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flak  於 2002/08/13 19:11
LOSAT終於進入量產

記得這東西從最早A-10上安裝的LADAR+HVM演變到今天的KEM,應該一二十個年頭跑不掉了
http://www.missilesandfirecontrol.com/our_products/antiarmor/LOSAT/product-LOSAT.html

LOCKHEED MARTIN RECEIVES FIRST CONTRACT
FOR LOSAT PRODUCTION MISSILES

DALLAS, TX. (August 9, 2002) – Lockheed Martin has received a contract for the first production lot of tactical Line-of-Sight Antitank (LOSAT) Weapon System missiles. The $9.3 million contract represents the first production run of the extremely powerful Kinetic Energy Missile (KEM), which is fired from the LOSAT vehicle.

Lockheed Martin Missiles and Fire Control is the prime contractor on the LOSAT program. The U.S. Army Aviation & Missile Command, Huntsville, Ala., is the contracting agency. Delivery of the missiles will be completed by July 2004.

This is our first contract for tactical LOSAT missiles, said Darrell McBrayer, LOSAT program director for Lockheed Martin. LOSAT has been in development for many years, and its quite satisfying to finally see steps taken to ensure the deployment of the system to the soldier. These 108 missiles will be used to equip the first tactical LOSAT unit, A Company of the 5-11th Parachute Infantry Regiment.

McBrayer said these missiles would ensure a heavy anti-armor, go-to-war capability where it is most needed – with early-entry forces. The Armys transformation forces will now have the most devastating anti-armor system in the world at their disposal. LOSAT delivers overwhelming lethality to any target it engages. The high mobility of the system combined with unstoppable power of the missiles makes it the perfect anti-armor system for our early-entry forces.

LOSAT consists of kinetic energy missiles and a second-generation FLIR/video acquisition sensor mounted on an air-mobile, up-armored HMMWV chassis. LOSAT will help alleviate the forced-entry/early-entry force lethality shortfall against heavy armor because it can deploy with both forces. LOSAT provides a high volume of extremely lethal and accurate missile fire that is effective against heavy armor systems at distances that exceed current ranges of main gun tanks.

Key advantages of LOSAT include the tremendous overmatch lethality of the KEM, which defeats all projected future armored combat vehicles, and its ease of deployability. The LOSAT weapon system also provides increased survivability for the operator and improved countermeasure effectiveness. It operates to the maximum range of direct-fire combat engagements, and provide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rates of fire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under day and night, adverse weather and obscured battlefield conditions.

The Kinetic Energy Missile weighs 174 pounds, is 113 inches long and 6.4 inches in diameter. The current system provides for a three-man crew, but a crew of two can also conduct engagements.

The LOSAT equipped Expanded Capacity HMMWV has a combat weight of approximately 12,000 pounds. The system has an effective range of several miles and is near fire and forget. With a missile speed of 5,000 feet per second, it reaches maximum range in less than five seconds. The LOSAT missile is a hit-to-kill missile with no explosive warhead. It carries a long-rod penetrator and destroys the targe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brute force. Each HMMWV chassis mounts four missile launch pods. The system can be reloaded in less than 10 minutes using on-board materiel handling equipment.

Lockheed Martin Missiles and Fire Control develops, manufactures and integrates world-class air defense, fire support, strike weapon, naval munition, combat vision, anti-armor and advanced product solutions and systems for U.S. and international armed forces. Headquartered in Bethesda, Md., Lockheed Martin is a global enterprise principal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design,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and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ystems products and services.


NO:690_1
小毛  於 2002/08/13 19:55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好好好大的飛彈啊!難怪只能車載,不知道會不會發展其他彈頭.目前看起來只有使用動能的穿甲彈.

NO:690_2
VOR  於 2002/08/13 21:55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看廣告

看拳頭

使用者推薦

短篇懷舊


NO:690_3
小邱  於 2002/08/13 23:16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啊....偉大的露謝特終於要進入量產了
真是老美一大創舉....
從此之後 悍馬車將不再只是悍馬車了
它可以露謝特融入在一起成為一偉大的戰車獵手
老美驕傲的對老英說:有膽把你們的40t塑膠坦克拿來借我們測試

NO:690_4
小毛  於 2002/08/14 00:46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如果紅外線為主的車載射控系統會因為發射時的熱焰而無法作用(亦即無法更新目標位置),解決的方式可以考慮:
1.改用小型定向毫米波雷達標定+光學搜尋(含紅外線),以適應各種天候,干擾煙霧狀況.
2.偵測與導引系統為遙控式,可以搬離載具...問題是五秒內的時間來的及導引火箭到目標嗎?(瞄準具與發射車分離產生的問題)
3.採用可旋轉的輕型砲塔,瞄準一點,並期望五秒鐘內敵人不會跑太遠,嘻嘻.

NO:690_5
小毛  於 2002/08/14 04:11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從這個有趣的新武器衍生出的一些想法.

1.步兵/摩托化步兵用的...高超音速無後座力火箭砲...這種LOSAT火箭也屬於無後座力武器一類吧.

想像規格:
口徑:130mm~140mm
射程:3000m以上
加速飛行時間:4 sec以內
系統重量:120~200公斤
火箭重量:40公斤~70公斤
穿甲能力: 800mm以上均質裝甲
雙發射管可以3秒間隔連射.
動力輔助裝彈器,雙發同時裝填時間4分鐘,後膛裝填

*射控系統:6X光學瞄準CCD攝影機遙控操作+雷射測距儀+6X星光夜視儀,具簡易的穩定裝置.可自動計算與提示前置量.

細節:為避免火焰傷害發射載具/人員,此火箭採用逐漸加速的方式燃燒推進劑.在推進劑燒完(四秒內)後速度達到1500 m/sec以上,終端彈道最大誤差 1m.



NO:690_6
flak  於 2002/08/14 13:18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印象中,LOSAT一開始就是有導引的,不知何來原為無導引的說法。
LOSAT一開始應該是裝在A-10上的HVM,能夠一次通過獵殺多輛華約裝甲縱隊。那時也有導引困難的問題,所以就計畫用雷射雷達一方面搜索目標,一方面提供乘波導引。
而計畫移到陸軍,並被選定為TOW的後繼者之後,最大的問題變成飛彈太重,真要作個砲塔也不是容易的事,而且對裝填手而言是個比140砲彈還大的傢伙,這開始了大規模減重計畫,也就是CKEM。看來又變成了KEM,可能是C(Compact)不成功吧。

個人覺得,整個系統最大的問題是射程並沒有顯著的提昇。雖然理論射程有6公里,但事實上悍馬車根本看不到那麼遠,還不如發展標槍增程型、光纖飛彈這類NLOS武器,連地獄火都比它打得遠(第三者導引)。雖然直射武器理論上有近接快速作戰的優點,但LOSAT一來沒有旋轉砲塔(想起二戰前的戰車競爭),二來沒有行進間射擊能力,最後甚至還有最短射程限制(1公里以上,跟地獄火一樣)。

所以,我覺得這東西最好還是放在Commanche上,就好像小時候的夢想一樣:「大佬,給我地獄之火」,然後直昇機下伸出多管發射器(Commanche就換到舷側彈艙中),轟隆一聲把目標打一個大洞。


NO:690_7
JTH  於 2002/08/14 13:34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這個最「短」射程限制(1公里以上..:P)還真「短」

>>..「大佬,給我地獄之火」...
ㄚ..灰狼~~灰狼~~
可是
真的弄到灰狼..不..Commanche上面會不會太大/重了點?
看那個塊頭好像蠻長的..


NO:690_8
acetw  於 2002/08/14 16:26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flak  於 2002/08/14 13:18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印象中,LOSAT一開始就是有導引的,不知何來原為無導引的說法。

因為陸射型原來是無導引的

>而計畫移到陸軍,並被選定為TOW的後繼者之後,最大的問題變成飛彈太重,真要作個砲塔也不是容易的事,而且對裝填手而言是個比140砲彈還大的傢伙,這開始了大規模減重計畫,也就是CKEM。看來又變成了KEM,可能是C(Compact)不成功吧。

不是的。CKEM原本是預定2012年服役,是FCS的一部分,不過最近老美拼命趕FCS的進度,要在2008年之前就讓FCS服役,進度就趕不上了,反倒是KEM還趕上IBCT。現在FCS的四大火力系統:NLOS(Crusader的後繼型,20t),LOS/BLOS(105或120mm炮,搭載MRAAS,曲射最大射程12km),120mm迫炮車,Netfires車,還沒有一樣完全做出來的,前三樣到底在那裡還不知道,看這樣子CKEM要服役還有得拖。

>個人覺得,整個系統最大的問題是射程並沒有顯著的提昇。雖然理論射程有6公里,但事實上悍馬車根本看不到那麼遠,還不如發展標槍增程型、光纖飛彈這類NLOS武器,連地獄火都比它打得遠(第三者導引)。雖然直射武器理論上有近接快速作戰的優點,但LOSAT一來沒有旋轉砲塔(想起二戰前的戰車競爭),二來沒有行進間射擊能力,最後甚至還有最短射程限制(1公里以上,跟地獄火一樣)。

沒辦法,現在愈來愈多的戰甲車都要裝主動防護系統,要突破靠速度比較簡單。事實上,原本和KEM競爭的還有TOW-FF,可是去年底TOW-FF就被美國陸軍砍掉了,可能就是這一類的因素。


