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幹(轉貼) 於 2000/12/11 13:22
發表內容: 現在匆匆到上海 兩年後輸到剩一條內褲回來 〈今週刊〉
(口述/劉焜滉 整理/李兆華)我在六、七年前就說過,台灣的
資產會有腰斬、大縮水的一天,如果當時有誰真的把我所說的聽進
去,現在必定是個大贏家。台灣把土地泡沫弄得太不像話,物價變得
太高了,所以台灣人想去大陸,為的就是想要降低成本。我認為多數
台灣人還是愛台灣這塊土地的,會去大陸是一個競爭力的問題。依我
看,接下來台灣不得了的好日子要來了,只要你保持不失業,就會發
現物價、租金什麼都漸漸變便宜,房價會大幅滑落,利息也會下降。
只要不弄到崩盤,台灣股票可是愈跌愈好。
江丙坤只看到大陸的繁榮表象
我每個月跑日本、上海、東莞、深圳一趟,剩下一半的時間待在台
北。我感覺住在上海滿舒服的。之前我去的時候,飛機上沒有什麼
人,回來台灣談起大陸,大家都不想聽。一直到八月初,我回寶來一
趟,遇見以前的總裁白先生,他知道我常跑上海,還回了我一句:
﹁你不去紐約,去上海做什麼?﹂這時候還是沒人對上海感興趣。
結果三個禮拜後,白先生打電話來給我,問我到底何時要再去上
海?還和我約好一起去。後來我聽從前的部下提起才知道,白先生聽
我說了之後,開始經常跑去上海。
更有意思的是,我回來一看電視,先是江丙坤、後有王永在,說大陸
會有不得了的發展,連張忠謀也在談上海的話題。上海這幾年的變化
我非常清楚,所以我很訝異,原本去那裡的飛機是空空盪盪的,不是
大陸人就是港仔,我身處其中還滿孤單,現在,竟然變成訂不到機 票!
依我對上海的了解,現在的上海根本是台商間的搏鬥,而非大陸自身
的企業競爭。看到的是台灣的影子,卻回來說大陸要不得了了,當時
上海十八層以上的大樓只有約五十棟,現在年已經多達五千棟了。
記得九一年我去上海,機場沒有冷氣,海關人員冷冰冰的,讓人毛骨
悚然。我出去後找出租車,只找到又破又小的車,坐上去很緊張,整
個上海印象都是灰灰的。我在路上看見每個人都著藍色的人民服,心
想這真是個不一樣的世界啊!印象非常深刻。我知道當年的十里洋場
現在叫南京路,我問路人南京路在哪裡?「你就在南京路上啊」﹂對
方回答。一看,才八點多路就全黑了,這就是十里洋場?我真的很灰 心。
鄧小平到深圳、珠海 台商一窩蜂跑上海
之後,我就開始經常跑上海。我認為台商和我一樣對上海很有興趣,
普遍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有心理上的憧憬。從小就聽說上海是中國最
繁華的一個地方,能在這裡有一個據點,多麼光榮。
第二是台灣剛結束土地的暴漲,很多人口袋裡的錢很多,覺得去花掉
一點不算什麼。而且有一個誘因就是股票,四九年毛澤東成立中華人
民共和國,就把上海的證券交易所關掉了。從四九年到九一年,整整
關掉四十二年,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打底打了四十二年了。打底打
了四十二年的股票,哪裡只會漲二、三十倍啊 !搞不好兩萬點都有可 能。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
九二年初,鄧小平跑到珠海深圳去勘察,驚訝的發現,當初的小漁村
已經都是高樓大廈了。當時他說了一句話:「十年前,我沒有指定上
海為經濟特區,是一個錯誤。」就這麼一句話,讓全世界的華人都跑
到上海去卡位。那個時候,我在台灣找朋友覺得很難找,到了上海反 而很容易就見到面。
台商一到上海就搶著買地,請當地政府在郊區蓋一大片新住宅,將原
來的居民搬到郊區去。每搬一戶就給上海政府五萬人民幣,以當時月
薪兩百人民幣來看,是很大的一筆錢。上海市政府想了想,原本那些
地租給上海市民,一個月只收十八塊人民幣,根本像是沒有收。再加
上上海的居住環境非常緊張,平均一個人的居住環境相當於兩坪多,
所以搬到郊區居住環境變大,居民也高興。於是輕輕鬆鬆,五百、一
千萬美元就到市政府口袋了。
--------------------------------------------------------------------------------
阿幹(轉貼) 於 2000/12/11 13:23
發表內容:
現在匆匆到上海 兩年後輸到剩一條內褲回來 〈今週刊〉(二)
在台灣已被刮了一個巴掌 去大陸再挨一個巴掌
四九年到九○年,近四十年上海市政府的收入為十億美元,這四十年
來上海是停住沒有動的,因為沒錢。終於,台商來了。反正土地台商
又搬不走,還願意花大筆的錢,上海發現錢根本是整批從天上掉下來
的。僅僅從九二年到九六年,就有三百億美元進到上海市府,而且幾
乎什麼都不用費心。三百億美元能做什麼?內環道、外環道、地下
鐵、國際機場、陸家嘴金融中心……想得到的都要做,因為他們發
現,愈弄這些東西錢就來得愈快。
台灣人蓋了大樓等增值,等的過程中要有人來租,結果擺在那裡每年
一直繳稅金,就是沒有見到房客。在白天看起來,這麼繁華比香港還
漂亮。我問當地人對這些樓房有什麼看法?結果聽到的回答是:「這
些樓房也不知道是哪些外資來蓋的,我們買不起也租不起,和我們一
點關係都沒有。」到了晚上,大樓變為灰黑的一片。
王永在、江丙坤顯然是看到白天的大樓,覺得很了不起,卻不知道裡
面只有住蚊子。上海人很聰明,知道把門面弄好就賺得到錢,像是打
扮漂亮的小姐,不用做什麼就有男人喜歡 。
所以對台商的大陸熱,我感觸很多很多。一家台中的機械工廠總裁對
我說,他在杭州有工廠,大陸的錢有六成是台商的資金,這樣下去真
的很糟糕,打開電視卻仍看見一片大陸熱。大家真的要小心,有時我
遇到別人問我投資大陸如何,我乾脆直接說:「現在沒想清楚就去的
人,兩年後除了剩下一條內褲,什麼都沒有了。」
現在在台灣已經被刮一個大巴掌的人,千萬不要跑到大陸去再被刮一
個巴掌。當然大陸不是那麼沒有前途,她的經濟成長還是不錯。九八
年朱鎔基當總理時有三大目標,一是要壓下通貨膨脹。當時大陸原本
就開始通貨緊縮,所以這一點倒是很容易。二要達成 GNP 到八。 去
年是七.一,也沒有差到哪裡去。三是國企的問題,還算處理得不
錯。所以我並沒有否定大陸經濟的成長。
只是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一兩個禮拜前,我和一位王博士通過電話,
就一再提醒他腦筋一定要清楚。今天在竹科找個廠房要五千萬台幣,
到深圳找頂多一千萬台幣,台商以為很便宜就很高興,如果用這種想
法去,兩年後就會只剩內褲一條。
到當地去一定要詳細打聽,如果五百萬可以買的東西,就不要用一千
萬去買,不要管台灣這邊是多少錢。行情五百萬的東西如果能夠弄到
四百萬,那麼你在中國大陸就沒什麼問題了,要知道大陸人不是呆
子,將來他們都是競爭對手,他拿行情價五百萬,你一定要想辦法拿
四百萬。大家不要以為大陸市場很大,其實他們的市場很小。十三億
人口,國民所得才八百塊,只有台灣的二十分之一,換句話說,就是
沒有購買力。沿海地區看似很有錢,國民所得也不過兩三千塊,沿海
兩億多人口、五千多公里長度,加起來的所得也只不過和台灣兩千多 萬人口差不多。
--------------------------------------------------------------------------------
阿幹(轉貼) 於 2000/12/11 13:24
發表內容:
現在匆匆到上海 兩年後輸到剩一條內褲回來 〈今週刊〉(三)
東京房價追台北 台北的房價追上海
我再舉個例子。今天有個產品在台灣銷售,一經媒體公布,大家很快
都知道。但是在大陸沿海,想要讓兩億多人都知道,要經過一百多家
地方電視台,唯一的中央台是不放商業廣告的。各地都有自己的電視
台,要全部顧及談何容易,之沒有效率、之貴啊!
