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智救盟軍 天外來客,日軍搶,游擊隊也搶。
王國藩壯烈犧牲,謝璞山智當“交通”。
曾希圣讓美國飛行員大開眼界﹕新四軍真了不起,OK,OK。
美國人服了﹕我們有空中超級堡壘,你們有地上的超級堡壘。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五大洲硝煙滾滾,四大
洋戰火紛飛,地球上有六十一個國家,共一億一千萬人數的兵力投入了這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德、日、意三個軸心國為瓜分全球,稱霸世界而發動的一場侵略戰
爭。他們要在歐洲和亞洲地區“建立新秩序和領導權”,在一方受到他國攻擊時,
“三國保證以政治。經濟和軍事之一切手段互相支援”,結成一個法西斯戰爭同盟。
中國是世界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是最早抗擊法西斯的戰略支柱。盧溝
橋的槍聲,宣告中國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爭開始。兩年后的9月1日,德國
希特勒出兵侵犯波蘭,點燃歐洲戰火。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軍偷襲了美國珍珠港
海軍基地,炸毀美國飛機一百八十八架,炸毀戰列艦8艘,美國在憤憤中對日宣戰。
日本法西斯,還把戰火燃燒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等地,
使美、英、法等同盟國軍隊在這些地區失去太平洋沿岸一系列戰略要點。中國共產
黨領導下的各抗日根据地,成為盟軍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后方基地。美國空軍轟炸日
本東京、名古屋、神戶等城市,及轟炸日本的海上運輸線,中國為美國提供了所需
要的空軍基地。在美軍飛行人員遭日軍炮火襲擊,被炸遇險,飛機失事時,中國抗
日軍民總是冒險相救,不惜作出自己的犧牲。先后被中國軍民營救的美國飛行員達
七十多名,其中包括后來曾任美國總統的吉米﹒卡特。淮北、淮南、皖江地區的新
四軍和游擊隊,先后搶救了五次美國失事飛機,營救遇難美軍飛行員十五名之多,
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和犧牲。并且在互相交往中結下了深深的友
情。
1944年7月末的一天,一架援華抗戰的美軍P─51戰斗機,轟炸被日軍占領的長
江北岸安慶機場,俯沖投彈時,美軍飛機被日軍地面炮火擊中,不能升空,被迫降
落。駕駛員走出機艙,機場上的日軍,已開始向他搜索過來。正當駕駛員危急時刻,
在機場附近進行游擊活動的新四軍皖江軍區沿江游擊隊看見了,游擊隊當即迎了上
去,不停地向飛行員招手,要駕駛員向他們靠攏。美軍駕駛員看到這支武裝向他招
手,知道是同情他,要營救他,便向游擊隊奔去。當游擊隊帶著駕駛員鑽進山林的
時候,身后傳來密集的槍聲。
駕駛員雖然离開險境,但心里卻產生了疑慮。這支武裝是些什么人呢?為什么
要營救他,他們也同樣冒著生命危險在這里活動,為的是什么呢?
天黑的時候,游擊隊帶駕駛員在一個農民家停下,吃了些雞蛋和面條。吃過飯,
又繼續赶路。第二天清晨,在另一個村子停下來。房主對一個外國人的到來,很驚
訝,但出于對游擊隊的友誼和信任,對駕駛員也滿面笑容地表示歡迎。駕駛員又累
又餓,吃過飯,躺在稻草舖上,一覺睡到下午5點鐘。進晚餐時,游擊隊給他操辦了
有雞、有魚、有新鮮蔬菜的菜肴。這使駕駛員感到意外,嘰嘰派派地說了一通。后
來才知道,他說﹕“像是用什么魔術變出來這么多美味食品。”吃過飯,又上路了。
一路上,因為語言不通,游擊隊員衹能通過簡單的手勢,動作交流思想,讓駕駛員
知道吃飯、喝水、睡覺、赶路、休息,無法了解彼此是什么人,但駕駛員從對他的
照顧、笑臉和表現的友誼中,知道營救他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經過四天四夜夜行
曉宿,于8月4日到達新四軍第七師師部駐地無為縣三水洞。
在三水澗,七師政委曾希圣,接見了駕駛員。曾希圣找來在參議室工作的王敬
之當翻譯。
王敬之操著英語問候駕駛員﹕“喂!早上好,你怎么樣?”
駕駛員神色為之一變,答道﹕“我好,謝謝你,你好!”說罷,笑容滿面,解
除了連日來語言不通的苦悶,眼睛里放射出愉快的光芒。
王敬之問駕駛員叫什么名字和他的情況。駕駛員說他名叫約翰,是美軍第十四
航空大隊的飛機駕駛員,軍銜中尉。
王敬之向約翰介紹了曾希圣,告訴他現在來到的地方是新四軍七師的司令部,
這是一支堅持在長江北岸,巢湖南畔的敵人后方打擊日寇的軍隊。這里的一切,是
由司令和政委作出決定,然后執行的。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提出來,曾政委會給以
解決的。
約翰聽后,臉上綻開了笑容,立起身來,向曾政委行了一個軍禮,說﹕
“非常感謝盟軍的營救。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友誼。我將為這友誼更好地作戰,
早日打垮日本侵略軍隊。”
曾希圣和藹地說﹕“這些事是我們對盟軍應該做的。盟軍到中國來,從空中打
擊侵略軍,這一事實表現了盟軍對中國人民的援助。盟軍這些行動,博得了中國人
民的友誼,我們歡迎盟軍朋友。”
約翰說﹕“沒想到,這里有著強大的友軍和這樣好的抗日人民。我們雖然是在
敵人占領的地方,甚至就在敵人機場附近,卻能自由地,安全地轉移行動著。如果
我們早知道這些情況,我們對日本人的打擊,將會放心大膽得多,即就像在自己家
打擊敵人,不會有什么顧慮了。”
曾希圣招招手請約翰坐下,笑著對他說﹕“我們新四軍,同活躍在華北敵人后