NO:690_9
flak  於 2002/08/14 20:07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沒辦法,現在愈來愈多的戰甲車都要裝主動防護系統,要突破靠速度比較簡單。
主動防護系統是很難成功的。因為地面戰場是最「dirty」的環境,雜訊可以把任何反小型高速目標的近迫系統搞到瘋掉。
所以,事實上是除了LOSAT之外,光美國大概還有十種反戰車系統,全部都是靠彈頭頂攻,這些計畫主持人都還沒想到主動防護系統有發展到需要考慮的地步。靠速度反而是異類。
這就像作業系統一樣,平台的相容性越高,市場的佔有率越強。LOSAT就是違背這個潮流。
>原本和KEM競爭的還有TOW-FF,可是去年底TOW-FF就被美國陸軍砍掉了,
>可能就是這一類的因素。
美國還會有果凍引擎的共用飛彈計畫。

NO:690_10
acetw  於 2002/08/14 21:43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其實是有考慮到的,比方說這裡就有提到標槍的反反飛彈閃避動作:
http://www.geocities.com/Area51/Capsule/6480/javelin.html
同樣的論述在TC的”海軍陸戰隊之旅”介紹標槍時也有提到,所以應該是可信的。

地獄火也有反反飛彈的設計,在Hellfire III計劃裡(現在好像改叫modernized hellfire),改的部分是彈頭:
www.periscope1.com/demo/weapons/ missrock/antitank/w0003226.html

再者,把未來會愈來愈普遍的可程式化EFP彈頭算作末段高速突防(如bonus炮彈),其實高速突防才是主流

事實上像俄國的Arena已經是小case了,更先進的主動防護系統還有像SLID,甚至可以裝到直昇機上:
http://www.fas.org/man/dod-101/sys/land/docs/3aps98.pdf

至於FCS就更先進了,固態雷射都在考慮的範圍內(只是不太確定它說的是不是organic的配置):
http://www.nationaldefensemagazine.org/article.cfm?Id=259


NO:690_11
flak  於 2002/08/15 13:10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雖然早就預言閃躲彈道會出現,不過還是第一次看到有這些計畫。
對任何武器而言,最重要的第一步都是偵測,不管飛彈還是次彈械,有能力偵測到戰車,並將false alarm降低到可以接受的地步,就可以進一步加入閃躲技術之類的特異功能。
而主動防護系統卻會限制在第一步上。
今天要作出一個3公里內,偵測RCS不超過0.1m2,0.5馬赫的目標,並在命中前擊落的近迫系統,並不困難,一堆艦上防空系統都有這個能力。問題在於價格也不低。海上的SA-N-9搬到陸地變成SA-15,一套八枚飛彈就要一千萬美金,可以買兩輛戰車。裝在一套幾億美金的戰艦上是划得來,但一個軍團能配幾套?
所以,成敗的關鍵就像SLID的全名:Small而且Low cost,目前我沒看到任何一種科技有可能達到,光是用雷射IRCM的價格,就不是能夠發給一個有七八百台車的裝甲旅玩的東西。
所以,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作主動防護。但是很奇怪,發展出這麼多代了,就是沒有一個國家有本事讓它服役。

NO:690_12
acetw  於 2002/08/15 15:17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問題是:沒有一個主動防護系統是要偵測3公里外目標的,事實上像arena的偵測半徑只有50m,射程更是只有10m,SLID比較先進,射程也只有250m而已。實際上,像CMWS一套也不過20萬美元而已,這還是航空用,陸用的能貴到那裡去?前面的資料也說得很清楚,arena一套也不過30萬美元。至於那個反裝甲飛彈還要拖根線的時代的事就不用提了,那個年代的科技那有那麼發達呢?

NO:690_13
flak  於 2002/08/15 17:15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arena一套也不過30萬美元
這已經足夠讓各國沒有興趣裝它。因為30萬換來的是什麼?一個會亂丟破片的系統。如果是要達到直接命中的系統要多少錢?沒有人做過,它不會有3公里級的CIWS那麼貴,但也絕對不會是30萬。

>實際上,像CMWS一套也不過20萬美元而已,這還是航空用,陸用的能貴到那裡去?
沒錯,就算它10萬元好了,便宜了一半。
但空軍用單價20萬可以買個1000套,就全軍換裝完畢,陸軍只大概換完一個師而已。
一個國家的空軍平台數大概是陸軍平台數的1/100,所以除非陸用系統能便宜到1/100,否則不會有國家願意去換裝。

另外,陸基系統的False Alarm起碼比空基高好幾個數量級,光是旁邊的死步兵的機關槍就可能讓CMWS對他猛照雷射光了。要用更強的處理器來降低False Alarm,究竟會不會比空基系統便宜,也是很爭議的。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海軍,當海軍艦艇逐漸依賴高單價自衛武器時,艦隊的規模逐漸縮小。但隨著武器射程的增長,艦隊的投射空間不減反增。在充滿地形地物阻礙的陸軍,有沒有可能作同樣的蛻變?

所以,我認為大概要期待FCS的成功。FCS的成功會拉大戰線的間隔,提高單位平台的「火力價值」,但其實反而簡化近迫防空的困難度,也更有資格要求更高的「防衛投資」。但因為FCS必須使用NLOS才能拉大戰線的間隔,所以仍然是依靠彈頭(自鍛破片,一樣是彈頭頂攻的一種)來摧毀對手。


NO:690_14
acetw  於 2002/08/15 21:53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這已經足夠讓各國沒有興趣裝它。因為30萬換來的是什麼?一個會亂丟破片的系統。如果是要達到直接命中的系統要多少錢?沒有人做過,它不會有3公里級的CIWS那麼貴,但也絕對不會是30萬。

不對,應該要反過來看。30萬花下去可以節省什麼?重量,省下重量就可以省下油料、運輸…,紅外線匿蹤能力也會跟著改善(引擎功率小)。Arena也不只是亂丟破片而已,它的問題其實是在它沒有辦法對抗高速飛彈──這和反彈道飛彈的處境很像,因為打飛彈所需要的高爆彈頭破片的重量一直要增加,最後只好走向hit-to-kill科技,這也就是為什麼SLID會採用hit-to-kill設計的最重要原因:對抗高速飛彈。不過就目前而言,SLID能對抗的飛彈速度也只有到3000ft/s而已。

>沒錯,就算它10萬元好了,便宜了一半。
但空軍用單價20萬可以買個1000套,就全軍換裝完畢,陸軍只大概換完一個師而已。
一個國家的空軍平台數大概是陸軍平台數的1/100,所以除非陸用系統能便宜到1/100,否則不會有國家願意去換裝。

沒有,20萬那個價錢只有CMWS,沒有ATIRCM,兩個加起來還是要近百萬的。

>另外,陸基系統的False Alarm起碼比空基高好幾個數量級,光是旁邊的死步兵的機關槍就可能讓CMWS對他猛照雷射光了。要用更強的處理器來降低False Alarm,究竟會不會比空基系統便宜,也是很爭議的。

連自動辨識目標的地雷和飛彈都有了,算算來襲物的大小和速度有很難嗎?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海軍,當海軍艦艇逐漸依賴高單價自衛武器時,艦隊的規模逐漸縮小。但隨著武器射程的增長,艦隊的投射空間不減反增。在充滿地形地物阻礙的陸軍,有沒有可能作同樣的蛻變?
所以,我認為大概要期待FCS的成功。FCS的成功會拉大戰線的間隔,提高單位平台的「火力價值」,但其實反而簡化近迫防空的困難度,也更有資格要求更高的「防衛投資」。但因為FCS必須使用NLOS才能拉大戰線的間隔,所以仍然是依靠彈頭(自鍛破片,一樣是彈頭頂攻的一種)來摧毀對手。

也對也不對。FCS式的系統會鼓勵這一類系統,EFP也的確會成為主流,但是EFP成為主流的結果是什麼?高檔主動防護系統普及!實際上,Arena類的主動防護系統是沒有辦法防護愈來愈先進的EFP的,看這張照片就知道:
http://www.fas.org/man/dod-101/sys/land/sadarm-fire.jpg
EFP事實上也是動能武器,而要對抗SADARM這種EFP只有兩個硬殺辦法:雷射武器,或者每車一套SLID


NO:690_15
flak  於 2002/08/16 10:31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不對,應該要反過來看。30萬花下去可以節省什麼?重量,省下重量就可以省下油料、運
>輸…,紅外線匿蹤能力也會跟著改善(引擎功率小)。
30萬真的可以改善重量嗎?以Arena為例,它本身就增加了體積。而今天要作到一套動能擊殺的系統,重量又必須比Arena重多少。
所以,關鍵在於Small與Low cost,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怎麼作到SL?
>沒有,20萬那個價錢只有CMWS,沒有ATIRCM,兩個加起來還是要近百萬的。
這要陸軍去換裝,不是更慘嗎?而且還沒解決毫米波、CLOS...的問題
>連自動辨識目標的地雷和飛彈都有了,算算來襲物的大小和速度有很難嗎?
用雷達算速度很容易,用CMWS這種光電系統,連距離都算不出來。
另外,目前自動辨識目標的地雷與飛彈也只能攻擊到戰車這種龐然大物,畢竟它有幾十噸的金屬與百萬瓦的廢氣熱量,跟來襲物是相差很多的。
每一種主動IRCM都需要克服這種問題,而空載系統頂多考慮到遠方的防空砲火與友機的飛彈,還沒聽說哪一種系統會考慮到旁邊有人發射機槍、榴彈機槍、RPG、甚至120戰車砲的。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海軍,在大洋海軍的時代,對抗反艦飛彈與反潛已經是一個有解的問題。但迫近到沿岸時,這都變成新的挑戰。更別提若不是美國海軍有地平線登陸的能力,才把沿岸拉遠到幾十浬。對其它必須在幾浬內進行登陸作業的國家,如何有效保護登陸船隊仍然是無解的問題。
>EFP事實上也是動能武器,而要對抗SADARM這種EFP只有兩個硬殺辦法:雷射武器,或者每
>車一套SLID
EFP是動能「彈頭」,彈械本身並沒有同樣的動能。
對抗反戰車飛彈絕對不是無解。以飛彈打飛彈是很不經濟的行為,但AHEAD、Mellimum...等高精度防砲絕對是可以築成一道強大的反飛彈、反次彈械的防護網。
但問題在哪?兵力規模與經濟規模。以目前的陸軍來看,各國都沒有能力將AHEAD級系統大量部署,而AHEAD級系統沒有辦法縮小到自衛武裝的地步。所以,AHEAD、SA-15、ADATS...等系統都被擺在機場這種高價值目標上。未來就算陸軍弄到這種系統,也是優先部署在彈庫、油庫,頂多部署在MLRS這類長程武器上。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單價只能以戰區級或戰略級方式部署,而無法普遍到戰術級。
這跟海軍的發展是一樣的。當單艦失去自衛能力時,就傾向艦隊作戰。當艦隊防空也需要大量成本時,就必須縮小艦隊規模。而縮小艦隊規模又必須兼顧戰力,就必須延伸火力。
所以,部署近迫系統在上千輛戰車上,是前無古人的壯舉。但如果未來的FCS能夠組成一個射程20-60公里,備彈量300枚的火力連時,一個連配一個四台防空車(不管雷射或是AHEAD)就是值得的投資。就跟海軍不會想保護射程10公里的驅逐艦,但會想保護射程60公里以上的飛彈巡防艦一樣。

