個明顯的例證,說明如果沒有立即偵測和隔離能力,疫情會很快失去掌控。

當然,台灣有著非常良好的醫療設施和充足能力來處理公共衛生緊急狀況,但對台灣來說,目前的SARS疫情是一個「非常大的狀況」,台灣已經要求提供技術支援和其他形式的協助,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管制局都非常樂意竭盡所能來協助。

台灣政府要求某些特定方面的技術支援,包括感染管制、諮詢;葛伯汀說,美國CDC在台灣派有專家小組,並已替換人手,不停輪替新工作人員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待了一陣子的人不容易看到的。

葛伯汀說,CDC在美國已經啟動緊急作業中心,專注於協調工作,有一個由專業團隊,例如臨床醫生、實驗室小組和流行病學小組等組成的集中化協調組織,台灣也採取了非常類似的步驟。

在台灣有中央協調機制,也成立了專家小組,其中包括來自台灣和美國CDC的人員,而世界衛生組織人員已經到達台灣,也會在這方面增加參與程度,葛伯汀說,台灣運用了多重專業協調機制方式對抗SARS,這是確保「左手和右手相互知道彼此在做什麼」的方式。

此外,台灣也採取非常積極的策略來認定接觸SARS病患,以及採行隔離措施,希望能防止潛在感染者再擴散病毒。在香港和新加坡都曾這麼做,也使疫情獲得控制,顯然在台灣早期處置未能防止SARS傳染後,施行積極作為將是下一階段防疫的反應措施。

CDC有一個小組也在評估SARS在台灣擴散的問題,協助台灣政府尋找連鎖傳染如何在醫療院所外造成感染;美國CDC在台灣應當地政府要求提供技術支援,並展開實驗室作業,也協助正確診斷病人,以及SARS病人在醫院中所呈現的臨床全貌。葛伯汀表示,這是一項在進行中的工作,她相信CDC 的基本理念是,只要是對台灣政府有用、有幫助,CDC將持續提供台灣技術支援。


NO:879_2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08 18:41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healthy/news/200305/200305080109.html
提升疫力可多飲用梅醋汁檸檬汁或紅棗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八日電)SARS疫情讓口罩熱賣,但民眾仍不免對其防護功效有所疑慮。中山醫學大學健康管理學院長王進崑特別針對SARS之預防,呼籲民眾這段期間除注重衛生、少出入公共場所、隨身準備口罩外,可多飲用自行配製之梅醋汁、檸檬原汁或紅棗、黃耆及枸杞之熬湯,以調整自身免疫功能。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學中心入口從今天起特別提供上述茶湯給來院就診之民眾免費取用。王進崑也與潮港城國際美食館推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預防餐食,希望民眾於疫情流行之際能作有效之因應而免於恐慌,民眾想要自製茶湯可上網至中山醫學大學健康管理學院或附設醫院營養科網站下載,或直接至現場索取茶湯作法與菜單。

王進崑表示,近日因SARS疫情之故,坊間出現許多特別的抗疫偏方,然而未見功效前卻已出現許多中毒以及不適等反效果,其實不當的改變免疫系統,看似提高免疫力,其實可能對病變反而有助長之效果。

王進崑認為,最佳之預防方法,應適從飲食之適度調整來作努力。他希望民眾在此時期能多飲用自行配製之梅醋汁 (純發酵者)、檸檬原汁 (不加糖)或紅棗、黃耆及枸杞以5:2:1之比例加水所熬煮之茶汁。如此簡易又節省之作法對於免疫力之調整有極大之助益。

另外,如何從日常飲食來努力,王進崑也指出,這段期間他建議多採用之材料如下:一、魚,以清蒸為最佳,二、蔬果:盡量減少熱處理,三、蕈類:如香菇、金針菇等,四、芽菜類:如苜蓿芽等,五、堅果類:核桃、腰果、黑芝麻。而少採用之材料與作法為一、蛋,二、脂肪量過高之肉類 (包括豬、牛、羊、肉),三、減少油炸處理。此外,王進崑建議,民眾可多準備家居烹調備用添加之配料:一、發酵醋 (梅醋最佳),二、梅汁、梅泥,三、紅棗、黃耆、枸杞子之濃縮熬湯,三、檸檬細末(汁),四、洋蔥細末(汁),五、大蒜細末(汁)。依以上之原則,中山醫學大學特別與潮港成國際美食館推出具調整免疫功效之數種餐食,主要包括以梅子為主之梅香滑魚、南瓜為主之黃金雪蓮、以西瓜為主體之清肺大補湯、蘆薈薑絲養生盤、麥門冬魚翅煲以及百合養生雞湯。


NO:879_3
導彈  於 2003/05/08 22:33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提昇免疫力 米飯是最簡易的藥膳


【大紀元5月8日訊】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至今病原不明,如何提高免疫力已成為熱門話題。一家三代都是中醫師的嘉義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楊玲玲指出,米水抽取物已被證實可促進抗體產生,與其尋找昂貴的藥材,俯拾可見的﹁米﹂就是提高免疫力最經濟實惠的藥膳。
 你知道在台灣平凡無奇的米飯,其實就是最佳的食補素材?據﹁隨息居飲食譜﹂所記,﹁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之物,故貧人患虛證,以濃米飲代人參湯。﹂楊玲玲指出,古代皇帝和有錢的人是吃人參補身體,百姓則是吃粥補身體。男人要種田,耗體力,因此吃飯;婦女則只能喝大鍋飯剩下的米湯,但並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

 楊玲玲一家三代都與中醫有淵源,她還記得,小時後有病人因為嚴重腹瀉,來找當中醫的爺爺看病,爺爺告訴他,多喝新鮮米煮成的米湯,但不要吃粥,沒多久病就好了。

 致力推廣穀物藥膳的楊玲玲,也將這套中醫理論運用在現代醫學。多年前,她開始讓台大醫院的末期腫瘤病人每天下午喝一碗﹁米露﹂(或稱﹁米漿﹂,與豆漿做法類似,就是將新鮮米加水後,放入果汁機打成汁,並濾去殘渣),原本無法進食的病人情況明顯好轉至可以吃東西,對生活品質有相當幫助。這套另類的食補在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和台大醫院都有實驗,至今仍在持續進行。

 楊玲玲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很多人以為吃人參才能補身體,但人參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吃,身體健康的人吃人參,確實可以達到食補的效果,但若在罹病潛伏期吃,由於人參屬熱性藥材,反而可能加速病發作。

 至於冬蟲夏草,或者其他名貴藥材,楊玲玲認為,這些不是太貴,就是非台灣本地生產的,藥材來源少,以致假貨充斥市面,消費者可能花了大錢卻買到假貨。

 要提昇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楊玲玲提供五套藥膳食譜,全部是以米為基本材料。

 參考中醫治療脾胃名方﹁四君子湯﹂配成的﹁四君子粥﹂,首先將米洗乾淨,加水二杯浸泡;再將三錢黨參、三錢白朮、一錢半甘草加水二杯及沙拉油一小匙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四分之一杯水,煮至開關跳起,略冷即用漏勺漏去殘渣取其濃汁待用;再將三錢茯苓洗淨,炒乾用粉碎機打成粉待用;最後紅棗洗淨,撥開去核,最後將前述配方一併放入鍋中熬煮成粥,最後滴幾滴生薑汁,即可食用。喜用甜食者還可加入適量冰。

 不想吃粥的可製作﹁四君子飯﹂,材料與作法與﹁四君子粥﹂相同,但放入電鍋內、外鍋的水都減量為一杯。

 利用具有健胃益脾功效的小米與蓬萊米,以及有下氣止咳效果的苦杏仁,製作成﹁止咳免疫提昇玉露﹂,作法是將半杯有機蓬萊米與十公克小米洗淨,浸泡於清水中;將四十公克的苦杏仁去皮尖洗淨浸泡於清水中;先將米與小米加水放入果汁機中,打成均勻的米漿;再將苦杏仁加水放入果汁機打成杏仁漿;將煮開的四杯水,緩緩加入米漿內攪均勻,再徐徐加入杏仁漿攪拌均勻,改用小火燜煮十分鐘後,最後加入適量冰糖,即可趁熱食用。

 ﹁固本培元明目元氣露﹂則是將一兩黃耆加水六杯,放入電鍋內鍋,外鍋加水四分之三,煮至開關跳起,濾去渣,成為黃耆湯汁;次將一杯米洗淨浸泡於清水中,以果汁機加水打成乳白色,用紗網過濾;枸杞子洗淨加水放入果汁機中,打成汁,過濾後待用;最後將黃耆湯汁煮沸後,除加入米漿攪拌均勻,再加入枸杞漿汁煮至枸杞香味溢出,呈現橙色玉霧,再加入適量冰糖燜熱後食用。

 最後一道是可以止咳化痰、寧心、安神,適合一家四至六人食用的﹁銀耳百合強壯食膳﹂。首先將十公克銀耳洗淨泡於水中十分鐘,用刀去除黃色蒂頭,加二杯水放入果汁機打碎;四十公克百合挑選除去黑色或褐色不新鮮者,用水搓洗,除去表面雜質,再泡於清水中一小時後待用;二十粒大棗用水搓洗乾淨後待用;最後將打碎的銀耳、泡開軟的百合、大棗及適量冰糖一起放入燉鍋中,先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燉煮至百合熟爛為止。冬天可吃熱食,夏天更可放入冰箱作為冷飲。 (摘自中央通訊社 )


NO:879_4
kiddens  於 2003/05/09 18:26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居家隔離者若是夜貓子不正是爽到了嗎?
白天睡覺.接衛生處的電話.晚上happy........................去

最好是晚上有陸軍步兵去站哨←純屬個人想法.哈!


