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kaga  於 2002/09/20 18:40
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這絕對不是是模仿IBCT而來的東西。

這個想法在我的心中潛伏已久,
原始觀念是1943年制德國裝甲師,
之後參考美國人的團戰鬥群,接著參考德國裝甲旅,
最後參考二戰突出部的德國國防軍第150獨立裝甲旅,
再混合1943/44年裝甲師裝甲偵搜營而來。

這玩意定型的時間還比我看到IBCT來的更早。
說的白一點我要感謝某個叫Lordowen的無知嘴炮男,
為了替我的觀點做辯護,並羞辱他起見,
我開始收集IBCT的資料,然後越收集越確信我的路應該是正確的,
比如說旅的概念,比如說營同時轄裝甲連與裝甲步兵連。

在此感謝我的學長,感謝他給我許多美軍的資料,
讓我可以猜測美國人在想什麼,進而體會一個道理,
不管武器再怎麼進步,使用武器的方法與原則從來就沒有多大的改變,
我們這一代的人類實在不值得誇耀,雖然有令人驚異的物質文明,
但在思想上卻是如此的淺薄,只是在大師的陰影下過活,
不但沒有能力走出陰影,更別提踏上大師的肩膀以求看的更遠了。

我非常希望有一天有人可以超越孫子,
超越Clausewitz,但放眼將來,其希望竟是如此微小,
人類的心理層面,真的有在進步嗎?也許有,
但很幸運的,不是在軍事方面,也許,人類還算是愛好和平的吧。

一個反戰者研究軍事?

笑話一場而已。

正文。

當我們試圖架構一個幻想中的未來台灣陸軍時,
勢必要為他的定位與用途做出界定,我們需要一支怎樣的陸軍?
他要擔負怎樣的角色。他要負責在戰時,以及平時執行何種任務?

當這些東西通通完成後,討論未來才有其意義。

個人不才,我以為台灣陸軍的定位在於應付大陸的威脅,
目前大陸的海空威脅主要以空軍,長程區域防空飛彈部隊,
海軍艦隊逕行對抗,但不可否認的,共軍有可能對各海空軍基地,
飛彈基地,通訊節點,甚至於管制單位發動突襲。

顯然海空軍無力面對此種地面而來的突擊。

但我們建立一支陸軍,就為了應付這種小規模突襲嗎?

顯然很無聊,對抗這種小規模的(了不起連級)突擊,
需要的是原先就被定位成基地防衛的警衛單位,也就是憲兵,
陸軍單位只負責支援,而以遠水救近火的眼光看來,
陸軍單位也只能支援,幻想遭遇突擊時陸軍會立刻出現是一種無聊,
幻想開戰前共軍會給足夠的時間讓陸軍單位動員進駐各基地,
同樣也是一種無聊。

海空軍基地的防禦問題必須要由基地自身負起,
可以強化警戒單位,可以強化憲兵,而非要求陸軍負擔。

於是在個人的理想中,我們可以把台灣當作一個巨大的防禦陣地看待,
每個基地都是一個小刺蝟陣地,至於各個刺蝟陣地中的接著劑,
就是一支高素質高機動化的陸軍單位。

於是我們先對陸軍的功用下一個小結論,
陸軍的功用即是掃蕩滲透的小股共軍,以及大規模的反登陸戰了。

很多人似乎認為這是相違背的兩個觀念,
很多人似乎認為一支用來掃蕩小股敵軍的部隊,
將無法勝任較傳統的大規模陸軍對戰,許多人更因此反對貿然大規模裁減現有兵力。

但此觀念是否正確?在討論前我們先看看反登陸戰的打法。

國軍現行反登陸方針不再多說,承襲線性防禦的特徵,
將主要由動員兵力組成的守備旅灑到前線去一字排開,
當然會有地方多有地方少,但目標仍是讓部隊塞滿整條防線。
個人在這邊沒有貶低這種方法的意思在,
線性防禦是一種相當有歷史的思想,也不是沒有成功的經驗,
只是一如其他的許多方案,他要成功一定有一些先決條件,
其中之一就是需要數量龐大的部隊,不然你根本沒辦法照顧整條防線,
而這也是為何線性防禦會被批評成「製造一堆無所事事的散兵」的原因。

再者就是這種防禦方式是相當被動的,
國軍並沒有辦法選擇在那邊與共軍展開會戰,甚至也無法有效掌握作戰的進行,
而只能以維持現有態勢不致崩壞為滿足。
於是正如拿破崙的名言:『一直躲在戰壕內的人終究是會被擊敗的。』

我們以一個獨立戰區來講好了。
比如說該戰區有ABCD四個可登陸地區,與DEF三個次威脅區,
於是線性防禦的作法可能在ABCD四個地方各放兩個守備旅,
DEF三個地方各放一個守備旅,然後在準備三支較強的打擊旅來應付可能的突破。
簡單計算一下,這個戰區需要十一個守備旅與三個打擊旅,
共十四個旅的兵力。

OK,比如說今天A點遭到進攻,而擔任預備隊的打擊旅也立刻投入戰場,
所以進行戰鬥的兵力一共有三個打擊旅與兩個守備旅,
而其他坐守的守備旅將很難被從原先防禦的地方抽出進行增援,
因為一方面受限於守備旅貧弱的機動性,
一忙面也受限於一個原則-開戰時垂直戰線的運動總是比平行戰線的運動簡單。
於是結論顯示,十四個旅中能投入戰場的只有原先駐防的兩個守備旅,
三個打擊旅,也許頂多再加上臨近防區來得及趕到的兩個守備旅,
也就是七個旅的兵力,而另外七個旅對於這場戰爭則完全只有袖手旁觀的份。

這七個旅就是所謂的「無所事事的散兵」了。

回原話題。國軍的理想絕非沒有成功的機會,
事實上,如果一切按照國軍的理想行之,國軍的方案可能是最能對抗共軍的方案,
不管共軍是萬船齊發多點登陸,還是一個加強師搭配一個輕裝空降師的正規登陸,
甚至於是一起使用的混和登陸法,國軍的方案都能應付,
反正共軍受限於登陸載具有限,他無法一次運輸大量部隊到某個特定點上,
於是國軍將保證在任何一點上都有壓倒性的兵力駐防,
任何一點都是銅牆鐵壁,國軍有足夠的數量與火力摧毀一切共軍登陸企圖。

但是要實施這項戰術有一個先決條件,
台灣陸軍必須先動員出四十個旅才行。

國軍想要要動員出四十個旅的兵力完全需要依賴動員制度的配合,
也許台灣的動員制度能夠提供這些兵源的數量,
但似乎不能保證這些兵源的質量。國軍對這點應該也是知道的,
所以他們想出來的解決方案就是盡全力不讓老共踏上來,
因為只要不讓老共踏上來,那這種戰爭方式將是絕對有利於防禦方,
尤其是在攻擊方缺乏有效的密接火力的時候。
但是這個方法的前提還是在於陸軍來得及完成動員,
並將完成復訓的部隊前推到海岸線上一字排開。
但是來得及嗎?國軍有把握在數週甚至於一週內完成動員?
描述比較一戰德俄動員制度的文章告訴我們,
德國的劍比較短,所以可以快速的出鞘,
俄國的劍比較鈍重,雖然出鞘慢但是有龐大的數量。

但是今天國軍的劍呢?出鞘又慢數量也不夠的一把鏽劍。

那國軍到底想不想改變現況呢?