NO:690_16
acetw  於 2002/08/16 20:59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不對,應該要反過來看。30萬花下去可以節省什麼?重量,省下重量就可以省下油料、運
>>輸…,紅外線匿蹤能力也會跟著改善(引擎功率小)。
>30萬真的可以改善重量嗎?以Arena為例,它本身就增加了體積。而今天要作到一套動能擊殺的系統,重量又必須比Arena重多少。
所以,關鍵在於Small與Low cost,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怎麼作到SL?

怎麼會不能改善重量?犧牲裝甲就可以(反正也擋不住頂攻武器),否則FCS怎麼降到20噸以下還維持M1A2以上的防護力?

>>沒有,20萬那個價錢只有CMWS,沒有ATIRCM,兩個加起來還是要近百萬的。
>這要陸軍去換裝,不是更慘嗎?而且還沒解決毫米波、CLOS...的問題

現在就是根本不用雷射去燒人家尋標器,直接硬殺嘛!反正有什麼碎片還有裝甲擋著,航空器可沒那麼方便

>>連自動辨識目標的地雷和飛彈都有了,算算來襲物的大小和速度有很難嗎?
>用雷達算速度很容易,用CMWS這種光電系統,連距離都算不出來。

能夠減少虛警其它就容易多了。再說,Arena用的是毫米波。

>另外,目前自動辨識目標的地雷與飛彈也只能攻擊到戰車這種龐然大物,畢竟它有幾十噸的金屬與百萬瓦的廢氣熱量,跟來襲物是相差很多的。

如果步槍子彈可以和RPG有同樣的RCS和熱訊號,那我也認了。

>>EFP事實上也是動能武器,而要對抗SADARM這種EFP只有兩個硬殺辦法:雷射武器,或者每
>>車一套SLID
>EFP是動能「彈頭」,彈械本身並沒有同樣的動能。
對抗反戰車飛彈絕對不是無解。以飛彈打飛彈是很不經濟的行為,但AHEAD、Mellimum...等高精度防砲絕對是可以築成一道強大的反飛彈、反次彈械的防護網。
但問題在哪?兵力規模與經濟規模。以目前的陸軍來看,各國都沒有能力將AHEAD級系統大量部署,而AHEAD級系統沒有辦法縮小到自衛武裝的地步。所以,AHEAD、SA-15、ADATS...等系統都被擺在機場這種高價值目標上。未來就算陸軍弄到這種系統,也是優先部署在彈庫、油庫,頂多部署在MLRS這類長程武器上。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單價只能以戰區級或戰略級方式部署,而無法普遍到戰術級。
這跟海軍的發展是一樣的。當單艦失去自衛能力時,就傾向艦隊作戰。當艦隊防空也需要大量成本時,就必須縮小艦隊規模。而縮小艦隊規模又必須兼顧戰力,就必須延伸火力。
所以,部署近迫系統在上千輛戰車上,是前無古人的壯舉。但如果未來的FCS能夠組成一個射程20-60公里,備彈量300枚的火力連時,一個連配一個四台防空車(不管雷射或是AHEAD)就是值得的投資。就跟海軍不會想保護射程10公里的驅逐艦,但會想保護射程60公里以上的飛彈巡防艦一樣。


網路會造成兩種效果:集中化和分散化。
這根本是廢話,誰都知道,但是放在一起就矛盾,為什麼?
舉實例來討論好了,MALI可以用來防衛廣大的區域免於巡航飛彈攻擊,相對於傳統的防空飛彈,反巡航飛彈的職能向少數的單位集中,所以它是集中化的;而最近流行的”organic mine warfare”,讓每一艘水面作戰艦和潛艦都有包括水雷偵查和除雷等水雷戰能力,卻是分散的(organic的相反詞是dedicated,比方說獵雷艦就可以說是dedicated mine warfare ship)。
兩者之間的差異在那裡?沒有差異!防空系統之所以會出現MALI式的集中化,主要是因為,一,巡航飛彈的出現和普及,二,網路,三,其它相關科技,讓這樣的系統處在最有利的地位;organic mine warfare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一,海軍戰場上的疏散,二,戰爭的節奏愈來愈快,專業的水雷戰艦艇趕不上變化,三,網路。這也就是說,戰場環境的改變,使得職能的分配出現變化,以使整體的戰略利益最大化,而使得戰場環境改變的最重要力量是什麼?是科技,而歷史和邏輯都告訴我們,武器的火力會愈來愈強大,射程也愈來愈遠,呈現的結果是,長期而言,戰場愈來愈疏散,時間愈來愈緊迫,因而各種職能會愈來愈分散,陸軍的聯兵單位愈來愈小,海軍船艦的職能也愈來愈複雜。
所以,並不是規模縮小導致火力延伸,而是火力進步導致疏散,進而職能分散,使得最後規模縮小。繞了一大圈,前面說的都不要看也行,回到早先談的問題:為什麼需要戰車用的主動防護系統?為什麼不是如你所說,一個連配一個四台防空車?這看科技面就可以明瞭:當一個連的連頭到連尾的距離疏散到超過十公里以上時(只算有載人的就好),你要用什麼樣的防空武器來防衛對方的攻擊?不管雷射或快炮,不是太貴就是根本不可行!


NO:690_17
flak  於 2002/08/19 09:27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怎麼會不能改善重量?犧牲裝甲就可以(反正也擋不住頂攻武器),否則FCS怎麼降到20噸
>以下還維持M1A2以上的防護力?
A1:犧牲裝甲的前提是,你加上的重量真的比裝甲輕而且小。
A2:很簡單,延長武器的射程。FCS計畫中的確有主動防護這回事,不過能不能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但延長武器射程不但會提高生存性,也反過來支持主動防護科技。
>現在就是根本不用雷射去燒人家尋標器,直接硬殺嘛!反正有什麼碎片還有裝甲擋著,航
>空器可沒那麼方便
前面在討論CMWS的價格問題,請不要直接跳到硬殺。這樣很難討論。
純吃功率,不需燃料的固態雷射是很好的夢想,但能不能成功是另一回事。就算成功了,飛彈或次彈械只要表面鍍鏡面,當場可以把殺傷率降低50%以上。另外,硬殺的固態雷射更大更重更貴,一個國家的陸軍打算配幾部?
>能夠減少虛警其它就容易多了。再說,Arena用的是毫米波。
對任何形式的偵測器而言,對抗虛警都是一輩子的志業。通常等你對付完自然的虛警之後,再來敵人就會製造人工的虛警。另外,毫米波一樣會有虛警的問題,蓋它是偵測到會動的東西就打,機槍彈、砲彈、友軍的飛彈全部都是會動的。
>如果步槍子彈可以和RPG有同樣的RCS和熱訊號,那我也認了。
對熱訊號而言,步槍子彈不會,但是槍口火光會
對RCS而言,步槍子彈不會,但是友軍的RPG會
所以對抗虛警率的一招就是多感測器整合,但問題就是更貴。
>讓每一艘水面作戰艦和潛艦都有包括水雷偵查和除雷等水雷戰能力,卻是分散的
水雷的問題是很特別的。水雷以現有或可見的科技都難以偵測,自然更難以「大範圍」偵測,自然會導致各自作戰發展。因為一個船團中的水雷艦幾乎不能確保全軍的安全。
這和反艦飛彈是不一樣的。反艦飛彈是可以集中由防空艦保護的,只要你的作戰空間在大洋上,夠「Clean」。
反戰車武器剛好介於兩者之間,反戰車武器的發射者難以偵測,反戰車武器卻不是。問題只在於能夠有效對付反戰車武器的偵測器不便宜而已,則自然導致集中化。
>這看科技面就可以明瞭:當一個連的連頭到連尾的距離疏散到超過十公里以上時(只算有
>載人的就好),你要用什麼樣的防空武器來防衛對方的攻擊?不管雷射或快炮,不是太貴
>就是根本不可行!
集中的防空系統還是現役的系統,而分散的極短程防空系統是連部署都沒有的系統。哪一種系統比較貴或不可行?
一個連需要一百台自衛系統時,即便是150公尺射程,這個錢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敢付。


NO:690_18
acetw  於 2002/08/19 12:16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怎麼會不能改善重量?犧牲裝甲就可以(反正也擋不住頂攻武器),否則FCS怎麼降到20噸
>>以下還維持M1A2以上的防護力?