方的八路軍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我們是在敵人后方堅持抗日戰爭。
諸如上海、南京周圍,蘇南、蘇北、皖南、皖東、皖北和浙江廣大地區,都有著新
四軍的部隊和游擊隊,都在打擊和消滅日本侵略者。”
約翰提出想盡快返回他的部隊,曾希圣答應了他的要求。一周后的一個晚間,
約翰向皖南出發了。為了加快速度,減輕旅途的困難,由中共無為和皖南交通站,
組織擔架,輪換地一個大站、一個大站地抬著轉送。從無為陡家壩過江,到繁昌油
坊嘴上岸。無為和繁昌交通站,作了精心的安排,沿途群眾也積極幫助,嚴密封鎖
消息,准確查明日軍的行動,過長江時,日軍汽艇在護送美軍飛行員的小船旁閃閃
而過﹔在通過日軍据點時,据點里敵人向外頻頻打槍,險情叢生,交通站的人員,
心不驚,膽不顫,照舊護送和赶路,沒有出絲毫差錯。倒是約翰心里感到很不好受,
几次要求下擔架和大家一道走。
在新四軍皖南支隊司令部駐地繁昌三條沖休息一天,而后經屯溪,將約翰安全
送到美國駐華空軍基地。
元旦剛過,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絲云彩。上午11時許,在宿縣掩護美軍轟炸
機向日軍進行戰略轟炸返航時,一架美軍P─51戰斗機,被日軍高射機槍擊中,失去
控制,拖著濃煙,向宿縣南部地區滑去。飛機滑至宿縣南四十五里的白圩村小張庄
上空,發生爆炸。由我宿南區區長王國藩、游擊隊長潘成煥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立
即赶到飛機失事地點營救,救出美國飛行員瓦特少校,又將散落的飛機殘骸收集起
來。但由于天黑了,飛機的機頭墜入土里二米多深,一時無法挖出,將美軍飛行員
瓦特帶回村休息,等第二天再來挖飛機頭。
太陽剛冒出地平線,集合的哨聲吹響了。王國藩、潘成煥帶著游擊隊,來到小
領地,開始挖飛機頭。村里農民聞訊,不少人扛著鐵鍬赶來,幫助挖掘。
9時許,有兩位農民氣喘吁吁地跑到挖掘現場,向游擊隊報告說﹕“日軍從宿縣
城開出四輛汽車,滿載鬼子,朝白圩村開來。”王國藩和潘成煥判斷,日軍是來搶
奪飛機殘骸和飛機員的,一面讓群眾撤回村,并派了一個班保護美國飛行員瓦特,
一面做好迎擊的准備。
王國藩、潘成煥決心打退日軍的進攻,不讓日軍搶走盟軍飛機一個零件,保護
好美軍飛行員的安全。決定由王國藩帶一個排,配一挺機槍,埋伏于北溝,打側攻﹔
潘成煥帶兩個排。配一挺機槍,由東南溝前進,打阻擊,待殺傷日軍過半后,兩面
包剿過去,殲滅這股敵人。
日軍路過澮河,由于汽車不能渡河,將四輛汽車停在澮河北岸的王灣,留一部
分兵力看守,其余八十余人,涉過澮河,于11時進入小張庄。
日軍進入小張庄,游擊隊已經埋伏好。日軍見無人影,大模大樣直扑美軍飛機
墜落的小領地,當遠遠看到墜落的飛機機頭,那機頭剛被游擊隊挖出土來,放在新
土堆上,十分耀眼,日軍喜出望外,便不顧一切地扑了過去。
潘成煥見日軍進入伏擊圈,喊了一聲﹕“打!”機槍、步槍、手榴彈,雨點般
向日軍打過去。日軍遭此當頭一棒,被打得暈頭轉向,不到十分鐘,就斃倒十余人,
慌忙撤退。
打側攻的王國藩,見敵人后退,搶先沖出大溝,追擊日軍。日軍退人一條大溝
時,占了有利地形,調頭反擊,輕重機槍一齊向游擊隊射擊。
潘成煥見王國藩遭日軍反擊,率領二個排迅速躍出東南溝,一邊用火力壓住日
軍,一邊喊沖在前面的王國藩﹕“臥倒!臥倒!”
王國藩沖出三十多米遠,隱蔽不及,一顆子彈打中了他頭部。潘成煥見王國藩
中彈,不顧一切地將王國藩救回,而后命令各排退回原陣地,阻擊敵人。在退回途
中,游擊隊員潘成剛、邵洪中彈犧牲。
游擊隊退回南、北溝后,頂住了日軍的火力。日軍既不敢前進,也不甘心撤退。
他們既未搶到美軍飛機殘骸,也未捉到美國飛行員,不肯罷休。正當游擊隊同日軍
對峙時,衹見東邊塵土飛揚,戰馬嘶鳴,新四軍第四師的一個騎兵排,聞訊赶來助
戰。潘成煥見援軍赶到,帶領游擊隊發起攻擊。日軍除少數几個逃跑外,大部被殲
滅。
美軍飛機殘骸保住了,美軍飛行員瓦特少校也營救脫險。但游擊隊卻付出沉痛
代價,兩名游擊隊員在戰斗中壯烈犧牲,區長王國藩負傷過重,流血不止,獻出了
寶貴的生命。
繼皖江、淮北抗日游擊隊營救遇難的美軍飛行員后,淮南軍區領導下的嘉山縣
抗日游擊隊,于1944年10月2日,在嘉山管店地區,又營救了一批遇難的美軍飛行員。
這一起遇難的美軍飛機,是美軍剛剛投入二次世界大戰戰場的一架特大型空中轟炸
機。因此,嘉山縣抗日游擊隊這一次營救的美軍飛行員,是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
最驚險的一次。
二
10月2日上午9時,美軍一架重型轟炸機在打擊日軍海上目標后,返航至南京上
空,被日軍炮火擊中,機身起火,失去控制,向嘉山縣境滑落。那飛機噴出的煙霧
越來越濃,轟鳴聲越來越大,當飛到管店上空時,機上爆發一聲驚雷般的巨響,飛
機爆炸了。在這聲巨響之前,機上的飛行人員,一個接一個跳出機艙,打開降落傘,
向地面降落。
剎那間,管店上空,彌漫一片驚險而又奇麗的畫面。
烈火,濃煙,火花,閃光,展現了它的燦爛光彩。飛機噴著火舌,拖著濃煙,
從太空降落。湛湛藍天,縷縷白云,使那些爆炸的火花,更加奪目。機身碎片,在
藍空飛舞,迎著陽光,仿佛是無數寶石噴落散發。
機身爆裂著,飛鳴著,散發著火花。天空在震蕩,在轟響,在翻涌,在撕裂,
晴空被撕得粉碎。那火團,那碎片,拖著尖叫聲,飛鳴著,咆哮著,如電閃雷鳴。
觀看的人們驚呆了,顫抖了,而又目不轉睛地要捕捉這從未見到過的奇觀。
爆炸的火花還未平息,那白色的降落傘又在藍空散落。十余個降落傘,張開銀
白色的傘球,在藍天上飄飄蕩蕩,忽兒向東,忽兒向西,忽而三五聚集起來,一陣
風來又將它們吹散……這時,地面上的人們才從驚奇之中清醒過來,方才省悟,眼
前出現的,既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天女散花,也不是喜慶節日的煙火,而是一次殘酷
的空難。
飛機爆炸后,飛機機頭和發動機等主要部件,墜落到管店東南小尖山的山坡上﹔