也許有,團管部改制成後備司令部了。

也許沒有,因為改制前改制後似乎沒有多大的改變,
除了換了幾個燙金大字以外。

如果後備部隊不足為持,常備部隊勢必要負擔更大的壓力,
沒有了動員旅作為軟墊吸收共軍的第一波衝擊,
甚至於沒有人站在海岸上阻止共軍走上岸,
台灣必須單靠常備兵力達成反登陸戰的目的,
但顯然,以今天中華民國國軍的狀況而言,
等他機動到灘頭的時候人家已經弄好灘頭堡了,
而國軍貧弱的火力可以強攻共軍灘頭堡,
將共軍趕下海嗎?

甚至於面對萬船齊發時,等國軍終於機動到共軍上岸地點時,
共軍早就跑掉了。

有解決的方法嗎?當然有,我們必須強化國軍的戰力,
強化部隊的機動力,以及打擊力,於是部隊可以在第一時間殺到灘頭,
趁共軍立足未穩之際踹共軍下海。

這種戰術與線性防禦完全不同,他叫機動防禦,
而且在這個場合,他是完全的機動防禦。他甚至於不是隆美爾-諾曼地式的防禦。
隆美爾在諾曼地的防禦其實並非機動防禦,
而是一種介於機動防禦與線性防禦間的折衷品。
這兩者間一個很大的差異是,在個人的眼中,線性防禦是等敵軍衝過防線後,
已經進入防線後方的不設防地區時,再以機動預備隊對其發動逆襲,
一如一九四零年法國戰役時法國裝甲預備隊對抗突破馬其諾防線的德國裝甲部隊的作法。

但是隆美爾式的防禦是一條縱深很大的防線,
這條防線由很多條防線構成,防線本身由一個個孤立的據點構成,
每個據點的核心可能是一挺機槍,可能是一門戰防砲,據點間以砲兵火力維持聯絡,
防線與防線之間可能充滿地雷鐵絲網等障礙物,也可能空無一物,
而防禦方的預備隊則可能早在攻擊方剛剛突破第一道防線時就已經被投入戰場。
所以這時候防禦方的裝甲預備隊其實是被當作一種臨時陣地補強劑,
或說是一種自走戰防砲,用來在急需的地方部屬一個反戰車砲陣地,
在打垮敵軍的突進矛頭後再去堵住防線的缺口。

在小弟的眼中,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
前者的機動預備隊與敵軍在我方防禦陣地後方交戰,
後者的機動預備隊與敵軍在我方防禦陣地內部交戰。

但是機動防禦不然。

對機動防禦而言有沒有防線是徹頭徹尾的無所謂,
因為他們打的是流動式的戰爭,他們把一切希望寄託在裝甲部隊的野戰上面,
對執行機動防禦的裝甲部隊而言,
他們的作戰方式就只是很單純的在野戰中擊敗敵軍而已。

一如德軍在二戰北非戰場所表演的一般。

很顯然的,其實隆美爾式的防禦會是較佳的折衷,
但是以現實面而言,台灣很難徹底實施隆美爾式的防禦計畫。
一個原因卡在縱深,隆美爾要求要有十英里的縱深,
而很顯然的,台灣沒有辦法在海岸上建立那麼深的防線,
而如果無法建立深的嚇死人的縱深防線,
隆美爾式防禦法將無法充分發揮他的實力。

所以台灣似乎只剩下兩個選擇,也就是線性防禦或是機動防禦。
而且機動防禦有一個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所需的部隊最少,
而這一點又和台灣那個令人不忍眝賭的動員制相契合。
如果說動員制動員出來的部隊其戰力無法信賴,
那代表真正可用的部隊就只有平時就保持滿編的部隊,
但是隨著海空軍的逐步增強,未來勢必無法再讓陸軍保留平時三四十萬的兵力,
於是缺乏足夠的可靠部隊的國軍將無法有效執行線性防禦方案。
那與其這樣,個人主張就完全依賴機動防禦。

而個人理想中的,有充分實力執行機動防禦的部隊,
是一種裝甲化的高素質機動打擊兵力,而很湊巧的,
這種部隊同時遠較今天國軍的部隊更為適合掃蕩小股共軍滲透兵力。

這是一種既可以執行大規模反登陸戰,
同時又可以對抗共軍小股滲透的東西。

但這時又有一個問題,經費與裝備的問題。

優良的裝甲車輛所費不待,個人幻想中的旅,
估稱之為裝騎旅,即需要二百三十六輛裝甲運兵車,
與五十輛主力戰車。所以如果整備十個旅(即個人以為保護本島所需兵力數),
我們需要兩千四百輛裝甲運兵車以及五百輛戰車。

戰車問題不大,台灣光M60A3就有四百八十輛,
M48H也有四百五十輛。但裝甲運兵車問題就很大了,
台灣M113車係總和不過八百餘輛,距離兩千四百輛的目標相差甚遠。

但是有解決的辦法嗎?

有的,裁軍。

陸軍每年預算保守估計兩千五百億台幣,
一般公認其中有半數為人事經費,若將陸軍由十九萬銳減成十萬人,
於是三軍總員額將由今天的三十餘萬降低至二十萬,
於是按比例估計每年省下的人事經費將高達四百餘億台幣。

美軍今天為了IBCT所設計的多用途步兵戰鬥車輛MAV,
據悉每輛平均單價高達兩百萬美金,若以四百億台幣購買,
約可購買五百八十輛,也就是在四年的時間內可以買完所有裝備,
而不需另行增加財政支出。

但是裁軍後會不會降低國軍的戰力?

會不會裁掉一半的人後讓陸軍變的不堪一擊?

當陸軍的作戰兵力只剩下十個裝騎旅,兩個空騎旅,一個澎湖守備旅時,
總兵力不過十萬人,作戰兵力不過五萬人時,戰力會不會弱化?