NO:879_5
中間選民  於 2003/05/09 22:49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請注意 目前醫生認為sars的重要觀念

最近大家每天都看到媒體不斷報導有關sars的事,駭人的字眼
與數字,多多少少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與心情。只有一台媒體(我
忘了是華視還是台視)播出台大醫院sars主治醫生的30分鐘演講,講
述的是對抗sars世界目前相關療程與正確的防疫觀念,但是有多少
人看到了這個演講呢?真正重要的媒體總是放在新聞的最角落,或
是最不重要的時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醫生最後說了對抗
sars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懂得愛人。我深信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
人心。因為病毒(微生物)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我相信收到這封信的人大多都知道我哥是醫生,而我姊夫目前人也在
大陸工作,我哥擔心大陸的醫療水準不知是否正確,所以幫我姊夫找
尋救助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轉述他數日來蒐集資料研究分析的報告:

1. sars就像流行感冒一樣,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然後產生抗體。
2. 媒體說對抗sars要增加免疫力,事實上是錯誤的,當您得到sars時,

反而是要抑制免疫力才能救您的命,目前的療程(台大醫院也
是)都是用藥物抑制免疫力的。(以下我會說明為什麼)

3. 冠狀病毒本身不會致人於死,真正致人於死的原因是它40∼50%的
突變造成人體免疫系統過度的反應激烈。也就是說因為中壯年的人
體內有很完善的免疫系統,當來了一個身體本身都沒看過的突變病
毒,免疫系統以為它是很嚴重的病毒,於是火力全開的去殺病毒,
像打戰一樣結果將體內好的細胞也一起殺死了,但此次的戰場是肺
部,而肺部的細胞是用來提供氧氣的,細胞死了無法提供氧氣,所

以人是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的。

4. 所以為何這次的病例幾乎都沒有青春期以前的小孩,小孩的免疫
系統還是很純粹的,本來就是用來接受自然界的新病毒,所以不會
把冠狀病毒視為嚴重的病毒,所以是不用擔心孩童會被傳染的。
5. 現在病例中,發病之後拖的越久的人,就會痊癒產生抗體,因為免疫
系統發現不對,開始調整成正確的。


臨床病程如下:

1. 潛伏期:2∼7天
2. 發病初期:0∼3.5天發燒(38度以上),體溫高高低低,身體疲倦
3. 中期:5∼7天咳嗽出現
4. 後期:7天以後會有喘,胸悶,呼吸不順,若進入這階段死亡率很高


實驗室資料:

1. 白血球正常或偏低,若白血球中的淋巴球偏低,低於20%。
2. 血小板偏低,低於10萬。
3. 肝功能got,gpt,大於100。cpk上升。
4. 發炎指數上升crp大於正常的5倍。

恐懼來自於不瞭解,多洗手真的比戴口罩還重要,每天回家後第1件事,
不要攤在沙發上,馬上去洗澡(最好連頭一起洗),把有可能附著在身上
的病毒洗去。
祝 平安健康!


NO:879_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0 00:34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healthy/news/200305/200305090412.html
衛生署:SARS流行期間 早晚各量一次體溫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九日電)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讓不少人為體溫變化而緊張不已。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今天指出,SARS流行期間最好每天早晚各量一次體溫,一般在攝氏三十六點五度至三十七度都是正常的,而且生活中很多動作可能造成體溫短暫變化,不需要一發燒就以為得了SARS。

什麼是正常體溫?李龍騰說,一般體溫在三十六點五度至三十七度間,但是量口溫前,如果喝了熱水,體溫會比較高;剛運動完,因為身體發汗、缺水,體溫可能高達三十七點五度至三十八度;如果身體補充水分不足、不能排汗、過度疲勞,也可能讓體溫升高。

一天之中,不同時間的體溫也會變化。清晨體溫比較低;傍晚體溫稍微高一點;下班後壓力解除,腎上腺分泌減少,氣溫降低,體溫又會比較低。

至於如何量正確的體溫?李龍騰建議,從戶外活動後至戶內,應該休息五分鐘以上再量。他提醒,生病不要不敢看病,也不需要一發燒就怕染SARS,因為這可能只是感冒。

目前常用的體溫計可分成紅外線額溫槍、耳溫槍、水銀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四種,不同體溫計、測量身體不同部位所反映的體溫不同,發燒標準也不同。

「腋溫」在三十七度以上列為發燒;「口溫」的發燒定義是三十七點五以上;「肛溫」和「耳溫」的發燒定義則是三十八度以上,但不同廠牌的耳溫槍,測得的結果可能略有差異。另外,李龍騰指出,很多人怕染病,就特別補充營養,事實上這段時間需要調節免疫力,而不是增加免疫力。


NO:879_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0 15:00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healthy/news/200305/200305100127.html
發燒不等於SARS 從症狀區別流行感冒與SARS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十日電)台灣民眾現在對發燒相當敏感,體溫一變化,血壓也跟著上升。但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提醒,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腸病毒、登革熱和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都會造成體溫上升,不一定就是SARS,人的體溫一天之中會短暫變化,要注意的是,發燒時一定要戴口罩儘快就醫。

衛生署整理出五種經常造成發燒現象的疾病,其中流行性感冒和SARS的症狀最像,兩者發燒程度都可能高於攝氏三十八度,流行性感冒會造成頭痛、關節酸痛、咳嗽和發高燒;SARS也會出現發燒、咳嗽、頭痛等症狀,可能喉嚨痛、肌肉酸痛,最明顯的差異是會感到呼吸困難。

至於普通感冒則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出現三十七點五度以上的發燒症狀,多數會打噴嚏和鼻塞。

腸病毒患者約百分之九十五會發燒達三十八度以上,最常見的症狀是咽喉痛,而且喉嚨會出現小水泡。

登革熱則會出現二段式發燒症狀:前三天發燒,退一天又燒。而且伴隨皮疹,患者會感到後眼窩痛或頭痛,四肢酸痛。

至於什麼是正常體溫?李龍騰說,一般體溫在三十六點五度至三十七度間,但是量口溫前,如果喝了熱水,體溫會比較高;剛運動完,因為身體發汗、缺水,體溫可能高達三十七點五度至三十八度;如果身體補充水分不足、不能排汗、過度疲勞,也可能讓體溫升高。

一天之中,不同時間的體溫也會變化。清晨體溫比較低;傍晚體溫稍微高一點;下班後壓力解除,腎上腺分泌減少,氣溫降低,體溫又會比較低。

至於如何量正確的體溫?李龍騰建議,從戶外活動後至戶內,應該休息五分鐘以上再量。他提醒,生病不要不敢看病,也不需要一發燒就怕染SARS,因為這可能只是感冒。

目前常用的體溫計可分成紅外線額溫槍、耳溫槍、水銀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等四種,不同體溫計、測量身體不同部位所反映的體溫不同,發燒標準也不同。

台北市衛生局指出,若以紅外線額溫槍測量,大人額溫在攝氏三十七點五度以上、小孩在三十八度以上列為發燒;水銀體溫計的腋溫和電子體溫計測得三十七度以上是發燒;水銀體溫計的口溫發燒的定義是三十七點五度以上;水銀體溫計的口溫和耳溫槍對發燒的定義則是三十八度以上。

