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思量的一個網路現象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joelin 於 2003/03/25 12:01 | |
值得思量的一個網路現象 | |
這幾日上中國論壇晃晃 發現美伊戰爭後 中國憤青指桑罵槐威脅台灣的貼子非常少 以中國憤青的腦容量而言 不可能短期內有這麼長足的改進 是以推測中國政府該對各論壇網管下過禁令 看來中國對台灣的心理戰手段層次又升級了 心防一向是台灣人最弱的一環 熱情好善也一向是台灣人的秉性 小小觀察提出 希望有助台灣人的敵我觀念 台灣當此時期 內有殭屍復辟一搏 外有中國狼子野心 凡屬敵我分別動靜 還是以究竟為上 到目前為止 中國人對中東情勢發表意見 涉及全球問題的不多 而涉及亞太政治格局的更少 一般而言這種情況應該說有點反常 這樣可以提出兩點分析: 第一 中國人非常重視這次美軍的表現 技術人員在分析和考察美軍的戰術表現以求取一個技術層面的參考數據 為自己下一階段發展目標設定一個明確的標準 第二 中國民間人士正在企圖通過對戰爭的關注 建設自己對美國的戰爭心理 中國人已經明顯缺乏對美強硬交涉的心理準備 而這次中國人狂熱的對美伊戰爭發表關注 就是企圖用這種戰爭來重新建設信心 技術人員的分析與總結 暫時掠過不論(軍版應該有類似角度的文章 更加專業和有見地) 僅僅對居民的戰爭心理再建設進行分析 這一次中國人明確的對美國精確打擊以及人道主義援助表現出興趣 大量對應見解湧現 說明了中國人繼越南戰爭之後 將戰爭的政治應用進行了提高 中國人正在總結戰爭中如何利用人道主義和對方的技術優勢 來營造輿論攻勢和政治籌碼
|
joelin 於 2003/03/25 20:16 | |
Re:值得思量的一個網路現象 | |
現在的戰爭形勢正在一個新的調整期 在這個調整期出現了一些歇斯底里的價值觀 例如極端的恐懼傷亡對人道主義的過度追求 就是在這個社會秩序和科學技術互相調整適應過程中的產物 這種產物並不新鮮 在坦克,金屬兵器,箭頭,打磨制石器被發明並優先運用的過程中 都出現過這種對戰爭的過度期待心理 越南人曾經利用上一次的戰爭形勢和戰爭心理的錯位期 進行了一次漂亮的顛覆 將核武器時代的地區戰爭進行了一次完美的闡述 這一次 [新聞媒體的透明性]這一個在越戰時期就存在的因素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而人道主義考慮這一個新的影響因素則代替了大國的權謀地位 成為了新的戰爭影響因素 這種行為的正當性問題先不在此討論(戰爭是不計較手段的) 應當檢討的是是否有必要在未來的戰爭中修正和加強心理建設方向 我們目前的戰略對手是一個泥足巨人型態的國家體 本身來說存在了太多的差異和不協調 基本上我們將會面對一個更多傾向於詐術而非實力為主的敵人 敵人在戰爭開始之前和戰爭中這兩個階段的唯一機會就是極力尋找我方戰爭心理的薄弱點 配合自己實力的現狀 採取壓倒性的打擊來迫降我國 那麼 軍事上中國必然更多的必須立足於突然襲擊和遮段性的宣傳誘導 如果我方將戰爭心理過多寄託於盟邦支援和軍事技術裝備的消耗 那就是對方會極度運用的弱點 固然在攻勢戰爭中採用人體盾牌來製造人道災難來配合宣傳戰在目前說來還屬於一種組織技術難度較大的行動(加上中國人一向口是心非的膽小) 基本個人認為還不足以構成直接的影響 但是如果我國對於戰爭目的和戰爭形式存在有不明白的空白區 那麼就會產生不良後果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在敵攻我防的階段 我國軍民務必將戰爭的戰略戰役目標貫徹始終 我們不是在追求安全的戰爭 更不是在追求人道的戰爭 我們追求的是生存的戰爭 所以必須放棄傷亡的絕對安全數字(常規手段下我方不可能遭到足以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傷亡) 