大陸沿海地區規模既然和我們相似,我們就來假設,大陸的市場商機
算是三條魚,台灣就只算兩條魚好了,但是台灣的兩條魚是在後院的
池塘裡,要吃時一撈就撈得到,大陸的魚卻像是在淡水河裡,要怎麼
找?要到哪裡去找?這就叫「大陸市場真的很大」。
我要再次提醒,為什麼台商到大陸投資會有這麼大的挫折感,原因就
是腦筋沒有搞清楚。九四年我在東京工作時,打開報紙看見一條新
聞,上海不夜城土地很便宜,一坪才十萬台幣。台北土地十年後追上
東京,上海土地十年後追上台北,現在台北忠孝東路土地一坪五十萬
台幣,上海只要十萬台幣,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我看完後就在財訊月刊上寫了一篇文章:十年後東京的地價會和台北
看齊,台北的地價會和上海看齊,上海的房地產呢,會和成都看齊。
台商腦筋不清楚的癥結在哪裡?大家想想,那時上海人民的購買力才
一千美元不到,按照那樣的購買力,他們的房價原本就該是我們的十
分之一,如果忠孝東路值五十萬元,上海房市應該只值五萬元,十萬
元怎麼會便宜呢?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之後,還會遇到一個狀況:當台商上海住膩了想要回台灣,
要把房子脫手賣給上海人,他們只會願意出五萬塊,台商臉都綠了。
我到世界各地,從來沒有看到哪個地方的房地產和上海一樣,東京的
房價東京人自己決定,倫敦的房價倫敦人自己決定,唯獨北京和上海
房地產的價格,是台灣人決定的,多麼奇怪!
去那邊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把台灣忘掉。中國政府也很聰明,全世界沒
有一個國家的房價,竟然分成好幾種價錢。大陸是有他的成長實力,
只是台商千萬記得,一定要深入了解狀況,想得夠清楚才進去。
--------------------------------------------------------------------------------
阿幹(轉貼) 於 2000/12/11 13:24
發表內容:
回信發言人:LKK on Wed Dec 06/00 09:51:33 (Sub IP: 157.99)
- 上海
簡單幾句結論 ;
做房地產的九十九% 賠得一塌糊塗 ,而且至今尚無翻身的可能; 做「連鎖
店」生意的,都還在投資的階段;做股票的載浮載沈 ,看
不到一個具有「雷伯龍」潛力的莊家級人物 ; 開
餐廳、開卡拉OK的,大都是第一家賺錢,第二家賠 錢,賺錢經 驗勝過賺錢 .
至於財團或是上市公司那種大規模的投資 ,勝負的規 則就更簡單 了。
凡是利用大陸便宜的土地與勞工,大 量生產中低階層的產品, 「外銷賺美鈔」的,勝算較 大;
至於那些搞房地產,或是想要做 「休閒旅遊勝地」
的財團,套牢三、五億不算是新聞。上海林立的 超高
大樓,就有不少是台灣財團的「紀念碑」。
至今為止 ,只要是砸大錢,想要立足中國 ,長期發展的地產商 之 類的,大都被吃乾抹盡
,下場悲慘。 上海錢「看得到,吃不到」從幾個財團血淋淋的例子 就可以獲得明 證。
仙霞路上的遠東國際大樓,上海世 貿大樓等台商套牢代表作,在上 海只能算是小案子。
在去年聖誕節正式開張的超級Shoppin g M
all港匯廣場,聳立在上海最熱鬧的百貨公司一級 戰區徐
家匯。台商到港匯廣場用餐,都會被洶湧的人 潮所震撼。但是,面
積相當於五個台北Sogo的港 匯廣場,除了少數餐廳之外,整個 賣場門可羅雀, 賣
的全部是「類似名牌」的次級貨,這個案子牢牢 套住 香港恆隆集團七億美元的資金。
外表光彩炫麗的港匯 廣場,恐怕會讓恆隆集團血本無歸。港匯廣場
是所謂「不切實際的中國夢」的最佳警世碑 ,上海所見林立光鮮大
樓的幕後,有太多股東血淚交 織人間悲劇。金茂凱悅光彩奪目,標 準房一個晚上索
價兩百美元(約一千六百元人民幣),而且還要排 隊
;但是不到十分鐘車程的湯臣大飯店,一晚只要人民 幣五百元,
還包括早餐。湯臣集團曾經是浦東投資金 額最大的外資,而今卻成 為浦東最大的套牢戶。
--------------------------------------------------------------------------------
阿幹(轉貼) 於 2000/12/11 14:16
發表內容:
逃逃逃..........資金逃出
--------------------------------------------------------------------------------
阿幹(轉貼) 於 2000/12/11 15:57
發表內容:
滬港之爭十年見分曉?