個人不認為會弱化,反之,個人認為會比今天的國軍更強,
雖然今天國軍總員額高達十九萬餘人,
但其中可戰之兵可有十萬?只要新制陸軍每個人有舊制陸軍兩倍戰力,
新陸軍即可望有與舊陸軍同等級之戰力,
更何況新陸軍的戰力豈會只有舊陸軍的兩倍而已?

以下附錄個人幻想中的裝騎旅編制,並附與IBCT的比較。

IBCT的編裝下轄三個機械化步兵營,一個砲兵營,
一個偵搜連(RSTA中隊),一個工兵連,一個戰防連暨其他支援單位。

裝騎旅下轄一個偵搜營,兩個機械化步兵營,
一個砲兵營,一個工兵連暨其他支援單位。

個人認為這兩張編裝表最大的不同在於IBCT的偵搜連與裝騎旅的偵搜營,
IBCT有獨立戰防連,裝騎旅無。

第一點,IBCT的偵搜連是純粹的情報提供組織,並不負責實際進入戰鬥。
個人認為這是美國人編組IBCT時最大,也是最值得重視的地方,
很多人討論IBCT時都把重點置於輪型裝甲車輛,
甚至於會有「輪子終於贏了履帶」的妙論出現,
但是無論如何,個人還是認為IBCT的偵搜連非常值得重視,
雖然所見的資料不多,但是小弟私下猜測,這個連的目的是要完全取消霧與摩擦。

雖然我從未受過正規的軍事指參教育,
但是敝人從在自修的過程中瞭解了霧與摩擦對軍事行動的影響與威脅,
在德意志-普魯士軍事學派的眼中,霧與摩擦是存在而不可克服的,
所以德國人選擇適應他們,並為了克服霧與摩擦而發展了任務指揮導向系統,
進而利用對方的霧與摩擦為自己創造勝利的條件,
但是美國人不然。

綜觀美國人的戰爭,美國人的第一次,
在今天他們還不斷提出來研究的大型陸上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這次戰爭中美國人在歐洲被德國人扁的是夠慘,嘴巴當然講得很好聽,
官方歷史也不斷強調美軍個人在被德軍慘電時表現出的勇氣,
但是不斷強調個人或小單位的表現卻同時暗示一件事情,

『就是因為上級無能,所以雖然擁有如斯的數量優勢,還是被不斷奇襲,
逼的個人或小單位發揮出出乎意料的能力才能活下來接受表揚。』

這個情形到越戰也一樣,美國人總是被霧氣籠罩,
在黑霧罩頂下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始終無法徹底殲滅越共的戰力,
始終處在被動挨打的狀況下。也許,在美國人的體驗中,
如果沒有戰爭之霧與摩擦,美國人佔盡優勢的軍事力量才能有效發揮。

在以前,美國人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解決霧與摩擦,
但是現在不同了,由於資訊化的幫助,
(不知為何,我討厭『軍事事務革命』此一名詞),
美國人第一次有機會讓戰場呈現水晶般的透明,
美國人可以完前看到敵方的一切行動,
這個優勢不言可喻,就像打麻將時可以透視對家的排一樣。

我們甚至於可以預測整個IBCT中最重要的單位就是那個偵搜連,
這個偵搜連,以及其下的FSV將是戰場指揮官的耳目,
用來讓戰場指揮官瞭解敵情用的,這些東西是IBCT的核心,
其他的裝甲戰鬥車輛圍繞著這個核心旋轉,
美國人的敵人將會發現他們不是被眼前的機械化步兵連或是營發揚的直接火力所擊倒,
而是被地平線以外飛來的間接砲火所毀滅。不管發射砲火的是Paladin,MLRS,AH64D,
JSF,甚直於是B1或是軌道兵器。

這是我所認為的美國人的理想,可是我們做不到。

與美國人的相較,裝騎旅的偵搜營其實是被個人編組成一支擁有大量武裝,
可以實際擔任全旅矛頭,而且較旅的另兩個戰鬥營更重視機動性能的單位。
以實際運用而言,個人的意圖是將偵搜營的第一至第三連分開前進,
而主要的任務則是威力搜索,與伴隨而來的,對敵軍的刺探與遇弱則吃。
因此這三個連擁有大批戰防飛彈車,無後坐力砲車,與機砲車。
此外,很多時候任務會需要步兵以佔領某地或是其他有的沒的,
所以加入第四連,並將第四連編組成一支機械化步兵連。

裝騎旅第一營(裝甲偵搜營)編裝
營部
指揮排──────裝甲運兵車(戰防)*3
支援排──────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5

第一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戰防)*3
├第一排─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 裝甲運兵車(機炮)*3
├第二排─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 裝甲運兵車(機炮)*3
└第三排─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 裝甲運兵車(機炮)*3

第二連(同第一連編裝)

第三連(同第一連編裝)

第四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戰防)*2
├第一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二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三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四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裝甲運兵車(迫炮)*2+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2

小計:裝甲運兵車*12
裝甲運兵車(機炮)*31
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0
裝甲運兵車(迫炮)*2
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7
裝甲運兵車(戰防)*14

AFV共86輛

第二點是IBCT擁有獨立的,使用車載戰防飛彈的戰防連,
而裝騎旅沒有,但這並非表示我不重視戰防,
而是將戰防飛彈連打散後投入各戰鬥營。
一個佐證是IBCT擁有10-14輛戰防飛彈車,
而裝騎旅擁有28輛。

皆下來比較兩者間機械化步兵營的異同。

IBCT的三個機械化步兵營各擁有三個機械化步兵連,
各營編裝如下。

機械化步兵營
營部

第一機械化步兵連─┬本部排───裝甲指揮車*2
├第一排───裝甲運兵車*4
├第二排───裝甲運兵車*4
├第三排───裝甲運兵車*4
├突擊炮排──突擊炮*3
├迫砲排───迫砲車*2
└火力協調排─火力協調車*1

第二機械化步兵連(同上)

第三機械化步兵連(同上)


裝騎旅第二第三營編裝如下。

機械化步兵營
營部───指揮排─戰車*3
裝甲排─戰車*5

第一連─┬連部排─戰車*2
├第一排─戰車*5
├第二排─戰車*5
├第三排─戰車*5
└第四排─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5

第二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戰防)*2
├第一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二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三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四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裝甲運兵車(迫炮)*2+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2

第三連(同第二連編裝)

第四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戰防)*2+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2
├迫炮排─裝甲運兵車(迫炮)*6
├無後座力砲排─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6
└戰鬥工兵排─裝甲運兵車*6

小計:戰車*25
裝甲運兵車*30
裝甲運兵車(戰防)*6
裝甲運兵車(機炮)*8
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10
裝甲運兵車(迫炮)*10
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11

