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脅世界半導體協會 圖逼台灣更名
回 覆 | 返 回 |
武曲化權 於 2003/02/06 23:28 | |
中國要脅世界半導體協會 圖逼台灣更名 | |
中國要脅世界半導體協會 圖逼台灣更名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政府有意放行八吋晶圓廠西進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卻反咬一口,積極矮化台灣半導體業的國際地位。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張忠謀透露,中國大陸半導體官方組織也想加入世界半導體產業協會(wsc),但卻要求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改為「中國台北」地方名稱,他及理事們皆反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組織五月是否入會處於僵局中。 張忠謀在日前的tsia會員大會透露此一彼岸政治力介入wsc事件,他說,中國大陸半導體業遠落後全球半導體業發展步調,前幾年原無意爭取加入由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台灣民間業界所組成的wsc,近年來,在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大力邀請下,半導體業正起步的中國大陸也自認市場很大,已有興趣加入wsc。 wsc的五個會員組織中,日本半導體產業協會持反對中國大陸加入wsc的立場,原因是中國為官方組織、市場佔有率不夠高,而wsc現有五會員都在全球半導體業佔有重要地位且是民間組織,五會員所屬國家市場佔有率符合組織章程的門檻規定,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未來發展潛力雖然不錯,但目前市佔率卻不及一%。 張忠謀說,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認為若要符合市佔率的門檻,透過修改章程應可讓中國半導體官方組織加入wsc,歐盟半導體產業協會立場與美國接近,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則未表態。 張忠謀說,中國大陸除了已有意願加入wsc之外,還提出附帶要求,希望tsia改名為「中國台北」,但不被我方接受,他曾為此事赴北京跟對方有關單位溝通,常務理事林坤禧(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也代表tsia去過中國協商,皆表達反對中國要台灣改名之意,但不被中國接受。張忠謀認為,加入wsc就像盟友一般,共同合作為促進產業發展而努力,站在此立場,tsia非常歡迎中國大陸加入,但如果想加入並企圖政治性矮化我們,tsia理當無法接受。 tsia秘書長陳文咸表示,wsc今年五月間將在法國召開年會,目前兩岸對名稱還無共識,對方是否會在這次年會提出加入會員申請,目前還不知道,他強調,tsia曾去函wsc表明,wsc的成員都為民間組織,不應讓政治力介入,台灣不管新舊政府均主張中華民國,「中國台北」為地方層級,tsia不同意修改此一名稱。 |
武曲化權 於 2003/02/06 23:28 | |
Re:中國要脅世界半導體協會 圖逼台灣更名 | |
自由時報新聞 |
齡 於 2003/02/06 23:43 | |
Re:中國要脅世界半導體協會 圖逼台灣更名 | |
養虎貽患,唉!這是否能說是我們台灣自己自作孽呢? |
大傻 於 2003/02/07 23:15 | |
台積電張忠謀前往中國投資設廠內幕 | |
