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局勢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王哥 於 2003/04/10 15:33 | |
世界新局勢 | |
美伊戰爭開打到現在.可說是已經接近結束.不管伊拉克再用什麼最後絕招.我看大概 也無法改變失敗的結局! 美伊戰爭中.英美聯軍.陸海空精銳盡出.聲勢浩大.伊拉克也誓言全力消滅入侵敵人. 難怪最近中國大陸.流傳這麼笑話.中國人在取笑美國.發射那麼多的導彈.投 嗚呼哀哉.中國人.愛隨地吐痰.咳嗽噴涕不掩口.這種老毛病.還挺妙用!難怪中國人如 美伊戰爭中.美國打的如此軟綿綿.很值得來探討.到底是什麼原因.我認為理由如下: 1)反戰聲浪.促使美國不得不儘量降低戰爭死傷人數. 美伊戰爭結束.美國如何牽引世界新局勢? 美國應該在戰後重建伊拉克時. 過去很多極權國家.最喜歡用解放解放 美國應該真正解放這種惡霸統治國家.讓那些苦哈哈的人民獲得解放! 尤其是對喜歡動不動就夢想統一臨國的惡霸國家.美國更應具體行動.讓那些惡霸國家的 讓那些惡霸國家.徹底覺醒. 美國未來應該將美伊戰爭的價值.導入這種世界新局勢! |
William(楓葉國) 於 2003/04/10 16:24 | |
Re:世界新局勢 | |
是次美英聯軍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膚淺的反戰人仕總是喊著美國是為了石油,但這場戰爭背後的政治意義其實更值得深究。 這場戰爭是美國重整中東的政治秩序的一個重要的步驟。而且還給阿拉伯世界帶出下列訊息。 1) 任何阿拉伯國家跟美國公開搞對抗,同時又給其餘兩個被列為邪惡軸心的國家的一個嚴厲警告,殺雞儆候之用意至為明顯。尤其是那些涉嫌包庇恐怖主義的國家。
|
內幕 於 2003/04/10 17:37 | |
Re:世界新局勢 | |
基地組織雖然消聲匿跡,但很有可能透過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或印度-巴基斯坦衝突來趁機興風作浪,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4/10 17:42 | |
Re:世界新局勢 | |
William(楓葉國) 的確!從開戰開始一路觀察到現在,反戰人仕所持之理由過於膚淺、表面,並無深入瞭解及掌握住美國在911事件後的動態。 |
王哥 於 2003/04/10 22:14 | |
Re:世界新局勢 | |
海珊倒了.伊拉克人民在街頭.隨著海珊銅像的倒垮.高興歡呼! 此景另人感同身受! 一個獨裁專制統治者的消失.是多麼不容易.伊拉克在世界新局勢的注目下. 台灣過去在先進先賢不怕死.不怕關.以及台灣多數人民堅持民主.在不斷的爭取下. 在世界新局勢下.希望中國人民也能覺醒.不要附和大中國專制政權的傳統意識. |
William(楓葉國) 於 2003/04/11 11:10 | |
Re:世界新局勢 | |
意見補充 海珊的銅像在巴格達倒下之時的電視畫面確實相當震撼,阿拉伯的傳媒,中共的傳媒對這些「獨裁政權倒下」的消息如何處理實為世人的焦點所在。 阿拉伯世界的人民對於這樣的畫面當然心裡不好受。一向在阿拉伯世界被視為敢於跟美帝對抗的英雄海珊竟然如此不堪一擊,而且以前的宣傳全是謊言。第二是被視為「侵略者」的美英聯軍竟然給同是阿拉伯弟兄的巴格達市民夾道歡迎,而且還搖身一變成為解放者的仁義之師,這不是很大的諷刺嗎? 近幾天美國的各大媒體都重覆播放著這個震撼性的畫面,這個畫面其實還有一套不便宣之於口的政治潛台詞,那就是: 你們這幫阿拉伯人是爛泥,看,你們的阿拉伯人只管欺壓自己人,對海珊這種獨裁暴君就是無可奈何;海珊向你們的阿拉伯弟兄發動侵略戰爭,你們就是沒有團結的本事去對付他。看,現在的伊拉克人民,也是得靠老子的槍砲才能使你們逃出海珊的魔掌。你們笨得連推倒一個銅像也要老子的幫忙,你們這班化外之民註定要給老子賤視。所以也別怪老子(白種人)看不起你們。 海珊的銅像在巴格達倒下的電視畫面的震撼性比羅馬尼亞的前獨裁者壽西斯古給自己人民槍斃的畫面有過之而無不及。相信世界上謹餘的獨裁政權看到這樣的畫面會很汗顏,因為他們都不知道美帝會在那天把矛頭指向他們。尤其是給小布希點了名的邪惡軸心國,現在有如坐針氈之感。 |
William(楓葉國) 於 2003/04/11 11:17 | |
Re:世界新局勢 | |