不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程仁宏指出,消基會義工在進行「密閉式公共場所為民眾測量體溫狀況」調查時發現,不同廠牌的耳溫槍和額溫槍在同一時間、量同一人的體溫時,測量結果不同,部分溫差高達五度,其中公共場所常用的紅外線額溫槍,測量差異最明顯。衛生局建議,紅外線額溫槍的使用者應該依照說明書的操作程序,每天標定一次,才能確保額溫槍的準確度。使用耳溫槍則要將耳朵往後拉,使耳道成一直線,才能測出正確體溫,但耳溫槍的槍套量完一個人就要丟棄,而且探頭若有耳垢或灰塵等異物,也可能影響測量的正確性。


NO:879_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1 10:20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healthy/news/200305/200305100243.html
日專家指醫療人員戴頭套有助防SARS擴大感染

(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十日專電)日本國際醫療中心部長岡慎一在厚生勞動省舉辦的SARS研修會中指出,比較加拿大多倫多醫院和越南醫院的SARS醫療人員裝備之後發現,越南的醫療人員比加拿大的多戴了一樣「頭套」,因此有效地防止了院內感染。

日本厚生勞動省於九日集合全國傳染病指定醫療機構的相關負責人,針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進行研討。國立國際醫療中心愛滋治療研究開發中心臨床研究開發部長岡慎一比較了加拿大和越南在防止SARS感染擴大對策上的不同。

岡慎一指出,儘管加拿大的醫療水準在越南之上,加拿大卻無法有效防止SARS的感染擴大,主要原因在於醫療人員的裝備。兩地的醫療人員都戴了口罩、防護眼鏡、隔離衣、手套等,但是越南醫療人員則多戴了頭套,使頭髮沒有曝露在外。岡慎一表示,多倫多醫院的醫療人員之所以造成家屬等的感染擴大,就是因為患者的飛沫附著在醫療人員的頭髮上而傳出去的,這應該是醫院內感染防治對策上的缺失。


NO:879_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2 15:06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city/news/200305/200305120051.html
不敢搭公車捷運 上班族興起自駕共乘制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台北十二日電)公車、捷運被認為是SARS的危險傳染途徑,部份台北市通勤族近來興起一股「自駕共乘」風,也就是自行開車接送三、四個離家不遠、順路或沒車的同事上下班。他們表示,公車、捷運人那麼多,被傳染可能都不知道。搭同事的車既方便,萬一有人發病也能追蹤傳染源,安全得多。

位在信義計劃區的中國石油公司,就有不少員工開始執行這種「自駕共乘」制。家住木柵的張小姐不會開車,老公卻在台北車站附近上班,兩人不順路,只好搭捷運上下班。但從四月底開始,幾位住在文山區的同事便約好,由一位有車的同事固定接送她及其它二人,行經基隆路再順路接一人上班,下班則沿路「放人」。

任職某外商保險公司經理、家住天母的吳先生則是另外一例。由於幾位同事都住在天母,又都不敢再搭捷運、公車,他和另一位香港籍同事從五月初便輪流開車,接送同住天母的同事到位在行天宮附近的公司上班,下班也是如此,還常一起先吃晚飯再回家。

張小姐表示,看到幾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例都搭過捷運,心裡實在發毛。疫情擴大了兩個多星期,台北捷運公司卻直到昨天才強制旅客戴口罩,反應實在慢半拍。所以,她和公司同事們才想出這個點子,既安全、方便又舒服。即使搭捷運終於要戴口罩,但車上太擠,還是不安全,所以她們的共乘制「還會實施一陣子再說」。

吳先生的理由和張小姐幾乎一樣。他說,民眾戴口罩「該戴的時候不戴、不必戴的時候卻猛戴」。像是捷運,他就想不透為什麼要拖到昨天才強制旅客戴口罩,但走在路上明明可以不用戴,卻又人口一罩,所以「捷運公司就這樣平白損失三個客人啦」。他說,搭公車或捷運,被傳染了都不知道。搭同事的車既可躲避傳染,萬一有人發病也能追蹤傳染源,安全得多。而且一起搭車,上班前共謀應付老闆的對策,下班後一起吃飯輕鬆一下,增進同事情誼,一舉兩得。


NO:879_10
過客  於 2003/05/12 17:18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SARS冠狀病毒寫真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4/23/xinsrc_91a3be6c0d494bf7bcc142a25d731ce7.jpg

資料來源: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4/23/content_846098.htm


NO:879_11
司佳  於 2003/05/12 17:58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假如我是第一次來到這個網站,或者雖然我已經來了一段日子,但可能某一欄的標題是我不曾注意過的,而當我看到標題後面的(1)的時候,我很自然的就會認為這是〔這個標題的第一欄〕,一定是開欄者預定未來要有連續下去的〔第二欄〕.

我不會想到(1)是第二欄.∼我就是這麼笨的死腦子,看到(1),就認定是〔第一欄〕!


NO:879_12
導彈  於 2003/05/12 22:54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統派畢竟是統派
親民黨出招啦?
========================================
張昭雄:中國科學院將捐台灣一千劑檢驗試劑
MD5D7007.CAP [MM] 台灣 兩岸
05/12/03 22:44:10

張昭雄:中國科學院將捐台灣一千劑檢驗試劑
︵中央社記者方旭台北十二日電︶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
今天表示,繼WHO捐贈台灣檢驗試劑後,據他了解,中
國科學院也答應捐贈台灣一千劑試劑,以檢驗SARS病患
;此外,由於廣東已有使用SARS痊癒病患血清而成功治
癒案例,未來政府與學界應可繼續從血清製成免疫球蛋
白的方法,研發試劑與疫苗。



NO:879_1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4 11:59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udn.com/NEWS/OPINION/X1/1323004.shtml
全民戰疫》用紫外線消毒「室內」

高克培/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任、陽明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蔡瑞瑩/陽明大學醫工所副教授(台北市)

冠狀病毒引起的SARS疫情,在國內方興未艾,短時間內似乎不會停止。台北市政府已經著手在台北市各分區、街頭巷尾大量噴灑消毒水,這對疫情的控制必然有些幫助。但是我們知道,病毒離開生物體之後、一旦沾汙環境,若在陰暗、潮濕處可以存活較久,而在乾燥以及日光或紫外線照射下則容易死亡,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SARS的患者都是在密閉的空間內受到感染。因此,也應該加強消毒的地方是在「室內」。

對於諸如教室(特別是已有病例發生的教室)、戲(劇)院、公車(站)、火車(站)、捷運車(站)、公司賣場等等人潮密集之封閉空間,白天,為避免人群直接曝露於紫外線下,建議可以附有高劑量紫外線殺菌功能之空氣循環清淨器,去除空氣中懸浮之病原;而於夜間、無人進出使用時,則建議以紫外線燈(市面有售)照射,以去除沾附於物體表面上病原之毒性,所費不多卻必然有益。

至於,家庭已有成員發病者,每間房間更該單獨輪番加以照射。紫外線用於消毒、滅菌之處理,於醫療、食品等領域,已行之有年。一般醫療器材之滅菌劑量,大約是以三十瓦之紫外線殺菌燈在三十公分距離,照射三十分鐘為之。

目前對於SARS病毒對紫外線之耐受性,尚未見確切之研究報導,相關單位若能對此加以研究,儘速提出確效之劑量建議,相信對SARS疫情之控制,應可有所助益。

【2003/05/14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X1/1322993.shtml
全民戰疫》堵住社區感染的機會

蕭樑基/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台北市)
印筱娟/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控護士(台北市)

在現階段我們假設冠狀病毒為SARS感染源,在未有有效治療藥物及疫苗施打的情況下,控制或減少社區感染僅能以阻止傳播途徑為唯一方法。目前已知冠狀病毒於患者肺部分泌物及糞便都能找到,所以傳播途徑可推論為飛沫及糞便兩種。或許我們可採取以下幾個方式加以防堵:

為阻止飛沫傳播,配戴口罩為防堵的最佳方式,但就現階段而言,強制全民戴上口罩十天並找出所有可能發病群加以隔離,在執行面確實有困難,但我們可以用指標案例出現的區域為區隔標準,並配合以區域消毒以逐步縮小影響範圍。

居家隔離未出現症狀者,也應立即處理糞便傳播的問題。居家隔離地區為人口稠密之集合住宅或社區,則所有抽水馬桶水箱中應置放清潔消毒劑。所有公共場所(如:學校、營區、大型百貨商場等)也建議在抽水馬桶水箱中置放清潔消毒劑以徹底杜絕糞便感染。如廁後應立即以清潔劑洗手。