中國的《今日東方》雜誌,最近揭露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急著要去中國投資設廠的內幕,台積電不但早在2002年5月就與中國上海松江科技園區秘密簽定「投資意向書」,上海松江區委、區政府半年後還曾組成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來台灣進行秘密考察。 《今日東方》雜誌在這篇報導中指出,該刊是從2002年10月起,分別在中國和台灣展開查訪工作,中國方面有他們自己的記者負責採訪,台灣方面則有主要媒體的產經記者配合,獲得的都是第一手資料。 該刊說,台積電於2002年5月5日,是在上海市松江小昆山與上海松江科技園區簽定「投資意向書」秘密協議。當時,張忠謀再三要求上海市松山區政府及松江科技園區保證絕對不能洩漏秘密。 根據上海市松江區吸引台積電的方案,松江區政府決定劃出松江西部小昆山鎮轄內的7.8平方公里、近10,000畝(去掉河流、車道等約8,000畝),作為以台積電為首的IC、通訊產業群建廠用地。具體方位大致為:該區油墩港以西、同三高速國道以東及文翔路以北、文匯路以南的方形地塊,其中約2,600畝地為免費贈送台積電建廠,其他根據台積電提供的名單招租相關上下游廠商。 另外,生活區用房規劃、廠房用地動遷、建廠等前期開發工作,均由上海市政府指導松江區政府執行。所有土地前三年由台積電租用,三年後由台積電依合同規定回購。首期所需費用約17億人民幣由松江農業銀行貸款支出,上海市政府補貼利息。 台積電方面將為此投入9.8億美金,計劃未來從台灣調出約600名技術人員來上海工作。 這一爆炸性新聞,在2002年5月5日簽定協議之後一週,由上海當地媒體做了部分內容的報導,才引起中國和台灣的相關業界高度重視。 該刊特別回溯到在此之前,造成台灣晶圓業者前往中國協助中國創建晶圓廠的原因,最主要還是歸功於台積電在2000年元旦前後幾日,宣佈分別併購了德基公司與世大積體電路公司的這個超級大案。 因為張忠謀這項併購決策行動,才完成的三、五個月內,原《德基》和《世大》的不少業務中堅由於未知的因素,都興起了「不如歸去」的念頭。在2000年一年中,臺積電流失了大批技術領導幹部。 其中,最早離開的精英是《世大》的張汝京。他在2000年2月前往中國,在北京、上海、蘇州等考察一番,很快吸收到眾多海外投資,並獲得中國北大青鳥公司的幫助,隨後,以驚人速度敲定在上海浦東張江設立《中芯半導體》。 幾乎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有台塑背景的台灣宏仁集團的王文洋,在朋友引薦下,帶領一個《德基》的技術團隊,設立《宏力半導體公司》。 一年後,聯電的曹興誠也前往中國江南考察;同年的11月,《和艦科技》就進駐蘇州工業園區建起了晶圓廠。《和艦科技》的背景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不得不在意的,因為這家公司是由聯電的離職員工所設立。 《中芯》量產的速度超乎了張忠謀的想像,而聯電等其他8英寸廠在中國長江三角洲佈下的重重戰略據點,更令台積電有「時不我予」的壓力。張忠謀開始擔心在未來中國的晶圓代工市場會出現多個強大對手。 張忠謀曾向陳水扁當局提出,在開放晶圓廠赴中國投資問題上,構想是:開放八英寸晶圓登陸,而國內重點發展十二英寸產品。 10月下旬,台積電第三季度法人說明會在台北落幕。張忠謀公開斷言,半導體產業將在未來4∼5月內落至低谷,但明年全球IC市場成長率將達10%至20%。他也曾在2002年秋天的一次公開場合,以「落花時節又逢君」的詩句自喻心境。《今日東方》雜誌這樣描述張忠謀:一派氣定神閒,侃侃而談,樂觀的展望未來半年的半導體市場走勢,被台北媒體形容為「摩里斯的脫口秀」。 《今日東方》雜誌報導說,實際上,張忠謀對晶圓產業的預期以及對中國投資的決定,自己也曾經猶豫不決。仔細對照張的公開發言,曾出現較多前後不一的地方,也可映照出張忠謀對投資中國這一重大決策懷著複雜心情。 該刊引述IDC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於今年全球晶圓銷售增長速度放慢,而晶圓業產能又嚴重過剩,全球各大半導體公司的業績已經回落到了1995年的水平。儘管銷售增長緩慢,但晶圓製造商之間的競爭程度卻一點也沒有減輕的跡象。 2001年下半年,以當時上海市委書記黃菊為首的中國黨政領導,在上海市長徐匡迪、常務副市長陳良宇和主管工業的副市長蔣以任的配合下,積極展開向台積電招手,力圖啟動張忠謀的破冰之旅。 2002年1月間,張忠謀受不了誘惑而正式前往中國。他在總經理曾繁城、上海首席代表吳旭東、副總經理劉德音、副廠長莊子壽等主管的陪同下,到南京、無錫、蘇州、上海等地實地考察,沿途受到高度關注。 張忠謀考察行程抵達上海時,受到「內張外弛」的歡迎,上海黨政領導紛紛出面接見,松江區則「如臨大敵」:考察路途沿線有各式人馬布崗。當時的常務副市長陳良宇曾特地陪同張忠謀到預定設廠地點——松江小昆山鎮視察,同時由松江區委書記潘龍清及另一主管工業的副市長蔣以任等人在車隊行進途中為張忠謀做簡報。不過,此行張忠謀並沒有明確表態落戶松江。 據一位接近談判的內部人士透露,當時的情況是,相當多的相關熱點城市可供張忠謀選擇,如南京、寧波、蘇州、無錫等。為了吸引台積電入駐,各地競相大打宣傳戰。 