時代雜誌報導•張佑之譯
香 港 與 上 海 的 競 爭 , 多 年 來 一 直 是 引 人 爭 議 的 話 題 。 上 海 一 度 是 整 個 亞
洲 的 金 融 中 心 , 而 未 來 似 乎 也 將 恢 復 這 種 地 位 。 當 地 金 融 事 業 成 長 快 速 ,
其 都 市 重 心 已 轉 移 到 嶄 新 的 浦 東 區 , 有 數 百 萬 人 口 在 這 裡 工 作 和 生 活 , 然
而 數 年 前 該 地 還 只 是 一 片 泥 灘 。 至 於 香 港 則 以 擅 長 排 除 障 礙 和 扭 轉 不 利 情
勢 知 名 , 但 她 正 面 臨 雙 重 挑 戰 , 一 是 地 價 驚 人 , 二 是 其 作 為 集 散 轉 運 中 心
的 歷 史 獨 特 地 位 , 可 能 因 回 歸 而 不 保 。
跨 國 企 業 用 腳 投 票 到 上 海
眼 前 有 越 來 越 多 的 企 業 主 管 「 用 腳 投 票 」 , 他 們 了 解 到 , 既 然 要 和 大 陸
作 生 意 , 就 不 如 搬 遷 到 上 海 。 這 對 香 港 而 言 是 個 不 祥 之 兆 , 擁 有 七 百 萬 人
口 的 這 個 城 市 久 被 視 為 進 出 大 陸 的 門 戶 。 如 今 跨 國 企 業 捨 棄 香 港 而 將 其
u 中 國 分 公 司 」 移 往 上 海 者 , 與 日 俱 增 ; 上 海 一 千 四 百 萬 人 口 以 其 豐 沛 的
勞 力 供 應 和 廣 大 的 市 場 , 正 迅 速 趕 上 香 港 的 優 勢 。 美 國 友 邦 保 險 公 司 去 年
將 其 中 國 分 公 司 遷 往 上 海 , 而 菲 利 浦 公 司 和 香 港 匯 豐 銀 行 也 先 後 在 今 年 四
月 和 五 月 跟 進 。 香 港 美 國 商 會 調 查 顯 示 , 還 有 其 他 數 十 家 公 司 也 有 此 計 畫
。 香 港 依 然 有 其 獨 特 的 實 力 , 而 且 仍 將 保 有 其 區 域 性 重 要 地 位 , 但 隨 著 內
地 不 斷 自 由 化 和 現 代 化 , 已 使 上 海 成 為 在 大 陸 經 商 的 理 所 當 然 根 據 地 。 摩
根 史 坦 利 添 惠 公 司 駐 港 辦 事 處 主 任 謝 安 德 說 : 「 香 港 從 來 就 不 是 進 出 大 陸
的 通 道 , 它 只 是 一 扇 窗 子 , 如 今 既 然 大 門 已 開 , 那 麼 還 需 要 再 爬 窗 戶 嗎 ?
」
但 也 別 為 香 港 嘆 息 , 當 地 在 不 久 的 未 來 仍 將 前 途 光 明 , 其 自 由 、 國 際 化
的 聲 譽 和 健 全 的 金 融 制 度 , 依 然 足 資 仰 仗 , 這 些 特 色 有 助 於 維 護 其 金 融 主
導 地 位 ; 同 時 當 地 僅 百 分 之 十 六 上 下 的 商 業 稅 對 於 外 來 投 資 客 和 企 業 家 也
仍 具 吸 引 力 。 相 較 之 下 , 上 海 的 稅 率 在 百 分 之 三 十 三 以 下 者 僅 有 浦 東 , 而
浦 東 乃 是 上 海 的 商 業 特 區 。 也 許 最 重 要 的 是 , 在 香 港 籌 集 資 金 的 空 間 , 依
然 無 與 倫 比 。 香 港 理 工 學 院 中 國 商 業 中 心 主 任 陳 漢 輝 說 : 「 香 港 還 是 可 以
繼 續 作 為 金 融 中 心 , 但 其 商 業 和 產 業 則 正 空 洞 化 。 」 既 然 商 業 外 移 至 上 海
, 那 麼 原 本 在 內 地 封 閉 時 期 以 鄰 近 內 地 而 獲 發 展 機 會 的 香 港 , 如 今 就 必 須
另 尋 經 濟 著 力 點 。
香 港 中 國 化 民 眾 感 到 失 落
事 實 上 香 港 正 力 圖 成 為 亞 洲 的 電 腦 網 路 中 樞 。 瑞 士 信 貸 第 一 波 士 頓 公 司
的 資 深 中 國 分 析 師 董 濤 說 : 「 香 港 要 維 持 其 經 濟 榮 耀 , 需 要 一 個 以 上 的 支
柱 性 產 業 , 而 資 訊 技 術 正 是 其 中 之 一 。 」 但 儘 管 有 香 港 電 訊 公 司 對 外 達 成
的 「 太 平 洋 世 紀 網 路 工 程 」 協 議 和 爭 議 性 的 「 網 路 港 」 計 畫 , 香 港 成 為 亞
洲 資 訊 技 術 中 心 , 還 在 未 定 之 天 。 比 如 上 海 就 是 個 競 爭 對 手 , 當 地 有 較 為
優 越 的 研 發 記 錄 。
有 時 香 港 對 於 自 己 的 定 位 和 前 途 , 似 乎 會 失 去 頭 緒 。 當 地 主 權 移 交 後 所
強 調 的 「 中 國 」 定 位 , 有 礙 其 作 為 國 際 都 市 的 身 分 。 這 方 面 的 傾 斜 始 於 九
七 回 歸 之 後 , 當 時 特 區 政 府 揚 棄 了 殖 民 時 期 的 雙 語 教 育 以 側 重 普 通 話 教 學
, 這 使 許 多 港 人 覺 得 , 特 區 政 府 正 迷 失 在 愛 國 主 義 情 緒 中 。 在 當 地 成 長 的
一 名 譚 姓 商 業 女 主 管 說 : 「 我 並 不 覺 得 自 己 十 分 具 有 中 國 特 質 , 而 當 政 府
一 再 宣 導 我 們 是 中 國 人 時 , 我 也 並 不 開 心 , 因 為 我 們 是 在 一 個 國 際 化 的 環
境 中 成 長 , 也 是 殖 民 主 義 的 產 物 。 」
在 香 港 趨 向 中 國 化 的 同 時 , 北 方 的 內 地 卻 正 反 向 發 展 , 上 海 已 決 心 恢 復
四 九 年 之 前 的 國 際 大 都 會 地 位 。 經 常 因 上 海 近 來 的 大 幅 成 長 而 居 功 的 市 長
徐 匡 迪 說 : 「 上 海 會 成 為 連 接 中 國 和 西 方 世 界 的 一 座 橋 梁 。 」 為 達 此 目 標
, 當 地 過 去 十 年 來 已 投 資 三 百 六 十 億 美 元 來 更 新 基 礎 設 施 , 包 括 高 速 公 路
、 橋 梁 和 大 眾 運 輸 系 統 在 內 。 美 國 商 會 副 會 長 波 萊 斯 基 說 : 「 當 年 我 第 一
次 前 往 上 海 時 , 那 兒 甚 麼 都 沒 有 , 沒 有 浦 東 也 沒 有 東 方 明 珠 電 視 塔 , 但 如
今 上 海 的 發 展 已 快 速 到 沒 有 人 能 忽 視 的 地 步 。 」
上 海 創 奇 蹟 國 際 化 仍 不 足