在出現可能病例且經實驗確認為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地區,應由政府公報為「較有可能感染區域」,呼籲民眾減少前往該地區進行非必要之探訪及活動。若該地區患者十天隔離期滿而未有新增疑似病例,則公告排除之。此外,政府也應清點該區總人數並發放每人外科手術口罩(最好一人十枚,供每日替換直到隔離期滿)。

在「較有可能感染區域」進行動物管理。在該區域內,有飼主之動物應留置宅內,禁止在居家外之活動;而未有人飼養之流浪動物應驅離該地區。此地區也應徹底消毒清除各種病媒,如:蟑螂、老鼠等。

隔離期間所有廢棄回收應由專人或環保處專人處理,與SARS患者有密切接觸且未出現感染症狀的居家隔離者,隔離第三天起,應強制採樣送實驗室檢驗,若結果為冠狀病毒抗原或DNA檢測為陽性者,應帶往醫院隔離,與其接觸者也應配合進行隔離。

為落實居家隔離,政府提供二十四小時專線提供被隔離民眾各項民生物資。以上措施僅適用於住宅區之社區感染防治,若發生大型社區感染或商業區感染,則須採用更嚴厲之措施防治之。

希望以上之建議能為降低社區感染帶來一點有用之處,雖然這些措施並不能百分之百阻止傳播,但多一分努力,便少一分危險,讓台灣更快恢復正常生活。

【2003/05/14 聯合報】


NO:879_14
過客  於 2003/05/14 12:02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WHO:落實三大措施切斷傳播鏈即可控制SARS
中央社
2003-5-14 11:25


(中央社記者劉得倉台北十四日電)世界衛生組織(WHO )表示,SARS主要是藉由面對面密切接觸傳播,所以只要切斷傳播鏈即可有效控制此一疾病,但必須落實三大措施:個案偵測、病患隔離和接觸者追蹤(找出所有接觸者並進行每日健康狀況確認與居家隔離),即可有效減少其他民眾暴露於已感染者的機會。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從新加坡的經驗顯示,當地病患從發病到隔離時間,已經從流行早期的平均三天,降低到上週的一點四天,大幅減少感染者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毒暴露於他人的時間,使得疫情有效獲得控制。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必須採取三大措施並落實,包括個案偵測、病患隔離和接觸者的追蹤,切斷面對面密切接觸的傳播鏈,才能有效控制SARS疫情。


NO:879_15
過客  於 2003/05/14 13:44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專家說工業用溫度計不適合測量體溫
中央社
2003-5-14 12:08


(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十四日專電)新加坡標準、生產力與創新局提醒消費者說,不是每一種溫度計都適合用來測量體溫。一些價格高昂的工業用溫度計測量出來的體溫可能和真實的體溫相差攝氏三度,可能延誤了醫治時效。


根據標準、生產力與創新局對不同種類的溫度計進行測試的結果顯示,價格比較便宜的口腔體溫計,其實是最準確的,誤差只有攝氏加零點一度或減零點一度。而價格數十新元至一百多新元額頭掃描體溫計,和耳朵體溫計,反而沒有這麼準確,會出現零點二度的誤差。

自從新加坡爆發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溫度計成為搶手貨。有些工業用的溫度計售價在二百新元(一百一十四美元)到三千新元之間。一些商家卻認為,這類溫度計可以測量出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度數作為賣點,來銷售這些溫度計。

標準、生產力與創新局表示,實際上,這一類的溫度計真正的用途是用來測量牆壁、機器表面等的溫度。它測量體溫可能和真實的體溫相差攝氏三度,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體溫可能是三十九度,工業用的溫度計卻顯示他的體溫只有三十六度,他不但因此順利通過體溫檢測,也因此延誤了醫治。

標準、生產力與創新局品質評定司總經理張南光表示,體溫計是用來看一個人有沒有發燒,因此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體溫顯示三十七度時,你要真正的是三十七度。

他建議消費者購買溫度計時,要注意包裝上的準確度說明,一般可以接受的零點一度至零點二度的誤差。

他說,一些耳朵體溫計必須連同保護套一起用,不使用保護套,或者保護套損壞或骯髒了,也會出現多達攝氏減三點二度的誤差。

新加坡藥劑師協會主席黃明麗醫生指出,保護套可用來保護耳朵體溫計的紅外線儀器免受損壞,以免影響測量的準確度。

她說,體溫計在身體不同的部位進行體溫測試,體溫會稍微不同。攝氏幾度才算發燒的標準也不同。為了方便統一進行大規模的體溫檢測,新加坡衛生部建議的是攝氏三十七點五度。 

她建議,準確的使用體溫計也很重要。例如耳朵體溫計,紅外線必須對準耳膜和下丘腦(hypthalamus),但人們的耳道是彎曲的,成人使用時需要向上,然後向後拉直;兒童使用時,耳朵則需要向下,然後拉直。因此使用它必須有人幫忙量,自己無法使用。

她說,只要輕輕拉就可以了,不用將體溫計硬塞入耳朵裡。


NO:879_16
導彈  於 2003/05/14 22:07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日本將提供台灣SARS醫療物資
PF5R2707.CAP [MF] 台灣
05/14/03 21:34:23
日本將提供台灣SARS醫療物資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十四日專電)中華民國駐日代
表羅福全今天指出,日本厚生大臣坂口力日前向代表處
表達,將考慮對台灣提供有關「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的醫療物資。



NO:879_17
谷神  於 2003/05/15 04:08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正確選擇口罩
不同口罩對於粒狀有害物濾除效率比較圖

NO:879_18
台龍  於 2003/05/15 04:44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SARS防護口罩與預防措施http://www.bamboo.hc.edu.tw/information/sars/masks.html

NO:879_19
台灣心  於 2003/05/15 10:29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05/15/03 10:18:33
柯氏條件標準實驗證實冠狀病毒為SARS元兇
(中央社巴黎十四日法新電)荷蘭研究人員說,他們已
經完成柯氏條件標準實驗程序下最後三項實驗室試驗,
證實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確實是由冠狀病毒
引起。



NO:879_20
台灣心  於 2003/05/15 11:03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德國科學家:找到SARS「罩門」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德國科學家13日宣布已找到SARS病毒「罩門」,並發現美國輝瑞藥廠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感冒鼻噴劑AG7088,只要稍加改良,數個月內,即可用來對付SARS的冠狀病毒。

以盧比克大學研究員席根菲德為首的德國科學家發現,冠狀病毒弱點在蛋白酉每(protease),即病毒複製關鍵,如果病毒無法複製,即無法引發疾病,席根梅菲認為這就是病毒的罩門。

研究人員找出這種重要蛋白酉每晶體結構,這是研發藥物的重大突破,發現SARS蛋白酉每和引起感冒的鼻病毒類似,而輝瑞研發的AG7088鼻病毒蛋白酉每抑制劑,已進入最後臨床試驗階段,證明對人體無害。

只是鼻病毒和SARS病毒雖類似,但並非完全一樣,因此AG7088還需經修改,才能用來對付SARS,抑制病毒變強、進而影響人體其他細胞。

席根菲德強調,AG7088只是抑制劑,目前並無藥物可治癒SARS,真正治療SARS藥物尚需數年時間研發,但這項發現可做為SARS治療藥物的起點。

【2003/05/15 民生報】


NO:879_2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6 10:57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healthy/news/200305/200305150302.html
亞洲週刊呼籲華人改變生活惡習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十五日電)針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肆虐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新加坡等地,亞洲週刊今天發表致讀者書,呼籲華人改變傳統惡習。

它指出,「一場非典之役,使大中華世界都在沈思:是否生活方式上有一些不能忽視的陋習,必須洗心革面糾正,才能走出SARS的死亡陰影?」

接著,它表示,華人髒亂文化背後,是一個自私自利、缺乏公德心、缺乏公民意識的社會。舉例說,香港和新加坡一些屋村都曾出現「高空擲物」,從幾十層樓上把廢物或舊電視機丟下來,讓行人步步驚魂;中國大陸一些農民專門把馬路上的下水道鐵蓋取走,蒐集起來賣錢,不管路人是否會掉下去死掉。