美國應該在戰後重建伊拉克時. 同時讓其他極權統治的國家人民.知道解放的真正意義! 老實說,對將來的伊拉克我也不會有太大期望,因為阿拉伯人的劣根性是改不了的。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08 23:24 | |
Re:世界新局勢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5/200305080492.html 美國家安全顧問萊思感謝台灣人民援助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劉坤原華盛頓八日專電)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思昨晚在一項演說中,對台灣人民在伊拉克戰爭中,對伊拉克提供人道援助,特別表示感謝。 美國亞洲學會昨晚舉行年度募款餐會,邀請目前正在華府訪問的新加坡總理吳作棟,以主要演講人身份在現場演說。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思在應邀致詞時,對這次聯軍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中,獲得新加坡、日本、菲律賓、泰國、南韓及澳洲的支持,表達謝意。萊思也在致詞中特別感謝台灣人民對伊拉克提供人道援助。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程建人也出席這項餐會。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游錫堃日前已代表政府捐贈一億五千萬台幣,協助伊拉克戰後重建。萊思在致詞中所提到的感謝亞洲國家名單中,並未包括中國。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14 13:52 | |
Re:世界新局勢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5/200305140066.html 德總理否認美與德法鬧僵和法俄成立軸心聯盟 (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十四日專電)德國總理施若德表示,德國沒有和法國、俄羅斯成立任何「軸心國聯盟」;而且美國和德、法之間的關係雖然還可改進,但並沒有達到出現危機的地步。 談到俄羅斯的加盟,施若德說,歷史的教訓是,沒有俄羅斯的參與,歐洲不能建立完整的國際和平體制。 他說:「我們並沒有成立任何左派、右翼或者中間的軸心國聯盟。我們討論的只是如何和俄羅斯建立策略的關係,以便維持長久的和平繁榮。」 在談到和東南亞的關係時,他指出,身為歐盟最大經濟體的德國,有意和東南亞國家協會建立更緊密的雙邊貿易關係。希望這種關係能夠取得比多哈回合世界貿易談判更大的成績。 他表示,為了加強彼此之間的經貿合作,東協與歐盟的跨區域貿易談判機制將在二千零四年正式成立。 他指出,歐盟擴大後的外貿,加上東協十國的外貿,總量可能接近世界貿易總量一半。而今日德國和東協的貿易往來,也明顯多於德國和北美之間的貿易。 他表示,德國想達到的目標不僅是雙邊的關稅減免,也要訂立一致的技術標準,訂立清楚的國際投資條例,也希望服務業市場能進一步開發。他昨天下午和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會談後,曾告訴媒體說,儘管德國必須和歐盟一體推動世界貿易組織的多哈回合多邊自貿談判,卻也在尋找「其它可能的途徑」,探討和本區域國家建立雙邊自貿關係的可能性。 |
王哥 於 2003/05/14 15:09 | |
Re:世界新局勢 | |
Luke-Skywalker 兄的回應貼文~~很棒~ 篇篇值得品嚐細讀! 推~推~推~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5/23 12:08 | |