上海市政府當時開出的設廠地點,曾考慮過浦東張江和浦西松江兩地。後來考慮到尊重台積電的需求和上海的戰略佈局,並未堅持招商到張江,終於讓松江有較佳的機會。 據說,松江區委書記潘龍清,在其中起了一定的關鍵作用。為了引進台積電的投資,他曾經喝醉3次。潘通過在小昆山鎮經營高爾夫球場的潘姓台商老總(此人經常與張忠謀球敘,頗有交情)穿針引線,於2002年1月底2月初的春節前,兩潘雙雙來台灣向張忠謀進行最關鍵的拍板遊說。 起先張忠謀鑒於台灣當局的嚴密監控,拒絕會見任何中國訪客,後來潘老總安排了「神來一桿」──先由兩潘陪同張忠謀夫人在果嶺開展高爾夫球外交,雙方初步交換底線之後,再由潘龍清與張忠謀上場。據知情人士指出,潘、張之會頗費心機,猶如英國特工片007中的詹姆斯•龐德,雙方各自在高速公路上數次換車,成功甩掉跟蹤的記者後,在一輛飛馳的車上進行了約半小時的原則談判,雙方達成初步共識。由於行蹤詭秘,即便號稱「狗仔隊」的台灣媒體記者也只揣測潘、張見了面,至於飛車密談這一細節,至今無人知曉。 不久,在2002年正月春節前,潘龍清又啣命赴香港與台積電總經理曾繁城密商細節,奠定了100天後雙方簽定「合作意向書」的基礎。 二個月後,蘇州一位市長曾前來台灣訪問,行程中也受到台灣各大媒體的關注,並有蘇州市長想面見張忠謀而不可得的報導傳出。此時此刻,中國上海松江的部分熟悉內情人士早已氣定神閒,對這些報導報以會心的微笑,甚至已有人放出風聲,強調台積電八成落戶松江。 2002年4月間,台積電總經理曾繁城出差北京,後南下松江,又與松江當地有了一些接觸。此時,松江區政府在上海市黨政領導的協助下,已初步獲得張忠謀的歡心,並決定打鐵趁熱,最終定下全盤吸引台積電方案。 在這段時期,陸續傳出有中國中央領導,包括國務委員吳儀造訪上海松江的消息。由於晶圓業對交貨時間要求很高,傳由吳儀親自拍胸脯保證:「台積電貨物快速通關,四小時完成!」至此,松江小昆山鎮與台積電的案子大致已經敲定,就差5月5日在協議上的最後一筆簽字了。 小昆山鎮位於上海松江區的西北部,是中國國家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松江區三個中心鎮之一,也是上海惟一的山嶺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小昆山有關人士指出,這次台積電敲定小昆山是得利於山水之妙——晶圓製造對防震要求很高,廠房建在樁上,打樁用的是20米長的圓形石柱,在蘇州打下5根石樁,地下還有泥漿,而在小昆山打下3根,深入地下50多米就打不動了,因為地下山脊擋住了!據說,這也是松江打敗蘇州的原因之一。 中國上海市委、市政府基於未來10年中國IC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需要,與台積電簽訂「投資合作意向書」後,小昆山於2002年5月初正式「棄鎮建區」,成為「松江科技園區」,並將園區版圖擴大至42平方公里,由松江區副區長直接領導並組成園區管委會負責日常工作。目前全鎮面積2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兩萬人。大約有2000名居民會因為台積電的投資而搬遷,而搬遷者將會以住宅面積每平方米1180元人民幣的標準獲得補償。 根據松江區與台積電的合作構想,松江將在園區內的7.8平方公里作為以台積電為領頭羊的相關IC半導體產業群用地,並把招商的起點提高。另外,松江地方政府也在上海市政府的協助下,委託上海房產集團為台積電員工生活用房建造600套公寓和300套別墅,首期50畝用地已開發在建,預定明年6月完工。 小昆山當地政府官員及鄉鎮企業主指出,台積電在小昆山設廠,可望在未來10年投入百億美元,這是自數百年前松江府在小昆山設府以來,百年難遇的機遇,全鎮的發展生機為之一振。因此,自5月初與臺積電簽定投資意向書後,松江區政府立刻凍結小昆山的一切建設計劃,並在本月初審查新的園區建設藍圖,以配合臺積電的設廠規劃。 目前台積電設廠用地已由台積電委託的德國M+B營建集團總承包,負責廠房的營建工程;而在台灣長期與台積電配合建廠的互助營造公司也以總監理的角色,正式進駐工地。 小昆山當地官員透露,與台積電簽定意向書後,上海市政府針對該項目一路開綠燈,包括撥款動遷當地整個村莊、開闢施工道路以及污水處理廠的動工,都在一個月內如火如荼展開,甚至為搞定這個項目,也顧不得若干監理工程顧問的建議,在2002年夏率先打下若干基礎樁,並加快腳步將施工工地的辦公室地下部分快速上馬。 2002年8月29日,台積電在台灣股市觀測站中拋出信息,證實已與上海松江區政府所轄的上海松江科技園區簽定投資意向書。