它認為,日本和南韓的清潔衛生觀念深入民心,把公眾地方弄髒,人人恥與為伍;正是這種文化的無形力量,掃走一切的髒亂與脫序。這值得華人學習。

致讀者書也表示,華人社會還有一些與公德無關的陋習。中國人喜歡圍桌共食,眾筷齊發,分享佳餚之餘,其實也在交流口水。這樣的飲食文化暗藏殺機,但數千來中華民族似乎甘之如飴,分享家人與好友的唾液而不自覺。最後,它指出,「壞事變好事。也許只有死亡,才能喚醒一個民族,才能改變一桌宴席的吃法」。


NO:879_22
台灣心  於 2003/05/17 20:44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談免疫與薩斯-從法輪功修煉說起

作者﹕何邁

作為一位病理醫生,職業的責任使我非常關注“薩斯”(SARS,全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由于專業習慣,我一直在收集有關“薩斯”的病理資料。目前的資料顯示冠狀病毒可能与“薩斯”的發病有關[注1],嚴重的“薩斯”患者的主要病理改變表現在嚴重的彌漫性的肺泡損害[1-4](見圖一),在臨床上表現的呼吸功能衰竭及影像都類似于“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這里我想從法輪功修煉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 法輪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這是對付病毒的最佳武器
如果冠狀病毒真的是“薩斯”的致病原因,那么要想徹底地治愈它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現代醫學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對付病毒的治療手段,對付病毒不象對付細菌那樣有抗生素,病毒种類繁多,基因又易重組或突變,給預防和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在臨床上所用的治療SARS的抗病毒藥“利巴韋林”的作用也不明顯,SARS病毒的傳播途徑也不明了,非常無奈地,對付SARS的主要手段目前還是靠隔离。其實對付病毒,“預防仍是最好的醫藥”,而絕不應該是如此被動地隔离,因為如果不了解致病原因和傳播途徑,是非常難以有效隔离的。我們從研究中也看到了,SARS的致病病毒的傳播途徑不止一种[注2],在這种情況下,不容易有效隔离,同時,隔离也易造成人心恐慌, 社會“未病先亂”等不良心理社會效應。所以,對付病毒,不管是目前,還是過去或將來,最重要最有效的還是在于人體自身的免疫力。

在中國和其它國家的許多研究都顯示气功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法輪功的修煉對于免疫力的改善尤其顯著。例如,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貝勒醫學院的封莉莉等人研究了法輪功修煉者免疫細胞的基因表達狀況[5]。和正常健康人相比,他們發現法輪功學員的嗜中性白血球的功能以及基因表達有著非常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為:一方面功能增強,如吞噬和殺傷細菌的功能增強,和免疫力有關的基因表達增加,如防御素及干擾素等,防御素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抗愛滋病毒的小分子,而干擾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病毒等微生物的細胞因子;另一方面,免疫細胞新陳代謝卻下降,而且壽命延長。

二. 法輪功修煉對人體免疫系統的“雙向調節”,既消滅病原又保護机體

現代醫學發現許多疾病并不是由入侵的病原直接造成的,而是由机體針對病原的免疫反應過度導致的机體損害造成的,比如在病毒性肝炎的發病中,肝細胞并不是被病毒所損傷,而是被抗病毒的免疫細胞所傷害。從現有的知識出發,可以推斷患者机體對入侵病原的反應在“薩斯”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強烈的炎症反應損害了患者的肺部組織使呼吸功能受到傷害。這一點從激素為目前的主要治療藥物就可以看出,因為激素一般是用來抑制炎症反應的,同時又有免疫抑制作用。呼吸机則為那些呼吸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提供被動的外在的呼吸支持。

英國醫學周刊《柳葉刀》雜志報導了香港醫界人士關于的七十五名成年SARS病患的治療結果。他們發現許多SARS患者肺部受到的損害惡化,但這并非病毒复制造成,而是人體免疫系統在努力對抗病毒的同時“宿主反應過度活躍的結果”。 “病情惡化到呼吸衰竭或許与病毒复制失控無關,而實際上可能是由免疫病理反應造成的。”[6]

免疫反應就象一柄雙刃劍,太弱或激活太慢則免疫力不足,太強或太久會導致炎症反應引起嚴重的自我損傷 -- 對机體的損傷。SARS很可能也是這樣。不僅如此,對SARS病人的實驗室檢驗發現重症病人的免疫細胞數量下降,因此臨床上可以看到SARS患者的二重感染[7]。所以,在SARS患者身上表現出免疫功能“紊亂”,該高的時候不高,該低的時候也不低。

這里我就要談到法輪功修煉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另一個好處,更為神奇的好處 -- 讓免疫力該高的高,該低的低 -- 這樣既消滅病原又保護机體,是一种“雙向調節”。与不修煉的人的免疫細胞比較,封莉莉等人發現當病原入侵時,法輪功修煉者的免疫細胞更快,更強地被激活去消滅病原,表現出更強的免疫力;當病原被消滅后,修煉者的免疫細胞則被快速排除,而不會傷害自身(見圖2)。他們所作的基因研究發現法輪功修煉者的免疫細胞中抗細胞死亡基因的下調控促成了炎症細胞的迅速清除。由法輪功修煉引起的机體調控是一种陰陽調和的平衡,從而使得免疫系統的“雙刃劍”的特性得到糾正,也就是說免疫力可以上升而不會有副作用[5,8]。這在SARS的防治上更顯重要。

三 SARS的后遺症?

最后,這里還想提醒一點,SARS的發病時間還不算長,我們對其所知不多,到底如何嚴重都還不确定,比如死亡率等,這就帶來許多問題,例如,痊愈的患者是否會再度感染?痊愈的SARS患者會不會有后遺症?從病理的角度,彌漫性的肺泡損害后机體的修复必然導致肺纖維化而喪失呼吸功能,這在現代醫學中是不可逆轉的。患者將終身受害。而法輪功對這些病人呼吸功能的康复,必是能起良好作用的。為什么這么肯定? 因為從人們修煉法輪功的實踐中我們看到了在現代醫學認為不可逆轉的病理或生理過程被扭轉,比如肝硬化的改善甚至痊愈,絕經后婦女重來例假,等等。

現代醫學主要針對致病原進行治療,而法輪功修煉則是全面平衡地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二者可以互為補充。所以,僅從病理及免疫的角度,我們就可以看出法輪功修煉對防治SARS大有益處。而且,基于同樣的道理,對于許許多多其它的疾病,象前面提到的肝炎(順便提一句,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攜帶者在中國大陸就有一億以上,乙型肝炎被發現可能為SARS疾病進展到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6],也就是說, 乙肝患者染上SARS病毒后會使病情更嚴重,這點在中國就特別危險)及肝炎后肝硬化等,修煉法輪功會有很好的效果,這從在中國大陸,北美及台灣所作的法輪功祛病健身效果調查都可以看出來。

到目前為止,SARS仍是一种我們所知不多的嚴重疾病,以上我談了法輪功修煉可在SARS的防治中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對那些關心自己和他人健康的人,不妨去了解一下法輪功。

[注1] 加拿大醫學界發現僅四成的病人體內可找到冠狀病毒。
[注2] 香港醫學界發現淘大花園爆發SARS疫情,已歸因于污水排放系統出問題,這起事件助長了SARS病毒會經由水傳播,或存活物體表面的懮懼[6]。

參考文獻

1 Pathology of SARS 2003 Hong Kong:www.eelab.com
2 A Cluster of Cas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Hong Kong. Tsang KW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rch 31, 2003. www.nejm.org
3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Drostein C et al., April 10, 2003. www.nejm.org
4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Ksiazek TG et al., April 10, 2003. www.nejm.org
5在基因水平上研究嗜中性白血球的基因表達變化提示精神修煉在多方面調控基因表達。封莉莉 等 [正見网]
6英國醫學周刊《柳葉刀》雜志网路版5月8日
及Clinical Progression and Viral Load In a Community Outbreak Of Coronavirus-associated SARS Pneumonia - A Prospective Study. Peiris JSM et al. May 9, 2003
http://image.thelancet.com/extras/03art4432web.pdf
7.SARS臨床診治現狀 中國醫學論壇報 April 29, 2003
8自身免疫病和免疫主觀認知模型。 封莉莉 [明慧网]


NO:879_2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9 12:17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healthy/news/200305/200305190066.html
SARS傳染方式有變異 應注意發燒及腹瀉症狀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九日電)三軍總醫院邱姓病 患疑似死於SARS,生前症狀是腹瀉及微燒,不像SARS, 最初未隔離治療,結果波及數十人隔離觀察。衛生署疾 病管制局長蘇益仁指出,由於SARS病毒的傳播方式已有 變異,各院醫師不能再死守著發燒、咳嗽等傳統的SARS 症狀定義,一發覺有異,應提高警覺。