AFV共100輛

我認為這兩個營間最大的不同在於,
IBCT很明顯的希望可以用全旅的力量投入戰場接敵,
所以IBCT機械化步兵營的編裝中各連的支援火力只維持一定的水準,
不過卻納入一輛專用於協調支援火力的火力協調車FSV。
(FSV原文為Fire Support Vehicle,我覺得翻成火力協調車較佳。)
用膝蓋想都知道這輛火力協調車不是用來協調連內的支援火力,
而是用來協調連以上的支援火力--從IBCT建制內的砲兵,多管火箭,
到陸軍航空隊的攻擊直昇機,乃至於海空軍的對地打擊機。

但是我不認為國軍到了打島內反登陸戰時能有這些支援兵力,
所以我寧可強化各營各連自身的火力,然後期待他們能在沒有外力支援的情況下,
用自身建制內的火力轟爛敵軍。

另一個不同在於我的機械化步兵營中有一個戰車連。
這個連的主要用途還是步兵支援用大型自走步兵砲,
換言之,和IBCT中的突擊炮(MGS,Mobile Gun System)一樣。
個人不敢奢望他能打爛多強的敵方戰車,因為那種事交由戰防飛彈處理即可。
甚至於老實講,加入戰車部隊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為了消化目前現有的戰車...

現在已經不是戰車反戰車的時代了,
老美編組IBCT時也只要求他們的戰車砲能轟爛T-62等級的東西,
更高檔的敵人戰車一律交由戰防飛彈解決。

另一點是美軍不需要多顧慮敵方的空軍威脅,
但是國軍需要,所以裝騎旅特別強化各連的防空火力。

最後比較營級砲兵支援火力。

IBCT擁有15-21門M777型155mm榴彈砲與HIMARS多管火箭,
裝騎旅所有的裝甲砲兵營擁有兩個擁有6輛M109的裝甲砲兵連,
和一個有6輛LT2000的多管火箭連。

坦言之個人不認為裝騎旅的裝備會輸到哪去,
而且裝騎旅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裝騎旅的車輛沒有十九噸上限魔咒。
這使得裝騎旅用的裝甲載具可以追求更強悍的防禦力與火力,
或是用更低的成本達到IBCT所用的MAV的要求。

以下為較完整的裝騎旅編裝。

旅部
旅部連

第一營(裝甲偵搜營)
指揮排──────裝甲運兵車(戰防)*3
支援排──────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5

第一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戰防)*3
├第一排─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 裝甲運兵車(機炮)*3
├第二排─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 裝甲運兵車(機炮)*3
└第三排─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 裝甲運兵車(機炮)*3

第二連(同第一連編裝)

第三連(同第一連編裝)

第四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戰防)*2
├第一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二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三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四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裝甲運兵車(迫炮)*2+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2

小計:裝甲運兵車*12
裝甲運兵車(機炮)*31
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0
裝甲運兵車(迫炮)*2
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7
裝甲運兵車(戰防)*14

AFV共86輛

第二營(裝甲步兵營)(可以叫裝甲擲彈兵營更佳......)
營部───指揮排─戰車*3
裝甲排─戰車*5

第一連─┬連部排─戰車*2
├第一排─戰車*5
├第二排─戰車*5
├第三排─戰車*5
└第四排─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5

第二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戰防)*2
├第一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二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三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4
└第四排─裝甲運兵車(機炮)*1+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2+
裝甲運兵車(迫炮)*2+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2

第三連(同第二連編裝)

第四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戰防)*2+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2
├迫炮排─裝甲運兵車(迫炮)*6
├無後座力砲排─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6
└戰鬥工兵排─裝甲運兵車*6

小計:戰車*25
裝甲運兵車*30
裝甲運兵車(戰防)*6
裝甲運兵車(機炮)*8
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10
裝甲運兵車(迫炮)*10
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11

AFV共100輛

第三營(裝甲步兵營)(同第二營編裝)

第四營(裝甲砲兵營)
裝甲砲兵連──────自走炮*6
裝甲砲兵連──────自走炮*6
多管火箭連--────多管火箭*6

小計:自走炮*12
多管火箭*6

裝甲戰鬥工兵連─┬連部排─裝甲運兵車(機炮)*2+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2+
│裝甲運兵車(戰防)*2
├第一排─裝甲運兵車*6
├第二排─裝甲運兵車*6
├第三排─裝甲運兵車*6
└第四排─裝甲運兵車(機炮)*2+架橋戰車*4+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2

小計:架橋戰車*4
裝甲運兵車*18
裝甲運兵車(戰防)*2
裝甲運兵車(機炮)*4
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4

AFV共50輛

其他勤務單位


總計:戰車*50
自走炮*12
多管火箭*6
裝甲運兵車*90
裝甲運兵車(機炮)*51
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40
裝甲運兵車(迫炮)*22
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33
裝甲運兵車(戰防)*28
架橋戰車*4

AFV共336輛(不含其他支援車輛)

各項裝備小弟認為最大原則就是可以共通底盤就共通,
而以下小弟將分別解釋小弟那些戰車自走炮之類的裝備所指為何。

1,戰車。無疑的以台灣今天的處境而言,
只要現有的M60A3或是M48H就已經綽綽有餘,
因為台灣不需要打大型戰車會戰,共軍能上岸的戰車也是以兩棲戰車為主,
而顯然,要對付兩棲戰車光105mm炮就足以應付了。
至於少量的共軍新式戰車則可以交由戰防飛彈應付。
在新式的第三代頂攻戰防飛彈面前,老共的新銳戰車將不是太大的問題。

2,自走炮。自走炮的主要任務將是提供壓制性射擊與孤立,
分割共軍灘頭陣地之用。以今天台灣的需求而言,
M109系列即已足夠,不過為求縮短射擊準備時間與提高生存性,
未來希望每輛自走炮都至少有一具GPS。

3,多管火箭。無疑雷霆兩千將是這種武器中的最佳答案,
而雖然多管火箭對後勤極為吃重,
但是他短促而密集的火力投射能力將抵銷其缺點而有餘。
對台灣而言,由於面對的是勢短節險的反登陸戰,
因此在短時間投射大量火力乃成為必然的需求。
台灣比較需要能在30秒內砸下幾百公斤高爆炸藥的武器,
而非能在數小時中擲下數噸炸藥的兵器。
況且多管火箭對軟性目標的殺傷力一向高的驚人,
而對剛登陸或降落的共軍而言,他們不會有挖掘戰壕的時間,
因此勢必將暴露在多管火箭的彈雨之中承受驚人的損失。

