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九八式戰車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大陸客II  於 2002/08/09 13:12
Re:九八式戰車

大陸坦克炮威力為什么敢稱世界第一

火炮和槍械一樣,都是先有彈才有炮。炮(彈)的研制完全是圍繞著先進彈種
展開的。也就是說先進炮的真實性能只有看所配的彈藥性能才能體現。
世界上能研制先進的火炮國家,從來不會公開自己火炮的真實性能。他們所公
開的火炮數據通常是某一種先進彈(試驗中的或裝備的)的實射數據。而根據
使用的彈種的不同數據也會相差很大。
比如俄羅斯2A46M-1坦克炮在使用不同彈種時膛壓可在300-550MPa范圍內變化。
炮口動能從6MJ到9.2MJ(出口彈,自用在10MJ以上)不等。這就是因為所采用
的穿甲炮彈種類不同造成的。
看火炮威力的數據要怎樣看呢?最關鍵的數據有如下幾個:1炮口動能,2初速,
3丸重,4倍徑,5千米速度損失。
為什么這幾個數據重要呢?
炮口動能、初速、丸重和千米速度的損失都直接決定了彈丸最終穿透威力。
倍徑數則體現了彈丸在火炮內受到火藥爆炸推力直接作用時間和距離。
在同彈藥同口徑下,44倍徑的火炮發射彈藥的炮口動能明顯無法與48,52,55
倍徑的比。要讓倍徑小的火炮達到和倍徑大的火炮同樣的炮口動能,唯一的途
徑就是增大膛壓。但是這樣造成火炮自重的增加,同時造成火炮燒燭現象的加
速。理論上只要稍微加厚一點火炮的炮室身管等處的材料厚度,火炮自身可承
受膛壓可輕松超過800MPa,但是炮彈材料強度通常卻無法承受,火炮內膛燒燭
壽命也會大大下降。所以火炮的膛壓大是否是火炮先進的指標還是值得思考的。
其實提高火炮可承受的膛壓并非難點。真正需要承受膛壓的是炮彈,尤其是對
于穿甲彈來說。穿甲彈在發射時彈芯上的螺紋處所承受的剪切力是極為巨大的。
高達1-2GMa以上,彈托所需要的使用的材料除需要承受高溫的前提下,還需要
承受和火炮膛壓一樣的600MPa左右的壓力。可以想象極高膛壓是對材料、彈丸
的形狀,彈托材料的多么苛刻的要求。為了應對高膛壓,在同樣的材料前提下
彈丸必須加粗,進而降低了長徑比,增加了丸重,增加了千米彈道飛行時的阻
力,造成了彈道的終點的存速過小,散布過大。同時還要采用特殊材料彈托,
重量上的增加,制造成本增加。高膛壓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現在3代動能穿甲彈,多采用鎢合金,貧鈾合金。先進鎢合金(90%W-97%W)可承
受拉伸強度1350MPa以上,屈服強度1000MPa,延展性3%-7%。貧鈾合金,可承
受拉伸強度1450MPa以上,屈服強度1000MPa,延展性15%以上。
剛開始露面的4代動能彈,采用鎢鈾纖維合金,可承受拉伸強度1800MPa,正
在發展2000MPa以上的材料;屈服強度1300MPa以上,延展性25%。
高膛壓技術的必須靠先進的彈丸材料技術的發展支撐。
此外彈丸設計制造技術也是極為重要的。彈丸的設計和加工是決定彈丸承受高
膛壓時受力能力,不致膛內炮口折斷;飛行時優彈道、低損耗(千米小于40m/s
減速);碰撞時,不折斷、不跳飛,能對抗反應裝甲等的主要因素。

西方量產的最先進炮彈配合先進的火炮,目前最大的炮口動能達到11MJ。一般
西方出口的先進炮彈和火炮,最大炮口動能不過9.8MJ。俄羅斯現在出口的先
進彈藥(98)最大炮口動能不過9.2MJ。大陸北方出口公開資料(網上有)是
10.4MJ。
德國仍在試驗的55倍口徑坦克炮,采用先進彈藥。炮口動能極限可達到13MJ略
多。不過比起125炮采用同等技術后的能力來說,還是有相當差距的。(2A46M
-1提高45%,比RH120提高30%)
大陸敢說現役坦克火炮世界威力第一,不是蓋的。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