>A1:犧牲裝甲的前提是,你加上的重量真的比裝甲輕而且小。

Arena很輕的,1100kg

>A2:很簡單,延長武器的射程。FCS計畫中的確有主動防護這回事,不過能不能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但延長武器射程不但會提高生存性,也反過來支持主動防護科技。

沒錯

>>現在就是根本不用雷射去燒人家尋標器,直接硬殺嘛!反正有什麼碎片還有裝甲擋著,航
>>空器可沒那麼方便
>前面在討論CMWS的價格問題,請不要直接跳到硬殺。這樣很難討論。

CMWS是感測器而已,DIRCM和ATIRCM都是裝CMWS。我的意思是,低虛警率低價的感測器並非不可能,而且也的確正在普及中

>純吃功率,不需燃料的固態雷射是很好的夢想,但能不能成功是另一回事。就算成功了,飛彈或次彈械只要表面鍍鏡面,當場可以把殺傷率降低50%以上。另外,硬殺的固態雷射更大更重更貴,一個國家的陸軍打算配幾部?

所以現有或將有的戰車主動防護系統,沒有一個明確說要配備直接能量武器嘛!SLID和Arena那一個是直接能量武器了?

>>能夠減少虛警其它就容易多了。再說,Arena用的是毫米波。
>對任何形式的偵測器而言,對抗虛警都是一輩子的志業。通常等你對付完自然的虛警之後,再來敵人就會製造人工的虛警。另外,毫米波一樣會有虛警的問題,蓋它是偵測到會動的東西就打,機槍彈、砲彈、友軍的飛彈全部都是會動的。

對,但是因為虛警所以不裝?不對。

>>如果步槍子彈可以和RPG有同樣的RCS和熱訊號,那我也認了。
>對熱訊號而言,步槍子彈不會,但是槍口火光會
對RCS而言,步槍子彈不會,但是友軍的RPG會
所以對抗虛警率的一招就是多感測器整合,但問題就是更貴。

除非是直接射向自己的,否則友軍的RPG怎麼會?

>>讓每一艘水面作戰艦和潛艦都有包括水雷偵查和除雷等水雷戰能力,卻是分散的
>水雷的問題是很特別的。水雷以現有或可見的科技都難以偵測,自然更難以「大範圍」偵測,自然會導致各自作戰發展。因為一個船團中的水雷艦幾乎不能確保全軍的安全。
這和反艦飛彈是不一樣的。反艦飛彈是可以集中由防空艦保護的,只要你的作戰空間在大洋上,夠「Clean」。

但是趨勢是艦隊防空集中由防空艦保護嗎?不是的

>反戰車武器剛好介於兩者之間,反戰車武器的發射者難以偵測,反戰車武器卻不是。問題只在於能夠有效對付反戰車武器的偵測器不便宜而已,則自然導致集中化。
>>這看科技面就可以明瞭:當一個連的連頭到連尾的距離疏散到超過十公里以上時(只算有
>>載人的就好),你要用什麼樣的防空武器來防衛對方的攻擊?不管雷射或快炮,不是太貴
>>就是根本不可行!
>集中的防空系統還是現役的系統,而分散的極短程防空系統是連部署都沒有的系統。哪一種系統比較貴或不可行?
一個連需要一百台自衛系統時,即便是150公尺射程,這個錢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敢付。

一個連幹嘛要一百台?十幾台就夠了。Arena”已經”部署了,起碼老俄的一些T90上已經可以看得到。


NO:690_19
flak  於 2002/08/19 12:37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Arena很輕的,1100kg
前面說過了,Arena並不是合格的系統。要部署到動能擊殺的合格系統,目前還沒有。
>我的意思是,低虛警率低價的感測器並非不可能,而且也的確正在普及中
這並不是不可能,但現在是完全不普及,事實上根本沒有出現。
>所以現有或將有的戰車主動防護系統,沒有一個明確說要配備直接能量武器嘛!
雷射硬殺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
>除非是直接射向自己的,否則友軍的RPG怎麼會?
當然會,越過你的旁邊,射到前面去。更別提後面的BMP會不會飛彈亂射。
>但是趨勢是艦隊防空集中由防空艦保護嗎?不是的
當然是。我說得很清楚,如果是很「Clean」的大洋環境,的確是這樣。
這年頭的SSDS與RAM為什麼大賣,都是因為要在「Dirty」的沿岸作戰的關係,你看它們都先部署在哪些船上就知道了(兩棲突擊艦)。
沒錯,地面戰具如果不能延伸射程,而讓自己的環境保持「Dirty」,則自衛防空的確也是不得已的方向。但問題在於地面戰場的Dirty程度,是從空中到海上戰場都沒遇過的,與其相信人類科技可以火速達到這個程度,不如期望陸軍先把戰線拉開,製造一個比較「Clean」的環境。
>一個連幹嘛要一百台?十幾台就夠了。Arena”已經”部署了,起碼老俄的一些T90上已經
>可以看得到。
沒錯,一個連是沒有一百台車可以裝,但是一個連十幾台買下來的話,一個陸軍打算買幾具?T90上我只看過Shtora-1,就算真的有車已經部署Arena好了,也請解釋一下一個數萬輛戰車的國家部署這個數字代表什麼意思。


NO:690_20
Toga(小毛代)  於 2002/08/19 13:50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門外漢問個小問題(你們又在高來高去了,嘻嘻!)?有沒有可能使用紅外線+雷射預警啟動快速發煙器(兩秒內壟罩半徑8公尺的地方,可防雷射,紅外線)來避免遭到敵武器持續鎖訂,相較於硬殺算是較低成本的做法.

NO:690_21
flak  於 2002/08/19 13:57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有沒有可能使用紅外線+雷射預警啟動快速發煙器(兩秒內壟罩半徑8公尺的地方,
>可防雷射,紅外線)
當然可以,只是這只解決了光電類的問題,還有雷達類的。
反過來說,這也就像戰機一樣。戰機一樣很難有任何形式的硬殺系統,所以一直朝偵測-干擾了軟殺發展。只是戰機的優點在於機動性高,比戰車還多了閃躲與超低空高速穿透的可能。

NO:690_22
Toga(小毛代)  於 2002/08/19 14:15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來避免遭到敵武器持續鎖訂
其實我的重點就在於此句,如果敵飛彈,智慧炸彈無法持續鎖訂,戰車應該有機會逃離或避免砲塔被直擊.只是重要據點等固定的建築物就跑不掉了.

目前尚不清楚怎樣才可以干擾毫米波雷達?噴水?鋁箔?導電偽裝網?汽車用超速預警器? :P


NO:690_23
吱吱鼠  於 2002/08/19 14:31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其實我的重點就在於此句,如果敵飛彈,智慧炸彈無法持續鎖訂,戰車應該有機會逃離或避免砲塔被直擊.只是重要據點等固定的建築物就跑不掉了.

但是重型戰車的威脅太多了...
現代戰場上的戰防飛彈一大票...
戰車能閃過多少?
就算能閃過飛彈的攻擊...
但是掩蔽完善戰車有什麼戰力可言嗎?
戰車炮彈可不能曲射...
你也不可能永遠不出來...
如果出來馬上被戰鬥直昇機屠殺...


NO:690_24
acetw  於 2002/08/19 20:34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Arena很輕的,1100kg
>前面說過了,Arena並不是合格的系統。要部署到動能擊殺的合格系統,目前還沒有。

Arena又是那裡不合格了?

>>我的意思是,低虛警率低價的感測器並非不可能,而且也的確正在普及中
>這並不是不可能,但現在是完全不普及,事實上根本沒有出現。

怎麼會”沒出現”?

>>所以現有或將有的戰車主動防護系統,沒有一個明確說要配備直接能量武器嘛!
>雷射硬殺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

”隨車配備”當然不明確,其它很難說。

>>除非是直接射向自己的,否則友軍的RPG怎麼會?
>當然會,越過你的旁邊,射到前面去。更別提後面的BMP會不會飛彈亂射。

如果有那個友軍白目到射個飛彈彈道貼近的自己戰車十公尺以內,把他的飛彈打下來也是應該的。

>>但是趨勢是艦隊防空集中由防空艦保護嗎?不是的
>當然是。我說得很清楚,如果是很「Clean」的大洋環境,的確是這樣。
這年頭的SSDS與RAM為什麼大賣,都是因為要在「Dirty」的沿岸作戰的關係,你看它們都先部署在哪些船上就知道了(兩棲突擊艦)。
沒錯,地面戰具如果不能延伸射程,而讓自己的環境保持「Dirty」,則自衛防空的確也是不得已的方向。但問題在於地面戰場的Dirty程度,是從空中到海上戰場都沒遇過的,與其相信人類科技可以火速達到這個程度,不如期望陸軍先把戰線拉開,製造一個比較「Clean」的環境。

沒錯啦!拉開距離是必要,但誰說就此一了百了,毫無隱憂了?對方照樣有可能距外攻擊、滲透攻擊。再者,這也不是什麼乾淨不乾淨,髒不髒的問題。前面說過,火力的增強和延伸會導致戰場上的疏散和時間壓縮,原本dedicated force的能力會變成organic,拿60年代和80年代的美國海軍來比好了,派里和勃克的防空和偵蒐作戰上的地位是它們的前輩所能比的嗎?然而它們卻不是主要的防空艦。