4,裝甲運兵車。我不在乎他是輪型還是履帶,
我也不在乎他是國造還是外購,我只希望他能跑的很快,
至少要有七十至八十公里的時速,他要能搭載一個步兵班,
能架一挺重機槍,而裝甲可以擋住砲彈破片與小口徑武器的射擊。

5,裝甲運兵車(機炮)。在上述的裝甲運兵車上裝上一個炮塔,
炮塔中有一門20∼30mm等級機炮,
重點是仰角要大,炮塔迴旋速度要快,使他至少可以嚇嚇低飛的敵機。

6,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直接在上述裝甲運兵車上架一門炮,
無後座力炮或一般炮都可以,口徑最好大於75mm,
可以對部隊行火力支援即可,有錐形裝藥彈頭更佳。

7,裝甲運兵車(迫炮)。同6,
只是架的東西改成曲射的迫炮,至少要120mm以上的迫炮。

8,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一樣是用裝甲運兵車為底盤,
只是架的東西改成防空飛彈,例如陸射箭二之類的東西。
不果我希望預備彈能多幾發,而且至少要有四聯裝的發射架。

9,裝甲運兵車(戰防)。同上,改架上戰防飛彈,
(或稱為反戰車飛彈。。。)希望能配發新式第三代頂攻戰防飛彈,
而且最好可以向地獄火一樣,前面有個步兵拿雷射標定器標定目標,
戰防飛彈車躲在反斜面後面發射飛彈。
而且除了打戰車外,還要可以攻擊登陸舟艇。

10,架橋戰車。這玩意兒台灣似乎很缺。。。
不過我想還是有幾輛比較保險。。。


NO:874_1
沉默的BWS  於 2002/09/20 20:04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6,裝甲運兵車(無後座力炮)。直接在上述裝甲運兵車上架一門炮,
>>無後座力炮或一般炮都可以,口徑最好大於75mm,
>>可以對部隊行火力支援即可,有錐形裝藥彈頭更佳。

考慮到無後炮的特性....現有40/35公厘機炮皆可達成目標
事實上,裝步車火炮有大型化趨向
用無後座力炮勢必面臨開放炮塔之不適當設計

>>7,裝甲運兵車(迫炮)。同6,
>>只是架的東西改成曲射的迫炮,至少要120mm以上的迫炮。

42/120迫炮車早有了~~射擊反應時間的低落可以從科技方面解決

>>8,裝甲運兵車(防空飛彈)。一樣是用裝甲運兵車為底盤,
>>只是架的東西改成防空飛彈,例如陸射箭二之類的東西。
>>不果我希望預備彈能多幾發,而且至少要有四聯裝的發射架。

隨時隨地帶著3米多長的中程軍團及防空飛彈到處跑,很危險耶..
且戰鬥狀態下,無保護外殼的裸露式野戰防空飛彈已不多見


>>9,裝甲運兵車(戰防)。同上,改架上戰防飛彈,
>>(或稱為反戰車飛彈。。。)希望能配發新式第三代頂攻戰防飛彈,
>>而且最好可以向地獄火一樣,前面有個步兵拿雷射標定器標定目標,
>>戰防飛彈車躲在反斜面後面發射飛彈。
>>而且除了打戰車外,還要可以攻擊登陸舟艇。

地獄火飛彈仍需持續照射瞄準,對岸的雷射反反制能力遠高於我們這邊
類似標槍/沙蛇的射後不理飛彈才是最終目標

>>10,架橋戰車。這玩意兒台灣似乎很缺。。。
>>不過我想還是有幾輛比較保險。。。

一個旅的直屬工兵連各一台...是少了點
但是基於台灣本土環境絕大多數河流可以直渡狀態下
不太有必要擁有太多戰鬥推進橋(陸軍直稱戰推橋)就是了


NO:874_2
GG  於 2002/09/21 13:38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1. M60/48系列有必要進行動力及防護力提升.
制於共軍坦克是否能上岸有保留的地方..
偶的觀點.共軍第一波應該會派遣小股空
降單位進行突擊.騷擾.裝騎單位必需要有
足夠的機動力適當的火力進行截擊.圍殲如將
一部份M60/48的M85/M2 50機槍換裝成Mk19
2.M109有必要將螺璇砲門改為滑契式砲門
增加射速..改換52倍徑砲管自動裝彈機
最好也一起裝了.另外記的要裝上數位化
射控系統.不要還要在查表了.等查完.修
正彈著..人都跑光了..............
3.跟歐的想法差不多..老陸早該把多管火
箭下放到旅級單位........
4.偵搜營改為輪式裝甲車.反裝甲飛彈及防空
飛彈可循美軍M2/3系列改為基本武裝.外掛
於砲塔外依彈性需求..至於APC or AIFV
火力20-30MM即可.若要學CV-90-40也未嘗不
可.....$$$要夠多...
kaga兄看了你的編裝表少了戰鬥支援及勤務單位
如化兵.防空.通信.戰工連及支援營.歐就以美軍裝
騎團為籃本幫你補上.基本上您所發表裝騎旅的邊裝
就橡極了裝騎團......
化學兵連:(滿編100-130人)
連部(1部指揮車 2部輪裝甲車偵消車)
一排:6輛輪型裝甲車
二排:6輛輪型裝甲車
除污排:6輛5T M932除污車 4輛M932箱型載重車
煙務排:8輛M997焊馬發煙車...
戰鬥工兵連:(滿編220)連部2輛M113APC
戰工一排:6輛M113APC
戰工二排:3輛M113APC M939 5T載重車X6
輕裝備排:多功能戰工車6輛 M939
5T載重車6輛拖發電機/
照明/淨水等輕裝備
重裝備排:AVLBX3 裝甲戰工車X3 ACEX3 推土機X2 平路機X2 空壓機X4
(以上是當初幫軍團制定戰工連的編裝初搞...歐是工兵退伍的)


NO:874_3
沉默的BWS    於 2002/09/23 00:54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不過仔細想想陸軍的旅級工兵編制...
幹麻還要D7R等重型土木業機具??
這玩意每個軍團下的工兵群就足以支援作戰/平日救災所需
(軍團工兵約莫4個以上機械化工兵營)
一個算小規模的旅級單位也仍然有大量的傾卸車(3-5輛)
似乎陸軍現行的工兵單位機具上不符合機動防禦所需
因為目前工兵車輛的脆弱性不適合台灣戰場前緣惡劣火力下作業用

我們哪時才有M728這類的戰鬥用途CEV出現??
以摧殘敵人登陸後不幸建立的橋頭堡跟防禦陣地


NO:874_4
11  於 2002/09/23 01:16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台灣本島跨戰區雷霆2000是不錯點子.射程約120公里.
萬一敵人來登陸戰.台灣兩軍團或三軍團火力互相支援.共軍恰巧在兩軍區登陸機會很低.
跨戰區雷霆2000先給共軍迎頭痛擊.在共軍灘頭堡未穩固前轟爛.打散共軍隊型.
有助於國軍.後到馳援的步兵收拾共軍灘頭堡殘餘武力.