我方不僅僅追求交換比 而是追求打斷敵人進攻節奏 破壞其攻擊行動在時間計劃的配合和技術器材運用上的連續性 讓中國製造既成事實的野心破產 無論在這一階段我方遭到何種突襲 損失了什麼規模的兵力和技術裝備 只要對方攻擊行動出現了斷裂 那麼我方的損失是有其最終價值的 反之 如果對方確保了攻擊行動的連續和完整 我方無論保存了何種程度的兵力,技術器材,甚至民間的財力物力 都是毫無價值的 所以在戰爭最初階段 我方唯有不計較損失只關注戰果 特別是對敵方關鍵性技術器材的攻擊效果 中國的遠程載具和空中兵器(及相關設備設施) 一旦遭到重大殺傷 則台灣就取得這一階段的勝利 而在戰爭下一個階段 也就是對中國殘餘技術兵器和軍隊進行打擊並摧毀其菁華經濟貿易區域的迫降階段 這一時期 中國必定會使用人到危機做為盾牌 而我國的盟友在這個階段將承擔主要的打擊力量角色 不過這並不意味我方可以從此下臺一鞠躬 我國存在的必要性就要承擔戰爭延續者的角色 不可以忘記的是______我們的盟友並不僅僅釋出於友誼和熱情投入戰爭 更重要的是台灣代表他們自身在亞洲的根本利益 並且在與中國的衝突中扮演了這一利益代理者的角色 如果我們不能完整的扮演這一角色 對於戰爭以及戰後格局的發展一定會產生不利我國的變化 所以在我國盟友限於國際政治或者宣傳戰的限制中 我們很好的扮演代理人將是一個非常適宜的表現 扣除掉國際分工合作的利益交換 我們自己也要確認一點敵我關係的嚴酷性 在敵人沒有喪失其威脅性前 我們並沒有資本與立場去原諒和相信我們的敵人______中國 雖然還不能確信我們國家的型態調整必然建立在與中國的殊死戰爭的基礎上 (當然 我國是希望和平達到目標的 但這不僅僅取決於我國自己的努力) 如果中國與台灣戰爭爆發 這一場戰爭我們必須盡一切殘酷手段打擊敵人 重創中國 將他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社會穩定性和發展能力剝奪殆盡 因為必須給我國帶來一代以上的和平 這一場戰役 台灣人民必須有參予的決心 台灣是一個小國家 也是一個缺乏戰略與對抗資本的國家 沒有資本也沒有立場去進行人道的紳士之戰 如果能做到政爭決心的建設和鞏固 本身也是一種加強戰略的威攝力 以武促和的必要開支 從任何角度說來 都應該破除對於戰爭科技手段的過度期待(無論對敵對我 都必須體認戰爭根本目的並無變化 其型態與手段也就具有相應的連續性) 中國官方這次主動的壓制民間的不當聯想 以避免在這種激烈動盪的國際政治變化中產生不利變數(倒是表現成熟了) 現在中國人正在通過這次戰爭學習並且試圖了解預測美國在未來的國際政治活動中將採取什麼姿態和具有多大的主動性 這一切都直接影響中國對未來台灣的政治傾向 所以不僅僅要重視中國社會在這場戰爭中的社會表現 並且該分析其代表的社會心理影響因素 更加必須將這種分析的結果貫徹到我們對國家安全的心理建設中 為台灣國家安全建設的針對性和效率得出更明晰的方針與效益 (_完_) |
joelin訂正 於 2003/03/25 20:19 | |
Re:值得思量的一個網路現象 | |
台灣是一個小國家 也是一個缺乏戰略與對抗資本的國家 沒有資本也沒有立場去進行人道的紳士之戰 如果能做到戰爭決心的建設和鞏固 本身也是一種加強戰略的威攝力 以武促和的必要開支 從任何角度說來 都應該破除對於戰爭科技手段的過度期待(無論對敵對我 都必須體認戰爭根本目的並無變化 其型態與手段也就具有相應的連續性) |
整理 於 2003/04/01 08:25 | |
Re:值得思量的一個網路現象 | |