上 海 已 經 是 大 陸 的 經 濟 中 心 , 並 正 盡 量 善 用 其 處 在 人 口 大 省 前 沿 的 地 理
位 置 。 當 地 廉 價 而 技 術 高 超 的 人 力 資 源 正 日 益 充 沛 , 而 這 也 正 是 微 軟 公 司
在 當 地 設 立 亞 洲 區 域 工 程 中 心 的 原 因 。 過 去 十 年 來 , 上 海 吸 收 的 外 資 達 到
二 百 七 十 七 億 元 ; 而 在 此 一 時 期 , 當 地 國 內 生 產 總 值 的 年 均 增 長 速 度 為 百
分 之 十 , 香 港 則 是 百 分 之 三 點 七 。 野 村 公 司 經 濟 暨 投 資 策 略 主 管 歐 佛 豪 特
將 上 海 稱 為 「 當 今 世 上 改 革 最 成 功 的 都 市 」 。
分 析 師 和 學 者 預 言 , 上 海 若 能 遵 循 目 前 的 方 向 發 展 , 那 麼 將 可 在 十 年 之
間 趕 上 香 港 。 浦 東 開 發 學 院 院 長 姚 錫 棠 說 : 「 到 了 二 ○ 一 ○ 年 , 上 海 的 國
內 生 產 總 值 將 超 過 香 港 。 」 董 濤 則 預 言 , 六 年 之 後 , 上 海 將 成 為 日 本 以 外
的 亞 洲 最 大 股 市 。
然 而 這 仍 不 足 以 使 上 海 與 香 港 並 駕 齊 驅 , 在 上 海 成 為 世 界 級 的 金 融 中 心
之 前 , 中 共 當 局 必 須 全 面 開 放 人 民 幣 的 兌 換 , 並 建 立 可 靠 的 法 律 制 度 , 同
時 推 廣 使 用 英 語 。 這 些 不 足 之 處 , 也 就 是 許 多 跨 國 企 業 紛 紛 為 其 投 資 採 取
避 險 措 施 的 原 因 。 類 似 可 口 可 樂 和 菲 利 浦 等 公 司 可 能 會 將 業 務 中 心 遷 往 上
海 , 但 其 亞 太 總 部 仍 設 在 香 港 。 無 論 如 何 , 倘 若 香 港 不 儘 快 尋 獲 未 來 的 出
路 , 那 麼 多 數 的 籌 碼 將 湧 向 上 海 。
--------------------------------------------------------------------------------
阿幹(轉貼) 於 2000/12/11 16:00
發表內容:
中國資本外逃的最新曝光
作者: 陳破空
【人民報1日訊】眾所周知﹐中國目前擁有高達14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位﹔每年引進外資的數量也高達數百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然而﹐誰能想到﹐把各式
各樣的資本外逃算起來﹐與引進的外資規模幾乎可以相互抵銷。
資本外逃現象一年比一年嚴重﹐去年的統計數字是480億美元。其中﹐除了一小部份屬于合理的或正
常的資本外流之外﹐其他大部份都屬于違法或非法的資本外流。有的是私人企業在國內賺了錢﹐反
而存在國外﹐表現出對國內環境的極度不安全感﹐這類情況為數不少。
有的是貪官污吏和相關企業主管人、業務人員依靠行賄受賄、貪污挪用、以及偷稅逃稅﹐從各種渠
道獲得的大量“黑錢”﹐偷偷轉移到國外。比如﹐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有一批華僑地產商人﹐他們
購置大量土地﹐卻並不興建項目﹐據他們自己聲稱﹐他們贏利的主要方式﹐就是出售手中擁有的一
塊塊地皮﹐而主要銷售對象﹐就是瞄准從中國來的貪官或奸商﹐這些中國貪官和奸商﹐總是急于將
他們來路不明的“黑錢”投資到國外的地產或其他產業上﹐除了轉移資金﹐也趁機為自己准備一條
後路。
資本外逃的另一種形式﹐便是逃匯騙匯﹐諸如﹐利用貿易渠道﹐少報出口﹐多報進口﹐尤其是通過
少報出口﹐實現資金外逃。比方出口報低價﹐但實際所得要高﹐這高出來的部份就盡量不結匯﹐把
資產留在境外。這種情形在去年表現得尤為明顯﹐許多中外公司對人民幣缺乏信心﹐更原意保持外
匯﹐把錢截留在國外﹐不結進來。僅這部份逃出去的資本﹐每年就高達一到兩百億美元。1998年﹐
中國資本外逃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所謂“假進口”﹐因為去年全年﹐竟有52%的進口報關單都是偽造
的。
毫無疑問﹐資本外逃﹐肥了少數官僚和奸商﹐卻嚴重損害了國家和廣大老百姓的利益﹐比如﹐在去
年的買賣國有企業風潮中﹐就有不少人通過關系網、權錢交易等骯臟手段﹐大發國難財﹐然後將大
批款項轉移到國外。
資本外逃﹐就象中國經濟領域裡的其他怪現象一樣﹐是制度性的弊端。只要保障權錢交易的一黨政
治體制不改變﹐這類致命的癌細胞便不能徹底根除。(5/4/99)
--------------------------------------------------------------------------------
阿幹 於 2000/12/11 22:46
發表內容:
看壞中國前景 日企業紛紛西退
〔記者鄒景雯報導〕開放小三通、大三通、取消
「戒急用忍」以積極西進的聲浪,最近似排山倒
海席捲新政府,對少數政府的政策抗壓性形成重
大挑戰,當若干國人將開放中國經貿與紓解國內
經濟困局畫上等號之際,日本最近卻提出中國市
場五年內將出現經濟瓶頸的警訊,企業界並展開
自中國急流勇退的自保行動。
相對於日本企業紛紛「西退」,台灣卻企圖與
欲武力威脅的國家全面推展做生意,一方面又冀
求倚靠美日軍事同盟保護傘下尋求安全保障,形
成格格不入的矛盾現象,對於台灣長遠生存與發
展戰略,更是背道而馳。
對中國投資,日本是開路先鋒,早從一九八○
年開始就已經全面西進、攻佔市場,日本政府不
僅大力鼓勵企業界投資中國,並且每年平均以三
千億日幣對中國提供開發援助。
然而經過在中國二十年的摸索與耕耘,親眼見
證實際經濟成長的過程,日本企業發現中國的困
難問題遠比其他任何開發中的國家都大,中國政
府對外發表的經濟成長率完全不可靠,摻雜的水
分太多,地方政府毫不避諱他們為了爭取預算因
此向中央虛報數據,建構出虛幻的榮景。
同時自一九九六年起,中國由於政治上因歷史
問題的糾葛,將政治與經濟混為一談,在政策上
明顯擺出「嫌日」的態度,無形中也對在中國的
日本人採取了比其他外國人更惡劣的歧視對待,
更讓日本重新認識了中國。
自一九九六年起,日本企業投資中國金額逐年
下降,平均每年減少二十%,九五年投資額七十
五億美元,九七年減為三十四億美元,九九年更
縮為二十五億美元。
這條日本企業走過的坎坷路程,台灣倘若也要