NO:874_5
helldog  於 2002/09/23 09:57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請問kaga兄,IBCT的資料從哪收集的??

NO:874_6
GG  於 2002/09/23 10:36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工兵只能說慘..要啥缺啥..就以M9 ACE來說目前僅有區區的10餘輛...連最基本的編裝都
不到..M728更不用說了..有裝甲戰工車的編制但是缺裝..其它的就更不用說了.........
連M2框桁橋都有金屬疲勞的現像...有點搞不懂兵整丟的一堆M48A3認它日曬雨淋就不會想辦法翻修改裝成CEV...?!!!!至於BWS兄說的(軍團工兵約莫4個以上機械化工兵營)應該這樣說
(軍團工兵約莫4個以上的人形機械化工兵營)...

NO:874_7
冷眼旁觀  於 2002/09/23 12:04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車多炮多皮也厚是不錯,但沒油沒料還是動不了
全裝機動化是很好啦,但是這樣的後勤補保單位也必須擴張,而且由於是撒到第一線上,所以可以的話,請kaga君不妨再補足一下這方面如何解決的設定;
1.不同車種間的維修保養,大量零件儲存及消耗補給,車輛維修停放的場地以及維修能量。
2.為因應油料大量消耗而必須有的油料儲存槽,大量且不同口徑的基本彈藥運輸儲存量。

NO:874_8
士官長  於 2002/09/23 13:03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把陸軍擺在守勢作戰,以台灣一島之處,是嫌多餘,甚至大而化之
不如提高海空軍軍力比例
若把陸軍提升為攻勢作戰,其重要性遠比海空軍強
陸軍機動力奇襲力遠比海空軍強大,若以海島防禦戰觀點
陸軍事可裁編,凡是莫以守勢作戰而定,共軍也會預防國軍登陸戰
攻其不備或沿海省份,其造成衝擊力可想而知
陸軍編制常備部隊以攻擊作戰為主,動員預備部隊以守勢作戰為輔
原則是陸軍編制太大,將多兵少,裝備不齊,才是姤病主因
台灣陸軍的未來因是提高特種作戰部隊,專業戰鬥部隊
而不是親親愛民,整理環境,業務太多的陸軍行政部隊

NO:874_9
小毛  於 2002/09/24 12:53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守勢作戰或許可以考慮採用飛彈/戰車砲兩用驅逐戰車.

像是由M60底盤改造,附有舉升觀測標定儀(毫米波雷達/紅外線/星光夜視/多倍光學/雷射測距標定),配備四枚地獄火飛彈I/II(射程八公里),採用固定砲塔(降低成本)與有限角度大口徑主砲(增加破壞力並降低複雜度),但是車長個人砲塔要配備Mk19+.50機槍以應付步兵與防空的威脅.

目前市面上可能沒有類似的新產品.(托式飛彈射程不夠,常常發射完我軍就快要進入敵主砲打擊範圍)
構想是:

1.既然是守勢作戰,只要加強正面與頂面裝甲即可.
2.以長程反裝甲飛彈擔任第一擊,所以也需要加強觀測與導引能力,舉升觀測儀器(甚至飛彈發射架,可以不必等待UAV執行任務,自行躲在隱蔽/掩蔽物後方觀測/攻擊)可以加強此能力
3.當殘敵進入主砲射程,由於有長程的觀測能力,應該可以事先前進到有利位置,瞄好方位,所以不需要複雜昂貴的砲塔,採用大口徑主砲與有限的發射角度調整,不但可以搶先攻擊也可以降低系統複雜度,
4.以車長個人砲塔進行防空與反步兵任務.並可減少狙擊傷亡.
5.由M60底盤改造(國內多的很),拆掉砲塔,增建模組化固定砲塔(可以外掛各式附加裝甲),可安裝超大口徑火砲(如120mm以上滑膛砲)與簡易的射控系統,除了可輕易提高正面防護力外,也可以大幅增加載彈量或自動裝彈機.改裝成其他如救濟車/自走砲等等也很方便.
6.也可以順便發展成防空搭載.發射架改裝刺針或更高級的飛彈.
7.日後若有光纖導引遠攻飛彈,說不定也可以搭載.

只是,主戰車迷可能要抗議了! :P


NO:874_10
沉默的BWS  於 2002/09/24 21:56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軍團工兵約莫4個以上的人形機械化工兵營)...

比守備旅那些純手工圓撬十字稿城堡部隊好很多了
工兵本來就是需要機械化

ICBT編製怎麼來~??
當然是打IBCT直接搜尋就好~~~~~^_^

現行IBCT編製內人數3686人
約莫等於中國的一個裝步團人數與裝備數量
如果國軍在機動防禦的思維下,以一個與對方編製/人數相近的部隊互相抗衡
勝算機率如何?!這問題就見仁見智了


NO:874_11
Skywalker-Luke  於 2002/09/24 22:36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應該這樣說
>(軍團工兵約莫4個以上的人形機械化工兵營)...

這個工兵營部署的是鋼彈呀!什麼是人形機械化工兵營?工程用機械人?這又是什麼自創的怪名詞!


NO:874_12
沉默的BWS    於 2002/09/24 23:29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人形機械化工兵營

陸軍工兵發揮勤儉建軍實力有裝備,有車輛
往往不吝嗇讓士兵在各大場合裡動用其萬能的雙手以反機械化的浪潮.....
包含~演習裡用手工砍竹子的反人員樁(用在叢林防禦攻勢還好,大剌剌的插在海灘沙岸上就是惡搞...請詳見各年漢光...各海邊的防風竹林可真多呀)
有巨大推土挖土機傾卸車等不用,颱風救災場合仍習慣一步一腳印,一剷一堆土
用士兵的愛心來復原寶貴的土地



NO:874_13
ewings VonBraun  於 2002/09/24 23:42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
這個工兵營部署的是鋼彈呀!什麼是人形機械化工兵營?工程用機械人?這又是什麼自創的怪名詞!
>
多拉A夢大長篇之鐵人兵團

NO:874_14
Skywalker-Luke  於 2002/09/25 00:18
Re:BWS

勤儉建軍也不該是這款方式
機械擺著不用是會壞掉的
屆時又要花納稅人的血汗錢來撥款維修

NO:874_15
AMG-CL600  於 2002/09/25 00:59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勤儉建軍也不該是這款方式
機械擺著不用是會壞掉的
屆時又要花納稅人的血汗錢來撥款維修
國軍的裝備是用來陳列.展示.應付裝檢的
國軍的演習是用來敷衍百姓