這幾日上中國論壇晃晃,發現美伊戰爭後,中國憤青指桑罵槐威脅台灣的貼子非常少。以中國憤青的腦容量而言,不可能短期內有這麼長足的改進,是以推測中國政府該對各論壇網管下過禁令。 看來中國對台灣的心理戰手段層次又升級了! 心防一向是台灣人最弱的一環、熱情好善也一向是台灣人的秉性。小小觀察提出,希望有助台灣人的敵我觀念 。 台灣當此時期,內有殭屍復辟一搏、外有中國狼子野心,凡屬敵我分別動靜,還是以究竟為上? 到目前為止,中國人對中東情勢發表意見,涉及全球問題的不多,而涉及亞太政治格局的更少。一般而言這種情況應該說有點反常,這樣可以提出兩點分析: 第一: 中國人非常重視這次美軍的表現,技術人員在分析和考察美軍的戰術表現,以求取一個技術層面的參考數據,為自己下一階段發展目標設定一個明確的標準。 第二:中國民間人士正在企圖通過對戰爭的關注,建設自己對美國的戰爭心理。中國人已經明顯缺乏對美強硬交涉的心理準備,而這次中國人狂熱的對美伊戰爭發表關注,就是企圖用這種戰爭來重新建設信心 。 技術人員的分析與總結,暫時掠過不論(軍版應該有類似角度的文章,更加專業和有見地) 僅僅對居民的戰爭心理再建設進行分析。這一次中國人明確的對美國精確打擊以及人道主義援助表現出興趣,大量對應見解湧現,說明了中國人繼越南戰爭之後,將戰爭的政治應用進行了提高,中國人正在總結戰爭中如何利用人道主義和對方的技術優勢,來營造輿論攻勢和政治籌碼。 現在的戰爭形勢正在一個新的調整期,在這個調整期出現了一些歇斯底里的價值觀,例如極端的恐懼傷亡對人道主義的過度追求,就是在這個社會秩序和科學技術互相調整適應過程中的產物。這種產物並不新鮮,在坦克、金屬兵器、箭頭、打磨制石器被發明並優先運用的過程中,都出現過這種對戰爭的過度期待心理 。 越南人曾經利用上一次的戰爭形勢和戰爭心理的錯位期,進行了一次漂亮的顛覆,將核武器時代的地區戰爭進行了一次完美的闡述。這一次 [新聞媒體的透明性]這一個在越戰時期就存在的因素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而人道主義考慮這一個新的影響因素則代替了大國的權謀地位,成為了新的戰爭影響因素。這種行為的正當性問題先不在此討論(戰爭是不計較手段的) ,應當檢討的是是否有必要在未來的戰爭中修正和加強心理建設方向。 我們目前的戰略對手是一個泥足巨人型態的國家體,本身來說存在了太多的差異和不協調,基本上我們將會面對一個更多傾向於詐術而非實力為主的敵人。敵人在戰爭開始之前和戰爭中這兩個階段的唯一機會就是極力尋找我方戰爭心理的薄弱點,配合自己實力的現狀,採取壓倒性的打擊來迫降我國。那麼 軍事上中國必然更多的必須立足於突然襲擊和遮段性的宣傳誘導, 如果我方將戰爭心理過多寄託於盟邦支援和軍事技術裝備的消耗,那就是對方會極度運用的弱點。固然在攻勢戰爭中採用人體盾牌來製造人道災難,來配合宣傳戰在目前說來還屬於一種組織技術難度較大的行動(加上中國人一向口是心非的膽小) ,基本個人認為還不足以構成直接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國對於戰爭目的和戰爭形式存在有不明白的空白區,那麼就會產生不良後果,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在敵攻我防的階段:我國軍民務必將戰爭的戰略戰役目標貫徹始終,我們不是在追求安全的戰爭、更不是在追求人道的戰爭 我們追求的是生存的戰爭。所以必須放棄傷亡的絕對安全數字(常規手段下我方不可能遭到足以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傷亡)。我方不僅僅追求交換比,而是追求打斷敵人進攻節奏,破壞其攻擊行動在時間計劃的配合和技術器材運用上的連續性,讓中國製造既成事實的野心破產。無論在這一階段我方遭到何種突襲,損失了什麼規模的兵力和技術裝備,只要對方攻擊行動出現了斷裂,那麼我方的損失是有其最終價值的。反之,如果對方確保了攻擊行動的連續和完整,我方無論保存了何種程度的兵力、技術器材、甚至民間的財力物力,都是毫無價值的。所以在戰爭最初階段,我方唯有不計較損失只關注戰果,特別是對敵方關鍵性技術器材的攻擊效果。