一窩蜂跟進,肯定會同樣體驗而步其後塵。
首先,由於中國政府對外商的諸多優惠,投資
初期確實情況很好,但是中國也要求企業必須
「永續」,因此賺錢後並不允許離開,根本沒有
白吃的午餐,日本企業界即曾對日中投資貿易促
進協會訴苦,並指出在中國投資的「三不」障
礙,即不合理、不公平、不誠實,顯示在中國打
天下的高度不愉快。
其次,中國對於訂定合約並無絕對的履約保
證,可以隨時推翻變卦。日本有名的東方租賃融
資公司一九八○年在北京設立,以分期付款的方
式在中國各地與當地的政府或公營企業簽定合約
提供機器租賃,就發生後期款不付的實例,東方
公司控告中國的政府機構公然不履行合約,但政
府相應不理。計有四十多家日本類似租賃公司皆
遭遇相同處境。
今年五月,日本駐中國大使特別為東方公司寫
了一封信給重慶市政府,威脅若再不繳清欠款,
大使館將出面阻止日本政府明年對中國的貸款,
才迫使四川政府付了不到一半的債務。
又如廣東國際信託公司曾向日本多家銀行借了
五、六億美元的貸款,基於利息的考慮,當初係
以利息較低的日幣借出再兌換為利息較高的美
金,以賺取利息差異,沒料到之後日幣大幅升
值,這家廣東省政府所屬的公司不僅反悔不還,
並宣佈倒閉,廣東省政府亦拒絕背書。
日本以在中國市場實地闖蕩的切膚之痛,考察
並歸納出中國這塊被西方社會誤以為處處黃金的
處女地,已經無可避免即將出現嚴重的發展瓶
頸,後繼有意進入中國市場者若不察,肯定將付
出昂貴的代價。
根據日本深刻的經驗,在中國投資至少將面臨
下列問題,首當其衝的是石油問題。中國的人口
快速增加,耗油需求急增,尤以經濟發展所需石
油以倍數增加中,今年進口三千六百萬噸石油,
明年預計需進口一億噸。據估計,二○五○年需
求量為七億噸,一旦能源不安定,如何保護經濟
成長﹖
水是中國的另一隱憂,目前中國係南水北送,
污染非常嚴重,天津高達九十%污染,一般都市
則有二、三十%,面對黃河水枯期的水源斷層,
是否將長江的水引到黃河﹖中國遲遲未有長期規
劃,已經令產業發展、生活環境遭到破壞。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中國發生國營
企業改革不順、失業率提高、消費低迷情況,中
國政府靠發行三千億人民幣公債來進行公共建
設,但無濟於事,銀行的不良債權增加,其隱藏
數額驚人,隨時可能爆發危機,造成金融不安。
中國當前首要的中西部開發,必須籌資挹注,
對岸當局只有靠加入WTO來引導外資增加,錢
不夠用的問題極大﹔日本正逐漸減少政府貸款與
民間對中國的投資,未來欠錢不還的可能性也在
預期之中。
此外,中國由於沙漠化,可耕面積逐年減少,
中國糧食供應至今不能自給自足,糧食增產跟不
上人口增加,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二○一○年
將欠糧一億三千萬噸,屆時世界將無法解決中國
糧食問題。
由於上述種種因素使然,日本認為中國經濟的
瓶頸將在五年內發生。目前的情況由於對外不透
明,暫時得以隱而未顯,但是未來突然爆發時,
這幾年在中國投資賺錢的企業將增加意外的沉重
負擔,中國屆時為了解決困境,向外資企業收稅
將是最簡便的途徑。
現在的日本企業自求多福力行「戒急用忍」,
悄悄從中國大陸自我撤退,日本受到的痛苦,台
灣為何要重蹈覆轍﹖以中日兩國具有邦交的優勢
下,日本猶無法以政府正式的體制解決投資人面
對的問題,何況是仍被中國視為敵對的台灣﹗
中國的土地與勞力確實便宜,但這不是企業的
一切,一個企業如果只以低工資為目標,絕對培
養不出高級的企業家,因此與其追逐低工資而移
往中國,不如忍痛在台灣改變產業結構,使企業
朝先進方向發展,走一條別人跟不上的路,一條
中國無法走的路。
尤其,台灣的國家處境特殊,經濟與安全保障
應該形成一體的架構,才能相輔相成、更為鞏
固,與敵對的陣營如何搞投資﹖政府豈可鼓勵自
國企業移至明言武力併吞、充滿仇視與風險的國
家?盲目西進勢必走進死巷子,不可能為台灣的
未來找到出路。
--------------------------------------------------------------------------------
阿幹 於 2000/12/11 22:50
發表內容:
兩岸貿易依存過度 戒急用忍宜堅持
〔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根據經濟部資料顯
示,八十八年我對大陸貿易占整體對外貿易總額
的十一%,兩岸貿易依存度不斷加深,係受台商
大陸投資逐年增加所致,經濟部指出,一旦中共
經貿政策產生變化,台灣經濟將受到劇烈衝擊,
這是政府堅持戒急用忍的主因。
經濟部表示,我與大陸貿易往來結構中,自大
陸進口比重為四%,出口比重高達十八%,兩岸
貿易往來確實對各自經濟發展帶來正面效益,但
對大陸貿易依存度逐日增加,對台灣確是一個潛
在的不確定性因素。
經濟部指出,八十六年七月實施的戒急用忍政
策,將產品項目分為禁止(約佔三點七%)、准
許(六十一點九%)、專案審查(卅四點四
%),並限制電廠、道路等十三項重大基礎設施
赴大陸投資,個案投資上限訂為五千萬美元,至
今申請案中,尚未有超過五千萬美元者。
據指出,今年三月我國總統大選後,中共曾針
對國政顧問團成員在大陸的投資公司,給予不同
程度的貿易制裁,其中包括停止發給進口批文,
此舉一度造成大陸進口塑膠原料價格上漲,在大
陸設廠的塑膠下游工廠成本上升。
這些現象均一再顯示中共政策的不可信,及戒
急用忍政策存在的必要性。
經濟部表示,台商必須加強分散市場,以世界
市場為發展空間,並拓展與我較少經貿往來但具
有發展潛力的國家,開展全方位的經貿,大陸不
可否認的是一個重要的新興市場,但過多台商在
大陸投資設廠並與台灣貿易往來,一旦大陸局勢
或政策有變化,將連帶影響台灣經濟發展,在國
家安全與整體利益考量下,對大陸的貿易成長還
是應循序漸進,不可冒進。
--------------------------------------------------------------------------------
babibous 於 2000/12/12 05:01
發表內容:
請問一下,台灣若是要發展全球經濟,目前所缺乏的條件是什麼?
還有哪些國家會是好對象呢?
--------------------------------------------------------------------------------
阿幹(轉貼) 於 2000/12/12 09:01
發表內容:
請問一下,台灣若是要發展全球經濟,目前所缺乏的條件是什麼?