NO:874_16
kaga`  於 2002/09/28 16:11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首先感謝諸位網友的回應,個人由於工作之故無法時常上網,
無法於第一時間做出回應,在此深表致歉之意。

首先,關於沉默的BWS網友於九月二十日的指教,
個人選用無後座力砲的原因是在於無後座力砲可以在相同條件下,
投射較為巨大的高爆彈頭,這個特點讓他可以在密接支援,
以及火力壓制下獲致良好的成效,
再者也由於目的在於壓制與支援,所以口徑不需太大,
夠用就好。

防空飛彈的方面是個人誤植,要使用的是天劍一型,
或是復仇者等級的防空飛彈。

其他方面則感謝您的指正。

接著關於GG網友於九月二十一日的回應,
個人對於美軍裝甲騎兵團涉獵甚淺,
不過感謝您的補充。

關於helldog網友於九月二十三日的疑問,
個人手上官於IBCT的資料主要來自國軍各期刊,
FAS網站,以及其他方面,
另外全防有兩期關於MAV的文章,
應為RHC所著,頗值一讀。

關於冷眼旁觀網友於九月二十三日指出個兩個問題,
其一,為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才會希望全旅所有甲車底盤共通化,
估計全旅只有四種底盤,M60A3和架橋戰車用的,
M109用的,LT2000用的,其他所有甲車用的,
這樣一來可以相當程度的降低後勤負荷,
再加上現代化的甲車,比如美國MAV系列,
其對於維修的需求都遠低於以往,
MAV的平均故障間隔只有一千英里一次,
模組化的設計也使得MAV一旦故障可以快速的更換損壞零件,
並且更迅速的再回到戰場。

補給方面亦同,IBCT號稱可以以空運方式部屬,
一下機即可投入戰鬥,且野戰部隊自行攜帶的補給品可以供應三天到一個禮拜的戰鬥。

似乎,台灣陸軍不需要打上這麼久的反登陸戰。


NO:874_17
沉默的BWS    於 2002/09/28 19:16
Re:閱九月號尖端台灣陸軍未來一文有感......

補充裝騎團編裝
From FM17-97 cavalry troop
似乎有點長....

Introduction
The role of the cavalry troop in Army operations remains un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cavalry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warfare. The troop is organized, equipped, and trained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the fighting ability of other combined arms forces. While its primary missions are reconnaissance and security, the cavalry troop may be called upon to execute attack, defend, and delay missions as part of squadron and regimental missions. The troop accomplishes its missions by communicating, moving, and shooting in that order.

The purpose of this chapter is--


To depict organizations of the cavalry troop in--

Heavy Troop:

The Armored Cavalry Regiment (ACR) (M1 and M3 equipped).
The Heavy Division Cavalry Squadron (M1 and M3 equipped).

Light Troop:

The Light Armored Cavalry Regiment (LACR) (HMMWV equipped).


To outline missions each troop performs and to highlight each troops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To establish responsibilities of key personnel in combat.

Section I. Organizations

The HEAVY Cavalry Troop
The heavy cavalry troop consists of 6 officers and 126 enlisted soldiers. The troop is organized into a headquarters section, two scout platoons, two tank platoons, a mortar section, and a maintenance section (see Figure 1-1).


Figure 1-1. Heavy cavalry troop organization.

The Heavy Troop Scout Platoon
The scout plato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conduct reconnaissance and screening in support of its parent troop. However, when the parent unit is performing missions within an economy-of-force role, the scout platoon may conduct offensive, defensive, and retrograde operations in support of the troop mission. The platoon consists of 1 officer and 29 enlisted soldiers, and is equipped with six M3 cavalry fighting vehicles (CFV) organized into three scout sections (see Figure 1-2).


Figure 1-2. Scout platoon organization.

The Heavy Troop Tank Platoon
The tank plato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perform its three primary missions--attack, defend, and move. The platoon consists of 1 officer and 15 enlisted soldiers manning four M1A1 Abrams main battle tanks organized into two sections (see Figure 1-3).


Figure 1-3. Tank platoon organization.

The Heavy Troop Mortar Section
The mortar secti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provide immediate indirect fires in support of troop operations. Such supporting fires are usually suppression, screening, obscuration, or illumination. The section consists of nine enlisted soldiers. It is equipped with two 107-mm mortars mounted in two self-propelled mortar carriers (see Figure 1-4).


Figure 1-4. Mortar section organization.

The Heavy Troop Maintenance Section

This secti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diagnose and repair most equipment faults at troop level. It has the capability to recover all troop vehicles and to maintain the troops equipment records. The section consists of 18 enlisted soldiers equipped with one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 (APC), one heavy recovery vehicle, one utility truck with cargo trailer, and two cargo trucks with cargo trailers (see Figure 1-5).


Figure 1-5. Maintenance section organization.

The Heavy Troop Headquarters Section
The troop headquarters secti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perform command and control and logistical support functions for the troop. The section consists of 2 officers and 11 enlisted soldiers. It is equipped with one main battle tank, one command post (CP) carrier, one APC, one M3 CFV, one cargo truck with a 400-gallon water trailer, and two utility trucks with one cargo trailer (see Figure 1-6).


Figure 1-6. Headquarters section organization.

The Fire Support Team (FIST)
The FIST comes from the squadron howitzer battery in the heavy cavalry regiment and the division artillery in the division cavalry squadron. The FIST consists of one fire support officer (FSO), one NCO (team chief), one enlisted fire support specialist, and one enlisted radio operator. The FIST is responsible for coordinating indirect fires for the troop. In the heavy troop the team is mounted on an M981 FIST vehicle (see Figure 1-7).


Figure 1-7. FIST organization.

The Light Cavalry Troop
The light cavalry troop consists of 6 officers and 107 enlisted soldiers. The troop is organized into a headquarters section, two scout platoons, two antitank (AT) platoons, a mortar section, and a maintenance section (see Figure 1-8).


Figure 1-8. Light cavalry troop organization.

The Light Troop Scout Platoon
The scout plato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conduct reconnaissance and screening in support of its parent troop. However, when the parent unit is performing missions within an economy-of-force role, the scout platoon may conduct offensive, defensive, and retrograde operations in support of the troop mission. The platoon consists of 1 officer and 29 enlisted soldiers. It is equipped with ten M1025/M1026 HMMWVs (five MK-19 equipped and five cal .50 equipped). The platoon can organize into various configurations, usually from two to five sections, depending on factors of METT-T (see Figure 1-9). FM 17-98 details the 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employing the HMMWV scout platoon.