>>一個連幹嘛要一百台?十幾台就夠了。Arena”已經”部署了,起碼老俄的一些T90上已經
>>可以看得到。
>沒錯,一個連是沒有一百台車可以裝,但是一個連十幾台買下來的話,一個陸軍打算買幾具?T90上我只看過Shtora-1,就算真的有車已經部署Arena好了,也請解釋一下一個數萬輛戰車的國家部署這個數字代表什麼意思。

很簡單,因為人家沒打算部署到數萬,也沒打算馬上在每一台車上裝上那玩意兒──沒錢!這和英國人不想裝機炮是一樣的道理。


NO:690_25
flak  於 2002/08/20 11:36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Arena又是那裡不合格了?
前面說過了,破片式的會殺傷自己的步兵。
>怎麼會”沒出現”?
如果出現了,是哪一套?
>如果有那個友軍白目到射個飛彈彈道貼近的自己戰車十公尺以內,把他的飛彈打下來也是應該的。
如果那枚飛彈瞄準的是正在瞄準你的戰車呢?
>拉開距離是必要,但誰說就此一了百了,毫無隱憂了?對方照樣有可能距外攻擊、滲透攻擊。
我沒說從此一了百了。我說的是拉開距離,可以讓投資者更願意加強自衛火力。因為不但成本降低,獲利也增加。
反過來說,裝甲部隊堅持用目前的兵力結構,則自衛火力的科技難度與購置成本都是不可接受的。
>前面說過,火力的增強和延伸會導致戰場上的疏散和時間壓縮,原本dedicated force的能
>力會變成organic,
這我說過了,你把水雷的例子拿來簡約是有問題的。除非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地雷。
以大洋海軍為例,反艦飛彈的高速與射程造成時間的壓縮,但並沒有讓防空火力疏散。
只有「近岸作戰」才導致防空火力疏散到各登陸艦艇與岸轟艦。明顯地,這是「距離壓縮」造成的。
為什麼?很簡單,火力延伸與時間壓縮是相反的效應,射程越長,反應時間應該更久。除非戰場的某種因素允許火力的大部分射程不被偵測。這是近岸戰場造成的。

>拿60年代和80年代的美國海軍來比好了,派里和勃克的防空和偵蒐作戰上的地位是它們的
>前輩所能比的嗎?然而它們卻不是主要的防空艦。
但它們仍然是區域防空艦,並沒有因為不是「主要」區域防空艦而就變成自衛防空艦。
這期的全防第一篇文章居然是052B「防空艦」,第一次看到射程不足20公里的防空飛彈可以稱為防空艦的,那美歐配備海麻雀的大大小小船隻都是防空艦了。
>很簡單,因為人家沒打算部署到數萬,也沒打算馬上在每一台車上裝上那玩意兒──沒錢!
所以啦,問題不在於可不可行,而是經濟效益划不划算。
對蘇聯而言,這種系統是合格的,但是沒錢部署。
對歐美而言,這種系統是不合格的(他們連反應裝甲都不裝了),但也沒錢部署合格的系統。



NO:690_26
小毛  於 2002/08/20 12:17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對於裝甲車輛的威脅,是否應該給予區分,像是:
威脅種類--------->威脅程度--------->>可能的對應方式
a.大口徑戰車砲--->平射高威脅--->>加厚/加強正面裝甲
b.中口徑機砲--->平射/頂攻中威脅----->>加厚/加強正面/頂部裝甲(含敵空中飛行器攻擊)
c.小口徑彈藥--->平射無威脅------>>無
d.光學導引飛彈/砲彈(平射)-->平射高威脅-->>加厚/加強正面/側面裝甲/主/被動光學干擾
e.光學導引飛彈/砲彈(頂攻)-->頂攻高威脅-->>加強頂部裝甲/主/被動光學干擾
f.雷達導引飛彈/砲彈(平射)-->平射高威脅-->>加厚/加強正面/側面裝甲/主/被動電子干擾
g.雷達導引飛彈/砲彈(頂攻)-->頂攻高威脅-->>加強頂部裝甲/主/被動電子干擾
h.砲彈破片----------------->平射中威脅-->>加強正面/側面裝甲
i.傳統地雷----------------->底部高威脅-->>加強底盤結構/裝甲
j.其他
然後考量戰場/任務狀況與成本,作出最佳的處置.
戰場種類:開闊地/崎嶇地/林地/城市/溼地/登陸區
任務種類:主攻/助攻/掃蕩/偵查/治安/護航

小弟妄自猜測,以樓上兩位高人的討論來說,應該是專注於d,e,f,g項目,戰場應該是:崎嶇地/城市為主
任務種類:偵查/治安/護航為主
這樣的狀況綜合下來,應該會有大量步兵伴隨比較合理(有可能不下車戰鬥).

相信想要發展一套萬能的主動防護系統是困難且昂貴無比的.高人們可否針對威脅與任務戰場等狀況分別討論適用的主動防護系統.謝謝!


NO:690_27
acetw  於 2002/08/20 13:32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Arena又是那裡不合格了?
>前面說過了,破片式的會殺傷自己的步兵。

一,步兵不會沒事徒步跟著戰車跑,也追不上,更不會在戰車後方三十公尺之內(否則戰車爆了還不是得跟著一起死?)
二,Arena的野心也沒有那麼大,只有前方左右各110度

>怎麼會”沒出現”?
如果出現了,是哪一套?

你要說Arena不算我也沒辦法。Arena之前還有一個Drozd咧!

>如果有那個友軍白目到射個飛彈彈道貼近的自己戰車十公尺以內,把他的飛彈打下來也是應該的。
如果那枚飛彈瞄準的是正在瞄準你的戰車呢?

有那一國的準則會搞這種極高度機率誤擊己方單位的戰術?不要說飛彈,炮兵、步兵、戰車通通都沒有。

>拉開距離是必要,但誰說就此一了百了,毫無隱憂了?對方照樣有可能距外攻擊、滲透攻擊。
我沒說從此一了百了。我說的是拉開距離,可以讓投資者更願意加強自衛火力。因為不但成本降低,獲利也增加。
反過來說,裝甲部隊堅持用目前的兵力結構,則自衛火力的科技難度與購置成本都是不可接受的。

要看軍隊。對俄國人是合理的,對美國人而言就要等到FCS才有合理。這有點經濟學上所謂”路徑倚賴性”的味道。

>前面說過,火力的增強和延伸會導致戰場上的疏散和時間壓縮,原本dedicated force的能
>力會變成organic,
這我說過了,你把水雷的例子拿來簡約是有問題的。除非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地雷。
以大洋海軍為例,反艦飛彈的高速與射程造成時間的壓縮,但並沒有讓防空火力疏散。
只有「近岸作戰」才導致防空火力疏散到各登陸艦艇與岸轟艦。明顯地,這是「距離壓縮」造成的。
為什麼?很簡單,火力延伸與時間壓縮是相反的效應,射程越長,反應時間應該更久。除非戰場的某種因素允許火力的大部分射程不被偵測。這是近岸戰場造成的。
>拿60年代和80年代的美國海軍來比好了,派里和勃克的防空和偵蒐作戰上的地位是它們的
>前輩所能比的嗎?然而它們卻不是主要的防空艦。
但它們仍然是區域防空艦,並沒有因為不是「主要」區域防空艦而就變成自衛防空艦。
這期的全防第一篇文章居然是052B「防空艦」,第一次看到射程不足20公里的防空飛彈可以稱為防空艦的,那美歐配備海麻雀的大大小小船隻都是防空艦了。

要比較的話要比較六零年代和八零年代環境。我並沒有任何意思要說派里和勃克是自衛防空艦(雖然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沒錯),我的意思是,俄國佬轟炸機和SSGN的飛彈射程在那二十年間增加了兩三倍以上,速度也快了不少,這造成了什麼結果?CVBG的外圍護航圈要擴張,從原本的,比方說一百公里外,擴張到兩三百公里外。這樣子的發展並沒有造成更多或更新的專業防空艦,反而是讓每一艘新的水面作戰艦都具備了區域防空能力。有人可能會說在八零年代諾克斯是”反潛巡防艦”,派里是”防空巡防艦”(以前看過,不乏海軍人士那麼說),但實際上那種說法並沒有根據,兩者的差異只不過是因為作戰環境改變罷了,事實上派里的反潛能力還超過諾克斯許多。
至於時間壓縮的問題我們也可以這樣看:如果護航艦為了保衛航艦而疏散,那誰來保衛護航艦?來自友軍的支援是有限而緩不濟急的,只能靠自己。事實上為了護航,當年還有人想做小型航艦,把航母的功能都分散掉(等於是外圍護航群的organic航空平台,主要用來反潛)


