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回 覆 | 返 回 |
chiron 於 2003/01/31 00:18 | |
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從網路硬體產業,視訊硬體產業發展歷程觀之,太多的新技術買來沒摸熟就轉出去。如此;台灣產業還有明天嘛? 台灣政府到底在做什麼? 2000光纖連接器市場規模約九億美元,由於陶瓷套圈的成本約佔 連接器的二分之一,市場規模約五億美元上下。但因陶瓷套圈的技術難度高及生 產量不多,截至目前全球生產廠產品的總和只能滿足市場需求二○%,供不應求 情況之嚴重可見一斑。 全球生產陶瓷套圈的公司包括日本的京瓷( KYOCERA )、TOTO 等公司,歐洲也 有少數公司在生產,台灣則只有A公司一家 。A公司的技術是買自日本某廠家。 但由於檢測部分還是需要仰賴人工,所以為了能夠擴大產量,A公司赴中國 設廠。月產量達三○○萬顆,是台灣廠 產能的二倍。 日本廠家曾有意赴大陸投資,考量後還是不敢將生產線外移。 |
楊華 於 2003/01/31 02:09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如果我還沒有糊塗的話,生産綫轉移和技術轉讓是兩碼事。 生産成本太高會降低競爭力,而只有把技術轉讓才會帶來負面影響。 生産綫轉移本來就是有利有弊的事情。 |
56 於 2003/01/31 18:58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中國大陸西南如貴州.雲南.西康.西藏.一部分四川........生活圈.經濟圈.與越南很密切. 中國任何地方產品賣到這裡也免不了額外運輸成本.與越南外銷中國大陸立足點是公平的. 越南同是東協會員國.與中國大陸有貿易上的優惠所以關稅不是大問題. 而越南工資比中國大陸低.好管理.越戰時台灣沒派軍隊如韓國助戰(兩越怎麼打戰都是打自己人).台灣派醫療團去越南.因此越南人對台灣人有好感. 台商若在乎這塊市場.可將部分產業生產線移到越南. 被封筆名的kiddens 筆 |
楚劍 於 2003/01/31 19:09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也可以頫便包圍中國. |
路犁 於 2003/01/31 21:52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chiron兄: 新年新希望 以下是一位朋友mail給我的,如你所說的情形看來還真不少的樣子 阿路 很意外在整理資料時發現這篇舊文 , 去年寫的吧. ........................................ 請看今天中國時報13版: 經濟部開放TFT-LCD外移大陸,經濟部通過華映投資大陸
這就是我跟你說過的「先跑效應」。 今天經濟部開放TFT-LCD登陸,是要害死台灣。 請看看這一期的「商業時代」,報導許文龍的奇美光電大賺錢,是TFT-LCD產業中最賺錢者。 請問許文龍是憑空得來的嗎? 當王永慶、郭台銘、宋恭源都將投資重點放在大陸時, 而其他的TFT-LCD廠有沒有作同等的投入? 我去年就講過,台灣政府必須維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在台灣用心投資的人不被「外移者」打倒。 要等到整個產業真的失去競爭力了,才能開放外移。 否則,當奇美光電這種選擇在台大投資的人,當他應該獲利回收時,卻被偷跑大陸的人搶走訂單,這樣公平嗎? 以後誰還願意在台灣作大投資? |
XD XD 於 2003/01/31 22:52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To 路黎: 如果台商不偷跑大陸,那麼台商是不是不會被至大陸投資的日、韓、美、歐等商人搶走訂單? 還有,廣達去年在龍潭設兩個TFT廠,結果光用水權就爭了半年,最後還要林百里面聖陳水扁告御狀才解決,政府的效率要加油;不過廣達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環評、水權還沒過,早就已偷生產了三個月;等於是環評沒過也準備硬上就對了。 ps: 我不想吵是否是藍軍縣長故意惡搞,如果有人自己信,那就信吧;我是不信就是了。 |
ONS 於 2003/02/02 17:12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經濟部有匪諜,陳水扁是豬頭 借問有多少人會相信,江丙棍的經濟政策禍害台灣,讓台灣銀行體系被掏空,否則也沒有副院長的報酬率,此為合污糰隊的主腦之一,大家認為呢﹖ |
KK 於 2003/02/03 00:09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副院長的報酬率.... 看不懂耶,請說明。 |
chiron 於 2003/02/04 02:57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謝謝路犁兄新春祝福 我一輩子常以光說不練自戒 每次發言常有沒化為行動的罪惡感 沒有行動的言論跟垃圾無異 我個人目前能力大概只能當當發牢騷的角色罷了! 臺灣產業新技術外移中國可謂多不勝數,政府之所以未能警覺,官僚製度不健全是主因之一。 國家體制內真正負責工業政策最高機構是工業局,真正負責人是一些技正。這些技正理論上是整個臺灣政府體制最懂科技產業的人。 很可惜,詳細審視這些技正背景,多數出於冷門工程科系,或不具產業經驗。絕多數熱門工程科系出身的並不會去參加高普考走工務員路線。因此很難要求這些技正對國內各種產品新技術發展掌握多少,或對相關配合環境或條件了解多少。工研院雖然是個不錯的幕僚機構,但是這些高素質的幕僚卻是整體產業政策參與者中的最低階或外圍者。 臺灣政府結構中,除了這些工業局的技正稍聽的懂科技業術語外,從經濟部長,經建會大小官僚,行政院長,正副總統,大概很難聽懂任何科技術語,何況是內涵? 因為中高位階決策者都是門外漢,所以國家科技產業政策流於雜亂無章。 |