飛機的碎片,散落方圓數公里的崇山之中﹔飛行人員,降落到津浦鐵路東西兩側。
這架美國飛機,名波音B─29型,為重型戰略轟炸機,它能攜帶炸彈一萬七千磅,
燃燒炸彈四十串(每串約三十八枚),機關槍十三挺,號稱“空中超級堡壘”。
美軍飛機行空爆炸,彈片在天空橫飛,飛行員從空中降落,震驚了津浦路東西
兩側的人們,尤其是抗日游擊隊,他們一直在關注,在猜測,在判斷。
老喜山一帶,當時是新四軍淮南軍區領導下的橫山游擊區。橫山區的游擊隊,
在區長兼游擊隊隊長謝璞山的領導下,正在橫山區的洪山執行任務。
謝璞山,三十來歲年紀,寬臉膛,大眼睛,身材魁梧,肩背寬闊有力,內穿一
套緊身的灰色單衣褲,腰間扎著一根皮帶,外套一件肥大的灰色棉大衣,典型的游
擊隊長打扮。他幼年在鄉村讀過几年私墊,受過傳統文化熏陶,面部溫和,眼神露
出智慧,平時善于集思廣益,聽取群眾意見,在緊要關頭,不輕易吭聲,喜歡獨立
思考,判斷力極強。
謝璞山從聽到轟隆隆的飛機聲起,就注意觀察、判斷。在這之前,他已接到上
級通知,說盟軍美國已派空軍支援中國的抗戰,要他們注意識別盟軍的飛機,保護
飛行人員的安全。此時他想,滁縣、南京是日軍占領區,日軍飛機不會在那里中彈
起火﹔從飛機形狀看,很像美軍的“超級堡壘”。謝璞山判斷出是盟軍飛機后,便
帶領游擊隊員,朝飛行員降落的地點奔去。
美軍飛機爆炸,也驚動了日軍。管店是津浦線上的一個小鎮,駐有日軍一個小
隊,小隊長為中士,名田中,曹長名骨川,還有偽軍的一個班。田中小隊長在發現
飛機爆炸的同時,接到上級的電話,說這是一架美軍飛機,要他立即帶領日軍,捕
捉美軍飛行員。田中接到命令,帶領他的小隊和偽軍,向飛行員降落的方向追去。
美軍飛行員跳傘后,東飄西蕩,衹有四名飛行員連成一体,降落到管店以西的
洪山腳下。謝璞山帶領游擊隊赶到距這四名飛行員降落的地點不遠,田中帶著日偽
軍也迎面赶來。
日軍是舉著太陽旗的,飛行員們看見了太陽旗,便不向有太陽旗的方向跑。謝
璞山更加斷定是盟軍飛行員了,便向日軍開起火,阻止日軍捕捉盟軍飛行員。
謝璞山想,盟軍是幫助中國抗日的,絕不能讓他們落入日軍手中,如果一旦落
入日軍手中,后果不堪設想,便冒死相救。游擊隊憑著熟悉的地形,占据有利地勢,
一邊開火,一邊向前運動,使日軍不能向著陸的飛行員靠攏。有几個游擊隊員,不
顧日軍射來的子彈,站起身,向那四名飛行員招手。
四名美軍飛行員著陸后,聽到兩邊槍聲不絕于耳,立即解開系在身上的降落傘,
壓制住驚恐,向開火兩邊瞪望,判明情況。他們見一方身著黃軍衣,舉著太陽旗,
判斷是日軍。另一方,穿的是便衣,農民打扮,但都在英勇地向日軍作戰,奔跑,
跳躍,雖聽不見喊殺聲,但看得清楚戰術靈活,躲躲閃閃,或東或西,匍匐躍進,
打擊日軍,對飛行員則表示善意,招手向他們靠攏。飛行員們判斷出,那些身穿農
民衣服的,是中國的游擊隊。便向那邊跑去。
日軍見美軍飛行員朝游擊隊那邊跑去了。氣極敗壞,像發了狂似地發起進攻,
進行拼搶。日軍憑借水力優勢,又是打機槍,又是投手榴彈,放一陣槍,沖一陣,
硝煙帶著嗆鼻的辛辣味,從山林間彌漫過來,然后又借著煙霧作掩護,直往前沖。
謝璞山命令游擊隊員還擊,保護飛行員向后撤。當撤到一個山岭側背后,便隱
蔽起來。日軍聽到游擊隊槍聲稀疏,以為人數不多,嗷嗷叫地往前沖。謝璞山見日
軍向伏擊地沖來,要游擊隊員沉住氣,等日軍沖到三十來米處,才喊一聲“打”2子
彈和手榴彈,像雹子般打過去,有几名日偽軍中彈倒下。日軍本來人就不多,遭此
沉重打擊,便支撐不住,拖著死傷的日軍回管店去了。
謝璞山見日軍逃跑,保護四名飛行員,轉移到大洪山深處,隱蔽下來。
美機爆炸,飛行員遇難,不僅抗日的游擊隊出動武裝,冒死相救,抗日民主政
府各機關,甚至農民,都在想方設法營救。
降落在管店東側的一名飛行員,被交通員管德華救護,并機智地送出了險境。
管德華,是中共嘉山縣委領導下的一名交通員,家住橫山區洼陳庄,這個村庄
距管店東二華里,是管后通往津浦路東的一個道口。管德華四十來歲,有點文化水
平,辦事機警老練,家里有些資產,開一座榨油作坊,作為聯絡站,從事抗日聯絡
工作。
9時許,管德華聽見飛機的轟鳴聲和爆炸聲,引起警覺,走出家門,觀察動靜。
10時許,他走到离家門不遠的一個小山旁,發現一名飛行員從空中降落下來。在离
那名飛行員五十米遠的地方,管德華停住了腳步。飛行員落地時,有點站立不穩的
樣子,降落傘蒙住了他的身軀。管德華還是沒有動,他想看看是日軍的飛行員,還
是盟軍的飛行員。几分鐘后,那名飛行員掀開蒙在身上的降落傘,從地上爬了起來,
并將降落傘卷好。這時管德華才看清那名飛行員的模樣,大鼻子,藍眼睛,斷定不
是日軍,而是友軍﹔同時還看見飛行員的腦門和手背上,都出了血,負了傷,產生
營救的念頭,便笑著迎了上去。
飛行員收拾好降落傘,見有人向他走來,先是一驚,但當那人走近時,見是一
位農民,并無惡意,而且在注視著他額頭和手背上划的血口,表示關切,才向前走
近几步,想讓這位農民營救他。
飛行員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本子,示意問這位農民是否識字。管德華點點頭。
接著,飛行員將小本子翻開,管德華見小本子上一行英文下面一行中文,是中
英文對照的一些話語,知道飛行員要問他什么,作個手勢說﹕“請講!”
飛行員首先指到一行字﹕“我是來幫助中國作戰的!”
管德華點點頭,示意明白。
飛行員又指著一行字﹕“這里是不是淪陷區?”
管德華又點點頭。
飛行員跟著又指著一行字﹕“這里离游擊區和大后方有多遠?”
管德華一手指著游擊區,一手伸出一個指頭,作個手勢說﹕“十華里!”
說到這里,這位飛行員與中國農民的思想感情勾通了。飛行員用請求的目光又
指著一行字﹕“我是美軍飛行員,請將我送到中國軍隊去!”
管德華連連點頭說﹕“可以!可以!”并要美軍飛行員,將插在左上衣口袋里
的手槍藏好,因見他左手腕上有傷,又讓他將手表取下來,放到衣服口袋里,用自
己的手帕匆匆將飛行員的傷口包扎起來。
美軍飛行員見這位中國農民,辦事那么沉著,那么果斷,又表示那么友好,情
不自禁地翹起大拇指說﹕“OK!OK!”