這是台積電第一次公開承認前往中國上海。據了解,台積電中國設廠計劃前期將投資9.8億美元,興建8寸0.25微米生產線,預計月產能夠超過4萬片,2003年8月可望完工投產。 這個消息立刻引起經濟部政務次長陳瑞隆的關切,當天就向台積電查證消息是否屬實以及是否已動工。得到的說法是「在政府未核准前,保證不會有不法投資行為」。關於簽定與否,仍是避重就輕,並未直接否認赴中國投資設廠。 事實上,8月12日經濟部投資審查委員會已經公告在中國投資晶圓廠及監督作業要點:只要在台灣投資設立12寸晶圓廠,而且進入基本生產階段達6個月以上,台灣的晶圓廠就可以舊廠設備到中國直接投資。 報導引述台灣晶圓業界人士的話說,此規定本質上就是為台灣的晶圓雙雄——台積電和聯電量身打造的,政策走向不言而喻。經濟建設委員會內部人士就曾公開指出:「開放8英寸晶圓廠赴中國投資,原本就是設定台積電和聯電符合資格。」 台積電遲至9月9日下午兩點才派人將「前往上海松江科技園區設立8寸晶圓廠申請案」,送交經濟部投審會,送件資料包括投資計劃表及財務報表。儘管如此,台積電還是巧妙地避開實質上已委託相關機構在中國上海松江大興土木的事實,依然低調指出:投資案已向政府提出,何時通過是政府的問題。
《今日東方》雜誌在談到台積電前往中國的特大投資項目,「正好觸動了兩岸最敏感的神經部位」時,就明白地指出,晶圓產業前往中國會不會使得「錢進中國」,而且「人流中國」?台積電的首批中國臺籍員工規劃600人以上,未來預計開工後的後續人員以及上下游台商進駐後,至少達到萬人規模!這些台灣精英的大批出走是不是會進一步導致台灣消費持續低迷、信心喪失? |
大傻 於 2003/02/07 23:16 | |
戰略產業 不能放行 | |
針對經濟部「原則同意」開放台積電的八吋晶圓登陸一事,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先生向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喊話。辜寬敏先生表示,八吋晶圓廠是台灣的戰略性產業,企業家應將國家利益擺在第一位,張忠謀是台灣最成功的企業家,應該主動收回八吋晶圓廠登陸計畫;他說,台灣這兩年已經有8400億元資金投入中國,如果現行開放晶圓廠登陸,無異是自殺行為,行政院一定不能同意。 此外,辜寬敏也表示,2004年必須由本土政權連任,這樣一來兩岸的關係才會「賓主易位」,中國才會主動釋出善意。 以下是專訪內容紀要: 問:經濟部「原則同意」開放台積電到中國投資八吋晶圓廠?還有「台商春節包機事案」,中國讓外界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您的看法如何? 答:經濟部「原則同意」開放台積電到中國投資八吋晶圓廠,如果按照過去政府的說法與態度,就是「同意」的意思,台聯強烈反彈後,包括行政院長游揆與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出來解釋時表示,他們還要審查其他條件才算同意,這種說法是騙人的,政府也不應該用這樣的處理態度。 「原則同意」代表的其實就是「同意」,政府就是要開放,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擋,尤其是民進黨如果想要和台聯合作競選2004年的總統,一定不能同意八吋晶圓廠登陸,政府應該以時機不當退回這個案子,如果這個問題無法解決,民進黨與台聯的關係會愈變愈糟糕。 八千多億資金流向中國 問:很多人關心李前總統與陳總統在這件事之後的關係? 答:這個問題(指八吋晶圓廠登陸問題)一定要先處理好,才有辦法洽談將來合作的問題,不能說人家好意提醒你,你不理不打緊,還打人家一個耳光;如果八吋晶圓廠登陸問題不解決,則李登輝是不願意跟他(指陳水扁總統)談的。 八吋晶圓廠是否開放登陸問題,當初游揆對台聯有很多的承諾,包括:一、必須是十二吋晶圓廠量產後;二、必須有科技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來保障;三、必須制訂科技人才管制法令;四、召開公聽會或諮詢委員會,經過民意的同意之後才放行,這四個條件不是民進黨與台聯私底下的協議,而是曾經公開發表、承諾,現在這四個條件沒有一件達成,經濟部突然宣布要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台聯與反對者當然不能接受。 我這裡有一份數據可以說明。前年,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達新台幣9.7兆元,台商赴中國投資金額約有100億元美元;去年台灣的GDP成長大概是2%,達9.93兆元。