中國的遠程載具和空中兵器(及相關設備設施),一旦遭到重大殺傷,則台灣就取得這一階段的勝利 。 而在戰爭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對中國殘餘技術兵器和軍隊進行打擊,並摧毀其菁華經濟貿易區域的迫降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必定會使用人道危機做為盾牌,而我國的盟友在這個階段將承擔主要的打擊力量角色,不過這並不意味我方可以從此下臺一鞠躬,我國存在的必要性就要承擔戰爭延續者的角色,不可以忘記的是______我們的盟友並不僅僅是出於友誼和熱情投入戰爭,更重要的是台灣代表他們自身在亞洲的根本利益,並且在與中國的衝突中扮演了這一利益代理者的角色,如果我們不能完整的扮演這一角色,對於戰爭以及戰後格局的發展一定會產生不利我國的變化。 所以在我國盟友限於國際政治或者宣傳戰的限制中,我們很好的扮演代理人將是一個非常適宜的表現,扣除掉國際分工合作的利益交換,我們自己也要確認一點敵我關係的嚴酷性。在敵人沒有喪失其威脅性前,我們並沒有資本與立場去原諒和相信我們的敵人______中國! 雖然還不能確信我們國家的型態調整必然建立在與中國的殊死戰爭的基礎上 (當然!我國是希望和平達到目標的,但這不僅僅取決於我國自己的努力)。 如果中國與台灣戰爭爆發,這一場戰爭我們必須盡一切殘酷手段打擊敵人,重創中國!將他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社會穩定性和發展能力剝奪殆盡,因為必須給我國帶來一代以上的和平。這一場戰役,台灣人民必須有參予的決心。 台灣是一個小國家,也是一個缺乏戰略與對抗資本的國家,沒有資本也沒有立場去進行人道的紳士之戰。如果能做到戰爭決心的建設和鞏固,本身也是一種加強戰略的威攝力,是以武促和的必要開支,從任何角度說來,都應該破除對於戰爭科技手段的過度期待!(無論對敵對我, 都必須體認戰爭根本目的並無變化, 其型態與手段也就具有相應的連續性) 中國官方這次主動的壓制民間的不當聯想,以避免在這種激烈動盪的國際政治變化中產生不利變數。(倒是表現成熟了) 現在中國人正在通過這次戰爭學習,並且試圖了解預測美國在未來的國際政治活動中將採取什麼姿態和具有多大的主動性 ,這一切都直接影響中國對未來台灣的政治傾向。所以不僅僅要重視中國社會在這場戰爭中的社會表現,並且該分析其代表的社會心理影響因素,更加必須將這種分析的結果,貫徹到我們對國家安全的心理建設中,為台灣國家安全建設的針對性和效率得出更明晰的方針與效益 ! |
整理 於 2003/04/01 08:29 | |
Re:值得思量的一個網路現象 | |
XX先生 我要聲明一下, 首先我之所以寫這個貼文, 希望能夠說明兩個重點: 第一 以最現代化的軍事科技而言, 不可能做到所謂的文明戰爭, 在過度強調戰爭的手段與目標限制的情況下, 只會讓中國與伊拉克這種根本無視人道的國家有可乘之機. 第二 以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目標和國家軍事機器的活動能力以及台灣在國際防務體系中的定位而言, 我方不能夠強調戰爭的有限性, 而要強調他的目標性. 我們不是為了解放中國, 維護中國人的福祉而戰, 我們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基本利益---國家----而戰, 所以我們不能在否定和影響這個目的的情況下運用我方的戰爭機器. 就戰爭的本質而言, 我否定所謂的文明戰爭概念, 至少我否定其在現在社會條件和科技條件下實行的可能性. 那麼從根本來說, 拋棄了破壞性, 戰爭根本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除非不進行戰爭, 否則根本無法迴避暴力破壞. 