管德華沒有顧及答謝,立即找來一個青年交通員,讓他護送這位飛行員到附近
的抗日游擊隊去,交給游擊隊負責人“老彎”。這名青年名叫葛保金,臨行時,管
德華交給葛保金一封信。信上說﹕
老彎﹕
現有美國飛行員落在我這里,派人送去,赶快轉移。
管德華
美國飛行員告別管德華時,向這位農民一再握手,并行了中國的一鞠躬禮,表
示深深的謝意。
管德華說﹕“也應該感謝你們,你們幫助中國的抗戰!”然后揮揮手,送飛行
員上路。
就在這位飛行員离開洼陳庄不久,管德華就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不到一刻
鐘,駐管店南三界的日軍騎著馬,由偽軍帶路,赶來搜尋散落的美軍飛行員了。
管德華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站著不動。翻譯官認識管德華,問﹕“管先生,
你可看見降落的美國飛行員?”
管德華用手指指相反的方向說﹕“都落到那邊去了!”
翻譯官同日軍嘰嘰哇哇說了一陣,日軍捺緊馬頭便追。管德華看著日軍遠去的
背影,才緩緩地舒了一口氣。
三
當時,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設在津浦路東,交通員管德華營救的一名飛行員,
地處津浦路東,因此很快被轉送到抗日根据地去了,而橫山區抗日游擊隊營救的四
名飛行員,地處津浦路西,雖經同日軍戰斗,爭奪,救護下來,但還沒有完全脫离
險境。
津浦鐵路,被日軍占領后,成為日軍勾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鐵路沿線都被日
軍嚴密封鎖。這樣,抗日軍民要從路東過到路西,或從路西過路東,都必須闖過日
軍的据點和崗哨,十分危險。因此,軍民把通過這條鐵路,叫作過“封鎖線”。
謝璞山救出四名飛行員后,隱蔽在大洪山中,天色漸漸黑下來,謝璞山的心也
焦慮起來。放在往日,越過封鎖線是常事,雖冒一定風險,但憑著機智和勇敢,大
多化險為夷。這次不同了,是護送盟軍,必須做到萬無一失。他將游擊隊領導人召
集一起,商討辦法。大家認為,日軍白天與游擊隊爭奪飛行員失利,為阻止游擊隊
護送飛行員到抗日根据地去,必然在沿線加強戒備,進行搜索,如果硬闖,有很大
危險,衹有設巧計,才能安全通過。大家都說,要讓管店車站王成元,相助一臂之
力。
王成元,也是共中嘉山縣委領導下的一名交通員。他祖籍山東,抗日戰爭爆發,
逃難到嘉山,先在管店車站當勤雜工,因為人忠誠,做事干練,兩年后當上車站副
站長,他以副站長的身份,掩護過許多新四軍和游擊隊的負責干部通過這條封鎖線。
謝璞山派人祕密找到王成元,王成元告知日軍雖然加強了戒備,但大多都到沿
線巡查去了,管店衹剩下偽軍警戒,這恰好是一個空子。謝璞山要王成元騙過偽軍,
掩護游擊隊護送美軍飛行員,闖過封鎖線。
王成元受領任務后,思謀了一下,便到酒店買來兩瓶酒,拿在手里,有意從偽
軍駐地繞去。他邊走邊看,遠遠看到偽軍周隊長迎面走來,笑臉迎上去。說﹕
“周隊長,今天辛苦啦!”
“別提啦!”周隊長懊喪著臉說﹕“辛苦大大的,但肚子還是空空的!”
王成元一聽,正中下懷,但卻裝出想回避的樣子,咳嗽了一聲,順手將酒瓶在
偽軍隊長面前一晃。
這些偽軍都是一幫饞鬼,哪里見得酒肉,拍著王成元肩膀說﹕“呵,王站長請
客呀!”
王成元說﹕“皇軍不是通知了嗎?要車站加強警戒,我讓兄弟們喝几口,夜里
好抖擻精神站哨。”
偽軍隊長嘻皮笑臉地說﹕“都是執行同一個命令,讓我們兄弟也人個伙。王站
長,怎么樣?”
王成元忙說﹕“衹要周隊長肯賞臉,今晚我請客。”
說罷,王成元將偽軍隊長帶進一家餐館。偽軍們聽說有酒喝,都一窩蜂地跑來
了。王成元向餐館老板遞了個眼色,說﹕“兄弟們今天辛苦了,再拿兩斤酒來,帳
都算到我的頭上。”
餐館老板也是個交通員,趁出去買酒的機會,將情報轉送到大洪山游擊隊去了。
那些偽軍見滿桌酒菜,就狼吞虎咽起來。王成元以東道主的身份,將酒瓶緊緊
握在手中,慢斟慢飲,拖延時間。
謝璞山接到王成元報告,便帶著美軍飛行員出發。他讓游擊隊分作兩路,一前
一后作掩護。大洪山距管店車站衹有四華里路,半個小時便走到了。謝璞山先躲避
在一片草叢中,觀察動靜。這里靠近車站,距偽軍哨所也不遠,他見車站燈火通明,
偽軍哨所燈也亮著,不見偽軍走動,哨位上空無一人,心想這正是搶過封鎖線的好
機會,向游擊隊員交待了一下,為了縮小目標,他衹帶一個班護送,其余人員原地
守候,如出現意外,負責阻擊,保護飛行員過境,如無意外,待飛行員越過危險區,
再原路撤回。分工護送的游擊隊員,一人保護一名飛行員,示意要飛行員們無論出
現什么情況,都不能說話。
月亮還沒出山,天空衹有几顆星星在眨眼,地面上黑糊糊的。謝璞山壓低聲音
說﹕
“注意,我過去后,立即跟進!”