--------------------------------------------------------------------------------------------
人材
還有哪些國家會是好對象呢?
------------------------------------------------
印度
--------------------------------------------------------------------------------
fuckchina 於 2000/12/12 13:56
發表內容:
To babibous:
臺灣若要持續發展整個世界觀迫切需要重建放大,
將眼光聚焦於總產值只占全球三十分之一的中國實在狹隘
太過份了!
例如拉丁美洲地區人口五億總產值超過兩兆〈是中國兩倍多〉
更重要的是平均所得近四千美元〈近中國五倍〉,本身市場價
值遠遠超過中國,又享有產品輸美特殊待遇,還有別忘記也是
我國邦交國最多地區,同時更有我國政府諸多輔助投資措施,
區內生產水準與結構從高到低分佈又廣,擺在美國市場貨架上
的各類產品大部分都比中國產品高價。然而我國在此地區的投
資總額居然不到百億美金是到中國投資額的十分之一左右。你
能想像有多大成長開拓空間。
而非常荒唐的是當臺資瘋狂擁入中國同時,有許多先撈到油水
的中國大款已經拼命把錢搞出去而其中想做生意的拉美和東歐
地區正是他們的主要去處。
把百分之七八十的對外投資能量集中在產值全球三十分之一的
地方,這豈只是眼光狹隘根本就是瘋狂。
至於幹兄談到的人才吸引除老印〈科技水準不錯、因貧富不均
嚴重故高級人才多為良好出身者訓練品質頗佳,且所得水準極
低只有五百不到,臺灣對他們有吸引力〉之外,一般人材東南
亞地區也是不錯來源〈優秀人才很多具華裔背景講台語客語也
能通〉,而特殊工程科技人才東歐地區也是不錯來源。
但無論如何臺灣要能建立真正與現實世界相應的世界觀,並能
培養廣泛多元的外語人才則是自身該有的基本動作。
--------------------------------------------------------------------------------
babibous 於 2000/12/13 10:32
發表內容:
To 阿幹和fuckchina 兩位前輩:
既然人才問題是主因,近期內要台灣要發展世界經濟似乎是不
太實際的。畢竟搜尋和培養優秀人才並非一蹴可幾的。那麼,
強迫性的戒急用忍措施似乎是必須的囉?可是為何扁政府卻仍
然急於規劃大小三通,尤其是彼岸好像並不把我們對他的善意
互動放在心上。大小三通包含哪些、有何優缺點、以及為何加
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台灣對大陸就沒什麼籌碼了?
其次,嗯嗯嗯,下次在問好了 :-)
謝謝!
--------------------------------------------------------------------------------
阿甘 於 2000/12/13 20:41
發表內容:
幹哥
你這文章轉貼的好, 以後若能找到劉焜滉及黃天麟的文章,
請用力轉貼過來.
謝啦.
--------------------------------------------------------------------------------
阿幹 於 2000/12/17 23:48
發表內容:
臺商西進絕非一本萬利
張五岳主講•洪儒明整理
臺 灣 的 經 濟 , 在 近 幾 年 來 的 轉 型 過 程 中 遇 到 了 阻 礙 , 因
此 大 家 對 於 臺 灣 的 未 來 普 遍 感 到 憂 心 忡 忡 , 擔 心 加 入 世 貿
組 織 ( W T O ) 之 後 , 「 戒 急 用 忍 」 的 政 策 無 法 繼 續 維 持
, 面 臨 必 須 調 整 的 局 面 。 事 實 上 「 戒 急 用 忍 」 只 是 一 個 手
段 , 後 面 還 有 四 個 字 「 行 穩 致 遠 」 , 才 是 最 終 的 目 標 。
「 戒 急 用 忍 」 政 策 的 提 出 , 是 源 自 於 中 共 在 九 六 年 的 文
攻 武 嚇 , 其 次 是 九 七 年 至 九 八 年 的 亞 洲 金 融 風 暴 , 以 及 中
共 一 直 不 願 對 於 雙 方 貿 易 問 題 展 開 對 等 談 判 , 缺 乏 善 意 的
回 應 , 臺 商 赴 大 陸 投 資 缺 乏 實 質 保 障 。
戒 急 用 忍 主 要 在 限 制 投 資
其 實 「 戒 急 用 忍 」 政 策 的 規 定 相 當 寬 鬆 , 只 限 制 於 投 資
方 面 , 共 有 三 項 規 定 。 首 先 是 規 定 「 單 項 投 資 金 額 不 能 超
過 五 千 萬 美 金 」 , 這 相 當 於 十 五 億 臺 幣 , 在 目 前 中 共 缺 乏
善 意 的 情 況 下 , 限 制 過 於 龐 大 的 單 項 投 資 金 額 是 非 常 合 理
的 規 定 。 其 次 是 「 高 科 技 產 業 」 , 這 是 全 世 界 皆 然 的 情 況
, 任 何 國 家 都 會 把 最 高 的 技 術 掌 握 在 自 己 手 中 , 避 免 流 失
出 去 , 以 確 保 競 爭 優 勢 , 這 點 日 本 人 作 得 最 好 。 第 三 是
u 基 礎 建 設 」 的 項 目 , 這 都 是 投 資 金 額 十 分 龐 大 的 , 例 如 建
設 電 廠 、 公 路 、 鐵 路 等 設 施 , 中 共 對 臺 灣 如 此 不 友 善 , 豈
有 幫 忙 對 方 從 事 基 礎 建 設 的 道 理 ?