NO:690_28
flak  於 2002/08/20 14:08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一,步兵不會沒事徒步跟著戰車跑,也追不上,更不會在戰車後方三十公尺之內(否則戰
>車爆了還不是得跟著一起死?)
只要一出現敵軍步兵,步兵就會跟戰車一起跑的,全世界的陸軍都是這樣
>二,Arena的野心也沒有那麼大,只有前方左右各110度
這就夠了,步兵就算被反應裝甲板砸到都會死人,何況是細破片。
>你要說Arena不算我也沒辦法。Arena之前還有一個Drozd咧!
這個串是跟著CMWS來的,可不是Arena。
>有那一國的準則會搞這種極高度機率誤擊己方單位的戰術?不要說飛彈,炮兵、步兵、戰車通通都沒有。
怎麼會沒有?難道你從拖式的觀景窗中還看得到旁邊有沒有友軍戰車?
距離近,交錯的機會就大,這是不變的道理。
>要看軍隊。對俄國人是合理的,對美國人而言就要等到FCS才有合理。
對於俄國人,也沒有合理,因為其價格並沒有讓它大量部署。
可以看一個反例:反應裝甲在俄國是合理的,在美國是不合理的。俄國不但有裝,還是大量地裝。而主動防護系統卻從來沒有出現同樣的狀況。
>這樣子的發展並沒有造成更多或更新的專業防空艦,反而是讓每一艘新的水面作戰艦都具
>備了區域防空能力。
這樣並不是讓水面艦都具有區域防空能力,而是增多了區域防空艦,增多的主因是飽和攻擊,當然射程的延長本來就讓飽和攻擊更容易,但美國還是有史普魯恩斯級、CVBG、補給艦...。這些艦才真的是自衛武裝,但美國並不相信它們可以自保,所以建造更多的區域防空艦。
勃克與派里都有反潛功能,但都是附屬功能。為什麼呢?因為全艦還是以防空系統最貴,而不是反潛。
>有人可能會說在八零年代諾克斯是”反潛巡防艦”,派里是”防空巡防艦”
這並沒有錯,因為派里仍然是以防空為主,戰時也以支援防空為重。而諾克斯是絕對不會來防空的。


NO:690_29
吱吱鼠  於 2002/08/20 14:43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a.大口徑戰車砲--->平射高威脅--->>加厚/加強正面裝甲
b.中口徑機砲--->平射/頂攻中威脅----->>加厚/加強正面/頂部裝甲(含敵空中飛行器攻擊)
c.小口徑彈藥--->平射無威脅------>>無
d.光學導引飛彈/砲彈(平射)-->平射高威脅-->>加厚/加強正面/側面裝甲/主/被動光學干擾
e.光學導引飛彈/砲彈(頂攻)-->頂攻高威脅-->>加強頂部裝甲/主/被動光學干擾
f.雷達導引飛彈/砲彈(平射)-->平射高威脅-->>加厚/加強正面/側面裝甲/主/被動電子干擾
g.雷達導引飛彈/砲彈(頂攻)-->頂攻高威脅-->>加強頂部裝甲/主/被動電子干擾
h.砲彈破片----------------->平射中威脅-->>加強正面/側面裝甲
i.傳統地雷----------------->底部高威脅-->>加強底盤結構/裝甲

這些方法全部都有一個共同點...
增加重量與體積...
而無論裝甲再怎麼厚...
也敵不過日新月異的反戰車武器...
一直增厚裝甲只會使戰車死得更快...


NO:690_30
acetw  於 2002/08/20 17:56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一,步兵不會沒事徒步跟著戰車跑,也追不上,更不會在戰車後方三十公尺之內(否則戰
>>車爆了還不是得跟著一起死?)
>只要一出現敵軍步兵,步兵就會跟戰車一起跑的,全世界的陸軍都是這樣

那也只有在很近的情況下。真的不得已時把防護系統關掉就是了。

>>二,Arena的野心也沒有那麼大,只有前方左右各110度
>這就夠了,步兵就算被反應裝甲板砸到都會死人,何況是細破片。

它是有一個斜角向下噴的,見圖:
http://armor.vif2.ru/Tanks/EQP/arena.html

>>你要說Arena不算我也沒辦法。Arena之前還有一個Drozd咧!
>這個串是跟著CMWS來的,可不是Arena。

低虛警率低價,Arena是那裡不算了?

>>有那一國的準則會搞這種極高度機率誤擊己方單位的戰術?不要說飛彈,炮兵、步兵、戰車通通都沒有。
>怎麼會沒有?難道你從拖式的觀景窗中還看得到旁邊有沒有友軍戰車?
距離近,交錯的機會就大,這是不變的道理。

怎麼會看不到?難道射手會一直用高倍率的望遠鏡來搜索敵人不成?那樣射是很危險的。

>>要看軍隊。對俄國人是合理的,對美國人而言就要等到FCS才有合理。
>對於俄國人,也沒有合理,因為其價格並沒有讓它大量部署。
可以看一個反例:反應裝甲在俄國是合理的,在美國是不合理的。俄國不但有裝,還是大量地裝。而主動防護系統卻從來沒有出現同樣的狀況。

Drozd也要等到1983年才在海軍的T-55上出現,到那時冷戰早快結束了。
http://armor.vif2.ru/Tanks/EQP/drozd.html

>>這樣子的發展並沒有造成更多或更新的專業防空艦,反而是讓每一艘新的水面作戰艦都具
>>備了區域防空能力。
>這樣並不是讓水面艦都具有區域防空能力,而是增多了區域防空艦,增多的主因是飽和攻擊,當然射程的延長本來就讓飽和攻擊更容易,但美國還是有史普魯恩斯級、CVBG、補給艦...。這些艦才真的是自衛武裝,但美國並不相信它們可以自保,所以建造更多的區域防空艦。
勃克與派里都有反潛功能,但都是附屬功能。為什麼呢?因為全艦還是以防空系統最貴,而不是反潛。

”讓水面艦都具有區域防空能力”和”增多了區域防空艦”這兩句話好像只差一點點:P
不過其實還是有差的。如果是要增多區域防空艦,應該會看到大量的區域防空艦配置在內層,以使得各艦的防空網相互重疊,使得航艦上空的防空能量上昇到最高,但實際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這些船往往被部署到大老遠去,每艘船都只能屏障航艦的一小角度而己。要解釋這個現象可以看蘇聯的海軍戰術:各種不同載具一波接一波的攻擊,如果玩單純的火力對抗,俄國人有主動權,所以必勝無疑,尤其是像TU-22M,大老遠開AB衝進來,在F-14還來不及攔截之前就發射飛彈溜走了,老美根本一點機會都沒有,就算有CEC也一樣。所以老美的戰術意圖並不是要攔截攻擊本身,而是要避免對方完美地執行偵測─辨示─定位─鎖定─攻擊的程序,而疏散的好處在於有機會把對方的重要平台,如潛艦、雷達偵查機、干擾機,幹掉它們或妨害它們作業,或起碼提供預警。至於神盾艦的防空能力反而是比較像是保險之類的東西…。

>有人可能會說在八零年代諾克斯是”反潛巡防艦”,派里是”防空巡防艦”
這並沒有錯,因為派里仍然是以防空為主,戰時也以支援防空為重。而諾克斯是絕對不會來防空的。

不對,FAS上派里的介紹:
Frigates fulfill a Protection of Shipping (POS) mission as Anti-Submarine Warfare (ASW) combatants for amphibious expeditionary forces, underway replenishment groups and merchant convoys. PERRY-class frigates are primarily Undersea Warfare ships intended to provide open-ocean escort of amphibious ships and convoys in low to moderate threat environments in a global war with the Soviet Union.


NO:690_31
flak  於 2002/08/20 18:50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低虛警率低價,Arena是那裡不算了?
首先,它不便宜,所以沒有大量部署。虛警率是我不相信俄國佬,他們的系統很少會考慮這個。
>Drozd也要等到1983年才在海軍的T-55上出現,到那時冷戰早快結束了。
俄羅斯的第二代反應裝甲也是差不多那時候出現的,但仍然廣泛部署在T80上。
>如果是要增多區域防空艦,應該會看到大量的區域防空艦配置在內層,以使得各艦的防空
>網相互重疊,使得航艦上空的防空能量上昇到最高,但實際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兩者並沒有關係,區域防空艦的射程既然延長,自然可以向外部署。
防空網重疊只是一個選擇,很少人會這樣做。
>而疏散的好處在於有機會把對方的重要平台,如潛艦、雷達偵查機、干擾機,幹掉它們
>或妨害它們作業,或起碼提供預警。至於神盾艦的防空能力反而是比較像是保險之類的東西…。
這就倒因為果了。二戰的防空驅逐艦的確就是貼身保護,但這純粹是因為防空武器射程的延長,而導致艦隊疏散以防衛最大空間,並讓區域防空與自衛防空的多次攔截成為可能,並不是要先疏散,再來要求各防空艦自衛。
> PERRY-class frigates are primarily Undersea Warfare ships
以美國人的標準,我認了(想想也沒錯,在美國海軍中,派里應該是汰換諾克斯)。但以其他國家的標準,派里仍然是防空艦。


NO:690_32
小毛  於 2002/08/20 20:27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這些方法全部都有一個共同點...
增加重量與體積...
而無論裝甲再怎麼厚...
也敵不過日新月異的反戰車武器...
一直增厚裝甲只會使戰車死得更快...

呵呵,矛與盾的戰爭,永遠沒有休止.加強是指新的裝甲科技/工藝,而加厚是指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的採用同樣技術但增加厚度的便宜方法.前者較近的例子為採用較輕但貴的鈦合金裝甲,或是反應裝甲,複合裝甲,中空裝甲,多孔裝甲板等等...

不能因為反戰車武器日新月異,所以裝甲就不提升了,提升後至少戰場上中低威脅的敵人就不構成威脅,增加任務的彈性,原本高威脅的敵人,也可以增加存活率,減少傷亡.

反戰車飛彈會轉向頂攻,有相當大的因素是因為甲車的正面與側面裝甲已經很難有效貫穿,這就是裝甲技術提升後,所做的相對反應.以後等到頂部的裝甲技術也提升了,說不定又會轉成底攻也不一定(笑!)

而且以目前的頂攻武器來看,採用成型裝藥的彈頭不少,這樣的威脅是高溫噴流,有可能以耐高溫的陶瓷版或反應裝甲予以剋制.而且此類武器昂貴,數量不如敵主戰車的大口徑火砲,是以大多數的戰車還是以正面與側面的防護為主.