說罷,一躍而起,僅一眨眼功夫,像一頭雄獅縱身躍到了東路。
真不愧為游擊隊的領頭人,在最緊要關頭,他把勇敢、機智、果斷所包含的全
部內容變為沉著,繼而從沉著中迸發出一股巨大的奮進力量。
接著,游擊隊員,一人保護一名飛行員,先后躍起,一雙雙,一對對,拉著,
攙扶著,從路西奔到路東。
美軍飛行員,雖然不知道這次行動的內幕,但他們心里明白是在通過危險區,
一個個驚异地屏著呼吸,聽從游擊隊員指揮,作了很好配合,安全闖過封鎖線。
月亮出山了。謝璞山回過頭去,看那偽軍哨所時,哨所燈依舊亮著,仍是空無
一人,而日軍都到沿線巡查去了,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抗日游擊隊護送美軍飛行
員,從他們的鼻子底下過去了。
入夜,升起一彎新月,夜空閃現出銀色的光輝,山鄉顯得幽靜而又溫馨。遠處
有几聲汪汪的犬吠,近處叢林里的紡織娘、金鐘兒、蛐蛐兒,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蟲
兒,輕輕奏起了小夜曲。
游擊隊保護美國飛行員,闖過封鎖線后,在通往抗日根据地的一條山路上急馳。
這條山路,崗巒起伏,茅草叢生,又是夜晚,游擊隊走起來是家常便飯,但對美軍
飛行員來說,卻是舉步艱難了。山路不平,坑坑洼洼,飛行員們高一腳,低一腳,
身体像失去重量,東倒西歪,雖是寒夜,也已大汗淋灕,不時示意要休息,有的甚
至干脆癱坐到路旁。謝璞山知道,此時不是解釋的時候,他要游擊隊員,一人攙扶
一個飛行員,才勉強上路。直到深夜,走了二十華里路程,來到橫山區署所在地尤
崗村。
尤崗,是老嘉山西南角的一個小山村,几十幢茅草房,分布在東西兩個高崗上,
中間有一條通道,把山村隔成兩片。橫山區區署,就設在東邊的一幢茅草房里。不
熟悉情況的人,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機關所在地。
這里已是較安全的地區,且飛行員們走得十分勞累,游擊隊決定在這里住一夜,
休息一下。
被交通員管德華營救的一名飛行員,已先前到達尤崗,飛行員們遇難后相逢,
又驚又喜,樂了一陣之后,心緒平靜多了,都比划著說,肚又饑,口又渴。其實,
不用飛行員提及,區署早已准好飯菜,有雞蛋,有面條,還有几盤小菜。
飛行員們也不客氣,剝開雞蛋便吃,可是吃起面條時,一個個搖起頭來,因為
沒有刀叉,他們不會用筷子。
區署的事務長,端起一碗面,拿起筷子,教飛行員們怎樣吃法。
飛行員們像初進軍營,學習步伐那樣,一齊拿起筷子,一邊看著司務長動作,
一邊學習著。有的像拿木棒似的在碗里撬,有的橫握著筷子將面條卷成線團似的,
面水潑滿桌面,面條沾滿面孔,逗得在場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都在心里說﹕
“洋鬼子,這么吃飯,真是不可思議。”
美國飛行員也笑了,不時露出滑稽的神色,“OK!OK!”叫個不停。
游擊隊員又是一陣大笑。這歡聲笑語,打破了語言不通的沉寂,融洽了彼此的
感情。
不一時,一桌飯菜一掃而光。主人們為飯菜簡單而表示歉意。客人們為食量不
同尋常而有點不好意思。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要緊的是,他們必須盡快學會使用
筷子。
吃過飯,飛行員們又要喝水。除了開水以外,沒有別的飲料,因為口渴得要命,
一個個就大口喝起來,但又燙得要命,都伸出舌頭,作出滑稽相。于是,游擊隊員
又找涼開水。
睡覺的床舖,是將兩扇門板,擱在兩條板凳上,舖蓋也很簡單,一人衹有一條
被子。飛行員們表示說﹕“很實用!很實用!”
在接触一些生活以后,美國朋友漸漸能領會游擊隊員的神情,大意是要他們做
什么,做對了游擊隊員就點點頭,做得不對就再說一遍,飛行員也耐心聽著,有的
話是在一定環境下說的,再配以手勢,是能聽懂的,雙方談話有了進展。
安排妥當后,游擊隊催促美國朋友早點休息,并用手勢告訴他們,這里是抗日
根据地,有區、鄉武裝站崗、守衛,要他們不必擔心這里的安全。
飛行員一個個又直點頭,說他們不擔心安全問題。他們從游擊隊員所表現的友
誼上,尤其是用生命保護他們的行動中,相信是可以信賴的朋友。
飛行員們雖然疲憊不堪。但都毫無倦意。房子的門是敞開著的,晴朗的夜空,
閃耀著亮晶晶的星星,山崗下有一條小河,在夜深人靜里,發出淙淙的流水聲,風
輕輕地吹著,頗有點浪漫色彩。一個飛行員,一個筋斗從床上翻下來。
在場的游擊隊員嚇了一跳,但當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后,便悄悄退了出來。不
久,便聽到一陣接一陣震耳的鼾聲。
四
星星還在放射銳利而寒冷的光輝,東方才開始泛白,謝璞山就起床了。他雖然
看到美國朋友睡得很香甜,但還是將他們叫醒了,他要護送他們去嘉山縣抗日民主
政府所在地自來橋。
龍崗距自來橋,有四十五華里路程,也是山路,要爬山涉水。謝璞山想,飛行
員經過一夜休息,會恢複疲勞,因此想早點上路。誰知,吃過早飯一看,飛行員們
一個個腳腿紅腫起來,未走兩步,都喊叫疼痛,怎么也邁不開步子。謝璞山無奈,
找來五頭毛驢,給飛行員騎上。
飛行員騎毛驢,實在是件新鮮事,在他們的感情上引起了奇怪的沖動,都按捺
不住情感,做出鬼臉,大笑起來。
毛驢一頭頭瘦骨嶙嶙,又使飛行員十分擔心。沒有鞍鐙,衹有一塊舊布作墊子。
由游擊隊員扶著,好歹總算騎了上去,可那姿式五花八門,有的橫坐著,有的爬在
驢背上,更有甚者倒騎著走。護送的游擊隊員,看著一副副狼狽相,一個個捧腹大
笑。
謝璞山沒有笑。他說,不管橫騎也好,倒騎也罷,衹要能走就行。他要游擊隊
員,一個跟著一個,先壓著步子,讓飛行員适應适應,然后再加鞭赶路。
毛驢上路后,因為沒有人赶它,走得很慢。飛行員騎在驢背上,慢慢悠悠,也
不感到顛簸,沒騎多遠,漸漸适應了,爬在驢背上的直起腰來,橫坐著的正了過來,
倒騎著的轉過了臉,反而有點悠悠自得的樣子。
十月的山鄉,秋高氣爽,頭頂上蔚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云塊,老嘉山在秋陽
照耀下,顯得格外壯麗,像一頭雄獅,橫臥皖東。群山千姿百態,有的似虎口,有
的似狼牙,有的似鐘鼎,有的似金字塔,奇幻异常。山岩也顯得那么威武,像披上
一層燦燦的金甲。山坡上,塊塊梯田,玉米、大豆,生長茂盛﹔低處的水田,成熟
的稻谷,一片金黃。
美國朋友欣喜若狂,他們沒有想到,在遍是戰火,遍是硝煙,遍是陰森,遍是
恐怖的中國土地上,還有這么一塊和平和清新的地方。昨天,他們還在九霄云外飛
翔,虛無飄渺,同死神惡戰一場,今天降落到了一個超現實的奇美世界里,簡直近
乎神話。仿佛才認識到,生活的真正目的,是去尋找盡善盡美,而盡善盡美,是在
另一個世界。他們被這清新空氣迷住了,就連那些不知名的小鳥的叫聲,也好像特
別的悅耳動聽。道路兩旁,山洼里,小溪畔,野菊花正開,金黃燦爛。飛行員人人
得意洋洋,似乎不是遇難后逃脫險境,而是在進行一次非常有趣的旅行。
謝璞山知道護送的責任重大,無心觀賞秋光山色,他見飛行員已适應了騎坐,
便讓游擊隊員們揮鞭。隨著一陣陣清脆的鞭子聲,毛驢昂起頭,抖擻了几下,速度
加快。毛驢奔走的蹄子踩在山路上,發出“喀飶喀飶”一串響聲,在山谷間回蕩,
飛行員們又像聽到一首新曲。
走了約二十余里,行程過半,進入老嘉山的主峰,山下有一條沙河,河邊停放
一衹渡船,沒有擺渡人,衹憑過河人擺過來,渡過去。飛行員們跳下驢,上了渡船。
河面不寬,水勢很緩,河水十分清澈,河底和河岸兩旁乳白色的鵝卵石顯得十
分洁凈,青山綠樹,映在水中。美國朋友,又是歡呼,又是擁抱,簡直要將這秀麗
的山河抱在懷中。
轉過老嘉山,行走的速度更加快了。謝璞山示意目的地快要到了,飛行員們的
情緒才平靜下來。一個個在猜想,他們要去的山那邊,將是一個什么樣的神祕世界
呢?