對於台灣的國家安全目標而言, 我國不是一個可以經歷長期戰爭和消耗的國家, 我們必須有一戰確立國家存繼的決心. 如果中國要迫使我們採用暴力手段維護自己國家存在, 那麼我們就要用[一次]付出謀求最長久的和平(亦是說,要敗戰方付出最高的代價,最長久的耗損). 我不認為可預見的未來, 世界存在著消除暴力政治的可能, 那麼台灣做為始終面對國家政治的極致暴力----戰爭威脅時, 我方不能也沒有條件考慮過多的人道因素. 這同樣也不違反戰爭理論和戰爭法則. 我方應當絕對排除保護主動參予戰爭的任何社會成員, 只要參予到戰爭相關的活動中, 就全部是我方合法的交戰對象, 任何參予軍事行動和支持軍事行動的社會活動的中國人, 都是台灣合法的打擊對象. 任何出現在軍事目標的中國人, 都是軍人, 任何有膽敢持有武器或是企圖持有武器的中國人, 都是敵軍, 都是威脅的目標, 都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接受在人道災難遮蓋下的戰爭障礙. 而我們也不對戰爭中必然的附帶殺傷負責, 我國沒有義務主動保護任何一個中國人, 除非能證明他的存在是有利於我國國家安全目標的. XX先生舉例說明俘虜問題, 很遺憾的, 不能一概而論俘虜問題. 首先, 在戰場上, 我方不能承認一切不能證明自己放棄抵抗的人員具有俘虜身分, 而沒有經過甄別的非武裝人員, 將視其對戰爭行動的影響而決定對應措施, 無法一概以論. 亦是說我方可以承認日內瓦公約中對俘虜的基本保護, 但不承認任何非武裝人員都具有平民和俘虜的身分, 任何影響我國戰爭計劃實施的目標, 不管他是否具有武裝, 都要承受打擊! 這樣也使得那些利用非武裝人員身分進行戰爭行為的戰犯無法活動, 也間接的避免人道災難成為戰爭工具的可能. 我認為這才是最現實的和最終的人道考慮, 制止並且結束戰爭, 徹底擊毀戰爭根源, 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人道和長久的和平. |
整理 於 2003/04/01 16:43 | |
Re:值得思量的一個網路現象 | |
回信發言人:XXXX, on Wed Mar 26/03 22:08:20 (IP code: 108.132) -------------------------------------------------------------------------------- 重點也不過這六字吧? 不過做得太過小心被視為恐怖分子.
這一仗打起來一不做二不休, 必須打到中國兵匹馬也不能還鄉的地步! 不是喜歡趕盡殺絕, 而是台灣根本沒有資本搞那種王道的打法。 既然打起來了, 贏一次就要讓中國輸得脫褲子抵債, 幾十年也恢復不了元氣, 否則自己後患無窮。 中國不能擁有在短期恢復戰爭實力的機會(這就意味著中國必然用對台灣的復仇戰為號召恢復軍備以及發展經濟) , 否則台灣的勝利就埋藏著巨大隱憂, 中國要是不打還留點面子大家好交代 ; 要動手那就不是中國想叫停, 台灣就該縱虎歸山求個善了的時候了 。 且以中國社會心態而言, 也不會因為台灣網開一面而心存感激, 只會產生兩種傾向: 一是屈辱二是竊喜。 兩種心態都對台灣沒好處! 台灣經常自比為亞洲瑞士, 我看瑞士那個程度不是台灣自己的能力能夠做到的, 還需要外部環境發展才行 ! 現在能當上一個亞洲的以色列才是比較現實的。 以色列不是不想讓步求和平, 而是根本他只有亡國或是跟對手針鋒相對兩者二選一的選擇。 台灣就處於這種立場! 不是不想讓步和手下留情來換取中國台灣兩國和平共處, 而是自己的本錢剛好只夠維護自己的存在, 哪裡有資本去交換什麼? 一個饅頭兩個人想吃, 你讓給別人就餓死好了! 這種情況選擇自救圖存, 任何人都無可厚非 , 何況中國並沒有可憐到非吃這個饅頭不可! 所以不用擔上什麼恐怖份子的心理壓力!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