另一個反証即,明明知道反戰車飛彈日新月異,可是裝甲只能防14mm機槍等級的輪型裝甲車卻變成流行,如果考慮它的任務型態與任務需求,才能理解其戰場威脅應該是中小口徑武器,昂貴的高級反戰車飛彈比較不會是其主要敵人.

小弟會列出戰場與任務就是希望不要把所有的條件都放在一起,要求作出萬能無敵的裝甲車,而是應該分開討論.
像是城市戰,敵人的武器以中小口徑武器為主,輔以單兵反坦克武器,可能會有地雷等埋伏,所以從成本方面考量,可以抵擋數量最多的中小口徑武器即可,
開闊地作戰,敵人可能配有大口徑火砲,或重型反坦克飛彈與空中攻擊,此時即需要較強的裝甲防護.
以此來看,例如主戰車與輪型甲車的任務不同,威脅不同,所以為其裝設主被動防護的需求就應該不同.就像是主動防護,防飛彈是否還要防大口徑砲彈?那中口徑砲彈呢?不加強裝甲,一定死的更難看! :P


NO:690_33
吱吱鼠  於 2002/08/20 22:21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不能因為反戰車武器日新月異,所以裝甲就不提升了,提升後至少戰場上中低威脅的敵人就不構成威脅,增加任務的彈性,原本高威脅的敵人,也可以增加存活率,減少傷亡.

反過來說...
如果因為提昇各種主被動防護力而使重戰車的價格提高三倍以上的話...
那還需不需要投資?


NO:690_34
吱吱鼠  於 2002/08/20 22:24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反戰車飛彈會轉向頂攻,有相當大的因素是因為甲車的正面與側面裝甲已經很難有效貫穿,這就是裝甲技術提升後,所做的相對反應.以後等到頂部的裝甲技術也提升了,說不定又會轉成底攻也不一定(笑!)

頂部裝甲所能提昇的防護力有限...
而且未來的威脅也未必只有反戰車飛彈而已...
別忘了...
還有砲兵在...


NO:690_35
吱吱鼠  於 2002/08/20 22:29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另一個反証即,明明知道反戰車飛彈日新月異,可是裝甲只能防14mm機槍等級的輪型裝甲車卻變成流行,如果考慮它的任務型態與任務需求,才能理解其戰場威脅應該是中小口徑武器,昂貴的高級反戰車飛彈比較不會是其主要敵人.

輪車之所以流行是因為便宜〈相較於重戰車〉與重量輕〈易於快速部署〉...
因為任務需求,所以防護力的降低可以接受...
也因為便宜,以至於可以大量部署〈數倍於重戰車〉...


NO:690_36
吱吱鼠  於 2002/08/20 22:32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開闊地作戰,敵人可能配有大口徑火砲,或重型反坦克飛彈與空中攻擊,此時即需要較強的裝甲防護.
以此來看,例如主戰車與輪型甲車的任務不同,威脅不同,所以為其裝設主被動防護的需求就應該不同.就像是主動防護,防飛彈是否還要防大口徑砲彈?那中口徑砲彈呢?不加強裝甲,一定死的更難看! :P

如果敵人有大口徑火炮的話...
我寧可用空軍與砲兵轟炸也不要讓子弟兵去硬碰硬...


NO:690_37
acetw  於 2002/08/21 01:21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低虛警率低價,Arena是那裡不算了?
>首先,它不便宜,所以沒有大量部署。虛警率是我不相信俄國佬,他們的系統很少會考慮這個。

…好吧!我是沒有證據,不過他們據說是有在印度人面前試射過就是了…

>>Drozd也要等到1983年才在海軍的T-55上出現,到那時冷戰早快結束了。
>俄羅斯的第二代反應裝甲也是差不多那時候出現的,但仍然廣泛部署在T80上。

這很合理啊!第二代反應裝甲可以增加APFSDS的抵抗力

>>如果是要增多區域防空艦,應該會看到大量的區域防空艦配置在內層,以使得各艦的防空
>>網相互重疊,使得航艦上空的防空能量上昇到最高,但實際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兩者並沒有關係,區域防空艦的射程既然延長,自然可以向外部署。
>防空網重疊只是一個選擇,很少人會這樣做。

咳咳,請見小弟”飛彈海戰的基本原理”(在版上!)。mass defense可是海戰的王道啊!

>>而疏散的好處在於有機會把對方的重要平台,如潛艦、雷達偵查機、干擾機,幹掉它們
>>或妨害它們作業,或起碼提供預警。至於神盾艦的防空能力反而是比較像是保險之類的東西…。
>這就倒因為果了。二戰的防空驅逐艦的確就是貼身保護,但這純粹是因為防空武器射程的延長,而導致艦隊疏散以防衛最大空間,並讓區域防空與自衛防空的多次攔截成為可能,並不是要先疏散,再來要求各防空艦自衛。

你想想看,如果疏散,是不是導致艦隊中心對每一個方向上的防衛火力減少?(在紙上畫圈圈就可以了解這一點),所以如果要追求”最大防衛火力”以攔截最多飛彈,是不是應該盡可能密集?可是美國海軍並沒有這麼做,為什麼?

>> PERRY-class frigates are primarily Undersea Warfare ships
>以美國人的標準,我認了(想想也沒錯,在美國海軍中,派里應該是汰換諾克斯)。但以其他國家的標準,派里仍然是防空艦。

可憐的台灣(雖然比起對岸還是好多了…)


NO:690_38
flak  於 2002/08/21 11:08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不能因為反戰車武器日新月異,所以裝甲就不提升了
如果只限於穿甲力與裝甲能力的討論,一定會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而找不到出路。但歷史卻是不斷找到出路來突破的。

舉例來說,這些問題在90年前討論的是什麼?是我的壕溝挖得深,還是你的大砲多?這種僵持可以一打好幾年沒有人認輸。最後的解答是跟這兩個沒什麼關係的戰車。

更有趣的是,戰車並不是攻擊並佔領壕溝,而是越過壕溝,通向更具決定性的敵軍靈魂。所以戰車從來沒有真正征服壕溝的意志,但壕溝卻被戰車所毀滅。

所以反戰車武器的進步的確讓裝甲提昇,而能阻止它提昇的卻是「戰區」與「戰略」的機動性。

當戰車必須要在頂部加裝50公分厚的裝甲時,它失去了戰區的機動性(橋樑、道路)
當戰車需維持70噸的重量時,它失去了戰略空運的機動性。
所以你仍然能作出一種抵擋各種彈藥的戰車,在刺激的肉搏戰中致勝,但它只是一個稍微具機動性的巨大堡壘,到不了真正重要的目的地:敵軍的靈魂。


NO:690_39
acetw  於 2002/08/21 17:54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以此來看,例如主戰車與輪型甲車的任務不同,威脅不同,所以為其裝設主被動防護的需求就應該不同.就像是主動防護,防飛彈是否還要防大口徑砲彈?那中口徑砲彈呢?不加強裝甲,一定死的更難看! :P

主動防護當然也可以防炮彈啊!或者說,未來可以。這年頭,裝甲的重量已經變成裝甲部隊的首惡了。


NO:690_40
acetw  於 2002/08/21 17:56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英國開發車用電子裝甲
2002-08-21 10:05:21

(acetw:還有這種惡搞…直接把來襲的武器蒸發掉…)

  本報倫敦8月19日電(記者鄭曉春)英國國防部開發出一种電子裝甲,可安裝在
輕型坦克或裝甲運兵車上,以保護它們免遭反坦克彈或炮彈攻擊。
  
  研究人員稱,開發電子裝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反坦
克彈是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經常使用的一种武器。它擊中目標時,
錐型彈頭爆炸,熔化的銅質彈片可以每小時1600千米的速度沖擊目標,足以穿透30厘
米厚的鋼板。在那些經常爆發武裝沖突的熱點地區,一個反坦克發射器只要10美元
就可以買到,它卻足以摧毀坦克和其中的士兵。
  
  新的電子裝甲由攜帶大量電荷的電容构成,電容兩端与坦克表面兩個相互分离
的金屬板相聯。外層金屬板由具有防彈功能的特殊合金組成,并与內層金屬板隔絕。
當坦克進入危險地區時,指揮官可以接通開關,給內層金屬板充電。此時,坦克如
被反坦克彈頭擊中,熔化的銅質彈片就會穿透外層金屬板和內層金屬板的絕緣層,
使兩個金屬板連通,并產生強大的電流,使熔化的彈片蒸發掉。其余失去破坏力的
彈片,則散落在坦克的外殼上。
  
  科學家稱,盡管電子裝甲充有大量電荷,但它消耗的電能与冬天發動汽車時消
耗的電能相差無几。在英軍最近進行的試驗中,裝有電子裝甲的運兵車經受住了反
坦克彈的反复攻擊,而在通常情況下,這种攻擊足以將其摧毀數次。英國國防科技
實驗室的約翰?布朗說,使用普通的反坦克發射裝置,一個士兵就可對過往坦克和裝
甲車造成嚴重損害,使用電子裝甲后,即可將這种損害降到最低限度。


NO:690_41
SANJYSAN  於 2002/08/21 20:04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這新聞一看就知道是騙人的。

道理很簡單,RPG的自鍛破片或是噴流起碼也有數百公克的份量。
而且還未完全融化,處於固態或半固態的狀況。要在這噴流穿過
裝甲的一瞬間(不到千分之一秒)將其氣化,需要施以多少能量?
要有多少的發電功率?這是單純的能量的問題,將100公克銅變成
銅蒸汽需要多少能量?這可不是汽車引擎能夠辦到的事。就算是用
噴射機的渦輪引擎來發電也辦不到。

就算退一萬步好了,氣化後的穿甲材質會變成蒸汽或是電漿態,而
這些高溫電漿依然會以同速向車內挺進。對車內乘員的殺傷力反而
更大......