太陽已經西斜,古老的自來橋小鎮沐浴著閃閃的金光,青石板舖成的狹窄街道
上,投進一縷金色的光帶。古鎮以它不加裝點的淳樸方式,迎來了從大西洋彼岸飛
來的國際友人。
自來橋,地處蘇皖兩省邊境,橫跨嘉山、泗縣、來安、盱眙(盱眙縣全國解放
后划歸江蘇省管轄)四縣。這個小鎮,四面環山,一水中流,中間一座小橋,將南
北兩條小街聯結起來。小鎮的名字,是由一個神奇的故事而來的。那條河,叫做老
牛灣河,很早修老牛灣河上橋的時候,先建了兩座橋墩,夜里落了一場大雨,河水
猛漲,從上游飄來一塊長石,恰好橫架在橋墩上,“自來橋”由此得名。抗日戰爭
爆發,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就設立在這個小鎮上。
嘉山縣政府得悉美國朋友到來,派工作人員在小鎮相迎。工人、農民、街道居
民。學生們聞訊,也紛紛涌上街頭,觀看外國人。一時間,小小的街道,擠滿人群,
形成夾道歡迎的場面。
這是一種奇特的,讓人難以想象的現象,昨天還駕駛著現代化的、超級的飛機,
在天空道游的洋人﹔今天卻騎著古式的、落后的小毛驢,招搖過市來了。世上的事
呵,真是讓人難以預料。
特別惹眼的,是他們的鼻子。人們早就聽說,洋人都有個大鼻子,鼻子特別高,
特別大。
人群里沸沸揚揚,議論紛紛﹕
“几個洋鬼子,政府為什么歡迎他們?”
“洋人和洋人不同,洋鬼子和洋鬼子也不同。”
“有什么不同?”
“日本鬼子是來侵略我們的,這几個洋鬼子是來幫助我們的。日本人是洋人,
他們是法西斯﹔這几個洋人,是反法西斯的。”
“這些洋人為什么到小山村里來?”
“聽說飛機失事了,是我們游擊隊營救的!”
隨著這些議論聲,人們自動鼓起掌來。他們為游擊隊能夠救洋人而自豪,為洋
人來到了山村而榮耀。于是,有人帶頭高呼口號﹕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反法西斯戰爭必勝!”
不自覺的歡迎人群,變成了自覺的歡迎隊伍。
歡迎的群眾越來越多,鎮上的居民,附近各村的農民,從四面八方奔向這里來,
從街道南頭到街道北頭,人群像大河的流水奔騰激蕩,像凌峭的山風狂卷呼嘯。他
們高呼著抗日口號,歌唱救亡歌曲,一種不能遏止的力量,在每個人的血液里鼓蕩
著。
美國朋友也激動不已,不住地向人群招手,嘴里高興地喊叫﹕“OK!OK!”他
們看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風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看到了一種希
望,一種力量,一種比空中超級堡壘還要大的力量。
橫山抗日游擊隊,從營救美國飛行員起,闖過日軍封鎖線,到安全護送至縣抗
日民主政府,他們的任務便圓滿完成了,就要告別美國朋友了,但美國朋友卻依依
不舍他們离開。
飛行員將謝璞山圍了起來,似有千言萬語要傾吐。他們與謝璞山相處時間雖然
不長,但給他們的印象卻十分深刻,在日軍進攻面前,他臨危不懼,英勇無畏,冒
死相救﹔在掩護他們過封鎖線時,又是那么沉著、機智、敏捷,簡直有點神出鬼沒
的樣子﹔一路上,熱情幫助,關懷,照顧,安排他們的生活,保護他們的安全。而
在外表上,行動上,生活上,他沒有一點長官的架子,同他的游擊隊員完全一樣。
他們在想,這就是他的部下擁戴他的祕密所在吧?
美國朋友圍著謝璞山,緊緊拉住他的手,既感激,又敬佩。
謝璞山也愛上了這些飛行員,他們大多是小伙子,熱情奔放,感情好沖動,思
想純真,在險境中也不懊喪,總是那么樂觀,重感情,不愧是友好的盟軍,對他們
也很愛戴和敬佩,也流露出難舍的情感。但他不能在這久留,便一一握過美國朋友
的手,示意說﹕
“中國人民忘不了你們,忘不了你們在中國人民困難的時候,來幫助我們!”
美國朋友明白謝璞山講的話的意思后,飽含激情地說﹕“我們更忘不了你們,
你們是我們的救命恩人!”
一位飛行員,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感情,將身上穿的一件黃呢大衣脫下,
交換謝璞山身上穿的一件灰色棉大衣,并要謝璞山在大衣上寫上他的名字。
謝璞山欣然應允,脫下那件灰棉大衣,寫上一行字﹕
“抗日根据地橫山區區長 謝璞山”
那位美國飛行員,當場穿上了這件棉大衣,又是蹦,又是跳,其他飛行員也圍
了上去,扯著那件棉大衣,歡樂極了,好像拉回了謝璞山,拉回了依依的离別。
一件棉大衣,凝聚著多么深厚的情誼!