現 在 兩 岸 的 環 境 的 確 有 改 變 , 受 到 新 的 因 素 刺 激 而 改 變
, 至 於 是 否 應 該 作 適 當 的 調 整 , 新 政 府 目 前 亦 在 規 劃 當 中
。 如 何 兼 顧 國 家 的 安 全 與 經 濟 的 利 益 ? 才 是 最 重 要 的 問 題
, 臺 灣 一 旦 沒 有 了 經 濟 實 力 , 國 家 安 全 的 維 持 將 會 面 臨 危
險 。 「 戒 急 用 忍 」 需 要 作 適 度 的 調 整 , 但 其 精 神 應 該 予 以
保 留 。 臺 灣 目 前 的 管 理 人 才 、 研 發 技 術 與 接 單 調 度 上 較 佔
優 勢 , 若 是 能 將 臺 灣 作 為 營 運 的 中 心 , 將 根 留 在 臺 灣 , 以
大 陸 作 為 發 展 的 腹 地 , 這 樣 子 往 大 陸 發 展 才 是 對 我 們 有 利
的 。
時 間 對 打 拚 進 取 的 人 有 利
有 人 說 「 時 間 因 素 對 臺 灣 不 利 」 , 個 人 並 不 贊 同 這 種 看
法 。 時 間 應 該 是 中 性 的 因 素 , 對 努 力 打 拚 、 主 動 進 取 的 人
有 利 。 臺 灣 若 是 肯 努 力 打 拚 , 提 升 國 際 競 爭 力 , 揚 棄 政 黨
惡 鬥 , 避 免 內 部 消 耗 , 相 信 時 間 因 素 並 不 會 對 臺 灣 刻 薄 。
其 實 大 陸 的 投 資 環 境 並 沒 有 想 像 中 的 良 好 。 因 為 利 潤 通
常 和 風 險 成 正 比 , 想 要 追 求 高 獲 利 , 就 必 須 冒 較 大 的 風 險
。 抱 持 一 窩 蜂 心 態 前 往 中 國 大 陸 投 資 者 , 若 沒 有 做 好 萬 全
準 備 , 常 會 遭 遇 失 敗 。 中 國 大 陸 的 土 地 與 人 工 較 便 宜 , 市
場 與 腹 地 廣 大 , 這 是 赴 大 陸 投 資 的 優 勢 所 在 。 但 是 在 人 身
安 全 方 面 就 需 要 特 別 注 意 , 例 如 前 陣 子 深 圳 所 發 生 的 二 名
臺 商 遭 殺 害 事 件 , 臺 灣 若 是 風 險 意 識 不 足 , 常 會 使 自 己 置
身 險 地 而 不 知 。 中 共 官 方 對 臺 商 的 保 障 亦 缺 乏 制 度 化 與 法
治 化 , 臺 商 不 可 不 慎 。
中 共 雖 然 一 再 宣 稱 要 「 政 經 分 離 」 , 但 事 實 上 向 來 是 政
經 合 一 , 分 離 的 可 能 性 不 大 , 中 共 採 取 「 以 商 逼 官 」 策 略
也 是 顯 而 易 見 。 但 兩 岸 的 政 治 跟 經 濟 關 係 還 是 分 開 處 理 會
比 較 好 , 不 應 讓 政 治 上 的 互 相 否 定 影 響 到 經 濟 上 的 追 求 雙
贏 。
中 共 欲 以 商 逼 官 顯 而 易 見
目 前 兩 岸 尚 未 開 放 三 通 , 臺 灣 一 年 約 有 兩 百 萬 人 次 前 往
中 國 大 陸 , 當 中 必 須 經 過 香 港 與 澳 門 。 而 分 享 此 經 濟 大 餅
的 航 空 公 司 , 以 中 資 居 多 , 和 臺 灣 的 航 空 公 司 相 比 , 一 年
至 少 多 賺 一 百 五 十 億 , 所 帶 來 的 商 機 與 繁 榮 景 象 更 是 無 法
估 計 。 中 共 寧 願 犧 牲 香 港 與 澳 門 的 經 濟 利 益 來 換 取 三 通 ,
顯 示 三 通 的 政 治 利 益 與 政 治 目 的 , 一 定 遠 超 過 維 持 一 國 兩
制 的 經 濟 繁 榮 。
企 業 難 免 會 以 追 求 商 業 利 益 為 重 , 但 中 共 往 往 會 利 用 經
濟 手 段 來 換 取 政 治 目 的 。 臺 商 在 大 陸 投 資 , 莫 因 為 個 別 與
私 人 的 經 濟 利 益 , 犧 牲 了 國 家 的 整 體 利 益 。 臺 灣 若 是 無 法
維 持 經 濟 實 力 與 主 權 獨 立 , 相 信 中 共 也 不 會 如 此 禮 遇 臺 商
, 臺 商 的 地 位 將 會 一 落 千 丈 , 不 僅 是 犧 牲 了 個 人 尊 嚴 , 也
犧 牲 了 國 家 主 權 地 位 與 國 家 利 益 , 結 果 只 是 得 不 償 失 。
( 主 講 人 張 五 岳 教 授 , 現 為 淡 江 大 學 大 陸 問 題 研 究 所 所 長
)
( 本 文 將 於 今 日 中 央 廣 播 電 台 AM 603. 1008. 1422. 1521時 間
17: 15至 18: 00, 以 及 高 雄 下 港 之 聲 電 台 FM90.5時 間 17: 00至
18: 00播 出 )
--------------------------------------------------------------------------------
阿幹 於 2000/12/21 08:44
發表內容:
李登輝:台商投資大陸 自殺行為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針對台灣企業急於赴中國投資,並施壓政府要求加速開放,前總統李登
輝指出,台灣商人前往大陸投資是自殺的行為,頂多只能撐三、四年,技術革新才是台灣企業該走
的路;他同時認為,中共內部可能在今後八年內出現問題,他曾多次請陳水扁總統注意這個問題,
因此台灣在這段期間如何堅忍剛強度過非常重要。
李登輝並明確指出,在天氣溫暖時,他將與日本友人共同遊覽著名的「奧之細道」,這次的訪日
之行將「堂堂正正」前往,並且應該「沒有問題」。
昨天上市的最新一期日本政論雜誌「SAPIO」雙週刊,刊登李前總統和日本漫畫家小林
YOSHINORI的對談,李前總統做上述表示。
李登輝在與小林對話中指出,中共可能在今後八年左右出現問題,諸如政府內部的人事之爭或是
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與經濟問題,並且由內部發生變化,因此台灣在未來八年如何堅忍度過非常重
要,他曾多次向陳水扁總統指出應注意這個問題。
談到台灣企業進軍中國大陸,李登輝認為這是自殺行為。他說,目前台灣企業前往大陸只是求短
期性的生存,只是由於大陸市場廣大且目前勞工低廉,但勞工薪資事實上已在逐漸上漲中,對岸的
水電不足,未來電力供應將成為問題,此外環保更是大問題,中共未來一定會為環保問題向台灣企
業要錢,「前往大陸的企業頂多只能撐三、四年」。
李前總統指出,台灣半導體企業現在前往大陸也只是權宜之計,未來台灣企業要真正成長還是必
須和日本合作,台灣企業必須技術革新,和日本企業加強關係才可能使得台灣的經濟不斷成長,兩
國的企業將可經由非常互補性的關係而躍進。
李登輝指出,亞洲不能受制於霸權主義的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和台灣必須緊密合作,亞洲很難
成立諸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機構,因此個別地建立合縱關係很重要,日本有必要對居於亞洲的領
導地位具有信心。
針對中共在爭取主辦二○○八年奧運檢討和台灣共同主辦的問題,李登輝指出,「台灣問題是主
權問題,不應和中共一起主辦奧運」。
針對訪日問題,李登輝對小林指出,今年十月的「亞洲展望會議」,他就曾經為了「給日本政府
面子」而未申請訪日。李登輝表示,在卸下政府職務後,他雖然可以利用七十二小時過境免簽證方
式隨時前往日本,但身為台灣的前總統,他不想以這種方式訪日。
李登輝說,他想堂堂正正的訪問,「在天氣溫暖時」和日本友人走訪著名詩人松尾芭蕉曾旅遊並
為文敘述的「奧之細道」。他對實現訪日之行表示信心,向小林指出「沒有問題」。
台綜院院長劉泰英日前則透露,所謂的天氣溫暖時應是「明年春天」。據了解,「奧之細道」位
於日本本州的東北部,風景優美、氣象萬千,詩人筆下的描述尤其動人。
--------------------------------------------------------------------------------
阿幹 於 2000/12/22 12:48
發表內容:
中國投資熱 超級大泡沫?