另外一個bug,小型的手提RPG記得是以錐形裝藥的金屬噴流為主,
而不是自鍛破片。其噴流速度高達秒數7~10公里,,,,



NO:690_42
acetw  於 2002/08/21 21:36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我去找了一下,其實是有這件事啦!只是它沒把原理講清楚。
http://www.dstl.gov.uk/press/01-07-02.htm
其實它和ERA的原理差不多,都是把高壓噴流打散,只是電裝甲是用電力,把噴流本身當導體。

NO:690_43
黃金左腳  於 2002/08/25 17:17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那玩意兒的主要目的是用於強化輕裝載具對抗無所不在的人員攜型式反裝甲武器之襲擊的, 避免類似索馬利亞之戰時, 老美的悍馬車被RPG直接命中後, 乘員只剩上半截飛出車外的不幸事件再現; 此外, 其重量也比能提供同級防護力的鋼質附加裝甲輕上甚多, 對維持輕裝載具的高機動性大有助益.....

New Age Electric Armour Tough Enough To Face Modern Threats

(Source: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 issued July 1, 2002)

Rocket Propelled Grenades (RPGs) are the most prolific ground launched threat to British and Allied armoured fighting vehicles world-wide. To combat this very real and dangerous threat the 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Laboratory, Dstl, has developed an Electric Armour that reduces the effect of impacts by such projectiles to almost zero, and will ultimately save the lives of soldiers.

To get an idea of the damage an RPG can cause, it should be realised that upon impact its shaped charge explosive warhead shoots a rapier-like jet of hot copper into the target at several miles per second. Such jets can penetrate anything upwards of a foot (30cm) of solid steel armour. The effect almost invariably results in loss of life and can destroy a modern armoured infantry combat vehicle or tank costing millions.

There is currently no armoured personnel carrier, and few tanks, that could practicably carry the weight of armour needed reliably to resist such impacts from any direction. In recent years in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t Dstl to find a highly effective, yet lightweight, armour system to address this threat.

Dstl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a revolutionary Electric Armour system which can resist attack by RPGs or other shaped charge weapons whilst remaining of a practical weight and size for armoured vehicles to carry. A recently demonstrated system, consisting of bulletproof metal plating, insulation,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and storage capacitors weighs a mere couple of tonnes, but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equal to carrying an extra 10-20 tonnes of steel armour.

Commenting on this latest invention Dstls Professor John Brown says:

RPGs can be easily picked up from street stalls for as little as $10 in most of the worlds trouble spots. It only takes one individual on, say, a rooftop in a village to press the trigger to cause major damage to passing armoured vehicles.

The Dstl Electric Armour system is an exciting advance which has generated a lot of interest in both UK and US defence circles. I am confident that our system is the way forward for lightweight defence of military vehicles. It is being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Army and Ministry of Defence to reduce the threat from this highly dangerous class of weapon .

Dstl scientists have recently demonstrated an armoured troop carrier protected by Electric Armour, in which, when danger threatens, an outer skin of metal plates can rapidly be electrified to several thousand volts. When hit by a RPG or other shaped charge warhead, the incoming copper jet has to pass through the electrified layers, where it has to endure the passage of many thousands of amperes of current.

Professor Brown explains:

As is well known, a current of just thirteen amps is sufficient to blow and disintegrate the fuse of a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Similarly, the high speed copper jet from a shaped charge anti-tank warhead is virtually instantaneously dispersed by the high temperatures and powerful fields generated by the so-called Pulsed Pow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vehicle. Any residual debris is absorbed by the vehicles ordinary armoured hull.


NO:690_44
acetw  於 2002/08/30 14:23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雷聲展示下一代陶式導彈
2002-08-29 11:14:28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英國《簡氏導彈与火箭》2002年8月報道] 雷聲公司的几种新型“陶”式導彈
(管式發射、光學跟蹤、有線制導)在美國紅石兵工厂進行了測試。這些導彈將被
作為下一代“陶”式導彈(TOW NG)出售。
  
  現有的直接發射式“陶”2A和攻頂式“陶”2B導彈的最大射稱為3.75千米,這
一射程受到制導線長度的限制。雷聲公司正在研制這兩种導彈的增程型,由于改進
了繞線筒,射程接近4.5千米。而且TOW NG速度更快,可以減少射手的暴露時間。公
司還對“陶”2B導彈進行了改進,改善了彈體的空气動力性能,采用無線射頻(RF)
制導系統,提高了射程。“陶”-RF導彈已經被專門指定与車載改進型目標捕獲系統
(ITAS)相配用。TOW NG系列還包括“陶”式反掩體武器,專門用于攻擊城市和掩
體目標。它可以穿透混凝土目標,產生一個步兵大小的洞,具備對付傳統土木結构
掩體所需的破坏效應。
  
  所有“陶”NG的變型導彈都可以通過美國國防部的對外軍售辦公室向“陶”式
導彈的新老用戶提供,新研制的導彈、現有“陶”2導彈的改進型和數字式發射器也
包括在內。公司認為,升級只是任何中程和遠程反裝甲武器成本的一部分,改進后
的導彈將具有与新式導彈相當的可靠性。(沈衛)


NO:690_45
flak  於 2002/10/24 18:11
Re:LOSAT終於進入量產

第一套交貨
Lockheed Delivers First Lightweight, Anti-Armor LOSAT to US Army

(Source; Lockheed Martin Missiles and Fire Control; issued Oct. 22, 2002)

WASHINGTON, D.C. --- Lockheed Martin delivered its first Line-of-Sight Antitank (LOSAT) Weapon System Fire Unit, a lightweight system for transformation forces, to the U.S. Army in a ceremony today at the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AUSA) Annual Meeting in Washington, D.C. This was the first of 12 LOSAT Fire Units that will be delivered to the Army as part of the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EMD) program.

Accepting the first vehicle on behalf of the Army were Brigadier General Jeff Sorenson, PEO Tactical Missiles; Major General Paul Eaton, Commanding General ­ U.S. Army Infantry Center; and Captain Paul Salmon, A-511 Commander.

MG Eaton said, LOSAT is extraordinarily lethal. This is a good news story, both from an industry perspective and for our acquisition system.

This is a great day, said BG Sorenson.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LOSAT offers not only overmatch capability, but is one of the Armys first transformational systems providing lighter, more lethal fires.

C-130 transportable LOSAT will bring overwhelming firepower to light and early entry forces, said Tom Goslin, vice president ­ Anti-Armor for Lockheed Martin Missiles and Fire Control. Once in the hands of our soldiers, LOSAT will be capable of defeating any armored threat our transformation forces may face. This lightweight weapon system sets the standard for highly deployable, highly lethal kinetic energy anti-armor weapons.

LOSAT provides a high volume of extremely lethal and accurate missile fire that is effective against heavy armor systems at ranges exceeding tanks main gun ranges. LOSAT consists of kinetic energy missiles (KEM) and a second-generation FLIR/video acquisition sensor mounted on an air-mobile, heavy HMMWV chassis. The LOSAT weapon system will help remedy the forced-entry/early-entry force lethality shortfall against heavy armor because it can deploy with both forces.

The key advantages of the LOSAT are the tremendous overmatch lethality of the KEM, which defeats all predicted future armored combat vehicles, and its deployability. The LOSAT weapon system also provides increased survivability for the operator and countermeasure effectiveness. It operates to the maximum range of direct-fire combat engagements and provide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rates of fire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under day and night, adverse weather and obscured battlefield conditions.

The LOSAT-equipped Expanded Capacity HMMWV has a combat weight of 11,634 lbs. The system has a range of several miles and is near fire and forget. With a missile speed of 5,000 feet per second, it reaches maximum range in less than five seconds. The LOSAT missile is a hit-to-kill missile with no explosive warhead. It carries a long rod penetrator and destroys the targe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brute force. Each HMMWV chassis mounts four missile launch pods.

The system can be reloaded in less than 10 minutes using on board materiel handling equipment. The kinetic energy missile weighs 174 pounds, is 113 inches long and 6.4 inches in diameter. The current system provides for a three-man crew, but a crew of two can conduct engagements. The system uses a state of the art second-generation Forward Looking Infrared sight for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The system will 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digitized battlefield for improv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Provisions are also being ma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LOSAT system enhancement program with a design goal of maintaining the current missiles range and lethality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size.

The HMMWV LOSAT is extremely survivable through its tactical employment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combined arms team, LOSAT will be used as one of a number of weapon systems positioned in depth to engage enemy forces. Firing from concealed positions, from beyond enemy forces engagement range and rapidly displacing to alternate firing positions will greatly enhance survivability. LOSAT survivability is also enhan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its mobility, its near fire and forget capability, reduced signature and improv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The system is extremely mobile. The superior cross-country mobility of the HMMWV is not degrad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LOSAT system to the vehicle. Additionally, the system can be moved across the battlefield by sling load with the UH-60L.

The LOSAT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for maximum sustainability. The system is equipped with on board materiel handling equipment for ease of reload. There is a bare minimum of crew maintenance to the system. Built in test equipment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any new test measurement or diagnostic equipment. Snap in and out line replaceable units will be evacuated to the rear.

Lockheed Martin Missiles and Fire Control develops, manufactures and integrates world-class air defense, fire support, strike weapon, naval munitions, combat vision, anti-armor and advanced product solutions and systems for U.S. and international armed forces. Headquartered in Bethesda, Md., Lockheed Martin is a global enterprise principal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design,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and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ystems products and services.

-ends-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