五
在橫山區抗日游擊隊,護送五名美國飛行員到嘉山縣政府的同時﹔另一支抗日
游擊隊,還將在路東跳傘墜地時犧牲的兩名飛行員尸体,抬送到自來橋。
美軍這架重型轟炸機上,共有飛行人員十一人。這十一名飛行人員在飛機爆炸
遇難后,被中共領導的橫山區抗日游擊隊營救四人,由交通員管德華營救一人,被
中共盱(眙)嘉(山)抗日游擊隊營救一人﹔燒死在飛機機艙內一人(有尸骸)﹔
在跳傘前負重傷墜地死亡二人﹔被日軍俘獲二人。
這里提及一下被日軍俘去的兩名美國飛行員的下落﹕一名降落到管店南側的張
老郢,這名美軍墜地時,身負重傷,追捕日軍赶到,被一名日軍士兵槍殺了﹔另一
名飛行員,降落到管店東南的三界地區,不幸被日軍俘虜,日軍扒掉了這名飛行員
的上衣,在三界、張八岭一帶日軍控制區內游行示眾,演出了一幕侮辱、虐待俘虜
的極不人道的惡作劇。
盡管駐在津浦線上的管店、明光、三界、張八岭、滁縣一帶日軍,傾巢出動,
與抗日游擊隊爭奪,并大肆搜捕,但收獲卻甚微,日軍氣急敗壞,集中了這一線所
有日偽軍,將美軍飛機墜毀地點團團包圍起來,搜找飛機殘骸。經過四天搜尋,共
找到發動機四台,機翼、電線、機槍管、機炮管等殘部件,以及其他軍用品,抬至
管店車站集中后,用火車裝載,送往南京侵華日軍派遣軍總部。而后在玄武湖舉辦
了一次“展覽”,以顯示他們的大大的“戰績”。
與日軍殘殺、迫害美軍飛行員的行為相反,中國抗日軍民,不僅拼死營救美軍
飛行員,對遇難身亡的飛行人員,也作了安葬,進行隆重祭奠。
在路東跳傘墜地身亡的兩名飛行員,被抗日游擊隊抬送到自來橋的第二天,嘉
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制做了兩口棺材,將死難飛行員人殮,
安葬到小鎮東南的一座小山上,并進行了安葬儀式。
安葬儀式庄嚴肅穆,靈樞所經之地,沿途群眾自動相送。靈樞被埋葬在自來橋
鎮東南的小山的山坡上。這座小山有個美麗的名字,叫梅花山。周圍綠樹蔥蔥,十
分幽靜。嘉山縣政府為死難者刻了墓碑。墓碑上寫著﹕
“抗日盟軍烈士之墓”
墓道兩旁,放著用松枝和柏樹扎的花圈,綠葉里村出素淡的花紙。送葬的軍民,
在墓前肅立,默哀,然后面向墳丘行了三鞠躬禮,對為支援中國抗日戰爭而獻出年
輕生命的美國朋友,表示深深的懷念和敬意。
五名活著的美國朋友,一直默默地站在那里,這些生性活潑的青年,此刻誰也
沒有說一句話,他們在默哀,也在沉思。他們為同伴的不幸犧牲而悲痛,但也為戰
友的熱血灑在這個文明國度上而感到有價值,心底里得到一些寬慰。
被日軍槍殺在張老郢的一名美軍飛行員尸体,是由當地抗日政府安葬的。
日軍槍殺這名飛行員后,因急于捕捉其他飛行員,丟下尸体,匆忙离去。當天
下午,抗日政府的工作人員和張老郢的農民聞訊,赶到現場,當他們判明是盟軍飛
行員遇害身亡時,決定立即安葬。村民們用木材做成一口棺材,選擇村旁的一個山
坡上,埋葬了。這里雖沒有舉行追悼儀式,但卻有深深的哀思,墳丘上覆蓋著青枝
綠葉,墓道周圍綠竹籟籟,臨風吐翠,傾注人們的情思。滿山的松柏掩映墳墓,使
异國他鄉的英靈少許得到慰藉。而后清明時節,村民們自動來到墓前,鏟除雜草,
修整墓道,進行悼念。
六
被營救到自來橋的五名美國飛行員,對中共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和群眾相救,十
分感激。但他們開始也有些困惑,這些人為什么要冒死營救他們?他們看來不過是
普通的中國農民,為什么表現出那么頑強和勇敢的精神?對死去的戰友又那么悲哀
地痛悼?迫切想了解這支部隊,了解這里的一切。
應美國朋友的邀請,嘉山縣縣長胡坦,同美國飛行員,進行了一次親切的交談。
美國朋友走進胡縣長辦公室,其實這是一座大廟。在大廟的一角,便是縣長辦
公的地方,房子收拾得很干凈,但陳設非常簡單,一張木制的辦公桌,另有几條木
板凳。辦公桌的后面,放一張床舖,床上有一床折疊得非常整齊的被子,有角有楞。
一看便知這是辦公室兼臥室了。
見美國朋友到來,胡縣長站起身,客氣而溫和地招招手,請客人坐下。一個帶
點幼稚面孔的通信員,給每人倒了一杯開水,算是對客人的招待。美國朋友趁喝水
的機會,深感興趣地觀察這位根据地里的政府官員。
他,二十來歲年紀,穿一套同政府其他人員沒有兩樣的灰布棉衣,衹不過這套
衣服非常合身,顯得精干俏爽,年輕英俊。一雙眼睛,又深又大,富于熱情,是一
個非常精明的知識分子。
他,談吐成章,聲音鏗鏘。
由政府女祕書張光作翻譯,彼此便開始親切交談起來。
胡縣長首先簡要介紹了中國抗日戰場的形勢,尤其是八路軍。新四軍所開辟的
各抗日戰場情況。胡縣長說,中國共產黨高舉團結抗日、民族解放的旗幟,獨立自
主地在華北、華中、華南廣大地區,建立了十八個抗日根据地,開辟敵后戰場,抗
擊著侵華日軍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兵力,沉痛地打擊了日軍的進攻,成為抗日戰場的
中堅力量。
接著,胡縣長展開地圖,介紹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情況。胡縣長一邊指著地圖,
一邊介紹說,淮南抗日根据地,位于津浦鐵路蚌埠至浦口段兩側,南臨長江,北到
淮河,西抵淮南鐵路,東至運河。這個地區,與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部所在地南
京,隔江相對,是插在日軍脊背上的一把尖刀。
胡縣長從容不迫,侃侃而談。
美國飛行員也展開隨身攜帶的飛行圖。問道﹕“我們飛機墜毀的地點在哪里?”
“管店!”胡縣長指著地圖上的地點答道。
美國飛行員計算了一下距离,驚呀地說﹕“呵,距南京僅有八十五公里!”
美國飛行員又分別問道﹕
“營救我們四個人的地點在哪里?”
“營救我的地點在哪里?”
胡坦說﹕“你們四位是在洪山!你是在洼陳庄!”
美國飛行員從地圖上找到這兩個地點,見一處距管店二公里,另一處距管店僅
一公里。更為驚訝地說﹕“原來津浦鐵路兩側都有你們的游擊部隊!”
美國飛行員又問﹕“縣政府所在地是什么地方?”
胡坦答道﹕“自來橋!”
美國朋友驚嘆不已,他們完全明白了,原來在侵華日軍高級統帥部駐地南京的
腳底下,竟有這么一大塊抗日根据地,日本軍隊衹不過控制著沿線的滁縣、明光、
蚌埠等點線,廣大的農村,都控制在新四軍和游擊隊手里。在抗日根据地里,軍民
們抗戰熱情那么高,表現了無私無畏的精神。他們相信,日本侵略軍必被戰敗,中
國人民必然獲得獨立和自由。
美國飛行員,是一群天真浪漫的熱血青年,他們同中國抗日根据地軍民接触愈
多,就愈充滿好奇心。他們不能理解,抗日根据地,都在窮鄉僻壤,沒有大工業基
地,怎么解決穿衣、吃飯?怎樣工作?怎樣生存下來并壯大了自己的呢?