蘇益仁指出,台灣及香港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臨床發病分析顯示,百分之百的患者都會發燒,只有年紀大、長期臥床、免疫抑制、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人、心肺疾病、慢性腎臟病變,會有發燒不明顯的情形。

蘇益仁說,發燒症狀還是有效的SARS診斷依據,當 病人燒到攝氏三十七點五度,就要特別小心,像高雄長庚醫院就收治一位輕微發燒的腎臟病患,後來才知道患者是SARS病人。

另外,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SARS病人會腹瀉,有人 則是糞便稀便,這也顯示,SARS病毒可能有些變異,導 致不同症狀,或是改變傳染途徑 。 疾病管制局和台大醫院都推測,可能SARS病毒外膜 冠狀尖刺上的E2蛋白結構略有變異,雖然都是SARS病毒 ,有的會侵犯肺臟造成肺炎,產生咳嗽、呼吸窘迫等呼 吸道症狀,有的則會合併腸胃道,造成腹瀉症狀,這意 謂著SARS不但會飛沫傳染,也可能有糞口傳染途徑。


NO:879_2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9 19:50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332885.shtml
疑為大陸首例SARS病患 找到了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3/05/19
被懷疑是大陸第一個SARS患者的廣東野味餐廳廚師黃杏初已找到,他身體情況很好,也配合廣東醫療調查小組的全身複檢。黃杏初表示,他並未失蹤,不願接受採訪,避免干擾家人生活。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大陸首例SARS患者黃杏初病癒出院後,成了媒體追訪目標,但他卻「失蹤」,連廣東醫療部門也找不到他。

廣東南方都市報的記者前天找到黃杏初,並作簡短電話訪問。黃杏初說,他知道很多人都在找他,但他並未失蹤,只是不願接受採訪。由於自己被稱為SARS患者,害怕自己及家人受到歧視。黃杏初一直懷疑是否真的得到SARS,廣東省的疾控中心調查組已對他做了複查,過幾天結果出來就知道了。他現在最希望的就是生活不要被外界打擾,他需要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廣東河源疾控中心副主任傅愛鋒則澄清,該中心從未說黃杏初是大陸第一例SARS病患,在黃杏初之前可能也有人染病,但那時並未有「非典」這一說法,大家也未注意。至於找到黃杏初是否有醫學價值,也很難說。

廣東省衛生廳一名負責人表示,黃杏初這個名字很陌生,衛生廳對佛山和河源誰是第一個報告病例也不清楚,衛生廳沒有掌握廣東的第一病例,也沒有對黃杏初採取任何措施。他說,如果黃杏初是第一病例就好了。

黃杏初的主治醫生、廣州軍區總醫院呼吸科醫師歐陽說,他並不知道黃杏初是否是大陸首例「非典」患者;如果黃杏初是首例患者,應該會在傳染病學界引起關注。


NO:879_25
導彈  於 2003/05/21 21:03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中國專家聲稱蚊蠅可能是傳播SARS潛在威脅
MM5M6604.CAP
05/21/03 20:47:35
中國專家聲稱蚊蠅可能是傳播SARS潛在威脅
(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大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
究所副所長袁志明研究員表示﹐政府除了防止SARS疫情
擴散外,特別在夏季即將來臨之際﹐應該做好環境清潔
工作,尤其是滅蚊滅蠅的工作。
=================================================
若此事當真
那中國死於SARS人數恐怕是數以萬計!絕不只二三百個!

看樣子,防蚊劑恐怕會比鳳梨,綠豆更吃香囉!


NO:879_26
谷神  於 2003/05/22 04:04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以下SARSの臨床検体を採取し、既知の異型肺炎の病原体感染を除外する。 (1)
病原体検索用の検体;咽頭拭い液、血清、尿、(便)
(2) 一般検査項目;CBC, CPK, ALT, AST, BUN、電解質、CRPは必須
(3) 血液培養
(4) 状況に応じて、気管支肺胞洗浄液

參考資料

ALT,


What does the test result mean?
Very high levels of ALT (more than 10 times the highest normal level)
are usually due to acute hepatitis, often due to a virus infection.
In acute hepatitis, ALT levels usually stay high for about 1–2 months,
but can take as long as 3–6 months to come back to normal.

ALT levels are usually not as high in chronic hepatitis, often less
than 4 times the highest normal level: in this case, ALT levels often
vary between normal and slightly increased, so doctors typically will
order the test frequently to see if there is a pattern. In some liver
diseases, especially when the bile ducts are blocked, when a person
has cirrhosis, and when other types of liver cancer are present,
ALT may be close to normal levels.

In most cases, test results are reported as numerical values rather
than as high or low, positive or negative, or normal.
In these instances,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reference range
for the particular test. However, reference ranges may vary by the
patients age, sex, as well as the instrumentation or kit used to
perform the test. To learn more about reference ranges, please
see the article, Reference Ranges and What They Mean. To learn
the reference range for your test, consult your doctor or laboratorian.

[Back to top]

Is there anything else I should know?
A shot or injection of medicine into the muscle tissue, or strenuous
exercise, may increase ALT levels.

Many drugs may raise ALT levels by causing liver damage in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of patients taking the drug. This is true of both prescription
drugs and some “natural” health products. If your doctor finds that
you have a high ALT, tell him or her about all the drugs and health
products you are taking.

AST


An increase in AST levels may indicate:

acute hemolytic anemia
acute pancreatitis
acute renal failure
hepatic (liver) cirrhosis
hepatic (liver) necrosis (tissue death)
hepatitis
infection mononucleosis
liver cancer
multiple trauma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attack)
primary muscle disease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recen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or angioplasty
recent convulsion
recent surgery
severe deep burn
skeletal muscle trauma

CRP

Journal Report
01/28/2003

CRP improves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in metabolic syndrome


DALLAS, Jan. 28 – In wome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blood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can help predict cardiovascular risk, researchers reported today in 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RP is an indicator of inflammation. High levels of CRP have been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heart attack, stroke, and type 2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is the clustering of three or more of five conditions: abdominal obesity,
high triglycerides, low levels of “good” HDL cholesterol,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igh glucose (blood sugar). It i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rdiovascular risk.

In the study, Harvard researchers examined data from 14,719 healthy participants enrolled in
the ongoing Women’s Health Study (WHS), which began in late 1992. They excluded women
receiving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or who had diabetes.

Among the women, 3,597 had metabolic syndrome when they entered the WHS study.

After eight years of follow-up, the age-adjusted rate for heart attacks, strokes, operations
to restore blood flow to the heart,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or those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RP levels above 3.0 milligrams per Liter (mg/L) was 5.9 per 1,000
people per year. For those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but CRP levels less than 3.0 mg/L,
the event rate was 3.4.

An analysis of the wome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showed that those with the highest CRP
levels (greater than 3.0 mg/L) were 2.1 times more likely to have a cardiovascular event
than those with the lowest CRP levels (less than 1.0 mg/L).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CRP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ealthy individuals.
Now we have evidence that CRP also does a very good job of distinguishing lower, moderate,
and higher risk, even among people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says lead author Paul M.
Ridker, M.D., a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Harvard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t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 Boston.

Although his team studied only women, “we believe these data are likely true for men because
other studies have linked CRP to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he says.

These results also add evidence to the hypotheses that inflamm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e also notes that “we don’t yet have evidence that lowering CRP will necessarily lower
cardiovascular risk. Studies evaluating this idea are only now starting.”

Lifestyle changes such as a heart-healthy diet, regular exercise, weight loss and stopping
smoking can reduce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Ridker’s results support the new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linical use of CRP testing, which are published in the same issue
of Circulation, says Thomas A. Pearson, M.D., Ph.D., co-chair of the writing group that
crafted the new recommendations. “These recommendations suggest that CRP testing should
be limited to those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risk, such as wome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at hs-CRP testing is an optional tool to further define their coronary risk.

“Dr. Ridker’s result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s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events in women,” Pearson adds.

Co-authors are Julie E. Buring, M.D.; Nancy R. Cook, M.D.; and Nader Rifai, M.D.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partly by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NR03 – 1006 (Circ/Ridker)



NO:879_27
谷神  於 2003/05/22 04:05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沒有電解質分析儀的醫院
能成為sars的專責醫院嗎?
Electrolytes

The tests for blood electrolytes measure certain essential elements and chemical
substances that are required for basic body functions. Typically the test measures
the levels of sodium, potassium, chloride, and bicarbonate in the body. In addition,
certain other related substances in the blood are often measured along with the
electrolytes, such as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creatinine, and glucose. Sometimes
this entire group of tests is referred to as blood chemistries, electrolytes, or
just lytes. Taken all together, these substances determine how the liquid parts
of the blood behave as a chemical solution.