根據日本朝日新聞發布的數字,去年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已高達143億美元,才短短兩年,台灣對中國的新投資達243億美元,折算起來有8400億元的新台幣資金流向中國,如此台灣的經濟不會蕭條嗎?這對台灣的經濟打擊很大。 此外,行政院把「戒急用忍」改成「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後,很多人提出警告,這樣一來資金流向中國的問題會愈來愈嚴重,會對台灣的產業造成很大的損失。 才只有兩年的時間,台灣就有8400億元的資金流向中國,顯示所謂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跟本是空談。 根據從過去兩年的經驗來看,政府必須控制台灣企業到中國投資,但現在不控制,反而要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且數字是非常驚人的。 如果行政院向台聯承諾的四個條件都已經達成,那麼開放沒有關係,但這四個條件沒有一件達成,怎麼可以同意呢? 八吋晶圓屬政府戰略產業 問:最近台北市長馬英九從美國訪間回台後,有記者問他有關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的問題,馬市長也認為這個政策有待商榷,可能是馬市長到美國訪問時,美國向他關切此問題,尤其是台灣的相關科技保護法還未完成立法前,即開放比較敏感的高科技到中國,是非常危險的? 答:每一個國家都應該有它的戰略性產業,美國的戰略產業是:軍事工業、高科技、飛機製造業及農業等等;如果一個國家的戰略產業非常優勢,這個國家的經濟就會非常優勢,所以每個國家都會對戰略產業加以保護、管制。過去台積電與聯電是國家培植出來的戰略性產業,當時政府提供包括資金、土地、免稅優惠等最好的條件;八吋晶圓就是政府傾全部力量培植出來的戰略性產業,所以這些企業家,不能只以公司利益為優先,應該將國家的利益擺在第一。 尤其,十二吋晶圓廠還沒有完全量產之前,八吋晶圓是當今台灣的戰略產業,如果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是非常不智而且危險的政策,民進黨政府閣員中,竟然沒有一位反對,如果民進黨政府堅持開放,泛綠陣營一定會爆發政治風暴,所以我才說這是一種「自殺行為」。 台灣軍事情報已流入中國 問:美國有制定瓦聖納協定,就是不准高科技輸入共產國家。如果台灣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等於讓全世界對共產國家築起來的高科技防線,在台灣出現一個漏洞,這些國家本來把台灣視為夥伴關係,一旦台灣開放八吋晶圓登陸後,必然會影響先進國家的高科技輸入台灣? 答:政府處理高科技登陸問題,如果不顧及國家安全,以後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不管是在軍事或高科技合作上,美國都會對台灣產生很大的疑慮,包括之前傳說,台灣軍事情報已經流入中國一事,美國方面已經警告我們。 還有拚經濟問題,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民間資金與政府資源還很多,即使世界經濟再怎麼不景氣,只要台灣的產業、資金不要外流,我們還是能維持正常的經濟活動,最好例子是70年代的石油危機,當時台灣面臨石油危機還是可以處理得很好。 現在產業外移、資金外移,加上政府政策不固定,不僅對社會,也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問:台灣與中國未來的關係,您如何看? 陳水扁若連任 中國會釋善意 答:站在中國的立場,當然不希望陳水扁連任,所以未來一年不可能善意回應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換言之,未來一年兩岸關係不可能有新的進展;但是如果2004年陳水扁連任,就會「賓主易位」,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必須跟陳水扁交涉。 2008年,中國要申辦奧運,所以2004年到2008年這四年期間,是中國在社會、經濟、政治方面要力求穩定發展的四年,中國最擔心台海發生問題,一旦發生等於四年的準備都泡湯了,所以只要陳水扁連任,中國會主動釋出善意,儘量想辦法跟陳水扁談,就是所謂的「賓客易位」。 