Figure 1-9. Light troop scout platoon organization.

The Light Troop Antitank Platoon
The AT plato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perform its three primary missions--attack, defend, and move. The platoon consists of 1 officer and 11 enlisted soldiers manning four M996 HMMWVs (TOW carriers) organized into two sections (see Figure 1-10).


Figure 1-10. Light troop AT platoon organization.

The Light Troop Mortar Section
The mortar secti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provide immediate indirect fires to support troop operations. Such supporting fires are usually suppression, screening, obscuration, or illumination. The section consists of nine enlisted soldiers. It is equipped with two 120-mm mortars trailered by three M1025/M1026 HMMWVs (see Figure 1-11).


Figure 1-11. Light troop mortar section organization.

The Light Troop Maintenance Section
This secti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diagnose and repair most equipment faults at troop level. It has the capability to recover all troop vehicles and to maintain the troops equipment records. The section consists of eight enlisted soldiers equipped with one M998 cargo/troop carrier HMMWV, one cargo truck with cargo trailer, and one 5-ton wrecker (see Figure 1-12).


Figure 1-12. Light troop maintenance section organization.

The Light Troop Headquarters Section
The troop headquarters section is organized and equipped to perform command and control and logistical support functions for the troop. The section consists of two officers and ten enlisted soldiers. It is equipped with one M1025 HMMWV, one M1037 HMMWV shelter carrier with S250 shelter, one M998 HMMWV with cargo trailer, and one 2 1/2-ton cargo truck with 400-gallon water trailer (see Figure 1-13).

The Fire Support Team (FIST)
The FIST comes from the squadron howitzer battery in the light cavalry regiment. The FIST consists of one officer (FSO), one NCO (team chief), one enlisted fire support specialist, and one enlisted radio operator. The FIST is responsible for coordinating indirect fires for the troop. In the light troop the team is mounted on a HMMWV (see Figure 1-14).

Section II. Missions,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Missions
Heavy and light cavalry troops perform reconnaissance and security missions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the fighting ability of the units to which they are assigned or attached. Both troops also conduct offensive, defensive, and retrograde operations in an economy-of-force role. Cavalry troops in general have limitations and cap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TOEs and METT-T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employing them in a specific mission role (see Figure 1-15).

Capabilities
The heavy cavalry troop is a unit that can be deployed by rail, sea, or both into a theater of operations. It can perform its missions under all visibility conditions and in any terrain that supports heavy armor movement. The integrated thermal sights on the M1A1 tank and M3 CFV along with ancillary passive night sights and night vision devices authorized to the troop provide an outstanding nighttime/reduced visibility acquisition and fighting capability. Additionally, the firepower and survivability organic to the heavy cavalry troop allow it to execute missions aggressively across the spectrum of warfare.

The light cavalry troop is a unit that can be rapidly deployed by air, rail, or sea into a theater of operations. It can perform its missions under all visibility conditions and in any terrain that supports wheeled vehicle movement. The ancillary thermal and night vision devices authorized to the troop provide an excellent reduced visibility acquisition capability. However, the light cavalry troops ability to fight under reduced visibility conditions is limited because of its lack of integrated passive and thermal sights on stabilized weapons platforms.


Limitations
Given suitable terrain conditions, the ability of heavy and light cavalry troops to accomplish their assigned missions is mainly limited by the size and strength of threat forces encountered. Both troops are limited in close terrain, especially urban environments, due to their limited number of dismounted scouts. Also, the troops are dependent on their parent squadrons and regiments for additional combat support (CS) and combat service support (CSS) assets.


Section III. Responsibilities

The Troop Commander
The troop commander is responsible to the squadron commander (SCO) for the discipline, combat readiness, and training of the troop, an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ts equipment. He must be proficient in the tactical employment of the troop and its assigned and attached CS elements. He must also know th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troops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those of CS elements attached to him.

The troop commander𠏋 responsibility in combat is twofold. He will?


Accomplish all missions assigned to the troo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Os intent.
Preserve the fighting capability of the troop.

The Executive Officer
In combat, the troop executive officer (XO) is second in command. He supervises the troop tactical operations center (TOC), where he stays abreast of the tactical situation in the troops area of operations (AO). He manages the flow of combat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roop and the squadron from the troop TOC.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troop first sergeant (1SG), he plans and coordinates CSS for the troop.


The First Sergeant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of the troop 1SG is sustaining the troops ability to fight. He supervises the procur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fuel, ammunition, food, water, clothing, equipment, replacements, and repair parts. He receives incoming personnel and assigns them to subordinate elements as needed. H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edical evacuation of sick, injured, and wounded soldiers to the supporting medical treatment facility. He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evacuation of soldiers killed in action to the supporting graves registration collection point. He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recovery and evacuation of damaged combat equipment.


The Troop Fire Support Officer
The troop FS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troop fire support plan. He relays troop requests for indirect fire and advises the commander on the employment of indirect-fire weapons in support of the troops maneuver. The troop FSO may control and position the mortars during combat operations.


The Platoon Leader
The platoon leader is responsible to the troop commander for the discipline, combat readiness, and training of the platoon, an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ts equipment. He must be proficient in the tactical employment of the platoon and know th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latoons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The platoon leaders responsibility in combat is twofold. He must--


Accomplish all missions assigned to the plato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oop commanders intent.
Preserve the fighting capability of the platoon.

The Platoon Sergeant
The platoon sergeant (PSG) leads elements of the platoon as directed by the platoon leader, and assumes command of the platoon in his absence. The PSG assists the platoon leader in maintaining discipline, conducting training, and exercising control. He supervises platoon CSS, which includes supply and equipment maintenance.


The Mortar Section Sergeant
The mortar section sergeant is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responsive indirect fires to support the troop commanders concept of the operation.


The Supply Sergeant
The supply sergeant picks up, transports, and issues supplies and equipment to the troop. He works closely with the 1SG to accomplish these tasks. He also evacuates enemy prisoners of war and assists in the evacuation of soldiers who are killed in action to the graves registration collection point.


The Maintenance Sergeant
The maintenance sergea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mpt battlefield repair or recovery of damaged or inoperable equipment. He works closely with the 1SG to accomplish these tasks.


The Communications Sergeant
The communications sergeant ensures the troop TOC and its crew are prepared for combat operations, and assists the XO in the TOC during combat operations. Within his capability, he repairs th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of subordinate elements.


The Nuclear, Biological, Chemical (NBC) NCO
The troop NBC NCO is responsible for troop NBC defense activities. He supervises radiological monitoring, chemical detection, and decontamination operations. He assists in maintaining NBC equipment and training NBC equipment operators and decontamination teams.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