Like most blood tests, the skin is cleaned with alcohol first, then a needle is
inserted into a vein and blood is drawn off into specific tubes. These are sent
to a laboratory and processed by analytic machines.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electrolyte tests can be known
within minutes. For example, in an emergency, the blood sample is processed right
away. When done as a routine test, however, the samples are evaluated in batches
so results may not be available for 3 to 6 hours or, if the samples are shipped to
a central location for processing, the next day.


Chemistry analyzer
Sodium is the major mineral element in the blood and body fluids, and it plays a major
role in regulating the amount of water throughout the body. Its passage in and out of
cells through pores called ion channels is essential for many body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signals in the brain and muscles. Low sodium levels in
children may be caused by severe diarrhea or vomiting that remove sodium-rich body fluid.
High sodium levels may occur with dehydration in which water loss is disporportionately
greater than sodium loss. Low sodium levels in the blood can result in brain swelling as
water moves into the brain cells; high blood sodium levels can result in the brain
shrinking as water moves out of brain cells into the blood. Because of these changes,
very high or very low blood sodium levels can make kids confused, weak, and lethargic
and may result in seizures.

Chloride is an element in the blood and body fluid that functions like sodium to maintain
fluid balance. Table salt is composed of a combination of sodium and chloride.
Disporportionate loss of chloride can lead to the bodys environment becoming more acidic.
Measuring a sample

Potassium is the major electrolyte inside cells. Its passage in and out of cells is essential
to regulate heart contractions. High potassium levels can be dangerous and may result in
abnormal heart rhythms. Low potassium levels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dangerous abnormal
heartbeat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muscle weakness.

Bicarbonate is a measure of the alkalinity of of the bodys tissues. The bicarbonate
content of the body is delicately balanced by the kidneys and also by the lungs.
Its job is to prevent the bodys environment from getting too acidic or too basic
(that is, having too little acid or too much alkali).
#############################################
Other Substances Measured With Electrolytes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is a measure of how well the kidneys are working.
Urea is a nitrogen-containing waste product created in the body through the
metabolism and breakdown of protein. If the kidneys are not working properly,
the levels of BUN will build up in the blood. Dehydration and excessive
bleeding can also elevate the BUN content of blood. Malnutrit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low BUN values.

Creatinine is a compound created by the breakdown of muscle protein. Creatinine
is measured to determine kidney function, and the kidneys filter and excrete
creatinine. If they are not functioning properly, creatinine can build up in
the bloodstream. Kidney failure may result from high creatinine levels. Both
dehydration and muscle damage from trauma can raise creatinine levels. Compar
ing BUN and creatinine helps to locate the reason for kidney dysfunction.
Measuring glucose

Glucose is a simple sugar that is released into the body during digestion as
the cells main source of energy. When the body metabolizes glucose, energy
to fuel essential body functions is produced. Blood glucose is tightly
regulated in the body by two hormones called insulin and glucagon. Insulin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glucose available to the bodys cells, and glucagon
causes the bodys stores of glucose - called glycogen - to break down,
releasing glucose into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children may be high
if they have diabetes or are attempting to fight off severe infections.
Low blood glucose levels - or hypoglycemia - can occur if a child has
liver damage or is malnourished.



NO:879_2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23 11:47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http://news.yam.com/cna/healthy/news/200305/200305230026.html
搭飛機SARS零感染破功 航空業雪上加霜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二日專電)醫學衛生界認為搭飛機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機率幾乎是零,但最近這項零感染的紀錄已被打破,而且一破就是十六個確認感染病例,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建議各航空公司對旅客進行嚴格的檢查控制。

先前國際醫學衛生界曾表示,由於飛機空氣調節快速,因此搭飛機感染SARS的機率極低,低到幾乎是零。不過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已證實,目前全球共有十六個SARS病例被確認是在飛機上感染的,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強調,只有與患病乘客座位十分靠近的人或者有近距離接觸的人,才有機會被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表示,至目前為止,全球共有三十五個飛機航班上出現過旅客在飛行途中疑似遭感染,而最後只有四個航班被確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目前有十六人被確認在這四個航班上遭感染SARS。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這十六名被感染者中,十四人是與SARS患者比鄰而坐的乘客,另外兩人是空服員。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並不是像大家擔心的那樣,一旦飛機上有了一個SARS病患,全體乘客就會被感染。據目前病例顯示,只有與患病乘客座位十分靠近的人或者有近距離接觸的人,才會在飛機上被感染。而且已知的飛機感染病例都來自已經出現了明顯症狀的乘客,例如出汗和咳嗽。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透露,四個發生感染病例的航班中,一班是三月十六日從香港飛往北京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第一一二號班機,至少有九人在這個航班上被感染,而據說實際數字可能多出至少一倍。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正在追蹤調查這個航班的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說,在世衛組織三月二十三日通知各航空公司嚴格控管旅客後,即未再發生機上感染案例。在航空業一片蕭條聲中,機上零感染破功的消息傳出,對航空業者不啻雪上加霜。包括華航在內部份飛行美國|東南亞航線的航空公司,最近已被迫推出暑期「割喉價」,華航從洛杉磯飛台北、高雄、香港的往返機票,及舊金山至台北、高雄、曼谷、馬尼拉、新加坡、吉隆坡的往返機票,稅前都僅四百五十美元;紐約到這些東南亞城市的特定班機來回票,也只要價五百二十美元。這與過去暑期動輒飆漲到千元的情況,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NO:879_29
谷神  於 2003/05/24 02:52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Rapid Test Developed That Identifie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NO:879_30
導彈  於 2003/05/24 14:49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果子狸成SARS可疑禍首 廣東嚴禁獵捕買賣
MM5F1004.CAP *
05/24/03 14:12:38
果子狸成SARS可疑禍首 廣東嚴禁獵捕買賣
(中央社廣州二十四日法新電)廣東省今天對科學家發
現可能是引發全球SARS疫情的罪魁禍首果子狸,發布全
面通緝令,禁止買賣獵捕這種瀕臨絕種的動物。




NO:879_31
導彈  於 2003/05/25 20:32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SARS病毒 可存於蝙蝠,猴,蛇身上

毒性堅強的SARS病毒到底來自何方?香港專家日前鎖定果子狸,不過中國農業部研究顯示,蝙蝠、猴子、和蛇的體內,也存在冠狀病毒基因,而且基因序列和人類SARS病毒,完全一致。中國農業部專家,對五十九種動物樣本進行研究,發現SARS冠狀病毒,可能存在於蝙蝠、猴、果子狸、蛇等多種野生動物體內。專家再從六隻果子狸標本,分離到三株SARS病毒,並對其中一株進行基因全序列排定,結果顯示它和人類SARS病毒的同源性,超過百分之九十九。另外,專家對十名販賣野生動物的人進行檢測,發現其中五人體內已經有SARS病毒抗體,不過卻沒有出現任何SARS症狀,這也顯示在人畜之間傳染的,不像現在在人類間相互傳染的病毒那麼強,因此研究人員懷疑,SARS病毒從野生動物傳染開後,會逐漸產生變化,以致對人類更具致命性。當然也有些業者不以為然。盡管研究顯示,廣東早期的SARS患者,超過三成都從事野味處理工作,當局也下達禁售令,但在廣東賣的照賣,吃的照吃,只不過一切盡量地下化。業者奉行住商合一,和各種野生動物共頂一片天,對死貓視而不見,這樣的生活環境,真叫人不發病也難。(民視新聞蔡佳玲、何月華編譯)

NO:879_32
導彈  於 2003/05/25 21:28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主題 : 為什麼SARS會蔓延
作者 : mjcwrl

因為你們使用太多容易揮發的有機溶劑(像工業酒精)做為消毒劑的緣故﹗

不象細菌﹐病毒一出體外就像普通的金屬結晶一樣﹐沒有生命力了。酒精雖然會把細胞脫水乾燥﹐可是對病毒的峭膜並沒有很有力的迫壞力﹐反而幫助RNA病毒的傳遞﹐RNA在體外環境下比較不穩定﹐可是酒精卻是一個保存基鹽很好的溶劑﹐可以幫助SARS病毒存較長的活性﹐等待下一個宿主﹐而且RNA 病毒通常比較輕﹐容易隨風飄﹐酒精又容易揮發﹐會讓SARS病毒更容易飛來飛去﹐因為醫院的人員容易因此而呼吸入病毒。我覺得就是台灣、大陸、香港的消毒的方法錯誤﹐所以這些地方SARS那麼久都沒法控制﹐特別是台灣的醫院內會一直互相感染。