為了讓美國朋友進一步了解根据地軍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嘉山縣政府安排他們
到附近的工厂、農村、部隊去參觀訪問。縣政府派了衛生科科員李剛作翻譯。
美國朋友看到,在小鎮周圍,開辦一批小型工業和手工業,有紡織厂、織布厂、
被服厂、制鞋厂、制襪厂、印刷厂、肥皂厂、煙厂、農具厂等工厂。這些工厂,有
的借設在農家、居民的房子里,有的放在大廟里,有的設在政府機關里,條件十分
簡陋,大部分是手工操作,衹有少數工厂有機器車間。生產的產品,可供簡單的需
要。那些機器來源,很不容易,為了弄几台車床。發動機、縫紉機,要通過各種渠
道,才能買到。機器運進根据地,更是難題,要躲過日偽軍沿途盤查,要闖過日軍
封鎖線,甚至要作出犧牲。技術工人,是從上海、南京等城市避難的難民中聘請的,
他們工作特別賣力。所有工厂都是為人民所有,由人民管理,男女實行“同工同酬”,
沒有歧視婦女的現象。工人們的工資是極其微薄的,生活相當艱苦,但人人充滿朝
氣。平等、自由,一片歡聲笑語,像是給自己干活一樣。
美國朋友“考察”工厂,“考察”農村機關、部隊、學校。觀看他們操作,出
席他們的政治集會,閱讀他們的牆報,看他們的識字課本,同工人、農民、機關干
部、新四軍戰士、游擊隊員進行交談。美國朋友看到,這里無論是工人、農民,還
是士兵,精神都非常好,總是樂觀而愉快,不管一天多么勞累,多么疲乏,一問到
他們好不好,總是回答﹕“好!”他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工作,不倦地學習。
每當碰到這些,那一雙雙目光炯炯的藍眼睛,總是掠過一絲絲驚奇的神情。他們似
乎發現,中國的希望是在這邊的。
美國朋友還看到,這里不僅民眾生產熱情高,政府工作人員更是勤勤懇懇,他
們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當官僚,而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他們不僅不打罵、欺壓老百
姓,不向老百姓索取什么,吃的糧食几乎是自己種的,自己動手開荒地,種菜,養
豬,養雞,有的織布工厂就是政府和部隊開辦的,被裝是新四軍加工厂制做的。吃
的香煙,名“飛馬牌”,是新四軍開設的東海煙厂生產的。美國朋友感嘆道﹕“中
國并不腐敗,還是有著無限的發展前途的!”
使美國朋友更為贊嘆不已的是,抗日根据地里的軍民,都是一手拿鋤頭,搞生
產﹔一手拿槍桿,打擊侵略者。抗日根据地的保衛工作,全由農民自己組織起來擔
任。新四軍都在前線,地方的安全保衛,是由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游擊隊分
擔。他們努力生產,支援前線,救護傷員,保衛后方。這個事實一方面說明,新四
軍在農民中間得到擁護的原因,因為新四軍不像其他軍隊那樣是壓迫工人、農民的
工具,而是專門打擊敵人,保護根据地不受敵人侵犯。另一方面,把農民嚴密地組
織起來,新四軍有了可靠的后方和基地,可以放手進行極其機動的作戰。這才是真
正的超級堡壘,是任何力量也摧不毀的超級堡壘。
七
美國飛行員在自來橋住了四天之后,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接淮南軍區通知,將
飛行員送至新四軍第二師,而后送回美軍。离開前,五名美軍飛行員留下了他們的
名字,名字依次是﹕中校薩伏衣,上尉奧勃朗,中尉魯茨,中尉斯太爾美克,軍曹
勃倫合治。飛行員們還留下兩張照片﹕一張是在抗日根据地期間和工作人員在一起
的合影,另一張是在聯歡會上唱歌的情景。他們一再表示,代表他們的未婚妻,代
表他們全家,向中國軍民深深地感謝。
美國飛行員被新四軍二師接到天長縣張公舖,駐進新四軍抗大第八分校。這里
的條件比自來橋要好得多,有寬闊的操場,有明亮的教室,有圖書資料室,還有衛
生室。衛生室的醫務人員,為飛行員們檢查了身体,證明身体沒有損害,身体很好,
美國朋友聽了很高興。為了恢複体力,返回自己的部隊,他們一清早就起床了,同
抗大學校的學員們一同出早操,一同跑步。在這里又住了七天。在此期間,新四軍
與美軍駐華航空隊取得了聯系,美軍航空隊要求,護送飛行員返回美軍部隊。
10月14日,是美國朋友离開抗日根据地的日子,他們從10月2日遇難后進入抗日
根据地起,到這天整整十二天了,時間雖然很短,但情誼深長,美國朋友了解了中
國抗日根据地的情況,熟悉了根据地里的軍民,根据地軍民也了解了美國朋友,了
解了美國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支援,而這几名飛行員,都是自愿來中國,支援中國的
抗日戰爭,更是欽佩。
早晨,初升的太陽照進沸騰的抗大校園,學校門前一幅用中英兩種文字書寫的
“歡送美國朋友”標語,紅光閃閃,分外耀眼。三百多名抗大學員,分成兩行,從
校園內一直排列到大門外。當美國朋友出現在歡送隊伍時,學員們不住地鼓掌,高
呼口號。抗大第八分校校長裴濟華作了簡短的講話,表示歡送,祝愿美國朋友一路
平安。歡送的隊伍又高呼起口號﹕“歡送美國朋友!”“反法西斯戰爭必勝!”
裴濟華校長的講話早已結束,但美國朋友還不愿离去,還在同他們新結識的朋
友握手,擁抱,互相祝愿。歡送隊伍情不自禁地唱起《新四軍軍歌》、《聯中校歌》、
《黃河謠》。美國朋友也唱起世界反法西斯戰歌,美國民間小調,歌聲此起彼伏,
离別的情緒,在激越的歌聲中更加昂揚起來。
五名美國飛行員,由新四軍第二師第五旅參謀長張元壽護送,經過輾轉,安全
返回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另一名由盱(眙)嘉(山)抗日游擊隊營救的飛行員,也
由新四軍送歸美軍援華航空隊。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后,美國援助中國抗日戰爭的航空隊,完成了他們的使命,
要返回自己的國家。回國前,他們要將犧牲的飛行員的遺体找到,運回他們的國土。
美軍航空隊得知,嘉山縣是中共控制的地區,到南京中共辦事處,找到首席代
表周恩來,請中共協助,將在嘉山縣境空難身亡的飛行員遺体,運往南京。
周恩來副主席詳細了解了那次空難的經過,將犧牲的飛行員埋葬的地點,也─
一查清,而后親筆寫了一封信,要嘉山縣協助,切實辦理。信文是﹕
中共嘉山縣長﹕
請切實幫助美方代表,將安葬在自來橋和管唐山上的盟軍烈士遺体,
派專人安全護送到南京。
周恩來。
為了行程方便,周恩來還找到了一位熟悉地形的管店籍人士王杰民,陪同美方
同行。到了嘉山縣,找到縣長胡坦,胡坦親自參加過安葬美軍飛行員,情況熟悉,
當即組織人員,將安葬在自來橋的兩名死難飛行員遺体起殮,而后又派人去管店張
老郢,將另一名飛行員遺骸挖出,一并派專人護送到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