許啟智
台灣今年來掀起了一股大陸的投資熱,一瞬間,如果沒去上海、北京你就落伍了,如果不三通,台灣就活不下去了;傳統產業不去大陸就是沒出路,高科技不去大陸就沒有競爭力,是真的如此,或是套句陳總統的話「有那麼嚴重嗎」?
台灣人凡事一頭熱的特性,從以往的蛋塔熱,無尾熊熱及股市熱都是一樣,在中國大陸近年來經濟增溫,部分台商在中國賺到了一些利益,成為投資樣板後,大家都一窩蜂的看好中國,突然間,上海是未來式,台北已成過去式;前進上海是大家磨拳擦掌的事,而在台灣發展是落伍的像徵。
台灣商人如此的行徑,看在日本及美國等在中國大陸吃過大虧的國家眼中,覺得實在難以理解,在大約1995年左右的上一波大陸熱中,摩根史丹利公司大力鼓吹全世界的投資機構進軍大陸股市,香港人為了認購中國的H股大排長龍,大打出手,結果如何;摩根在中國投資慘敗,直到今年這一波有一些台灣資金進場,許多套牢的B股終於能解套;當初大打出手的投資人,搶到H股認購權的投資者,目前許多股票的價值不到當初市值的十分之一。
即使到目前,許多投資評等機構對於中國都很難適度的評等,一家美國的世界級煤礦公司,到中國西部開礦,與各級政府訂定的契約,中國的西部省級政府竟以中國字的解釋與西方不同,讓已投入大筆資金的外國企業只能認輸。
就算是與中國關係最好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到了中國一樣被坑,以新加坡的政府基金在蘇州開發科學園區不久,附近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了規模結構相去不大,但租金卻便宜了許多的園區,李光耀的中國大夢園區,面臨營運困窘的局面。
與日本人及美國人對商業營運規劃的細膩,對於中國市場都如此戒慎恐懼了,台商單打獨鬥的方式,在中國的命運,大多數人的下場如何可想而知;上海曾統計每天約有十萬台商在上海發展;這個亮麗的數字後面,大約有七至八萬人是苦撐待變無臉回台灣。
當然,也有人說,中國大陸與台灣同文同種,文化相似應該商業構想容易溝通,如果依照此種邏輯,英國人與美國人同文同種,那英國人應該在美國生意做得很好了,但事實上英國不景氣得很;李光耀不止和中國人同文同種,更是與高官往來密切,但結果如何?
許多台灣媒體近來紛紛報導上海的進步、繁華,上海由十年前的50棟大樓到目前約有5000棟大樓,白天矗天的大樓讓人驚嘆,而夜上海許多大樓暗無燈光更讓人震憾;多少的台灣及香港地產商在上海斷魂,宏國集團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與中國進行商業上的溝通確有需要,以三通、開放觀光方式,使得台灣取得較佳的競爭利基也是長期必須發展的方向;但是如果企業家營運不理想,就責備政府不三通,所以他才活不下去;這和散戶怪政府不護盤,所以讓他賠錢的道理相去不遠。
台灣有許多台商在大陸經營成功的例子,大家看到台達電、鴻海及寶成等公司的成功,但也有許多慘澹的範例;統一企業在新彊的蕃茄汁廠讓統一公司賠得鼻青臉腫,投資了許多年的大陸各工廠也在今年才有小額的獲利,至於民間小額投資人,在中國賠光一生積蓄的更是比比皆是。
如果戒急用忍政策開放了,三通及觀光都開通了,就會讓台灣立即經濟大好,那商業的行為就太容易了;如果新竹科學園區如此容易被取代;全世界不會只有矽谷和新竹兩個地方才能形成如此的科技高競爭力特區。
台灣,仍有許多值得珍惜強大的競爭力,良好的教育素質,高的儲蓄率,大多數人重視正直與信用,這些都是形成優秀商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我們不否認大陸市場確實有潛力;但別忘了每一波的大陸熱最後的結果是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是鎩羽而歸;如果願意反向思考,當媒體一窩蜂看好,是不是又是一次泡沫的開始,值得大家去體會。
大陸投資熱有投資經驗台商認為投資仍須謹慎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台北十五日電) 在一陣大陸投資熱潮下,專供在大陸投資建議的漢宇網絡資本公司集團總裁黃齊元,與在大陸經商十年出版多本大陸投資著作的陳彬,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中,紛紛提醒台商進軍大陸,會發生必須走後門、單打獨鬥困難等問題,並指大陸是利用WTO當作吸金籌碼,要謹慎而行。
面對兩岸明年可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及台灣經濟環境惡化所掀起的一陣大陸投資熱,新浪網今天下午特別在台北舉辦「迎向WTO新浪潮--如何挾知識經濟以逐鹿神州」研討會,會中並邀請在大陸有投資經驗或專門從事投資建議的台商與會提供寶貴經驗。
漢宇網絡資本公司集團黃齊元指出,台商到大陸投資其實有許多困難,大陸產業政策透明度不足,台商首先要找到適當地合作對象,尤其還要有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結合,所謂計劃經濟就是獲得大陸政府單位背後的支持,還是免不了要拉關係,才有成功的機會,單打獨鬥是沒辦法成功的! 他舉例說,例如陳文茜等人創立「夢想家Dreamer」網站,雖然結束台灣的營業到上海設立公司,但由於單打獨鬥,發展得並不好,但如從事電子交易市集的「阿里巴巴」網站,就掌握了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結合的要領,就有較佳的發展。
出版過「我的上海經驗」、「移民上海」的陳彬,在談到他十年大陸經商的經驗,提醒台商必須注意人身安全、花錢消費、走後門透關係哲學、交二奶等問題時,更明白駁斥許多人認為大陸加入WTO後法令將更為開放的想法,呼籲台商不要聽信沒有投資大陸經驗的學者、專家及官員等人的講法。
陳彬表示,大陸是利用WTO當作吸收資金的籌碼,但是不管WTO多偉大,全世界仍然管不到大陸的共產黨,也打不過大陸的山頭主義、地方保護主義、行業保護主義還有仿冒經濟、地下經濟。
黃齊元認為,適合台商到大陸去做的不是網站,因為大陸的網路環境和台灣一樣是冬天,台商要做的反而是類似香港Tom.com公司,將虛擬網站與實體雜誌、報紙媒體併購結合的跨媒體形態,這樣的內容網站才能夠成功,否則只能把企圖心縮小,或是轉型為ASP (軟體租賃應用服務) 。
黃齊元呼籲台商,到大陸投資不應只是注重當地的廉價人力與資源,可以降低成本,而是要創造產業價值的提升,才能夠長久。