請有SARS 感染的各醫院的人員務必注意﹐一定要儘量避免使用太多的酒精和甲醇消毒。可能是因為台灣的醫療人員過度恐慌﹐使用過多的工業酒精﹐所以院內感染的情況特別嚴重。

請你們務必注意。

Dr. Lin 在英國

2003-05-23 01:46:33


NO:879_33
導彈  於 2003/05/25 21:29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作者 : mjcwrl

今天來講一下要怎樣安撫醫院內的工作人員﹗因為我最近看新聞說很多醫護人員想離職﹐想必是心理害怕的緣故。我認為政府不應該用壓抑和處罰政策來強迫醫護人員﹐這樣只會降低他們的工作效率。

病毒讓人害怕是因為肉眼看不到﹐甚至用普通顯微鏡也沒法看到﹐所以﹐當醫院或某個組織單位有人感染SARS﹐其他的工作人員心理會覺得很不安﹐覺得身邊週圍都是病毒粒子在飄﹐久而久之﹐即使沒有被感染﹐也會受到很大的心理驚嚇。

其實病毒還是一種物質﹐現代科學的技術發達﹐可以測出它的存在。防疫的人員﹐應該每天在用紫外燈和專用病毒皂清理環境之後﹐使用濾紙有系統的塗摸牆角﹐桌面﹐椅子…。然後把濾紙浸泡在蒸餾水或生理鹽水中﹐然後做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NA 自動複製技術)去檢查環境有沒有被病毒粒子污染。有的話就改進防疫方法﹐再重複消毒﹐直到環境沒有污染為止﹐每天公佈環境測試的結果給醫院的人員﹐安撫他們對工作環境的信心。因為PCR是一個很敏感的技術﹐假如PCR的環境測試沒有污染的話﹐其他人員就大可以安心作﹐不必害怕。它比人的眼鼻要敏感數千倍。

SARS在病毒界中﹐並不是一個很危險的病毒﹐它的名聲是因為人們對它的無知。但是在科學進步的今天﹐雖然我們不懂它﹐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去抗疫﹐不要輕易被它打敗了。

Dr W-R Lin (a neurovirologist), 于英國
[email protected]


NO:879_34
導彈  於 2003/05/25 21:36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作者 : mjcwrl
===========================================
>▼ 引述《km》的文章 :
SARS病毒在酒精中根本就不可能生存,死亡的病毒對任何生物都沒有影響。
===========================================
像瘋牛症(BSE﹐ CJD)的prion 或者老人痴獃症的老人斑amyloid 在攝氏一百度水煮沸加熱都不會改變它的結構和活性。很多細胞的膜和病毒外殼的蛋白都是很結實的生化結構﹐酒精泡一下不會因此而變性的。

是細菌的話﹐某些蛋白去了活性﹐它就死了。可是病毒在體外本來就是死的﹐只要附著宿主的化學物質還存在活性﹐它就可以有感染力。
酒精對細菌很有效﹐可是對病毒的效果實在不大苟同。

2003-05-23 21:10:19


NO:879_35
導彈  於 2003/05/25 21:41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作者 : dd
2003-05-23 21:20:55

sars病毒隱藏話機話筒內可存活十天以上.很可能.和平醫院護士長接電話比一般護士更多電話量.隱藏話機話筒內sars病毒侵蝕護士長機率高達100%因為在隔離期間大家用到同一隻電話筒與親友聯絡的機會加大.話機話筒內隱藏之sars病毒就會在這最靠近嘴巴時後講話而感染..而話機話筒內隱藏之sars病毒如果沒拆卸整隻話筒再透過顯微鏡是無法看到sars病毒的真面目...依照此理若感染到sars病毒的洗衣工用過醫院櫃台電話則護理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去使用這台電話機的話其話筒內sars病毒足以感染十位護士與醫師..如果你有做到醫院之市話維修你就知道我在說甚麼ㄌ...如若感染到sars病毒的洗衣工用過醫院公共電話那麼肯定更加快傳染人數....因為醫院禁用大哥大所有聯絡大家都用..同一隻市內電話..同一隻公用電話..打電話與親人聯系更加快速度之感染...在全世界所有人還在思考sars病毒如何如此快速傳染時....巧合的事有一家台北市某知名醫院送交一家通訊維修店維修醫院使用之市內話機在顯微鏡下重大發現..為ㄌ保護自己看到摸到sars病毒不被隔離所以不能告訴紀者與新聞工作媒體才不會一堆人又因此被隔離14天.因為這條件政府歸定屬A級隔離病患..就不能做生意...已自行隔離ㄌ希望大家如果有認識的醫師或護士記的告訴他們希望我這小小發現能對醫院護士醫師...與全國百姓有所幫助..叫sars病毒無法躲藏.....台灣人民加油


NO:879_36
導彈  於 2003/05/25 21:45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作者 : mjcwrl

是在香港爆發第二次的社區感染時發現的。那時台灣還沒有和平事件﹐所以可能你沒有注意到﹕他們很驚訝完全沒有見過面﹐又沒有使用中央空調﹐居然也有傳染。所以就開始消毒把手、按鈕甚至廢水的排泄管更是禍首(有個洗腎的SARS病患)。後來香港一直又消毒﹐還是繼續有些感染。

不知道是我的錯覺還是。。。台灣的醫護人員SARS的死亡率似乎比普通民眾的得病高。但是醫院又是拼命消毒的地方﹐醫護人員都是有勤快洗手的好習慣﹐怎麼會如此﹖因此我懷疑可能是不當的消毒造成的。

我雖然只做過二級病毒﹐可是教我的病毒學家曾經有特別交代我不能光用酒精消毒。要我去購買特別的病毒皂。才知道原來病毒皂還有很多分級的。

本來我是最不嘮叨的人﹐很少發表大論。可是看台灣的SARS越來越嚴重﹐忽然覺得很 不放心。所以特別跑來提醒你們一下。假如你們早知道了﹐就當我羅嗦好了吧﹗我沒有辦法進入台灣的醫療網路﹐所以請你們代為轉達。

Dr W-R Lin 于英國。
2003-05-24 02:09:34


NO:879_37
導彈  於 2003/05/25 21:52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作者 : mjcwrl

我覺得很難過。台灣疾管局的人好像不是很懂得疾病控制﹐他們不是很熟悉衛生防疫法則(從新聞中得知)﹕

(1) 護衣的分級不熟悉﹐邱還錯誤的示範 (沒有包住臉和眼)﹐沒有去感染的噴灑示範﹐就把防護衣穿出隔離病毒區。

(2) 不懂得感染源的分級﹐一直使用0-2級的防護法則在SARS (3-4 級的感染源)。我先前有一直提醒要用負壓室﹐最近有改善了。

(3) 不懂得運用台大發展的PCR 去檢驗環境污染﹐安定人心。

(4) 推廣錯誤的消毒液

(5) 錯誤的人員調配﹕危險度高的病毒﹐接觸的人都要有特別訓練﹐越少越好。儘量用機器手臂代替人工去處理病毒﹐而且減少針管的使用﹐可是我卻聽他們老叫志願者去當義工。

希望他們能夠儘量改善這些﹐因為會危害到醫護人員的安全﹐又是非常不人道的。
2003-05-24 02:51:26


NO:879_38
導彈  於 2003/05/25 21:58
Re:SARS病症狀、傳播、預防和治療 (1)

作者 : mjcwrl

普通專業病毒藥廠做的去病毒活性(disinfection)的溶液至少會包括兩種成份﹕

(1) Detergent -把膜去脂化﹐在病毒的保護外膜穿洞﹐所以(2)可以作用。

(2) RNAase 或DNAase - 把病毒的核酸解離

既然SARS 是RNA 病毒﹐你們購買的時候應該注意是RNAase 型的病毒皂(普通也用于HIV)。不然自己做也是可以的﹐RNAase 算蠻便宜的化學品﹐像Sigma那些大型藥廠都會有。就是別光用酒精噴灑就對了。

這樣羅嗦﹐是為了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希望你們一定要注意。
2003-05-25 19:20:32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10&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