目前中國可能以增加包機定點直航次數來蠶食台灣,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這些人對改善兩岸關係並沒有什麼創見,所以未來這一年,台灣只需靜觀其變。 問:台灣目前最重要是強本,2004年只要能保住本土政黨,兩岸賓主關係就會易位;目前台灣問題只是拚經濟問題而已嗎?對於未來經濟,您有什麼看法? 答:要解決現階段的經濟問題,並不是大問題,但比較起來國家認同及國民意識的建立更為急迫。 2004年總統大選,如果台灣人民對國家認同有共識,願意一起來保護台灣的安全,則在扁連宋三人之間,唯一選擇是陳水扁。我們需要有一致的國家認同,形成人民的共識,認清台灣的處境,讓人民明瞭,選擇誰,對自己及國家最好。 問:我一直認為「拚經濟」只是一個幻覺,經濟是要經過一段長久的發展,此外,經濟發展是建立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例如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及2010年世界博覽會,其實都是利用世界認同的成功價值把它套在中國身上,台灣在過去幾年缺乏設立國家目標,甚至把到中國做生意當成目標:台灣要成為世界一流國家須有長遠目標? 答:我比較贊成的是李前總統提出來的「正常國家」說法,台灣人口比較少、土地面積、天然資源有限,現在台灣的國民所得已經到一萬三千至一萬五千美元,不必要一定要拚到二萬美元,收入不一定要比美國、日本人多,這沒有太大的價值,日本經濟泡沫化後,給台灣最大的教訓是,我們不應再去追求經濟高度的成長,雖然我們的國民所得沒有美國、日本高,但只要我們的人民覺得台灣非常安定,以做為台灣人為榮,才是以後要打拚的方向,希望陳總統也有這個想法。 問:這是一個目標?目標出來需要有計畫,以目前內閣的表現,能達到您剛才所說的目標嗎?還有李前總統提出的國家目標是不是容易達成? 答:現在最重要的是領導者,也就是陳總統的政策必須非常簡單、明確,行政院推動或執行時就有判斷的依據,現在內閣閣員的能力如何,我不是很清楚,但過去出現的一些問題,原因都是發生在原則搞錯了,例如,拼音問題就是一個例子,到底是採通用拼音或漢語拼音,如果是以台灣為優先,政策非常清楚,拼音政策要如何制訂就非常清楚。 內閣閣員對中國認識不夠 問:所以整個問題核心是,陳總統應該建立一個標竿,明確說出他的治國想法? 答:一個國家領導人,如果他堅持,人民還是會跟著走,但如果領導人也不知道怎麼走,下面就會出問題。 還有八吋晶圓問題,內閣中竟然沒有一位官員提出異議,原因出在內閣閣員對中國的認識不夠。 張忠謀算是台灣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此時此刻,提出八吋晶圓計畫,如果張忠謀先生只是台積電的負責人,只求台積電的利益,我沒有話說,但如果他是一流的企業家,就應該了解台灣的社會、政治的處境,這時推動八吋晶圓廠登陸是否適當,他應該自已有一個判斷;現在的時代,企業對社會是有責任,這才是新的企業存在的意義,所以企業領導人也是一樣,我想問張忠謀先生的是,他一點都不在乎嗎?我是非常在乎的,我建議在台灣最成功、最傑出的張忠謀先生,應主動收回八吋晶圓廠登陸申請案,一切適可而止,等時機成熟再說。 陳師孟力邀重新入民進黨 問:請問資政您為什麼加入民進黨? 答:我在1995年,已經陪彭明敏加入民進黨,隔年彭明敏代表民進黨參加1996年的總統大選;後來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提出和新黨喝大和解咖啡後,我就跟民進黨漸行漸遠,甚至很少聯絡,結果有一天我的秘書接到民進黨打來的電話,說我已經有兩年沒有交黨費,黨籍資格已被取消。 這次再加入民進黨,是因為之前我跟陳水扁總統提出幾項對民進黨建議,有部分被採納了,後來前總統祕書長陳師孟邀請我入黨,於是我答應加入,第二個理由,我被取消黨籍的原因,既不是脫黨、也不是被開除,而是忘了交黨費而被取消(笑),這是一個笑話……所以我才又加入。 我對民進黨的建議包括,建議陳水扁兼任黨主席,這次北高市議員選舉,民進黨的票完全沒有表現出來,我也不贊成民進黨中央黨部變成只是「競選總部」,如果民進黨變成選舉機器,民進黨的魅力就會消失了…,所以我建議陳水扁總統一定要兼任黨主席;還有民進黨既然已經是執政黨了,就應該提出政策,對政策負責才叫執政黨,但這兩年來,民進黨在立法院的表現並沒有創意,所以民進黨八十幾位立委應該分組,提出各項具體的政策,加強民進黨的執政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