Re:世界新局勢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5/200305230086.html 聯合國解除伊拉克制裁英美入主伊拉克合法化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十五成員國二十二日以十四票贊成、一票缺席,通過解除對伊拉克經濟制裁決議案,並賦予英美兩國特權管理伊拉克和伊拉克誘人的石油工業,但伊拉克的阿拉伯鄰邦頗不以為然,認為這使得英美侵佔伊拉克石油財富的計劃變得合法化。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解除伊拉克制裁案決議文指出,做為伊拉克「佔領國」當局的英美兩國,將可掌控伊拉克和伊拉克的石油財富,「直到一個國際認可且具有代表性的政府成立為止」。 不過,美國也作了若干讓步,同意聯合國在參與組建伊拉克新政府過程中扮演更大的角色,包括提升聯合國派駐伊拉克的特使地位,以及將會討論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重返伊拉克的問題,但決議文中並未提及何時。 此外,美國也同意安理會可以在為期十二個月的過渡期內檢討決議案的執行,作為考慮是否採取進一步必要措施的依據。也出席安理會表決會議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表示,這項決議為國際社會重建伊拉克提供了法律依據。 曾反對英美入侵伊拉克的法、德、俄三國,也投下了贊成票。法國外長德維勒班稍早在與德、俄外長同時出席的巴黎記者會上表示,三國決定投下贊成票,是因為這項決議「打開了聯合國在伊拉克戰後重建遊戲中扮演主角的道路」。但德維勒班並未提及三國廠商在伊拉克戰後重建遊戲中扮演的角色。 決議文內容包括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的「石油換取糧食」人道計劃將在半年內逐步取消,以及聯合國控制伊拉克石油收入的權利交給英美兩國;但在逐步取消「石油換取糧食」計劃期間,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有權決定伊拉克人民亟需的重建工程合同。這些合同有許多與俄羅斯廠商有關。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解除伊拉克制裁決議案後,由於市場預期伊拉克石油即將恢復出口,國際油價立即下滑,倫敦布侖特原油價格下跌二十四美分,成為每桶二十五點九七美元。伊拉克石油出口原佔全球石油出口百分之四,但自三月中旬英美開打以來,伊拉克即停止出口。 聯合國西方外交人士也表示,伊拉克北部凱庫克石油至土耳其南部地中海哲罕轉運站出口的石油,目前已存積了約八百三十萬桶石油,可望在一、兩週內就恢復出口,國際油價也勢將進一步下挫。 油價下挫,對產油國不利。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早有傳言指出,英美強佔伊拉克及掌控伊拉克石油的目的,在遂行戰略經濟「陰謀」,試圖藉大量出口伊拉克石油以打壓油價,進而瓦解油國組織控制世界油價的力量。 對伊拉克的阿拉伯鄰邦而言,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為主的海灣合作理事會六國,以及敘利亞、約旦與黎巴嫩等,英美對伊拉克戰爭已對阿拉伯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例如投資人撤資、取消投資計劃,以及出口與觀光收入銳減等,如今英美入主中東油源的企圖藉聯合國合法化後,前景更堪憂。 據安卡拉阿拉伯經濟分析家胡萊嘉表示,阿拉伯國家最不滿的是,英美改變中東地區的戰略經濟目標旨在為自己打算,包括在伊拉克戰後的重建工程計劃上,估計費用五百億美元,相當伊拉克的國民生產總額,都由美國依據自己的戰略利益策劃,交由美國包商分配,並與其他西方支持者分享,完全未顧及地主國家。 沙國駐安卡拉外交官維杰蒂也指出,聯合國決議案賦予美國特權管理伊拉克及伊拉克的石油,卻未能明確限制美國管理伊拉克的期限,顯示美國將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達到自己的目標,想一個人獨吞伊拉克大餅,包括將伊拉克石油出口提升到每天六百萬桶,不但大幅壓低油價,而且絕大多數直接出口到美國。儘管在現實與機會主義的趨使下,仍有許多國家試圖討好美國,希望能分得一杯羹。但胡萊嘉與維杰蒂均表示,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解除對伊拉克經濟制裁決議案,使得英美強國侵佔伊拉克石油財富的計劃變得合法化,勢弱的阿拉伯國家無為能力,唯有協助伊拉克人民謀求二度「解放」,使「佔領軍」儘快撤出,以維護阿拉伯利益的完整。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