齡 於 2003/02/04 08:00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如果台商不偷跑大陸,那麼台商是不是不會被至大陸投資的日、韓、美、歐等商人搶走訂單?」下訂單的外商有規定產品一定要中國製造嗎?不太可能吧?那麼以上這句話是什麼奇特的邏輯?不過是人云亦云的在野黨政治正確罷了吧,我想 |
柳樵 於 2003/02/04 22:49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如果台商不偷跑大陸,那麼台商是不是不會被至大陸投資的日、韓、美、歐等商人搶走訂單? 答案是 不會! 因為天安門事件發生後,當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抵制措施時,只有偉大的台商偷跑,若沒有台商對中國的雪中送炭,現今的中國世界工廠理論恐怕還不能成立,當然也就不會有至大陸投資的日、韓、美、歐等商人搶走台商訂單的問題產生! |
路犁 於 2003/02/04 22:58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chiron兄: 你太客氣,也太謙虛了。 雖然我在別處曾提到行動與理論進行比較,但我依然肯定理論所發揮的作用 你對於政府結構中官僚病的看法幾乎跟我那位朋友完全一致,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們應該找個時間交換這方面的看法。 |
Chiron 於 2003/02/14 20:44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Ultra-capacitor or supercapacitor 超 電 容 器 超 電 容 器 是 介 乎 電 池 (battery) 和 普 通 的 電 容 器 (capacitor) 之 間 的 電 子 工 具 , 電 池 可 以 長 時 間 貯 藏 能 源 , 但 由 於 電 池 是 依 靠 化 學 反 應 (chemical reactions) 產 生 電 流 , 所 以 它 不 能 很 快 的 充 電 和 放 電 , 並 且 貯 電 的 能 力 會 慢 慢 地 消 失 ; 電 容 器 可 以 不 斷 地 充 電 及 放 電 , 但 它 不 能 貯 藏 能 源 , 而 放 電 的 時 間 十 分 短 暫 , 只 有 數 微 秒 (microseconds) 。 超 電 容 器 可 以 貯 藏 大 量 能 源 , 並 可 以 在 短 時 間 內 釋 放 爆 炸 性 的 電 流 , 因 為 它 是 利 用 移 動 導 體 (conductors) 間 的 電 子 , 而 不 是 依 靠 化 學 反 應 , 所 以 它 可 以 循 環 充 電 及 放 電 。 超 電 容 器 用 途 很 廣 , 它 的 爆 炸 性 放 電 能 力 , 十 分 適 合 裝 置 在 汽 車 、 手 提 電 話 等 的 電 力 設 備 上 , 並 且 維 修 容 易 。因 具 有 類 似 電 池 的 蓄 電 功 能,應 用 超 電 容 於 手 機 或 筆 記 型 電 腦 電 池 上,可 大 幅 增 加 待 機 或 使 用 時 間。 超 電 容 發 展 最 大 問 題 在 於 成 本 降 低 與 新 應 用 開 發。國 內 有 兩 家 新 廠 專 注 於 超 電 容 研 發,設 計 技 術 都 源 自 美 國 。 但 限 於 陶 瓷 製 程 量 產 良 率 難 以 提 升 , 至 今 尚 未 量 產。 |
Chiron 於 2003/02/16 12:18 | |
Re:新技術掌握不過半年就外移;台灣還有希望嘛? | |
Fuel Cell 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Fuel Cell),是一種發電裝置,但不像一般非充電電池一樣用完就丟棄,也不像充電電池一樣,用完須繼續充電,燃料電池正如其名,是繼續添加燃料以維持其電力,所需的燃料是「氫」,其之所以被歸類為新能源,原因就在此。 燃料電池的運作原理(如圖1),也就是電池含有陰陽兩個電極,分別充滿電解液,而兩個電極間則為具有滲透性的薄膜所構成。氫氣由燃料電池的陽極進入,氧氣(或空氣)則由陰極進入燃料電池。經由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陽極的氫原子分解成兩個氫質子(proton)與兩個電子(electron),其中質子被氧『吸引』到薄膜的另一邊,電子則經由外電路形成電流後,到達陰極。在陰極催化劑之作用下,氫質子、氧及電子,發生反應形成水分子,因此水可說是燃料電池唯一的排放物。 燃料電池所使用的「氫」燃料可以來自於任何的碳氫化合物,例如天然氣、甲醇、乙醇(酒精)、水的電解、沼氣…等等。由於燃料電池是經由利用氫及氧的化學反應,產生電流及水,不但完全無污染,也避免了傳統電池充電耗時的問題,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方式,如能普及的應用在車輛及其他高污染之發電工具上,將能顯著改善空氣污染及溫室效應。 燃料電池過去三十年僅應用於美國國防與太空工業,體積大,成本高。近年來,有部份汽機車公司用為電動車電能來源,國內約有一兩家公司正嘗試這方面運用。 然而;燃料電池廣大商機著眼於手提電子設備的電池市場。如手機,筆記型電腦等;燃料電池可使上述設備;電池一次充填;使用超過一星期。手提電子設備的燃料電池商業化有賴燃料電池體積進一步縮小,成本再降低。國外目前已開始商業化,但是國內廠商目前才開始重視這項產品,有廠商如台達電;有意研究。整體說;步調嫌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